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口腔口腔颌面外科学
- 格式:pdf
- 大小:160.98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绪论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外科学(oral surgery)与颌面外科学(maxillofacial surgery)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个交叉学科.口腔颌面外科学(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一、口腔颌面外科学发展简史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医学分科,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科学的分支之一。
在医学领域中,口腔颌面外科学虽是一门较年轻并亟需发展的学科,但是,有关口腔颌面外科疾病防治的实践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我国医药工作的先驱者们和患者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公元前3世纪,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中就有过口腔生理、病理及其与全身关系的记述。
西晋朝史书(公元265~316年)就有唇裂修复术的记载,且已为国外著名整形外科专家D。
lard将其收入他的专著《Cleft Craft》中,被认为是世界文献中所记载的第一例唇裂手术。
在那么古老的时期就敢于进行唇裂修补术,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成就。
唐朝医书《千金方》(652年)对口腔脓肿早有切开引流的记述;对颞下颌关节脱位整复手法的介绍,则基本上符合现代解剖生理学的解释。
宋朝《太平圣惠方》叙述了“治牙非时脱落,令牢铜末散封牙上,日夜三度,三五日后牢定,一月内不得咬着硬物,"这是我国最早牙再植的记录。
回顾这些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对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国外有关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内容,在古埃及、古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医学专著中也都有所记载,但是,只有到了近代,伴随着西方产业革命和工业技术的发达,才得到更为广泛的发展.无疑,现代西方医学的经验总结,大大丰富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内容;推动着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和进步。
1.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是全身唯一联动关节,由下颌髁突,颞骨关节窝与关节结节,以及位于其间的关节盘,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关节韧带组成。
2.牙周膜periodontal membrane:界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纤维组织,大部分纤维成束装排列。
牙周膜内有神经、血管和淋巴,对牙齿有保护、营养的作用。
3.Dental Caries(龋齿):是牙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数影响作用下,所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初期造成牙体硬组织色形质的改变,继后发生缺损,形成龋洞。
4.口腔前庭(vestibule of mouth):口腔前庭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弓之间的铁蹄形的潜在间隙。
5.口腔颌面部(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即口腔和颌面部的总称。
口腔和面部的组织器官具有摄食,咀嚼,感受味觉,吞咽,表情及辅助语言和呼吸等功能。
6.固有口腔(proper cavity of mouth)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7.牙釉质(enamel):位于牙冠表面,呈乳白色,有光泽,当牙釉质有磨损时,则透露出牙本质呈淡黄色。
牙釉质是一种半透明的钙化组织,其中含有无机盐,主要为磷酸钙及碳酸钙,水分及有机物,为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
8.颌面部间隙感染:亦称颌周蜂窝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中化脓炎症的总称。
9.sialothiasis(涎石病):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涎石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反复发作的炎症。
常见于颌下腺10.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集体一定区域内各种神经冲动的传导,特别是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的感觉传导,达到该区域疼痛消失的目的。
11.雪口:念珠菌性口炎(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1分),是由一种叫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表现为口腔中白色的乳酪样团块,重时会满口白色(2分)。
一、名词解释:1•阻生牙: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的牙。
