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精华_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4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一、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数字式:例如,1:5000000(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
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
(平移指向标)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
(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一)乡村聚落: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二)城市聚落: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初一社会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一社会上册涉及了很多社会科学知识,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学习。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阶段的演进。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生产方式。
2. 近代中国史:包括晚清时期的国家危机、列强入侵和国内革命,以及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3. 世界历史:包括远古文明的兴起,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现代历史事件。
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图:认识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运动等基本概念,学习如何使用地图进行地理定位。
2. 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中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行政区划,以及一些特别行政区的情况。
3. 世界各大洲与国家:学习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特点,掌握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特征。
三、政治知识点总结1. 国家与国际关系:认识国家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国家间的交往与合作,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功能。
2. 政治制度: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权机构,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等,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3.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认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包括参与选举、言论自由、公民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四、经济知识点总结1. 企业与经济活动:学习企业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了解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认识一些经济活动的基本环节。
2. 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学习生产要素的概念和分类,理解生产关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了解经济周期的起伏以及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认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总结完以上四个科目的知识点后,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科学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了解事实和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这些知识点的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l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中国的发展、世界上的古代文明。
本文将学习这些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文明的起源历史上很难界定,因为人类的诞生远古久远,已经没有历史记录可以追溯。
然而,科学家们通过考古学、人类学等研究手段,确定了人类大约在25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并经过数十万年的演化逐渐发展出了语言、工具等文明特征。
而另一方面,古代文明的兴起则相对较晚。
例如,雅典文明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兴起,尽管在此之前已经存在相当发达的文化和艺术,但距离人类文明的诞生还有数百万年的差距。
古代中国的发展古代中国历经许多王朝的兴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时期:1. 夏商周: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
尤其是商朝,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后续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为东周时期的后期,各诸侯国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这种现象被称为“诸侯并起”。
随后,秦国崛起,在战国状态中最终统一了中国。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创了封建帝制。
随后,汉朝逐渐崛起,经过长期的发展,达到了盛世的巅峰。
在此期间,中国的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世界上的古代文明世界上的古代文明众多,其中几个最重要的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化和古代美洲文明。
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公元前4千年前,悠久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高超的建筑和艺术作品,如金字塔等。
2.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始于公元前3千年前,印度教的建立、梵文的创立、瑜伽、医学等文化元素具有重要影响。
3. 希腊罗马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是指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的综合,起始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是欧洲和西方世界文明的重要基石之一。
4. 古代美洲文明:墨西哥、中美洲、秘鲁等地的古代文明,如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等,以肯定文化遗产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宏伟的建筑遗址为特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七(5)班:蒋笑艳2、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世界地形图)(P48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P25图2-11)(P505、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生长)不同的植物→(养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图册P22)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图册P23)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
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8、我国南北差异9、我国东西部差异(P62图3-28)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1、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2、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比较(P70图4-1、P7110、世界1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本书重要地图:1、一些常用图例P82、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五纵三横)P15(图册36页)3、等高线地形图P164、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东西半球图)P215、世界气候分布图P26(图册14页)6、亚洲的季风P267、世界人种分布图P328、世界面积前六位国家图P33 世界部分国家国旗(图册18页)9、中国的疆域P42(图册22页) 10、中国行政区划图P44(图册22页)11、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P4512、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P47 13、中国地形图P50(图册26-27页)14、中国气候类型图P53 1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P5316、黄河P56 17、长江P5818、秦岭――淮河分界图P62 19、西部地区范围示意图P6520、澳大利亚牧业分布图P89 21、坎儿井剖面图P96 