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6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的习惯主要是指边读边想的习惯。
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
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
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
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
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怎样划分段落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
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
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
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
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
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
如《林海》。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怎样划分段落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怎样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段落, 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一要认真通读全文,想一想文章里主要说了几层意思;二要大体弄清楚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三要把意义相关、前后相连的几个自然段合起来组成一个段落;四要找出重点自然段和语句。
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一、按时间发展变化的不同来划分。
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
例如,分析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只要抓住时间词语的这条纵线便可以分出段落层次:“过一夜”(领起第一部分)----------“第二天上午”(领起第二部分)------------“夜晚” ( 领起第三部分) ,抓住这三个起领段落的词语,也就划分出文章的三个段落。
二、按事情的发展阶段的来划分。
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
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
比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
三、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
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常常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是发生在多处地点。
这类文章,可以从地点的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
例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
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
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
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
四、按内容变化点来划分有的文章,看上去,整个部分好象是难于找到可分点。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辨读,还是可以按照记叙历程的变化划分层次结构。
比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游历的地方非常多,似乎很难找到一条线索,但如果我们考虑到“雨中”这条线索,就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大的场景:“岱宗坊”和“黄岘岭”,即这两个地方虽然分别有许多个景点,但可以按照大的的描写对象,表现内容来划分。
一棵小桃树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一棵小桃树》是河北省十堰市南阳区盛庄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该课文以一棵小桃树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小桃树的成长过程。
以下是对课文的分段概括和相关参考内容。
一、段落一(前四句)开篇作者以"春天来了。
"引入话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关于春天和自然的。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春天的特点,如温暖的气候、花卉的盛开、鸟儿的欢快歌唱以及自然界的复苏等,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二、段落二(四句)这段描述了小桃树的出现,并着重展示了它的娇小和不起眼。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小桃树的外貌,如细小的树干、瘦弱的枝条、刚刚发芽的叶子等,刻画出小桃树的形象,让读者对它产生同情和关注。
三、段落三(四句)这段描述了小桃树与其他植物相比的特点,尤其是在缺乏春雨时仍能咬住土地不松口的坚持态度。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其他植物的状况,如被太阳晒伤的花朵凋谢、禾苗因缺水而蔫倒等,突出小桃树的顽强和坚持精神。
四、段落四(四句)这段描述了小桃树与其他生物相比的特点,突出了它身上独特的特征和优势。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其他生物的特点,如鸟儿的翅膀、蚂蚁的脚、青蛙的大嘴等,再对比小桃树的小小树叶,强调了小桃树的与众不同和独特之处。
五、段落五(四句)这段描述了小桃树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终于发芽了。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小桃树的发芽过程,如小嫩芽从地下钻出、伸展的树枝、长出的嫩叶等,让读者感受到小桃树的生机和成长。
六、段落六(四句)这段描述了小桃树发芽后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突出了它的脆弱和容易受伤的状态。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小桃树面临的困境,如风雨的侵袭、昆虫的攻击等,让读者对小桃树的成长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关注。
七、段落七(五句)这段描述了小桃树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后,终于长大茁壮。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描述小桃树的成长过程,如幼小的枝条逐渐变长、稀疏的叶子逐渐丰满等,突出小桃树的成长和进步,让读者体会到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怎样概括段落大意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段落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提高这种能力,重要的是多读多练增强语感,并辅之于行之有效的方法,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段眼”。
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大意的一句话。
段眼作为一段的中心句,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此句展开,因此找准中心句有助于培养概括能力,也便于概括段落的内容,或直接用中心句,或对中心句稍加整理即可。
就结构而言,中心句一般用在段首,个别的用在段中,少数的到段尾才抖搂。
如《苏州园林》的第8段:“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只要抓住首句这个中心句就可以了。
二、抓占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
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紧紧围绕这些来写的,抓住他们,概括段落内容就较容易了。
如:“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
