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密工作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36.64 KB
- 文档页数:2
定密工作管理制度为加强依法定密工作,促进定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提高定密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根据XX市保密局关于做好定密事项报备工作的有关要求,特制定定密工作制度。
一、建立健全定密工作组织保密领导小组负责对保密工作的统一领导,就有关重大问题做出决策部署,对各单位保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二、认真落实定密工作责任制1、定密工作领导小组由保密领导小组成员组成,负责领导本机关的定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履行信息汇总、组织协调等职责,协调处理定密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2、明确定密审核人,负责办理领导批准前的定密审核工作。
3、文件、资料等的拟稿,采集承办人应依据《卫生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对所承办的工作内容进行定密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以定密具体形式提出。
认为该事项不属于国家秘密的,就注明“非密”,属于工作秘密的应注明“内部”,认为属于国家秘密的,应当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限定接触人员的范围,注明以定密级依据,并按保密相关规定呈报审定;认为属于“不明事项”或“有争议事项”的应写明情况报请定密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确定。
三、严格遵循定密工作程序1、领导交办工作事项时,应事先提出保密和定密的要求。
2、承办人在公文送审签发单或定密审核单上提出定密具体意见。
3、定密审核人对承办人提出的定密具体意见进行审核,对“密”或“非密”及“密级”“保密期限”等提出明确的审核意见。
4、主管领导或授权的分管领导签发批准。
5、拟文科室按签发单的内容要求作最后处理,印发行文。
四、规范公文送审签发单使用符合定密规定要求的公文送审签发单和定密审批单,公文送审签发单和定密审批单格式内应有“拟定密级”“保管期限”“拟定密级依据”和“定密审核意见”栏,以确保定密工作的真正落实。
五、加强对定密工作的检查监督把定密工作纳入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好,定期对本机关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定密工作经常有序开展。
对承办人、定密审核人、最终审批的领导和其他相关人员,因违反或者不适当履行定密工作职责,致使发生违法后果的,应追究相关责任。
定密工作制度定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定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定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特制定本定密工作制度。
一、定密工作原则1、法定原则定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
2、精准原则确保所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准确无误,做到既不遗漏应当定密的事项,也不随意扩大定密范围。
3、最小化原则在确定国家秘密时,应当遵循最小化原则,即只将与国家安全和利益密切相关、确需严格保护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使国家秘密的数量控制在最小范围。
4、动态管理原则对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
二、定密工作责任1、定密责任人明确指定具备定密资格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定密工作。
定密责任人应当接受定密培训,熟悉定密业务。
2、单位领导责任单位领导对本单位的定密工作负总责,应当加强对定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三、定密依据1、保密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2、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依照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中央有关机关制定的各类国家秘密事项范围确定密级。
3、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的定密规定遵循上级机关或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定密规定和要求。
四、定密程序1、承办人提出定密意见承办人对工作中产生的事项,依据定密依据,初步提出定密意见,包括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2、定密责任人审核定密责任人对承办人提出的定密意见进行审核,必要时可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
3、单位领导审批经定密责任人审核后的定密意见,报单位领导审批确定。
4、书面记录定密的过程和结果应当有书面记录,包括定密的依据、定密责任人的审核意见、单位领导的审批意见等,并存档备查。
五、国家秘密的变更和解除1、变更条件当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进行变更。
2、解除条件符合法定解除条件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及时解除。
定密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国家秘密的保护,规范定密工作,确保国家秘密不被泄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有关国家秘密的定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定密依据、定密程序、定密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第三条国家秘密的定密应当遵循"谁定谁责"的原则,定密人员应当对其定密行为负责。
第四条定密工作应当坚持保密需要和便民利民的统一,合理确定定密等级,提高国家秘密利用效率。
第五条各有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定密工作制度,加强对国家秘密的管理和保护,依法保护国家秘密的安全。
第二章定密范围和等级第六条国家秘密的定密范围包括对国家利益有重大影响的情报、资料、文件等。
第七条国家秘密等级包括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
第八条绝密级国家秘密为对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国防事业等具有最高影响的情报、资料、文件等。
第九条机密级国家秘密为对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国防事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情报、资料、文件等。
第十条秘密级国家秘密为对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国防事业等具有一般性影响的情报、资料、文件等。
第三章定密依据和程序第十一条定密依据应当明确,确保定密依据合法、规范。
第十二条定密程序应当规范,依法保障国家秘密的安全。
第十三条定密工作的程序包括定密前的审查、定密中的操作、定密后的保护等环节。
第十四条定密工作的程序还包括相关人员的定密申请、定密审核、定密备案等环节。