22、波斯湾沿岸国家图P97 23、波斯湾石油运输路线图P9824、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书本最后一页或图册P12、P16)29、世界五大地形直观图(图册11页) 30、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册38-39页)31、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册40-41页)32、世界主要河流分布(图册42-43页)33、世界主要沙漠的分布(图册46页)◆,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浙江省的邻省是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容易使我们记错的几个简称:山西省-晋-太原;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广东省-粤-广州;贵州省-贵或黔-贵阳;云南省-云或滇-昆明;陕西省-陕或秦-西安;◆,我国的重要的几条地理分界线:中,国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P50):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风底斯山一线;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中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沿北纬32度线,从西向东,我们能看到: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P49◆,造成中国气候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造成中国降水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24、丝绸之路P10225、年代尺P105 古人类进化尺P112 早期文明尺P115 近、现代世界的历程尺P12226、开辟新航线路线示意图P11827、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P12128、中国朝代年表P13329第五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1、区域的变化区域地理位置区域变化的特点区域变化的三种类型变化的原因深圳广东南部,与香港相对从边陲小镇到繁华大都市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的变化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人的古楼兰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从繁荣兴盛到神秘消失从无到有的变化活动是造成变化的重要原因)死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锡尔弗普卢姆从开发到被废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元明清)从古至今,不断延续(古老而年轻,传统又现代)新旧交融的变化2、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公元前、公元后公元纪年法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不能贪多图广,少而精才会有所得,不杂乱地学,才能深刻领会。
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气温带气候类型主要特征分布主要地区典型动植物注意热带(大致在南北纬30ο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很潮湿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大象、猩猩不同类型气候的差异主要表表现在气温和降水的不同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热带雨林两侧长颈鹿、斑马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甘蔗、橡胶、油棕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很少下雨,十分干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沙漠区骆驼、鸵鸟亚热带(大致南北纬30-40度之间) 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夏季经常下雨,冬季比较干燥我国南方、南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温带(南北纬40-60度之间) 温带海洋气候夏天比较凉爽,冬天不冷,全年降雨较多,比较潮湿西欧、北美和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冬天较冷我国东北、华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及朝鲜半岛梅花鹿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我国西北地区、蒙古、西伯利亚寒带(南北极圈、极地附近) 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融化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陆地区驯鹿、北极熊、南极企鹅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之上高原高山气候气候寒冷,很多地方终年冰雪覆盖我国青藏高寒地区牦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二)季风气候类型方向中国季风源地季风方向性质(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夏季风海洋→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偏南风温暖湿润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冬季风大陆→海洋蒙古和西伯利亚偏北风寒冷干燥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功劳(利) 气候湿润,适应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丰沛的雨水补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历史与社会七上知识点(第1单元)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地图三要素:2.社区: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聚落:(1)聚落种类:聚落是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场所,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
(3)影响聚落特征的自然因素:①村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
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②乡村聚落的房屋建筑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高脚楼,悬离地面,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墙厚窗小,适应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又如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的客家土楼。
(4)乡村类型: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产业分别是种植业、渔业、林业和畜牧业。
(5)乡村和城市的差异:2.区域联系:(1)原因:不同区域,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不同,人文环境也不同(必要性)。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目的)。
各区域加强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意义)。
(2)内容(表现):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联系。
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常见的地图种类: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电子地图、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2.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平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
3.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它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6.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种类的地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2.生活地区: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2.生活地区:黄河流域大汶口原始居民3.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2.地区:黄河流域三、华夏之祖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原因:四发明)尧舜禹的“禅让”夏朝建立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对现在的事情能够起到参考的作用。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方向的三种表示指向标定方向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300N00 (赤道)300S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W ES图例和注记2、社区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社区类型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举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的差异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七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历史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七年级上册历史和社会课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规律,为后续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始于秦朝,结束于辛亥革命。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分为上层贵族和下层农民群众两个阶级。
