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段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研究与试验结题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9.63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是本人XX年11月申请并被立项的xx市“十一五”个人研究课题。
该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市县级领导专家的关注和指导,现将该课题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花费了不少时间。
但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尽如人意。
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话连篇,缺乏个性化体验,学生独具匠心的棱角受到压抑,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毫无灵性可言。
目前,世界各国写作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
日本语文教学界倡导的“生活作文”的写作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生活作文”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的人格,这是一种以基于事实的、学生的自由表达为主的教学形态。
又如美国的写作教学也有一种盛行的做法,就是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的东西必须是学生真正相信和关心的。
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情境作文”,“读写结合”,“素描作文”,“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童话引路”,“语言、思维训练”,“观察一分析一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快速作文”,“想像作文”,“创新作文”等等,作文教学研究的百花园一片繁荣景象。
本课题研究,是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
二、课题的界定个性:个性最早是一个心理学范畴,上个世纪被引入教育学。
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性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一个人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着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而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苏霍姆林斯基语)”。
个性化:是指成为有预期个性的过程和结果。
其具体含义是:第一、个性化对象具备了某种程度的个性化特征。
双减课题《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
只有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健康快乐成长。
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
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主要途径,还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
语文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关乎语文教学质量,其地位之重显而易见。
但综观目前作业现状,传统作业的种种缺陷仍然有目共睹。
作业设计的内容上机械单一,多从课后练习,配套习题中选择;形式上多是“一刀切”,缺乏自主性和合作性;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业评价多以“ V X ”和日期为主,片面单调,缺少激励性评语;作业答案绝对化,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鉴于此,我们旨在以作业为突破口,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与评价,让学生在快乐幸福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使语文课程通过作业实现向学生经验和生活的回归。
彻底改革过去那种机械、枯燥、繁重的作业形式,还学生以自主、生动、充满智慧与情趣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 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
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对教材内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都作了较为新颖的阐述和规定,但对于占据学生学习活动近三分之一时间量的作业活动却没有说明。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众多目标,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要依赖于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完成的练习,对教师而言它就像一把尺子,既可以反映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又可以衡量某种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所以新课程改革得更关注作业的优化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段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研究与试验结题报告时代呼唤作文需要个性化教学,本课题就是通过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使作文教学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是中学生根据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
它具有叙述内容的丰富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抒发情感的真实性,反映问题的现实性,文采风格的独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它符合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2 、本课题将有力地促进教师对作文教学新理念的学习,对以往教学观的反思,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构建, 使广大教师看到了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对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
2 、本课题组的研究创新点:课题研究完全是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探索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追求最佳教学效果,体现了求真求善的原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个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新经验、新方法并及时总结交流,体现了探究创新的原则;在关注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同时,重视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将作文个性化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体现了整体推进的原则。
1 、课题界定:关于“个性化”:是课题研究的核心,是灵魂。
既是指学生个性在作文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具体体现,即个性化作文,更是指中学作文这一学科如何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充分展现个性发展个性而构建的一整套的作文教学系统。
学生的写作及其作文,整个的作文教学以及我们的研究都应围绕“个性”两个字做文章。
关于“个性化作文”:本课题内涵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承认学生作文差异的前提下,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通过作文教学展现、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每当学生升入七年级后,老师和家长都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有些同学进入七年级后,简直判若两人。
在小学他们作文写得很好,记事清楚、完整,层次还分明,经常获得老师的赞誉;可到了七年级,他们却感觉无从下笔,写作丝毫没有进步,有的甚至还退步。
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学作文教学不衔接,导致学生写作学习困难、教师教学艰涩,致使整个作文教学陷入困境,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
作文有效教学理应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