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的肌肉产生一种细腻的光泽。
老人的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
‘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
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
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
”这段文字中占中心位置的是“他”,全段都是围绕“他”写的。
对这样写人的段落可按“谁+怎样+干什么”来概括。
该段可概括为“他聚精会神地塑像”。
三、抓上下文联系。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篇文章的段落是密切相关的。
有些段落是对下文的领起,有些段落是对上文的小结。
在概括上有领起段或下有总结段的段落时,可联系上下文借助这些领起段或概括作用的段落来概括。
如《北京立交桥》的15段回忆了未建立交桥时的交通状况,举出了久困车上、憋不住尿、民警轮下殉职的例子。
如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分段是指把文章分成在意思上比较完整,在文章中是相对独立的单位。
划分段落有助于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划分段落常用的方法有:
一、归并法。
先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认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再把说明同一内容的多个自然段归并成一个个结构段。
二、三段变通法。
每篇课文均有开头、中间、结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变通。
三、重点突破法。
先用一句话概括全文重点内容,然后找出这一重点事件或重点问题的起讫点,把重点段确定下来,最后看重点段落前面后面各讲什么,考虑全文如何分段。
四、标志识别法。
在纵式结构的文章中,表示时间推移、地点变换和人物出没的词句常常是分段的标志,在横式结构的文章中,这种标志常常表现为某些段落开头的总起句或结尾的小结句。
抓住这些标志就能顺利分段。
给文章分段一般有五种方法:
一、按事情发展顺序分(起因、经过、结果),
二、按时间的变化分(找时间词),
三、按地点的转移分(找地点变化的词),
四、按事物的类别分,
五、按文章的结构分(总分总、空行、小标题)。
这是比较详细的了,可操作性也比较强,理解了这些之后,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可以刻意的去注意一下这些特点,时间长了,语感就出来。
小学语文归纳段意的方法学会归纳段落大意,是完整而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也是泛读时快速抓住全文要点和精读时认真领悟全文思路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归纳段意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归纳段意的方法一、通读全文大意是一段或几段内容的概括。
任何段落都是文章整体内容的一部分,所以要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必须通读整体内容,了解段落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把段意概括得简明正确。
二、寻找中心句在语段中能反映全段内容的句子叫中心句。
它常常出现在语段的开头或结尾,对全段起着概括的作用,可以直接用这个中心句作段意。
如:《纪念白求恩》一文,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就分别出现在一至三段的段首。
又如:《葛洲坝安然无恙长江洪峰抵沙市》一文主题部分的段落,就分别出现在每小段的最后。
三、抓重点词语在有些段落中,往往有一些关键性词语,抓住这些词语,把它们联系起来,就可以作为段意。
如:《桂林山水》一文中的第二段,就可以抓住写漓江特点的三个关键性词语“静、清、绿”归纳、概括段意,段意就可以归纳为:写漓江水的静、清、绿。
四、寻找过渡句段落中的过渡句,有时也可以作为段意,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如:《伟大的友谊》一文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
”这一过渡句中,上半句是上段的段意,下半句是下段的段意。
五、寻找总起句段中有总分关系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用总的一句作段意。
如《猫》一文中的第一段总起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这个总起句即可作为这段的段意。
六、寻找因果句段内有因果关系的句子,一般“果”是段意。
如:《一个粗瓷大碗》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一个粗瓷大碗。
赵一曼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了一个新战士了。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怎样划分段落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对记叙文的分析时,如何划分记叙文的段落,主要考虑的方法是:一、按时间发展变化的不同来划分。
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
例如《四季之美》(五上22课)抓住时间词语的这条纵线便可以分出段落层次:“春天最美是黎明”(领起第一部分);“夏天最美是夜晚”(领起第二部分);“秋天最美是黄昏”(领起第三部分);“冬天最美是早晨”(领起第四部分)抓住这四个起领段落的词语,也就划分出文章的四个段落。
二、按事情的发展阶段的来划分。
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
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
比如《猎人海力布》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热心助人”--------“得到宝石”-------“诗人怀念”。
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
三、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
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常常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是发生在多处地点。
这类文章,可以从地点的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
例如小桔灯(冰心)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
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
走上一段阴暗的反反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
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
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对记叙文的分析时,如何划分记叙文的段落,主要考虑的方法是:一、按时间发展变化的不同来划分。
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
例如,分析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只要抓住时间词语的这条纵线便可以分出段落层次:“过一夜”(领起第一部分)----------“第二天上午”(领起第二部分)------------“夜晚”(领起第三部分),抓住这三个起领段落的词语,也就划分出文章的三个段落。
二、按事情的发展阶段的来划分。
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
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
比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
三、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
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常常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是发生在多处地点。
这类文章,可以从地点的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
例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
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
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
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
