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加强审计组织建设。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和规范,明确审计职责和权限,规范审计流程和程序。
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人员,提高审计组织和管理水平。
2.提高审计人员水平。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能。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激励,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3.加强审计评价准确性。
切实提高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确保审计工作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情况。
加强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避免主观因素对审计结论的影响。
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1.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加强对审计工作执行情况的监控。
定期开展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优秀的审计工作给予表彰和奖励。
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内部审计是通过评估和监督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来提高其效率和效果的,所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至关重要。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
3.加强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委托承担公共服务任务的组织,其绩效评价不仅关乎组织的发展和改进,也关系到政府资源的合理分配。
加强绩效管理对于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非常重要。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通过激励和约束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但只要采取适当的对策,加强审计组织建设、提高审计人员水平、加强审计评价准确性,同时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加强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就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内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背景介绍和意义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为了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检查和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的一种管理活动。
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尽管企业内审在理论上被视为监督与强化内控体系的利器,但实践过程中却经常出现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角度对当前企业内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一:人员素质不高1.1 内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目前,在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专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现象。
他们可能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无法独立完成审计工作。
1.2 内审人员缺乏全面思考能力除了专业素养之外,内审工作需要综合思考能力较强,能够在多个角度全面评估企业运营情况。
然而目前还有许多内审人员只会机械地审核表格和文件,难以从战略角度进行审计。
对策一:加强人员培训和引进外部专业人才针对内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企业应当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可以通过开展内外部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进行知识分享等方式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同时,可以考虑引进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丰富的外部专业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对策二:建立多元化的审核机制为了改善内审人员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审核机制。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不同背景和经验的内审人员组成小组,互相之间进行学习和相互督促,提高整个团队的审核水平。
三、问题二: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2.1 内审重视文件审核而忽视实地调研当前一些企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他们过于注重文档审查等形式主义行为,而忽略了真实情况的实地调研。
这种粗略式、懒政式的操作方式会导致真正存在风险问题的地方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2.2 内审结果呈现简单化、机械化倾向另一个问题是,一些内审部门在处理问题时存在过于简单化和机械化的倾向。
他们将复杂的风险问题破解成一些简单的流程和标准,忽略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因素。
对策一:加强实地调研和风险评估针对内审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问题,企业需要加强实地调研,并以风险评估为核心进行工作。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集团是国家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力量,具有优势资源和市场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其体制和管理机制的特殊性,国有企业集团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审计制度不够健全、审计工作不够规范、审计成果不够有效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和效益。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提高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水平和效能,为国有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制度不够健全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审计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审计工作流程不够规范。
审计制度不完善,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的漏洞和纰漏,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审计管理混乱3.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够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不够强。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容易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审计工作流程不够规范5.审计成果不够有效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成果不够有效,审计成果的范围和深度不够广泛和深入,审计成果的建议和意见不够实际和操作,审计成果的推动和跟踪不够到位。
审计成果不够有效,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的浪费和无效,影响审计工作的实效和效益。
国有企业集团应当健全审计制度,完善审计规章制度,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建立审计规范和标准,确立审计职责和权限,加强审计管理和监督,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是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监督国有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保障国有企业集团的合法权益,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国有企业集团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和缺陷,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国有企业集团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提供依据和支持。
3.审计工作是促进国有企业集团持续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检查,认为内审工作近几年来,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内部审计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内审质量及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了一些关键性问题,制约了当前内审部门重要作用的发挥1 制约内审部门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1.1 内审机构的设立没有完全到位,内审人员独立性差通过检查有部分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立没有完全独立。
目前,虽然大中型企业以及集团公司内部逐步设立了内审机构,但有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还不够健全,很多和纪检、监查、财务部门混在一起,内审人员不能专职搞内审工作,整天忙于其它事务,也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
有的单位即使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又从属于财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检查流于形式,混同于财务检查。
