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特级教师作文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课时一: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谁知道?哪十大人物?你说。
生:王百姓。
师:对了,王百姓。
还有吗?生:黄舸。
师:少年英雄黄舸。
还有吗?生:雷英雄。
师:不是雷英雄,是排雷英雄。
丁晓兵一个手臂都没有了,被炸飞了。
他走上台领奖的时候,我看他用左臂,慢慢地抬起来,抬到了额前向全国观众行了个军礼,我看到这儿潸然泪下。
还有吗?生:还有华益慰。
师:对了,好军医华益慰。
慈善家霍英东等等。
这些英雄人物、模范人物以他们的模范行为,感动了所有的人。
所以感动就在我们身边,读(教师指板书:感动)生:感动。
是:读得快一点,“感动”读!生:感动。
(有所改变)师:感动往往就在一瞬之间,(师板书:在一瞬间)谁把这几个字念一下,你念。
生:感动在一瞬间。
师:不错,读得还可以。
你读,生:感动在一瞬间。
师:显然你读得比他好,谁再来读?生:感动在一瞬间。
师:哎,太好了。
你读呢?生:感动在一瞬间。
(读得有底气有感情)师:一起读。
感动在一瞬间,起!生:感动在一瞬间。
师:往往因为人家的一个眼神,一件事,一个动作,一个肢体也能让人感动。
感动自己的什么?感动的人感动的事很多。
懂得感动的人,才会知道感恩。
会感恩的人,才是高素质的人。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一个人的一句话感动了所有的人。
这个人是谁呢?姓夏,夏天的夏,夏衍哪。
他是个老作家,生前写过许许多多一流的文学作品,本来就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亲友孩子,到了晚年他身体不好住进了医院,在医院的病床上他还是想着别人。
特别是在他弥留人间的那些日子里,谁知道弥留人间是什么意思?生:就是还生活在人世间的意思。
师:还生活在人世间,就是即将离开人世的意思。
有一天,突然他的病情恶化了,在旁边的护理人员看了,着急得不得了。
下劳你别急,我马上去找医生。
就在这时,几度清醒几度昏迷的夏老,突然自己清醒过来,他猛然坐起身,瞪大了眼睛,伸出手,张大了嘴大声地说了一句话:“不是叫,是请!”说完这句话倒在床上,死了。
这是他一生当中说的最后一句话,意思是,你不是去叫医生,是去请医生。
贾志敏教学实录——《惊弓之鸟》一、前言本文是根据贾志敏老师的教学实录整理而成,旨在记录贾老师在教学中对于《惊弓之鸟》一书的讲解内容。
《惊弓之鸟》是美国作家哈珀·李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在种族歧视与社会压力下成长的女孩的故事。
贾老师的教学实录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和人生观塑造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背景介绍在开始具体讲解《惊弓之鸟》之前,贾志敏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历史背景。
他向学生们解释了种族歧视、种族隔离等概念,以及《惊弓之鸟》所处的时代背景。
贾老师强调,只有了解了作品背后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三、主题探究在主题探究环节,贾老师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1.《惊弓之鸟》所展现的主题是什么?2.作者通过哪些细节和情节来传达这个主题?3.这个主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反思?贾志敏老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小说,并通过引用书中的具体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贾老师在讨论过程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们更加有动力和信心参与讨论。
四、人物解读在人物解读环节,贾志敏老师选择了几个主要角色进行深入解读。
1.斯卡特·芬奇–学生们讨论斯卡特·芬奇这个角色时,贾老师引导他们关注角色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与自己的经历进行联系。
他鼓励学生们思考斯卡特·芬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她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困境中成长。
2.艾莉–贾老师在讲解艾莉这个角色时,重点强调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和担当。
贾老师鼓励学生们思考艾莉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并与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联系。
通过对艾莉这个角色的解读,贾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母亲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3.汤姆·罗宾逊–贾老师通过对汤姆·罗宾逊的解读,引导学生们思考正义和公平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引用书中的相关情节,贾老师让学生们了解到汤姆·罗宾逊的正直和勇敢。
贾志敏教学实录——《惊弓之鸟》【优秀10篇】惊弓之鸟原义指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或打击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惊慌、害怕。
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10篇《贾志敏教学实录——《惊弓之鸟》》,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实录篇一一、教材分析《惊弓之鸟》是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的第10课。
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
