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国学专家、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山 行》
- 格式:doc
- 大小:126.00 KB
- 文档页数:3
段俊平书法《三阳开泰》拍出高价
农历羊年春节临近,在中国最大的艺术品收藏交流平台336艺术网主办的“迎新春——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拍卖会”中,著名书法家、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先生所书五幅《三阳开泰》作品分别以25万的成交价格成功拍出,创下了本场作品拍卖记录。
段俊平书法作品:《三阳开泰》(尺寸:四尺对开)
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新颜。
马蹄声声辞旧岁,三“羊”开泰报春来。
羊年新春悄然而至,在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佳节来临之际,段俊平先生的此书法作品与即将到来的羊年春节相映成辉,寓意祥和。
段俊平书法作品:《三阳开泰》(尺寸:四尺对开)
段俊平先生不仅是著名书法家,还是著名的国学专家和知名管理学者,现任北京东城区书协副主席、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和中华书画艺术产业联盟主席。
他的书法作品在近年的拍卖会中频频被拍出高价,其所著的《中国管理往事》《大道行简》《传承的力量》《企业幸福力》等著作被公认为中国化管理的代表,自发行以来一直领跑经管类销书排行榜。
段俊平先生先后在200多种杂志和报刊发表400多篇新儒学和书法论文,其书法以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文化底蕴著称,
并自成一家,品味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古意厚重、意境高远、俊朗飘逸,神韵于筋脉之间有万千气象,是中国当代文人书法的典型代表,深受广大藏家追捧,并被众多艺术机构收藏。
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段俊平先生的《三阳开泰》书法作品拍出此高价,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并非偶然。
这充分说明了段俊平先生的精良书法功底,巨大市场潜力,以及受大众的欢迎程度之高。
段俊平书法作品:《三阳开泰》(尺寸:四尺对开)
段俊平书法作品:《三阳开泰》(尺寸:四尺对开)。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以表意——段俊平书法作品中独特的文化情境文: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汉字是世界上少数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也是现有文字中使用历史最长的“老大哥”,虽然几经字体变革,仍旧保留着原来的基本构造和文字内涵。
中国人一直坚信,文字是一种神圣的东西,传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是冥冥中的鬼神都为人类从此有了文字而战栗,这为方块字蒙上了一层神奇又朦胧的光辉。
所以中国人敬惜字纸,尊重读书人,将文字几乎捧上神坛。
中国的汉字,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已经与中国渊源流长的历史与文化互相融合,承载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中国文字的伟大是无与伦比的,它承载了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
自有文字,便有书法,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依并生,与中国文字、中国哲学和中华文明息息相关,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字史和一部中国文化史。
所以书法艺术的抒情表意功能,就被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展现出汉字的独有魅力,构造属于华夏民族的独特文化情境。
书法艺术对文化情境的构造,以哲学思想来区别,大约可以分为“儒、道、释”三种。
书法作品不但是书法家笔墨技巧的充分展现,更包含了书法家的七情六欲、品德操守,而书法的文化属性,更是我们进行书法艺术欣赏的基础。
段俊平先生潜心传统文化多年,他的书法作品所构造的文化情境,因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所选择书写的优秀文学作品而显得更加精彩绝伦。
段俊平的儒家书法,用现今流行的词语来描述的话,一言以蔽之,“和谐”。
天和则上应天道,地和则谨遵造化,人和则天下安平,太和之道成焉。
这也是书法的理想境界。
书法的和谐并非仅仅是线条均匀简练,而是首先通过错落有致浓淡不一的艺术手法,形成一种平衡的和谐之美。
与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以和为贵”、“不过不失”等等思想和价值观,形成了完美的统一。
他的儒家书法作品往往刚健有力,推崇自强不息、人定胜天的坚定和自我珍重、惜德胜于惜身的道德操守,譬如“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等作品,不但写照儒家的高贵品德,更体现出段先生以儒家思想打磨自身而显现出的艺术家情操。
跋淘题字
程正揆跋李唐《江山小景图》
程正揆,字端伯,号鞠陵,青溪道人。
湖北孝感人。
明时任翰林院编修、尚宝司卿,入清又任工部左侍郎。
