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十一章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情境案例11-1 患者王先生,35岁,农民工。
因“发热、腹泻2天”入院。
患者有气无力地说:“从前天早晨开始就感觉全身不舒服,没有力气,感觉自己可能发热了,因家中无体温计,所有没有测量体温,而且开始拉肚子,开始为稀便,以后大便就带有脓血了,量不多,肚子一阵一阵的痛,今天呕吐两次,不想吃饭。
”体格检查:体温39℃,血压110/70mmHg,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X109/L,中性粒细胞0.85;粪便常规:外观脓血便,镜检红细胞、白细胞满视野。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
其病理变化为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样大便为特征,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
菌痢主要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本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发达国家。
本病常年散发,夏秋季多见(与降雨量多、苍蝇多、以及进食生冷瓜果食物的机会多有关),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中毒性菌痢死亡率高,主要死于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
一、概述痢疾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有菌毛。
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分为四群:A群痢疾致贺菌、B群福氏致贺菌、C群鲍氏致贺菌、D群宋内致贺菌。
我国以B群福氏致贺菌感染为主。
各型痢疾杆菌都可以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毒血症状;痢疾志贺菌还可以产生外毒素(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
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最适宜温度为37℃;在水果、蔬菜及腌菜中能生存10日左右;在阴暗潮湿及冰冻条件下生存数周;日光直接照射30min,加热60℃ 10min, 煮沸 2min即死;一般化学消毒剂及酸能将其杀灭。
痢疾杆菌进入人体是否发病取决于3要素:细菌数量、致病力、人体抵抗力。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后,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部分进入下消化道的细菌也受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肠黏膜表面分泌的特异性IgA的阻断作用而不能发病。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概念】: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因】:痢疾杆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其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和内毒素。
【临床表现】:一、急性菌痢:1、潜伏期1—2天。
2、分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颤,体温高达39摄氏度,伴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排便次数增多,伴粘液便,左下腹压痛。
轻型:每天3—4次,粪便糊状或稀便,病程短,3—7天可痊愈。
中毒型:2—7岁,突然发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全身毒血症状,精神萎靡,频发惊厥。
(1)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表现(2)脑型:最为严重,脑膜炎,颅内压升高,中枢性呼吸改变。
(3)混合型:预后最为凶险。
二、慢性菌痢:1慢性迁延型2急性发作型3慢性隐匿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菌痢可有贫血。
脓血便,无粪质,镜下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
【辅助检查】便培养【治疗要点】1、急性:(1)一般治疗:执行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二次阴性。
(2)病原治疗:执行原则上不短于5天。
(3)对症治疗。
2、慢性菌痢:(1)病原治疗:联合应用二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10—14天,重复1—3个疗程,药物保留灌肠+小量激素。
(2)对症治疗:肠功能紊乱—镇静,解痉挛药,菌群失调,双歧杆菌3、中毒性菌痢:(1)病原治疗:沙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应用(2)对症治疗:A阵静降温B休克型,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C脑型应用20%甘露醇,,防治呼吸衰竭。
【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内毒素激活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中枢导致体温过高有关。
2)腹泻:与肠道炎症,广泛浅表溃疡形成导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3)组织灌注无效:外周组织与中毒性菌痢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4)潜在并发症:中枢性呼吸衰竭。
【护理要点】1、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至症状消失2、病情观察:,神志变化,生命特征,抽搐先兆,瞳孔大小,正确记录出入量。
3、循环衰竭:体位头低脚高位,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应用血管活性性药,注意保暖。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1.隔离措施:将患者单独隔离,避免与其他人接触,以免传染给他人。
用洗手液或消毒剂消毒双手,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
2.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以减轻细菌感染症状。
同时,必要时进行静脉输液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监测体温: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下来,以便观察疾病的变化和病情的进展。
4.饮食调理: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这时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蔬菜汤、稀饭等,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随着病情好转,可以慢慢过渡到软食或正常饮食,但要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5.补充水分:由于患者会出现腹泻和发热等症状,导致体液丢失较多,所以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建议患者多饮清水、盐水、电解质溶液等,以帮助恢复水电解质平衡。