多见于下颌第三磨牙。
2颌间挛缩(关节外强直):关节外上下颌间皮肤、粘膜和或深层次组织的斑痕导致的张口受限。
3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卄外侧考试,大收集整理件壁之间。
由于咬肌在下颌丹下份附丽紧,故潜在间隙位于下颌升支上段外侧。
4•贝尔氏而瘫:指临床上不能确定病因,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型周国而神经麻痹。
5•涎石症/病: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多见于下颌下腺及导管, 常使涎液排除受阻而继发感染。
6. 淸创术:是早期对局部伤口进行早期外科处理,是预防伤口感染和促进愈合的基本方法。
一般包括冲洗伤口,淸理伤口,缝合三个步骤。
7. 干槽症:是指拔牙2-3天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撅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的残留血凝块,如用棉球沾取内容物嗅之,有恶臭。
8.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是注射局麻药与上颌结节,以麻醉上牙槽后神经,因此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
本法适用与上颌磨牙的拔除以及相应的颊侧龈、粘膜和上颌结节部的手术。
分口内和口外注射法。
9. TMD::撷下颌关节紊乱症,指与咀嚼肌和颛下颌关节有密切关系的,具有共同发病因素及相同或相似的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的总称。
一般表现为额下颌关节区及其周弗I软组织包括肌肉在内的疼痛、下颌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弹响等三类症状。
10. 病史记录:亦称病例、病案记录,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标、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二、填空:1. 口腔颌而外科学的临床实践在我国古代即有记载。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唇裂修补术见于我国(西晋)朝史书。
【答案】西晋2. 口腔颌而外科常用的局麻方法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和(冷冻麻醉). 【答案】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冷冻麻醉3. 在局麻药物中加入血管收缩剂有以下作用:(延缓吸收:减轻毒副作用:延长麻醉时间;减少出血).临床上在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的常用浓度为:(1: 200, 000〜1: 500, 000).【答案】延缓吸收;减轻毒副作用:延长麻醉时间;减少出血;1: 200, 000-1: 500, 0004. 上颌第一磨牙拔除时需要麻醉的神经有:(上齿槽后神经:上齿槽中神经;腭大神经). 下颌尖牙拔除时需要麻醉的神经有:(下牙槽神经:舌神经). 【答案】上齿槽后神经: 上齿槽中神经:腭大神经(3分):下牙槽神经;舌神经(2分)5. 牙挺的工作原理包括(杠杆)原理、(轮轴)原理和(楔的)原理,在使用牙挺时绝对不能以 ____ 作为支点。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3)口腔颌面外科学名词解释:扳机点: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黏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引起疼痛发作,疼痛先从扳机点开始然后迅速扩散至整个神经分支,扳机点可为一个或多个。
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发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感染:是指微生物在宿主体内异常繁殖及侵袭,在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
麻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个机体或部分机体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
局部麻醉:是应用局麻药物或其他方法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的传导功能,使该区域疼痛消失的方法。
病史记录:是临床医疗工作过程的全面的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发病、病情演变、转归和诊断情况。
阻生牙:是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影响而造成牙萌出受阻,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
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三磨牙>上颌前磨牙>上颌尖牙>上颌中切牙。
原位癌:恶性肿瘤通常生长较快,初起时局限于黏膜内或皮肤表层中称原位癌。
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多出现消瘦、贫血、机体衰竭等症状。
舍格伦综合症: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是眼干、口腔黏膜及其它黏膜干燥。
断根:指外伤或拔牙术中所造成的牙根折断而存留与牙槽内的牙根。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一种原因不明,反复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剧痛性、并无其它感觉障碍及器质性改变的疾病。