先讲述了更赢射大雁的经过和结果;接着讲述了更赢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准备学习课文的(一至六段)。
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射箭”、“能手”、“大雁”、“本事”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感悟魏王的情感变化,体会两个“直” 描绘出的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
3、初步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体会更羸是如何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教学重点难点为: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二、教学设想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突破重点,使学生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学习课文前我先让学生观看大雁的动画课件,弓箭的课件图,让他们认识弦。
在学习更赢是如何“射”下大雁时,我让学生演一演,读一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最大积极性,为感悟两个“直”作了良好的铺垫。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这篇文章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极为富个性特征,意义深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采用不同形式读,加深理解。
这也是适应新课标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我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中,寻求答案。
在为什么说是“嘣”置大雁于死地的讨论中,再次深入文本,初步了解其中的原因,让他们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贾志敏作文教学实录——《快乐的日子》师:上次作文,我们写了《看乐爷爷画画汇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把它写下来。
这篇作文,大家写同样的题材。
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写另一篇作文(板书叭快乐的日子m,要求大家写各种各样的题材。
大家看看,按这个题目的要求,写的是什么?生:写的是“日子"。
师:什么样的日子?生:快乐的日子。
师:对,一定要写出快乐来,让大家看了感到快乐。
现在,我要同学们说一句话,回答:在什么时候,我做什么?考虑一下,再告诉老师。
生:一个春天的下午,我随哥哥到树林里打鸟。
生:在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去捉"知了"。
生:一个夏天的早上,我跟表弟划船采荷花。
生:在冬天的一个早晨,我在乡下见到了老同学。
生: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去看妈妈演戏。
生: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去掏鸟窝。
师:好。
大家拿出纸来,就写一写这句话:在什么时候,我做什么。
(学生按要求边想边写。
) 师:(见全班学生基本上都停了1笔)下面请几位同学念一念。
师:刚才你们说的、写的这句。
话,就是写这篇作文的题材。
这篇作1文的题材确实是各种各样的。
现在,题材有了,怎样写好这篇文章呢?最近语文课,大家学了《凡卡》。
这篇文章,可供大家模仿。
文章先写了他爷爷是怎样一个人,我来读一读(读课文有关片段),第二段写了景色,xxx你读一读(学生读有关片段),第三段,写他过了一些快乐的日子,我来读一读(读课文有关片段),这三段我感到写得相当美。
大家可以写一写景色,用景色来衬托快乐的日子。
(学生在稿纸上边思考边写"景色"。
) 师:写好了的就念一念。
(学生纷纷举手,念自己所写的"景色"。
有一名学生念道:那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小草悄悄地钻出土来,小鸟欢快地张开了巧嘴,到处鸟语花香……)。
师:不少同学把景色写得蛮美的。
我们再看看《凡卡)的作者是怎样写快乐的场面的,他是分四层来写的,我再读一读(读课文有关片段,并逐层作了简要的分析)。
小学作文教学《改写小小说》课堂实录(2课时)执教: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年纪大了,电影不看了,可是上个星期,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把我吸引住了,我从头看到尾,不但从头看到尾,还预告晚上12:00重播,到了12点,我又起床,从头看到尾。
是什么节目让我这么喜爱呢?原来是一档人物专访的节目,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柴静采访一个中年女子。
这个中年女子我说出来,大家可能认识,姓杨的,叫杨红樱。
知道吗?杨红樱有谁知道?(学生未回答)杨红樱怎么不知道?奇怪,杨红樱有谁知道?生:杨红樱是著名作家生:杨红樱是著名作家,他曾写过关于马小跳的故事。
师:你说得比他好.生:杨红樱是一名作家,他写过淘气宝、马小跳这本书,并且编成了电视剧动画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师:你说得比他好。
生:……师:杨红樱,他原来也是个小学教师,跟我一样教过小学语文,他发现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所以,他就把小说读给他们听,他发现读到精彩的地方,小朋友摇摇晃晃,故事讲完了,他就自己写,写着写着,越写越多,越写越好,连出版社的社长都知道了,王社长就把他调到出版社,专门写小说。
所以,小说就是故事,故事就是小说。
师:“小说”两个字会读吗?(生齐读“小说”。
)师:不对。
要这样读。
(师范读;师带读;学生反复练读“小说”。
)师:对了,对了。
师:小说就是故事。
如果我问你读过什么小说,你可能想不起来。
但如果我问你这个问题,估计四十多个同学不举手的没有。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哪四个?如果这个都不知道,那你脑子有问题(笑声),四大名著是什么?你说。
