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自然环境对我国南北方文化的影响

著名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全面阐述了自然条件对民风和国家政治制度影响。他认为,“在亚洲,人们时常看到一些大帝国;这种帝国在欧洲是绝对不能存在的。这是因为我们所知道的亚洲有较大的平原;海洋所划分出来的区域广阔的多;而且它的位置偏南,水源比较容易涸竭;山岳积雪较少;河流不那么宽,给人的障碍较少。在亚洲,权力就不能不老是专制的了,因为如果奴役的统治不是极端严酷的话,便要形成一种割据的局面,这和地理的性质是不能相容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气候影响人的情绪是不争的事实。比如人在气候炎热的地带,脾气容易暴躁,容易发生相互争斗。因此,热带地区容易建立起独裁国家政权。而处于温带的人,性情平和,容易建立民主政权。

自然环境对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习惯有重要影响,而生活条件对地域人群文化、性格形成的影响也不能低估。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差异巨大,虽然都是中国人,南北方、东西部有很大差异。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南北方的差异。

一、中国北方

中国最终是在黄河中下游形成的。在远古时代,黄河流域曾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的亚热带雨林。这里孕育着河南斐李岗文化、河北磁山文化等。之后又在黄河中游两岸发展起来仰韶文化。第二个文明时期的几个主要帝国秦汉唐宋都定都在黄河中下游。中国文化深深植根在黄土地,从孩提时代就吮吸着黄河的乳汁。

中国北部地区,山少平原多,全国三大平原有两个在北方。而且北方山地大多集中在四周,中间平原辽阔无垠,所以北方人多豁达爽朗,大方而不拘小节。形成了北方人心地纯洁、贤良的个性和粗犷、热情、义气等性格。另外,由于中国北部地区地旷人稀,天寒地冻,多风沙,有近半年的霜雪天气,无论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方式都以粗放型为主。黄河因泥沙的裹挟,到中游后流淌得十分缓慢,使黄河流域文化呈现出匀速缓慢的波动线,造成人群心理性格中忠厚、朴实、忍耐的特点。

一些北方地区生存环境恶劣,也由于北方的中国人融入了游牧民族的基因,造就了北方人坚韧沉毅粗犷乐观的精神素质。历史上黄河平均三年就有两次决口,一百年一次大改道,使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群,具有一种天然的忧患意识和共同抗拒自然灾害的群体意识。形成了民族的归属感和义务感,形成了中华民族坚韧、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素质支撑着他们勇敢地面对困厄,不断冲破苦难。北方地旷人稀使村落相距较远,不便于文化的传播,使北部偏远地带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于东南沿海地区。

历史上,北方开发较早,文化也较为早熟,宗法观念相对于南方来讲较为严密和成熟,传统文化对其影响也更为深远。因接触西方国家机会少,思想比较保守。习惯简单质朴的思维,注重孝道,保持着传统文化伦理观念。北方女子对待婚姻,追求从一而终。在过去的文艺作品中,总可以看到或听到“我生是某家的人,死是某家的鬼”的说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子对男人很强的人身依赖性。

中国北方特别是西部封闭的地理环境,在给予西部人安定、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同时,也束缚了西部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形成了以小农经济和封建宗法为内涵的西部稳型文化。这种文化氛围中,公民群体的权利主体意识和参政意识较弱,法制观念和规范约束力弱于全国其他地方;民主选举往往带有血缘宗法色彩,使民主进程中的投票机制带来失真的扭曲。

二、中国南方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对中国各地的性格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认为,由于战乱原因,中国历史曾经进行过两次大的人口迁徙。一次是在南北朝,一次是北宋末年,都是在外族侵略,军事占领北方的情况下,居住在北方的官僚、知识分子、大地主阶级大规模地迁徙到浙江和江苏南部地区。因此,现在如果说“血缘最纯”的中国人,当属浙江和江苏南部地区的居民。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多次入侵,中原地区形成了多民族混居的格局,北方的汉民族血缘和文化中,已经融入了一些游牧民族的基因。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现在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已经不是“最纯正”的汉民族了。

中国南方地区多山地、河流而少平原,地形地貌受山水阻隔,平原地区沟壑纵横,山区峰回路转,视野被禁锢在狭窄的空间内,南方人在狭小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为了生存,使他们自然养成了精打细算、小心谨慎,善于运用现有资源,发挥聪明才智的习惯。南方的气候温和湿润,各种植物花卉竟相争芳斗艳,使南方人养成了沉稳、安详、感情丰富而细腻的性格特征。

战国时期,位于中国南部的楚国,地域面积几乎是中原地区的齐、鲁、韩、魏、赵、宋等诸侯国面积的总和。中原地区这些国家,是周天子分封赏与的土地,楚国则是楚人自己开拓出来的疆土。因此,历史上荆楚一带的民众,天生具有吃苦耐劳的开拓精神。吴越文化开拓创新精神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青莲岗、河姆渡、良渚等古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来自于移民群体的素质。

以江浙为代表的南方,社会统治、宗法统治、思想统治均弱于北方,人们的思想观念就较为解放和活跃。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容易造就大作家,容易促生大作品。他们是出色的文学家,喜爱诗歌,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并且感情细腻,稳重内向。苏州乐曲低声吟唱,江南文化是一种“与物为春”的诗性人文。

其实,在春秋到秦汉时期,江南吴越地区,人民同样骁勇尚武,男儿带吴钩、佩吴剑。项羽起兵的八千子弟兵,就是在苏州附近招募的。那个慷慨自刎的虞姬是从常熟(古称虞)投军的一员女将。苏杭人并非天生文柔,他们的本性同样是充满阳刚的。是长期传统文化的浸润,使他们完成了从蛮到文、从刚到柔的演化。

以江浙为代表的南方人是精明的商人,东南沿海地区作为通商口岸,与西方国家交往最早,西方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最早最大。

三、南北方的冲突与融合

在大多数时间里,北方不仅是政治、文化的中心,还是经济的中心,又兼北方人勇武善战,因而,改朝换代之举一般都发生在北方。兼并战争基本上都是从北向南攻击,并且最终取得天下。北方由此多出皇帝。北方人基本是征服者,而南方人基本上是商人。在所有以武力夺取政权并建立王朝的人中,没有一个是江南人。除了唐和后周两代创业帝王来自甘肃东北,所有王朝的创业者,都来自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安徽北部及河北省。周朝的创立者来自陕西西部,汉代创立者刘邦来自江苏北部徐州沛县,明太祖朱元璋来自安徽凤阳,宋朝创始人赵匡胤来自河北涿州,晋朝开国者来自河南,三国时期曹操来自安徽亳州,刘备来自河北涿州。

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有以下几个:

(一),人种问题。中国北方人因受到大陆型气候的影响,一般都长得粗旷有力,属于典型的蒙古利亚人。他们一般高大且四肢有力,可以进行力战。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强壮身体是可以作为战斗资本的。而南方人因受到亚热带及热带气候影响,人种偏矮小,所以在力战的时候,往往会处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