作文有效教学是指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阅读教材为典范,使阅读与写作贯穿起来,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坡度地引导学生实行写作训练。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是起点;要实现作文有效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准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及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2、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3、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4、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语文)6、陕西省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7、陕西省教研室发布的《九年义务教育7-9年级语文课程评价方案》8、《如何实行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9、《普通写作学教程》(路德庆主编)10、《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会刊)11、《简论激发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原则》三、课题研究的原则(一)实践性原则我们知道,作文与生活紧相连,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活动的“平台”,在课内外和校内外组织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延伸作文的空间。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总结第一篇: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总结《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总结一、课题的提出按现代教学论观点,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包括“设计—教学—评价”三个阶段。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注重单元测验、考试等形成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轻视甚至忽视了对学生过程性评价中“作业”功能的设计与评价。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作业大多处于无序状态,作业的设计和评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作业质量不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从当前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语文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作业设计布置随意性强,精心预设作业少。
由于语文课程学习任务重,课时量多,很多老师来不及精心备课,匆忙上课,布置作业也是临时仓促决定,没有预先精心考虑设计,作业的质量不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
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差,没有兴趣,应付了事,甚至课外不写作业,完成作业的效果较差,作业成了学生应付老师的任务,甚至成了学生的负担。
语文作业的存在没有起到衔接课堂内外、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
改变当前语文作业的尴尬境地,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已是当务之急。
从当前初中语文作业的评价现状分析,语文作业的评价和反馈存在着很多令人深思的现象。
语文作业的评价方式单一,还局限于传统的“红对勾”和“口头表扬”等,等级评价虽然保护了学生学习的自尊心,但对于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引不明确,学生对自我的评价不清晰,定位不准确,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上进心。
因此我们要加大个性化、多样化评价的力度,要让学生在思考和批改中提高。
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评价,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变被动性为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为教学重要一环的语文作业,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理应受到重视。
设计和评价既要符合教学的原则,又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愿意做也喜欢做,且对语文学习有所促进。
作文课堂教学体系初探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初中语文教学对作文有明确的要求,但却无明确的教材体系。
与阅读教学相比,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一种无序之中。
从教师教学来讲主要问题如下:1.教师没有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作文教学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2、作文教学序列不够清晰,最佳的写作训练体系尚未形成。
就学生而言1、学生怕写作文,不乐意写作文。
2、学生作文质量不高,中心不突出,语言平淡,方言重,白话多。
3、行文上没有条理性。
4、学生在写作时,特别是在人物的细致刻画上不够细腻。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为“作文课堂教学体系初探”,侧重对初中记叙文教学体系的构建做较为系统的探究。
我们可以以它为指南深化初中记叙文作文教学改革,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从根本上摒弃“模式作文”的传授,组织实践活动,发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作文返朴归真。
并使他们明白“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的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本项研究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立足个体成长,努力探索记叙文写作训练的体系,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进而让学生“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素养。
三、实验研究的原则: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践研究中,在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能力,发展个性,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表达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2、“实践性”原则: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作文教学进行规律性总结,形成有法可依的写作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写作实践的指导,让学生在掌握方法技巧的基础上多写多练。
2、“系统性”原则:写作训练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零乱的作文教学只会消蚀学生的写作兴趣,课题研究本着由易到难,由点到线的原则,先将记叙文写作的知识进行分解,各个击破,形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多个点的连接形成线,构成记叙文写作训练的体系。
《关于“培养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之一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从根本上摒弃了“模式作文”的传授,要求组织实践活动,应该发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作文返朴归真。
在我校以往的习作教学中,语文老师由于受日常的作文教学思想指引,作文教学往往侧重在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思想升华的指导上,所以学生的作文形式陈旧、作文内容千篇一律,致使不少学生作文兴趣乏然:有的产生抗拒心理,不愿意写作文;有的对于写作文应付,马马虎虎写完了事;还有的对作文畏惧,不会写,不敢写,甚至抄一篇交差……这些现象亟待改变。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习作水平的关键是培养和激发兴趣,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习作兴趣是影响习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潜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小学中年级做为由“低”到“高”的过渡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学校决定在此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确定并开展此课题。
(二)省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纵观省内外有关学生习作方面的教育研究,如《关于小学生写周记与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有关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研究》、《小学习作教学全程化训练的研究与实践》等,这些多种多样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关于写作教学的理论或经验,但这些经验还并未被广泛推广。
大部分的研究是致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但似乎没有很好地找到其切入点或找到了其切入点——写作兴趣,其分析研究也不够全面。
尤其是关于中年级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更是难以寻觅。
之所以如此,本课题组成员讨论分析后认为,一是因为长期的习作教学的观念正在逐步改变,正在探索之中;二是因为把培养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包含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之内,很少进行独立研究。
初中作文创新教学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作者:诸城市龙…实验学校:诸城市龙源学校课题主持人:孙立平实验教师:孙庆海毕金善李志海王新屏王克军执笔人:孙庆海2002年12月,我们学校接手了潍坊市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初中作文创新教学实验与研究》。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各位专家的指导下,由于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三年多来,我们围绕“创新作文教学实验与研究”这个中心任务,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已告结束,我们特准备此报告,申请对我们实验和研究的成果进行鉴定。
一、回归人文本质,做好“作文创新”课题研究。
我校是一所建校时间接近五年的年轻的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有初中四个年级计4 2个教学班,小学于04年8月份建成,共六个年级计24个教学班,三千多名学生。
作为一所年轻的普通初级中学,我们没有历史的负累,没有成见的束缚。
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是我们全校师生员工的共识。
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一个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定基础;办学目标是:以生为本,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基于这样的理念和办学目标,我们决定将思想内蕴丰富,教育功能显著的作文教学作为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抓手,并进一步丰富作文教学的内涵,努力变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为创新意义上的“作文教育”。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的发下几点:一是随意性:表现在随意布置作文题,想到什么就布置什么,无目的可言。