生:《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师:这就是小说,古典小说。
小说就是故事。
50万、100万字,叫“长篇小说”; 5万字,6万字,叫“中篇小说”;1000字,2000字的,叫“短篇小说”。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吃饭,麦当劳,十分钟解决问题,叫快餐文化,小说也有快餐。
100字200字的叫小说,有人给它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小小说,但小小说不规范,所以把“小”改成“微型”,(板书:“微型”)师:2个字变4个字,会读吗?(生读“微型小说”)师:对了。
贾志敏老师《我的发现》课堂教学实录执教: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时间:2015年10月29日上午9:20——10:00地点:XX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阶梯教室整理:XX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X婷婷师课前板书:fáshòu fǚsā伐瘦辅撒gāo liáo jísuì羔聊疾祟腿脚有疾.足音辨.人深信不疑.措.手不与版块一:解题导入师:小朋友坐直,眼睛看着老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您好!师:请坐。
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看哪个小朋友认识?这个字不大写。
〔板书:發〕横撇、点、撇、撇、捺〔回头看一眼学生〕,然后下面左边是一个“弓〞,右边是“建设〞的“设〞的一半,最后一笔不是捺,是点。
这个古怪的字有认识的吗?果然有不认识的。
谁认识?生1:发师:你念呢?生2:我觉得也是繁体字的“發〞。
师:是繁体字的“發〞,你比她说得更好!你怎么会认识的呢?生3:因为以前我爸妈在老家老是打麻将,〔众笑〕所以我就认识了“發〞。
师:〔举起麻将牌“發〞〕麻将牌144个,其中有4个就是这个字“發〞,打牌的时候叫“发财〞。
现在,我们把“發〞字简化成这个字了〔板书:发〕。
跟我念——发〔两遍〕我在手机上查了这个字,点到用“发〞组成的词一共有20个。
〔师举例〕“发生〞——前天,阿富汗北部发生了一起7.8级的大地震。
到现在为止,死了100多,临近的巴基斯坦死了200多,一共300多人死了。
还有“发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造福于人类。
爱迪生是一个发明家。
还有什么用“发〞组成的词?居然有人一个都不知道。
〔众笑〕,说。
生1:发现生2:发财师:哦,你喜欢发财。
〔众笑〕生3:发言师:对。
〔指一个不举手的学生〕这个同学不发言。
生4:发掘师:对。
发掘XX的许多文化遗产。
生5:发起战争的“发起〞。
生6:发源生7:大发雷霆师:这是一个成语了。
生8:发表师:发表看法。
生9:爆发师:用“发〞可以组成不知多少词。
比如:发展,发展银行,发展得很快。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关于作文教学讲座资料关于作文教学的对话关于作文教学的对话贾志敏“课外生活作文〞的具体指的是什么?课堂训练作文与课外生活作文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的“结合点〞又在哪里呢?根据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获得的体会是:作文训练应该按"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
即:课内训练作文。
课外生活作文。
前者,着重在训练,后者那么着重在表现在生活方面。
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众所周知,作文没有诀窍,更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写〞。
读书是学习,是吸收,是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这是古人告诉我们" 读书自有好处〞的道理。
“胸无点墨〞岂能“下笔成文〞?这已形成了人们的共识,也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 多写〞的问题,倒要费一番的口舌议论一下的。
“多写〞是泛指,是相对于“不动笔〞与“少动笔〞而言的。
“多写〞指多动笔墨,“多写〞还要“巧练〞。
平时,我们常把“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挂在嘴边,这是有道理的。
“课内训练作文〞是必须的,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命题,教师提供作文素材,教师指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 目的是多方面地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然而,事物有其两面性,这样的训练往往会有局限性,会抑制学生的写作热情,因为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去写不熟悉的,乃至不喜欢的东西。
而“课外生活作文〞那么让学生去写“放胆文〞,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天马行空〞,“我行我素〞。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什么,就反映什么。
只要“有所感〞都可以收于笔下。
因为没有了束缚,学生的写作热情可能被激发。
学生在毫无约束的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可能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真实生活的感受。
因此,会“有看点〞。
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题材新颖别致,内容真实可信,语言鲜活生动。
让我拍案叫绝的作文,大多来自于学生的“课外生活作文〞。
这里,向你介绍几篇学生在课外写成的作文。
看爸爸刮胡子爸爸的脸上长着密密麻麻的胡子。
每天早上,他都要对着镜子刮胡子。
四、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和贾志敏、林佩燕、殷国芳、朱逸兰、杨莲莉、张毓芳等老师共同探索,创造了一种现在国内颇有影响的小学作文素描教学法。
