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中西医诊疗
- 格式:pptx
- 大小:5.67 MB
- 文档页数:40
消渴痹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Neur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病人带来严重的不适和痛苦。
由于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不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报道不一,根据欧洲多中心研究报道,28%的糖尿病病人有周围神经病变的证据。
(-)诊断标准:L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确诊可根据病史,及麻、凉、痛、痿等临床表现,结合体检和电生理学检查资料,除病史和临床表现外,物理学检查、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才能确诊。
主要诊断依据包括:①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糖尿病的证据;②出现感觉、运动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③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
④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它神经病变。
为了给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定量判断的依据,近年来国外学者先后提出多个评分系统,较为简便和广泛使用的是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
1.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WHO专家咨询报告)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21LImmOI/L(200mg∕dl);或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21LlmnIO1/L(200mg∕dl)oL2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根据《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而定)临床症状有蚁走感、肢端麻木、疼痛或出现烧灼感,踩棉花,踏木板等感觉异常,大便干结或不干结而排便不畅。
临床体征可见感觉障碍(感觉减退感觉过敏等),膝、腱等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异常,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体感诱发电位提示周围神经病变。
2.中医辨证标准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有关内容制定)。
口干咽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肢体麻木、肢端发凉、肢体疼痛,身痒、有蚁走感,便秘。
(二)中医治疗方案1.中医药辩证论治:主症: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身痒、有蚁走感。
次症:倦怠乏力、咽干口燥、多食易饥、肢端发凉、便秘。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例如麻木、疼痛等,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
关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单一中医或者西医方法效果欠佳,所以要采用联合治疗方式,具有较高临床运用价值,下面就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展开讨论。
西医治疗改善新陈代谢。
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第一步是改善新陈代谢,这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体重对血脂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要控制体重,通过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去做,可以有效减轻体重,对于改善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有很大的帮助。
医学研究表明,患者通过有氧运动可以让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改善微循环。
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而言,前列腺素制剂可以起到有效作用,让末梢循环的缺血状态得到改善,实现神经细胞修复,常见的药物有前列地尔。
营养神经。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通过医学研究发现,维生素B12在治疗中效果良好。
对症止痛。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最明显症状就是疼痛,对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用于疼痛治疗的药物比较多,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体现出较强针对性,确保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部分药物药效有限,而且患者服用后会有副作用,因此不建议长期使用。
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就会导致神经肿胀,外周围神经在解剖狭窄处受到卡压,在这种情况下,神经内压会升高,缺乏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受到技术条件限制,还没有在临床中推广使用,要进行研究突破技术限制,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中医治疗近年来中医治疗受到人们重视,加强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正确指导意义。
中药汤剂。
从中医角度来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消渴痹症”范畴,服用汤剂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医学研究表明,之所以会引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这和肺、脾、肝、肾有着密切关系,作为治疗重要参考依据。
843843843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 hi nese M edi ci ne M eder nD i st ance Educat i on of C hi na 第6卷第08期2008年08月有1例(0.99%)一侧下肢B r om a ge 运动神经阻滞评1分,此3例均有感觉功能恢复延迟,在停止硬膜外泵注止痛药后迅速恢复。
3、4、5各组产妇术后下肢运动功能均在1~3小时内完全恢复,没有延迟性下肢运动功能异常。
3讨论我们的观察发现,术前没有任何脊神经功能异常的产妇,CSE 腰麻后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混合液行术后镇痛对麻醉恢复有明显影响,表现为下肢感觉和运动恢复延迟。
虽然0.1%布比卡因以上浓度镇痛效果满意率稍高,但较多产妇出现下肢感觉或/和运动功能异常。
布比卡因浓度降到0.075%,其协同芬太尼镇痛效果与高浓度组没有明显差异,而下肢感觉和运动异常减少。
浓度降到0.05%时协同止痛效果减弱,而单纯用芬太尼止痛效果较差,但没有神经功能恢复异常。
总计近3%的病人出现下肢感觉恢复延迟,以局限于某一支或几支脊神经区域轻微麻木为主。
有3例病人麻醉后轻微屈髋无力,且其感觉障碍也较重绝大多数病人在停止泵注后4小时内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很快恢复。
但2组有一例出现马尾神经功能障碍,停药后会阴区感觉和排便异常长达5天,此例术前没有任何马尾神经功能异常,不能排除与麻醉和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有关,很可能这些病人对镇痛药或局麻药的敏感性较高,导致脊神经或脊髓毒性反应。
绝大多数感觉异常局限在一侧下肢,提示与硬膜外导管的位置有关,有研究表明插入长度超过5c m 时导管尖端多位于硬膜外一侧腔内[1]。
我们采用非常柔软的硬膜外导管,更容易改变方向使尖端偏离中线到某一支脊神经根附近,连续泵注很小容量药液持续作用于一支或相邻几支脊神经,感觉麻木区即为管尖所在的位置。
对椎管内麻醉和镇痛引起的神经功能异常已有很多研究,但其确切原因仍不清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故仍严重危害着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導致残疾。
