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管理学识记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236.62 KB
- 文档页数:35
管理学大一第一学期知识点一、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指对管理活动的规律和管理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组织理论、行为科学、决策理论、领导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组织理论:研究组织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的目标、权责关系、协调机制等。
2. 行为科学:研究组织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动机、态度、沟通等。
3. 决策理论:研究决策的过程和方式,包括决策条件、决策方法、决策风险等。
4. 领导力:研究领导者对组织成员行为的影响,包括领导风格、领导行为等。
三、管理学经典理论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科学方法和标准化管理,追求效率和生产力的最大化。
2. 马克斯·韦伯理论:关注组织的权威结构和官僚机构,强调规范和合理性。
3. 亨利·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将管理过程分为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阶段,提出管理的综合性原则。
4. 埃尔顿·梅奥人际关系理论:重视人际关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强调人的需求和参与。
四、组织结构与设计1. 组织结构类型:包括职能型、分工型、矩阵型等,不同的结构类型适用于不同的组织需求。
2. 组织设计原则:包括简洁性、一致性、适应性等,旨在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组织文化:指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等,对组织成员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五、团队建设与领导力1. 团队建设:包括团队目标设定、团队角色分工、团队协作等,帮助团队达到协同效应。
2. 领导力发展:包括领导风格、领导行为、领导力模型等,可以强化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和影响力。
六、决策与问题解决1. 决策过程:包括问题定义、信息收集、方案评估、决策实施等,帮助管理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2. 问题解决方法:包括思维导图、SWOT分析、决策树等,有助于解决复杂问题和提供决策支持。
七、沟通与协调1. 沟通理论:包括傅里叶理论、门禁理论等,研究沟通的原理和沟通效果的提升。
武汉大学《管理学》——识记要点整理于2011年12月第一编:总论在组织中,为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以达到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的社会活动。
其中的四个内涵:1目标是对未来的追求;2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的协调。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第二节:管理者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第一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第二节:对西方管理思想演进的简单评述第三章:中国的管理思想与21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展望第一节:中国的管理思想第二节:21世纪管理思想展望一、管理工作的特点:1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2管理的二重性;“在资本家手中,管理不仅是一种由协作劳动过程或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本身产生的特殊职能,而且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是建立在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避免的对抗基础上的一种职能。
”在实际过程中,一方面的管理工作会涉及各种经济资源的安排和各个管理环节的协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管理工作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所有者和经营者,管理者和雇员,上级和下级等。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对管理理论性的描述,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的实践性的描述。
科学性突出了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存在着可使用于任何组织、反应组织管理工作内在规律,并能知道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体系。
实践性突出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理论与方法,还要注意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的创新。
拥有这样特性的原因:管理是一本不精确的学科;管理是一本边缘性的学科。
二、凯兹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使用技术手段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是做什么和与事打交道的技能;人际技能——在组织目标取得的过程中与人共事的能力,是一件事怎么做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理解受环境影响组织复杂性的能力,是一件事为什么做和形成公司整体概念的技能。
技术技能是组织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人际技能是管理人员普遍应具有的技能,概念技能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
武汉大学《治理学》——识记要点整理于2011年12月第一编:总论在组织中,为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以达到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的社会活动。
其中的四个内涵:1目标是对以后的追求;2治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3治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4治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的协调。
第一章:治理与治理者第一节:治理第二节:治理者第二章:治理思想的演进第一节:西方治理思想的演进第二节:对西方治理思想演进的简单评述第三章:中国的治理思想与21世纪治理理论的进展展望第一节:中国的治理思想第二节:21世纪治理思想展望一、治理工作的特点:1治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2治理的二重性;“在资本家手中,治理不仅是一种由协作劳动过程或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本身产生的专门职能,而且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是建立在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幸免的对抗基础上的一种职能。
”在实际过程中,一方面的治理工作会涉及各种经济资源的安排和各个治理环节的协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治理工作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所有者和经营者,治理者和雇员,上级和下级等。
3治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治理的科学性是对治理理论性的描述,治理的艺术性是对治理的实践性的描述。
科学性突出了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存在着可使用于任何组织、反应组织治理工作内在规律,并能明白组织治理活动的理论体系。
实践性突出了治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理论与方法,还要注意经营理念、治理思想的创新。
拥有如此特性的缘故:治理是一本不精确的学科;治理是一本边缘性的学科。
二、凯兹的治理技能:技术技能——使用技术手段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是做什么和与事打交道的技能;人际技能——在组织目标取得的过程中与人共事的能力,是一件事如何做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理解受环境阻碍组织复杂性的能力,是一件事什么缘故做和形成公司整体概念的技能。
技术技能是组织基层治理人员的重要技能,人际技能是治理人员普遍应具有的技能,概念技能是组织高层治理人员的重要技能。