素描原是绘画术语,指以单色线条描绘的画,也是美术教学的一种方法。
按照美术教学的经验,要画好人物或者环境,首先要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素描来训练造型基础。
例如要画好脸,先要分别进行眼、耳、鼻、嘴和脸型的素描;要画好人,先要分别进行手、脚、头和身躯的素描。
否则,画起脸来五官安不妥,画起人来身体站不稳。
我们认为这种注重基本功的起步训练方法,很值得作文教学借鉴。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素描训练,乃是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以片断和简短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
其目的在于帮助儿童认识周围世界,培养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增强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贾老师是素描教学法的奠基人之一。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就经常利用每天15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进行片断素描,如描写一棵花、一株树或者大自然的一角,描写人物的一组动作、一席对话或者几种神态。
结果学生作文成绩迅速提高。
进入上世纪s80年代后,他进一步将素描训练巧妙地融入日常的作文指导之中,得心应手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被国内公认为素描教学的专家。
例如,有一次贾老师让学生写《记一件××的事》,在指导课上,一位学生以《决不给红领巾抹黑》为题,口述了他难忘的一件事,即一次他和小朋友在公园做游戏,不小心把一位盲人大爷撞倒了,开始大家吓得拔腿就跑,后经过思想斗争,大家又扶起了盲人大爷,受到了盲人大爷的称赞。
贾老师感到撞倒盲人大爷是事情的起因,必须写得生动具体,于是立刻让全班同学对这一情节进行素描训练。
贾老师是这样指导的:师:现在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我请一个小朋友做“盲人大爷”,一个小朋友做“我”,撞给大家看看。
请大家把这个内容写个三句五句,写清楚,写具体,要把哪个词写出来呢?生:(齐答)“撞倒”。
贾志敏作文指导课《一个橘子》第一篇:贾志敏作文指导课《一个橘子》作文指导课“这个桔子真可爱”一、谈话导入,训练思维师:作文就像是兰州拉面,要长就长,要短就短。
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讲几小段话,看看老师分别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说的:1、小明真是个粗心的孩子。
妈妈叫他去买酱油,他却买回了一瓶醋;老师叫他写作文,他却把“老大娘”写成了“老大狼”;连穿衣服,他也能扣错了扣子……(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
”)2、河马的嘴比一般马的嘴大。
有一次它在水里打了个哈欠,这时正巧有一条鱼跳进了它的嘴里,它就像吃韭菜叶一样地把这条鱼吃了下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河马的嘴比一般马的嘴大。
”)3、我是个集邮迷。
在学校里,我经常向老师索要邮票,请同学帮忙找邮票;在家里,我发动全家人为我收集不同的邮票;我自己一旦有了零花钱,便到邮市上购买喜欢的邮票……(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我是个集邮迷。
”)师:作文就是这样的奇妙。
短话长说叫“展开”;长话短说叫“概括”。
(“作文就像是兰州拉面”,这种说法的确很新颖。
老师接下来所讲的三个话题既生动有趣,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这样做很快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并把他们带入到教学情境中来了。
)二、朗读标题,培养语感师:(拿出一个桔子)这是什么?生:一个桔子。
师:(板书:“这个桔子真可爱”)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句话看谁能读得好。
(反复指导学生读课题)生:这个桔子真可爱!(“这个”应该念成“这个”不能念成“这”“个”。
)生:这个桔子真可爱!(总觉得欠了些什么,似乎该加上点什么才好。
)生:啊,这个桔子真可爱!师:请同学们齐声读这一句话。
生:(齐读)啊,这个桔子真可爱!(从“这个桔子真可爱!”到“这个桔子真可爱!”再到“啊,这个桔子真可爱!”这绝不仅仅只是朗读技巧的训练,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中,学生们对桔子这个写作对象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兴趣,从而为进一步观察这个桔子作了很好地铺垫。
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一)贾志敏老师是国内著名的小学作文教学专家,他曾经有一段坎坷的生活经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他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激励他潜心研究作文教学的科学和艺术。
十多年来,他换过三所学校,当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现在又当上校长,但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始终抓住作文教改不放。
他曾一连几年蹲在一个班级搞试验,又带教过许多徒弟,创办过上海市第一所家长作文学校。
他还数百次地应邀到各地讲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所到之处均受热烈欢迎。
如今他两鬓斑白,可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他终于创造出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作文教学经验。
我是搞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这些年来从贾老师的作文教学思想和经验中汲取了不少营养。
