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歌曲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歌词四首-课文赏析一、欣赏要点1.《长江之歌》是为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配的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2.《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歌词明白晓畅,比喻形象生动;曲子节奏明快,铿锵有力,也可以说是珠联璧合。
3.《那就是我》和《弯弯的月亮》曲调抒情强烈,旋律非常柔美,都有四段,迴环往复,反复咏唱,非常感人。
《那就是我》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故乡的水磨、炊烟、牛车、渔火、海螺、山歌,这些具体可感但却似乎很琐碎的、人们不屑一顾的寻常东西上,而正是这些具体事物却最能勾起人对故乡的思念。
《弯弯的月亮》有点像民歌,从诗歌的角度来说,从天上的夜空写起,弯弯的月亮最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乡愁,中国人有个习惯,望月思亲,望月思远,不管这月是圆是缺。
但这首歌的主题却是在感叹,时代在发展,而故乡却还在唱着过去的歌谣,表达了作者希望故乡摆脱忧伤,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赏析实践阅读李海鹰的《弯弯的月亮》,回答后面问题。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歌声随风飘啊飘到我的脸上脸上淌着泪像那条弯弯的河水弯弯的河水流呀流进我的心上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1.有人说这是一首写给阿娇的情歌,你是否同意,为什么?答案:不同意,这是唱给故乡的歌,是一首怀念故乡的歌。
阿娇也许是故乡的一位熟识的女友,但她也只是作为故乡的化身出现,绝不是情人,这也不是一首情歌。
2.分析这首歌词所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这首歌运用了典型的民歌的表现手法,以起兴开头,选用一个典型的镜头——阿娇摇船,阿娇是故乡的象征,对阿娇怀念也就是对故乡的怀念。
《长江之歌》教材解读一、对作者与写作背景的解读胡宏伟,男,歌词作家、诗人,1972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创作员,现为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副团长,大校军衔。
国家一级编剧。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曲《长江之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
胡宏伟在1984年新年前夕写在贺年卡上的《长江之歌》填词成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首。
这首歌词被填入原曲,由歌唱家演唱之后,便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
二、对课文的基本解读《长江之歌》的歌词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
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这条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唱出了人们的真情实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歌词赞美长江,并不是直接描写波澜壮阔的长江水,而是从人们对长江的真情实感入手,将长江比作母亲,用第二人称直接抒发对母亲的赞美。
如何设置悬念,扣准文章的中心呢?可以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学生不难找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教师要把握这两句话发问: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为什么说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这两个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读呢?第一个问题可以抓住第1段“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和第2段“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感受到长江从雪山和远古迈着轻盈的步子姗姗走来,然后又迈着健步向东海、向未来奔去那奔腾咆哮的博大气势和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观。
第二个问题可以抓住第1段“你用甘泉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和第2段“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从而感受到长江母亲胸襟宽阔,无私奉献的崇高德。
在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些意象“雪山、春潮、东海、惊涛”雪山在青藏高原上,她是流经我国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的源泉,点点滴滴的雪水,化成一条条小河汇成一条巨龙向东海奔流;“乳汁、哺育、臂膀、挽起”这些意象全是关于母亲的,正是这些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慈祥的母亲,一个无私的母亲,一个默默奉献的母亲,而长江正像这样一位母亲,哺育流域近4亿中华儿女,再加南水北调工程,长江施展着自己的母爱,不求任何回报,支撑着流域的发展,创造者一个又一个奇迹。
《长江之歌》《长江之歌》长江,中华大地最长、最壮丽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源头,也见证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和奋发图强的历程。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河流,长江以其雄伟壮丽的河势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心中。
《长江之歌》是一首表达对长江深沉历史和磅礴伟力的歌曲,它旋律优美、慷慨激昂,使人心潮澎湃。
这首歌曲是中国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词曲饱含着人民对长江的深情厚意,传达了保护长江的重要性和人们对长江美好未来的期许。
歌曲诠释了长江的独特魅力和无穷能量。
长江发源于青海的唐古拉山脉,蜿蜒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八个省区市,最终注入东海。
她是亚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域面积达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
长江不仅有壮丽的河套和深邃的峡谷,还有独特的滨江湿地和众多的湖泊。
她承载了亿万人民的期望,也是多种珍稀濒危物种的家园。
毫无疑问,长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俗话说:“黄河是中国的忧患,而长江是中国的希望。
”长江以她浩渺的气势和雄伟的河山饱经风雨,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洪流,也经历了繁荣与困顿的变迁。
长江历史上涌现出许多的英雄人物和壮丽故事,其中包括“武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长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不断奋进,勇往直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湿地的垦殖、工业和城市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峻。
长江一度成为全球十大污染河流之一。
加上不可预测的天灾,如洪水和干旱,长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保护长江这一国家的瑰宝,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实施长江流域生态修复等。