以中老年人多见,疼痛剧烈,又往往久治不愈,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和生存欲望。
休克:是一种急性微循环衰竭的病症,特别是重要脏器及其它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注,出现血压降低,脉搏细弱,四肢厥冷,缺氧,昏迷等症状并危及生命者称休克。
无菌伤口:指未经细菌侵入的创口,多见于外科无菌切口,早期灼伤和某些化学性损伤已经及时处理者,可认为是无菌伤口,口腔颌面外科的无菌创口主要是面、颈部手术创口。
第一节 概论(一)概念肿瘤是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产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二)口腔颌面肿瘤的分类及命名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按其生长部位、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和命名。
通常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需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瘤 :一般指良性肿瘤。
如牙龈瘤、牙瘤、腺淋巴瘤等。
个别以瘤命名的恶性肿瘤在前面均加“恶性”的定语,如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恶性多形性腺瘤等等。
癌 :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癌。
如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下颌骨中枢性鳞癌等等。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肉瘤。
如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等等。
临界瘤:某些良性肿瘤形态上属良性,病程较长,但常浸润生长,切除后易复发。
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具有恶性倾向而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的这类肿瘤。
如成釉细胞瘤、乳头状瘤、多形性腺瘤等等。
囊肿和瘤样病变:虽不是真性肿瘤,但常具有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 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肿瘤为多见 ,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等;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如管型瘤,纤维瘤等。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80%(口腔恶性肿瘤约90%)以上;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肉瘤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者较少,主要为纤维肉瘤、骨肉瘤等。
淋巴和造血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也可首发于口腔颌面部,前者近年来增长趋势迅速。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建议应用于临床的分类中,头颈部癌瘤正式分为七大解剖部位,即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咽、口咽、喉咽)、唾液腺、喉和甲状腺,其中大多部位均位于口腔颌面部。
(三)口腔颌面肿瘤的致病因素肿瘤病因至今尚未明了,一般认为是外来和内在的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简介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医学的重要专业领域之一,主要涉及口腔颌面部的疾病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后管理等内容。
下面将对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基础知识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口腔的组成及结构–颌骨的解剖结构–颌面部血管、神经的分布2.口腔颌面部疾病分类与诊断–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疾病及相关症状–临床检查、影像学等诊断手段的应用手术治疗对口腔颌面部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以下方面:1.手术准备–手术前的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手术器械与设备的选择与准备2.麻醉技术–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麻醉方式的选择与应用3.手术技术–口腔颌面部手术的基本步骤与技巧–特殊病例的手术处理方法4.术后处理–术后伤口的护理与恢复指导–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术后管理与康复对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管理与康复指导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术后病情观察–术后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术后定期复诊与随访2.饮食与生活护理–术后饮食的注意事项–术后口腔卫生的指导3.康复锻炼–术后口腔功能康复的指导与训练–术后面部外形与咀嚼功能的恢复综合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还应包括实践环节,如:•临床见习•手术观摩•病例讨论与报告以上就是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的相关阐述。