擅山水,书法擅楷书、行书,师法李邕、颜真卿,结体平正中寓奇险,丰韵萧然。
髡残题《山水册》
髡残,俗姓刘,入清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等,湖广武凌人。
擅画山水,师法王蒙,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朱耷,弘仁,石涛合称“清初四画僧”。
恽格题王翚《秋山红树图》
恽格,字寿平,又字正叔,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
画工山水、花卉。
书法精行楷,兼禇遂良、米芾,融会贯通,自成格数。
王顼龄跋颜真卿《祭侄文稿》
王顼龄,字颛士,一字容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江南华亭人。
康熙丙辰进士,官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赠太傅,谥文恭。
有《世恩堂诗集》。
高士奇跋《绛帖》
高士奇,字济人,号江村、瓶庐,赠号竹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官至礼部侍郎,谥文格。
能诗、善书法,精赏鉴,家藏名迹颇多。
观字如人,洗尽俗尘返天真——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先生书法艺术赏析作者:醉梅近来颇爱段俊平先生的草书,盖因品鉴书法作品格外能触及书法家的品格与天性,而草书尤甚。
清朝著名的理论家刘熙载在他所著的《艺概》中道:“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
”这与庄子“醉之以酒,而观其侧”的出发点异曲同工,大约人在极放纵极投入极忘形的时候,是很难虚伪矫饰其真性情的。
醉酒时如此,纵情书写时也是如此。
观看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作品,最大的感触是赏心悦目。
每幅书帖中运笔圆转如轮,起落浑然一体、笔意连绵不断,作品不流于形式、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流畅,大有“道法自然”之旨。
笔画间的天真之意,并非不解世事,实则是出入红尘已无碍这种完满后无所畏惧也无所遮掩的天真淳朴,是天性的自然流露。
之所以段先生能达到如此境界,大概还是与平生的经历脱不开关系。
段俊平先生除了是蜚声远近的书法大家,还是著名的国学专家,他幼承祖父言传身教,埋首书斋,潜心文墨,对执笔的种种技法堪称烂熟于心,所以已经从追求“术”上升到了追逐“道”,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求道之途与中国传统文化合而为一,难以分割。
而段先生熟读国学经典,深谙释道精髓,这才能破除藩篱,返还天真。
观其字,知其人。
段先生的书法作品已经跳出了炫技的怪圈,以技法为表,以神韵为里,以字写情,以字述志,以字舒胸臆,却又不留一点刻意的痕迹。
例如他的大字书作《天地五行》,用墨饱满,行笔流畅如意,沉稳如千年古刹,大气如远望沧海,意态浑厚中不失飞扬之态,尤其以最后一个“行”字最为俊逸超脱,酣畅潇洒。
全幅作品毫不夸张弄险,却屡见笔锋间奇崛之态,正可谓“大成若拙,大巧不工,然锥处囊中,其锋自见”。
《天地五行》作者:段俊平2014年纸本拜读段先生的书法理论可以看出,他品鉴名家书作,更重视作品的文化性,也正是因为书法体现了一个人的性情、文化修养,乃至格局。
如苏东坡所言,书法讲究的是“神、气、骨、肉、血”,犹如一个完整的生命,缺少任何一个关键因素,都不能称得上是一幅佳作。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中国书法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作者: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中华书法是世界上一门独特的艺术,也是一门只属于中国人的文化现象。
中华书法与中国文字、中国哲学和中华文明息息相关,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字史和一部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字是奇妙和充满某种神秘色彩的,从传说中的中国造字的鼻祖仓颉被神化的故事中,中国的汉字就已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中华民族光灿夺目的历史画卷里,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传说中仓颉是“龙颜四目”,“声有睿德”(见《论衡》,《吕氏春秋》),有四个眼睛,据《淮南子》)记载仓颉在创造文字时“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
之所以如此形容,中国人始终相信汉字是上天赐给中国人的神物,汉字是天赐之物。
中国汉字一直被中国古代先人看做是上天赐予中华民族的神物。
所以在仓颉的故乡陕西白水,至今还有敬惜字纸的习俗。
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字和纸是带有仓颉圣灵的神物。
一小片写有字的纸,不管多么破烂无用,绝不乱扔,也不用来揩擦污物,而是收藏起来,装入干净的瓷瓮之中。
等积累多了,于晴天无风之日,洗净手脸,取出来携到荒郊野外,焚香叩头,点火化焚,用净物将灰包裹,埋于地下,或弃灰与河水中,名为“清水祭”,取意万古长流。
谁要不这么办,那就成了对仓颉不尊的造孽行为,人人都会指责。
严重者,全族对其惩罚。
小孩因不懂而有违此忌时,家长一面大加教训,同时又忙烧香叩头许愿求仓圣爷饶恕。
敬惜字纸对学生要求更严。
学生于每早上学前必要洗净手脸,脏手不能摸书提笔。
推及学校,每校都有化纸炉,化掉的纸灰必埋于净土之中。
直到现在,儿童上学时必须洗净手脸。
入学拜圣。