管理学大一必背知识点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组织与管理的学科,它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协调和激励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对于大一的管理学学生来说,以下是一些必备的知识点。
一、组织的定义和类型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有序协作。
在管理学中,组织分为形式组织和非形式组织。
形式组织是基于法律、规章制度等建立的正式组织结构;非形式组织则是由员工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所形成的。
二、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能管理者在组织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和职能。
他们需要制定策略、组织人员、指导和激励员工,以及监督与评估工作表现。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决策者、传播者、协调者、领导者和资源分配者等。
三、决策和决策过程决策是管理者在面临问题或机会时做出的选择。
决策过程包括问题定义、收集信息、制定解决方案、评估和选择最佳方案,并进行实施和监控等环节。
决策可以根据风险、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进行分类。
四、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内各个部门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分配方式。
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职能型、分工型、事业型和矩阵型等。
组织结构的选择应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环境来确定。
五、领导与管理领导是指影响和激励他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与领导密切相关,管理者需要既能管理组织的运营,又能有效地领导员工。
不同领导风格对组织和员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六、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团队建设是组织中的重要任务,它涉及到激发员工的合作精神和实现协同工作的目标。
团队管理则强调通过明确定义角色、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解决冲突等手段来管理团队。
七、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内对人力资源的招募、培养、激励和保留等活动。
它包括工作分析、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等方面。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绩效。
八、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关注个体和群体在组织内的行为和动机。
它研究员工的个人特征、动机、决策、沟通和团队协作等因素,以及对组织的影响。
九、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是指通过市场研究、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和推广手段等来达到组织销售和利润目标的管理活动。
一、名词解释(先翻译成中文,然后再解释,3*3)1.Leading:中文为领导.指影响个人或群体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向目标迈进的行为或力量,即领导是一种行为或影响。
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定义.但也有其它一些定义很有影响,如领导是一种引导和促使下属为目标努力的艺术;领导是一种程序,这种程序包括了指挥和激励;领导是一种说服力等等.从领导的定义可以看出,领导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以下要素构成:(1)领导行为的主体。
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领导者,它是一个人或一个集团,是实施领导的人或集团。
领导主体在领导行为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领导对象。
即领导者的部下、追随者或者说是领导行为的影响者,它也是人或由人组成的群体.(3)领导目的及实现目的手段。
目的就是领导目标的预期,其手段主要指指挥、激励、沟通以及领导艺术等.(4)领导力量.指领导者拥有影响下属或追随者的能力,主要包括职权和个人影响。
2.Learning organization:中文为“学习型组织",是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所倡导的一种组织类型.圣吉指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圣吉所希望建立的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不同凡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由伟大的学习团队形成社群,有着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坚韧的生命力与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不断创新,持续蜕变。
在其中,人们胸怀大志,心手相联,相互反省求真,脚踏实地,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模式,不为眼前近利所诱,同时辅以令成员振奋的远大共同愿景,以及与整体动态搭配的政策与行动,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从而在真正的学习中体悟工作的意义,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并与周遭的世界产生一体感.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为:①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表现为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全身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自我。
②改善心智模式,即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改变隐藏在我们背后的所有行为的基本假设。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员和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特征包括目的性、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3. 管理的作用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壮大。
4. 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组织是指将资源配置到适当位置以达成目标、领导是指发挥影响力,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控制是指对组织进行监督、引导和调整,确保实现预定目标。
二、管理学基本原理1. 公司管理原则公司管理原则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2.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3. 管理的原则管理的原则包括透明、公正、公平、高效和创新等。
4. 管理的技术管理的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管理理论经济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全面比较、分析和研究,使企业与经济的管理活动能够进行顺利、有序的进行和组织。
2. 社会学管理理论社会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社会学为基础,通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各种企业及与社会的管理者完成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应用和研究。
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学为基础,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企业各种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环境的创造。
四、管理学的基本方法1. 计划方法计划方法是指在正式及非正式计划中考虑到小集团、中集团、大集团、公司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实体在个别和集体方面遵循相关的政策、目标、原则、方法和指导方针。
2. 组织方法组织方法是通过实际的过程和系统组织来保证最有效的对企业各种活动的控制。
3. 领导方法领导方法是运用领导者全面、周到、热忱的关怀,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同时使员工的绩效更好达成公司的目标。
武汉大学《管理学》识记要点整理于2011 年12 月第一编:总论在组织中,为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以达到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的社会活动。
