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 格式:docx
- 大小:21.06 KB
- 文档页数:3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第二,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帝国主义最终不能瓜分中国的原因1、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3、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具体的讲就是一战。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⑵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期属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⑵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⑶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⑷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
⑸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⑹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⑴政治:中国闭关锁国政策。
⑵经济:小农经济,列强入侵疯狂掠夺原材料和进行商品倾销。
⑶军事:列强入侵,实行不抵抗政策,设备陈旧。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①鸦片战争后, 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中国领土主权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
③甲午战争的爆发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 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 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 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天津条约》又开放了 10个口岸, 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 而不需要重新课税,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 开放天津; 《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
《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 勒索白银 2亿两, 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 150多万平方公里。
《辛丑条约》规定, 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 12 处“留兵驻守” ,勒索到 4.5亿两白银, 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 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 “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3社会的特点①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国家, 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司法于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与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
其中,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的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这时,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战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知识点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人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2)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决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1)一是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二是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前者为后者创设前提开辟道路)3.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走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帝国主义不允许。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2)封建主义不允许。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没有力量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知识点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1)开始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制据,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首先你要弄清近代中国是哪一个时期,面临的是什么局势。
那样你就很容易明白:中国社会的矛盾已经从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演变成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改善与政治地位的提高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有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
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产生的原因: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2、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3、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4、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5、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近代史重点整理上编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2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3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 .反抗外来侵略: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5 .太平天国运动⑴代表人物:洪秀全⑵两大纲领: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⑶历史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答: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近代文学的基本特点?答:一,文学的政治性和战斗性有所增强。
二,王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领域有所扩大。
三,文学呈现出以罕见的复杂状态与过度状态。
3.欣赏《己亥杂诗》其五.其一百二十五。
其五:“浩荡离愁。
更护花”。
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句笔锋突转,以落红华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蓄沉著。
其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分明,分三层: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语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才,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才,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人热情的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的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4.龚自珍是个成就和特点:(1)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社会批判,尖锐有力。
(2)追求理想,展望未来,慷慨激昂,热情洋溢,又不时流露杳茫孤独之感。
(3)敢于创新,尽文字之美,抒一家之言。
(4)艺术方法基本算是浪漫主义的,突破形式限制,不拘一格,瑰丽中显得古奥,犀利明快的同时往往又隐晦艰深。
5.龚自珍《咏史》的艺术特点:(1)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
诗从“金粉东南”写起,紧扣“咏史”之题;最后又借田横义不降汉的历史故事反讽士人不能坚持节操,仍回应标题。
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首先你要弄清近代中国是哪一个时期,面临的是什么局势。
那样你就很容易明白:中国社会的矛盾已经从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演变成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改善与政治地位的提高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有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