第四章定密责任和监督第十五条定密责任应当落实到每个相关人员,确保定密工作的依法、准确进行。
第十六条定密责任主体包括定密机关、定密人员等。
第十七条定密机关应当制定定密责任清单,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定密责任。
第十八条定密人员应当加强自律,树立正确的保密意识,确保定密工作的安全进行。
第十九条定密工作的监督主体应当建立定密工作的监督制度,确保定密工作的规范进行。
第二十条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等应当加强对定密工作的监督,发现并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定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定密工作,保障国家机密的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包括负责定密工作的工作人员、领导人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第二章定密的范围和级别第四条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定密范围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内部资料四个级别。
绝密:列为绝密的文件、资料,泄密对国家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的,或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机密:列为机密的文件、资料,泄密对国家安全造成较大危害的,或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秘密:列为秘密的文件、资料,泄密对国家、社会、单位及个人造成损失的;内部资料:列为内部资料的文件、资料,对于本单位内部管理和工作所必需的。
第五条定密的级别标志为:绝密为“绝密”字样,机密为“机密”字样,秘密为“秘密”字样,内部资料为“内部资料”字样。
第六条定密的级别由文件、资料的主持者或者经办者根据文件、资料的内容和影响程度确定,并由定密管理负责人审查确认。
第七条对定密级别的文件、资料,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其级别要求进行存储、传输、利用和销毁。
第三章定密责任和权限第八条定密管理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定密工作,制定定密管理规定和措施,组织对定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定密管理负责人应当对定密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组织,确保定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进行。
第十条定密管理负责人有权对定密工作人员进行定密工作的培训,提高定密工作人员的定密意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定密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定密管理规定进行定密工作,不得擅自将文件、资料的定密级别向下调整或者无故向上调整。
第十二条定密管理负责人有权对定密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反定密管理规定的行为时,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定密工作人员在定密工作中有权要求相关部门提供所需的支持和配合。
定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范文定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范一、总则为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提升保密意识,确保信息安全,特制定本定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范。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相关工作岗位的人员。
三、定密等级本单位将信息分为五个等级:1. 绝密级: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信息,泄露后会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
2. 机密级: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泄露后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3. 秘密级: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具有一定意义的信息,泄露后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4. 内部级:对本单位具有一定意义的信息,泄露后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5. 公开级:对公众无影响的信息。
四、定密责任1. 直接责任人:对具体工作中涉及的信息负有直接责任,其主要职责为保护信息、正确分类定密。
2. 领导责任人:对信息的整体管理负有全面责任,其主要职责为制定相关保密规定、监督信息安全工作。
3. 保密员:具体负责制定信息保密制度,监督保密工作的执行。
五、定密工作流程1. 信息获取:直接责任人从各个渠道获取信息。
2. 信息评估:直接责任人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估,判断其涉密程度。
如果不清楚,可以咨询保密员。
3. 定密分类:根据评估结果,直接责任人将信息进行分类定密,填写相应的定密标签。
4. 定密审批:直接责任人将定密标签提交给领导责任人进行审批。
领导责任人负责审核定密等级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审批通过后,直接责任人将定密标签粘贴在文件上。
5. 定密储存:直接责任人按照定密等级要求,将文件保存在专门的保密区域。
6. 信息传递:只有经过定密审批的文件,才能传递给相关人员。
传递的方式可以通过密封信函、文件传输等方式进行,具体方式需要根据安全要求进行选择。
7. 定期检查:领导责任人和保密员负责对定密文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文件的安全性。
8. 信息销毁:定密期限到达后,直接责任人将文件进行销毁,确保信息不会被泄露。
六、保密措施为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本单位采取以下保密措施:1. 物理隔离:将定密文件存放在专门的保密区域,设立保密门禁和监控设备。
事业单位定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的定密工作,保护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事业单位内部的定密工作,包括定密原则、定密权限、定密程序和定密责任等内容。
第三条事业单位定密工作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遵守国家秘密保密制度,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
第四条本制度由事业单位定密管理部门负责执行,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并自觉执行。
第五条对于泄露国家秘密、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定密原则第六条定密工作必须坚持保密需要与知情范围相适应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秘密级别,确定不同的知情范围,确保秘密信息的合理控制。
第七条定密工作必须坚持最小知情原则,对于不需要知晓秘密信息的人员,不得进行泄露。
