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23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评估一、疾病概述(一)概念和特点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亦称为志贺菌病。
志贺菌在体外生存力较强,可在瓜果、蔬菜以及污染物上生存1~2周,它们对各种消毒剂敏感,可被酚液、氯化汞、新洁尔灭、过氧乙酸等杀灭。
传染源为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经粪-口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菌痢终年散发,夏秋季节发病率升高。
(二)发病机制与相关病理生理当细菌侵入结肠,经基底膜进入固有层繁殖,释放毒素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坏死及溃疡。
细菌可产生内、外毒素,内毒素引起发热和毒血症状。
只有在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可能发生血行感染。
中毒性菌痢主要见于儿童,可能与特异性体质及机体产生强烈过敏反应有关。
细菌内毒素经肠壁吸收入血后,引起高热和严重毒血症,致全身小血管痉挛而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
病变在脑组织则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引起脑消肿甚至脑疝,出现昏迷、抽搐及呼吸衰竭。
(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2天,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7天。
急性普通(典型)型菌痢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发热一般2~3天自行消退,腹泻常持续1~2周缓解或自愈,少数转为慢性。
轻型菌痢仅有腹痛、腹泻。
中毒型肠道症状轻微甚至缺乏,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慢性菌痢病情迁延,治疗困难。
除治疗因素外,临床症状的轻重和类型与病人的年龄、抵抗力、机体反应及感染细菌的群属也有关。
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可分为急性菌痢包括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中毒型(分为休克型、呼吸衰竭型、混合型),慢性菌痢包括慢性迁延型、慢性隐匿型、急性发作型。
(四)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有: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免疫学检测及痢疾杆菌核酸检测。
(五)治疗原则菌痢除一般支持治疗与对症治疗外,重要的是病原学治疗,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噁唑、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氨苄霉素及三代头孢等。
第十一章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情境案例11-1 患者王先生,35岁,农民工。
因“发热、腹泻2天”入院。
患者有气无力地说:“从前天早晨开始就感觉全身不舒服,没有力气,感觉自己可能发热了,因家中无体温计,所有没有测量体温,而且开始拉肚子,开始为稀便,以后大便就带有脓血了,量不多,肚子一阵一阵的痛,今天呕吐两次,不想吃饭。
”体格检查:体温39℃,血压110/70mmHg,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X109/L,中性粒细胞0.85;粪便常规:外观脓血便,镜检红细胞、白细胞满视野。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
其病理变化为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样大便为特征,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
菌痢主要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本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发达国家。
本病常年散发,夏秋季多见(与降雨量多、苍蝇多、以及进食生冷瓜果食物的机会多有关),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中毒性菌痢死亡率高,主要死于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
一、概述痢疾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有菌毛。
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分为四群:A群痢疾致贺菌、B群福氏致贺菌、C群鲍氏致贺菌、D群宋内致贺菌。
我国以B群福氏致贺菌感染为主。
各型痢疾杆菌都可以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毒血症状;痢疾志贺菌还可以产生外毒素(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
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最适宜温度为37℃;在水果、蔬菜及腌菜中能生存10日左右;在阴暗潮湿及冰冻条件下生存数周;日光直接照射30min,加热60℃ 10min, 煮沸 2min即死;一般化学消毒剂及酸能将其杀灭。
痢疾杆菌进入人体是否发病取决于3要素:细菌数量、致病力、人体抵抗力。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后,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部分进入下消化道的细菌也受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肠黏膜表面分泌的特异性IgA的阻断作用而不能发病。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1.隔离:消化道隔离。
2.休息:急性期、频繁腹泻、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
当出现休克征象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休克体位,并注意保暖,遵医嘱吸氧。
3.饮食:严重腹泻伴呕吐者应暂禁食,根据医嘱静脉补充营养,对能进食者,以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少纤维素、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少量多餐,病情较轻可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排便次数、量、性状,伴随症状、生命体征、出入量等,如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细速,尿少等休克征象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如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予扩容、纠正酸中毒等抗休克治疗。
根据血压、尿量随时调整输液速度,同时注意防止发生肺水肿、左心衰。
5.皮肤护理:每次便后清洁肛门,并涂以润滑剂,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标本采集:采集含有脓血、黏液部分的新鲜粪便做标本,及时送检,以提高阳性率。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概念】: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因】:痢疾杆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其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和内毒素。
【临床表现】:一、急性菌痢:1、潜伏期1—2天。
2、分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颤,体温高达39摄氏度,伴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排便次数增多,伴粘液便,左下腹压痛。
