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等。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必要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建立一套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从课堂准备阶段、知识讲授阶段、知识巩固与提高阶段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指导。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通过研究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找出其中的优缺点,总结出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式,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实践应用,验证这种教学流程模式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研究和实践,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小学数学教学流程模式,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有效的保障。
最终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探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通过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研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摘要: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下降。
参与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并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引言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在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导致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
而参与式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因此,探索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参与式学习理论概述参与式学习理论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合作的学习过程。
该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参与到真实世界的活动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参与式学习理论源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社会互动和合作来建构知识。
学习被看作是社会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在学习社区中学生可以与他人分享、讨论和解决问题。
学习应该与现实生活情境相关联,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学习应该由学生自主发起和参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学习是一个个体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合作来建构自己的理解。
二、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虽然有许多优点和益处,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小学生在数学能力、学习风格和个人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
参与式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合作,但不同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充分参与或跟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建构了数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六步骤为核心的“361”模式。
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
一、完善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361”表示的意义:“3”是课堂预案,指的是“学习内容分配、学习形式选择、学习时间安排”;“6”是教学过程,指的是“三环节6个步骤”;“1”是教学效果,指的是“上1节高效课”。
在整体教学中要注重三个阶段:即“课前”周密计划,“课中”灵活运用,在“课后”有效反思。
具体表现在:第一方面体现在学习形式的时间分配上。
课堂40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2+24+4”。
要求小组合作占到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第二方面体现在小组建设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
好中差这样有机搭配,体现均衡性。
第三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具体的六步骤模块为“导入设计—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二、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上好一节精讲探究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教学:第一,在“导入”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
导入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共鸣。
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课,先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再以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创设情境,就会自然地进入新知环节的学习。
第二,在“目标”出示中,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
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便会产生,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明确要注重“三维角度”。
第三,在“探究”过程中,要全方位实施“先自主后合作”的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一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一种“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之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
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照搬一些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不顾班级实际情况,不研究学生特点,教学时心里没有学生,满足于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出教学形式化的趋势。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作业增加。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满意的分数,老师们增加了大量的作业。
大量的作业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批改,使得老师陷入繁重的批改任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老师更忙,学生更苦的怪现象。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就是要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目的和意义课题界定:教学: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教学是教师的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是师生矛盾和依赖的过程。
我们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主动学习的结果。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205学习版一、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应用价值、学术价值)(略) 二﹑本项目的研究现状(略)三﹑本项目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拟达到的目标(阶段性目标及总体目标):(一)总体框架(略);(二)研究内容:1. 转变教师观念,内化核心素养。
2.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3.高效导学案的编写研究。
4.凝练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5.班级管理促进自主学习。
6.微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三)研究目标(略)四﹑拟突破的重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创新之处:创新之处:1.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培养。
2.精心编制预课学案,提高自主合作效率。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4.开设数学专题课堂,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5.多重元素深度融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五﹑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研究计划:(一)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收集法﹔2、问卷调查法﹔3、行动研究法 ﹔4、个案法研讨法﹔5、主题活动法﹔6、总结经验法。
(二)研究手段:学习、培训、研讨课引领、阶段性总结交流、专家指导等。
(三)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即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研究过程大致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了解小学阶段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查阅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相关资料,借鉴灵石二中的课改模式,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制定研究实施工作方案,初步探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组成员共享资料,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提出小学数学新课堂构建的有效途径。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20年7月—2021年3月)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改实施方案,拟在我校四年级数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教学。
四年级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课件和导学案等教学资源,立足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尝试结合微课和导学案引导学生开展高效预习,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学案引领→小组学习、互助共赢→展示反馈、张扬个性→拓展提升,激励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在课后让学生自制微课或微视频进行再次巩固总结,以求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导、学、讲、练、评、研、提”七位一体,综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一)教师主体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所谓教学目标的共性与个性是互相统一的,共性是指小学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个性是指教师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有效的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
但是,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且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导致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是教学质量却不能提高。
所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共性与个性共同发展的目标,注重小学学生发展个性,激发小学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防止学生单独学习或者在传统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情绪,以更好的实现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
(二)学生主体认知与参与的统一小学学生主体认知与参与的统一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自觉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他们的学习意识方面的培养,是小学教师当前数学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但是一些学生并不喜欢数学,他们不愿开动脑筋,过分依赖于老师说出答案,或者是在参考书中查找,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体现。
教师们应该帮助小学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的思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互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向同伴展示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而且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一)加强合作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作为一线教师,首先就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增加合作学习的实践,使合作学习占领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数学“学·问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学·问课堂”是一种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研究,可以发现它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问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在这个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学·问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安排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
