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研究背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阅读能力的不同,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2. 探讨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3. 提供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归纳总结相关策略;2. 实地观察:对几所小学的语文课堂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3. 问卷调查:针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阅读教学策略的看法和实践经验;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文献、观察和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研究结果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教材选择不合理等;2. 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包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教材等;3. 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建议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
研究结论与启示本研究的结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策略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包括样本选择有限、数据收集方法单一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进一步深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施方式。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201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育研究, 20(3), 45-60.- 王五, 赵六. (20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 小学教学,30(2), 25-30.。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一、课题研究背景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在课余时间普遍面临着大量的娱乐选择,如电视、网络等,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降低。
因此,本次课题旨在通过开展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1) 分析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和存在问题;(2) 探索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3) 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
2. 研究意义:(1) 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促进其思维、情感、道德等综合发展;(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内容:(1) 调查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现状;(2) 探索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3) 组织实验教学,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2. 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现状;(3) 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教学,应用不同策略进行教学,并通过实验结果评估效果。
四、预期研究成果(1) 清晰地了解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现状;(2) 归纳总结出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3) 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4) 实验教学结果的分析和评估报告。
五、研究进展和展望1. 研究进展:(1) 已完成文献研究,初步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2) 进行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调查研究。
2. 展望:(1) 设计实验教学,应用不同策略进行教学;(2) 收集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估;(3) 形成实验教学报告和研究结论;(4) 提出针对小学语文课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具体教育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突破口。
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
阅读,作为从文学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一直被排在语文四个能力的第一位。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围绕这一目的,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正确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朗读、说话、作文诸多方面的能力,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往往运用得不灵活,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按规律认真去培养学生理解的能力,由浅人深,由表及里。
要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多读、多看,并联系上下句作出比较加以理解。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难以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训练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自制力较差,许多学生的兴趣点还集中不到学习上,同时学生因为单纯,关于未来的激励性也很模糊,所以在缺乏动力懵懂状态下对于阅读感到枯燥,认为没有给他们带来乐趣,许多学生宁愿每天花很长时间看电视,也不愿看课外书。
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他们偏爱于电视声像材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项目结题报告1. 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水平。
语文阅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研究成绩有着深远影响。
因此,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为小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如下:- 探究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提出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水平的教学方法;-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对相关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教学策略。
- 实地调研:对多所小学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了解不同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况。
- 教学实验:设计并实施语文阅读教学实验,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
- 数据分析:收集实验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4. 研究成果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
-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研究需求。
5. 改进措施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
- 提供更多优质的教材和阅读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 建立有效的学生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问题。
6. 结论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水平。
我们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应用,并取得积极的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体验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个性化教育理论: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3.研究情境理论:研究是一种情境化的过程,学生的研究效果受到研究情境的影响,注重营造良好的研究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的研究。
通过以上理论依据,本课题旨在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育、营造良好研究情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一、课题名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二、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在21世纪这个创新的时代,教育将有更大的发展。
阅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教育也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
然而,在当前我们的农村小学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现象。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将教学认识、教学发展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
教学过多局限在“积累”的层面上,忽略了学生的自身体验,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研究的自主性及他们自己的感悟和朗读语感的培养。