轻型:每天3—4次,粪便糊状或稀便,病程短,3—7天可痊愈。
中毒型:2—7岁,突然发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全身毒血症状,精神萎靡,频发惊厥。
(1)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表现(2)脑型:最为严重,脑膜炎,颅内压升高,中枢性呼吸改变。
(3)混合型:预后最为凶险。
二、慢性菌痢:1慢性迁延型2急性发作型3慢性隐匿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菌痢可有贫血。
脓血便,无粪质,镜下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
【辅助检查】便培养【治疗要点】1、急性:(1)一般治疗:执行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二次阴性。
(2)病原治疗:执行原则上不短于5天。
(3)对症治疗。
2、慢性菌痢:(1)病原治疗:联合应用二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10—14天,重复1—3个疗程,药物保留灌肠+小量激素。
(2)对症治疗:肠功能紊乱—镇静,解痉挛药,菌群失调,双歧杆菌3、中毒性菌痢:(1)病原治疗:沙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应用(2)对症治疗:A阵静降温B休克型,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C脑型应用20%甘露醇,,防治呼吸衰竭。
【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内毒素激活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中枢导致体温过高有关。
2)腹泻:与肠道炎症,广泛浅表溃疡形成导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3)组织灌注无效:外周组织与中毒性菌痢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4)潜在并发症:中枢性呼吸衰竭。
【护理要点】1、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至症状消失2、病情观察:,神志变化,生命特征,抽搐先兆,瞳孔大小,正确记录出入量。
3、循环衰竭:体位头低脚高位,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应用血管活性性药,注意保暖。
细菌性痢疾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与毒血症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内毒素导致循环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休克
与内毒素引起微循环障碍有关。
4.疼痛
与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热、腹泻引起的食欲下降、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护理要点】
1.对病人进行消化道隔离。
粪便、呕吐物必须严格消毒后再处理。
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后可解除隔离。
2.急性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低脂流食,少量多餐,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
禁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为半流食、普食。
3.密切观察病人神志、面色、肢端肤色和尿量变化,及时发现休克早期症状,及时处理。
4.给予病人保暖,改善末梢循环。
腹痛病人可腹部置热水袋,遵医嘱使用解痉镇痛剂,缓解肠痉挛。
5.腹泻病人应及时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和量。
采集新鲜的脓血便、黏液便做细菌培养,提高阳性率。
6.注意肛周皮肤护理。
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可涂凡士林,防止糜烂。
嘱病人排便时勿时间过长和用力过度,防止发生脱肛。
如果发生脱肛,用消毒纱布涂以润滑油,轻揉局部,以助纳回。
7.出院指导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饮生水,不吃不洁或腐败食物,餐前便后洗手;②避免暴饮暴食、过度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③坚持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达到彻底治愈,避免发展为慢性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
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
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
临床表现1.急性菌痢: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全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明显。
2.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
肠道症状轻或缺如。
3.慢性菌痢:有持续轻重不等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的痢疾症状,病程超过两个月。
发病原因细菌性痢疾(一)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
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症状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
细菌性痢疾(一)急性菌痢可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典型起病急,畏寒、发热,多为38~39℃以上,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粪便开始呈稀泥糊状或稀水样,最多,继则呈粘液或粘液脓血便,量不多,每日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
左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痉挛的肠索。
病程约一周左右。
少数患者可因呕吐严重,补液不及时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发生继发性休克。
第五章第九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一、A21、9-患儿男,7岁。
8月因突然高热、惊厥1次就诊。
体温39.5℃,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模糊,便常规有脓细胞。
护士考虑该患儿是A、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水痘并发脑炎C、腮腺炎脑炎D、麻疹脑炎E、高热惊厥2、9-患儿,3岁,以突然高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怀疑为中毒型痢疾。
为早日检出痢疾杆菌,护士留取大便正确的做法是A、标本多次采集,集中送检B、可用开塞露灌肠取便C、患儿无大便时,口服泻剂留取大便D、如标本难以采集.可取其隔日大便送检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二、A3/A41、9-患儿男,5岁。
7月20日因突然高热、惊厥1次入院。
体温39.5℃。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模糊。
<1> 、为明确诊断,医生让护士为患儿留取大便,护士正确的做法是A、患儿无大便时,口服致泻剂留取大便B、标本多次采集,集中送检C、如标本难以采集.可取其隔日大便送检D、可用开塞露灌肠取便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2> 、目前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出院,解除隔离返回幼儿园的时间为A、目前即可B、临床症状消失C、1次便培养阴性D、连续2次便培养阴性E、连续3次便培养阴性答案部分一、A2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潜伏期1~2天。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在肠道症状出现前即反复发生惊厥,短期内即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症状。