其中的四个内涵: 1 目标是对未来的追求; 2 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 4 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的协调。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第二节:管理者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第一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第二节:对西方管理思想演进的简单评述第三章:中国的管理思想与21 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展望第一节:中国的管理思想第二节:21 世纪管理思想展望、管理工作的特点:1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2管理的二重性;“在资本家手中,管理不仅是一种由协作劳动过程或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本身产生的特殊职能,而且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是建立在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避免的对抗基础上的一种职能。
”在实际过程中,一方面的管理工作会涉及各种经济资源的安排和各个管理环节的协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管理工作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所有者和经营者,管理者和雇员,上级和下级等。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对管理理论性的描述,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的实践性的描述。
科学性突出了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存在着可使用于任何组织、反应组织管理工作内在规律,并能知道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体系。
实践性突出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理论与方法,还要注意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的创新。
拥有这样特性的原因:管理是一本不精确的学科;管理是一本边缘性的学科。
、凯兹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使用技术手段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是做什么和与事打交道的技能;人际技能——在组织目标取得的过程中与人共事的能力,是一件事怎么做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理解受环境影响组织复杂性的能力,是一件事为什么做和形成公司整体概念的技能。
技术技能是组织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人际技能是管理人员普遍应具有的技能,概念技能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
管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1.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3 管理思想的基本范式1.4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5 管理实践的重要性第二章组织与管理2.1 组织的概念及特征2.2 组织的类型和结构2.3 组织的设计与变革2.4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2.5 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决策与计划3.1 决策概述及决策理论3.2 决策模型与决策方法3.3 计划的概念与分类3.4 企业战略规划3.5 经营计划与控制第四章领导与沟通4.1 领导的概念与特征4.2 领导行为与领导力理论4.3 领导风格与领导技能4.4 沟通的概念与要素4.5 沟通技巧与沟通障碍第五章激励与团队5.1 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5.2 激励因素与激励设计原则5.3 团队的概念与特征5.4 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5.5 团队决策与团队绩效评估第六章控制与评估6.1 控制的概念与作用6.2 控制过程与控制原则6.3 控制方法与控制技术6.4 绩效评估的概念与目标6.5 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第七章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7.1 管理伦理的定义与意义7.2 管理伦理原则与价值观7.3 社会责任的概念与层次7.4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7.5 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实践总结与展望本章主要总结了管理学大一的知识点,包括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组织与管理、决策与计划、领导与沟通、激励与团队、控制与评估以及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内的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丰富而复杂,从传统的科学管理到人本主义管理再到现代的系统管理,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观点。
同时,管理学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密切相关,相互交叉影响,共同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
管理学大一必备知识点一、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和管理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组织、计划、协调、领导、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在大一学习管理学,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二、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正式形成为学科的时间较为晚,主要在20世纪初有了较为明确的发展。
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管理理论和学派,如科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派、系统管理学等。
三、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方面。
计划是指通过明确目标和制定相应方案,指导组织和个人行动的过程。
组织是指通过分工、协调和资源配置等手段,使组织的各项工作协调一致。
领导是指管理者通过激励和指导等行为,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动力。
控制是指管理者通过监测和评估,确保组织的活动符合预期目标。
四、管理学的核心概念1. 组织:指由一群人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协调和合作的社会系统。
组织有不同的形式,如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等。
2. 管理者:指负责组织的日常运营和决策的人员,包括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
管理者需要具备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
3. 决策:指管理者在面临问题或机会时,做出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过程。
决策需要依据信息、评估风险和权衡利弊。
4. 沟通:指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是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有效交流的关键。
五、管理学的应用领域管理学的应用广泛,涵盖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
大一学习管理学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应用领域:1. 组织管理:研究如何设计和运作一个高效的组织,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方面。
2.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如何吸引、培养和激励组织的人力资源,包括招聘、薪酬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
3. 项目管理:研究如何合理规划、组织和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实现项目目标。