在这里,我想向国内小语界的同行们简要地介绍一下贾老师作文教学的特色。
我认为,贾老师的作文教学特色可以概括成五个字:“高”“趣”“真”“活”“实”。
“高”,是立足点高,始终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作文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趣”,是充分激发学生动机,经常寓作文教学于各项兴趣活动之中,使学生视作文为乐事。
“真”,是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反对写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
“活”,是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善于观察、想象和思维,思维敏捷,头脑灵活。
“实”,是分阶段地、有重点地、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一、贾老师经常对大家说:“我教学生作文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尖子,也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应付考试的技巧,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写作文,都能够通过作文学会做人,学会思考,扎扎实实地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早在1978年贾老师在上海黄浦区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任教,他就抓了一个生源极其一般的三年级班作为试验班,包教语文和数学,又兼班主任。
通过教学改革,该班学生一年学了两年的课程,作文写得尤其出色。
到1979年的暑假,该班获准破格参加黄浦区初中入学考试,结果80%的学生成绩达到区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
贾志敏特级教师作文教学案例<两个苹果>作文教学案例教学要求:1.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静物(苹果),围绕中心,按一定的顺序把所观察的静物(苹果)描写具体;2.指导学生观察课堂小品,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编列出提纲,确立重点,完成作文。
教具:大小两个苹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出示板书:我感到十分____1、请学生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完整(可以填“高兴”、“舒服”、“快活”等)。
2、老师朗读一段话,请学生根据这段话所叙述的内容,再填上合适的词:我站在老师的眼前,耷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鼻子一煽一煽的,两片嘴唇翻动几下,想说话又不敢。
一双手没地方放,只是无意识地搓着衣角,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真不是滋味。
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队干部,我却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儿!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如果地上真有一条裂缝的话,我一定钻进去了事!。
要求学生能捡出“羞愧”“渐愧”等词语。
我感到十分羞愧。
二、教师从怀中取出一只大苹果,举起让学生观看。
1、这只苹果怎么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这只苹果描写具体:板书:这只苹果____。
2、组织学生讨论:从哪几方面去描写呢?形状、香味、大小、重量、品种、产地、颜色等。
若按接触的先后顺序,该如何排列?颜色大小形状观看黄里透红爸爸的拳头圆圆的闻掂香味重量一股清香三四两判断品种红焦想象果味又香又甜推测产地山东烟台3、要求学生运用语言,按一定顺序组成一段话。
例:这只圆圆的苹果黄里透红,有爸爸的拳头那么大,用手掂一掂怕有三四两重吧!放在鼻子前闻一闻,啊,一股诱人的清香沁人心脾。
这也许是山东姻台产的红蕉苹果。
这种苹果我吃过,它又酥又甜,老人和孩子最喜欢吃了。
4、请二至三位同学朗诵片断,同学讨论,教师评点。
5、教师再取出一只小苹果,请同学写“两只苹果”。
“一只苹果”能写了:“两只苹果”怎么写?指出:相同点不必重复,只要写出不同的地方:“另一只也是红蕉苹果,只是个头小了点”。
返璞归真教语文一一贾志敏老师执教《卖鱼的人》第二课时教学案例返璞归真教语文——语文教学案例郑陆中心小学施丽丽非常有幸,聆听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卖鱼的人》第二课时。
贾老师的这节课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震撼。
贾老师的课堂是无课件、无媒体的本色语文课堂。
有的就是一支粉笔、一篇教材、一块黑板。
贾老师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及教学方法去感染孩子,教会孩子读书。
围绕着诚信”展开教学,并带孩子们由听到说,由说到写,由读到写,去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在理解课文时,贾老师抓住了奇怪”、疑惑”、不太明白”、想不通” 四个词语,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比较我们现在做法和卖鱼人做法,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卖鱼人的诚信。
读得好,说得好,所以学生对诚信”的概念就悟得非常深。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鱼人的诚信美德时,贾老师简洁明了的课文条理的梳理,提纲挈领的问题设计,紧紧围绕着黑板上的词语说说生活中是怎么卖鱼,卖鱼的人又是怎么做的?这一问题用上用上两三句话说说,可以说这一匠心独运的问题设计,将说话训练落实到实处,贾老师话锋一转,提出用上正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内容说上三句话。
学生流畅的排比句段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将思想的浸染融入其中。