这种被动的接受式研究方式,忽视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忽视了学生主动与和实践活动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基于上述教学现状,我们旨在探索新的语文教学策略,更多地关注阅读动机及过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第八次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初中生应“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语文能力的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引言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思维能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索适合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证研究,了解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教学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首先,我们对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进行文献研究,了解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对小学生和语文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阅读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接着,我们在小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观察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变化。
最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研究结果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点。
1.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阅读兴趣越高,阅读能力也越强。
2. 教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显著的影响。
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和挑战性的阅读材料。
4.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阅读兴趣是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和挑战性的阅读材料,因此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满足学生的需求。
建议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项目结题报告项目背景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
研究方法本项目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教学实验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阅读成绩和反馈意见,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得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比较与分析;2. 阅读材料的选择和设计;3. 阅读教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4.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预期成果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 确定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2. 提供优质的阅读材料和教学设计;3. 建立科学的阅读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4. 提供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的参考指南。
实施计划本项目的实施计划如下:1. 第一阶段:收集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2. 第二阶段: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和内容;3. 第三阶段:实施教学实验,收集数据;4. 第四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5. 第五阶段:撰写项目结题报告。
预期影响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风险与挑战本项目的风险与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困难;2. 教学实验的难度和复杂性;3. 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结论本项目将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希望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能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简介部分1.标题:《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2.摘要探索语文主题学习阅读的种种误区根源,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协调师生、学习同伴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找解决对策。
让学生爱上阅读,自主阅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采用文献分析法,采用观察研究法,调查分析法,课内外阅读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问卷法,经验总结法。
二、主体部分(一)研究问题:1.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研究的近程目标是使阅读的重心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向学会阅读,利用语文主题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和培养能力。
(1)开展阅读活动,把学生由课堂引入广阔的“生活海洋”。
创建书香校园,、海量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从而得到语言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语文主题学习1+X 阅读课改革阅读课的教法,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强化高效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阅读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2)探索语文阅读的种种误区根源,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协调师生、学习同伴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找解决对策。
让学生爱上阅读,自主阅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课题研究结合农村实际,来探讨语文阅读教学的操作过程以及实施策略等,为本地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推动主题阅读教学更好的走入农村初中课堂。
2.课题研究的意义当前农村中学阅读材料较少,学生阅读水平较低,阅读兴趣不浓,语文主题学习就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研究语文阅读学法指导,总结有效经验,引导学生掌握系统阅读方法。
语文主题丛书学习就是简简单单学语文,快快乐乐读丛书。
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语文主题学习1+X阅读形式将成为课堂阅读的交流常态,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效率,通过语文主题丛书的使用,更好地提高农村薄弱学校学生的阅读水平,缩小学生阅读之间的差距,阅读素质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题结题工作报告“丰都县双龙中心校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工作报告一、课题沿革(一)课题的立项“丰都县双龙中心校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是经重庆市教育学会审批,已被列入重庆市教育学会20XX年专项委托课题“语文阅读学习对重庆市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总课题组。
并按《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科研管理办法》(渝教会(20XX年)1号文件的要求具体实施的课题。
(二)课题的提出《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而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就是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在读书中培养语感,在读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而通过对我校897名学生的阅读问卷调查表明:只有7%的学生爱好阅读,85%的学生不爱阅读,4%的学生不能阅读,还有4% 的学生保持无所谓,管你读不读。
正是学生的“不好读,不想读,不能读,无所谓”的现象,导致我校的语文教学水平一直不能上新的台阶,学生的阅读量达到课标规定的几乎为零。
因此,培养孩子从小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课题的界定1、语文发展性阅读是针对中小学传统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状态(包括教学思想,课堂教学结构、方法和教材资源的运用与开发)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它试图通过特有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来实现在计划教学时间内的阅读物理量增容,从而有效的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2、语文发展性阅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阅读能力理念的发展、阅读量的发展、阅读时间的发展、阅读课程与阅读活动的发展几个内容。
3、在发展性阅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三个假设:一是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二是发展性阅读课程的创新性建设,三是课外发展性阅读活动的创设。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结题报告阳新县富池渡口完全小学语文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近年来的语文课改中,我们在如何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问题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对新课程的运用浮于表面。
