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童年》《昆虫记》教案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4
《昆虫记》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掌握昆虫的分类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了解法布尔及其《昆虫记》教学难点:掌握昆虫的分类和特点2. 第二课时:阅读《昆虫记》选段,分析昆虫的生活习性教学重点:分析昆虫的生活习性教学难点:理解昆虫的生命意义3. 第三课时:讨论《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感受作者的观察与描绘教学重点:欣赏《昆虫记》中的精彩描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能力4. 第四课时:观察身边的昆虫,进行实地考察教学重点: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教学难点:关爱生命,提高环保意识5.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布置阅读拓展任务教学重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昆虫记》选段,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 观察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昆虫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4.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5. 布置阅读拓展任务: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其他章节,或者寻找其他关于昆虫的书籍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阅读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分享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昆虫记》原著或简化版教材2. 昆虫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 实地考察场地及相关设施4. 学生阅读记录表及相关评价工具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第六课时:昆虫记艺术价值的探讨教学重点:分析《昆虫记》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活动设计:组织学生探讨《昆虫记》中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1、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昆虫记》基本常识】《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作者简介】法布尔(Jean-Henri Fabre, 1823~1915年),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47 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了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
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
达尔文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在《物种起源》中称法布尔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
【《昆虫记》内容简介】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的描述等。
《昆虫记》教学设计《<昆虫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文中重点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2)学习法布尔观察昆虫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主要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体会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理解作品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2)引导学生将书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2、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书中感兴趣的昆虫,交流阅读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写作训练法让学生模仿法布尔的观察和写作方法,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昆虫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昆虫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的世界。
2、作者及作品介绍(1)介绍法布尔的生平经历和他在昆虫研究方面的成就。
(2)简要介绍《昆虫记》的创作背景和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3、阅读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如如何抓住重点、做读书笔记等。
(2)选取书中几个精彩片段,如描写蝉、螳螂、蜜蜂等昆虫的段落,与学生一起阅读分析,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生动细致的描写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昆虫进行讨论,交流这种昆虫的特点、习性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多角度了解法布尔,体会法布尔的情感。
2.了解科普作品的定义与阅读方法。
3.通过查阅资料、阅读目录及浏览全书内容,梳理本书主要内容。
4.演读圣甲虫片段,品味昆虫生活,感受昆虫的奇妙,感受诗意笔法。
【教学重点】1.通过查阅资料、阅读目录及浏览全书内容,梳理本书主要内容。
2.演读圣甲虫片段,品味昆虫生活,感受昆虫的奇妙,感受诗意笔法。
【教学难点】演读圣甲虫片段,品味昆虫生活,感受昆虫的奇妙,感受诗意笔法。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有这样一位科学家,达尔文称他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雨果称他为“昆虫学的荷马”,罗丹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
”罗曼·罗兰称“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
”鲁迅更赞美他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他究竟是谁呢?他就是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昆虫记》一起走入他的昆虫世界吧!设计意图:通过各国名人对法布尔的评价引起大家对法布尔及《昆虫记》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维吉尔”。
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
他也为漂染业做出贡献,曾经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
2.创作背景1823年12月,法布尔降生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
上小学时,他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
法布尔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
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法布尔半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等。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童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该作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童年时期的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自传体文学作品,对自传体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童年》这部作品,他们可能对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苦难认识和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童年》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能够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童年》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能够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2.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苦难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3.写作练习: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童年》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问题。
