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1.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沉淀溶解速率和沉淀生成速率相等的状态。
(2)溶解平衡的建立固体溶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v溶解大于v沉淀,固体溶解v溶解等于v沉淀,溶解平衡v溶解小于v沉淀,析出晶体(3)特点:(4)表示:AgCl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AgCl===Ag++Cl-。
AgCl的溶解平衡方程式为AgCl(s)Ag+(aq)+Cl-(aq)。
2.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溶度积(K sp)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同类型的电解质而言,K 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越大;K sp数值越小,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也越小。
(2)外因:①浓度(K sp不变)a.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b.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难溶物相应的离子,平衡逆向移动;c.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②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K sp增大。
(3)实例:[以AgCl(S) Ag+(aq)+Cl-(aq)ΔH>0为例]3.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20 ℃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4.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①调节pH法如除去CuCl2溶液中的杂质FeCl,可以向溶液中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使Fe3+形成Fe(OH)3沉淀而除去。
离子方程式为Fe++3H2O Fe(OH)3+3H +,CuO+2H+===Cu2++H2O。
②沉淀剂法如用H2S沉淀Hg2+的离子方程式为Hg2++H2S===HgS↓+2H+。
(2)沉淀的溶解①酸溶解法:如CaCO3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 +===Ca2++CO2↑+H2O 。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要点】一、溶解平衡1. 不同电解质在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
在20℃时电解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如下:2. 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溶解平衡的建立:从固体溶解的角度来看,AgCl在水中存在两个过程: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Ag+与Cl—脱离AgCl表面溶入水中,②溶液中的Ag+与Cl—受AgCl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 表面析出沉淀。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液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平衡:AgCl(s)Ag+(aq)+ Cl—(aq)正是这种平衡的存在,决定了Ag+与Cl—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溶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思考1. 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NaCl固体放入NaCl饱和溶液中,一昼夜后观察发现,固体变为规则的立方体,而质量却未发生变化,为什么?(2)特征:(与化学平衡相比较)①:可逆过程②:v(溶解)=v(沉淀)③:动态平衡,v(溶解)=v(沉淀)≠ 0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⑤: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3)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沉淀就达完全。
(4)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①内因:②外因:遵循原理浓度:加水,平衡向方向移动。
温度:绝大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多数平衡向方向移动。
少数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Ca(OH)2的溶解平衡。
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的方向移动。
例1. 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① 30mL 水②10mL 0.2mol/LNa2CO3溶液③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④100mL 0.01mol/L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
高考总复习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纲要求】1.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3.了解溶度积常数。
【考点梳理】考点一、沉淀溶解平衡1.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2.溶解平衡(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难溶电解质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时,得到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即达到溶解平衡。
(2)、特征:逆、等、定、动、变(与化学平衡相同,适用于平衡移动原理) 要点诠释:a 、逆:溶质溶解的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b 、等:v(溶解)= v(沉淀)c 、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d 、动:动态平衡,v(溶解)= v(沉淀) ≠ 0e 、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沉淀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直到达到新的平衡。
例:一定温度下,将难溶电解质AgCl 放入水中时,会发生溶解和沉淀两个过程: AgCl(s)Ag +(aq)+ Cl -(aq) 初始:v(溶)﹥v(沉) 平衡:v(溶)=v(沉)正是这种平衡的存在,决定了Ag +与Cl -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3.溶度积常数(注:有些省市不考):(1)定义:一定温度下难溶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
AmBn(s) mA n+(aq) + nD m-(aq) Ksp = c m (A n+)·c n (B m-)要点诠释:K SP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a 、用溶度积直接比较时,物质的类型(如AB 型、A 2B 型、AB 2型)必须相同。
b 、对于同种类型物质,K SP 数值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如由K sp 数值可知,溶解能力:AgCl >AgBr >AgI >Ag 2S ,Cu(OH)2<Mg(OH)2。
c 、不同类型的物质,K sp 差距不大时不能直接作为比较依据。
如:AgCl (s) Ag +(aq)+Cl ―(aq),K sp =1.8×10―10,Mg(OH)2 (s) Mg 2+(aq)+2OH ―(aq),K sp =5.6×10―12。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的定义是什么?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0?在20℃时电解质的溶解性
2、当
3
AgCl的饱和溶液?
3、难溶电解质(如AgCl)是否存在溶解平衡?仔细阅读、思考理解,并写出AgCl的
溶解平衡表达式。
4、特征:动、等、定、变
5、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①、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
②、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③、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2)外因: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①沉淀生成的应用: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
常利用生成沉淀达到分离或某些离子的目的。
②废水处理化学沉淀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③沉淀的方法
a调节PH法:
b加沉淀剂法:
写出使用Na
2S、H
2
S作沉淀剂使Cu2+、Hg2+形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2)沉淀的溶解
①沉淀溶解的原理:
例如CaCO
3
的溶解
②沉淀溶解的实验探究(实验3-3)[讨论]
a、为什么加入1ml盐酸沉淀溶解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为什么加入过量的氯化铵溶液,沉淀也可以溶解?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沉淀的转化
①沉淀转化的实验探究(实验3-4)
③沉淀转化的应用
三、溶度积(K
sp
)
(1)概念:
(2)表达式: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
m
A
n
Mm n+(aq)+Na m-(aq),K
sp
=
(3) 溶度积常数的意义:
○1对于相同类型的电解质,K sp越大,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大。
○2K sp 和S均可衡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只有相同类型的物质,才有K sp 越大S 越大的结论。
○3同一物质的K sp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的溶质离子浓度无关。
(4)溶度积规则:比较K
sp
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
)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
c
>K
sp
时
Q
c
=K
sp
时
Q
c
<K
sp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