秦汉时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隋唐时期国家封建化,宋元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达到顶峰。
在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礼法制度、宗法制度等均为重要的社会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西方现代社会西方现代社会是指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的社会形态。
工业革命的出现引领了现代化的进程。
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等新兴事物不断涌现,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乃至民主制度等政治模式在现代社会形成和发展。
四、地图和比例尺在学习历史和社会的过程中,地理常常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掌握如何阅读地图和比例尺的知识是学习历史和社会课程的基础。
尤其需要了解分度值和比例尺的概念。
五、历史事件与人物历史事件与人物是历史研究的核心,给人们提供了丰富而有意义的信息。
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发展,既可以了解历史,还能从中提取出有关社会和人类的知识。
六、宗教和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宗教和文化也在不断发展。
宗教是指人们对宇宙及人与之关系的信仰,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精神财富。
在了解历史和社会过程中,学习宗教和文化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时代和社会性质。
七、小结七年级上册历史和社会课程主要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西方现代社会、地图和比例尺、历史事件与人物、宗教和文化等知识点。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构建历史和社会知识体系,还有助于培养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概述一、古代文明的起源1. 人类起源:了解人类起源的基本理论和考古发现。
2. 农业革命:掌握农业革命的意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古代文明:学习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二、古代中国1. 夏商周:了解中国早期的三个朝代,包括其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 春秋战国:学习这一时期的分裂与争霸,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3. 秦汉统一: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汉朝的开疆拓土。
三、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 希腊文明: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和希腊哲学、艺术、科学的发展。
2. 罗马帝国:学习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和罗马帝国的扩张。
3. 其他文明:探索印度、中东等地的古代文明。
四、中世纪时期1. 欧洲封建社会:理解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结构。
2. 亚洲的帝国:学习唐朝、宋朝的治理和对外交流。
3. 宗教影响:探讨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对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五、文艺复兴与探索时代1. 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及其对艺术和科学的贡献。
2. 探索时代:学习欧洲探险家发现新大陆的过程及其影响。
六、近现代世界的变迁1. 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2. 民族国家的形成:了解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国家统一运动。
3. 世界大战:学习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七、现代社会的发展1. 全球化:理解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和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
2. 社会问题:探讨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保护、人口问题等挑战。
3. 科技进步:了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发展。
八、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1. 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 社会调查:学习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
3. 跨学科学习:鼓励结合地理、政治、经济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学习。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深化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一、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数字式:例如,1:5000000(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
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
(平移指向标)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
(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一)乡村聚落: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二)城市聚落: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在初中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主要是通过学习社会制度、历史事件以及其他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们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
下面是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一、古代文明与文化传承1.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2. 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敦煌石窟、长城等。
3. 世界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埃及文明、印度尼西亚文明等。
二、社会制度演变1. 原始部落社会:以狩猎为主,地位由力量和勇气来决定。
2. 奴隶社会:奴隶的存在成为制度的基础,劳动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
3. 封建社会:以土地为基础,贵族与平民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内容1.阶级分化与土地制度:颁布土地法以巩固封建地主的权力。
2.科举制度与文化传承:科举制度以文化来控制人民,同时不断地传承儒家文化。
3.农耕经济与社会生产: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农耕经济为主,人与自然相互呼应,社会生产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
四、世界文化中的宗教1. 伊斯兰教:中东地区主要宗教,信奉《古兰经》,信徒人数庞大。
2. 佛教:印度东北的一种宗教,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空灵。
3. 儒教: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致力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规范。
五、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1. 文艺复兴:泛指欧洲14世纪末到17世纪初任一时期的艺术文化思潮。
2. 大航海时代:指欧洲国家开始了对海洋航行的探险活动,日后开拓新大陆。
六、现代市民社会的发展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以及商业化的经营形式。
2.现代市民社会的兴起:人权的崛起,个人权利的增加,宣传媒体的扩张等因素,使现代市民社会的形态逐步增强。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主要知识点,对于学生们学习相关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