肠道症状往往在数小时或十数小时后出现,常被误诊为其他热性疾病。
临床表现分为4型:1.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患儿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后期伴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2.脑型以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为主。
患儿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增高、反复惊厥及昏迷,严重者呼吸节律不齐、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此型病死率高。
3.肺型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4.混合型同时或先后出现以上两型或三型的表现,极为凶险,死亡率更高。
医院感染科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常规
一、按传染病肠道隔离。
二、急性期因体温高、排便次数多,应卧床休息。
三、多饮水,给予清淡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
四、密切观察病情,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及时采取大便标本送检。
五、有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
便后用吸水性好的柔软卫生纸擦拭或每日用1:5000 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六、腹痛剧烈时腹部置热水袋热敷。
七、中毒型痢疾的护理:①按高热、昏迷、抽搐护理常规护理;②加强病情观察,注意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③严密观察呼吸变化,如发现呼吸不规则、暂停,或抽泣样呼吸等,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及时给氧,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八、根据病情轻重选用抗生素,症状消失后仍用药3~5天,至大便培养转阴。
九、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注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
属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护理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住院指导。
细菌性痢疾护理按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一、消毒隔离按肠道传染病隔离。
二、观察要点1.观察发热、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
2.观察大便性状,有无脓血及量。
3.腹泻多者注意有无脱水、酸中毒、水电解质的失调。
4.对起病急骤、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精神委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紫绀、血压下降、神智昏迷、脉搏细速等体征,小儿多伴有过敏性反应,应立即作必要处理并汇报医师。
三、护理措施1.隔离:执行消化道隔离。
急性病人应住院或在家中隔离、消毒和彻底治疗,隔日1次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
2.卧床休息:减少腹部活动,注意腹部保暖。
3.饮食护理:饮食宜少渣,易消化流质、半流质为主,少量多餐,避免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根据病情逐渐给少渣馀食,或吃高蛋白普食,多饮水。
4.口腔及皮肤护理:频繁腹泻伴呕吐时,用冷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腹泻后随时清洁肛周皮肤,里急后重者指导病人大便勿用力,防脱肛。
5.标本采集:送大便培养,如阳性者作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合理使用抗生素。
6.解痉、止痛:遵医嘱予解痉、止痛治疗,根据病情调节补液速度;腹痛者可给予热水袋中腹部保暖;脑型菌痢予镇静、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型菌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循环不良予保暖。
四、健康教育1.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抓好饮水、饮食、粪便的管理,消灭苍蝇,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食物,不随地大小便。
2.饮食宜消化,富于营养,无刺激性,合理调整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3.早期隔离、及时治疗: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防止发展成慢性。
4.避免诱因: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暴饮暴食、紧张劳累、受凉、情绪波动;避免发展成慢性痢疾。
5.定期门诊复查。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第五章第九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1.患者患急性细菌性痢疾,每天排脓血便7 ~ 8次,下述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需执行接触隔离B.排便后用软纸擦拭肛门C.温水局部坐浴后肛门涂凡士林D.鼓励患者多饮水,卧床休息E.补充电解质2.典型急性菌痢患者的粪便呈A.米汤水样便B.柏油样黑便C.少量黏液脓血便D.果酱样腥臭便E.灰陶土样便3.患儿,8岁。
1天前突然出现发热、惊厥,有里急后重感,询问有不洁饮食史,最可能的情况是A.急性喉炎B.急性支气管炎C.急性细菌性痢疾D.急性上呼吸道感染E.急性肾小球肾炎4.患儿,9岁。
高热、惊厥,有里急后重感2天。
询问有不洁饮食史,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败血症B.急性肺炎C.急性细菌性痢疾D.急性上呼吸道感染E.急性泌尿道感染5.患儿,5岁。
因高热、呕吐、腹泻1天,呼吸困难2小时急诊入院,初步诊断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护士为患儿留取粪便标本正确的是A.在抗菌治疗后采集标本B.选择有黏液脓血部分的粪便送检C.应加温便器后整体送检D.可多次采集标本,集中送检E.采集的时间只能选择睡前或晨起前6.患儿,6岁。
高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有脓血便,诊断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则该患儿应隔离至A.热退B.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C.便常规正常D.便培养1次阴性即可E.隔离1周(7 ~ 8题共用题干)患者,女,43岁。
以“发热、腹痛、腹泻3天”为主诉入院,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余次,体温39.3℃,左下腹压痛明显。
7.为明确诊断,该患者应进行的检査是A.粪培养B.尿培养C.血培养D.咽培养E.肥达反应8.经检査患者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护士为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A.及时送检含黏液脓血的大便标本B.卧床休息C.保持肛周清洁D.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排骨汤E.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应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