第八条定密工作必须坚持谁定谁保的原则,定密工作由管理人员负责,保密工作由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
第九条定密工作必须坚持平衡安全与便利的原则,在保证秘密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三章定密权限第十条定密权限是指事业单位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根据其工作职责,享有的定密管理权利。
第十一条定密权限分为一般定密权限和特殊定密权限两种,具体权限范围由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二条一般定密权限包括对涉密文件、资料进行定密、解密、复制、传输等操作。
第十三条特殊定密权限包括对涉及国家机密、军事机密等高级秘密的人员进行背景审查、安全培训等操作。
第十四条定密权限的行使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和规定,不得超越权限范围进行操作。
第四章定密程序第十五条定密程序是指事业单位在进行定密工作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定进行操作的程序。
第十六条定密程序包括文件起草、审核、定密、分发、利用和销毁等环节,具体步骤由事业单位定密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七条定密程序应当根据保密等级的不同进行区分,对于不同级别的涉密文件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八条定密程序应当由全体工作人员共同遵守,对于违反程序的行为将予以严肃处理。
一、总则为加强保密单位定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定密原则1.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2. 依据国家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确定;3. 严格执行定密程序,确保定密工作的严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4. 坚持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三、定密范围1. 保密单位内部产生的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数据、信息、技术等;2. 保密单位与其他单位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数据、信息、技术等;3. 保密单位在对外交流、合作、培训、咨询等活动中产生的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数据、信息、技术等。
四、定密程序1. 保密单位各部门在产生、使用、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数据、信息、技术等时,应当立即进行定密;2. 定密责任人应当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数据、信息、技术等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定密意见;3. 保密单位定密委员会负责审核、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4. 定密责任人根据定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数据、信息、技术等进行定密;5. 定密责任人将定密结果报保密单位定密委员会备案。
五、定密责任1. 定密责任人负责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数据、信息、技术等进行定密,确保定密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 定密责任人应当熟悉国家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掌握定密标准;3. 定密责任人应当对定密结果负责,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六、定密监督1. 保密单位设立定密监督小组,负责对定密工作进行监督;2. 定密监督小组定期对定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 定密监督小组有权对定密责任人进行约谈、通报批评等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保密单位定密委员会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定密工作制度一、定密工作的重要性定密工作是保密工作的源头和基础,是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关键环节。
准确界定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定密不准确,一方面可能导致国家秘密泄露,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另一方面,也可能将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定密,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信息的合理利用和正常流通。
二、定密工作的原则1、最小化原则定密应当遵循最小化原则,即按照工作需要,将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和范围控制在最小限度。
只有在确实必要的情况下,才将相关信息确定为国家秘密,并严格限制知悉范围。
2、精准化原则要确保定密的准确性,对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进行精准界定。
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国家秘密的范围,也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密级。
3、动态化原则国家秘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以及工作的进展,国家秘密的性质和知悉范围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定密工作应当是动态的,及时对国家秘密进行调整和变更。
三、定密工作的流程1、确定定密责任人定密责任人是指具有定密权的人员,通常包括法定定密责任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指定定密责任人。
定密责任人应当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定密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具备相应的定密能力。
2、确定国家秘密事项定密责任人应当依据保密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本单位产生的工作事项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属于国家秘密。
在确定国家秘密事项时,应当综合考虑事项的性质、作用、涉及的领域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因素。
3、拟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对于确定为国家秘密的事项,定密责任人应当根据其重要程度、知悉范围以及泄露后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拟定相应的密级(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密级的拟定应当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保密期限一般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确定。
