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9
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修知识点
科目一:语文
1. 词语运用:包括词义辨析、词语搭配、词语派生等。
2. 语句理解:主要考察语句的语法结构、修辞手法、逻辑推理等。
3. 文言文阅读: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式,熟悉文言文的惯用法和表达方式。
4. 现代文阅读:要读懂现代文的主旨和观点,能理解文章的脉络和结构。
5. 写作能力:要能够进行作文写作,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科目二:数学
1. 数与代数:包括整数、有理数、代数式、方程等的运算和应用。
2. 几何与空间:要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了解空间几何的基本知识。
3. 数据与概率统计:要能够处理数据,包括图表的表示和分析,掌握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函数与图像:要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画出函数的图
像和进行简单的函数运算。
5. 证明与推理:要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推理思路,能够进行
简单的证明和推理。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修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具体
的知识点还需要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
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教学实施一、教学的一般任务【简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3.培训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那些关系?)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案例分析)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在教学程中学生既要掌握知识,又要重视学生的智力,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防止偏向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五、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环节、教师讲授的环节)★★★★★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六、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单选、简答】★★★★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七、直观性原则1.涵义教师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2.直观手段的种类【单选】a.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b.模像直观(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录像带)c.言语直观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简答)★★★★★(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八、启发性原则★★★★★(1)涵义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2)贯彻的要求【简答】★★★★★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c.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d.发扬教学民主九、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1)涵义: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教资科目二必看知识点一、语文知识点1. 词语辨析:如近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同义词等。
2. 词语拼写:如常见的字音字形,易错字等。
3. 词语造句:学会运用词语造句,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4. 诗词鉴赏: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5. 理解阅读:通过阅读文章、短文,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6. 句子结构分析:学会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7. 古诗文翻译:学习古代诗文的翻译,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二、数学知识点1. 数字运算:加减乘除、整数运算、分数运算等基础运算。
2. 数字排列组合:排列、组合的概念和应用。
3. 空间几何:学会识别各种几何图形,了解其性质和特点。
4. 数据统计:数据收集和整理,学会制作表格和图表。
5. 数学应用: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6. 时间与计算:学会计算时间、日历的使用和时间单位的换算。
7. 模型应用:学会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英语知识点1. 基础单词记忆:学习英语基础单词,扩充词汇量。
2. 句型构造:学会构造简单的英语句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语法知识:学习英语基本语法知识,如时态、语态、名词等。
4. 日常对话:学会日常交流所需要的常用对话句子。
5.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短文,提高理解英语文章的能力。
6. 听力训练: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听懂英语对话的能力。
7. 写作能力:学会简单的英语写作,如书信、日记、小作文等。
四、综合能力训练1. 综合应用:将语文、数学、英语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 逻辑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开拓思路,勇于尝试新的解决方法。
4. 学习方法:学会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5. 考试技巧:了解考试规则,学习应对考试的技巧和策略。
6.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学习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
7. 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及其作用2、环境及作用3、学校教育及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五、教师的职业素养1.思想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3.能力素养4.心理素养5.身体素养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作业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十二、一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课堂气氛热烈十三、班级授课制的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十四、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常考点口诀大全1、教育人物三字经苏产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卢自然: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裴心理: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口号洛白板:洛克的白板说赞发展: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纳构发: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和发现学习姆三维:布鲁姆的三维目标瓦范例: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苏全面: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特规范:赫尔巴特是规范/科学教育学之父威儿童: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美教育: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准教育学独立2、生物起源说3、我国学制的发展4、个体身心发展动因5、教育目的理论6、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口诀:两传择新促文化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口诀:母(目的)鸡(计划)组(组织)团钻(专门)孔(控制)8、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归(规范)家(加速)寄(即时)腌(延时)菜(才能)9、学习的主要理论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
斯金纳的老鼠,苛勒的猩猩抓香蕉。
(对应的心理学实验: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试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柯勒顿悟说。
)布鲁纳:“我发现!”奥苏泊尔:“我接受! ”加涅:“我来把学习分类。
”1.布鲁纳:现代认知学习理论,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已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
2.奥苏贝尔:认知一接受学习,又称“有意义的学习”,认为新知识要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联系,与机械学习是相对立的。
小学科目二材料题考察重点一、导入、提问、小结的要求(1)针对性———年龄特点、教学内容。
(2)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3)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4)语言的艺术性———流畅、简练,富有感染力。