而中西医结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减轻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本文将对近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At present there is no specific treatment. It is still seriously endangering the health of diabetic patients, even lead to disabilit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diabetic angiopathy, alleviate and treat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treated by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血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诊疗方案龙口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2011.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因病机1.发病因素本病是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
病位在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有虚有实。
虚有本与变之不同。
虚之本在于阴津不足,虚之变在于气虚、阳损。
虚之本与变,既可单独起作用,也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既可先本后变,也可同时存在。
实为痰与瘀,既可单独致病,也可互结并见。
临床上,患者既可纯虚为病,所谓“气不至则麻”、“血不荣则木”、“气血失充则痿”;又可虚实夹杂,但一般不存在纯实无虚之证。
虚实夹杂者,在虚实之间,又多存在因果标本关系。
常以虚为本,而阴虚为本中之本,气虚、阳损为本中之变,以实为标,痰浊瘀血阻滞经络。
2.病机及演变规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是动态演变的过程,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按照气虚夹瘀或阴虚夹瘀一气阴两虚夹瘀一阴阳两虚夹瘀的规律而演变。
阴亏是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
本病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1麻木为主期多由于肺燥津伤,或胃热伤阴耗气,气阴两虚,血行瘀滞;或气虚血瘀,或阴虚血瘀;或气阴两虚致瘀,脉络瘀滞,肢体失荣。
临床可见手足麻木时作、或如蚁行、步如踩棉、感觉减退等。
2.2疼痛为主期气虚血瘀、阴虚血瘀,迁延不愈;或由气损阳,或阴损及阳,阳虚失煦,阴寒凝滞,血瘀为甚;或复因气不布津,阳不化气,痰浊内生,痰瘀互结,痹阻脉络,不通则痛。
临床上常呈刺痛、钻凿痛或痛剧如截肢,夜间加重,甚则彻夜不眠等。
2.3肌肉萎缩为主期多由于上述两期迁延所致。
由于久病气血亏虚,阴阳俱损;或因麻木而肢体活动长期受限,血行缓慢,脉络瘀滞,肢体、肌肉、筋脉失于充养,则肌肉日渐萎缩、肢体软弱无力。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麻木、疼痛等表现。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与萎缩等、(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与大纤维介导)得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得异常改变,QST与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与/或体征得其她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明确得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得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与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得表现相符、(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她病因引起得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就是化疗药物引起得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得代谢毒物对神经得损伤。
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得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得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二)证候诊断1。
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2、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摘要:目的:将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并观察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对照分析法,分为30例治疗组与30例对照组,前者予甲钴胺静推及中药汤剂内服和泡脚治疗,后者实施常规甲钴胺静推、依帕司他片口服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震动感觉阈值(VPT)变化情况。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43(95.56),对照组38(84.44),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两组治疗后腓神经VPT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数据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将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有修复效果,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综合治疗前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及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其中以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最为常见,其典型症状为双侧远端对称性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通过相关体格检查和神经辅助检查,易于被发现和诊断,故早期的筛查、诊断和积极干预,有利患者症状的改善和神经的修复。
本文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研究中使用的资料、方法和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其诊断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提出的诊断标准[1]: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②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③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④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DPN[2];⑤排除以下情况: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等;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①气血亏虚【主症】四肢麻木疼痛,抬举无力,可见肌肉瘦削,面色萎黄无华,唇甲淡白,多汗或少汗,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心慌气短头晕,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调补气血【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5g,当归12g,秦艽10g,桑枝10g,牛膝15g。
②气滞血瘀【主症】四肢麻木伴有郁胀疼痛,或痛如锥刺,按之则舒,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口唇发紫,舌质可见紫色瘀斑、舌苔薄偏干,脉涩。