四、按内容变化点来划分有的文章,看上去,整个部分好象是难于找到可分点。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辨读,还是可以按照记叙历程的变化划分层次结构。
比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游历的地方非常多,似乎很难找到一条线索,但如果我们考虑到“雨中”这条线索,就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大的场景:“岱宗坊”和“黄岘岭”,即这两个地方虽然分别有许多个景点,但可以按照大的的描写对象,表现内容来划分。
五、按照表述角度的不同划分。
有的记叙文,描述的角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样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
写作文如何划分段落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2、部分福兰县法。
步骤就是:第一,先给第个自然段编成上序号并概括出来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第二,把表明同一内容的周边自然段福兰县成一个大段。
3、提取中心法。
先抓住文章中占较多篇幅的主要内容,把这部分内容归纳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段。
4、标志分段法。
有些文章存有显著的分段标志,例如存有标明时间的语句,存有标明地点、方位的语句,除了空行标志。
关于过渡段的处理:过渡段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启下,因而分段时一般从下不从上。
如《伟大的友谊》中的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就应划归下一段,如果过渡段主要是总结上文的,也可以归上段。
六、怎样概括段意分段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表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概括段意。
这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归纳成一个直观的小册子。
这样,我们不仅能掌握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能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归纳段意的要求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概括段意的方法1、摘句法。
把能归纳全系列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做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到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概括出来全段大意。
3、权衡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指导学生给文章分段及概括段意的方法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指导学生给文章分段及概括段意的方法掌握分段的一些技巧,只有这样阅读能力才可以提高。
在这里我提供几种划分的方法:①按时间顺序分段。
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分段,课文是以时间的推移展开的,就指导学生抓住那些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分段。
常见的除了岁、载、春、秋、春秋、早晨、中午、晚上等词语,还有表示具体时刻的词。
②按地点(空间)变换分段。
如果课文是按地点转移的顺序展开的,就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那些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分段。
如课文《颐和园》,全文是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按照地点(位置)变换: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组织材料,安排段落的。
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提示指导学生懂得,如果课文是以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过程展开的,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蚁国英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群蚂蚁在大火的围攻下,利用集体的力量聪明地扭成一团,在外层蚂蚁的舍身保护下逃出火海的故事。
可以按事情的起因(草丛起火)---经过(蚁团被围)---高潮(扭团突围)---结局(突围成功)来分。
④按文章结构特点划分。
常见的如“总——分”或“分——总”可分两大段;有的是“总——分——总”,可分三部分。
前者如《苏州园林》:“总”——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分”——分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的布局特点。
后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总”——抒情议论,赞美志愿军战士优秀品质,“分”——三个典型事例,“总”——抒情议论,再次赞美志愿军战士优秀品质。
⑤按事物变化分段。
如课文《火烧云》,4—6自然段的每一个自然段作者是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
⑥按思想情感变化划分。
如:《番茄太阳》一课,“我”心情的变化是: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那就可以分为段:第一小节第一段;第二到四小节第二段;第五到第七小节第三段;第八到第十四小节第四段;第十五到第十七小节第五段。
如何划分段落?1、段型:即自然段的类型。
(1)开头段:即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一般要起到总起、交代的作用,篇幅短小,有时只有一句话,言简意赅,具有吸引力。
如:陈淼的《桂林山水》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2)基本段:即阐述、记叙、说明、描绘、抒写文章基本内容的段落。
各段篇幅大体匀称,轻重相当,长短适度。
(3)过渡段:即文章中使内容不相连贯的上下两个段落联系起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段话。
一般比较短小,甚至是一句话,文章分层时,一般把过渡段放在后一部分。
(4)照应段:即文章中前边有交代后边有着落,前边有伏笔后边有照应的前后呼应的段落。
这样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感情更强烈。
(5)强调段:即作者行文时需要加以强调突出的或为突出某些重要内容而单成的段落。
一般文字不多,言简意赅。
(6)结尾段:即对一篇文章的全文进行总结的段落。
一般都很短小,要求收得住,收得稳,收得干净利落。
2、分段方法:(1)按事物发展的顺序。
(2)按地点的变化。
(3)按时间顺序。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
3、概括段意的方法:(1)概括式:即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每段段意。
(2)标题式:即用文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概括。
(3)组合式:即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联合成句。
(4)扩展法:即把段落中的某个自然段中的一个词或词组扩展成句。
(5)简缩法:即把段落中关键句子去掉修饰成分,保留主体。
(6)提示式:即不具体概括段意,只提示本段所述事件。
(7)摘句法:即摘录文中主要词句,连成段意。
如何划分段落大意1、给文章分段的基本方法——归并法用归并法给文章分段的一般步骤是:(1)要把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对整篇文章有个初步的印象。
(2)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每读完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3)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表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可以归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可以独立成段。
2、给文章分段的依据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是给文章分段的主要依据。
常见的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以下五种:(1)按时间的顺序安排材料一些写事的文章采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