有的内审,从某种意义上讲,机构设立还没有真正到位。
由于机构不设立,内审人员独立性比较差,对于发现的问题,缺乏揭示和披露的勇气。
内审人员往往迫于领导压力或者出于同事关系的考虑,或者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对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内审的审计工作的质量。
1.2 个别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兼职,比较习惯于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往往重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审计,直接导致对经济业务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经营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
1.3 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我国虽然制定了统一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一些具体准则,但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使得企业内审目标不明确,内审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
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审计调查不彻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
2 提高内部审计业务标准的措施2.1 设立完全独立的内审机构全市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国有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和内部管理的加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实践中,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审计质量参差不齐、审计效果不明显、审计风险掌控不到位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审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审计质量是影响内部审计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仍然存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本身专业素质的不同,导致审计工作的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审计人员常常只做表面工作,而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导致审计结果平庸。
2.审计标准不够严格。
有些企业组织的内部审计没有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或公司制定的审计规定和标准,审计报告的质量不高。
3.审计文化不够浓厚。
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不够重视,以至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也不高。
这种审计文化的淡薄,导致内部审计质量不够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应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特别是在工作前、中、后都应有明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审计规定和标准执行,并注重营造浓厚的审计文化氛围。
二、审计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监督管理,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总有一些审计项目的效果不够显著,甚至是“花钱办事”的结果。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工作不能贴近企业实际,忽略企业本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2.审计报告的问题描述不够清晰,难以引起企业的重视。
3.审计结果不能被有效地传达和应用到企业实际经营中去。
针对以上问题,管理者应预先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内部管理情况,以增加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此外,还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更好地描述问题,提供更加具体实用的建议,以使审计报告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
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问题内部审计工作是组织内部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1.:有些内部审计部门受到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导致审计结论可能被歪曲或操纵,从而削弱了审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范围和深度不足2.:一些内部审计工作只限于表面层面,未能对关键业务流程和风险点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计,导致未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重复审计和滞后性3.: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审计机构之间的协调不足,导致在某些领域出现了重复审计和滞后审计的情况,浪费了资源并延缓了问题的解决。
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不足4.: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准确评估和发现潜在风险,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沟通和报告不到位5.:一些内部审计报告难以理解或缺乏实用性,未能充分传达审计结果和建议的重要性,影响了管理层对问题的认识和决策。
建议为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应独立于管理层,并直接向董事会或监事会报告。
-内部审计部门应制定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原则和准则,并对其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
设定全面的审计范围-内部审计部门应与管理层合作,设定全面的审计范围,并重点关注关键业务流程和风险点。
-审计范围的设定应充分考虑组织的战略目标、内部控制要求以及外部监管的需求。
加强与其他审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内部审计部门应与外部审计机构和监管部门进行定期的交流和合作,避免重复审计和滞后审计的情况发生。
-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外部审计机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内部审计部门应制定定期的培训计划,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审计人员应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专业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和法规环境。
加强沟通与报告的质量-内部审计部门应编制清晰、简明的审计报告,重点突出审计结果和建议的关键信息。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公司内部各个方面的审核与评估,内部审计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供改进机会。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缺乏独立性首先,内部审计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独立性。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通常直属于公司高层管理层,他们可能面临来自上级领导的压力,导致无法完全客观地进行审核工作。
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出现信息被篡改或隐瞒等不当行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应该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并明确规定其权限和责任范围。
同时,在招聘内部审计人员时应坚持公正、透明原则,避免选择与高层管理者有太过密切关系的候选人。
二、重点放在合规而非绩效改进上另一个问题是很多公司把内部审计限制在合规性方面,而忽视了对绩效改进的关注。
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只着眼于公司是否遵守规定和政策,而忽略了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部审计应该更加注重对风险管理和战略目标实现的评估。
同时,与业务部门合作,寻找改进机会并推动变革。
只有通过综合考虑合规性和绩效改进两方面因素,内部审计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三、数据质量管理不足另一个常见问题是数据质量管理不足。
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如果使用的数据不准确、完整或及时,那么审核结果就可能失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并加强对数据的监控和验证。
此外,在进行内部审计之前应先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以确保获取到可信赖的信息。
四、缺乏跟踪及持续监督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公司在内部审计后没有积极采取行动来改进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成果往往被当作一种形式上的完成而被束之高阁,缺乏后续的跟踪和持续监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改进机制。
在完成内部审计后,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利益也越来越多。