学生通过思考和合作,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和技巧,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学·问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仅是在解决数学问题,还需培养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课堂设置了不少与其他学科相关的问题,如自然科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等。
这些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并进行跨学科的思维和交流。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原因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
“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
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
可要追求这一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的关健之处。
“双减”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的“管、卡、压”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
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
《小学数学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实施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内在智能机制的运作和情意的体验,突出发展完善学生的主体人格,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几年来广大教师围绕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做了许多工作。
但是通过课堂听课,我们感到目前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在于教师,有些教师受教学观念、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的内涵以及如何进行课堂组织和引导帮助把握不够,缺乏有效地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方法和措施,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情感态度体验,对数学教学认识存在偏差,热衷于题海战、疲劳战,课堂上充斥着大量机械、重复、低效甚至无效的劳动。
而学生大多只是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主体参与意识淡薄,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厌学情绪比较普遍。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把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课堂上少数学生参与转移到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学会学习”的转变。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既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这样将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主体参与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一方面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积极主地建构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三段式教学模式探究小学数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八个环节。
三个阶段是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评价反应;八个环节是指:自我展示,自主探究,激趣导入,合作交流,质疑汇报,概括小结,检测达标,鼓励评价。
一、自主学习〔一〕自我展示〔二〕自主探究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需要掌握的问题或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独立解答。
此环节中,教师应针对自主探究的数学问题,给予引导、启发、点拨、鼓励,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强烈探究愿望,使以饱满的热情、最正确的学习状态去获取知识。
这样,学生在探究与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对算法与算理的理解会比拟深刻,会享受到成功与快乐,也会为后续第二学段的课堂探究起到关键作用。
二、课堂探究〔一〕激趣导入好的激趣导入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教师,应该在吃透教材、掌握重点、抓住难点的根底上,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新课的探究活动中。
〔二〕合作交流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根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合作交流已经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搭建起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给他们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时机。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会产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对问题的理解与小组同伴互相交流并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我也参与其中,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巡视,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小组合作的技巧。
我引导各小组中的潜能生多思考、多发言,以保证其到达根本的学习要求;同时,引导小组内的学优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课堂上这一环节,我始终坚持“不走过场,不匆匆结束”的原那么,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摘要: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的研究贯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指导下,积极吸收与借鉴国内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根据本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初步构建了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步骤,本文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流程出发,重点阐述了计算课,解决问题课,统计课,概率课和探究课基本的教学模式。
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自主,更为科学。
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与成长.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作出更多地思考和探讨.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言一、问题的提出1。
研究背景面对新一轮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我县教师师资队伍的现实状况,博兴县数学教研室于2007年8月开始进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而我县部分教师尤其是乡镇年龄较大的教师很难融入到学习新课改的氛围中,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成了新课改的旁观者。
主要表现在:穿新鞋,走老路。
他们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学习而忽视了理念上的更新,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只是新课改的一层外衣。
为了全县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合拍,用教学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实施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提出来的。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外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二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在国内外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其中,以“数学思维”、“探究式研究”、“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数学教学理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同时,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如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合作研究等。
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方面,目前已经涌现出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
例如,美国的“教育改革运动”、“教育创新”等,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而在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目前对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特别是在实践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的综合体现。
教学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效果。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和研究成果。
同时,教学模式也应该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研究特点,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3.研究的重点和目标本研究的重点是探讨如何构建适合小学生的高效课堂模式,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分析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小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因素;2)研究国内外现有的适用于小学的高效课堂模式,总结其优点和不足;3)结合小学生的研究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设计出适合小学生的高效课堂模式,并进行实验验证;4)评价新设计的高效课堂模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为小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以小学数学课堂为背景,探讨如何设计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建议和实践案例。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意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解模式,问题解决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此外,问题解决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原则1. 问题导向: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2. 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多元化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实践机会等,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4.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践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学习:案例一: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2. 学生通过讨论、调查、实验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记录下解题过程和结果。
3. 小组展示解题思路和结论,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共同学习和交流。
案例二:实际问题解决1. 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换算等。
2. 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交流和共同学习的氛围。
案例三:角色扮演解决问题1. 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解决数学问题,如商家、顾客等。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体验实际应用的过程。
3. 学生共同总结和讨论,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深化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4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方法一、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掌握知识应该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手脑并用,视觉、触觉、嗅觉结合。