二是无序性:表现在作文训练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缺乏有效的训练内容及步骤使得作文教学没有效率。
三是死水型:表现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内容单调、枯板,很难超越以下三项:①不注重生活积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②过多地传授作文技巧;③考什么就练什么的应试作文训练。
“片段练习对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11年5月,我校“片段练习对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经太原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组审查批准,被列为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课题编号为:GH-11377。
经过三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作文难”的现状制约着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成绩。
一提到作文教学,我们语文老师会想到特级教师王丽的经典概括:难字当头、要求太高、读得太薄、写的太少、重写轻说、读写脱节、教不得法,抒尽了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无奈。
写作之所以这样不容乐观,主要的症结是:(一)、学生积累太少,语言贫乏;(二)、脱离生活,内容空洞。
本来,从记录生命成长,抒发真情实感,留住流金岁月的角度来看写作,它就是人生,简单而又深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考试评价的影响,写作教学被戴上了“功利”的枷锁,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提高。
我们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现实中的作文教学更多的是生存教学,忽略了生命教学。
“言为心声”,写作最初的目的是为抒发情志,而在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多的是章法教学、技巧教学,而缺乏“独抒性灵”的生命教学。
2、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失去了走进自然、亲近阅读的机会。
中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学生被囿于家门与校门之间,失去了亲近自然,走进多彩生活的机会,难以积累写作的素材。
中学生手中的教辅资料已经满满的占据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只能放弃阅读,从而封锁了自己与阅读亲近的机会,难以积累写作的亮点。
3、家长不重视孩子的阅读,不重视语文学习,决定了孩子写作中的价值取向。
很多家长不支持孩子走出家门去体验生活,认为那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很“危险”;他们也不愿意孩子开展课外阅读,把课外读物称为“闲书”,认为读这些书挤占了学习时间,中学生缺乏应有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积淀。
篇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附录九:《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平阳县昆阳二中语文课题组1[内容摘要]21世纪经济全球化、资源信息化、知识与信息高度关联化,社会的发展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创新是通向时代的发展动力。
中华民族要在今后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在教育改革中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就发展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语文子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就初中语文学科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阐述一些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一、引言1、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与以往的课程完全不同的、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的课程。
它是怎样产生的呢?<1>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我们所处时代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科技与信息的洪流正席卷全球,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悄然向我们走来。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切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中,知识含量的比重越来越高,并居于主要地位。
过去那种使用原材料和使用机械加工所创造的价值,其比例会越来越小。
人类将会以更少的材料与更少的能源消耗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为其中注入了更高的知识含量。
所以,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更新换代、创造升级的时代。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人们发挥创新精神与能力。
不仅在科技创新,而且在文化上、管理上也都要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在知识经济的形势下,光靠引进与模仿是没有出路的。
因为引进与模仿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自主力。
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才能有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学作文个性化写作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中学作文个性化写作实践研究》为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自2014年4月开题立项以来,我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闭结协作、开拓进取,踏踏实实开展教学,认认真真进行研宂,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宂成果。
现将研宂情况、收获及反思汇报如卜*:一、深刻领悟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理念本课题组奉行理念先行的思路,在课题筹备立项阶段,即开展Y相关的资料收集与学习研讨工作。
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个性化作文教学相关理论,深刻挖掘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意义,发动全组教师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研讨,集体的智慧打败了个人思想局限造成的研宂恐慌和研宂难题,课题组教师形成Y思想共识,课题研宄得以顺利开展。
随着课题研究的有序推进,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个性化”的深刻PJ涵与广泛外延。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正因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所以语文教学向來强调“因材施教”。
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要发展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以帮助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我们反对作文共性化要求,尊重写作规律和学生个性思维发展规律,立足写作教学实际,探求教学实践的经验与规律,进而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与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叶圣陶先生强调“要有充实的生活,就要有合理与完好的思想、情感;而作文,就拿这些合理与完好的思想、情感来做材料。
”我们认为叶老先生的“开源”理论正是论述丫个性化作文的精髓一一以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为写作内容之源。
同时,叶先生倡导“以诚为本”的作文观,“在写作上,诚实是‘有什么说什么’,或者是闪面怎样想怎样感,笔卞便怎么写”,我们认为“诚本说”强调了作文的真实性,指导个性化作文忠于个性化体验与感悟。
中学作文个性化即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作文的个性表达,引领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与反思提升,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实验课题结题阶段工作总结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实验课题结题阶段工作总结「篇一」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已经结束。
一学期来,我担任八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本人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学成绩为中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回顾这一学期,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
现将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小结如下:一、学习新课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
言行要为人师表,业务要求精。
因此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当代的素质教育要求。
首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然后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