口腔颌面外科学作为口腔医学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以上内容,将能够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有效应对口腔颌面部相关疾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口腔颌面外科重点总结纲要一般检查:口腔前庭检查重金属中毒牙龈边缘色素主要为铅汞蓝黑色化脓腮腺炎脓液张口度3.7-4.5分型123型舌根肿物含橄榄蔓状血管瘤吹风杂音颈部嚼嚼肌颞肌前缘下颌升值前缘淋巴结检查触诊顺序与体位腮腺三指诊下颌下腺和颌下腺双合诊穿刺血管瘤血液神经鞘瘤血液经久不凝舌下腺蛋清8号或9号穿刺针头血管瘤7号针头颈动脉体瘤动脉瘤禁穿刺检查B超检查检查深部肿物临近血管关系彩超检查皮瓣血拱关系甲状腺的扫描舌根部肿物是否为移位甲状腺磁共振颅内舌根部肿瘤定位DSA(何物?)动静脉留空气消毒紫外线手术器械高压蒸汽布棉花玻璃特殊器械煮沸消毒耐热耐高温锋利刀刃有损伤,要加2%碳酸氢钠沸点105度效果最好还可防锈肝炎患者要用30分钟手术区干燥灭菌陶瓷容易软化的禁止 160度时持续120分钟温度90分钟 180度 60分钟升高10度降低半小时化学消毒乙醇消毒酒精禁止进入无菌组织戊二醛无刺激乙型肝炎浸泡15-30分钟真菌、结核十分钟0.5%碘伏考点:百分比浸泡1-2小时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碘伏:口腔科常用浓度0.5%。
浸泡器械一般用1~2小时。
杀灭芽孢、真菌病毒过氧乙酸具有杀灭乙肝病毒的作用特殊器械消毒 40%甲醛持续40分钟手术区消毒碘酊口腔1% 颈部颌面部2% 头皮3%消毒方法中心向四周感染组织相反四肢躯干扩大到20厘米常用铺巾是孔巾头颈部消毒范围 10厘米四肢 20厘米扑进常用的为孔巾三角巾型口腔鼻唇颊部大手术四边形切口设计注意选择隐蔽的位置与皮肤方向一致活检手术与再次手术切口要一致切取动作:90度进去,45度移动。
90度出来整复手术不可用光刀颞浅动脉在耳屏前压迫止血颈外动脉在第六颈椎处压迫止血颈外动脉在第六颈椎压迫止血面动脉在咬肌前缘压迫止血大面积的组织静脉渗血用温热的盐水压迫止血局限出血无出血点用荷包试组织移动性差的用覆盖填塞法腔窦用碘仿纱条低温止血温度低于32度降压止血收缩压降压至80mmhg 30分钟脓肿切开用钝性分离缝合先缝游离侧后缝固定侧伤口内卷因为针距大于皮下间距外翻针小于皮整复手术边距边距2~3 针距 3~5整复手术 3 5张力创口的缝合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总结一、内容概括《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总结》是一篇全面梳理和概括口腔颌面外科学核心知识的文章。
文章首先介绍了口腔颌面外科的基本概念和领域范围,包括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以及常见疾病类型。
接着文章重点阐述了各类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包括牙齿拔除、口腔炎症、颌骨病变、面部创伤等。
此外文章还深入介绍了颌面外科的常用手术技术及其适应证,如颌骨手术、面部整形手术等。
本文强调了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如微创技术、数字化外科技术等的应用。
总体上这篇文章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基础知识、核心技术和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口腔颌面外科基础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口腔颌面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这一领域的基础内容广泛,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
解剖学基础: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牙齿、颌骨、面部软组织等。
掌握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熟悉颌骨的结构、面部神经和血管的分布,以及牙齿的位置和形态等。
生理学基础:口腔颌面部的生理功能与整体健康密切相关。
唾液分泌、咀嚼、吞咽等功能的研究是口腔颌面外科的重要基础。
此外颌骨的生长和发育、面部骨骼的改建等生理过程也是医生需要了解的内容。
病理学基础:口腔颌面部疾病往往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了解常见口腔疾病的病理变化,如龋齿、牙周病、口腔癌等,有助于医生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生需要熟悉X线、CT、MRI等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便准确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需要掌握一系列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如手术切口、止血、缝合等。
此外医生还需要熟悉颌面部手术的特殊技术,如颌骨固定、软组织修复等。
麻醉与镇痛:麻醉技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0301第一节牙拔除术的基本知识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是治疗某些牙病和由其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一些疾病的手段。
牙拔除术本身可导致软组织(牙周组织、口腔粘膜)和骨组织的创伤;拔牙是在有唾液和存在大量微生物的环境下,或在已有感染的组织上进行的,因此,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全身和局部反应或并发症。