要想让小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概念,只有直观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他们身上还具有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所以,我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特别注意他们手、脑、口并用。
比如,在教学加法时,我会拿出粉笔、火柴棒、黑板擦这些实物,问同学们“一支粉笔放在盒子里了,如果我再放进去一支,大家一起看看盒子里有几支粉笔呢?之前我们一个手指数一个数,那么现在该伸出几个手指了呢?小学数学注重的是数学基础和实用性,多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鉴于这一点,我也会采用实际情景设定问题,如分给学生纸板,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剪裁三角形,让学生们一起开动脑筋思考回答问题。
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了数学逻辑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为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智力基础,同学们不仅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了,还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中,学生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只有这样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调动出来,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为学生成功创造条件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创造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
最后,展示成功,为学生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2.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集中。
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图画、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八步教学模式的研究新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关注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智慧起来,聪慧起来。
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参与、自我思考、自我质疑、自我训练、自我生成,构成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进步。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对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构建。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这一步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
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认准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
教师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才会集中精力攻主要问题,才会高效。
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
既可课前由教师先设计出导学案,也可课中逐条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根据导学案转入自学,教师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
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地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特别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指导。
三、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是课堂之基础。
在老师提出具体要求、具体方法和时间的前提下,学生认真研究教材,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找出疑难问题,这就是让学生先独立自学,学生可以自主感悟知识,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方法,也为小组交流打下基础。
小组交流是课堂的升华。
针对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交流方式可多种多样:一对一交流、一分为二式、对桌交流、同桌交流、集中式交流、提问式交流、自主式交流,讲授式等,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交流中,达到每个人都能自我实现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合作中进步成长,这样真正把课堂的一人讲,多人听形式,变成了人人讲,人人听,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提高,这样能使每一位学生潜能得到发挥,使每个人个性张扬,使其合作意识得到提升。
此环节中教师穿插于小组之间,聆听小组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参与、点拨、启发、引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建构了数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六步骤为核心的“361”模式。
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
一、完善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361”表示的意义:“3”是课堂预案,指的是“学习内容分配、学习形式选择、学习时间安排”;“6”是教学过程,指的是“三环节6个步骤”;“1”是教学效果,指的是“上1节高效课”。
在整体教学中要注重三个阶段:即“课前”周密计划,“课中”灵活运用,在“课后”有效反思。
具体表现在:第一方面体现在学习形式的时间分配上。
课堂40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2+24+4”。
要求小组合作占到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第二方面体现在小组建设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
好中差这样有机搭配,体现均衡性。
第三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具体的六步骤模块为“导入设计—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二、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上好一节精讲探究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教学:第一,在“导入”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
导入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共鸣。
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课,先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再以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创设情境,就会自然地进入新知环节的学习。
第二,在“目标”出示中,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
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便会产生,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明确要注重“三维角度”。
第三,在“探究”过程中,要全方位实施“先自主后合作”的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课题的提出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探索和实验,我们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自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其结构为:创境激趣——自主探索——反馈评价——拓展创新——总结激励。
1.1创境激趣;课始教师通过小比赛、填空、口答、动手操作、讲故事、设疑等方法,创设一种“不协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们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及时引导他们进入新课。
这样就很自然地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了氛围。
1.2自主探索;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
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先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告诉学生,然后提出:谁能想办法验证这一结论是不是正确呢?多数学生拿起了量角器,用分别测量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的方法进行验证。
这时,又一次设疑:“能不能利用长方形的特征和平角的性质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富有挑战性的设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迫使学生另辟蹊径。
这样,学生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材料和信息,通过自主合作探索,验证了规律,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反馈评价;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阐述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究过程及疑难问题。
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评价,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
1.4拓展创新;此环节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
提高。
1.5总结激励;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归纳总结,整理、系统知识,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思考、大胆发现。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是这样结课的:①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多少度?②任何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③你能不能推算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谁能从中发现有趣的规律!
如此结课,既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造成了悬念,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益于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探索、发现、创新。
这一模式的操作,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
蕴含着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观,以民主为基础的师生观,以自主为手段的方法观,以提高素质为本的质量观的模式特征。
2.课题研究取得明显的效果
2.1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教研及理论水平显著提高;参与实验的教师,通过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入学习,研究与实践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方法得以优化,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充分认识到参加教学实验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进行教学实验的自觉性、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2.2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经过两年的实验证明,该课题的实验效果是显著的,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①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创新性得到发挥,动手实践能力增强。
通过课题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了自主,在活动中学会了参与,在参与中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自行经历了探究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感悟并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合作学习能力、竞赛意识、成功意识、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逐步增强。
②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实验三年来,实验班学生多次代表校、镇、县参加各级各类数学竞赛,取得显著成绩。
在全国“数学大王”趣味竞赛中,李翔、蒋胜男等36名同学获奖。
在镇举行的数学手抄报比赛中,实验班学生的手抄报图文并茂、设计新颖,闪烁着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获奖率75,16件作品和小制作在《中华少年》《当代小学生》等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2.3优化了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实验班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加强,给学生创设了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形成了轻松愉悦的环境,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也说明运用“自主解决问题”这一模式教学,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因素,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发挥,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
实践证明,该模式实现了由单一化向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较好地创设了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形成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态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