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社会历史和现状的认知,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要点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经纬度9、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大洲和大洋1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欧亚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4、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南极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各种地形16、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七年级上社会与历史知识点在七年级上的社会与历史学科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涉及人类社会和历史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历史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修养。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1. 文明的定义和特征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许多元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宗教。
文明的特征包括城市化、专业分工、文化创新、社会组织和国家制度等。
历史上,文明的演化与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3. 古代国家的兴衰古代国家的兴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学习了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起伏和兴衰,这些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
4.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科学革命的核心是发现自然规律和科学方法的建立,而工业革命则是以机械化和工厂生产为主要特征,改变了人类生产和消费的方式。
5. 世界大战和联合国的创立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伤害和破坏是深远的。
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和推动国际合作为目标。
联合国吸纳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成为国际事务和国际法制化的核心机构。
6. 中国的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大力进行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包括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国有经济改革、农村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等。
这些改革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实力。
以上是七年级上社会与历史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以下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通过迁徙和适应不同环境的演化发展成为现代人类。
2. 农业革命:人类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转变为农业生活方式,开始定居并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
3. 各地区的历史文化:七大洲上有许多不同地区,每个地区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
4. 农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形成农业文明,例如古埃及、古印度等。
5. 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制度之一,在古代社会存在广泛,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6. 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古代文明之一。
7. 古埃及与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是古文明中最早之一的国家,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8. 近东文明:近东地区是古代历史上文化发达的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等。
9. 铁器时代的到来:铁器时代的到来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铁器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0. 希腊与罗马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现代文化和文明有深远影响。
11. 秦汉之际的中国:中国在秦汉之际取得了统一,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12. 南北朝与隋唐之际的中国:隋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13. 南海丝绸之路:南海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国与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4. 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包括封建制度、天主教教会的统治等。
以上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社区是指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有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2.社区的类型有:①功能社区:(围绕人的不同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
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等。
) ②自然社区: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
如:村落、城镇等。
③行政社区: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
如:街道、乡、县、市、省、大洲3、北京的中关村是高科技园区;上海的南京路、深圳的华强北都属于商业区;明阳小区属于生活小区;王村属于农村社区。
4、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功能:(选举、投票人大代表);经济功能:(开办商店、工厂、超市等);文化功能:(开办老年大学,开展文艺活动,兴建图书馆,兴建体育设施。
)管理功能:(组织保安巡逻,调节邻居的纠纷,开展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管理等。
)5、社区交流:主要有物产(山东苹果买到广州)交流,还包括经济、文化(深圳少儿艺术团到香港表演)、信息(上网查阅信息)、技术(从德国引进冰箱生产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6、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的缩小程度)、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注记(地图上地理事物的文字说明和数字)7、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8、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29%。
9、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10、世界上的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州。
11、洲界分界线:①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③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④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⑤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⑥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12、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等四个洲,其中非洲被赤道横穿大陆中部。
13、地球表面分为四个大洋,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轮廓呈“S”型的是大西洋;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广,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14、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连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白令海峡在亚洲和北美洲之间,连接了太平洋和北冰洋;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与阿拉伯海之间,被称为“世界油阀”。
15、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亚洲的喜玛拉雅山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有“世界屋脊”以及“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
16、我们往往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是地中海气候;冬天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冬不冷,夏不热,全年降水较多的是温带海洋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如深圳、上海、浙江等地区)。
