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接种门诊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8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试行)一、布局设置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上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城市以街道为单位,每个乡镇、街道设置一个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如服务半径超过5公里,可增设接种门诊或分门诊。
预防接种门诊在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或医疗防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设置.独立设置的要按医疗机构的设置要求报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审批。
二、房屋及基本设备要求接种门诊须设置有预诊室、接种室和资料室,总使用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要求环境清洁,光线良好、空气流通,与医疗门诊、病房隔开,有专用通道。
各室挂有明显的标志牌.1、预诊室:用于登记、收费、体检、电化教育、留观;墙面应张贴家长告知书、免疫程序、疫苗接种收费标准、免疫接种禁忌症等.2、接种室:要求一苗一台一隔断(室),接种室内有降温和取暖设备(电扇、取暖用油汀或空调等)。
接种操作台的台面上摆设疫苗冷藏包(或冰瓶)、接种盘等接种器材(一次性注射器、汤匙、脱脂干棉球、75%酒精棉球、镊子、砂轮等),以及醒目的疫苗品种标识,并应备有凉开水。
配备的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应包括肾上腺素、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等.配备的消毒设备应包括消毒桶、紫外线消毒灯,有条件的可装备一次性注射器的毁型器。
3、资料室:配备办公桌、资料柜、冰箱、电话和计算机.三、人员配备要求接种人员必须是获得卫生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并经注册的人员,经县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划免疫10天以上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接种人员(不包括登记人员)配备标准:2万人口以下乡镇不少于2人,2万人口以上的乡镇门诊,每增加1万人接种人员相应增加1人,增加的接种人员可以为兼职。
四、工作运转1、摸底登记多渠道了解新生儿信息,及时掌握辖区内常住和流动儿童情况,对流出(或不在本单位接种)儿童也要登记在簿并注明,要求每月对辖区内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摸底登记或更新补充。
2、资料管理(1)接种资料:使用《安徽省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安徽省儿童预防接种记录簿》,记录完整、资料清楚,儿童出生后无论城市或农村1个月内及时建簿(卡)、建证,流动儿童居住3个月以上应及时办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引言概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对接种门诊的管理、服务、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化,以确保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以及提高接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相关内容。
一、门诊管理的规范化1.1 门诊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要求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要求门诊工作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包括疫苗知识、接种技术、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门诊人员需要持有相关资质证书,如接种技术培训证书、医疗从业资格证等,以确保他们具备合格的接种能力。
1.2 门诊设施与设备的要求为了保障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需要具备一定的设施和设备。
门诊需要有干净整洁的接种室,设有专门的接种台和储存疫苗的冰箱。
此外,门诊还需要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和器具,以确保接种过程的无菌操作。
1.3 门诊记录与信息管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要求门诊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
门诊需要详细记录每位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批号、接种日期和剂次等信息,并及时更新和保存。
这样可以方便门诊进行疫苗追溯和接种效果评估,同时也为接种者提供个人疫苗接种记录的查询和证明。
二、服务质量的规范化2.1 接种前的咨询与告知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要求门诊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告知服务。
门诊工作人员应当向接种者和家长详细介绍接种疫苗的种类、适应症和禁忌症、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解答他们的疑问,匡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2.2 接种过程的规范操作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要求门诊工作人员在接种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他们需要正确选择和准备疫苗,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接种,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门诊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接种者的观察和监测工作,及时处理接种过程中浮现的异常情况。
2.3 接种后的随访与评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要求门诊对接种者进行接种后的随访与评估工作。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标题: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引言概述: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而规范化的预防接种门诊则是保障接种效果和公众健康的基础。
本文将从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重要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管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宣传和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持续改进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重要性1.1 提高接种效果规范化的预防接种门诊可以保障疫苗的质量和接种程序的正确性,提高接种效果,降低接种风险。
1.2 保障公众健康规范化的预防接种门诊可以确保公众接种的疫苗符合国家标准,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1.3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规范化的预防接种门诊可以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专业形象,增加患者信任度。