4、标注国家秘密标志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后,应当在相关载体上标注国家秘密标志,包括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等。
国家秘密标志应当清晰、规范,易于识别。
定密管理工作制度
定密管理工作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国家秘密和相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商业秘密,确保
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正常运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定密等级划分: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和敏感性,将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定密等级,并
规定相应的保密措施。
2. 定密范围和限制:明确哪些信息属于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具体规定定密的范围和
限制,确保相关信息的安全。
3. 定密责任和权限: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定密责任和权限,并设立相应的
定密责任制度。
4. 定密流程和程序:规定信息的定密申请、审批、备案等流程和程序,确保定密工作
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5. 保密措施和技术手段:明确各种保密措施和技术手段的使用,包括密码保护、物理
隔离、网络安全等,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6. 定密培训和考核:要求相关人员接受定期的保密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保密意识
和技能。
7. 违规处理和处罚:规定违反定密制度的处罚办法,包括内部纪律处分和法律责任等。
8. 监督和检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定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
问题。
以上是定密管理工作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制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
定密工作制度的内容一、制度目的定密工作制度是为了保护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的安全,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确保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具有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的单位及相关人员。
三、密级分类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和涉及的范围,将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密级,包括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
四、定密责任1. 单位领导负责对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进行定密工作,并明确责任人。
2. 负责定密工作的责任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知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操作。
3. 定密责任人应保证定密工作的高度保密性,不得将相关信息外泄或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五、定密标志1. 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应在文件、资料、设备等上标注相应的密级标志,以便辨别和管理。
2. 密级标志应采用统一的标识和颜色,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注。
六、定密依据定密工作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并参照国家定密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
七、定密流程1. 单位领导确定定密事项,并委任负责人进行具体操作。
2. 负责人根据定密要求,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和标注。
3. 定密责任人向有关部门提出定密申请,申请流程应包括申请、审批和归档等环节。
4. 有关部门根据定密申请,进行相应的评定和审核,并给予批准或驳回的决定。
5. 已批准的定密信息应进行备案和登记,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
八、定密管理1. 单位应建立定密档案和登记册,记录所有的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
2. 对于善后工作,包括废止、解密或销毁等,应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定进行处理。
3. 定密责任人应负责保管好定密信息,严防泄密和盗窃行为的发生。
九、责任追究对于违反定密制度的行为,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并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罚。
结语定密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加强对国家秘密和机密信息的保护意识,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定密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保护公司商业秘密和敏感信息,防止信息泄露,确保公司信息安全,特制定本定密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及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外部合作方。
三、定密原则1. 合法性原则:定密活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 最小化原则:仅对确实需要保密的信息进行定密。
3. 分级管理原则:根据信息的敏感程度,实行分级管理。
四、定密等级1. 绝密:涉及公司核心商业秘密,泄露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信息。
2. 机密:涉及公司重要商业秘密,泄露可能导致较大影响的信息。
3. 秘密:涉及公司一般商业秘密,泄露可能导致一定影响的信息。
五、定密程序1. 定密申请:由信息产生部门提出定密申请,说明定密理由和建议等级。
2. 定密审批:由公司保密委员会对申请进行审核,并确定信息的保密等级。
3. 定密公布:经审批后的定密信息,由保密委员会负责向相关人员公布。
六、保密措施1. 物理安全:对定密信息的存储和处理设备采取物理保护措施。
2. 访问控制:对定密信息的访问实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
3. 信息传输:对定密信息的传输采取加密措施,防止在传输过程中泄露。