4. 运营管理: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生产和服务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管理学必背知识点大一一、管理学概述在大一阶段学习管理学,首先需要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管理学是研究组织与管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能力。
其核心内容包括管理思想、管理基本理论和管理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二、管理学的理论模型1. 基本管理理论大一学习管理学的重点是了解基本的管理理论模型。
其中,有四个重要的管理理论模型是必备的知识点: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
这些理论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和指导组织管理的过程。
2. Planning(规划)规划是管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包括设定组织目标、制定战略和决策等。
大一学生需要了解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并能运用规划工具进行实践。
3. Organizing(组织)组织是管理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分配职权和建立工作流程等。
大一学生应该熟悉组织的基本原则、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以及组织设计的方法。
4. Leading(领导)领导是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涵盖了领导力、激励、沟通和团队建设等方面。
大一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有效的激励方式和良好的沟通技巧等知识。
5. Controlling(控制)控制是管理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用于评估和监控组织的运行状况,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大一学生应该了解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控制工具,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大一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管理决策涉及到问题定义、信息收集和评估、方案选择和实施等环节。
大一学生需要了解决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关注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
大一学生需要了解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且能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五、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薪酬福利等方面。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理考试重点归纳(一)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 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 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 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领会:(1)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 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
(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 社会属性。
(3)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 P3)科学性:A 、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 B 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识记: (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 1924—— 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 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 《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4) A 、人际角色: E 、信息角色: C 决策角色: (5) 管理者的角色: a 代表人 a 监督人 a 企业家 管理者的技能: (P7)b 领导者b 传播者b 冲突管理者(P8) a 技术技c 联络者; c 发言人; c 资源分配者 b 人际技能 d 谈判者 c 概念技能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5. 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6. 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3. 及时反馈与跟踪4. 增加沟通双方的信任度。
管理学管拜:管理就是组织为『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资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L管理的我体是组织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工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理工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基木卷件(特能“L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管理活动)正业近生是ii成组织目标的基木活动:管理活动确保作业活动ff效进行《2.管理工作既具行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科学是客观规律(理论性),艺术是I观创造(实践性)3.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
管理的职傩:1.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力的彼先筹划和安fll2.组织是为r完成计划加对分,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抖3.领导是只会和影响下屈为实现纣织II标血努力工作的过程4.苦削是为了保证纣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血进口的系列监督依杳工作管理有效性的衡母:L效率:指投入与产出凶比值,沃为资源ff限,组织要用比较经济的方法达到II标,意味者正确地做事,比如劳动生产率. 2.效果:指II标达成度,犷及活动的结果,意味着做止确的事,比如利洵薇,管理的产牛.:1产生F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12.是人类怦体活动的产物,管理的必要件:有纽织就羔要管理,协调群体活动,以实现目标-L管理是社会进步叮发展的物质力量,组织的强用伴随行光进的管理: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茕要条修:3.管理具仃普遍性,任何组织以及组织的任何层次都行必要进行管理,管理者: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管过协调他人的活动实现组级目标的人。
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管理者的分类(所处层次)Lι⅛层管理者:对整个组织负有全部赤仃的管理人员例如:在小阿、苜席执行仃,总,或名经理等2.中层管理者: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贡任的管理人员例如:部门主任,科室主任.项H人理、地区经郑、产品经理等3.基层管理若:管珪作业人员的管理名管理者的角色:角色就是处于组织中某一位.置的人庆需要做的一系列特定的任务.L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混乱驾双片、资源分配方、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1 ,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概念>人标》技术基层管理替:技能>人际>概念对任何一个乂次的管理者都同等承要的是人际技能,仃效的管理外:「作多、质左好•门成满意.其大部分时间用于沟通和人力资源,成功的管理者:晋开快。
武汉大学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
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 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 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
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
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3、操作者: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实现既定目标。