6.皮肤护理:由于患者在发热期间可能会出汗较多,导致皮肤容易湿润,容易发生皮肤感染。
因此,要定期清洗患者的皮肤,以保持干燥清洁,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7.观察并记录大便情况:及时观察、记录患者的大便情况,包括次数、颜色、质地等,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同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血便等异常现象。
8.定期更换床单和内衣:由于细菌性痢疾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所以需要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和内衣,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9.心理照顾:细菌性痢疾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引起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交流,疏导情绪,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10.教育指导: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细菌性痢疾的相关知识,包括传染途径、预防措施、饮食指导等,以帮助他们了解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上是细菌性痢疾护理的一些建议。
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照顾,使其能够积极面对疾病,加快康复。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
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
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
临床表现1.急性菌痢: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全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明显。
2.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
肠道症状轻或缺如。
3.慢性菌痢:有持续轻重不等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的痢疾症状,病程超过两个月。
发病原因细菌性痢疾(一)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
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症状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
细菌性痢疾(一)急性菌痢可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典型起病急,畏寒、发热,多为38~39℃以上,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粪便开始呈稀泥糊状或稀水样,最多,继则呈粘液或粘液脓血便,量不多,每日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
左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痉挛的肠索。
病程约一周左右。
少数患者可因呕吐严重,补液不及时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发生继发性休克。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期许为临床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1.2.1 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和本病的病理学知识可知,本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高热、腹泻、腹痛、褥疮、焦虑等问题。
1.2.2 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
①心理护理:由于细菌性痢疾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担心影响工作和生活,在心理上通常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等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进行细心的开导,并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解说本病的病理学知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量好的护患关系,以便使患者能够较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当针对这类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饮食应当注意讲究卫生。
③指导患者合理休息:患者在发病初期,由于病情比较严重,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尽量多休息,等患者病情又随缓和后可以让患者适当进行运动。
④饮食指导:对于急性痢疾患者来说,不应当饱食也不能不食,告知患者最好的进餐方式是少量多次进食,在患者发病初期如果有呕吐不止的症状,可以为患者静脉注射营养液,以保持患者正常的营养供给,患者停止呕吐后可以让患者进食流质食物,等到患者病情好转才可恢复正常饮食。
⑤卫生护理:因为病理原因,这类患者大便次数通常比较多,多以应当保持患者床褥和肛门部的清洁,以免出现重复感染。
⑥高热护理:细菌性痢疾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惊厥等症状,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时刻观察患者的提问情况,发现患者有高热症状应立即给予相应的降温措施,情况严重的还应当及时告知医生。
⑦腹泻、腹痛的护理:医护人员应当注意为患者保暖,尤其是患者的腹部最好有热水袋进行取暖,不应让患者引用冷水,以减轻患者腹痛、腹泻的发生率。
细菌性痢疾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shigellosis,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Genus shigellae,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或/和中毒性脑病。
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能自愈,重者可导致死亡。
全年均有发生,夏季为高峰季节。
各年龄组儿童均易感,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
细菌性痢疾分为急性(包括轻型、普通型、中毒型)、慢性菌痢。
中毒型菌痢(毒痢)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极为凶险,主要发生在2~7岁儿童,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早期诊断、及时准确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病史要点】1.不洁饮食史,腹泻病人接触史。
2.热型、热度(常为突起高热)。
有无寒颤、抽搐及其次数、意识改变。
3.肠道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发热的关系。