二、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2.1 严格遵循接种程序接种医生应严格按照接种程序操作,确保每一步骤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2 定期接受培训接种医生和护士应定期接受预防接种相关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2.3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档案管理系统,记录接种信息和接种效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管理3.1 确保疫苗供应医疗机构应及时采购和储备各类疫苗,确保疫苗供应充足。
3.2 加强设施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接种设施设备,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3 加强人员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加强人员管理和监督。
四、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宣传4.1 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4.2 制定宣传策略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接种宣传策略,提高宣传效果。
4.3 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医疗机构可以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社区资源等多种途径进行预防接种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
五、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持续改进5.1 定期评估和反馈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为了确保人们能够及时、安全地接种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以下是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文本:一、接种门诊概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程序,为人们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
门诊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疫苗接种咨询、预约、接种和监测等服务,确保接种程序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门诊设施与设备1. 接种门诊应具备充足的空间,以容纳接种人群的需求,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2. 应配备专业的接种台、注射器、冷藏设备等,确保疫苗的储存和使用符合规范。
3. 门诊应设立接种记录室,保存接种人员的相关信息,方便接种人员查询和追踪。
三、医务人员要求1. 接种门诊应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务人员,包括接种医生、护士等。
2.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疫苗接种指南和程序,提高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接种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咨询,解答他们的疑问和耽忧。
四、接种程序与流程1. 接种门诊应制定明确的接种程序和流程,确保每位接种人员都能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接种。
2. 接种前,医务人员应对接种人员进行必要的健康咨询和评估,了解其过敏史和疫苗接种史等情况。
3. 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操作,包括正确选择和准备疫苗、正确注射疫苗、妥善处理废弃物等。
4. 接种后,医务人员应对接种人员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可能浮现的不良反应。
五、疫苗储存与管理1. 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的疫苗储存和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2. 疫苗应储存在专用的冷藏设备中,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冷冻和过热。
3. 疫苗的储存和使用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疫苗的保质期和有效性。
4. 废弃的疫苗和注射器等医疗废物应按照像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六、接种记录与信息管理1. 接种门诊应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接种人员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为居民提供规范、安全、高效的预防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或者门诊部。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和管理,对于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门诊环境和设施要求1.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具备合理的建造布局和空间设计,确保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2. 门诊应具备清洁、通风、璀璨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3. 门诊应配备充足的座椅、等候区域和儿童活动区,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
4. 门诊设有明显的指示牌和标识,方便患者寻觅接种区域和相关服务。
二、人员要求1. 门诊应配备合格的医务人员,包括接种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
2. 接种医生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疫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接种程序。
3. 护士应具备熟练的接种技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和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指导。
4. 行政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管理门诊的日常工作和接种流程。
三、疫苗管理和储存要求1. 门诊应建立完善的疫苗管理制度,包括疫苗的采购、储存、运输、接种和报废等环节。
2. 疫苗储存室应符合相关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进行温度记录和监测。
3. 疫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采购,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4. 疫苗的运输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疫苗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接种程序和管理要求1. 门诊应建立规范的接种程序和流程,包括预约、登记、核查、接种和观察等环节。
2. 接种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或者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告知,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禁忌症等情况。
3. 接种时,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接种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接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接种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处理接种不良反应和异常情况。