通过学习活动,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作好了准备。
二、务实创新,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三维目标就是新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其关键就是上好课,能把知识点落实到位。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1、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路、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
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自己能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
2、课堂上,能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
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
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的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课后,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
《个性化习作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经过一年的实践与努力,为更好地服务作文教学,为作文教学寻找更佳途径,特对这一段的研究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日常教学中继续深化教学常规。
首先,我正确定位研究的目标和结果。
当前教育形势:学生学习的目标是要进行大量的知识积累。
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常规教学是必须的。
另外,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都要和学生沟通,随时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备、讲、批、辅、考,仍然是必须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只有在常规教学基础上才能进行一定的教学改进。
正因为如此,进行教育课题研究,首先要加强常规教学,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二、习作教学中具体研究措施:1、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前提的,我们既注重课堂教学,又仅仅抓住课外的阅读和写作。
充分利用各种有限的时空去训练学生的的作文能力。
在个性表达中展现自我。
文章源于真实的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简单照抄,我们注意重视儿童的主观感受,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表达生活,并且大胆表达有自己的有特点、有个性、有创意、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不盲目从众,不人云亦云,用个性化的话语,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去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抒发真情、真体验、真感受。
比如有的同学就喜欢很细腻,很哲理的描写;有的同学喜欢玩点小幽默;有的同学总是写得情感交融;有的同学的文字则是优美的散文。
事实证明,有不少学生的文笔很有特色,看事物的视角也很独特,具有了很好的作文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说真话,追求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艺术地引导学生从敢于参与到乐于参与,再到善于参与,把作文写好。
2、鼓励学生自主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
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
个性化题材结题报告《初中生“个性化”作文课题研究》之子课题《个性化题材研究》结题报告湘河镇初级中学阮慧娟2011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们湘河初中语文教研组成员阮慧娟同志和张娟同志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我校申报的《初中生“个性化”作文课题研究》展开了对子课题《个性化题材研究》的全面探索,经过9个月的有效训练及按部就班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过程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的地位。
但长期以来,写作教学却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硬骨头。
综合分析,学生作文选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心中没有素材,不知从何写起。
2、语言空洞无物,无病呻吟,不合中学生的实际。
3、所选的事例陈旧滥俗,如写勤奋,有一半的同学会搬上爱迪生勤奋做实验的例子。
研究过程:我们的研究大致分三步: 1、调查学生作文现状。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写个性化作文的理念。
2、具体实践,落实写作:加强理论学习,丰富学生生活,改革训练方式,加强素材积累。
3、材料整合与分析针对训练及相关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加以总结,归纳筛选,找出经验和不足。
二、研究结果及成效分析: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在实施作文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成果: (一)成效方面:1、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真实的生活与生动的语言研究调动学生写作文,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由害怕写作文到乐于写作文,写作文成了一种表达的需要;由“空洞无物”到“灵性四射”;作文题材俯首可拾,佳作妙语信手拈来2、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在研究中,学生通过阅读,记笔记,写日记,办手抄报,作文园地等,写作能力日渐提高。
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
文学社的外出采风更是让学生收获多多。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大家通过教育教学杂志,网络进行有关预习研究方面的理论、经验、课例等方面的学习。
双减课题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价值(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质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双减”背景下,如何困境突围?如何减“量”增“质”?如何从“固化的重复性作业”迈向“个性化作业”呢?作业既要让学生感兴趣,还能起到作业应有的作用。
作业除了是检验学和教的重要手段以外,还应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所以,老师们在设计作业时,要从本校的学情和教情出发,因地制宜地设计作业。
控制作业数量,注重思维质量,在减负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增效。
“个性化作业设计”,是一种结合学生个人特色以及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新兴作业设计方法,教师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来来为学生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是特点,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布置,完成满足学生的需求,以这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是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特点,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在注重知识训练的同时,还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
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相应的作业。
更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巩固知识,激发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的老师应该合理利用中学生愿意尝试新事物的特点,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语文作业,让个性化教育能够从头到尾地进行下去。
作业设计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逻辑性,落实语文的学科核心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特色个性化作业给学生们的学习增添兴趣,提供展示的舞台,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实践能力、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也吸引更多的孩子投入到想学、会学、爱学、乐学的行动中来。
二、课题研究的构想个性化作业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而设计的。
也就是说,不同情境下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作业,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展。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组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时代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教育,创新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时代责任,是培养时代的新型人才的前提。