有时可以引起全身病的激化或加重。
一、适应证牙拔除术的适应证是相对的,应根据医疗水平及患者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1.牙体病严重广泛不能修复的龋坏,如残根、残冠。
2.根尖病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等方法保留的根尖周病患牙。
3.晚期牙周病牙周围骨组织大部分破坏或因条件所限不能治疗者。
4.创伤牙因创伤折裂至龈下,或同时有根折,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保存者。
骨折线上的牙,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应尽量保留。
5.移位或错位牙影响功能及美观,引致疾病或创伤,妨碍义齿修复的移位牙或错位牙,均应拔除。
6.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龋坏者。
7.多生牙形状异常,影响美观;位置不正或妨碍功能的多生牙,均可拔除。
8.治疗需要因正畸治疗或义齿修复而需要拔除的牙;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为预防严重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良性肿瘤波及的牙。
9.滞留乳牙滞留的乳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者,应予拔除。
但在成人牙列中的乳牙,下方无恒牙(先天缺失)或恒牙阻生,乳牙无松动且有功能时,则不必拔除。
10.病灶牙对可疑为某些疾病,如风湿病、肾炎,特别是一些眼病(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的病灶牙,在有关科室医生的要求下,可予拔除。
引起某些局部疾病如颌骨骨髓炎、上颌窦炎等的病灶牙,在急性炎症控制后也应予以拔除。
二、禁忌证拔牙的禁忌证也是相对的。
应根据具体情况,慎重考虑后决定。
必要时,应同有关各科医生,共同决定。
如必须拔除,还应做好周密的术前准备。
(一)心脏病1.有5种情况应视为拔牙的禁忌证:①6 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②不稳定的或最近才开始的心绞痛;③充血性心力衰竭;④未控制的心律不齐;⑤未控制的高血压。
口腔颌面部感染知识内容细讲概论口腔内有多种非致病菌与致病菌寄宿颌面部存在多个窦腔,颌骨周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病灶牙为感染发生提供了特有的条件1.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与感染的关系危险三角2.感染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1)局部症状急性: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慢性:炎性浸润块,开口受限、瘘口2)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化验: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核左移4.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大多能作出正确诊断。
如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对缩短病程、防止感染扩散和恶化均有重要意义。
5.治疗原则局部治疗:手术治疗:切开引流(指征、要求、目的)、清除病灶全身治疗目的:①使脓液或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②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及张力,以防发生窒息;③颌周间隙脓肿引流,以免并发边缘性骨髓炎;④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液循环,发生海绵窦血栓、脑脓肿、纵隔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指征:①疼痛加重,搏动性跳痛,皮肤表面发红、光亮;触诊时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性水肿,穿刺有脓。
②急性化脓炎症,经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③儿童颌周蜂窝组织炎已累及多间隙感染,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者。
④结核性淋巴结炎,经局部及全身抗结核治疗无效,皮肤发红已近自溃的寒性脓肿。
要求:①切口在脓腔的重力低位。
②切口瘢痕隐蔽,切口长度取决于脓肿部位的深浅与脓肿的大小,尽力选用口内引流。
颜面脓肿顺皮纹方向切开,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
③一般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即可,按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钝分离扩大创口。
④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
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下颌智牙冠周炎病因:盲袋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临床上以下颌智牙冠周炎最常见。
上颌第三磨牙亦可发生冠周炎,但发生率较低,且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治疗相对简单。