五、信息管理和宣传要求1. 门诊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患者信息、接种记录和疫苗库存等信息的录入和管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包括门诊设置、人员配置、设施设备、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二、门诊设置1. 位置选择: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的地点,方便居民前来接种。
2. 门诊布局:门诊应设有接种区、候诊区、咨询区、登记区、药房等功能区域,各区域之间应合理布局,便于患者流程的顺畅进行。
三、人员配置1. 医生:门诊应配备有专业的医生,具备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接种服务。
2. 护士:门诊应配备有合格的护士,负责接种操作,包括接种前的准备工作、接种注射、接种后的观察和记录等。
3. 咨询人员:门诊应有专门的咨询人员,向患者提供接种相关的咨询和解答疑问。
四、设施设备1. 接种区设施:接种区应设有专门的接种台和接种座椅,方便医生和护士进行接种操作,同时保障患者的舒适度。
2. 候诊区设施:候诊区应设有舒适的座椅和足够的空间,方便患者等候,同时应提供接种相关的宣传资料。
3. 咨询区设施:咨询区应设有咨询台和咨询室,方便咨询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4. 登记区设施:登记区应设有登记台和电脑,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患者信息的登记和管理。
5. 药房设施:药房应设有药品储存柜和冰箱,保证疫苗的储存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五、操作规范1. 接种前准备:医生和护士应核对患者的接种记录,确认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向患者提供相关的接种知识和注意事项。
2. 接种注射:护士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接种注射,包括消毒、疫苗制备、注射技术等,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
3. 接种后观察:护士应观察患者接种后的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记录在患者的接种记录中。
4. 接种记录管理:门诊应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接种记录准确、完整,并能够及时查询和统计。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为儿童和成人提供规范化、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
下面是关于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详细内容:一、门诊设施与设备要求1. 门诊应具备独立的接种区域,确保接种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2. 门诊接种区域应具备充足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门诊应配备专业的接种设备,如注射器、针头、冷链设备等,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门诊应配备充足的疫苗储存设备,保证疫苗的冷链管理,防止疫苗失效。
二、医务人员要求1. 门诊应有专职的疫苗接种医生和护士,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疫苗接种计划和接种技术。
2. 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疫苗接种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更新接种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3.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接种对象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疫苗接种相关的问题。
三、接种管理要求1. 门诊应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档案管理系统,记录接种对象的个人信息、接种疫苗的种类和剂次等相关信息。
2. 门诊应按照国家疫苗接种计划的要求,制定接种方案,并向接种对象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3. 门诊应定期检查和更新疫苗库存,确保疫苗的有效期和质量。
4. 门诊应建立健全的疫苗冷链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储存、运输和接种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四、接种安全管理要求1. 门诊应建立健全的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接种过程中可能浮现的不良反应。
2. 门诊应建立健全的疫苗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接种过程中浮现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护接种对象的安全。
3. 门诊应定期对接种过程进行自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接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宣传和教育要求1. 门诊应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门诊应向接种对象及其家属提供疫苗接种相关的教育和指导,解答他们的疑问,增加他们的接种意愿和信心。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为了提高接种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确保接种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预防接种门诊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运作。
以下是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文本:一、接种门诊概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
接种门诊应具备合格的医务人员、完善的设施和设备,以及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确保疫苗接种的质量和安全。
二、医务人员要求1. 接种门诊应有专职医务人员负责接种工作,医务人员应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接受定期培训,了解最新的接种技术和政策。
2.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建议。
3. 医务人员应遵循医疗机构的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三、设施和设备要求1. 接种门诊应具备洁净、通风良好的接种室,室内应有足够的坐位供患者等候,同时应设置隔离区域,以应对可能的传染病疫情。
2. 接种门诊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具,如冷链设备、注射器、消毒设备等,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3. 冷链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保持疫苗在推荐温度范围内的稳定。
四、工作流程要求1. 接种门诊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包括预约、登记、咨询、接种、观察和记录等环节,确保接种工作的有序进行。
2. 接种门诊应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档案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接种疫苗的种类、批号、接种日期等重要信息,并及时更新。