基层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组织中的层次•跨区域的可转移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基层管理者 15% 24% 51% 10%中层管理者 18% 33% 36% 13%高层管理者 28% 36% 22% 14%7、管理与经营管理经营条件: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商品经济的产物背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末期目的: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角度: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外向性(环境)适用:一切组织企业三、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管理学必背知识点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的学科。
2. 管理的基本功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 管理的层次:高级管理、中级管理和基层管理。
4. 管理的特点:目标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二、管理的过程1. 计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2. 组织:将资源合理配置,构建适应目标实现的组织结构。
3. 领导:通过影响和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达成。
4. 控制: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绩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管理的理论1. 科学管理学: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2. 行为管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强调人性化管理。
3. 现代管理学:强调适应变化和创新,注重组织的学习和发展。
4. 质量管理学: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追求零缺陷和客户满意度。
5. 策略管理学:关注组织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
6. 变革管理学:研究组织变革的过程和策略,强调管理变革的能力。
四、管理的技能1. 沟通技巧:有效地传递信息和理解他人的意图。
2. 决策能力:分析问题、制定决策方案并做出决策。
3. 领导能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达成组织目标。
4. 团队合作:协调不同成员的工作,实现协同效应。
5. 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内外部利益冲突。
6. 问题解决:识别和解决组织中的问题,改进工作流程和绩效。
五、管理的环境1. 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文化、结构、人力资源和技术等内部要素。
2. 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法律等外部要素。
3. 不确定性环境:变动频繁、难以预测的环境,需要灵活应对。
六、管理的伦理1. 遵守法律法规:管理者应遵守国家和组织的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2. 尊重员工权益:关注员工的权益和福利,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3. 社会责任:管理者应承担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积极回馈社会。
七、管理的挑战1. 全球化竞争: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管理者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不断的协调活动。
1、概念: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以高效地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特征: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特性:有效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艺术性和科学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分类: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综合、专业管理者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的组织内外的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的神经中枢并获得和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传递方面: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方面: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5、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能理解激励他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
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能够运用特定的方法、程序、技巧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人际技能:指与其他人一起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3)概念技能: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无形资产。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武汉大学管理学重点总结重点:★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发挥来分配资源、协调关系的过程。
★2、管理的解释1)、管理在本质上是一个过程。
管理就是通过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来实现目标。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每一个组织都是人的组合、每一个组织都有一种系统性的结合)3)管理需要借助相关的资源,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4)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5)、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者的层次操作者、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5、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联络人、领导者)2)、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6、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2、亚当.斯密的两大贡献1)劳动分工,就是将工作分解成一些单一的和重复性的作业。
这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最大也是最初的区别点。
2)、经济学人的假说,即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
6、梅奥的行为管理的研究的方向、三个观点1)、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组织中的行为因素,以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2)、三个观点:一、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二、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三、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是工人的共同态度,即士气。
1、计划的概念、作用计划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计划的作用:指明方向,减小变化的冲击,减少浪费、避免损失,设立标准、利于控制3、决策的概念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目标的选择。
4、计划和决策的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决策与计划相互渗透。
★5、决策的主体、遵循的原则1)、决策的主体是有限理性的人2)遵循的原则是满意原则,决策时要对客观因素、行动方案及后果加以综合研究,并确定一套衡量准则。
大一管理学必背知识点总结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和资源的科学,它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帮助组织和管理者实现目标。
作为大一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必背的管理学知识点。