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口腔颌面外科学(3407B)教学大纲执笔人:刘茁,李金超,高子龙审查人:李守宏分管教学院长:庞光明学院院长:庞光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大纲(第7版)课程代码:3407B学分与学时:7.0分;147学时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对象:口腔医学系五年制本科生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使口腔医学专业5年制学生掌握牙齿拔除术,牙槽外科技术以及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癌前病变,炎症,创伤器官畸形及组织缺损等疾患的诊断并熟悉治疗原则,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新进展。
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临床实习,见习相结合的方式,辅以相应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在培养学生基本掌握和熟悉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临床诊疗技术的同时,注意培养其分析综合及处理医疗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安排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如下:系统理论课97学时,临床实习课50学时,临床口腔颌面外科学实习15周。
(一)系统理论课97学时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学时)目的要求:1.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简史2.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学习方法3.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未来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内容: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医疗范围,发史及国内外动态重点与难点:医疗范围及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临床病例及板书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在见习课上)(7学时)第三章口腔颌面麻醉·镇静及重症监护(9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的种类及方法的选择;普鲁卡因皮内实验及利多卡因皮内实验;2、熟悉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阿替卡因、丁卡因临床药理特点;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物中的应用上颌神经阻滞麻醉;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咬肌神经阻滞麻醉;颏神经切牙神经阻滞麻醉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全麻方法;镇静的方法和用药;镇痛的方法和用药;3、掌握浸润麻醉常用药物,麻醉原理及方法;阻滞麻醉(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长)神经阻滞麻醉);局麻的并发症;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麻的特点。
口腔颌面外科学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局麻:用局麻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的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域疼痛消失的方法阻滞麻醉: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或者其主要的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是被阻断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局麻效果。
冷冻麻醉:应用药物使局部迅速散热温度骤然降低以致局部感觉首先是痛觉消失达到暂时麻醉的效果表面麻醉:将麻醉药涂、或喷射于手术表面,药物吸收后麻醉神经,使浅层组织痛觉丧失。
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液注入治疗区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而产生麻醉的效果。
常用局麻利多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维持时间长,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可用作表面麻醉,临床上主要以含1:100000肾上腺素的1%-2%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丁卡因:穿透力强,主要用于表面麻醉。
局麻并发症:晕厥过敏反应过量反应注射区疼痛血肿感染麻醉后粘膜病变、注射针折断、暂时性面瘫、感觉异常、暂时性牙关紧闭、暂时性复视或失明、颈丛神经阻滞并发症(Horner征、声嘶、全脊髓麻痹)。
晕厥是一种突发性的、暂时性的意识丧失,通常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
一般可因恐惧、饥饿、疲劳及全身健康较差、疼痛以及体位不良等引起。
【临床表现】头昏、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搏快而弱、恶习、呼吸困难→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暂时性意识丧失。