七、保密责任1. 保密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保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 保密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保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 保密协议:与外部合作方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责任和义务。
八、违规处理1. 违规界定:未按规定处理定密信息,导致信息泄露的行为。
2. 调查处理: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措施。
3. 法律责任:对于违反保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保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由保密委员会提出,经公司管理层批准后实施。
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上述模板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定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必须接触、知晓国家秘密的人员,在涉密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国家秘密是指经国家有关机关认定,对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属于国家保密范畴的情况、事项、资料等。
第四条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尊重秘密性质,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守国家秘密制度。
第五条保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国家事业,是国家主权和利益的需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第六条涉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制度的规定进行,不得擅自泄露秘密信息,不得随意翻阅、复制、传播涉密资料。
第七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国家秘密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保障国家秘密的安全。
第八条保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门别类,实行谁知道谁保密的原则,必须确保秘密信息不外泄。
第二章国家秘密的划定和管理第九条国家秘密的划定由国家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相应的规定进行。
第十条各部门、单位对国家秘密进行严格管理,必须设置专门的保密部门,负责国家秘密的划定、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十一条设有保密机要部门的单位,必须对机要资料进行登记、归档,确保保密资料不丢失、不外泄。
第十二条涉密工作必须明确保密责任人,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第十三条对国家秘密的传递、交接,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信息的安全传递。
第十四条对于国家秘密的存储、保管,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确保秘密信息的完整和安全。
第十五条对于国家秘密的报送、接收,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确保信息的正确传达和安全接收。
第三章国家秘密的使用和保护第十六条国家秘密的使用必须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条件进行,不得超越其使用权限范围。
第十七条国家秘密的传播,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不得随意对外传播。
第十八条国家秘密的保护必须加强信息系统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第十九条国家秘密的存储、保管,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防范信息泄露的风险。
定密工作制度定密工作涉及到国家机密的保护和管理,对于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定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我国建立了定密工作制度,对定密工作流程、责任分工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定密工作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密工作的定义与目的定密工作是指依据法律法规,根据国家秘密的性质和重要程度,对信息、文件、设备或其他事项进行确定密级和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的一项工作。
其目的是保障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国土资源、外交等重要领域的安全,防止国家机密被泄露、破坏或利用。
二、定密工作制度的法律基础定密工作制度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国家秘密的定义、分类、保密期限、保密责任和处罚措施等内容,为定密工作提供了合法依据和操作规范。
三、定密工作制度的基本原则定密工作制度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综合平衡原则、便利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公开性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定密工作既能保护国家秘密,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障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定密工作流程与责任分工定密工作流程一般分为信息鉴定、确定密级、签发资格审批证明、标识、登记、传输与存储等环节。
不同的机关和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可以对定密工作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责任分工方面,通常由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保密办公室和保密工作人员等一体化配套机构承担具体的定密工作任务。
五、定密工作的安全保障措施定密工作的安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物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三个方面。
物理措施主要指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和使用,如保密办公室、密室、监控设备等。
技术措施主要涉及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和保密产品的使用,如密码学、防火墙等。
管理措施则侧重于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包括保密宣传教育、保密模范示范和保密检查等。
六、定密工作的监督与执法定密工作的监督与执法是确保定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保密检查、保密审计和保密违法行为的查处等方面。