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产生的原因: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2、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3、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一一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4、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5、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一、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前者是民族矛盾,后者是阶级矛盾。
二、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前进。
三、扩展资料:近代中国的本质和主题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也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屈辱中开启了现代化之门。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赢得民族解放的历史。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是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中国艰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的历史,无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生活到国际关系,变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过去所有王朝无法比拟的。
这段历史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却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改善与政治地位的提高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
3、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4、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改善与政治地位的提高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5、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一、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二、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2】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控中国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三、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四、如何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2】农民阶级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学课本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课本的表述,就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关于对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理解。
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怎样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
而教材中却不把国内矛盾表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经济结构来看:在自然经济之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后期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
从阶级关系来看则出现了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复杂化了。
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之外又出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及民族资产阶级与大地主、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只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矛盾中的一部分。
因而,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来表述,就无法涵盖近代中国社会的国内矛盾。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非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可以这样说: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对外宣战、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才有国共两党的二次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这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二者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涉及到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经历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为了更好地回答问题,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1.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中外矛盾和阶级矛盾。
中外矛盾体现在中国与外国列强的斗争中,包括自然社会和历史社会两个阶段。
在自然社会阶段,中国抵御了匈奴、蒙古等外族的入侵。
在历史社会阶段,中国以不同形式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阶级矛盾主要是封建制度与农民、工人之间的矛盾。
封建制度的压迫使得农民和工人阶级日益赤贫,触发了一系列反封建斗争。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合。
封建残余占主导地位,社会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导,封建礼教影响深远。
而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压迫下,中国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并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3.近代中国的基本特征近代中国的基本特征可以总结为:政治的剧变、经济的混乱、社会的动荡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政治的剧变主要指的是清朝的衰落与民主革命的兴起。
清朝统治的腐败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系列变革为中国政治带来了新的局面,虽然步履维艰,但也逐渐开启了中国现代政治的大门。
经济的混乱主要是由于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外国列强的侵略所引起的。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经济落后、封闭,无法应对外国列强的挑战。
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国面临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
这一变革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的动荡主要源于人民群众对封建压迫的反抗。
农民和工人对封建社会的贫困和压迫感到不满,开始反抗和斗争。
这些斗争的结果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革命的发展。
民族意识的觉醒主要是中国人民认识到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在外族侵略的打击下,中国人民开始强烈要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首先你要弄清近代中国是哪一个时期,面临的是什么局势。
那样你就很容易明白: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改善与政治地位的提高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答: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近代文学的基本特点?答:一,文学的政治性和战斗性有所增强。
二,王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领域有所扩大。
三,文学呈现出以罕见的复杂状态与过度状态。
3.欣赏《己亥杂诗》其五.其一百二十五。
其五:“浩荡离愁。
更护花”。
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句笔锋突转,以落红华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蓄沉著。