给这类文章分段,要特别注意文中标明时间的语句。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材料这是写事文章安排材料的基本方法。
给这类文章分段,要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比较复杂的事情,还要弄明白事情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3)按方位或地点的变换安排材料游记、参观记一般采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
给这类文章分段,要抓住文中标明地点或方位变换的词语。
(4)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安排材料说明文和一些写人的文章常采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
给这类文章分段,关键要理解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事物的。
(5)按总分的关系安排材料这种安排材料的方式与自然段的总分段式相似,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
扩展资料:归纳段落大意的技巧:1、公式:归纳段落大意的基本公式是谁+干什么+(怎么样)例如:我小时候有一次从自行车上摔下来了。
(+我感到无助与恐惧)也就是交代清楚该段的人跟主要事情。
2、掌握全文:当然拉,段落离不开文章。
归纳段落大意的前提是通读全文,大概掌握全文的中心思想(主旨),并理清全文大致的顺序。
(通常可抓住全文中心句做这一步)。
这样打好基础之后,段落大意的方向也就出来了。
3、“投机取巧”:一个段落往往有一个中心句,而它又常在段首或段末出现。
我们可以首先找该段的段首或者段尾,看看有没有可以概括段意的中心句。
如果明显合要求,照抄或者作适当扩充即可。
小学语文文章分段分层小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上,预习课文经常都会有一个必做的题,给文章标出序号并尝试分段,概括出每小节或每段的文章大意。
很多同学经常是文章读完了,却不知道怎样去划分段落。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怎样具体划分文章的段落及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划分文章段落的方法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分段、分层
一、适用于什么种类的文章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你为了写的清楚、明白,总要交代起因、经过和结果。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就是从文章中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并把每一部分划分一个意义段。
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写事的记叙文,能清楚地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二、分段方法一般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三段。
如果事情的经过特别长,要把“经过”分成“发展”和“高潮”两段。
那么比较长的记叙文就可以分四段。
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
按时间顺序分段、分层。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记叙文复习(二)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考点梳理1、段落层次的划分,把握段意层意划分段落的常用方法有:(1)抓关键词语。
结合行文的线索,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来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如:抓时间变化的词语;抓地点转换的词语;抓人物情感变化的词语等。
(2)抓联系纽带。
联系纽带可以是过渡句或过渡段。
对段意或层意进行概括。
方法有:(1)直接引用文章的中心句。
(2)用自己的话将段或层的大意概括出来。
2、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幺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明确详略,把握中心与材料的关系记叙文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要作到典型、真实、新颖和得体。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也好,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罢等,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主题,也就是说,任何材料的选择与运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能突出表现主题的则详写,次之则略写,不能表现主题或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则不写。
材料必须服务于主题,这是选择和运用材料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们用来分析文章的一个基本准则。
二、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段落层次的划分,把握段意层意对上海市近年中考试题分析,没有出现单纯的考段落划分和概括段意层意的题目。
但有以下几类题目与此有关1、概括某一部分的内容例:(2005 年中考题)《刘老师》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刘老师笑谈残腿;(1)(2);刘老师赞赏、鼓励学生。
解题思路:记叙文概括段意常用的句型是:”谁--干什幺”或”什幺--怎幺样”。
本题中试卷上给予的答案分别是第三和第六段的段意,因此可以推断中应该概括第四和第五段的内容。
2、找出与某个句子相呼应(对应)的语句例:(2007 年中考试题)《老海棠树》:从第四段中找出与地(5)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
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
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
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
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
容的不同来分段。
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
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
如《林海》。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怎样划分段落
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
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2、部分归并法。
步骤是:第一,先给第个自然段编上序号并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第二,把说明同一内容的邻近自然段归并成一个大段。
3、提取中心法。
先抓住文章中占较多篇幅的主要内容,把这部分内容归纳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段。
4、标志分段法。
有些文章有明显的分段标志,如有标明时间的语句,有标明地点、方位的语句,还有空行标志。
关于过渡段的处理:过渡段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启下,因而分段时一般从下不从上。
如《伟大的友谊》中的过渡段在
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
······,就应划归下一段,如果过渡段主要是总结上文的,也可以归上段。
怎样归纳段意
分段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说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归纳段意。
这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简单的提纲。
这样,我们不仅能掌握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能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归纳段意的要求
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归纳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
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
花的乐趣。
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