在白水,孩子到了上学念书的年龄,父母给孩子洗净手脸,穿上新衣长袍,戴顶礼帽,持香纸贡物,到仓颉庙内给仓圣爷烧香,祈求仓圣爷保佑,让孩子读书长进,步步高升。
枕书辟邪也是中国人过去的习俗,字能辟邪除病,这是过去白水人的普遍说法。
在白水人们认为谁要中了邪魔,就让枕书睡觉,说是邪魔害怕字书,用以驱除,病就会好。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浅论书法的表意抒情功能作者: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段俊平在各式各样的书法展中,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有悖于传统书法创作的所谓现代化书法,“它故作晦涩,采用陌生的形式,自觉地开展试验, 并存心使观众不安”1,也听到一些标榜现代派的理论家到处宣言,反叛传统,标新立异,试图把书法变成一个纯粹的技法,让人不可捉摸。
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说,难免茫然。
艺术叙述形式的演变是由文化环境驱动的,并与历史现实相适应,书法现代派的产生,自然跟当前时代的表述困境密切相关,也是我们在书法理论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但笔者以为,虽然现代派的呼声很高、很热闹,但并不是书法的本来样子,也不代表书法的未来发展。
书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庄子与惠施在讨论“鱼之乐”时,各执其词,最后,庄子说:“请循其本”。
意即不要争了,我们回到事务的本原上去吧。
面对现代书法派别林立,各自宣扬自己的主义,我们也可以说“请循其本”,回到书法的本质上来看一看。
书法的本原是什么?书法首先是汉字,是语言的载体,这是书法的基本功能。
现在,用毛笔写信记事,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当我们要写一个书法作品时,还是要琢磨写什么好,不同的主题,我们选择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内容。
可以看得出来,就算书法成为艺术,书法抒情表意的基本功能仍然存在。
笔者以为,书法的发展,万变不离其宗,一副作品,总是有其内涵存在。
本文将通过书法蕴含的喜怒哀乐、品学德性、庄道禅儒三个方面,论述书法在各种形式的表象下,依然脱离不了它表意传情的基本功能。
欲书先散怀抱书法的表意抒情功能,首先表现在书法作品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一副能打动人心、有收藏价值的书法作品,是因为字里行间蕴含着充沛的感情,或喜、或悲、或怒、或哀,纵使相隔千年、万水千山,我们依然能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创作者挥笔时的情景,产生心灵共鸣。
对书法创作状态的论述,最早也最为大家熟知的当属西汉文学家杨雄的“书为心画”说,但更直接、更深入的却是蔡邕。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是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的艺术——段俊平先生访谈录文: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记者:有句对您作品的评论,我记得是“自然之美“,您对此怎么看?段俊平:这是莫言先生对我书法给的评论,他们比较喜欢我的书法,认为我的书法有自然之美,我本人不是走现代化书法路子的,比较追求自然还有和谐的风格,用道家说法,大概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路子。
汉字的起源就是祖先对自然与人的本质的心灵观照的自然产物,汉字也就是源于自然的象形文字,所以我坚持认为,自然美是书法美的根本特征。
所以不能刻意强求技法,书法写照的是你自己的心,才能做到本真。
自然美,来自于书法作品的真率,它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
庚肩吾的《书品》提出书法作品要符合“天然”之美,也就是这个道理。
自然之美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书法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书法中一定是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的,一幅能打动人心、有收藏价值的书法作品,是因为字里行间蕴含着充沛的感情,喜怒哀乐都非常鲜明。
所以我们欣赏名家书作,纵使相隔千年、万水千山,我们依然能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创作者挥笔时的情景,产生心灵共鸣。
书写者和欣赏者通过客观作品主体,实现情感的共通和思想上的共鸣,也就是”书,心画也“的真正涵义,这也是“自然之美”的另一层面。
记者:段老师,您有许多“禅意书法”方面的作品,那么您对禅宗与书法的关系是如何看的?段俊平: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朵根植在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花,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精神、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又离不开其民族所信仰的哲学宗教。
自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地的哲学思想互相碰撞、互相融合而形成禅宗后,禅宗思想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之一,所以中国的书法、绘画都受其影响,诞生了很多流派。