这些努力实现了长江水质的明显改善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为长江的可持续发展铺开了希望的道路。
作为长江文化的代表,《长江之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厚意的歌词,展示了长江的壮丽景色和伟大历程。
五年级长江之歌音乐鉴赏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长江之歌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之歌》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意义;2. 学习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之歌》的背景和意义;2. 学习欣赏《长江之歌》的音乐作品;3. 分组合作,编排和表演《长江之歌》的舞蹈;4. 创作和演唱与《长江之歌》相关的歌曲。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介绍《长江之歌》的背景和意义1. 引入: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2. 介绍《长江之歌》: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意义;3. 学习歌曲的歌词:分发歌词并让学生跟读,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和表达方式;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二课:学习欣赏《长江之歌》的音乐作品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习《长江之歌》的背景和意义;2. 欣赏音乐作品:播放完整版《长江之歌》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仔细聆听;3. 音乐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调、节奏和乐器运用等方面的特点;4. 学习演奏乐器:为学生准备简单的乐器,让他们模仿演奏歌曲中的乐器部分。
第三课:分组合作,编排和表演《长江之歌》的舞蹈1. 引导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2. 分组编排舞蹈:让每个小组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自行编排舞蹈动作;3. 练习和排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和排练,老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4. 舞蹈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排的舞蹈,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第四课:创作和演唱与《长江之歌》相关的歌曲1.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长江之歌》的主题和意义,鼓励学生创作与之相关的歌曲;2. 分组创作:让学生按小组合作,共同创作歌曲的歌词和曲调;3. 练习和演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和演唱创作的歌曲;4. 歌曲演唱:每个小组轮流演唱他们创作的歌曲,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乐曲欣赏分析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信息1班姓名:康佳伟学号:2012210432一、单三部曲式举例:《长江之歌》作曲:王世光作词:胡宏伟分析:A段为前8小节,即前两句歌词。
在A段中除了第二句末端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第一句的重复。
B段为中间8小节,即中间两句歌词。
乐句起头改用更高的音符,很明显地从上一段进入下一段,前两节提高了三度。
第二句末的“6”音是全曲最高音,将歌曲推向高潮。
A’段为末尾前8小节,即重复段前两句歌词。
除了第二句末端与A段略有不同,其他完全与A段一致。
从以上分析来看《长江之歌》完全符合单三部曲式的特点,充分再现了A段主题乐思,使整首乐曲的形象和结构以及内容保持统一。
二、复三部曲式举例:《G大调小步舞曲》作曲:贝多芬分析:首先为该乐曲的完整图示结构。
A B Aa b c d a b第一部分(A)独立构成单二部曲式,包括前四行,为不带再现的二段体。
主题典雅端庄。
第二部分(B)也是单二部曲式,包括后四行。
主题轻盈活泼,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符合复三部曲式的特点。
第三部分(A)完全再现第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准确再现。
中间部分与两端形成鲜明对比,符合复三部曲式的特点。
三、回旋曲式举例:《献给爱丽丝》作曲:贝多芬分析:《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
主部: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
然后,转到C大调,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情调顿时明朗起来。
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
第一插部:B段转到F大调上,出现一个新的曲调,这个曲调,感情更加明朗。
主部: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
第二插部:C段多用和弦,气氛有了转换。
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
接下去,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
表现热烈的情感。
主部: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
乐曲在非常优美和温柔的气氛中结束。
其结构为ABABC,所以为回旋曲式。
四、奏鸣曲式举例:《贝多芬第十奏鸣曲》作曲:贝多芬分析:呈示部:由弱起的节奏引出8小节的乐句,伴奏在G大调持续上升。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与评价引言《长江之歌》是一首以中国长江为主题的音乐作品,通过形象地描绘了长江之美,激发了人们对于保护环境、珍爱家园的意识。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将《长江之歌》引入教学内容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还能通过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本篇文档将对以《长江之歌》为主题的音乐教案进行反思与评价。
教学目标本教学案以《长江之歌》为主题,旨在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意义;2.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1.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录音;2.宣传长江的相关资料和图片;3.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江的视频材料;4.准备与长江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的教具。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江的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并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
2.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录音。
2.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用心感受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分析歌曲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表达手法。
2.引导学生探讨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讨论与分享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长江以及环境保护的理解和看法。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互相交流。