课的后半部分,贾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写关于诚信”的名言,再让学生写话,围绕着什么事诚信?不讲诚信会怎么样?我们小朋友硬挨怎么做?”三个问题,学生阐述的有条有理,贾老师的点评更是锦上添花。
我们常说文以载道”,而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通常会把学生理解课文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好端端的一篇课文会被分析得支离破碎”。
而贾老师在整堂课中,都是在用教材,用教材来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习做人。
其实,这才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调。
今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舍弃那些虚华,不要再把文章肢解,从而让学生感到乏味,扼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其实我们应该返璞归真,在课堂上致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贾志敏谁动了我的核桃作文教学实录授课时长: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授课人:贾志敏授课内容:话题作文一童话《谁动了我的核桃》授课流程:导入1、提问学生:我们学过的童话有哪些?(生:《皇帝的新装》、《两个名字》等。
2、讲述《两个名字》,得出童话的三个特点:(1)生动的故事:(2)鲜活的人物形象;(3)告诉做人的道理。
并结合时事对每一条进行讲解,让学生领会其中精髓。
3、引出:要想写好童话的条件:(1)丰富的想像力:(2)语言要有依据。
二、听写故事开头片段,引出故事时间、人物角色、起因。
1、师出示松鼠图片,明确故事主人公。
提问:谁来说说松鼠?2、生答(短句或段落)师把十一个同学的发言整理成了一段通顺的话复述出来。
3、师提问:如果让你在“松鼠”前加上一个修饰语,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松鼠?互相交流后回答一活泼、可爱等。
4、老师听写故事开头片段(一)的四句话(点四个同学到黑板上写),提醒学生书写格式正确、字迹工整,师边听写边评价。
()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松果。
()冬天快要到了,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
()小松鼠高兴得说:“哈哈,今年过冬咱们不用愁了!”()仓库里堆满了小松鼠最爱吃的核桃。
5、指个别学生读,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地朗读来体会课文内容。
6、让学生给这四句话标上顺序,指学生按顺序读。
7、不看这四句话,让学生说说刚刚听写的内容。
8、听写故事开头片段(二)一天早上,小松鼠到仓库里吃核桃,结果发现仓库里一个核桃也没有了。
他连滚带爬的喊着:“不好啦,不好啦,仓库里的核桃全被偷走啦!”开始写。
教师巡视,纠正标点,点名学生读。
三、根据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是“谁”偷走了核桃,续写童话。
学生大胆想象—狐狸、猴子、蚂蚁等等。
四、出示故事背景师:我告诉大家核桃哪里去了。
北京景山公园的野生松鼠,偷走核桃的不是小松鼠,是人!(课件出示报纸新闻,标题是《小松鼠过冬核桃被游客偷走》《朋友你动了小松鼠的核桃吗》......)五、引导学生想象被偷走核桃的松鼠的结局。
贾志敏作文教学实录教学课堂实录一【教学过程】一、魔力游戏——观察生米粒1同学们,你在吃饭的时候,都见到过哪些主食?2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它就与常吃的主食有关。
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袋生米。
)3对,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来观察这小小的米粒。
(板书课题)4平常,你或许没有留意过它们。
今天,我就请大家仔细地观察这小米粒。
我把它放在了小组长的书箱里,把它拿出来,前后四人一起来观察。
5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
教师预设的问题有:这小小的米粒如同什么一般大小?每个小米粒上面都有一个缺口,那个缺口就像什么呢?你看看它们的身上是否有花纹?它是白颜色的,能不能说的具体一点?用手使劲地捏一捏,能改变它的形状吗?把鼻尖凑近它,闻见了什么气味?把它含在嘴里,什么味道?把鼻尖凑近它,闻见了什么气味?再把它含在嘴里,说说是什么味道的?(教师板书:大小、形状、颜色、软硬、气味、味道)6在观察中,有哪些好帮手帮助你获取发现呢?(板画:眼、鼻、口、手)7这些好帮手帮你获得了有关小米粒的哪些特点呢?8小声地把这些发现连贯地说一说,给你1分钟时间,自己练习。
指名说。
二、魔力游戏——观察熟米饭1研究完生米,你们再来看看这个小袋里装有什么?(熟米)每当在家的时候,你是否留意爸爸、妈妈是怎样把它们蒸熟的呢?2用你的好帮手再来细致地观察一下熟米,看看有什么发现?每组的小组长从书箱里拿出那袋熟米,把它倒在小盘子里。
再来观察。
3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选派一位代表,来谈谈你们小组的发现吧。
再请组内和组外成员补充。
教师预设的问题有:熟米胖了起来,你知道它为什么胖了起来吗?米上的缺口,已经看不清了。
米身上的花纹还有吗?它的颜色也变了,如果说生米穿着一身乳白色的衣服,那熟米就穿着……鼻尖凑近它,闻到了什么?熟米都粘在了一起,就像……三、我的魔力习作1这节课上,同学们观察了生米和熟米之后,有了太多太多的发现。
想想你在这次探索与发现中又有了什么体会。
贾志敏作文教学设计作文教学是一项富有个*特点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活动。
下面是关于贾志敏作文教学设计的内容,欢迎阅读!贾志敏作文教学设计——找手机教学目标:1、如何把短文变长教学设计:第一教时:一、导课: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就是把平常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就像玩一样,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但是,我们在学习作文的时候往往碰到许多困难,比较多的有两种:第一个是语句罗嗦,表达不清楚。