古代称这一流派叫”性灵“派。
我写禅意书法,取的是禅宗“真意”,并不在于书写的形式和技法,而是注重这里面的“意境”。
至于禅宗和书法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书法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沉淀累积下了丰富的内涵,古人也在每天的把笔搦管中培养出对于线条的高度敏感,下笔的每一个笔画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表现着内心的起伏轨迹,其崇尚心与性的流露与禅门的“本性是佛”和“了悟”在本质上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禅意书法逍遥人生: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段俊平本文转载自《新华网》“一幅字,如果不跟作者的感情和精神世界相结合,这幅作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
中国的书法之美超越形式美,有内在美,只有有内在美的作品才能流传后世,引人共鸣”。
在段俊平个人书法艺术展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段俊平对记者诠释自己的艺术之道。
段俊平院长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国学专家,也许正因为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其书法随意之间,尽显意境之美、超越之乐。
他强调书法的文化价值,追求书法背后的内涵传承,他说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兵火战乱还是朝代更迭,书法都以强大的生存力演绎着鲜活生命的传奇,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书法在黑与白、点与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了生命玄妙的精神创造与渲染。
在段俊平看来,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是传统、精神和民族的特征。
段俊平生在儒学书香门第,受祖父影响,幼时便拿起毛笔胡乱涂鸦,几十年下来,书法成了他一生的知音。
在书法展会中,记者仔细观摩他的书法集和代表之作,只见其作品品味如清风出袖、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骄快飞扬;禅境清雅和畅、写意写心;充溢着一股筋脉相连、古朴飘逸的神韵。
他说,真正上乘的书家必须达到书品与人品统一,书艺一道,尤重人品。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诸朴。
”他进一步解释:“你看‘人’字很简单,但大道行简,写好这个字对练书法的人却是很难的”。
说完,他拿起墨笔,挥笔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他指着“人”字的一撇说,“写这撇时,用笔要徐涩顿挫,以曲写直,不断蓄势,这恰似人生阴晴圆缺、运数起伏跌荡、转流不息,所以告诫人生如身处穷困、渺小、卑微之境,要有静心和耐心,柳暗花明之事终将到来。
如处荣华富贵之境,要从从容容,朴实自然,不要傲慢张狂,要有平静心和平常心。
”稍一停顿,他接着说,“写‘人’字的一捺要书写时伸展舒畅,底蕴充足,还要在知进知退中用藏锋,这就要人听天命,尽人事,知进退,上善水,度年如日,滴水穿石,这样才能大雅人生。
悠游书道,道法自然——略论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先生书法艺术来源:中国日报网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著名书法家良宽和尚说他平生最讨厌三样东西:厨师的菜,诗人的诗,书法家的字。
这话初听好像很别扭,但仔细一想却觉得极妙。
这说的是讨厌所谓专业人士的“匠气”,那种局限于技法层面上的讲究,总让人有种腻歪的感觉,没有生活化的亲切感,炫耀的是表面的形式,谈不上境界。
所以看良宽和尚的字总让人感觉到一种活泼泼的生气,毫无那种故作高深的“炫技”。
而观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作品也让人有同样的鲜活感受。
这种感受要如何描述呢?八个字:悠游不迫,一任天然。
其字里行间始终有种漫不经心地从容,传达着活生生的畅快愉悦的心境,一点一划之间看不出技巧的痕迹,却已见境界,所谓“不着痕迹,尽得风流”也。
比如他的大字草书作品《道法自然》(书法作品见可网络搜索)“道”字不拘常法,“首部”就势翻转,“走之”随下一字回峰,连贯通顺;“法”字破常规的左低又高之势略呈左高右低之态,姿势天真;“自”字简洁流畅,出飞白苦涩效果,自然可爱;“然”字连续绞转翻折,开合有致,功力内含;整体上笔墨酣畅,饱满飘逸,毫不做作,结字也不故作夸张取巧,平淡处见天真烂漫。
若非有深厚的临池积累和饱满的内心情感是写不出这样的草书的。
段俊平先生是喜欢做草书的,稍懂书法的人都知道草书是各种字体中最难把握的,因为它最与作者自身人格、性情相关。
草书的高度抒情性,丰富变化的随机偶然性都是需要自身的气质内涵来支撑和滋养的,而草书的这个特质正好与段俊平先生相契合。
这可以从他的学识背景说起,自幼承祖父言传身教,诗余墨戏,遣兴砚池,对于技法上的锤炼可以说早已烂熟于心臻于至善;此外先生一直遵循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教诲,潜心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熟谙国学经典,旁参释道,人格完满,这些又作为“字外功”反过来滋养其对于书法的理解,契合草书创作所需的人格与学识两个要素,故在书法上下笔即能得精要关捩。