创作活动1.鼓励学生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长江的理解和关爱。
2.学生的作品可以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宣传栏上,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教学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歌曲欣赏、分析歌曲、讨论与分享、创作活动等环节,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和了解长江的美丽和重要性。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了讨论和创作活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品析《长江之歌》歌曲简介:《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曲,胡宏伟作词。
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通过对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歌词: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创作背景:1984年,由胡宏伟同志投稿,并在数以万计中的稿子中脱颖而出,《话说长江》歌词征集组成功录取其歌词,从此此歌曲红遍大江南北,胡宏伟从此也被人们所熟知。
歌曲个人品析:说起长江之歌这首歌曲,倒真是有不少缘分和它,记得最初接触是在初中,随后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上,我很荣幸地参加了五四青年合唱,而且合唱曲目就是《长江之歌》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但相较之下,我还是对《长江之歌》青睐有加。
每每唱这首歌,总体感觉就是特别有气势,恢弘大气,奔腾如骏马一般,而且从演唱视频上我还从演唱者的脸上看出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当然全词都把长江作为串接整个歌词的主线,把祖国的宏伟壮阔表现地如此深刻。
整个歌曲分为俩段,整体结构整齐,歌词方面虽然简短,但是曲调确非常有气势,抑扬顿挫,整体感觉特别大,如果能用老师讲的美声来演唱的话,美声给人的感觉声音共鸣的非常悦耳,演唱者大脑那块也火热,有助于情绪的高扬,我觉得效果会更好,声音会更具有穿透力,能够将长江之壮阔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无论从乐感和调子来说,个人感觉那样会比较好。
如果我们从感情层面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长江之歌》是属于竭力抒情的歌曲,我们听后的感受大多是激动,兴奋,当然还会有骄傲,这些情绪都是高亢的,如果演唱的时候能把面带潮容,把笑肌抬起来,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亢奋的状态完成整个演唱,那么效果会更加打动听众。
《长江之歌》教材解读
《长江之歌》是著名歌词作家、诗人胡宏伟的作品。
是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片头曲《长江之歌》的歌词。
当这首歌词被填入原曲,并在《话说长江》音乐会上由歌唱家演唱之后,便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
《长江之歌》的歌词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
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这条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唱出了人们的真情实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歌词赞美长江,并不是直接描写波澜壮阔的长江水,而是从人们对长江的真情实感入手,将长江比作母亲,用第二人称直接抒发对母亲的赞美。
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设置悬念,扣准文章的中心呢?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这两个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读呢?
其实,在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些意象“雪山、春潮、东海、惊涛”雪山在青藏高原上,她是流经我国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的源泉,点点滴滴的雪水,化成一条条小河汇成一条巨龙向东海奔流;“乳汁、哺育、臂膀、挽起”这些意象全是关于母亲的,正是这些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慈祥的母亲,一个无私的母亲,一个默默奉献的母亲,而长江正像这样一位母亲,哺育流域近4亿中华儿女,
长江施展着自己的母爱,不求任何回报,支撑着流域的发展,创造者一个又一个奇迹。
最后让学生反复咏唱“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直抒胸臆,深情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自己母亲的象征——长江的无限依恋和热爱之情。
纪录片再说长江主题曲《长江之歌》的歌词赏析《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首唱者季小琴。
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通过对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也是长江大学校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余公里,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2006年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再说长江》,仍然以此曲为主题歌。
《长江之歌》歌词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长江之歌歌谱长江之歌歌谱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长江之歌》歌曲赏析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纵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颂之情。
.这首诗第一节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长江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该节侧重写实;第二节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该节长于抒情。
《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首唱者季小琴。
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通过对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211.31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纵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颂之情。
.这首诗第一节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长江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该节侧重写实;第二节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该节长于抒情。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乐曲欣赏分析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信息1班姓名:康佳伟学号:2012210432一、单三部曲式举例:《长江之歌》作曲:王世光作词:胡宏伟分析:A段为前8小节,即前两句歌词。
