伤寒ppt成品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5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极期:病程第2-3周
1. 2.
持续高热 消化道症状
3. 神经系统特殊中毒症状
4. 相对缓脉
5. 玫瑰疹
6. 肝脾肿大
三 缓解期:病程第3-4周 四 恢复期:病程第5周
玫瑰疹
轻型
临床表现
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1~2周恢复; 症状不典型,易于误诊、漏诊。 见于病前曾作伤寒菌苗注射;
病初应用过有效抗生素; 年幼儿童稍多见。
• 再燃:病后1~3周体温开始下降尚未正常,再度升 高,持续5~7天后热退,血培养阳性,机制与复发相 似。有效和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可减少或杜绝再燃。
临床表现
并发 症
1. 肠出血:为常见并发症,多见于第2-3周(2%~8%)
2. 肠穿孔:为最严重并发症,第2~4W多见(3%~4%) 3. 中毒性肝炎:第1~3周 4. 中毒性心肌炎:第2~3周 5. 支气管炎及肺炎:多为继发感染 6. 溶血尿毒综合征:第1~3周。贫血、黄疸、肾衰。 7. 其他:中毒性脑病、急性胆囊炎、骨髓炎、肾盂
暴发型
临床表现
• 起病急;
• 毒血症状重:高热或体温不升。
• 并发症多而重: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
心肌炎、 DIC;
• 皮疹显著
• 病死率高
逍遥型
临床表现
毒血症状轻,常以肠出血、肠穿孔为首发症 状就诊
迁延型
病程迁延5周~数月,呈驰张热和间歇热,肝脾肿 大显著。 多见于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肾炎、血栓性静脉炎等。
临床表现
近年来伤寒的临床变异特点
轻症化、不典型化
起病较急者多 肝肿大者多 弛张热、不规则热者多 消化、神经症状多 并发症多 肥达反应假阳性、假阴性多 耐药、多重耐药者多
缓慢起病者少 脾肿大者少 稽留热者少 相对缓脉、玫瑰疹少 伤寒面容者少 细菌培养阳性率少 WBC、 EC下降少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数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或消失,
EC(嗜酸球计数) 0—2% EC (对诊断及估计病情
发展有一定意义)
(二)伤寒杆菌培养: *1、血培养:病程第1—2周阳性 率最高80—90% *2、骨髓培养:较血培养阳性率 高,达90% 3、粪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 最高达75% 4、尿培养:3—4周达25%(+) 5、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培养,因操作不
病理过程 髓样肿胀期 坏死期 溃疡期 愈合期
临床表现
潜伏期 3~60d 一般10~14d。
临床分型 轻型
典型(普通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迁延型
逍遥型
暴发型
临床分期
初期 极期 缓解期
恢复期
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 肝炎、溶血尿毒综合征等
典型病例临床分期:
临床表现
一 初期:病程第1周。起病缓慢,首发症状为发热,呈梯形上升。
临床表现
老年伤寒
• 体温多不高,热程较长,热型不规则;
• 症状多不典型;虚弱现象明显; • 胃肠功能紊乱突出; • 易并发支气管炎和心功能不全; • 恢复慢、病情迁延; • 病死率高。
复发与再燃
临床表现
• 复发:大约10%-20%用氯霉素治疗的患者,热退后
1~3周,体温再度升高,血培养阳性,称为复发;与 病灶内的细菌未被完全清除,再次侵入血流有关。少 数患者可有2次以上的复发。
肿大、特殊的中毒症状、粒细胞减少。
主要并发症 肠出血 肠穿孔
伤寒杆菌
Salmonella typhi
病原学
沙门氏菌属D群 G-短杆状,2~3 μm ×0.6~1μm 有鞭毛、无荚膜、不形成芽孢 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主要致病因素为内毒素
鞭毛抗原(H) 菌体抗原(O) 表面抗原(Vi)
便,目前很少使用 6、玫瑰疹刮取物培养,必要时可进行
(三)肥达反应:伤寒血清凝集反应 第2周出现阳性,第3周阳性率50%, 第4-5周可上升至80%,痊愈后的
阳性可持续几个月。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 值,不是确诊依据。
评价结果时,应注意以下特点: 1、伤寒流行区的正常人群中,部分个体 有低效价的凝集抗体的存在,因此,当O抗 体在1:80以上,H抗体效价在1:160以上 ;或者O抗体效价有关4倍以上的升高,才 有辅助诊断意义。
小儿伤寒
临床表现
• 年龄越小越不典型;年长儿病情轻、病程短;
• 急性起病,弛张热多见;婴幼儿惊厥、脉速; • 胃肠道症状突出;婴幼儿呕吐、腹泻; • 肝脾肿大明显;玫瑰疹和相对缓脉少见; • 容易并发支气管肺炎;肠穿孔、肠出血少见;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少、甚或增多;肥达反应多阴性。 • 病情轻、病程短、病死率低。
.外界抵抗力较强:
耐寒冷:水、食物中存活
2~3w、粪便中1~2M、牛 奶中可生长繁殖;-20℃ 长期保存。
对光、热、干燥、一般 消毒剂敏感:日照数小
时、60℃15`或100℃立即 死亡。饮水余氯0.2~ 0.4mg/L迅速死亡。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全程均有、2-3周最强)
带菌者:潜伏期、恢复期、
慢性带菌者(排菌>3个月 、数年或终生)
原发性菌血症
胸导管
肝脾
血循环
胆囊 骨髓
肾等
髓样肿胀
单核 巨噬
细胞
系统
组织
吞噬
随胆汁排泄
繁殖
(第2-3周)
使已致敏 的肠道淋

巴组织产
尿
生严重的 炎症反应-

-- 溃疡


血循环
第二次菌血症 (第1-2周)
内毒素及内源性致热原
(IL-1、TNF等)
临 床 症 状
病理解剖
基本病理特征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 以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最明显。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粪-口途径(主要) 尿-口途径(罕见) 水和食物污染--暴发流行 日常接触—散发流行
普遍易感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终年均有,夏秋季多见 遍布于全世界,以亚热带和热带 地区多见 儿童及青壮年多见
潜伏期
发病机制

OH-
寒 杆

胃 小部分
小 肠黏膜 肠
菌 H+




消 灭


便


肠肠 道系 淋膜 巴淋 组巴 织结
伤寒的诊治及预防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许春仿
学习要点
掌握伤寒流行特点、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 治疗。
熟悉伤寒的并发症及鉴别诊断。 了解伤寒的病原学及预防。
伤寒的历史
伤寒的历史:
概述
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主要病变部位 回肠末段集合和孤立淋巴结 主要病理变化 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 临床特征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