3. 接种门诊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指南,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工作。
五、疫苗管理要求1. 接种门诊应建立完善的疫苗管理制度,包括疫苗采购、储存、运输、使用和报废等环节,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2. 疫苗的采购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确保疫苗的来源可靠。
3. 疫苗的储存应符合冷链管理要求,确保疫苗在推荐温度范围内的稳定。
4. 疫苗的使用应按照疫苗说明书和接种指南进行,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包括门诊的设备和设施、人员要求、接种流程、接种记录等方面。
二、门诊设备和设施要求1. 接种室应设有充足的空间,以容纳接种人员和其家属。
2. 接种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和光线充足。
3. 接种室应配备专业的接种设备,包括注射器、冷藏设备、废弃物处理设施等。
4. 接种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环境卫生。
三、人员要求1. 接种医生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
2. 接种医生应定期参加培训,更新接种知识,提高接种技能。
3. 接种医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接种人员和其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指导。
4. 接种医生应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保护接种人员的隐私和权益。
四、接种流程1. 接种人员应提前预约接种时间,避免拥堵和等待时间过长。
2. 接种人员应携带相关的身份证明和接种证明,以便核实身份和接种记录。
3. 接种医生应对接种人员进行健康评估,了解其过敏史和疫苗接种史。
4. 接种医生应根据接种人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和疫苗接种计划,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5.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人员和其家属详细介绍接种疫苗的种类、剂量、接种部位和注意事项。
6. 接种医生应在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名称、批号和有效期,并记录在接种证明上。
7. 接种医生应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按照规范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操作。
8. 接种医生应观察接种人员的反应,及时处理接种后可能浮现的不适症状。
9.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人员和其家属提供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法。
10. 接种医生应记录接种人员的接种情况,包括疫苗名称、剂量、接种日期和接种部位等信息。
五、接种记录1. 接种医生应将接种人员的接种情况记录在接种证明上,并加盖医疗机构的公章。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在医疗机构内为儿童和成人提供规范的预防接种服务的门诊部门。
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立和运营,对于提高社会群众的健康水平,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门诊设施和环境要求1.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在医疗机构内,独立设置,与其他门诊区域分开。
2. 门诊区域要求明亮、通风、整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3. 应设置充足的座位和等候区域,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4. 门诊区域应设有充足的洗手设施,并配备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
二、医务人员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有足够数量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
2. 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预防接种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更新。
3.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4. 医务人员应穿戴整齐,佩戴工作牌,以便患者能够辨认和识别。
三、疫苗管理要求1. 疫苗的采购、储存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疫苗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储存,并进行定期的温度监测和记录。
3. 疫苗的过期和损坏应及时进行处理,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4. 疫苗的使用应按照预防接种计划和适应症进行,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接种的疫苗名称、批号、剂量和接种部位等信息。
四、接种程序和服务要求1. 患者到达预防接种门诊后,应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进行接种。
2.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接种说明,包括接种疫苗的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3. 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4. 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采取无菌操作,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
5. 接种后,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必要的接种证明和注意事项,并解答患者的疑问。
五、信息管理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患者信息、疫苗信息和接种记录等。
2. 患者的个人信息应严格保密,防止泄露和滥用。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相关规范和指南,为儿童和成人提供规范、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的门诊部门。
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一、门诊环境规范1.门诊部门应具备适宜的面积和布局,能够容纳足够的接种人群,保证接种过程的顺利进行。
2.门诊部门应设立明显的接种标识,包括门诊名称、接种区域标识等,方便患者及其家属识别。
3.门诊部门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消毒,确保接种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4.门诊部门应配备充足的座椅、儿童玩具等设施,提供舒适的等候环境。
二、医务人员要求1.门诊部门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合格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2.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疫苗接种的操作流程和接种禁忌症。
3.医务人员应接受规范的疫苗接种培训,提高其接种技能和服务质量。
4.医务人员应穿戴整洁、干净的工作服,佩戴工作证,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三、疫苗管理要求1.门诊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疫苗管理制度,包括疫苗的采购、存储、运输、接种等环节的管理。