在A段中除了第二句末端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第一句的重复。
B段为中间8小节,即中间两句歌词。
乐句起头改用更高的音符,很明显地从上一段进入下一段,前两节提高了三度。
第二句末的“6”音是全曲最高音,将歌曲推向高潮。
A’段为末尾前8小节,即重复段前两句歌词。
除了第二句末端与A段略有不同,其他完全与A段一致。
从以上分析来看《长江之歌》完全符合单三部曲式的特点,充分再现了A段主题乐思,使整首乐曲的形象和结构以及内容保持统一。
二、复三部曲式举例:《G大调小步舞曲》作曲:贝多芬分析:首先为该乐曲的完整图示结构。
A B Aa b c d a b第一部分(A)独立构成单二部曲式,包括前四行,为不带再现的二段体。
主题典雅端庄。
第二部分(B)也是单二部曲式,包括后四行。
主题轻盈活泼,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符合复三部曲式的特点。
第三部分(A)完全再现第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准确再现。
中间部分与两端形成鲜明对比,符合复三部曲式的特点。
三、回旋曲式举例:《献给爱丽丝》作曲:贝多芬分析:《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
主部: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
然后,转到C大调,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情调顿时明朗起来。
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
第一插部:B段转到F大调上,出现一个新的曲调,这个曲调,感情更加明朗。
主部: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
第二插部:C段多用和弦,气氛有了转换。
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
接下去,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
表现热烈的情感。
主部: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
乐曲在非常优美和温柔的气氛中结束。
其结构为ABABC,所以为回旋曲式。
四、奏鸣曲式举例:《贝多芬第十奏鸣曲》作曲:贝多芬分析:呈示部:由弱起的节奏引出8小节的乐句,伴奏在G大调持续上升。
手风琴独奏《长江之歌随想曲》创作解析手风琴独奏《长江之歌随想曲》创作解析手风琴独奏《长江之歌随想曲》是一首展现中国大江的壮丽与悠远的音乐作品。
通过手风琴独奏的方式,创作者将长江这条中国大江的独特韵律和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这首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长江这一中国的母亲河。
长江作为亚洲最长的河流,流经中国的许多省份,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作曲家通过对长江的深入了解和感悟,希望通过音乐来表达他对长江的热爱和敬意。
整首曲子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第一部分以悠扬的旋律描绘了长江源头的宁静和原始美。
音乐中的流水般的音符,仿佛让人们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到了长江源头的清新和神秘。
随着曲子的进行,音乐逐渐跌宕起伏,仿佛长江的奔流激起了越来越大的波涛。
第二部分以激昂的节奏和高亢的音乐旋律展示了长江的浩渺之态。
音乐中蕴含着对长江的敬畏和敬重,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民族的豪情和激情。
接下来是第三部分,这一部分表现了长江流经城市和乡村的景象。
音乐中的变化多端,旋律宛如江水蜿蜒穿梭于建筑与田园之间。
这一部分音乐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展示了长江流域的人文景观和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最后,第四部分以庄严激昂的音乐展现了长江的威严和壮丽。
音乐中的高潮部分仿佛呼应了长江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
同时,音乐中也融入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表达了人们对长江的保护和发展的渴望。
整首曲子以手风琴独奏为主线,通过丰富多样的音色和技巧展现了长江的多样性和辉煌。
创作者利用手风琴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力,将长江的风貌和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样的创作方式不仅提升了手风琴的艺术价值,也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表达形式。
通过对《长江之歌随想曲》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我们更能理解到音乐创作的力量和魅力。
这首作品不仅仅是对长江的赞美,更是一种通过音乐来凝聚人们心灵的方式。
它让人们在音符之间感受到了长江的恢弘和情感的澎湃,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
教师聘请笔试小学音乐之《长江之歌》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大气澎湃,感情亲切而热烈,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白和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歌曲为大调式,4/4拍,ABA三段体结构。
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是对长江风彩的描绘。
旋律明朗、沉着,结构为一个方整形乐段。
第一乐句弱拍起的节奏型贯穿整个段落,给人以亲切感和神圣感;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重复和变更重复,使主题音调更为鲜亮。
七度大跳音程使曲调跌宕起伏,表示出长江一泻千里,曲折奔跑东去的非凡气概。
B段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充满激昂、赞颂的情怀。
是A段的比照性乐段。
节奏为强拍起,附点四分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为亲切流畅。
旋律素材尽管取之于A段,但由于采纳了模进的手法,每个乐句的第一个音由低到高,使曲调逐渐向高音区扩展,造成了一浪推一浪勇猛向前的气度。
第四乐句中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6,犹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了高潮。
第三乐段是A段的再现。
前三个乐句与第一乐段完全相同,但情绪更加冲动,感情更加真挚。
在第四个乐句中,运用了从六度又到七度的大跳音程,旋律跌宕起伏,表示出滚滚浪潮奔流向前的景象。
最后的尾声,是主题动机的扩展,表示了对长江无尽地赞美之情。
《长江之歌》的歌词采纳拟人的手法,艺术性地将人与物、景与情融为一体,大气澎湃。
尤其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在两段歌词中重复出现,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气度浩瀚、力量无穷、奉献无限等特点,加以渲染,赞颂长江的雄伟与壮丽,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和热爱之情。
原曲的要紧音调确实是8小节前奏的旋律。
在电视片中,音乐以器乐演奏为主与只用衬词啊演唱的混声合唱,采纳卡农式的音乐进行,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波澜起伏、浩浩向前的气度。
这段简短而富有赞颂情感的主题音乐,在该电视片的片头、片中和片尾反复出现,让人心潮起伏、回味无穷。
《长江之歌》片断实录赏析1
《长江之歌》片断实录赏析1 师:请同学结合课文的插图对找观赏,吟诵诗篇,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看谁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问题。
生:我发现这首诗第一部分的末尾与第二部分的末尾完全相同: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你是从诗歌中的哪些句子知道的?