中国书法是最讲究“字外功”的。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写精神的复归作者: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段俊平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当代书法从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取法素材、审美风格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可以说,当代书法发展的30年,是中国文化与社会剧烈变革的30年。
当代书法30年的发展与变化,可以说与社会及文化的转型息息相关。
它是社会症候的表征。
应该说,当代书法创作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突出的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派书法家,并产生了各种书法思潮和书法现象,一度出现的书法热,也带动了全民的书法狂欢。
这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复苏与文化复兴是密不可分的。
但检视当代书法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发现,当代书法是在跛足中前进的,就是说,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缺陷。
那么最为主要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就是书法职业化的突出与书法文人化的缺失之间的矛盾。
进一步说,就是书法文人精神、书写精神的阙如。
今天的书法家几乎都在津津于谈论王羲之。
可以说,莫不宗魏晋,以书宗二王为荣。
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宗魏晋、如何学二王的问题。
今天的书法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二王书风”的追随者,而且不少已经成名于书坛。
但总体看,当代二王书风有横向复制、简单抄袭、机械模拟之嫌,也就是说,当代二王风成了简单的形式照搬与技巧训练,但缺少精神的追寻。
很多人误以为成天讨论、学习一流的王羲之,自己就成为一流的书法大家了。
非也。
现在,很学书者皆信奉学书要取法乎上,取法乎上得其中。
这当然是没错的。
但是,这还有一个前提,如果你自己本身没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广博的学术视野,你就是取法再乎上,你也同样进入不了一流,学一流的王羲之,都有可能成为三流的自己。
所以,学谁不学谁,并无定论。
关键是要有才情。
无才情者,学谁都会流俗。
书法的笔墨是靠文化滋养出来的。
现在职业的书法家很多,靠书法展览走向成功的书法家也很多。
但是,书法家一旦职业化了之后,就忽略了文化的积淀。
所以,这一代书法家是有很多时代特色的,他们能及时汲取新的时代风尚,但是,他们的书法文化身份是断裂的。
京麓书韵——著名书法家段俊平“唐诗系列”作品赏析北京最美书院——京麓书院,乃国学传承之地,儒风行盛。
院长段俊平先生,雅擅旧学,清风明月,山水入怀,豪情丛生,拈诗入书,是为爱唐诗,又喜书作的国学同好的福音。
细细品鉴赏玩,不知不觉之间,竟天色暗暗,一片沉静之间,最易生出诗意。
那盛唐年间的豪情与奇思穿越千古,寄托于段先生的笔墨之间,书作古韵盎然,又与所写诗词的内容意同神合,隐隐约约间的共鸣,令人忍不住再三回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段俊平先生写《凉州词》,取其苍凉慷慨之意,笔意豪放潇洒,含悲而不失态,壮士倚马笑谈痛饮狂歌之态隐现。
细看这篇书法作品,笔锋其实非常秀丽,却如诗词一般描摹天际白云飘飞青山万里的美景,实则重点落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豪情之上,因为段先生书写时,字内蕴含极强的力量感,所以流畅飞扬的笔迹,也能与全诗内容和谐统一,展现出将军铁甲,血染疆场仍旧顾盼自雄的风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个字说《早发白帝城》这幅书法作品就是“飞”,观这幅书,不能以单字论英雄,因其承接诗意,全篇呼应连绵,笔断而意连,其字里行间的轻快、潇洒、欣喜如云雾般轻盈漂浮,携全诗之势一路书至“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时,飞扬之态已然难抑,有蛰伏冲天之意。
正与青莲居士书就此诗时的心情暗合,整幅作品我取其一个“连”字,笔意流动,神采十足,摇曳多姿,很有李白的“仙”气。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单看书作本身,便能窥见段俊平先生用笔深厚功力之一斑,仿佛能见诗人极稳健地移步楼上,迎风远望,染红半边天空的落日渐入山后,而黄河咆哮奔流而去,呼啸着汇入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
段先生写王之涣的诗,总是豪迈大气,笔意破纸,仿佛这篇幅限住了整幅书作偌大的格局一般。
《登鹳雀楼》这幅作品,写得很稳,间架匀停均衡,字字如敲金印,劲力入骨而不外露,锐气内蕴,只偶尔泻于笔端,便令观者精神一振。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论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和美学特征作者: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段俊平5000多年前,象征着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在往后的岁月里,汉字以动物骨骸、石头、金属、竹简、纸帛等载体被表现了出来,漫长的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汉字的美学表达史。