2.疫苗的采购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3.门诊部门应建立疫苗的冷链管理制度,确保疫苗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4.门诊部门应建立疫苗接种记录管理制度,记录每位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时间、接种疫苗等信息。
四、接种服务要求1.门诊部门应提供规范、准确的疫苗接种服务,包括接种前的咨询、接种操作、接种后的观察和指导等环节。
2.接种前,医务人员应向接种者及其家属提供详细的接种咨询,包括接种疫苗的适应症、禁忌症、接种剂次和接种间隔等信息。
3.接种时,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接种操作流程进行接种,包括消毒、注射技术、接种部位选择等。
4.接种后,医务人员应观察接种者的反应,及时处理接种不良反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五、安全管理要求1.门诊部门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事故报告和处理等。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引言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运作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包括门诊设置、人员配备、设备要求、操作规范等方面。
二、门诊设置1. 门诊位置:预防接种门诊应设在医疗机构内,位置应便于患者到达,通风良好,有充足的照明设施。
2. 门诊面积:门诊面积应根据每天接种人数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患者之间有足够的间隔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3. 候诊区设置:门诊应设有候诊区,提供充足的坐位,同时设置儿童玩具和阅读材料,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三、人员配备1. 医生:门诊应有专职医生参预预防接种工作,医生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护士:门诊应有专职护士负责接种操作,护士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接种技术和操作规范,能够正确选择和储存疫苗。
3. 行政人员:门诊应有行政人员负责接待患者、登记信息、安排预约等工作,确保门诊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设备要求1. 接种台:门诊应设有专用的接种台,台面宽敞平整,易于清洁和消毒,配备足够数量的接种器具和消毒用品。
2. 冷链设备:门诊应配备冷藏设备,确保疫苗的储存温度符合要求,避免疫苗失效。
3. 医疗器械:门诊应配备充足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和棉签等器械,确保接种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五、操作规范1. 接种前咨询:医生或者护士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接种前咨询,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情况,并告知接种的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预防接种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疫苗接种史等情况,医生应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接种计划,明确接种的时间和疫苗种类。
3. 接种操作:护士应严格按照接种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正确选择和准备疫苗、正确注射疫苗、及时记录接种信息等。
4. 接种后观察:接种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特殊是对常见的接种反应进行监测,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为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便捷、安全地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以下是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文本:一、门诊设置和环境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在医疗机构的合理位置,便于公众前来接种。
2. 门诊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 门诊区域应设有充足的坐位,以方便等候接种的人群。
4. 门诊区域应配备洗手设施,并提供洗手液或者洗手皂供公众使用。
5. 门诊区域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医务人员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务人员,包括接种医生和护士等。
2. 接种医生和护士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
3. 医务人员应接受规范的培训,了解最新的预防接种指南和政策。
4.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提供专业、友好的接种服务。
三、疫苗管理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完善的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疫苗应按照规定的温度要求进行储存和运输,确保疫苗的冷链保持完整。
3. 疫苗应按照使用顺序进行摆放,避免过期或者混淆使用。
4. 疫苗应定期进行盘点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四、接种程序要求1. 接种医生应子细核对接种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接种的准确性。
2.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者和家长提供相关的接种知识和告知,解答疑问。
3. 接种医生应根据接种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接种史,制定个性化的接种计划。
4. 接种医生应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包括准备疫苗、消毒接种部位、注射疫苗等。
5. 接种医生应及时记录接种信息,包括接种疫苗的名称、批号、接种日期等。
五、接种后的监测和处理1. 接种后应对接种者进行观察,了解接种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2. 如有接种反应或者不良事件发生,应及时进行处理和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3. 接种后应向接种者和家长提供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在接种门诊的建设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场地和设施的规范化。
接种门诊应当
选择在卫生条件良好、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场所进行建设,以确保接种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门诊内部的设施应当齐全,包括接种台、待诊区、儿童活动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门诊还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紧急情况和处理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其次,接种门诊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人员的规范化。
接种门诊应当配备专业的