一、管理学的定义和作用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
管理学的作用在于帮助管理者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并实现组织目标。
二、管理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管理过程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计划是确定组织目标并制定实现该目标的行动方案;组织是将各种资源有效配置,并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领导是激励和指导员工实现目标任务;控制是对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差距并采取纠正措施;协调是管理者不断调整和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以确保组织正常运转。
三、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目的性原理、科学方法原理、协调性原理、激励原理和限制原理。
目的性原理指出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科学方法原理要求管理者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决策与问题解决;协调性原理强调管理者的协调能力是管理成功的关键;激励原理指出激励是推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限制原理要求管理者在实践中需遵守各种制约条件。
四、组织的基本理论组织是管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包括功能型、分工型、纵横型和核心辐射型。
功能型组织是按照职能划分不同部门,各部门负责不同的职能;分工型组织是按照业务流程划分不同部门,各部门负责不同的流程;纵横型组织是将职能和流程进行结合,形成交叉部门的组织结构;核心辐射型组织是以核心部门为中心,向外扩展辐射其他部门。
五、领导与管理领导与管理是管理学中重要的概念,管理者既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又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
管理者的任务是完成目标任务,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手段实现组织效益。
而领导者则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激励、沟通和榜样力量塑造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武汉大学管理学识记要点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武汉大学《管理学》——识记要点整理于2011年12月第一编:总论在组织中,为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以达到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的社会活动。
其中的四个内涵:1目标是对未来的追求;2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的协调。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第二节:管理者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第一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第二节:对西方管理思想演进的简单评述第三章:中国的管理思想与21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展望第一节:中国的管理思想第二节:21世纪管理思想展望一、管理工作的特点:1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2管理的二重性;“在资本家手中,管理不仅是一种由协作劳动过程或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本身产生的特殊职能,而且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是建立在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避免的对抗基础上的一种职能。
”在实际过程中,一方面的管理工作会涉及各种经济资源的安排和各个管理环节的协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管理工作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所有者和经营者,管理者和雇员,上级和下级等。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对管理理论性的描述,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的实践性的描述。
科学性突出了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存在着可使用于任何组织、反应组织管理工作内在规律,并能知道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体系。
实践性突出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理论与方法,还要注意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的创新。
拥有这样特性的原因:管理是一本不精确的学科;管理是一本边缘性的学科。
二、凯兹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使用技术手段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是做什么和与事打交道的技能;人际技能——在组织目标取得的过程中与人共事的能力,是一件事怎么做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理解受环境影响组织复杂性的能力,是一件事为什么做和形成公司整体概念的技能。
技术技能是组织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人际技能是管理人员普遍应具有的技能,概念技能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技能。
三、明茨伯格的角色理论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名义首脑、领导者、联络人),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创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四、科学管理思想(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主要的管理思想:A对操作工人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方法;B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C与工人们亲密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理去办;D资方和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相等的。
(劳资双方思想态度上的两个转变:双方合作尽到生产最大盈利的责任,必须用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见解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2措施:对工具进行改革,如对钢铁产工人使用铁锹的改革;在工资制度上,突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在职能管理上,强调管理工作与劳动的分离。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1对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方案;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层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已安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2管理的14条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精神。
(三)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五、行为管理思想梅奥从霍桑实验中得出的结论: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积极性,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3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组织应发展新的领导方式,梅奥看来,这种新的领导方式是以社会和人群技能为基础的。
六、管理理论丛林思想(一)社会系统学派理论要点;组织是协作的系统,组织是由人组成的,这些人的活动是相互协调的,构成一个称为协作系统的系统。
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1协作意愿;2共同的目标;3信息联系。
经理人员的五项职能;1建立一个信息联系系统;2招募和选择能最好作出贡献、能协调地进行工作的人员,并使这些人员协调地、有效率地进行工作;3规定组织的目标;4授权的职能;5决策的职能。