最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不自觉。
特别是阅读教学中限于传统的做法,没能灵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一味地注重“预设”的教学程序,往往使“教”与“学”的行为单一而死板。
于是我们提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结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以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进一步深入进行课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即有效的阅读教学。
一般来说,有效的教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内部的心理活动意识,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的行为表现。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或者研究有效的教学最终是从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来获得的。
现代教学论研究主张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语文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内容,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内容有: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教师备课应该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1)灵活确定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调整预设目标;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
(2)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
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
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
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
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
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
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
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
纵观我校语文阅读教学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
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校本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结题报告图文立对研究成果的评估标准,对实践效果进行检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第四阶段:总结归纳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鉴定。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访谈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现状和需求。
同时,我们还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并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最终形成了适合本校学生的阅读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地推动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语文研究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贡献了力量。
三、完成结题报告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和总结每一次的实践探索,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最终完成了结题报告。
在报告中,我们总结了研究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分析了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形成了一份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课题研究,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相信,这份研究成果将会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课题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研究了有效备课四个方面,即教师阅读教学知识的构建、教师阅读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阅读教学评价的实施。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教学观察、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探讨。
个性化阅读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自2011年5月至今,由我研究的“十二五”市级个人课题“个性化阅读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实践探索和研究,有了很大的收获,真是“吹尽狂沙始到金”,现将一年来的实践研究过程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一.题研究的背景及实验课题的界定1.时代的要求“个性化”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趋势的三大特点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人才的规格,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无论是国外或国内的教育都把“平等——个性”作为当代世纪培养人才的追求。
现代教育就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它将把个性化作为重要出发点,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现状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统一的教学目标,规定同样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用同一种学习方式,最后得出统一的结论,不容许有任何的偏差和背离,不能有任何的疑惑和反思。
在这种教学状态中,语文教学只能在“少、慢、差、费”的高耗低效的老路上缓缓前行。
教学中作为主要学科的语文,是人类思想交际的重要工具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一特征更决定了它在生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它应当更能体现个性的培养和心灵的解放。
特别是占据了语文教学大部分时间的阅读教学,更呼唤“个性化”,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个性行为,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领略语言之美、感悟语文魅力的主渠道。
3.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问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
所以,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介质的反映。
所以,课堂教学,永远都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阵地,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强调独处自己的感想,才能促使学生张扬个性,是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结合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以获得全面的研究结果。
数据收集- 针对小学语文老师的问卷调查:收集了多个小学的语文教师的意见和看法,以了解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
- 学生阅读能力测试: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测试,收集数据以评估他们的阅读水平。
- 课堂观察记录:观察了多个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况,记录了老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反应。
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对问卷调查和学生阅读能力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量化的结果。
- 质性分析:对课堂观察记录进行质性分析,整理出教师使用的具体策略和学生的反应。
研究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普遍使用多种策略,包括但不限于:- 预测和推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预测和推测来激发兴趣和培养阅读的思维能力。
- 情境引入:通过情境引入故事,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和理解能力。
- 词汇扩展: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生词和短语,扩大词汇量。
- 阅读技巧训练: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技巧,如寻读、略读和细读等。
2.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与教师的教学策略密切相关。
使用引入情境和预测推测等策略的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小学语文教师应多样化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2. 引入情境和预测推测等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运用这些策略。
3.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4. 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索其他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