生:我发现第一节讲的是“你从雪山走来”,第二节讲的是“你从远古走来”。
生:我认为“从雪山走来”讲的是长江的源头——雪山;“从远古走来”讲的是长江的古老,历史悠久。
生: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知道“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生:诗歌第二节中的“远古”是指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生:我有补充,第二节中长江巨浪“荡涤着尘埃”我认为长江荡涤的尘埃,应该是长江两岸景物上的尘埃,长江一路走来,将一路的景物洗刷一新,让人感到到处是清新的,充满了生机。
这一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导,老师主导得当,又不失时机地给予读书指导,再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还给学生一方时空。
教者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得很充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他们才能自觉地、潜心地去读书,去书中寻求答案,生发出自己的见解和创见,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起来。
课堂上还体现了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资料,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课的内容。
通过语言和思维训练,真正领会了“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长江之歌》学案分析《长江之歌》学案分析教学目标:、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2、理解歌曲内涵,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激发学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敬爱之情。
3、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通过分析歌曲结构,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2、通过分析歌词内涵、歌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创作特点与歌曲情绪的联系。
2、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
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
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上学期曾经学习过一首有关长江的歌曲,还记得是什么名字吗?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被称作“母亲河”,你对长江还有哪些了解?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音乐来领略一下长江的风姿。
二、感受欣赏、初听《长江之歌》,初步感受作品2、简介曲作者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里面的主题音乐《长江之歌》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它的作者就是我国着名的作曲家王世光先生。
3、分析旋律)再听,提出问题:歌曲分几部分根据我研究的子题——乐理教学有效行为研究,我通过让学生歌唱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旋律,感受不同乐段表达的不同情绪,从而引导学生愉快、准确的划分歌曲段落。
2)分析A段。
讲创作手法,唱旋律,体会旋律的起伏与长江蜿蜒奔腾、一泻千里的形象的紧密相联。
A、唱谱,观察这部分旋律,是哪一种进行方式?与音乐形象有什么联系?根据我研究的子题——乐理教学有效行为研究。
我采用让学生边听边画旋律线的方法,形象直观的使学生体会上下起伏的旋律,就好像长江波浪在起伏跌宕,音乐形象跃然纸上,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的音乐形象变得具体而清晰。
《长江之歌》的歌词: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歌曲赏析:
《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首唱者季小琴。
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8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 (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纵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颂之情。
.这首诗第
一节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长江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该节侧重写实;第二节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该节长于抒情。
此曲为大调式,单三部曲式。
A BA’尾声
a + a'
b +
c a + a''
4 4 4 4 4 4 4
A段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由两个平行结构的弱抑起乐句构成,顺口易记,深刻凝练。
第三、七节的大跳七度。
使曲调迭宕起伏,更突出长江一泻千里蜿蜒奔腾,东去大海的形象和非凡气概。
A段是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复。
B段是对长江力量的阐述,乐句改用强拍起,显得鲜明直接,附点四分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为亲切流畅。
第一句强调V-I的进行。
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第二句节奏与第一句大致相同,前两节提高了三度。
后两节构成反向模仿,造成“一浪比一浪高”的趋势。
第二句末的“6”音是全曲最高音犹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高潮。
尾声运用歌曲开头的动机“3 4 5”发展而成。
是对长江依恋与赞颂之歌的进一步抒发最后终上在主和弦的三度音止。
贴切而不落俗套,传神而竟境深远。
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