在中国的历朝历代,汉字以其线条的不断流传和鲜活书写故事被中国人一直传承下来,“文章千古事,书法万年传”,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很重要的组成故部分。
到了现代,由于人类传达信息和交流的工具已从文字书写到了敲打键盘,所以汉字被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汉字的书写更多的是作为书法艺术的形式而保留。
所以,当代书法从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取法素材、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可以说,汉字的书法故事没有被我们所遗忘。
回顾当代书法发展的30年,正是中国文化与社会剧烈变革的30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盛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书法艺术也出现了大繁荣和大发展,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书法热,在此背景下,当代书法创作出现了许多流派,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对书法孜孜以求的书法家。
由于中国文化的断层,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美学理论和文化内涵也发生了前后断代的现象,社会上产生了各种书法思潮和书法现象,这与当代书法没有形成统一的美学共识是息息相关的。
梳理当代书法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当代书法还是处于摸索和探求阶段。
由于对传统文化的遗忘和对汉字本身信仰的缺失,我们已对汉字失去了敬畏之心,我们已没有”书,心画也“的精神追求,更没有汉字的浸润的那些中国精神,书法好像成了照瓢画葫芦的工匠活,书法不是为了风雅,为了抒发,为了追求,而是成了挣钱的工具,书法已失去了它本来的存在理由,书法仿佛没有了灵魂和精神。
今天的书法界以学“二王”的程度为衡量书法好坏的标准,可以说不学“二王”的书家人们就不会让你成为书家。
无论学“二王”还是学其他的书家其实并不要紧,关键是是如何学?向“二王”书法学什么?当代书法界一边倒的认为临摹“二王”是成为书法家的不二选择,于是书法界向选秀一样,选出的几乎全是”二王模仿秀“的获奖者,但是这些模仿秀们却没有搞懂书法的美在那里,也没搞懂书法艺术的精神和灵魂。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山居秋暝》来源: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山居秋暝》诗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参考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诗文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
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
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人品是书法艺术价值的根本作者: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任何一门艺术其实都与艺术家的人品有关系,书法艺术与书家人品的关系更大,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字如其人”。
古代书法评论家就曾讲:“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也。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品,在其书法中可见一斑。
在中国哲学之源《易经》里就有根据一个人写下的一个字能算出一个人的命运的说法,所以一个人的人品决定了此人书法的品相和价值。
在中国历史上单纯从书法造诣上讲有许多大家,但因为其人品的原因,致使其书法艺术价值大打折扣,从而没有彪炳艺术史。
在谈到宋朝书法艺术时,我们必提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宋四家。
但是在当时宋四家中的蔡并不是蔡襄,而是蔡京。
从书法艺术来讲,蔡京的书法应在其他三人之上。
元陶家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评蔡京书法时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
”从这段话中就可见蔡京的书法水平是如何了得,当时的人们谈到蔡京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如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
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
”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从这个典故中就可看出蔡京的书法艺术成就是很高的,但是就是因为蔡京是陷害一代忠良的奸相,所以被逐出了宋四家,由蔡襄替代了他。