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的提升。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如今的语文课堂,琅琅书声代替了往日的问答分析,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呈现出勃勃生机。
然而,几年的实践过去了,学生的语文研究水平和能力仍不见有较大的改观。
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过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词语句子,为什么说话、作文还是词汇贫乏,错字错话连篇?要么就是《作文选》的翻版,尽是套话,没有一点生机与活力。
究其原因,应该是对学生作能力的指导和训练的不足。
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学生只有13%的学生爱写作文,21%的学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学生怕写作文,6%的学生讨厌作文。
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
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
他们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
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我认为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们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在教“阅读课”,但阅读课对语言的品味、训练、表达方法的体会和指导落实的也不够深入,读写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其实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阅读是作的基础。
XXX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的课题研究,“随文练笔”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2.XXX的作文教学思想。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语文课题的结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不足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研究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的研究,探讨以下问题:1.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
2.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
3. 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项目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等综合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及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现状。
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为阅读教学提供实践借鉴。
4. 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方案,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实验验证,评估其有效性。
四、研究过程1. 第一阶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框架和内容。
2. 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现状数据。
3. 第三阶段:分析调查数据,总结问题所在,探索阅读教学的改进方向。
4. 第四阶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5. 第五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提出建议和措施。
五、研究结果1.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及激励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拓展课外阅读以及开展阅读交流活动等,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均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果。
六、结论与建议本项目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的研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背景和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该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一所小学的两个语文班级进
行实验性教学,比较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实验组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
研究期间,记录学生的阅读成绩、参与
度和研究态度等数据。
研究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实验组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表现出较高水平,阅读理解能力
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 对照组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进步较慢,仍存在阅读理解困难
和研究动力不足的问题。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
文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
升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 张三,201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后续研究建议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不同阅读水
平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也可以比较多种启发式教学法之间的差异
和优劣。
此外,可以对其他学科的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以推广优质
的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东阳市六石街道初级中学语文课题组【内容提要】本课题是我组根据新课程教育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前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提出的,也是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实施作出的积极响应。
课题依据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试图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套以诵读感悟——合作交流——体验探究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力求在教学中解放和激活学生的个性,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形成了本研究报告。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探究自主合作感悟体验多元一、课题的提出当前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弘扬个性的时代,建筑追求个性,着装追求个性,思维追求个性……因而,发展学生个性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同,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应“把‘平等+个性’当作新世纪的追求”,“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把个性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没有个性,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的发展。
但是审视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尽管课程改革的春风不断吹拂,我们依然不难发现:“满堂灌”及“满堂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课堂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
许多教师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师生关系上依旧是从教师的主观出发,无视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和他们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无视学生个人的主观感悟,否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一味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强调知识的传授,追求答案的唯一。
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改革也仅仅限于教师教法的研究,只重视教师怎么教,忽视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只重视对字、句、篇章的分析,忽视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和审美。
以上原因,导致语文教学失去了应该有的生气和活力,教学效率不高。
因此,我们深切感到应该尽快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只见教师繁琐分析,不见学生独立理解和探究”,“只见繁冗的阅读训练,不见学生有趣诵读和感悟”等现象,努力创设一种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新型学习方式,以教师的点拨为辅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努力建立以“培养学生健康有趣的欣赏品味为目的,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目的”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可实现师生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基本定位为━━自由阅读、平等合作、发展个性,着力在目标、方式、过程、评价等方面实现个性化,把展现个性魅力的时空留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实现发展,实现自我。