第二个是写得不具体、不形象,因此,文章显得不生动。
怎样来克服这两种毛病呢?很简单,我们只要学会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长的变成短的”(板书:长的变成短的),就是概括(板书:概括)。
第二种,是“把短的变成长的”(板书:短的变成长的),就是展开,你就能写具体了(板书:具体)。
二、把长的变短在阅读课上我们学得比较多的,练得比较多的是“把长的变成短的”,也就是学习一段话,老师让你概括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学了一篇文章,老师让你提炼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那就是要“把长的变成短的”。
在作文课上比较多的,是要“把短的变成长的”,把一句话展开,写具体。
下面,老师读几段话,认真地听,仔细地想每段话讲的是什么,然后请你把长的变成短的。
1、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做什么事都是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的。
妈妈叫他上街买油,他话没听清楚,提着酱油瓶出去了;数学课上,他不是把“+”看成了“×”,就是把小数点点错了位置。
因此,小明从来没有得过满分;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默写“老大娘”,他粗枝大叶把“娘”写成“狼”,变成“老大狼”。
(生笑)难怪大家给他起个外号叫小马虎。
这段话主要讲的是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
2、河马的嘴比一般的动物都大,它张开大嘴的时候,一个人跳进去恐怕还填不满哩。
有人亲眼看到它一口把一条小船给咬成两截。
当它咬嚼起5、6厘米粗的芦苇杆子,就好比人们吃韭菜那么容易。
这段话主要讲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大。
贾志敏《记一件_的事》作文教学指导实录一、指导学生发现事物的特点师:(出示一个大橘子,放在学生容易看见的位置)这是一个橘子。
(板书:这个橘子真可爱)谁来读呢?(一位学生读)师:读得一般,谁再试一下?(又一位学生读,“这个”拖调了。
)师:不是念“这——个”,应该念“这个”,语速要快些,你读。
(学生读)师:你读得真好!大家一起读。
(学生齐读)师:(板书:啊!)在前面加一个“啊”,谁能读好?(学生读得不错)师:啊,这个橘子真可爱!怎么个“可爱”,要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得形象,要把话写具体。
怎样写具体?要——观察。
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
观察要——仔细。
如果要写这个橘子,你们可以从那几个方面来观察?(学生说了颜色、大小、形状)师:同学们真聪明!还有吗?(见学生不举手,老师走过去,拿起橘子,做了一个“掂”的动作。
)生:(脱口而出)重量。
师:(板书:重量)好!再近一点呢?(老师把橘子送到鼻子前,做出嗅的动作。
)生:(抢答)味道。
师:(反问)是味道吗?鼻子能知道它的味道吗?生:(恍然大悟)香味。
师:(板书:香味)再仔细观察(特意展示了橘子的叶子)。
生:这个橘子上有叶子。
师:一般橘子都没有,这是这个橘子的个性(板书:特征)。
现在剥开橘皮,你可以看到——(生:橘瓤)一尝就知道——(生:味道)师:这样观察就仔细了,如果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也就具体了。
二、指导学生如何将事物写生动师:光写具体还不够,文章还要生动。
怎么写才生动呢?那就要展开联想(板书:联想),想象要合理(板书:合理)。
把你想象到的写进去,文章就不具体、生动了?(老师手拿橘子,引导学生边看边展开想象。
)师:颜色?生:黄中带绿。
生:黄中透绿。
师:“透”用得好,这说明绿色是慢慢显现的,很淡。
形状呢?生:圆溜溜的。
生:像一个小南瓜。
师:大小呢?生:有我的拳头那么大。
师:请你掂一掂,它大约有多重?生:用手掂了掂大约有二三两。
师:(把橘子送到一个学生鼻子前)你闻闻。
贾志敏教学实录——《我不怕鬼》执教贾志敏五(2)班 2007年11月11日第一课时师:我小时候,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说做人要老老实实,老师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写字要认认真具。
做人老实也好,写字认真也好,说的都是一个道理:人生短暂,我们要走好人生每一步。
于是我就写字认真了,读书刻苦了,今天就成为一个光荣的小学老师。
下面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老师怎么把这个字写工整,写漂亮的。
师:撇,竖,横折,这里要顿一顿,然后一横封口,一撇要长一点,最关键是的是竖弯钩,撇折点。
念什么?生:鬼。
师:声音要响,口齿要清。
生读。
一起读。
师:集体读要轻,短促一点。
师:数数看,几笔?生:9画。
师:谁再来说,我问的是鬼字有几笔。
生:鬼字有9笔。
师:两个小朋友答案一样的,但我显然喜欢这个小朋友的回答,回答完整,是对老师的尊重。
如果用部首查字法,要找到这个字,查什么?生:查“鬼”部。
师:对了,如果查“撇”就不对了。
跟老师一起念。
鬼,见过吗?生:没。
师:没见过,怎么会有这个字?原来,当人们对一种自然现象,打雷啊,刮风啊,地震啊,海啸啊……不清楚的时候,他们误以为,世界上有个神仙在主宰着一切,人活着做好事一生,死了以后,上天堂成仙;做坏事,下地狱做鬼。
听说鬼的品种有很多,大头鬼,小头鬼……鬼的面目很狰狞,于是许多人都怕鬼。
(板书:怕)师:这是有神论者,无神论者不相信世上有鬼,他们――(板书:不。
)(指“不怕鬼”)今天要学的就是一个不怕鬼的人,(板书:我。
)谁来读一读:我不怕鬼。
生读。
师:一起念,读的时候轻一点。
生读。
师:“我”是谁?大家看屏幕。
生:鲁迅。
师:你们对鲁迅了解吗?了解的说说。
生:他曾经用自己笔下的作文和日本人作斗争。
师:不是和日本人,是和反动的,封建的势力,他和日本人倒是好朋友。
生:鲁迅用自己的笔,写出什么有名的文章,有一本书,叫《阿Q正传》。
师:你的知识很渊博,别人不知道的你都知道,《阿Q正传》不是书,是一篇文章。
贾志敏作文课堂实录第一篇:贾志敏作文课堂实录微型小说三篇(作文改写)阅读材料:恶魔约翰杰克到刚刚开垦的美国西部地区谋生。
他在一个小酒吧当上了酒保,这个酒吧的主要顾客是附近地区的牛仔和农民。