医护人员,他们应当接受过专业的接种培训,了解接种流程、接种疫苗的特点以及应对接种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此外,门诊还应当建立健全的接种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接种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于随时追踪接种情况和进行疫苗追溯。
另外,接种门诊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宣传和教育的规范化。
门诊应当加强对接
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向公众传达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接种的误解和疑虑。
此外,门诊还应当建立健全的预约接种制度,以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交叉感染,提高接种效率。
总的来说,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是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公
众健康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场地和设施、人员、宣传和教育等方面都做到规范化,才能够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提高接种率,保障公众健康。
因此,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接种门诊的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为了提高疫苗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加强疫苗接种管理的一种标准化操作流程。
下面是对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详细描述:一、门诊环境规范1. 门诊室应具备充足的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避免交叉感染。
2. 门诊室内应保持整洁,消毒措施应得到落实,确保疫苗接种的卫生环境。
3. 门诊室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坐位,以满足接种人员的需求。
4. 门诊室内应设置接种区和观察区,确保接种人员的隐私和安全。
二、人员要求与培训1. 接种医生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了解疫苗的种类、剂量和接种程序等。
2. 接种医生应接受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接种注意事项。
3. 接种医生应定期参加继续教育,了解最新的疫苗接种政策和指南。
4. 接种医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向接种人员提供详细的接种信息和指导。
三、疫苗管理与存储1. 疫苗的采购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疫苗应储存在符合规定的冷链设备中,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3. 疫苗的存储温度应定期监测和记录,确保疫苗的质量不受影响。
4. 疫苗的过期和损坏应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期或者受损的疫苗。
四、接种程序与操作规程1. 接种前,接种医生应向接种人员了解其个人病史和过敏史,评估接种的适宜性。
2.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人员提供详细的疫苗信息,包括接种的目的、剂量、接种部位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等。
3. 接种医生应根据接种人员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适宜的疫苗接种计划。
4. 接种医生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疫苗接种,包括准备疫苗、消毒接种部位、注射疫苗等。
5.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人员提供相关的接种证明和建议,确保接种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1.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人员告知可能的不良反应,并告知如何处理和报告不良反应。
2. 接种医生应定期监测接种人员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标准(总分100分)被评审单位:(盖章)第一部分硬件部分(40分)第二部分软件部分(60分)评审员签字:评审时间:年月日. '.附表1接种人员预防接种知识调查表地址:市(州)县(区)乡(镇、街道)1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免费的吗?1)是2)否2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新列入免疫规划的疫苗都有哪些?(可多选)1)乙肝疫苗2)脊髓灰质炎疫苗3)卡介苗4)百白破疫苗5)白破疫苗6)麻风疫苗7)麻腮风疫苗8)麻腮疫苗9)乙脑疫苗10)A群流脑疫苗11)A+C流脑疫苗12)甲肝减毒活疫苗13)出血热疫苗14)炭疽疫苗15)钩体疫苗3 需要在2-8℃保存的疫苗有哪几种?(可多选)1)乙肝疫苗2)脊髓灰质炎疫苗3)卡介苗4)百白破疫苗5)白破疫苗6)麻风疫苗7)麻腮风疫苗8)麻腮疫苗9)乙脑灭活疫苗10)A群流脑疫苗11)A+C流脑疫苗12)甲肝减毒活疫苗4 麻疹疫苗基础免疫的起始月龄是?1)6个月2)8个月3)1岁4)1岁半5 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是?1)1、2、3 2)0、1、6 3)2、3、46 脊髓灰质炎疫苗在几岁时需要加强?1)1个月2)2个月3)3岁4)4岁7 百白破疫苗是预防哪三种疾病的联合疫苗?(可多选)1)百日咳2)破伤风3)白喉4)白癜风8 A群流脑疫苗应在哪个年龄阶段接种?1)5-8个月2)6个月-1岁3)6个月-1岁半4)6个月-2岁9 A群流脑疫苗2剂次间隔不得少于几个月?1)1个月2)2个月3)3个月4)4个月10 甲肝疫苗是预防哪种疾病的?1)甲型肝炎2)乙型肝炎3)丙型肝炎4)其他11 麻风腮疫苗在哪个年龄段接种?1)8个月-1岁2)1岁-2岁3)1岁半-2岁12 卡介苗应采取哪种注射方式?1)皮内2)皮下3)肌注13 使用完的注射器应该怎样处理?1)随意扔掉2)和生活垃圾扔到一起3)由专门的回收机构进行回收4)集中到一起进行焚烧5)深埋14 下列属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多选)1)一般反应2)接种事故3)偶合症4)心因性反应15 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受种方或其监护人、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有争议时,可以向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引言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为了保障公众健康,提供标准化、高质量的预防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立、管理、操作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二、设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1. 选择合适的场所: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置在医疗机构内,具备适当的面积和通风条件,以确保接种区域的卫生与安全。
2. 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门诊应配备充足的冷链设备、儿童接种座椅、注射器、针头等,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接种的安全性。
3. 建立接种档案系统:门诊应建立完善的接种档案系统,包括儿童接种记录、接种证明等,以便随时查询和管理接种信息。
三、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管理1. 人员管理:门诊应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接种技术人员。