定密管理制度及职责范文定密管理制度及职责范一、定密管理制度为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和保密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定密管理制度。
1. 国家秘密的确认和保护范围(1) 国家秘密的确认范围包括:国家秘密的载体、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国家秘密的工作。
国家秘密的载体包括:文件、资料、设备、存储介质以及其他载有国家秘密的物品。
国家秘密的内容包括: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秘密。
国家秘密的工作包括:国家秘密的管理、保密机关的组织、保密制度的建立和保密工作的实施等。
(2) 国家秘密的保护范围包括: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保密级别和保密措施。
根据国家保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由保密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国家秘密的保密级别分为秘密、机密和绝密三个级别,由保密机关根据国家保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
保密措施包括:责任制度的建立、安全措施的实施、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保密培训的开展等。
2. 国家秘密的定密与解密程序(1) 国家秘密的定密程序包括:定密机关的确定、定密依据的查证、定密资料的审查和定密文号的授予等。
定密机关由保密机关确定,负责对国家秘密的定密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定密依据可以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也可以是保密机关根据职责和需要制定的规章制度等。
定密资料的审查由保密机关进行,负责对待定密资料进行审查,确定其是否具有国家秘密的特性。
定密文号由保密机关授予,负责对定密文件进行编制和发布,确保其安全可靠。
(2) 国家秘密的解密程序包括:解密依据的查证、解密资料的审查和解密范围的确定等。
解密依据可以是解密申请、解密需要和解密决定等。
解密资料的审查由保密机关进行,负责对待解密资料进行审查,确定其是否需要解密。
解密范围由保密机关确定,负责对解密文件进行查验,确定其解密的范围和对象。
3. 国家秘密的存储和传输(1) 国家秘密的存储包括:国家秘密的物理存储和电子存储。
定密管理制度定密管理制度是保障国家机密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下面我们来介绍定密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定密管理制度的内容:1. 定密权限的设定:对于具有定密权限的人员,应根据其职责和岗位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定密权限级别,明确其定密的范围和权限。
2. 定密审查程序:对于可能涉及国家机密的文件、资料和信息,应设置定密审查程序,确保定密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3. 定密流程管理:明确定密的流程和环节,包括定密申请、定密审查、定密编号、定密存储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的操作都符合规定。
4. 定密标识和保护:对于已经定密的文件、资料和信息,应进行标识和保护,包括标注“机密”、“绝密”等定密级别标志,以及适当的存储、传输和销毁措施。
5. 定密培训和监督:定期开展定密培训,加强对定密人员的教育和监督,提高他们的定密意识和保密水平。
二、定密管理制度的要求:1.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定密政策,保证国家机密的安全和秘密性。
2. 对定密人员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查,确保他们具备合格的定密条件和责任心。
3. 建立健全的定密审查制度,避免定密权限的滥用和失职行为的发生。
4. 加强对定密流程的管理,确保所有环节都符合规定,并留下相应的记录和审批文件。
5. 做好定密标识和保护工作,确保机密文件、资料和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泄露。
6. 加强定密培训和教育,提高定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技能,增强他们对定密工作的重视和责任感。
7. 建立健全的定密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定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规范行为。
8. 对于违反定密管理制度的人员,依法进行处理,严肃追究其责任。
定密管理制度是保障国家机密安全的重要保证,需要所有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和执行。
只有通过规范的定密管理措施和严密的保密工作,才能保证国家机密的安全和保密。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定密工作,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国家秘密的定密工作,包括定密、解密、变更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定密工作程序,明确定密责任,提高定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定密责任第四条本单位定密工作由定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定密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和调整本单位的定密范围,明确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二)负责审核、确定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三)负责监督、指导本单位的定密和解密工作;(四)负责对本单位的定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六条定密责任(审核)人由定密工作领导小组指定,其主要职责:(一)负责制定和调整本单位的定密范围,明确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二)负责审核、确定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三)负责监督、指导本单位的定密和解密工作;(四)负责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日常事务。
第三章定密程序第七条定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确定国家秘密事项:各部门在公务活动中产生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应当及时向定密责任(审核)人报告;(二)审核密级:定密责任(审核)人根据国家秘密事项的性质、内容、影响等因素,提出初步密级建议;(三)确定密级:定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定密责任(审核)人的建议,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四)发布密令:定密工作领导小组将确定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部门;(五)登记备案:定密责任(审核)人将国家秘密事项的定密情况登记备案。