腹痛的性质、程度、部位;腹泻次数,大便性状、颜色,有无脓血,有无里急后重。
中毒型病初可无腹泻及脓血便。
4.精神、食欲、尿量。
体检要点】1.有无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其程度。
2.有无周围循环衰竭征象:包括面色、皮肤有无大理石样花纹、肢端循环、甲床颜色、血压、心率、呼吸次数。
3.有无神志改变,意识障碍程度,脑膜刺激征;有无呼吸浅快、节律不齐、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
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象高,以中性为主,严重时可下降。
2.大便常规WBC≥(++)/HP,少量RBC和不同程度吞噬细胞诊断即确定。
3.大便造就大便造就阳性可证明诊断,并可作XXX指导抗菌选药,但阳性不能排除。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1)通俗型起病急,发烧,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失水轻,循环好。
个别病例在病发24~48小时内转变为中毒型。
2)中毒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临床以严重毒血症为主要表现,病初肠道症状轻甚至缺乏。
按临床表现又分为:①休克型:最常见,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②脑型:以脑水肿,颅内高压引起的严重脑病症状为主,意识障碍明显,反复惊厥,可突发脑疝造成呼吸衰竭引起死亡。
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1、按肠道隔离至两次大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后逐步恢复活动。
3、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做好患者用物及地面常规消毒。
4、给予高热量易消化、少渣、避免油炸及刺激性食物
5、保证入量,每日入量不少于出量(呕吐物+腹泻)
6、观察并记录大便性质,量及次数,按时留取新鲜脓血便及时送检。
7、里急后重严重者应注意有无脱肛,脱肛者可用温水坐浴,或者纱布协助轻柔
还纳。
8、腹痛者应在医生指示下方可给予止痛解痉剂。
9、观察患者面色、肤色、体温、脉搏、血压变化,如有水中毒休克现象,立即
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10、注意床单位清洁整齐,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臀红发生。
11、观察药物反应,如有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停药。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林**芬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1.隔离措施:细菌性痢疾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患者应该进行隔离,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可以将患者单独安置在一个房间或隔离病房,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2.保持患者卧床休息:细菌性痢疾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腹泻和腹痛,这会消耗大量的体力。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减轻腹痛,保持患者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3.提供足够的水分:腹泻会导致大量的水分丢失,容易引起脱水。
因此,需要给患者提供足够的水分,以补充体内的流失。
可以给患者喝适量的白开水、淡盐水等。
如果患者无法口服液体,可以通过静脉给予输液。
4.提供适当的饮食:患者在腹泻期间,胃肠功能受损,需要节制食物的摄入。
可以给患者提供易消化、低脂肪、低纤维的饮食,如米粥、软饭、面条、面包等。
同时,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在患者腹泻稳定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5.保持肛门清洁:患者严重腹泻期间,肛门周围容易积聚大量的粪便,容易引发感染。
因此,需要保持肛门的清洁。
可以使用温水和中性洗液进行清洗,避免用手搔抓肛门。
6.注意个人卫生: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家属,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少细菌的传播。
在与患者接触后,要及时洗手,并戴上适当的防护用品。
7.密切观察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体温、腹泻次数、腹痛程度等。
如果患者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8.定期监测化验指标:细菌性痢疾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情况,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化验指标。
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9.合理使用药物:细菌性痢疾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指征,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
必要时,可以给予止泻药物和抗痉挛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10.协助患者康复:细菌性痢疾的康复过程需要逐渐进行,患者需要有足够的休息和饮食调理。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身体锻炼,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总之,对于患有细菌性痢疾的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感染科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常规
一、按传染病肠道隔离。
二、急性期因体温高、排便次数多,应卧床休息。
三、多饮水,给予清淡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
四、密切观察病情,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及时采取大便标本送检。
五、有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
便后用吸水性好的柔软卫生纸擦拭或每日用1:5000 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六、腹痛剧烈时腹部置热水袋热敷。
七、中毒型痢疾的护理:①按高热、昏迷、抽搐护理常规护理;②加强病情观察,注意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③严密观察呼吸变化,如发现呼吸不规则、暂停,或抽泣样呼吸等,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及时给氧,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八、根据病情轻重选用抗生素,症状消失后仍用药3~5天,至大便培养转阴。
九、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注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