也终因他的人品大大的消弱了他的书法价值。
类似的故事还有同是宋朝的秦桧,秦桧陷害岳飞的故事可能家喻户晓,但是秦桧也是一代书家,就书法艺术而言,秦桧的书法造诣也很高,陶宗仪在《书史会要》就说:“桧能篆,尝见金陵文庙中栏上刻其所书‘玉兔泉’三字,亦颇有可观”,也说明了这一点,可是为什么后人没有对其书法青睐呢,道理很简单,一个人不可能拿一个道德败坏的人的书法作品来炫耀自己的鉴赏力和收藏品。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重“神意”,国学求本源文: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信笔由缰,而能成杰作者,多仰赖书法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所以书法是一门“内修”的艺术。
书画艺术讲求意象,求诸形而不困于形,意游笔画间却神驰寰宇之外,才能称得上是书“法”,有句话叫做“下笔如有神”,除形容文章精彩外,也大可用来描述境界大成的书法家执笔凝神,进行书法创作时的状态。
那么这个“神”字,究竟是源自何处呢?为何有的作品神完意足,有的作品却嫌气力稍逊?笔者凭借多年书法欣赏的经验猜测,恐怕正是书写时的“神意”,决定了这幅书法作品是否属于上乘之作。
我观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作品,就常常目骋神驰,意游千里,被他在作品中表达的意境和精神所感染。
就段先生作品而言,其书法作品的“神意”大多来自儒、释、道等各派文化的深层意境,依托于不同的文学作品而存在,儒家入红尘而治俗世,释家重精神顿悟而求四大皆空,道家逍遥自在而修天人合一,多姿多彩的文化铸就万象万物的神意,而能将感悟到的神注入笔端,表现在行云流水的书写之中,融合自己的精神意志,方能最终成就令人击节赞叹的书作。
儒家书法,多是经历世情之后的感悟,或是述己身青云之志,或是伸内心不得舒展的愤懑之情,或锤炼荣辱不能左右德行志向的性情秉性,凡此种种,脱离不开这三千丈滚滚红尘,因而儒家书法最动人心,多由情境仿似发自身边,欣赏者往往生出深刻共鸣,甚或联系自身境遇,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然而儒家书法值得指出的一点是其根本的“正直”,孔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是崇尚“礼”的极端说法,然而从中可见儒家的根本,世间有正气,一身定乾坤。
这种儒家一往无前的气概,体现在书法作品中,往往在横竖间隐现锋芒,所以儒家书法,是尘世间大放异彩的书作。
释家书法,是不假外物,求诸自心,所以释家书法超脱,讲求性灵,是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一刹那间闪现的自性火花,仿佛每幅书作旁都有冉冉檀香燃起,朵朵莲花盛放。
所以释家书法圆融,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无所谓、放得开、佛性无缺,是心如明镜台的清澈明亮,更是本来无一物的大彻大悟。
名家书法品鉴——段俊平习书以立品为先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作品:《天下为公》2015年书习书必先立品。
若无品格,无非是笔奴墨隶,挥洒之间法度不定,行笔无骨,落墨轻浮,此类书法流于谄媚世俗,脚下无根,也就毫无艺术价值。
书法大家,无不先以立品为要,品格超然出众,字字锋芒,众人不但爱惜书作,更尊爱作品中体现的品格。
以中国著名书法家、国学专家段俊平先生的书作为例,他书法的品格,离不开“清雅”与“性灵”,是当代典型的兼通儒、道、释,从文化中汲取风流之意和旷远胸怀,写就自己的别样风采。
他提出“练笔即炼心”的观点,也正是书艺首重立品之意。
炼心之初,先要跳出练笔的窠臼,先为自己奠就立品的根基。
书写间须不忘一个“雅”字。
书法本就是门高雅艺术,作品因清高生雅意,由雅意得觅知音——若遍身俗骨,起笔就落了下品。
所以书法家大多通过作品不断探寻独属于自己、与灵魂相契合的文雅意境,和欣赏书作的人达成“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精神交流。
以段先生的作品为例,他写道家道法自然,写儒家兼济天下,写佛法无尽微妙拈花一笑,观赏其作品,读出更多的是释家的禅意,品到的是“听花便知月,无言袖笼风”的萧疏之感。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书作,常令人有“寻根”之叹,也就显得格外底蕴深厚,气韵生动。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作品:《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015年书炼心之本,在于书法中体现的真性。
古人有“观字如观人,正书法所以正人心”的感慨,字由心生,技法熟练后书法境界就要观心,心性正则书艺堂皇,笔势刚健雅正。
胸中无丘壑者,写不出“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大气,写不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
秉笔直书,既是舒胸臆,也是炼本心,书法作品正是要在激扬慷慨与守正勿失之间把握恰好的平衡,笔笔如炉,字字似碳,外师造化中守精魂,方能如段先生一般率性而不越轨,谨慎却不死板,此时正如孔子所言,已是“随心所欲不逾矩”也。
炼心并非心外无物,书法不是空中楼阁,仅仅注重虚无缥缈的精神境界,不经苦练,绝无可能成就一笔好字。
著名国学专家、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山行》
唐诗欣赏《山行》(配书法作品图)
诗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参考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