【防治原则】做好术前检查和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空腹手术。
一旦晕厥,迅速放平座椅,保持呼吸通畅,氨水刺激,针刺人中穴,吸氧静脉补液过敏反应:由细胞和体液介导的、对不同浓度的抗原所产生的反应。
Horner征:由于颈深神经阻滞麻醉时,麻醉药浸润使颈深神经麻醉所致。
临表: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裂变小、结膜充血、面色潮红、耳廓红润、面部皮肤干燥无汗、鼻粘膜充血、鼻塞。
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物中的应用将血管收缩剂加入局麻药溶液中,以延缓吸收,降低毒性反应,延长局麻时间,以及减少注射部位的出血,使术野清晰。
应考虑手术时间、术中止血及病人的机体状况牙拔除术的适应证1)牙体病2)根尖病3)晚期牙周病4)外伤5)错位牙和移位牙6)阻生牙7)多生牙8)治疗需要9)乳牙10)病灶牙。
拔牙禁忌症:1心脏病、2高血压、3造血系统疾病、4糖尿病、5甲状腺功能亢进、6肾脏疾病、7肝炎、8妊娠、9月经、10感叹急性期、11恶性肿瘤、12长期抗凝治疗、13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14神经精神疾患。
哪些心脏病患者视为拔牙的禁忌证或暂缓拔牙1)急性心肌梗死或近3~6个月前发生心肌梗死2)近期频繁发生心绞痛3)心功Ⅲ~Ⅳ级或临床表现有端坐呼吸、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时4)双束支、三束支阻滞、有Ⅲ度或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有突然神志丧失合并心传导阻滞)史者5)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应经治疗降压后再拔牙。
拔牙后拔牙创的检查及拔牙创的处理:首先检查压根是否完整、数目是否符合该牙的解剖规律,检查牙龈是否撕裂,检查牙槽骨是否折列,连续拔除多个牙时牙龈应拉拢缝合,拔牙创面用消毒纱布棉卷横架于两侧牙槽突咬紧30min后弃除。
拔牙后24h不能刷牙或者漱口。
当日进软食,不宜过热。
避免患侧咀嚼,不可舔舐或者吮吸伤口。
拔牙器械:牙钳(钳柄、关节、钳喙)、牙挺(刃、柄、杆,杠杆原理、轮轴原理、楔原理)、刮匙、牙龈分离器拔牙的步骤分离牙龈挺松患牙安放牙钳患牙脱位拔牙后的检查及处理拔牙后注意事项。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适应症:1反复引起冠周炎者2本身有龋坏或者引起第二磨牙的龋坏3食物嵌塞4压迫第二磨牙牙根或者远中骨吸收5引起牙源性囊肿或者肿瘤6正畸需要拔除的牙7可能为TMJ紊乱病诱因的智牙8完全骨阻生以为某些原因不明神经痛者干槽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1)干槽症为拔牙常见并发症,为牙槽窝的局部骨创感染。
关于病因仍有争论,多认为创伤及感染是主要原因,此外与拔牙窝大,血供不良,抵抗力下降有关。
四学说:感染、创伤、解剖因素、纤维蛋白溶解2)主要症状为疼痛,多发生于术后3~4天,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放射。
治疗效果不佳者,疼痛可持续1~2周。
检查时,腐败型者可见牙槽窝内无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牙槽窝内有腐败坏死组织,有明显臭味,骨壁有明显触痛,牙龈可见红肿,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疼痛,偶有发生张口受限、低热、疲乏等全身表现3)治疗干槽症主要原则为彻底清创、隔离外界刺激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治疗方法:用3%过氧化氢棉球擦拭,去除腐败物质,知道牙槽窝清洁,棉球干净无臭味。
大块坏死物时用用刮匙。
用生理盐水冲洗。
将碘仿纱条卡加丁香油或2%丁卡因填入拔牙创,先将纱条的一端塞入牙槽窝底部,在一次折叠严密填满牙槽窝,松紧适度,纱条末端塞入深部避免松脱,亦可缝合两侧牙龈。
次日无明显疼痛可不换药。
10天后去除碘条,牙槽窝内层有肉芽组织覆盖。
牙槽窝1~2个月长满结缔组织。
脓肿切开引流术的目的:1使脓液和腐败物迅速排出体外消炎解毒2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压力以防窒息3颌周间隙脓肿引流避免边缘性颌骨骨髓炎4防治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液循环产生严重并发症。
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指征:①局部疼痛加剧,并呈搏动性跳痛;炎症肿胀明显,皮肤表面紧张发红光亮;触诊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和凹陷性水肿;深部脓肿穿刺有脓液抽出者②颌面部急性化脓炎症,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出现明显中毒症状者③颌周蜂窝织炎,累积多间隙,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可早期切开减压④结核性淋巴结炎,局部和全身抗结核治疗无效,皮肤发红寒性脓肿已近自溃时。
脓肿切开引流术的要求1.切口位置应在脓腔低位 2.切口应尽力选择在愈合后瘢痕隐蔽的位置,切口长度取决于脓肿部位的深浅与脓腔的大小,首选经口内引流。
颜面脓肿应顺皮纹方向切开,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 3.一般切开至粘膜下或皮下即可,按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用钝分离扩大创口,应避免在不同组织层次中形成多处腔隙或通道 4.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指证:①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②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穿刺抽出脓液③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智牙冠周炎智牙萌出不全或者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临床表现】急性智牙冠周炎初期,全身无明显反应,患者自觉患侧磨牙后区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张口活动时疼痛加重。