2.学生准备:阅读《童年》,做好读书笔记,对作品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自传体文学作品的特点,然后引入《童年》这部作品。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呈现作品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名著导读_《昆虫记》_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记》的作者、内容、主题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昆虫记》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和分类。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二、教学内容:1.介绍《昆虫记》作者詹姆斯·亨利·法伯的生平宁创作背景。
2.概述《昆虫记》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奇奥的地方。
3.逐章阅读《昆虫记》,深入探讨其中所涉及的昆虫种类、习性和生态环境。
4.进行相关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活和行为。
5.讨论《昆虫记》对于昆虫钻研和珍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讲授部分:介绍《昆虫记》的作者和背景,讲解昆虫的分类和生态知识,概述书中的主要内容。
3.阅读讨论:分段阅读《昆虫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描写手法,讨论其中涉及的昆虫种类和生活习性。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昆虫的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身感受昆虫的奇异世界。
5.总结评判: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感悟和体会,评判《昆虫记》对于昆虫钻研和环境珍爱的意义。
四、作业设计:1.阅读笔记:要求学生每周整理一次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包括对昆虫的认识、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环境珍爱的思考。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昆虫进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结合《昆虫记》中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3.主题演讲: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选择一个与昆虫相关的话题,包括昆虫的生态作用、昆虫的分类特点或昆虫的珍爱意义等,展示自己的钻研效果和观点。
4.综合评判:根据学生的阅读笔记、实验报告和主题演讲,进行综合评判,评选出优秀作业并给予奖励。
五、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度:通过教室讨论、实验活动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进修态度。
《昆虫记》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阅读过程单”、“照片记录”等资料,对《昆虫记》进行阅读过程回顾。
2.开展“昆虫名片介绍”、“昆虫选美大赛”等活动,对《昆虫记》中的科学性和文学性进行阅读体验式分享。
3.聚焦《昆虫记》整本书阅读话题,展开小组研讨,在话题分享中,引发学生对科普读物展开探究性阅读。
教学过程:活动一《昆虫记》这样读(一)展示优秀“阅读过程单”同学们,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一起阅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们一起分享一下这位同学的阅读过程。
(二)展示阅读“照片、视频记录”《昆虫记》这本科普读物,我们已经读过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读书过程中的那些经历吧!1.查着资料读读书时用过这种方法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
2.带着问题读,重复读这种方法叫什么呢?可以把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如果实在弄不明白还可以和同学讨论或者和老师一起解答。
3.做着批注读用过这种方法读吗?也可以把读懂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悟。
4.比较着读分男女生读这两段,有什么感受呢?咱们还把《昆虫记》与其他的科普读物对比读来体会法布尔式的语言风格。
(三)交流分享阅读方法除了以上读书方法以外,你在阅读过程中还用了哪些好的方法,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大声朗读、制作昆虫名片、抄写好词好句、做阅读过程单……)小结:以后在阅读整本书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好的读书方法。
活动二《昆虫记》我分享(一)“昆虫名片介绍”分享1.欣赏精美“昆虫名片”在这次阅读《昆虫记》的活动,老师搜集到许多同学们制作的精美的“昆虫名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昆虫名片(PPT 出示图片)。
(板书:《昆虫记》我分享)2.介绍展示“昆虫名片”我们班的同学已制作了昆虫名片,这些昆虫名片各具特色。
我们也像刚才介绍“螳螂”的那位同学一样,来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
(各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一一介绍。
)学习任务A:小组轮流介绍。
B: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参与“最美昆虫”名片比赛,全班交流。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打印)第一篇: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打印)《昆虫记》名著导读执教教师:6号〖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7-9年级阅读”部分明确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共6册的“名著导读”部分,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共15部。
〖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浏览、跳读等读书方法,初步感知整本书的内容。
(2)自由选读文本,制作昆虫个人说明。
(3)通过交流、协作、探究性学习,对《昆虫记》整本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阅读期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协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2)感受法布尔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3)通过探究活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结合文本阅读,抓住昆虫特点。
2.学生学会创新的思维,创新的阅读,制作昆虫个人说明。
〖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指导法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学习法 3.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课型〗名著读前导读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作者及作品。
1.同学们好,我是今天和大家一起阅读《昆虫记》的apple老师。
从书名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部记录昆虫的作品,走进作品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视频。
2.这个视频是老师阅读完《昆虫记》之后对圣甲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后在网上搜集资料的时候找到的。
我非常震惊地发现我们用现代科技手段拍摄的视频和100多年前《昆虫记》里对圣甲虫的描写几乎是一样的,试想一下:作者当初付出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得到这样的研究呢?这个耗费了自己一生来关注昆虫世界的伟大作者就是法布尔。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掌握昆虫的分类;(2)通过阅读《昆虫记》,学习昆虫的生物学知识;(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2)运用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昆虫进行观察和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情感;(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昆虫的基本特征;(2)昆虫的分类;(3)昆虫的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昆虫的分类;(2)昆虫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昆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特点;(2)提出问题:昆虫有哪些特点?你们知道哪些昆虫?2. 课堂讲授(1)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2)介绍昆虫的分类,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多样性;(3)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昆虫的生活习性。
3.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昆虫进行研究;(2)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物等方式,了解该昆虫的生活习性;(3)各小组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4. 课堂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2)强调昆虫的多样性和生态价值;(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昆虫,关爱大自然。