(二)管理科学学派(三)管理权变学派(四)决策理论学派(五)系统管理理论学派(六)经验主义学派(七)经理角色学派七、X理论、Y理论和超Y理论X理论假设:A人员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B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必须采取措施和惩罚方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C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D大多数员工喜欢安于现状,没有雄心壮志。
Y理论假设:A员工视体力劳动如休息、娱乐一样自然;B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最好办法,若员工对工作作出了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C一般而言,人是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不愿负责、缺乏雄心壮志不是人的本性;D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
超Y理论:希望更正规化的组织结构条例的人,会欢迎以X理论指导管理工作;而希望更多自知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机会的人,会欢迎以Y理论指导工作。
八、企业文化企业内部人们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共享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准则,它是一个组织特有的传统的风尚,制约着全部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1核心:在充分认识人、尊重人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领导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结合企业所处国度的社会文化,以及企业经营方式、产出、行业等方面特点,创立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从上到下,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
2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它能统一企业职工们的思想,以达到控制人们对问题做出反应的方式,协调人们之间的行为,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九、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对知识和科技在较长时间内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深刻认识。
知识经济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已不是限制和决定的因素了,经济增长更直接地取决于知识的投资。
知识可以扩大传统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可以提供调整生产要素、创造个性产品和改进生产程序的能力。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鼓励创造新知识在经济中传播新技术的手段。
知识经济的目标是研究、开发和应用新技术。
十、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目标是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能力,基本步骤是:1建立个人愿景;2诚实地认清自己所面临的现状;3在努力工作、消除差距的同时要克服不安、担忧而产生的“情绪张力”,忍受努力工作后,成果与努力之间“时滞”的考验,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有反思和探询两种方式。
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目的是使组织能培养组织内的成员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把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奋斗的目标,最关键的工作是:1鼓励个人愿景;2塑造整体图像;3绝非官方说话;4不是单一问题的解答;5学习聆听。
第四项修炼是团队学习,目标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和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团队的修炼必须从“深度会谈”开始。
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的特点1强调系统的结构性,以系统的观点来对复杂现象进行解释2强调系统运行中的时间延滞作用3应用系统基模。
第二编——计划对未来行动的安排,包括定义组织的目标、考核的指标、实现目标的手段选择、战略制定,以及进度的安排等。
计划的三个特点:1与未来有关;2与人们的行动有关3与管理其他职能有关。
第四章:计划第一节:计划的概念第二节:计划的分类第三节:目标和目标管理第四节:计划前提第五节:常见的计划方法第五章:决策第一节:决策与决策过程第二节:决策理论第三节:决策类别第四节:决策技术第六章:战略第一节:战略与战略规划第二节:战略制定分析第三节:层级战略第四节:战略实施一、计划与决策计划与决策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一方面,在计划编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蕴含着决策的实施,如组织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选择等。
从这一角度讲,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和组织落实过程。
另一方面,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抉择,管理者的抉择必须以计划为基础,围绕着计划的实施进行,计划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服务,也对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起着规范和促进作用。
从这一角度讲,计划又是决策的前提的基础。
二、计划的重要性、有效性、编制过程和常见的计划方法重要性的体现:1指明方向;2减小不确定性;3高效地实现目标;4提供控制标准。
有效性的标准:1统一性;2灵活性;3精确性;4经济型。
编制过程:1确定管理目标;2前提预测;3制定和选择计划;4量化计划。
常见的计划安排方法:1进度计划安排工具(规划表、甘特图、PRET技术);2滚动计划法;3投入产出分析。
三、德鲁克的目标管理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五个基本阶段:1上、下级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易评估的目标;2在讨论、协商下分解总目标为各部门和各层级的具体计划;3上级复审目标的结构,并授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4实现目标并定期检查进展情况,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反馈;5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人员绩效,以决定奖惩和职位升降。
注意三方面:1目标的可衡量性;2目标设定的难度;3真正的参与。
四、决策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深刻分析各种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地拟定各种方案并加以评估,最终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制定过程:1发现问题;2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3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4实施和审查方案。
五、西蒙的决策理论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了“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标准”,相对于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和“最大化或最优原则”,从而用“管理人”取代了“经济人”,开创了决策研究的新领域。
理性是受限制的,主要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具备完全理性的假设前提:1人的知识是有限的;2人的能力是有限的;3人在影响其决策的价值观和目标观念上是受限制的;4决策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和极度复杂性。
寻找“最优解”的前提条件是具有能对所有措施进行比较的一套标准;寻找“满意解”的前提条件是具有一套能说明符合最低限度要求的措施和标准,用以选定符合或超过这个标准的措施。
六、决策类别(一)确定决策、风险决策和不确定决策确定决策:在确定条件下,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自我目标并且对我们所作的选择的结果有精确的、可靠得了解。
风险决策:对所作出的选择不能肯定地预测它的结果到底如何,但我们知道每一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大小。
不确定决策:在不确定条件下,决策者对他们的决策及产生的后果和其出现的概率了解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