创新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是培养时代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2、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新课标》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口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因此, 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拘泥于某i种固定的形式,而是要注重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作文教学中努力解放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关心他们所喜爱的事物,使学生拥有口由口在的飞翔的心灵,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由表达、抒情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充满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地抒发个性,达到写出来的作文富有个性的目的。
《标准》进一步指出:要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耍“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要重点引导、鼓励、肯定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写出来的反映个体真实情感的习作,在习作中尽情地抒发个体真实、与众不同的情感,无拘无束地张扬个性。
3、作文教学的现状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评改”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的后果是:(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
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
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材料大多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律,缺少个性。
这是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 和“分数”,生搬硬套或瞎编乱造。
第1篇一、引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写作兴趣。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实践探究,尝试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作文教学新路径。
二、实践背景与目标1. 实践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实际需求。
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写作兴趣,内容空洞,语言表达不规范,缺乏创新思维等。
2. 实践目标:通过本次实践探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实践方法与步骤1. 教学方法改革:(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写作“我的家乡”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土人情,收集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有话可说。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作文任务。
在小组内,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启发,提高写作水平。
(3)任务驱动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改革:(1)丰富写作题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生活琐事、兴趣爱好等,拓宽写作题材。
(2)注重写作技巧:教授学生写作方法,如开头、结尾、过渡、修辞等,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写作。
3. 评价方式改革:(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构思、写作技巧、修改等。
(2)多元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实践结果:(1)学生的写作兴趣明显提高,写作积极性增强。
(2)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作文内容丰富,语言表达规范。
(3)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作文具有独特性。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课题确立的背景分析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
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
“双减”的减负,作业量的减少是当务之急。
基础教育大部分学生的书面作业量,确实是过多过重。
但作业的减负,也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量”的调整,作业,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与课堂一样,有着十分关健的作用。
如何既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真正“减量增质”,在优化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努力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
作业是教与学相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作业,预习、复习、理解、巩固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生成自己的学习素养、规范、习惯和方法的路径。
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新课程标准》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课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领和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
但综观目前作业现状:传统作业的种种缺陷仍然有目共睹。
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对大量课前内外的作业进行调查、反思、分析、归类和思考,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弊端:作业设计现状弊端形式上1.单一性,为应付考试而训练;2.要求单独完成,强调独立思考,缺少合作性;3.作业由教师或教材提供,缺乏自主性。
内容上1.机械重复地抄写生字、语语等;2.课后练习,配套习题一律写在作业本上。
方式上1.面对不同学生实行无差异的作业设计。
2.排斥学科以外的作业,人为地造成学科间的隔阂。
答案上作业答案绝对化,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评价上作业评价片面性、单调化。
目标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学段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研究与试验结题报告
2011-12-08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激励学生张扬个性
――《初中学段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与试验》结题报告
秦皇岛市十三中学王雪梅
一、课题研究背景:
经济的发展,社会信息的扩张,现代学生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内心世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想法,十分希望得到心灵的自由,行为的独立。
但是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仍沿袭旧的一套作文教学方法,用所谓指导桎枷了学生的手脚,用作文方法凝固了学生的思路,用范文僵化了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停滞了学生的发展。
审视当下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主体的迷失,即学生个体作为写作主体的迷失和作为教学主体的迷失,导致中中“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满天飞。
时代呼唤作文需要个性化教学,本课题就是通过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使作文教学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是中学生根据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
它具有叙述内容的丰富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抒发情感的真实性,反映问题的现实性,文采风格的独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它符合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本课题旨在从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思想与教学机制改革和教学操作层面的创新等方面,彻底改变中小学生作文和作文教学几十年来的模式化、工具化、功利化的陈旧格局,还作文以应有之义,还作文教学之本来面目。
2、本课题将有力地促进教师对作文教学新理念的学习,对以往教学观的反思,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构建,使广大教师看到了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对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1、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是中央教科所“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是从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出发而设计的探索性教改实践研究。
该课题研究组通过集中全国知名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的力量,力求倡导个性化作文的创作,推进语文教学人性化、文学化的历史性转变。
从2002年10月在北京召开这个课题的开题会以来,参加该项实验的课题联合体已经发展到800多所学校,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已达4000人。
河北省许多市县的研究与实践也均已展开,承德,石家庄等地的很多学校都申报了子课题,参加了课题联合体,建立了实验班,如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刘玉,石家庄一中的魏平,石家庄四中的王秀婷,石家庄二十二中的赵霞,怀来县沙城四小的孙红梅,石家庄桥西区振头小学的李亚红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并且目前已陆续结题.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进行该课题的研究与试验具有发展的意义.