5. 课后作业(1)完成一篇关于某一种昆虫的观察报告;(2)收集昆虫的图片或视频,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合作能力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观察报告、图片或视频等作业完成情况;3. 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记》文学常识和法布尔;2. 体会《昆虫记》的“有趣”和“有益”,即品味其内容、语言之“趣”,学习其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之“益”。
教学重点体会《昆虫记》的“有趣”和“有益”,即品味其内容、语言之“趣”,学习其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之“益”。
教学难点理解以“虫性”关照“人性”,理解书中的哲理表达,感悟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评价,导入新课师:有这样一本书,让名家推崇备至,请看大屏幕(PPT ):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
——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中国作家、翻译家)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夫(普通的昆虫学里已经说得够多了),却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
——周作人(中国散文家、翻译家)这部作品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名著《昆虫记》。
二、了解作者,走近作品阅读名著,我们首先要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师:老师这里整理了一份助读资料,我们请课代表上来给大家读一读吧!1823年12月,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
上小学时,他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
法布尔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
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靠自修,法布尔取得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
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名著导读《童年》:在苦难中长大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读完整本书。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
3、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能力。
重点难点1、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2、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给以指导,以引导他们达到更高的阅读层面。
教学前准备: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老师做指导,学生初步阅读《童年》一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注意听一段话: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人们,仿佛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掉了,于是,这颗心就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难以忍受的敏感。
这个一个孩子对生活的看法,不知大家是否也这样仇恨这个世界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1868—1936)的童年,一起体会主人公的苦难历程!1.作家、作品《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故事梗概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名著导读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新授课名著:《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1.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2.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1.教材分析:《<昆虫记>名著导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本篇名著导读重点介绍了法布尔的成就和《昆虫记》的突出特点和艺术魅力,并且进行了读书方法指导。
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一生致力于昆虫研究,他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书中, 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为一炉,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世界经典名著。
所以本篇名著导读的重点难点定为引导学生去感知虫性和人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但由于阅读经验尚浅,对阅读名著的方法、读透名著的内容、品味名著的艺术魅力等方面做得很不够。
因此,这堂名著导读课,通过介绍名著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以及《昆虫记》的作品特点,帮助学生读懂、读透名著,引导学生去感知虫性和人性。
这堂导读课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到法布尔那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人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1批注阅读方法(4) 善于管理家务。
如: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
《昆虫记》教学设计《昆虫记》教学设计4篇《昆虫记》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昆虫记》是一部描述昆虫生育、劳作、狩猎、婚嫁与死亡的昆虫学巨著,体现出作者对小昆虫和大世界独特的观察眼光。
《昆虫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蝉是怎样脱壳的,又是怎样歌唱的;屎壳郎是如何聪明地滚动粪球前进的;蟋蟀是如何建造自己美丽住宅的……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用毕生的精力研究昆虫,他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装满昆虫的口袋》,对法布尔和他笔下的昆虫有了初步的认识,法布尔的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的口袋里还会装些什么呢?在这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法布尔那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推荐适合三四年级学生阅读的《昆虫记》版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人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书的题目、封面、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推荐作品《昆虫记》。
2、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
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调查:闲暇时你们都喜欢做什么?(二)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喜欢猜谜语,老师这有一组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出示谜语)头上两根毛,身穿彩花炮,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
——蝴蝶聪明白姑娘,动手盖闺房,造的真灵巧,四面没门窗。
——蚕谈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称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知了一飞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篮,整天忙不完。
——蜜蜂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实像蜜蜂、蚕、知了、蝴蝶这样的小型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昆虫记》是法布尔耗尽毕生时间与精力,具体观看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登记的笔记。
后来编写成书,共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具体、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敬重与喜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缺乏道的昆虫。
这本书语言生动好玩,详略得当。
阅读它,读者肯定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就像步入了童话世界,能充分领会昆虫世界的奇妙。