与此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和复杂性,内部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审计工作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对于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审计标准不清晰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标准并不统一,有些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例行性的、勉强满足部门要求的做法,缺乏规范性和专业性,致使审计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一些事业单位中,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制度不完善,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不佳。
很多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只重视规章制度的制定,对过程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控制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
3. 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对于内部审计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但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工作经验相对较少,面对复杂的审计问题时,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全面深入的审计,从而导致审计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4. 审计流程不规范在一些事业单位中,由于审计流程不规范,审计工作存在盲点,难以全面掌握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情况。
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二、对策及建议1. 加强审计标准化建设事业单位应当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明确审计工作的目标和标准,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应当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
3.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促进其积极工作,提高审计质量。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事业单位本身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检查,认为内审工作近几年来,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内部审计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内审质量及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了一些关键性问题,制约了当前内审部门重要作用的发挥1 制约内审部门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1.1 内审机构的设立没有完全到位,内审人员独立性差通过检查有部分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立没有完全独立。
目前,虽然大中型企业以及集团公司内部逐步设立了内审机构,但有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还不够健全,很多和纪检、监查、财务部门混在一起,内审人员不能专职搞内审工作,整天忙于其它事务,也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
有的单位即使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又从属于财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检查流于形式,混同于财务检查。
有的内审,从某种意义上讲,机构设立还没有真正到位。
由于机构不设立,内审人员独立性比较差,对于发现的问题,缺乏揭示和披露的勇气。
内审人员往往迫于领导压力或者出于同事关系的考虑,或者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对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内审的审计工作的质量。
1.2 个别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兼职,比较习惯于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往往重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审计,直接导致对经济业务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经营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
1.3 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我国虽然制定了统一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一些具体准则,但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使得企业内审目标不明确,内审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
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审计调查不彻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
2 提高内部审计业务标准的措施2.1 设立完全独立的内审机构全市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本文研究讨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期间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体系的主要组成内容,能够有效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促进单位良性发展,优化财务管理现状,意义重大。
但是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举例来说,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审计手段相对滞后且审计结果得不到全面运用等。
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建议,具体包括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引进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加强审计结果的应用等。
上述措施的落实能够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及质量得以提高,并将审计监督所具备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出来,为国有资产安全性及有效使用提供保障。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我国重点关注的内容,且监督力度在不断加强。
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发展期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能够有效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性、优化财务管理现状,对单位的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但在实际工作期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有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不光对审计工作效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同时,限制了单位的发展脚步。
正因如此,本文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足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希望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首先,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为国有资产安全性提供保障。
事业单位营运资金源自国家财政拨款,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监察监管上述资金的使用,避免出现资金、挪用贪污的问题,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性。
其次,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得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及时找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采购管理等诸多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漏洞,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与建议,使内控体系得以完善,并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能力及管理水平提高。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审计效果不明显、审计资源浪费、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结果不及时、审计风险不可控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首先是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职责和权限,规范审计程序和流程,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其次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其专业素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审计人员,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
企业还应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完善内部审计报告制度,加强审计结果的跟踪和监督,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企业可以有效解决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益,为企业的发展和稳健经营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企业内部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为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效益,防范和减少经济损失,规范经营行为而实施的一种内部管理活动。