他们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培训,并定期更新知识。
2. 培训和教育:门诊应定期组织接种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确保医务人员了解最新的接种指南和疫苗信息。
3. 接种管理:门诊应建立完善的接种管理制度,包括接种预约、接种记录、疫苗库存管理等,以确保接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安全管理:门诊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疫苗冷链管理、废弃物处理、注射器消毒等,以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性和卫生标准。
四、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操作流程1. 接种前准备:接种前,医务人员应核对接种者的身份信息,并了解其健康状况和过敏史,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2. 疫苗接种:医务人员应按照接种指南和程序,正确注射疫苗。
在接种过程中,应注意接种部位的清洁和消毒,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3. 接种后观察:接种后,医务人员应对接种者进行观察,了解接种反应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咨询。
4. 记录和告知: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接种信息,并向接种者提供接种证明和相关的健康宣教,包括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副反应。
五、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质量控制1. 疫苗质量控制:门诊应确保所使用的疫苗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疫苗的冷链管理应严格执行,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成为了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包括门诊设施、医疗设备、人员配备、服务流程等方面的要求。
二、门诊设施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在医疗机构的合适位置,方便患者就诊。
2. 门诊的面积应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能够容纳足够数量的患者。
3. 门诊内应设有充足的坐位、候诊区和接种区,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隐私性。
4. 门诊内应设有洗手设施和消毒设备,以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安全。
三、医疗设备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包括接种针头、注射器、冷链设备等。
2. 冷链设备应符合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能够保证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3. 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 医疗设备的使用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设备的购进、维修、报废等情况。
四、人员配备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接种工作人员。
2. 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3.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质量。
4.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对患者进行友好、耐心的服务。
五、服务流程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制定详细的服务流程,包括患者登记、疫苗接种、疫苗记录等环节。
2. 患者登记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疫苗接种史、过敏史等内容,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3. 疫苗接种应按照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包括接种部位、接种剂量等。
4. 疫苗接种后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接种时间、疫苗批号、接种部位等。
5. 接种后应向患者提供接种证明和相关宣教材料,提高患者的知情允许和接种率。
六、总结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门诊设施、医疗设备、人员配备和服务流程,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接种率,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及评分标准县(市、区) 预防接种门诊服务人口总分项目序号指标分值内容和考核方法评分标准标准分得分门诊资质、设施及人员配备1 具备接种单位条件-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从事预防接种机构有证者继续进行以下项目;无证者、未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单位不予验收—2 门诊用房面积能满足工作需要5 总使用面积标准分别为不少于60m2总面积不达标的不得分 53 门诊布局合理,标示醒目。
设置预诊室、、接种室、观察室、冷链档案室等,接种室环境设施良好9 在接种场所入口的显著位置悬挂接种门诊名称牌匾并公布开诊时间和咨询电话;接种门诊位置应和普通门诊、病房、注射室和放射科等医疗用房保持一定距离。
接种门诊应有专门出口和入口;单独设立预诊室(登记、询问、体检)、接种室(疫苗接种)、观察室(宣传教育、反应观察)、冷链档案室,各室均有明显的标志牌;室内清洁明亮、空气流通.①未在接种场所入口的显著位置悬挂接种门诊名称牌匾的扣0.5分,未公布开诊时间的扣0.5分,未公布咨询电话的扣0.5分;②和普通门诊等医疗用房直接相邻的扣2分;③门诊无专门出口扣1分,无专门入口扣1分;④每缺1室扣1分;有单独设室无标志牌的每少1标志牌扣0.5分1.5223.54 接种室有冷暖空调。
2 接种门诊应配备冷暖空调。
未按要求配备空调或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的不得分。
2项目序号指标分值内容和考核方法评分标准标准分得分5 冷链、体检器械和急救药品等装备齐全7 接种门诊应专用接种台5张以上,其一类疫苗不超过2苗一台,卡介苗设专用接种台,接种台清洁无杂物,台上依次摆放储存疫苗的冷藏包、接种盘、接种器材,台上设有所接种疫苗名称标牌。
至少配备2台以上冰箱,其容积足够存放所需接种疫苗数量;5个以上冷藏包及相应数量的冰排;保证一箱一插座电源,放在通风专用房间内,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体检器材和急救药品应包括体温计、听诊器、压舌板、儿童血压计、止血带、氧气袋(瓶)、输液设备和肾上腺素、10%葡萄糖水、地塞米松等。
查看现场和固定自查档案。
①接种台不足的扣1分,冰箱不足的扣1分,冷藏包数量不足的扣1分;②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③未做到一箱一插座的扣1分;④体检器械每少一种扣0.1分;⑤无肾上腺素或过期的扣1分;⑥其他急救药品每少一种扣0.1分。
3110.710.36 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和移动硬盘,实行接种资料信息化管理6 至少配备1台和打印机(五款存折式打印机);门诊电脑配置为CPU主频1.7G及以上,内存256M及以上,宽带接入;配备移动硬盘或U盘;每次录入后及时进行数据备份;安装最新版本的接种点客户端软件。
①无专用计算机的扣1分;②配置不达标的扣1分;③无打印机的扣1分;④无移动硬盘或U盘的扣1分;⑤未及时备份的扣1分;⑥无宽带接入的扣0.5分;⑦未安装最新客户端软件的扣0.5分。
111110.50.57 接种室内配备生物安全设备,接种器械完整4 接种室应配备注射安全设备(毁形盒、封闭式容器)、污物桶和有生物安全标示回收袋,以及接种所需的器械,包括接种盘、注射器、酒精、棉签等。
①无毁形盒或封闭式容器的扣1分;②无污物桶的扣0.5分;③无生物安全标示袋的扣0.5分;④接种器械不足,每少一样扣0.5分。