【学情分析】三班级的学校生年龄尚小,他们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布满了奇怪心,尤其喜爱一些小动物、小昆虫,所以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特点,从他们最常见的昆虫入手,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爱好。
【教学目标】1、走进昆虫王国,领会奇妙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结合《昆虫记》选文,了解把握昆虫的习性,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看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敬重与喜爱之情,激发同学阅读名著的爱好。
3、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讨论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教学重难点】结合《昆虫记》选文,了解把握昆虫的习性,体会法布尔及其观看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敬重与喜爱之情,激发同学阅读名著的爱好。
【教学策略】商量沟通法、师生问答法【课前预备】上网搜集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爱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猜好吗?〔出示谜面“一飞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篮,成天忙不完。
”〕同学们很聪慧,像蜜蜂、蝴蝶、蜻蜓这些小动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虫,你们身边都有哪些昆虫,能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吗?〔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的学问很丰富,其实有一本书,里面介绍了很多的昆虫,表达了昆虫世界很多好玩的故事,他就是法布尔的《昆虫记》,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记》,去探究昆虫的神秘吧。
名著导读《童年》:在苦难中长大教案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读完整本书。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
3、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能力。
重点难点1、教案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2、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给以指导,以引导他们达到更高的阅读层面。
教案前准备: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老师做指导,学生初步阅读《童年》一书。
课时安排:1课时教案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注意听一段话: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人们,仿佛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掉了,于是,这颗心就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难以忍受的敏感。
这个一个孩子对生活的看法,不知大家是否也这样仇恨这个世界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1868—1936)的童年,一起体会主人公的苦难历程!1.作家、作品《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故事梗概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M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
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
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
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
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
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
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
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
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
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
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
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
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
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3.主要内容《童年》主要讲述阿廖沙(“我”)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4.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阿廖沙:可爱、弱小、倔强、执着,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
外祖母所讲的故事、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外祖父所招的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6.《童年》的主题基本主题:阿廖沙的成长;还有一个主题是: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相关练习:1、高尔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中塑造的阿廖沙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3、《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
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4、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舅舅们...,...贪婪恶毒。
作品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执着的“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5、《童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的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6、你从阿廖沙的变化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正面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7、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坚强、勇敢、善良的人名著导读《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学习目标:1、理解文学内容,积累文学素材。
2、了解昆虫生活习性。
3、感受动物世界人性美。
学习重点:品味关键字词和语句,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难点: 理解法布尔作为一名文学家和科学家所体现的精神学习方法。
读议练课时安排:1课时教案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穷乡僻壤、辍学、按部就班、细腻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以时间顺序介绍作者法布尔成长经历与个人志趣(1-5)学术成就与学术影响(6-8)[作品简评]《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深入浅出,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作者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集昆虫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二)、介绍编选出版《昆虫记》的目的二、再读体会,圈划阅读1.法布尔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对他以后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童年生活在大自然中,环境造就了他的性格——毅力、求知欲强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语体会:蹲、爬、提着……2.法布尔如何进行研究与写作?有何特别之处?从文章5、6两节进行阅读思考3.们对他有何评价?为什么?文章7、8节三、课文探讨法布尔具有哪些精神?这些精神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坚持不懈、追求真理、探求真相、一丝不苟地观察研究、尊重并热爱自然的生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并讨论,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法布尔的精神体现)四、结合选文理解《蟋蟀的乐器》的主要写作方法:大量修辞、生动形象的描写思考:试概括介绍文中出现的几种动物基本特征?略五、作业1.摘录本文中你自己所认为的好词好句并加以适当的点评(点评不超过50字)2.写一段关于的本文的读后感3.问题设计《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你的看法呢?请举一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