它是对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价的过程,旨在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内部控制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发现和解决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经营风险管理水平。
内部审计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透明度,加强内部监督和稽核,防止内部腐败和失职现象的发生,保护企业及其股东、员工、客户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企业内部审计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经营行为,提升企业形象和信誉,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企业内部审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只有充分认识和重视企业内部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引领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经营能力。
2.2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一、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进行有效的审计工作,导致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1. 人员素质不高。
在集团内部审计中,由于审计工作需要专业的财务、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很多审计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或者培训质量较差,导致了审计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难以胜任复杂的审计工作。
2. 审计流程不规范。
由于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审计流程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的混乱和失误。
在审计过程中,有些审计人员可能会出现疏忽大意,导致审计工作的遗漏和错误。
3. 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
在集团内部审计中,由于审计人员很可能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存在依赖关系,可能出现一定的利益冲突,导致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受到影响。
4. 审计技术滞后。
审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但是在一些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技术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和应用,导致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5. 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集团内部审计中,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审计工作往往只是被动地发现问题,而缺乏主动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1.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针对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企业可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企业还可以引进外部的审计专家和顾问,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 规范审计流程。
企业可以建立和完善集团内部审计的制度和流程,明确各个审计环节的职责和权限,防范审计工作的失误和疏漏。
企业还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自动化水平。
3. 强化独立性和客观性。
企业可以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企业还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
4. 更新审计技术。
企业可以加大对审计技术的投入,引进最新的审计工具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企业还可以开展内部的技术应用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存在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旨在通过评估和改进企业的监管系统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运营质量。
企业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后的整改存在诸多困难,包括资源匮乏、管理推进难度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企业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提供参考。
一、困难1.资源匮乏企业内部审计虽然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
很多企业可能在审计部门的配置上没有充分重视,致使审计资源不足。
当出现问题需要整改时,往往会面临人手不足、技术不足等资源方面的压力。
2.管理推进难度大一旦内部审计发现问题,需求整改。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面临着各种管理推进难度。
审计结果并非所有相关部门都愿意接受,导致审计整改难以推进。
3.信息不对称在审计结果整改的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称,很可能会出现信息掌握不全、信息意外泄露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审计结果整改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交流面临着很大的难度。
二、解决措施对于资源匮乏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资源整合来解决。
可以将现有审计和风险管理部门整合成一个审计风险管理部门,从而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沟通协调对于管理推进难度大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沟通协调来解决。
可以设立专门的审计整改推进小组,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审计整改的推进工作,从而保证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共享来解决。
可以建立内部审计整改的信息共享平台,将审计结果整改的情况及时共享给相关部门,从而保证整改工作的透明和有序进行。
解决企业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存在的困难,需要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困难。
希望企业能够充分重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加大审计整改工作的力度,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整改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一、问题分析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报告、风险管理和合规性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的过程。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全面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诸多问题。
1.审计流程不完善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流程不够完善,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
审计流程过于繁琐,审计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审计,审计周期较长,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
2.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内部审计需要一支具备广泛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团队来进行支持,然而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团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3.风险管理不到位在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很多企业忽视了对风险的评估,导致审计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风险状况,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价值。
4.信息系统不健全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然而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并不健全,不能满足内部审计的需要,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5.审计报告缺乏实用性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报告编制不够规范,缺乏实用性和指导性,不能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二、解决方法分析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和优化内部审计工作。
1.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流程企业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流程,明确审计的目标、范围、方法和程序,规范审计工作的进行,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审计流程不宜过于繁琐,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自动化水平。