二、理论依据1、新课程所指明的改革方向a、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b、《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阅读目标的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前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人本主义的教学论思想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完整的人”实际上是指“躯体、心智、感情、精神、心灵力量融合一体的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
”罗杰斯指出了教学最重要的原则,即教师应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问题所在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突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三、相关研究综述“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学、心理学范畴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国内外致力于个性化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为数不少。
在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已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定的理论体系。
如著名的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中提出了“生命体”的概念,倡导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对生命个体的关怀。
马笑霞教授在阅读认知的理论上,从心理学的角度肯定了个性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的言语只有在他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文本语言具有相似的信息模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章中的信息……四、研究目的1、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2、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通过课题研究摸索出一套更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取得具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实验报告、课件等;形成一支具有新课程理念武装的先进教学方法的语文教师队伍。
五、研究方法课题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
行动研究法运用于整个研究过程,突出“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边行动边研究”的基本特征;经验总结法主要运用于“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建构和阅读教学个性化的基本策略的研究”;文献法主要运用于“阅读教学个性化意义、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分析”。
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典型课例,调查听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映等,做好研究的统计分析。
每学期通过开展各级课题研讨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功经验,听取老师们的意见,改进完善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研究质量。
六、课题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04年10月――12月)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②组织本课题组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育》。
坚持以理论为基础,明确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③设计研究方案④课题组成员确定小口子课题研究内容2、实施阶段(2004年12月――2005年7月)①前期(2004年12月――2005年1月)课题研究材料准备筛选②中期(2005年2月――2005年5月)A、分年级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课,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B、在各年级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个案研究报告,主题研究论文。
③后期(2005年5月――2005年7月)后期课题研究奉行:理论─实践—理论的原则,进一步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05年8月――2005年11月)①整理材料,分析、筛选资料②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明确存在问题③撰写课题结题报告④推广研究成果,指导今后教学六、课题研究成果1、撰写出一份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报告2、课题组成员撰写出一份对以后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个案研究论文七、研究效果的分析1、探索出了诵读感悟——合作交流——体验探究这一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在一年的实验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以下一种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
(1)、自由诵读,自我感悟许多有影响力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语文课上诵读这一环节,都呼吁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趣味、读出感悟。
这是由语文课的性质决定的。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科目。
从工具性来看,任何工具的掌握和运用都必须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程度方能得心应手,语言的练习首先就是读,因为诵读能形成语感,形成记忆,积累材料,这样以后才能学习致用,因而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之说;从人文性看,古人有“文以载道”之说,认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指作者的情感、见解、态度等往往闪烁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只有反复用心诵读揣摩,方可慢慢领会。
由此,我校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无论是从近期的本课题目标的实现还是从长远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非常有效的。
如我组一位老师在教学泰戈尔的《金色花》时,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金色花的宗教含义等,而是采用混合读、分组读,推荐优秀学生读、个人自由诵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边指正边引导,一步步带领学生通过文本的语言去感受孩子的调皮可爱,去感受母子间那浓浓的亲情。
应该说,充分的读,确实可以使学生熟悉文本,感受情感,加深理解。
(2)、合作交流,愉悦成长初中生由于受生活阅历、情感体验、知识积累等的限制,对文本的解读不可能面面俱到,尽善尽美,所以教师适时地引导其进行小组合作,平等交流就显得很为重要,因为此过程能为他们搭建一个成果共享、取长补短、完善成长的平台,学生能于其中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交流的必要。
在阅读实践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合作:(一)、生生合作,即同桌发挥各自优势,互相研讨交流;(二)、小组合作,4--6人为宜,思维互补,每个成员分享和承担交流的权利和义务;(三)、全班集体合作,抓住中心论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全班学生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在关键处加以点拨。
教学实践证明,适当地采用合作形式,在教学中往往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如我组某位教师在上《木兰诗》时,针对“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为什么?”这组问题,经由小组讨论后,答案丰富多采,而且大多能从文本出发自圆其说:有的学生从木兰幸存归来中看出了她的英勇善战,有的学生从木兰的辞赏还乡中看出了她的淳朴淡泊,有的学生从她的忙换女装中看出了她的活泼可爱……(3)、体验探究,发展个性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建议,多次提到学生阅读时要“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
可见,新课程将体验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何谓体验?体验是一个过程,是阅读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身经历和验证,既有情感因素,又有认知成分,二者相互交融在一起,以“情感体验”为中心,渗透到阅读教学过程之中。
学生以文本为载体,引发对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品味,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深刻、独特的体验。
“探究”一词的指出,是语文教学新理念的一个特点,也是学习方式改革的一个亮点。
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调动学生的生活、情感、知识积累,引导其结合文本去体验、去探究,本课题组成员在这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如某位老师在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在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诵读全文,营造了一定的情感氛围后,适时提问:读了全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谈出切实的感受和体会。
经过一番静思回味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双手。
学生1对“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这一片断深有感触,因为它勾起了自己对小学毕业时情景的回忆;学生2对文中父亲对英子教育的一番话——“闯练、闯练”感受最深,使他也想起了第一次去取钱的经历,回味了第一次取到钱后无法形容的喜悦,从中感悟到了人生处处有第一次,要好好把握第一次,用自己的本事与勇气来取得成功;学生3对文中的一句话产生了共鸣——“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害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