属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护理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住院指导。
细菌性痢疾护理按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一、消毒隔离按肠道传染病隔离。
二、观察要点1.观察发热、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
2.观察大便性状,有无脓血及量。
3.腹泻多者注意有无脱水、酸中毒、水电解质的失调。
4.对起病急骤、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精神委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紫绀、血压下降、神智昏迷、脉搏细速等体征,小儿多伴有过敏性反应,应立即作必要处理并汇报医师。
三、护理措施1.隔离:执行消化道隔离。
急性病人应住院或在家中隔离、消毒和彻底治疗,隔日1次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
2.卧床休息:减少腹部活动,注意腹部保暖。
3.饮食护理:饮食宜少渣,易消化流质、半流质为主,少量多餐,避免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根据病情逐渐给少渣馀食,或吃高蛋白普食,多饮水。
4.口腔及皮肤护理:频繁腹泻伴呕吐时,用冷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腹泻后随时清洁肛周皮肤,里急后重者指导病人大便勿用力,防脱肛。
5.标本采集:送大便培养,如阳性者作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合理使用抗生素。
6.解痉、止痛:遵医嘱予解痉、止痛治疗,根据病情调节补液速度;腹痛者可给予热水袋中腹部保暖;脑型菌痢予镇静、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型菌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循环不良予保暖。
四、健康教育1.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抓好饮水、饮食、粪便的管理,消灭苍蝇,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食物,不随地大小便。
2.饮食宜消化,富于营养,无刺激性,合理调整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3.早期隔离、及时治疗: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防止发展成慢性。
4.避免诱因: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暴饮暴食、紧张劳累、受凉、情绪波动;避免发展成慢性痢疾。
5.定期门诊复查。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
一、相关知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和毒血症表现,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二、护理评估
1. 身体评估评估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体温,目前营养状况,睡眠及排泄形态是否改变,卫生、饮食、生活习惯,询问本次发病前有无不食物史即进餐时间、环境、进食量等。
2.病史评估评估患者病史有无不洁饮食史,腹泻病人接触史,现有体征和症状,有无发热、寒战、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脓血便,有无休克、周围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等。
3其他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压疮、疼痛、非计划性拔管等风险。
评估时参考费县人民医院相关评估表。
三、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中毒型菌痢病人应绝对卧床,专人监护,安置病人平卧或中凹卧位。
实施消化道隔离症状消失至大便培养2次阴性。
(2)饮食与营养急性期给予高热量、易消化流食,病情好转后改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忌生冷、硬、炸和刺激性食物。
对腹泻次数多的患者要鼓励多饮水,成人每日人量
3000mL左右。
危重患者详细记录出入量,严重腹泻伴呕吐时暂禁食,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2.病情观察
观察排便次数、粪便量和性状。
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
生命体征、脱水、休克征象、脑水肿及脑疝等表现,瞳孔大小有无变化,两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应是否存在等,正确记录出入量。
3.对症护理
(1)剧烈腹痛者用热水袋热敷,或使用阿托品或颠茄制剂。
(2)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
(3)脱肛时戴橡胶手套按摩,助其回复。
(4)发热时除常规降温外,可用2%冷(温)盐水低压灌肠。
(5)休克时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保暖,给予吸氧。
(6)惊厥者注意安全,防止跌伤或舌咬伤,避免声光刺激。
4.用药护理
(1)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观察其有无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皮疹、胃肠道、肾毒性、过敏、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2)阿托品类药:可引起口干、心动过速、尿潴留、视物模糊等。
(3)早期禁用止泻药。
5.并发症护理
(1)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呼吸,尿量,脉搏和面色等情况,
警惕感染性休克,一旦发生需要配合医生抢救。
(2)注意患者有无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改变及有无意识障碍发生,警惕脑水肿,颅内高压发生,遵医嘱给20%甘露醇脱水。
(3)警惕呼吸衰竭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注意氧饱和度和呼吸,面色变化,做好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准备。
6.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发生的原因,介绍主要治疗措施及效果,以消除其焦虑心理。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应对方式和心理状舒适的改变。
四、健康教育
(1)生活指导告知病人坚持服药争取急性期彻底治愈;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或2次粪便培养阴性;向病人及家属说明休息、饮食、饮水的意义;向慢性痢病人介绍急性发作、加重病情的诱因;介绍家庭隔离措施。
(2)用药指导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争取急性期彻底。
(3)疾病预防指导早期隔离、及时治疗;改善个人和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做好饮水、食品、粪便的卫生及防蝇灭蝇工作。
在痢疾流行期间,易感者可口服多价痢疾减毒活疫菌苗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