2.加强内部审计团队建设企业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团队的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健全信息系统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健全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满足内部审计的需要。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企业认真对待,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和优化。
银行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银行业务的日益复杂化,银行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显得越发重要。
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银行业务运营进行全面的监督和审计,以确保其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内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计效率低下、审计标准不一、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审计效率低下问题分析:银行内部审计工作通常需要覆盖大量业务领域和复杂的审计对象,因此审计工作量巨大,审计效率常常成为难题。
传统的审计方法可能存在审计周期长、审计报告滞后等问题,导致审计效率低下。
应对策略:应对审计效率低下的问题,银行内审部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审计效率。
采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大量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快速筛选出异常情况和重点审计对象,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可以优化审计流程,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如合理分配审计工作量,建立多人审计、协同审计的模式等。
二、审计标准不一问题分析:由于银行内审部门审计对象众多、业务复杂,审计标准经常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不同审计人员对同一业务的审计标准和侧重点可能存在差异,审计结果的可比性不高。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审计标准不一的问题,银行内审部门可以建立统一的审计标准和方法。
对审计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对审计标准有一致的理解。
建立标准化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指南,对各个审计领域的审计要求进行明确规定,减少主观因素对审计结果的影响。
可以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确保审计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三、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问题分析: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比较普遍。
应对策略: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工作的质量,银行内审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确保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业能力。
对内部审计的工作意见和建议1. 引言内部审计是组织机构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旨在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体系,提供独立、客观的审计意见。
本文将针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2. 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2.1 内部审计流程内部审计流程包括风险评估、审计计划、实施审计、撰写报告等环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风险评估不够全面:内部审计往往依赖于以往的经验和数据,未能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审计计划缺乏灵活性:由于长期预设的审计计划,导致无法及时应对新出现的风险。
•审计报告不够详尽:报告中仅列举问题,未能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2.2 内部控制体系评估内部控制体系是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然而,在现有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对关键控制点覆盖不足:内部审计未能覆盖所有关键控制点,导致对潜在风险的评估不准确。
•控制测试不够全面:内部审计过程中,对于控制的测试方法和范围存在狭隘性,无法全面评估控制的有效性。
•控制改进缺乏跟踪: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后,未能及时跟踪整改情况,导致问题反复出现。
3. 内部审计工作意见和建议3.1 加强风险评估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建议加强风险评估工作。
具体而言:•定期更新风险评估结果:建立动态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审计重点和方向。
•引入外部专业机构:借助外部专业机构的力量,进行独立的风险评估,并提供客观意见。
3.2 灵活调整审计计划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业务环境和新出现的风险,建议灵活调整审计计划。
具体而言:•定期回顾审计计划:定期检视并修订审计计划,确保适应组织的发展和变化。
•及时应对新风险:对于新出现的风险,及时调整审计重点,确保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3.3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为了提供有价值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建议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
具体而言:•提供解决方案:除了列举问题外,报告中应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帮助组织改进内部控制。
•强调重要问题:对于影响组织运营和财务安全的重要问题,报告中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强调。
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不同程度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
金湖县在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指导和监督过程中,发现各单位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上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需要研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立不健全。
多数重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即使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也未能配备独立专职审计人员,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缺乏严明性,审计结果缺乏科学性。
(二)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启动较晚,内审队伍力量薄弱。
绝大部分基层单位对内审计工作的性质、作用和意义不了解、认识不到位,未主动开展内审工作,发展迟缓。
(三)内部审计发挥职能有限。
内部审计工作多数停留在财政财务检查,工作内容较为单一。
但政策落实、资金使用效益、经济责任、基本建设项目等方面未得到有效开展,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四)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不规范。
在准备阶段仅通过口头通知方式告知,实施阶段不重视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底稿随意性强,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问题原因分析(一)受机构编制限制。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三定方案没有核定内部审计机构、岗位和编制,未能设立独立机构。
(二)由于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内审机构设立滞后,内审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内审人员不具备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胜任能力。
(三)内部审计意识淡薄。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认识不准确,认为内部审计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同时在制定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停留在财务账的差错纠错,忽视了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监督和管理,使得内部审计执行结果有限。
(四)忽视教育培训。
在补充人才队伍过程中不重视审计人员的配备,忽视审计人员的培养,审计人员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审计方法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三、对策建议(一)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制度,保障内审工作持续有效运行。
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它涉及审计的各项工作,贯穿于每个审计项目的全过程。
内部审计对单位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而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就是审计质量,因此,单位要想提高管理效率,就必须重视审计质量管理工作。
本文主要对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进
行分析。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质量;问题与对策