2、本课题组的研究创新点:
课题研究完全是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探索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追求最佳教学效果,体现了求真求善的原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个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新经验、新方法并及时总结交流,体现了探究创新的原则;在关注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同时,重视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将作文个性化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体现了整体推进的原则。
四、研究内容:
1、课题界定:
关于“个性化”:是课题研究的核心,是灵魂。
既是指学生个性在作文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具体体现,即个性化作文,更是指中学作文这一学科如何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充分展现个性发展个性而构建的一整套的作文教学系统。
学生的写作及其作文,整个的作文教学以及我们的研究都应围绕“个性”两个字做文章。
关于“个性化作文”:本课题内涵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承认学生作文差异的前提下,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通过作文教学展现、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
2、具体核心内容:
(1)研究个性化作文教学相关模式,它是中学生主体性语文学习和发展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2)研究如何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研究如何构建教师作文教学的个性化。
五、课题研究目标:
1、提高学生素材积累、选材组材、主题提炼、构思成文等作文能力,提高个性思维、个性表达、个性发展等作文个性成分。
2、形成学生作文的自我个性,并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3、改革作文教学课堂,探索形成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教育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写作目标的描述,为“作文个性化”课题实验提供了目标依据。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首位,主张语文教学要体现问题意识、个性化学习、主体性学习、开放性教学、建构性教学,为主体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明确地提出作文个性化的教学思想。
2.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多元化、情景化、个体化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指出,每个人至少有九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包括: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存在智能。
多元智能的本质是关注个性和个体的发展,其目的是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此意义上来看个性化作文教学真正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与学习观
建构主义者特别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对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和课本的影响来完成,还必须依靠学生自己,即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
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是构建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的源动力,建立在自身兴趣特长基础上的写作,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生活,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
七、研究对象:
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深入教育实践第一线,将作文课堂作为研究主阵地,将阅读辅导课作为研究第二阵地,边研究,边修正,边应用。
2、问卷调查法
以问卷调查法为辅,在研究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教师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更好的开展研究,掌握研究成果,进一步改进,以期完善。
3、经验总结法
掌握调查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学习他人成功经验,总结教训,修改研究措施。
4、针对个别案例跟踪研究,积累经验,总结研究成果。
九、研究操作步骤:
研究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准备培训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课题结题阶段。
每个阶段我们课题组都要完成以下工作:1、设计并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问卷分析结果,完成调查报告。
2、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研究计划。
3、学习相关理论文章,提高理论素养。
4、定期进行研究课的探讨汇报,展示典型课例,探索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
5、成员每两周写一篇反思,每月写一篇论文,完成课题组活动情况记录和活动大事记。
6、及时进行资料汇总, 分类归纳整理研究档案,完成阶段性总结报告。
下面将不同阶段具体的研究操作汇报如下:
(一)、准备培训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4月准备及培训阶段。
(1)、申请课题,撰写实施。
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课题培训,写出培训体会,学习设计课题的研究方案,并完成开题报告。
(2)、准备研究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目标和任务。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
2008年5月---2008年12月课题研究前期阶段
2009年3月---2009年12月课题研究中期阶段
2010年3月---2010年4月课题研究后期阶段
主要研究活动包括:
(1)、课题开题后,认真设计前期和中期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表,研究学生实际现状及教师作文教学中突出的问题。
(2)、发放前期和中期问卷调查表若干份,组织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写作心理,掌握教师作文教学中的症结点。
(3)、收集问卷调查表若干份,分析整理调查结果,形成书面文字,分别完成前期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