上班第一天,酒吧老板特别提醒杰克:”如果听到别人说…恶魔约翰来了‟,你就赶紧跑,因为这个约翰是方圆几百英里内最危险的通缉犯,连警察都拿他没有办法!”这天中午,酒吧外面一阵大乱:“约翰来了,恶魔约翰来了!” 杰克正在洗手间等他提着裤子走出来,酒吧里客人早就跑得干干净净。
只听见有人“砰”地踢开前门,一条凶神恶煞般的大汉势汹汹地大步走进酒吧,把手枪往吧台上一拍:“ 给我一杯墨西哥烈酒!” 这时候杰克已经来不及逃跑了,只好战战兢兢地递给那大汉一杯墨西哥烈酒。
那大汉将酒一饮而尽,然后将酒杯重重地砸在吧台上。
“您......您再要一杯吗?”杰克哆嗦着问。
“见鬼,我没有时间!”大汉冲他吼道,“你不知道恶魔约翰就要来了吗?!”两本小学课本一天,我收拾屋子,找出两本布满尘土的小学课本。
女友说,还不扔了?我抚摩着书半晌没说话。
妈妈是个一字不识的苗家妇女。
家乡有种风俗,一个女人在逝去时,口里必须含银(或金)才能入土为安。
所以在贫困人家,积攒块小小的银饰便成了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那一年,妈妈起早摸黑喂了两口猪,终于置了一对银手镯。
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妈妈时常进城给我送些吃的。
她知道我复习忙,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
有一天,妈妈去了不久又回来,拉我到僻静处:“伢,我替你买了两本考大学的书。
”“什么?”我心里咯噔一下。
常听人说学校外面时常有人用假书、假资料蒙骗那些来自山区一字不识的家长。
“人家说,只要用这书,考大学包中。
”“哪来的钱?”“镯子换的。
”我抢过书,撕去包装,一阵巨大的绝望顿时袭上心头:两本小学课本竟然就骗走了妈妈的镯子!“伢,行吧?”望着满怀期望的母亲,我强压下泪水和屈辱:“行,妈,行的!”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妈妈高兴极了,说是两个镯子花得值。
贾志敏特级教师作文教学案例
<两个苹果>作文教学案例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静物(苹果),围绕中心,按一定的顺序把所观察的静物(苹果)描写具体;
2.指导学生观察课堂小品,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编列出提纲,确立重点,完成作文。
教具:大小两个苹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板书:
我感到十分____
1、请学生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完整(可以填“高兴”、“舒服”、“快活”等)。
2、老师朗读一段话,请学生根据这段话所叙述的内容,再填上合适的词:
我站在老师的眼前,耷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鼻子一煽一煽的,两片嘴唇翻动几下,想说话又不敢。
一双手没地方放,只是无意识地搓着衣角,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真不是滋味。
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队干部,我却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儿!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如果地上真有一条裂缝的话,我一定钻进去了事!。
要求学生能捡出“羞愧”“渐愧”等词语。
我感到十分羞愧。
二、教师从怀中取出一只大苹果,举起让学生观看。
1、这只苹果怎么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这只苹果描写具体:
板书:这只苹果____。
2、组织学生讨论:从哪几方面去描写呢?
形状、香味、大小、重量、品种、产地、颜色等。
若按接触的先后顺序,该如何排列?颜色大小形状
观看黄里透红爸爸的拳头圆圆的
闻掂香味重量
一股清香三四两
判断品种
红焦
想象果味
又香又甜
推测产地
山东烟台
3、要求学生运用语言,按一定顺序组成一段话。
例:这只圆圆的苹果黄里透红,有爸爸的拳头那么大,用手掂一掂怕有三四两重吧!放在鼻子前闻一闻,啊,一股诱人的清香沁人心脾。
这也许是山东姻台产的红蕉苹果。
这种苹果我吃过,它又酥又甜,老人和孩
子最喜欢吃了。
4、请二至三位同学朗诵片断,同学讨论,教师评点。
5、教师再取出一只小苹果,请同学写“两只苹果”。
“一只苹果”能写了:“两只苹果”怎么写?
指出:相同点不必重复,只要写出不同的地方:“另一只也是红蕉苹果,只是个头小了点”。
提问:写法有什么不同?
(“详写”与“略写”)
6、请学生与老师合作,表演“一分钟小品”。
教师介绍剧情:
一天黄昏,明明正在做作业,弟弟在房里看电视。
爸爸回来了,取出一大一小的两个红蕉苹果,明明心想,我比弟弟大,我应该吃小的,于是朝房里走去,高声喊“弟弟,爸爸给你一个苹果!”
教师充当爸爸角色,邀一位同学充当明明。
师生共同表演小品。
.
表演之后,请同学评议,指出其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请第二位学生再次与老师合作表演小品。
7、请学生概述小品所叙述的故事主要内容后提问:
这件事值得写吗?为什么?故事反映了少年儿童的什么思想品质?(爱幼)
8、作文前要编列提纲,确立重点。
师生共同讨论提纲:
(1)傍晚,爸爸回来了。
(略)
(2)爸爸取出一大一小的两个苹果。
(详)
(3)我把大苹果给了弟弟,自己吃小的。
(略)
9、分工写作:
任择一、三段中的一段,五分钟内完成。
要求:
第一段:“傍晚”——要用形象表达。
第三段: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说明“我把大苹果给了弟弟,自己吃小的”的原因。
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三段短文,教师评点。
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交流修改的情况。
老师用“两个苹果”作题目,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题目?
按时间定:发生在傍晚的事
按事情大小定:一件小事
按地点定:发生在家里的事
按是非标准定:这件事我做对了
其他:爸爸笑了
大苹果和小苹果
教师感谢两位学生与老师合作表演了小品,把两个苹果分赠给这两位学生。
请这两位学生“分苹果”。
取苹果时,要学生讲出选小苹果的原因。
教师感谢同学通力合作,圆满完成这堂课的教学任务。
三、作业:
将小品改写成四百宇左右的记叙文。
题目可以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