内部审计在单位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做好内部审计有助于减少浪费,确保单位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
作为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单位必须重视的问题。
然而目前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是亟须解决的。
一、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广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即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
审计质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结果的质量;二是审计工作的质量。
简言之,就是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质量。
审计工作质量是基础,审计结果质量又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集中表现和最终反映。
从社会大众反映来看,看重的是审计结果的质量;
而审计人员应该把握的是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
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底稿编制不健全,层次不清。
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只与审计报告中被审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相对应,而对合规但需审计认定的事项、账户所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却没有底稿反映,这样不能全面考察审计方案所分配的工作是否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和实质
性测试,深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所定目标,有关事项是否漏审等等,从底稿中无法反映,这就对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留下了风险隐患。
2.底稿制作的基本要素不完整。
内容简单,也没有复核监督制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如有的底稿没有编制者、复核者的签名,缺少审计人员对所查事项审计质量的监督、评价和处理意见。
3.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未作深入审查。
某些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察觉,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
有的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做评价时,并未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进行测试,即使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较为理想,但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真正遵循这一内控制度,执行的程度如何,并未做进一步了解。
4.没有准确发现被审单位失真的会计资料信息,取证不到位。
造成会计资料失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单位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差,出现技术性差错;有的是由于单位受利益驱动,人为制造假账;还有个别不法分子有意搞乱账目,企图从中谋利。
主要表现有:会
计原始凭证混乱,例如白条抵库现象;会计账簿、报表失真,例如有些单位虚增利润、虚减利润等;有账无实或该报废的资产不予核销,例如虚构存货或固定资产等;单位在多间银行开户。
对于上述种种迹象,一些审计人员却熟视无睹,错失取证良机。
5.审后追踪不到位。
近几年,虽然国家审计署和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在加大审计力度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的落实并对审计项目实施追踪审计,但是仍有不少单位只重视对审计查出的罚款处理,却忽略了对领导批示意见、审计决定、审计查明问题的整改、审计意见建议的采纳及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追踪,致使一些违规、违纪问题屡审屡犯,法律的刚性得不到体现,审计的力度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三、加强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对策
1.坚持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应当严格按照《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审计应有的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正直、诚实的品质,严谨的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本领从事各项审计工作。
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本要求。
2.编制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
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是强化审计质量宏观管理的要求。
审计部门通过编制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努力提升审计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总体质量。
审计计划应当紧紧围绕年度计划确立的审计工作总体目标进行编制,既要体现全面审
计,也要突出审计重点,权衡质与量的关系,科学安排审计计划,还应当考虑审计项目的时间、经费和人员要求,做到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统筹协调,合理均衡,使审计计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提供保障。
3.加强审计规范体系建设。
审计机关在审计准则和操作办法的贯彻执行方面,要通过学习、领会和运用,在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影响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
作为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更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准则规范的细化方面下功夫,增强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要善于根据内部审计的特点,及时总结经验,把实践证明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制度化、规范化。
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适时予以调整和完善。
4.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
以审计质量责任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复核审理、审计检查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为内容的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5.严格审计过程管理。
将审计准则、审计管理质量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各个环节,把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6.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层层审核制度。
审计工作底稿记录了审计工作中实施的审计手续和审计测试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以及据此
而得出的审计结论,集中体现了审计人员所做的全部工作。
因此,它可以作为审计组织的监督部门检查审计工作实施情况的依据。
为确保审计工作的总体公正性,审计工作底稿应做到层层审核,审计
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应由项目主审人员复核;某一审计项目的全部工作底稿应由负责该项目的主管审计人员复核。
工作底稿层层复核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整个审计组织的审计工作质量。
7.加大事前、事后管理力度。
审计组和所在部门要重视搞好审前调查,编制好审计方案,为审计项目的高质量创造好的前提。
另一方面,要加强事后控制,重视开发利用审计项目成果,不断提升审计成果质量。
8.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一般说来,审计人员素质越高,审计质量也越高。
审计机关既需要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以适应审计高层次监督的要求,又需要审计人员在能力上具有层次结构,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审计工作的要求,又能降低审计贡献成本率,审计组织还需要多结构、复合型的专业审计人员,要求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因此,审计组织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在审计后续阶段,审计组织还应当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
审计质量评价不但要对整个审计项目评价还要对审计人员评价。
对项目的评价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目标完成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证据的质量、预期的审计发现和结果及审计小组的整体情况等;对审计人员的评价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情况。
通过审计质量评价可以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责任追究制度,并不是简单的惩罚措施,而是要通过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把审计质量管理落到
实处。
参考文献:
[1]祝魁运:谈审计质量控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155-156.
[2]李晖琴: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195.
[3]訾红申:如何加强审计质量管理[j]理财2011(05),94.
[4] 张家庆:浅议审计质量控制[j]北方经贸2011(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