二、作业布置的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有代表性。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三、批改作业的要求(1)作业批改要及时。
(2)作业批改要认真仔细。
(3)作业批改要规范。
(4)作业批改遵循激励性原则。
(5)作业批改的方式可多样化。
四、新课改的学生观(1)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个体,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2)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需要人文关怀。
五、新课改的教师观(行为转变)(1)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
(4)对待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六、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七、新课改的评价观(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八、新课改的教育观(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九、新课改的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内容①尊师爱生。
②民主平等。
③教学相长。
④心理相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考点——教育功能1.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常考点:教育对个体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故需记住这两个知识点。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常考点: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什么?我们结合教育与社会一章的内容就应该知晓包含的范围,以识记型题备考。
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指教育正面的、积极的功能。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促进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必须充分遵循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常考点:通过案例呈现判断是属于正向还是负向功能,属理解型题目。
区分:正向功能产生的是积极作用,负向功能产生的是消极作用。
易混点:判断中易出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般引人向善,故教育没有负向功能。
”这一说法,结合教育的功能可以说明该观点是错误的。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
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
中学教资科二必背重点一、教育学基本原理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2. 教育学的分类:按研究内容可分为教育思想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
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的社会性原理、个别性原理、发展性原理、综合性原理等。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包括学习、记忆、思维、创造、情感等方面的研究。
2.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3.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通过感知、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获取和掌握知识、技能、态度等的过程。
4. 学生发展与教育: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
三、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1. 教学理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理论。
2.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选择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包括形ative评价和summative评价。
四、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原则、体制、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师法》:是我国教师专门的法律法规,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内容。
3. 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章程、学校规章制度等,规定了学校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定。
五、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包括教育质量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
2. 教育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是进行教育研究的一些常用方法。
2024教资科目二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教育的起源学说。
- 神话起源说:这是最古老的观点,认为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没有科学依据。
-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
他们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但它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 心理起源说:孟禄提出,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虽然否定了生物起源说中动物本能的观点,但依然没有认识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这是科学的教育起源学说。
- 古代教育的特点。
- 古代中国。
- 夏商: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庠”“序”“校”等是不同类型的学校。
- 西周: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官师合一,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教育内容。
-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孔子是最著名的私学创办者。
- 秦汉:推行文化教育政策,“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对教育发展有重大影响。
- 隋唐:科举制度兴起,对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学校教育体系完备。
- 宋元明清:程朱理学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书院盛行。
- 古代西方。
- 古希腊。
- 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 雅典教育:注重身心和谐发展,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 中世纪的欧洲:教育被教会控制,主要教育内容是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 萌芽阶段。
- 中国。
-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 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教育的“化性起伪”作用。
- 西方。
- 苏格拉底:以“产婆术”(问答法)著称,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教资科目二大题必背知识点
教资科目二考试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其中大题部分是考生需要重点准备的内容。
以下是教资科目二大题中必背的知识点: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考生需熟悉该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举措等。
2. 《中小学教师法》:该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考生应掌握其中的主要条款,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育、教师工作条件等方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考生需了解该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包括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家庭教育的职责等。
4.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考生需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目标和实施途径等,并能解释素质教育的特点和意义。
5. 《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考生需要掌握中国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措施和效果。
6.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考生需了解教师职业发展的要求和目标,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师德教育和教师培训等内容。
7. 教育教学理论:考生需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教资科目二大题必背的知识点。
考生应通过系统的学习、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为成功应对教资科目二考试做好准备。
教资科目二必背知识点电子版
教资科目二考试是国家统一的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种,也是比较难考的一种,但是如果掌握了必备的知识点,就能更好地备考,下面我们来看看教资科目二必背的知识点,分别是:
