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疫苗接种流程及操作规程.ppt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11
新生儿预防接种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生儿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儿科学》第7章“儿童预防接种”的第四节“新生儿的预防接种”。
详细内容包括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新生儿常接种的疫苗种类、接种程序、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新生儿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2. 掌握新生儿常接种的疫苗种类及其接种程序。
3. 学会观察和初步处理接种后的反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接种程序的计算。
教学重点:新生儿常接种的疫苗种类、接种程序、接种后的反应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新生儿预防接种课件、疫苗样本、接种模拟器。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疫苗样本,让学生了解疫苗的外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新生儿常接种的疫苗种类、接种程序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接种程序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接种程序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接种后反应处理方法介绍(10分钟)介绍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6. 案例分析(5分钟)分析实际接种案例,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处理接种后的反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
(3)列举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2. 答案:(1)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通过向人体内注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2)接种程序为: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1月龄接种第二剂,6月龄接种第三剂。
(3)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有:局部红肿、发热、皮疹等。
处理方法:局部冷敷、多饮水、注意休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预防接种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接种程序计算方法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我国新生儿预防接种政策,关注疫苗接种的最新动态。
新生儿预防接种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儿科学》第8版教材,具体涉及第三章“儿童预防接种”的第二节内容,重点解析新生儿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
详细内容包括新生儿免疫特点、常见疫苗接种时机、接种禁忌症、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新生儿免疫系统的特点及其对预防接种的影响。
2. 掌握我国新生儿常见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识别疫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并了解相应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新生儿预防接种的禁忌症识别及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理。
教学重点:新生儿免疫特点与接种时机、常见疫苗的接种程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新生儿预防接种教学PPT、疫苗接种日程表。
2. 学具:儿科学教材、笔记本、接种日程表副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新生儿接种的场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新生儿预防接种的兴趣和重视。
2. 理论讲解:a. 新生儿免疫特点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b. 常见疫苗的接种时机、程序及禁忌症。
3. 例题讲解:a. 讲解乙肝疫苗接种的时机和程序。
b. 分析新生儿接种后出现低热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列出至少三种新生儿常见疫苗,并说明其接种时机。
b. 小组讨论:如何向家长解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5. 互动问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强化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新生儿免疫特点2. 常见疫苗接种时机与程序3. 接种禁忌症与不良反应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时机和程序,并说明如果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应该如何处理。
答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第一针,之后分别在1月龄、6月龄进行接种。
如果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若红肿范围扩大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
2. 附加作业:收集并整理我国新生儿预防接种日程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新生儿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常规接种儿童
凭接种证和接种通知单免费接种第一类疫苗
无禁忌征者领接种通知单、接种告知并签字
登记
建卡建证
新出生儿童
有禁忌征者暂缓接种
收费接种第二类疫苗回收接种通知单、在接种证记录接种疫苗名称和批号、预约下次接种疫苗及时间
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者离开,有反应者及时报告诊治
被接种者在观察室观察30分钟以上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
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
三、每天下班前,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70UW/ 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5瓦,安装在离工作面1米左右,并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
接种台面和地面采取湿式清洁,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接种台面、湿拖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