其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分明,分三层: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语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才,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才,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人热情的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的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4.龚自珍是个成就和特点:(1)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社会批判,尖锐有力。
(2)追求理想,展望未来,慷慨激昂,热情洋溢,又不时流露杳茫孤独之感。
(3)敢于创新,尽文字之美,抒一家之言。
(4)艺术方法基本算是浪漫主义的,突破形式限制,不拘一格,瑰丽中显得古奥,犀利明快的同时往往又隐晦艰深。
5.龚自珍《咏史》的艺术特点:(1)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
诗从“金粉东南”写起,紧扣“咏史”之题;最后又借田横义不降汉的历史故事反讽士人不能坚持节操,仍回应标题。
同时在咏史的格局框架内,填入了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现实内容,发抒感慨,批判时政,实是托古刺今,借题发挥之作。
(2)政治思想与艺术概括的统一。
作者善以政论作诗,此篇即可看作用诗体写成的杂文,它针对当时官场、士林这些特定阶层,抽出其本质特征予以批判,提升到历史高度予以针砭,具有振聋发聩的思想力量;同时其重表意而多陈述的表达,并不使诗歌流于概念化、空泛化,而是富有概括力、形象性,此诗既是政治家之诗,又是诗人之诗。
(3)全诗层次清晰,笔锋犀利,用典贴切,叙议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造语凝重端方,属对严谨工整,音调铿锵悦耳,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6.黄遵宪的诗歌题材及艺术特点:一,题材:1反对列强侵略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书愤》,2批判收旧势力要求变法图强的诗《感怀》,3描绘异国风光吟咏科学文明的诗《樱花歌》,4表现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与同情的诗《逐客篇》。
二,艺术特点:1提倡创造革新,又强调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自称所作为“新派诗”。
2在诗中广泛地描写了重大历史事件,突出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深刻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3诗中表现新的社会思潮,包括外国奇异风物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具有新意境。
4代表作有《哀旅顺》、《书愤》、《今别离》等。
(四)为要保存旧有风格,而未能打破旧形式;用典过多,往往难懂;具有浓厚的改良派色彩。
7黄遵宪《哀旅顺》的艺术特点:(1)概括有力,表达委婉。
此诗采取史诗般的笔法,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甲午海战加以高度概括与真实记录,显示了作者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
同时作者采取了十分委婉的表达方式来凸现诗篇的意旨,全诗并未从正面点出导致旅顺失陷的原
因,而是把这一问题留给读者去思索,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2)欲抑先扬,大起大落。
此诗前十四句极言旅顺港的形式之险要、战备之精良、军威之雄壮,真是天下无双,固若金汤。
最后两句却骤然转折,写旅顺轻而易举地沦入敌手,将前文陡然抹倒。
两相对照,反差强烈,取得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也在大起大落的结构中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悲愤叹惋。
(3)感情强烈,音韵调谐。
全诗前十四句气势轩昂,充溢豪情,最后两句虽平平道来,哀恸悲怆之情却力透纸背,更显示出哀旅顺之沉痛无比。
其感情之所以能如此剧烈动荡,是与作者善于用韵密不可分的。
全诗逐句用韵,前十四句押仄声韵,急促而铿锵,最后两句忽然转用平声韵,暗喻旅顺失陷之轻易,与全诗的思想内容达成了高度和谐。
8. 梁启超与“新文体”的特点:戊戌变法前后,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文体。
文笔平易畅达,“条理清晰,笔端常带感情”,富有鼓动性,成为风靡一时的新文体,号称“新民体”,亦称报章体。
9.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艺术特点:(1)强烈的感染性。
作者以饱带情感之笔,或说理,或喻事,或状物,往往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务求恣睢淋漓,充分表达出炽热挚烈的爱国激情,在奔放激荡中给人以慑心动魄般的巨大震撼,极富鼓动性。
(2)鲜明的形象性。
此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抽象的逻辑推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老大帝国”的老态龙钟、枯朽衰弱与少年中国的血气方刚、充满活力,在相互比照中栩栩如生地站立在读者面前。
又广泛取譬,多方设喻,先是以人喻国,转而又以物喻人,喻中套喻,喻后接喻,堪称奇观。
(3)高度的灵活性。
此文的语言表述非常自由,或文或白,或奇或偶,或引诗为文,或化骈为散,时而用一二个外语洋词,时而用三两句俚语方言,其遣词造句不受约束,无所禁忌,而又尽情尽意,明白无碍。
10.四大谴责小说的内容: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11.《狂人日记》中的狂人的形象及其意义:(1)狂人是一个兼有病狂与清醒双重特征的反封建战士的形象,(2)意义:揭示了封建传统吃人的主题。
12,阿Q的形象及其意义:1,阿Q是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也是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
精神胜利法是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其体现的是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我安慰,欺软怕硬,其核心是不正视现实。
2,A阿Q形象具有巨大的概括性,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沉重的苦难生活的生动概括。
B阿Q形象具有社会普遍性,既概括了中国国民性的一般弱点,也概括了人类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法。
C以对“人”这一生存困境的正视,揭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13.《呐喊》、《彷徨》人物形象的分类:1.权势者形象,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些有钱有权有势的“阔人”,如《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离婚》中的七大人等。
他们自觉地维护着封建传统及其伦理道德规范,并体现了冷酷、虚伪的精神特征。
2.积极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卫道者形象。
《肥皂》里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干亭等封建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属于这一类。
3.被侮辱与被损坏者的形象。
鲁迅认为,各种形式的封建思想观念,在精神上残害着等级社会的下层人,侵蚀着他们的灵魂,从而严格的控制着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以维护封建秩序,因而他在《呐喊》、《彷徨》中塑造了较多的不觉中被吃掉的形象。
14.简析《秋夜》中小粉红花、小青虫形象的象征意蕴:小粉红花是社会上不敢正视现实、寄希望于未来的弱小者,处境悲惨,是一种典型的弱者的象征。
而小青虫是现实中向往光明、不计成本、不惜牺牲的追求者的象征。
作者对前者更多的是批判,对后者则是敬佩和惋惜。
15.简答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1.鲁迅杂文是中国当代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
2.鲁迅的前期杂文表现出较浓厚的启蒙主义思想,较多地揭示和批判社会的腐败和思想的落后。
3.鲁迅的后期杂文具有更多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16.简答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1鲁迅杂文的风格也随着时代和社会以及他的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发生变化,前期风格热烈,后期风格深沉冷峻。
2运用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道理,也是鲁迅杂文的显著特点之一。
3鲁迅的杂文是对中国议论性散文的创造性发展,形象性与逻辑性的统一。
17.简析《铸剑》中眉间尺的形象:优柔寡断、怯弱、强烈的复仇思想、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成长迅速、抉择果断,眉间尺是一个现实中的复仇者的形象,他有自身的性格弱点,但在复仇的道路上他逐渐成熟起来。
18.结合《沉沦》的内容,分析小说主人公性苦闷描写的积极意义:1作品对主人公的性苦闷的描写是真实的,符合人物性格逻辑。
他在内心痛苦无法解脱的情况下跳海自尽,是五四青年感时忧国情绪的表现,是对时代的抗议。
2.主人公的性苦闷,是当时青年中最为典型的时代苦闷之一。
《沉沦》亮出主人公要求性爱的心理,则是对封建禁欲主义的反叛,也是对封建文学的突破。
3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性苦闷的描写还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
19《子夜》的创作意图:当时中国正进行现代社会性质的大讨论,写这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的表现来回答资产阶级: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阶级的压迫下,是更加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当时的出路只有两条,投向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或者与封建势力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