第八条解密、变更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第九条定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本单位的定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定密管理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国家机密的安全,规范定密管理工作,提高国家机密保密工作的效率和保密水平,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所有具有定密管理职责的机关和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等。
三、定密管理职责1、机关和单位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定密管理工作,确保国家机密不被外泄,并对定密机构负责。
2、定密机构负责制定定密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并对国家机密的管理负责。
3、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定密管理工作,确保相关人员持续接受保密教育和培训。
4、全员要维护国家机密,做到知悉且知行合一四、定密原则1、需要定密的信息应当具备国家秘密标识,明确其保密等级。
2、定密应当依法依规,科学合理,积极防范泄密风险。
3、定密应当本着保密与公开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公民和法人依法取得合法权益。
五、定密体系1、设立定密机构,负责定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指导。
2、建立定密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建立定密档案管理制度,对国家秘密的存储、利用、销毁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4、建立定密培训制度,不定期组织定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和培训,提高保密意识和能力。
5、建立定密审批制度,确保定密决策科学、合理,并留下相应的凭证和记录。
六、定密流程1、定密申请:定密文件或信息的提请者向定密机构提出申请,并填写相关申请表。
2、审查评估:定密机构对申请进行审查,并按照规定的标准对涉密信息进行评估。
3、定密决策:定密机构根据审查评估结果,确定定密等级,并进行相应的决策。
5、传递控制:定密机构对定密文件或信息进行传递和控制,并确保只有获得相应许可的人员才能查阅和使用这些信息。
6、定密存储:定密机构应当设立严格的定密档案管理制度,对定密文件或信息进行安全存储,确保其不被非法获取。
7、定密销毁:定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对不再需要保密的文件或信息进行销毁,以免造成信息泄露。
七、保密措施1、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的保护措施。
定密工作管理制度范文定密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保护国家秘密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密工作及相关信息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保密责任第二条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立保密委员会,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
第三条任何人员接触、处理、掌握的与国家秘密、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密工作及相关信息有关的工作,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第四条保密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参加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保密业务、保密技术培训,提高保密意识和保密业务水平。
第五条保密工作人员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密工作及相关信息,严守保密承诺,对国家秘密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密工作及相关信息涉密的事务保守秘密。
第六条保密工作人员发现或应当发现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密事故或者其他违反保密规定情况,应当立即上报,积极配合调查处理。
第七条保密工作人员在保密工作中失职渎职,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八条保密工作人员将国家秘密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密工作及相关信息泄露或者以其他形式泄露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章保密制度的范围和密级划分第九条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单位的保密制度。
第十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保密制度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保密的目标和要求;(二)保密岗位的设立和岗位职责;(三)涉密物品的管理与使用;(四)工作人员保密要求,包括保密事项、不得告知的对象范围等;(五)国家秘密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密工作及相关信息的保管、传输和销毁;(六)保密工作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七)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
第十一条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作的特点和涉密程度划定密级。
第十二条保密制度应当保护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密要求和措施不变。
第四章保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第十三条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设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单位的保密工作进行领导。
第十四条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应当是对保密工作具有高度重视和关心、领导重要岗位的人员。
定密工作管理制度
一、确定密级管理责任
1.本公司针对重要信息的秘密级别,由董事会负责确定,须由国务院
保密委员会核准,并由本公司保密管理责任人负责实施。
2.公司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的决策、负责和监督由董事会负责;实施安
全保密管理的责任由本公司保密管理责任人负责。
3.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保密工作进行具体管理,落实加密管理的要求,并负责为保密工作提供支持。
二、保密管理手续
1.保密管理内容:
(1)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2)对重要信息进行定期盘查;
(3)定期对保密用户、计算机网络实施安全检查;
(4)建立完善的保密信息跟踪管理制度,以确保保密信息不被外泄;
(5)确保保密信息的安全传输、存储及访问;
(6)按照保密要求开展物品保密检查;
(7)确保保密信息按照要求在定期到期时销毁;
(8)按照要求组织实施保密资料审查;
(9)组织落实加密管理的各项规定;
(10)对保密信息应用中的安全漏洞进行识别、检查和消除;
(11)依法处理保密事故和保密违规行为。
2.保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