随病情发展,局部可有跳痛并沿耳颞神经分布产生放射痛。
侵犯咀嚼肌可引起反射性痉挛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甚至牙关紧闭。
全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及大便秘结、白细胞数目上升,中性粒比例增高。
【扩散途径】1智牙冠周炎向磨牙后区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向外穿破,在腰肌前缘和颊肌后缘发生皮下脓肿,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颊面瘘。
2炎症沿外斜线向前,在相当于下颌第一磨牙颊粘膜的转折处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者破溃成瘘3炎症沿下颌支向后扩展引起咬肌间隙感染和边缘性骨髓炎治疗】原则是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
全身与局部并重。
全身应用抗生素,全身症状重者考虑必要的对症和支持治疗1局部冲洗。
生理盐水或1~3%过氧化氢反复冲洗龈袋直至溢出液清亮。
擦干局部,用探针蘸取2%的碘酒、碘甘油、少量碘粉液入龈袋内,每日三次温水含漱2切开引流术3冠周龈瓣切除术4下颌智牙拔除术。
急性炎症控制后应及时拔除阻生牙或行龈瓣切除,伴有颊瘘者应同时行瘘道搔刮。
咬肌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感染来源】牙源性感染(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下磨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等)。
临床表现】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和严重张口受限。
局部疼痛,凹陷性水肿,但无波动感扩散与蔓延途径】①下颌升支边缘性骨髓炎。
②颊间隙感染。
(前)③翼颌、颞下、颞间隙感染。
(上)④腮腺脓肿。
(后)治疗要点】全身抗感染,脓肿成熟后则行切开引流术,术中探查骨面。
【切开引流部位】①口内途径:由翼下颌皱襞稍外侧切开,因此临床少用。
②口外途径:下颌角下缘下1~2cm,长5~7cm,弧形切口。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多由牙槽脓肿、牙周炎、第三磨牙冠周炎等牙源性感染而来,其次为因粉碎性骨折或火器伤等开放性损伤引起骨创感染。
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中央性颌骨骨髓炎1)感染来源以龋病、牙周膜炎、根尖感染为主2)感染途径是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皮质;再形成骨膜下脓肿或颌周间隙感染。
因此,骨髓质与骨皮质多同时受累3)临床表现可以是局限型,但以弥散型较多4)骨髓炎病灶区周围牙松动,牙周有明显的炎症5)病变多在颌骨体,也可以波及下颌升支6)慢性期X线所见病变明显有大块死骨块,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或伴有病理性骨折边缘性颌骨骨髓炎1)感染来源以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2)感染途径是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颌周间隙感染。
主要破坏骨皮质,很少破坏骨髓质3)临床表现多系局限型,弥散型较少4)骨髓炎病灶区周围牙及牙周组织无明显的炎症5)病变在下颌角及下颌支,很少起于或波及颌骨体6)慢性期X线所见病变多系骨质疏松、脱钙或骨质增生,或有小块死骨,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分界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易在下颌骨因为上颌骨骨质疏松,骨板薄,血管丰富,侧支循环多,脓液容易穿破骨壁向口腔引流,因而炎症逐渐消退,不易在上颌骨内弥散扩散。
下颌骨的牙槽脓肿,由于骨质致密,骨板厚,脓液不易穿破得到引流,因此炎症易在骨松质和骨髓腔内蔓延,常通过下牙槽神经管波及整个下颌体,发展成急性弥散型骨髓炎。
面颈部淋巴结炎【疾病病因以继发于牙源性及口腔感染为最多见,也可来源于颜面部皮肤的损伤、疖、痈。
小儿大多数由上呼吸道感染及扁桃体炎引起。
表现症状1、化脓性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结炎来于牙源性病变.慢性淋巴结炎继发于龋齿、根尖周炎、牙周病变等慢性牙源性炎症可由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转变开始较小轻度压痛,与周围组织不粘连,逐渐可增大至黄豆或蚕豆大无全身症状结核性淋巴结炎,在颈部的一侧或双侧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呈无痛性缓慢增大,圆或椭圆形,表面光滑。
有时可发展成寒性脓肿,或破溃流出豆渣或米汤样脓液,经久不愈。
早期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或有盗汗、低热、消瘦、食欲不振等消耗症状【鉴别诊断冷脓肿:脓液稀薄污浊,暗灰色呈米汤样,夹杂干酪样物;化脓性:淡黄或桃花样粘稠脓液【治疗方法淋巴结炎的急性期主要是抗感染治疗脓肿形成及时切开引流,慢性期主要应清除引起淋巴结炎的原发病灶,肿大明显的亦可手术摘除。
结核性淋巴结炎则应积极抗结核治疗。
颌面部软组织清创术:对局部外科伤口进行早期外科处理,是预防创口感染和促进组织愈合的基本方法6-8小时内进行步骤包括①冲洗创口:采用机械冲洗的方法清除创口内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