一、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的确定性和普遍性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主要内容
二、心理学
1.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3.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4.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三、教育学
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教育学的分类
3.教育思想史的主要内容
4.教育教学论的基本理论
四、课程与教学设计
1.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2.课程设计的目标
3.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4.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
五、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2.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3.教育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以上是教资科目二必备的知识点,如果您掌握了以上的知识点,并在
考前做好充分的复习和练习,相信您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资科目二选择题80条考点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教资科一科二重点笔记
教资科一重点笔记:
1. 教育科学原理: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任务和教育原则等。
2. 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学习和记忆、个体差异和教育、教育动机和兴趣等。
3.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
4. 教育管理学:包括教育内部管理、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经费管理等。
5. 教育测量与评价:包括教育评价的概念、目的和方法、测验的设计与分析、教育评估等。
6. 教育技术学:包括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教学等。
教资科二重点笔记:
1. 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包括了解学科的特点、原则和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实施与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师生互动的优化,教学中的问题处理等。
3.学生发展与教育教学:包括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个别化教育等。
4.课堂教学与资源利用:包括教师的课堂管理和教学组织,教
学资源的应用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5. 教学评价与提升:包括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教学反思与教学改进,自我评价与提升等。
6. 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改革:包括了解教育科研的概念和方法,关注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热点,探索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
高中教资科二必背知识点
高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有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等。
2. 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等。
3. 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4. 注意的分类:包括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5.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6. 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等。
7. 疏导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等。
以上知识点是高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的重要内容,需要考生认真学习和掌握。
在考试中,考生应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详尽干货最让人头疼,最难背诵的科目二的解药来啦!!看完这篇直接解救小伙伴们于水火之中!!一定不能错过的全网最全干货来咯!!相信很多正在备考的小伙伴肯定对科目二正在抓狂呢!“这么多知识点咋记得住呀?”“咋昨天才记的今天就给忘记了呢?“但是不要担心哦!看了这篇干货之后,肯定能够帮助你渡过难关,顺利通关教师资格证笔试。
特别要注意加粗字体和以图片呈现的干货信息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考虑到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考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不同于科目一,常识和人文知识少,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比较多,背记难度大。
思维导图加强理解、背诵口诀增强记忆,多做模拟题锻炼答题速度,想要通过考试很简单!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由来1、最早出现:孟子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最早解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的活动都是教育。
通俗的说广义的教育就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终身性、针对性、生活性的特点。
三结合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2、狭义的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育人),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只要有人就有教育,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存,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存在。
2、教育的阶级性:不同阶级,不平等,教育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但并不是教育独有。
原始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的历史性:教育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政治阶级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十二、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课堂气氛热烈
十三、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之处:
(1)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十四、教师成长的途径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
4.反思性教学
十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十六、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十七、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5.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十八、影响遗忘的因素
1.时间因素的制约。
2.识记材料的重要性,或者识记者的态度。
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4.识记材料的学习程度。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十九、防止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二十、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定势与功能固着
2.问题情境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二十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头脑风暴训练
二十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二十三、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
二十四、气质类型与教育
我们克服气质偏见,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
1.对多血质类型的学生,在严格其组织纪律的同时,对他们要热情。
“刚柔相济”。
2.对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在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和主动的
个性品质的同时,要避免产生粗暴、任性、高傲等个性特点。
“以
柔克刚”。
3.对粘液质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踏实顽强等品质。
多给予参加活动的机会。
4.对抑郁质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发展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要给予他们关怀、帮助、避免在公共场合指责。
二十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不等同真理,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
2.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二十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二十七、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