10.50.52项目序号指标分值内容和考核方法评分标准标准分得分8 配备消毒液、紫外灯等消毒物品,定期消毒并记录2 接种室每天应在接种工作开展前后进行消毒;查阅近期的紫外灯环境消毒记录和门诊消毒记录。
①无消毒记录扣1分②无消毒剂扣0.5分,无紫外灯扣0.5分。
119 门诊工作人员数满足接种工作需要4 按辖区每5000人口至少配备1名专职预防接种人员(配备人员标准以按服务人口计算人数经四舍五入后取整为准)。
服务人口的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总数不足应配人数的,每少1人扣1分,扣完为止。
4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0 接种人员须经培训,并有应急处理能力5 接种人员都应具有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助理)护士证书;接种人员需经过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接种门诊应急处置医生应掌握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要点。
接种人员中有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助理)护士证书的,不得分;接种人员未经相关业务培训,每少1人扣1分,扣完为止;接种门诊医生未掌握肾上腺素等用法用量的,扣1分。
511 张贴相关信息资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3 接种门诊应在醒目位置张贴相关资料,包括:接种流程、一二类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二类疫苗价格、家长须知、接种留观30分、一二类疫苗的政策等;有工作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和疫苗管理制度①未张贴相关资料的扣1.5分,有张贴但资料不全每少1项相关资料的扣0.2分;②未制定人员职责的扣0.5分;未制定工作制度的扣0.5分;未制定疫苗管理制度的扣0.5分。
1.51.5项目序号指标分值内容和考核方法评分标准标准分得分12 接种前询问、告知、登记、核对、接种操作正确8 现场查看5名儿童观察接种前健康状况询问和接种告知(疫苗品种、禁忌、注意事项)、登记健康询问情况、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等情况,以及接种操作是否正确。
①无预防接种告知或健康状况询问记录本的扣1分;②未询问健康状况的每名儿童扣0.2分;③无接种告知每名儿童扣0.2分;④接种前未核对相关信息的,每名儿童扣0.5分;⑤接种操作不规范的,每名儿童扣0.5分。
1112.52.513 接种后登记、留观、预约3 现场查看5名儿童观察接种后及时记录、接种后告知留观30分钟、预约下次接种时间等执行情况。
①接种记录不完整(时间、批号、接种人员签字)的每名儿童扣0.2分;②未告知留观的扣0.2分;③未预约的每名儿童扣0.2分。
11114 实行安全接种,避免发生感染等事故3 查看5名儿童,使用自毁型或一次性注射器,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执行安全注射,包括正确的皮肤消毒方式、接种前方可打开或取出注射器具、正确吸取疫苗方法、注射过程中防止被针头误伤、接种后不回套针帽、将注射器投入防刺穿容器或注射针头截针器截断等。
①未使用自毁型或一次性注射器的扣1分;②皮肤消毒不正确的扣0.5分;③吸取疫苗方法错误的扣0.5分;④接种后回套针帽的扣0.5分;⑤接种后注射器处置不当的扣0.5分。
10.50.50.50.515 接种服务运转周期 4 <2万服务人口的接种单位每周至少开展接种2次,2-8万服务人口的每周至少开展接种4次,>8万服务人口的每周至少开展接种5次;2-8万、>8万的接种门诊周末须开展接种服务半天以上。
运转周期不达标的不得分;运转周期达标,但周末未开展接种服务的扣2分。
4项目序号指标分值内容和考核方法评分标准标准分得分疫苗、冷链及注射器材管理16 规范冷链管理,做好冷链设备档案管理工作3 冰箱有温度记录,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冰柜或箱冷冻室结霜不超过5毫米,冰箱内不得存放和接种无关的物品;冷藏包外观清洁,内部干燥,冰排用后及时把水倒掉;建立冷链设备档案表,更新、报废均应登记。
①冰箱冰柜未按规定记录或记录不全或错误的扣1分;②结霜超过5mm或冰箱内存放和接种无关物品的扣1分;③冷藏包不清洁、冰排用后未排水的,每个扣0.1分,扣完为止;④冷链设备档案表记录不全的不得分。
110.50.517 疫苗贮存符合要求 3 疫苗按照药典和疫苗使用说明书要求存放;一、二类疫苗分开存放,分品种、批号、效期分别码放;冰箱门内搁架不放置疫苗;各种疫苗库存量应不大于该地区前1个月该品种疫苗用量。
①疫苗储存温度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②未分一二类疫苗分别码放的扣0.5分;未按分品种码放的扣0.5分;未按批号分别码放的扣0.5分;③疫苗库存量大于该疫苗前1个月使用量的扣1分,偏远接种点的疫苗库存量大于该疫苗前2个月使用量的扣1分 .11.50.518 疫苗的需求计划 2 有疫苗年度及月计划,定期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上报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
①无年计划或未上报的扣1分②每缺一份月需求计划、购买计划或未上报的扣0.1分,扣完为止。
1119 疫苗(包括第一、二类疫苗)出入库管理,杜绝疫苗浪费3 做好疫苗出入库和第二类疫苗采购管理,采用一苗一批号一表记录,记录要齐全;做到苗帐相符。
无疫苗领发记录的不得分;有领发记录,未执行一苗一批号一张登记表的扣1分;记录要不全扣1分;苗帐不符扣1分;3项目序号指标分值内容和考核方法评分标准标准分得分20 注射器材管理 3 自毁型或一次性注射器按出入库规范管理;用后需应焚烧或毁型销毁,或有统一回收处理规范,严禁重复使用. 每种型号注射器均有领发记录,一批号一张登记表①未按出入库规范管理的扣1分;②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未处理或处理不当扣1分。
③记录不全,未执行一批号一张登记表、帐物不符的扣1分.11121 接种卡、证、册齐全,记录齐全、工整2 抽查5张内卡,本地儿童出生1个月内、临时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应及时建卡、建证,卡、册按出生年度、居住地分类存放;卡、册项目填写齐全、工整,无随意涂改。
①未及时建卡的,每张扣0.2分②卡、册项目不全或涂改的每张扣0.1分③卡、册未按年度或地区分类扣0.5分。
10.50.522 设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报告卡,做好异常反应及事故记录、报告及配合调查工作4 要求设立和正确使用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报告卡或登记本;发生疑似异常反应,应详细登记,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药监部门及疾控机构(发生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的应在2小时内上报,其他一般疑似异常反应的应在48小时内上报);并配合进行调查。
没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报告卡或登记本的不得分;有报告卡或登记本的, 但未登记发生异常反应的,扣1分;记录不完整扣0.5分;发现疑似异常反应不及时上报的扣1分;每月未进行监测及上报情况的扣0.5分;发生异常反应未配合调查的扣1分。
423 免疫规划基本资料完整,并装订成册2 15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资料、预防接种相关资料、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资料、相关疾病发病和监测资料等应做好装订、保存工作。
资料每缺1类扣0.5分,扣完为止;每类资料不完整或数据有误扣0.25分,扣完为止;未装订成册的,每类扣0.25。
2项目序号指标分值内容和考核方法评分标准标准分得分资料管理及工作指标24 免疫接种率统计报告工作3 接种后5天内完成接种信息的录入,2005年以后出生儿童接种个案信息录入客户端软件率达100%,录入准确完整、无逻辑错误。
①发现未及时录入的扣1分;②查10名儿童电子接种记录,数据有误或不完整或出现逻辑错误的每名儿童扣0.1分;③计算各年度个案信息录入率,低于100%年度的,每年扣0.2分,扣完为止;11125 6岁以下流动儿童管理1 至少每半年一次对辖区内6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主动搜索,开展建卡建证和查漏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