17、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世界人口被分为黄色人种(数量最多)、白色人种(分布最广)和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南部;白色人种主要集中在欧洲,北非以及西亚阿拉伯人、南亚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
18、世界人种在分布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的特点。
19、国界线内的领陆、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
20、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世界上的国家被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及亚洲的日本(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加拿大等);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如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肯尼亚等)。
21、国际组织:欧洲联盟(EU)和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会议(APEC)、绿色和平组织、联合国(UN)、世界贸易组织(WTO)。
2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东经160度,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3、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与欧洲面积相近。
2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25、我国陆上邻国有14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26、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2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东临的太平洋洋面。
28、我国的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个级别29、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最南的、跨纬度最大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和最东的省区都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邻国最多、面积最大的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回归线穿越的省区是:云南省、广西省、广东省、台湾省。
30、中国人口已达13亿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
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
人口分布特点是:人口众多,东密西疏,分布不均匀。
31、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
32、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数量约占8%,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33、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云南省是少数民族类型分布最多的省区。
34、我国的地形特点为:地形是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占2/3)。
35、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①河流:因地势西高东低,我国的江河大多是自西向东流;②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造成东部地区较湿润,西部地区较干燥。
)36、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有: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第三阶梯上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7、夏季风风向偏南,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风向偏北,由陆地吹向海洋。
38、季风气候的影响——有利:气候湿润,适宜人居住;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影响:夏季风具有不稳定性,会引发洪灾或者旱灾。
39、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全长5400千米,向东注入渤海,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口(内蒙古)、孟津(豫)。
流经了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省区;流经了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四个地形区。
40、黄河下游的“地上河”主要是由于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途径是通过植树造林,加强中游的水土保持。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修建和加固防洪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等方式来治理。
41、长江发源于各拉丹东雪峰,全长6300千米,注入东海,是中国第一大河、第一长河。
42、长江北称为黄金水道,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宜昌(鄂)、湖口(赣)。
流经了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流经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四个地形区。
43、三峡水利工程位于长江上游段(宜昌以上)。
44、秦岭-淮河是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一月份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水田和旱田的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
45、南方地区一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降水多于800毫米,主要以水田为主,农作物是水稻,人们以米饭为主食;北方地区一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降水少于800毫米,主要是旱田,农作物是小麦,人们以面食为主食。
46、湄南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这里主要种植水稻,水稻生产采取人工劳作的方式,“干栏式”(俗称高脚楼)民居以及“春耕礼”、崇尚谷神稻母是这里的独特的民俗风情。
47、美国中部平原地广人稀、地势平坦,因此适合机械化耕作,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也较高。
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和大豆。
48、天山地区的自然景观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主要是由于海拔不同,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不同,从山麓到山峰依次为荒漠、草地、森林、草地、积雪。
这里生活着哈萨克族,他们四季放牧,夏季是他们放牧的黄金季节,放牧地点在高海拔的山地上;春秋季节他们在低海拔的山坡上放牧,冬季是他们的闲暇季节。
哈萨克牧民住在可拆卸的毡房里。
49、云南元阳县地区生活着哈尼族人,他们修建梯田来种植水稻。
50、阿尔卑斯山区主要发展旅游业。
51、太湖流域河湖密布,是我国著名的水乡和鱼米之乡,这里有著名的太湖和京杭大运河,这里还有很多的城镇,其中周庄、乌镇最具有代表性。
52、威尼斯位于地中海沿岸,意大利东北部,过去是有名的商业中心,现在主要发展旅游业,这座城市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危”。
小船是这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53、“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指的是澳大利亚,这里气候干热,它的畜牧业的最大特点是机械化程度高,居民过着定居的生活。
54、成吉思汗的后代,居住在蒙古包里,善于骑射的民族是蒙古族,他们的传统盛会是“那达慕大会”,主食是牛羊肉和奶制品。
有“骑在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呼。
55、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境内。
56、“丝路上的明珠“指的是我国的新疆地区,这里的人们利用坎儿井来有效利用水资源发展绿洲农业,种植哈密瓜、葡萄、小麦等农产品。
57、有“工业的血液“之称得是石油。
58、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在西亚的波斯湾沿岸,这里的石油主要输往美国,日本,西欧等地区,当地人利用石油带来的财富购买节水设备,进行海水淡化来解决缺水问题并发展农业,椰枣是这里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
59、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阿联酋、伊拉克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油国。
60、上海是国际性的大都市,有”东方巴黎“的称呼;筑波位于日本,是一座科学城,他是为了缓解东京的人口压力而建的;巴黎是世界文化艺术之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凯旋门都是这座城市的有名建筑。
61、我们容易记错的简称:山西省-晋-太原;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广东省-粤-广州;贵州省-贵或黔-贵阳;云南省-云或滇-昆明;陕西省-陕或秦-西安;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62、湖南、湖北因洞庭湖而命名,山西、山东因太行山而命名,河南、河北因黄河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