【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方药】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10g,枳壳实各10g,白芍15g,甘草6g,地黄15g,川芎15g,当归12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30g。
③肝肾亏虚【主症】四肢麻木或酸痛,或有肌肉瘦削,或有颤抖,筋惕肉,步履踉跄,伴腰酸腿软,头目眩晕,爪甲枯脆,齿摇发脱,舌红少苔,脉沉细。
【治则】补肝益肾宣痹和络【方药】虎潜丸加减:龟板10g,黄柏10g,知母10g,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5g,锁阳10g,木瓜30g,虎骨12g,狗脊15g,牛膝15g。
④湿热阻络【主症】下肢麻木伴有灼热疼痛感,或局部CA66红肿胀,患肢扪之发热,甚则两足喜踏凉地,舌质黯、苔黄白而腻,脉弦数或濡数。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归12g,防己10 g,薏仁30g,龟板10g,黄芩10g,茯苓15g,泽泻10g,秦艽10g。
(2)经验方桂枝加术附汤加减:桂皮6g,芍药10g,干姜6g,白术6g,甘草5g,大枣4枚,水煎服,日一剂。
济生肾气丸: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炮附子、桂枝、牛膝、车前子。
( 《济生方》)据日本报道:运用桂枝加术附汤合八味丸、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获得较好的疗效。
动物试验表明八味丸、济生肾气丸均有抑制大白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活性的作用。
经验方:菟丝子15g,枸杞子10g,补骨脂10g,全蝎4g,元胡10g,桃仁10g,牛膝15 g,桂枝6g,白芍15g,白术10g,荔枝核30g,水煎服,每日一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佛山市中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心陈苹副主任中医师一、概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早期呈相对可逆性,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
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其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本病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几乎相当,患病年龄7~80岁不等,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上升,高峰见于50~60岁。
患病率与病程关系不明显,T2DM患者中约有20%的神经病变先于糖尿病症状的出现,患病率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但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控制不良者患病率明显增高。
本病属中医“麻木”、“血痹”、“痛证”、“痿证”等范畴。
二、DPN的临床表现1、周围感觉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早期最多见的神经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四肢远端有本体觉、位置觉、振动觉、温度觉异常,常有共济失调、踏棉絮感,四肢蚁走感,或手套、袜套样感觉, 随后可伴有深部钝痛与痉挛样痛,即痛性神经病变,疼痛呈持续性、自发性或疼痛过敏。
病程少于6 个月至1年为急性,超过6 个月至1 年为慢性。
多见于下肢疼痛,常伴有其他感觉异常:如麻木,其疼痛的产生可能与小的C 型纤维损伤病变有关。
2、周围运动神经病变2.2.1单神经炎局部运动神经病变好发于老年人,起病突然,伴疼痛,与营养神经的血管堵塞有关。
好发部位有正中神经、尺神经,可发生腕管综合征;累及桡神经、股神经、大腿外侧皮神经、腓神经、足跖正中神经与外侧神经,可出现皮肤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累及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
2.2.2近端运动神经病变也称糖尿病性肌肉萎缩,与慢性炎性多神经脱髓鞘病变、神经结构破坏、神经蛋白漏出引起自身免疫有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普遍认为其发生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障碍、微血管病变、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及基因表达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西医治疗DPN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大多采用调节代谢及改善微循环,以纠正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增加神经传导功能;另外尚有抗氧化、补充神经营养因子、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理疗、高压氧等方法。
近年来中医药对DPN的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中医对DPN病名的认识古代医籍中没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一病名,但对其临床表现早有论述。
宋代《卫生家宝》载肾消“腰脚细瘦,遗沥散尽,手足久如竹形,其疾已牢矣”;金代李杲《兰室秘藏》记载消渴病人时有“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四肢痿弱,前阴如冰”;《丹溪心法》有言“消渴,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烦痛”。
《王旭高医案》云:“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统称为“消渴病”、“痹痿病”,既表明了合并症的症状,还揭示了本病发展的规律即由消渴病到消渴病痹证,再到消渴病痹痿病。
中医对DPN病因病机的认识1.古代医家对DPN病机的认识。
DPN的基本病因是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欲太过,情志失调,本虚标实是基本病机,在中医学属“消渴”范畴。
《素问·奇病论》日:“此人必数食甘美而肥也……转为消渴。
”《素问·通评虚实论》日:“凡病消瘅,偏枯、痰、厥、气逆、发满,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指出过食甘美厚味可引起消渴及并发症等疾病。
《内经》载:“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朱丹溪指出:“麻为气虚,木为湿痰死血。
”说明了DPN表现出的四肢酸软、四肢不温或发凉、麻木或疼痛等临床特征与气虚关系密切。
《类证治裁·痹证》载:“诸痹……良由营卫先虚……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 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 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 )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 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 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 项检查中任2 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二)证候诊断1. 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病变。
它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与血糖紊乱、脾胃虚弱、肝肾不足以及气血运行受阻有关。
因此,在中医诊疗方案中,要从补脾胃、益气血、温肝肾、顺畅气血运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1.调养脾胃:首先要调养脾胃功能,改善体内的消化吸收功能。
可以食用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山药、黄豆、瘦肉等。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中药调理脾胃,如党参、黄芪、陈皮等,可以煮汤或泡茶饮用。
2.益气血:气血不足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表现之一、中医认为,补气可以补肾,补血可以益肝。
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来益气血,如黄精、党参、山药、鹿茸等。
这些中药可以煮汤或泡茶饮用,可持续一段时间。
3.温肝肾:中医认为,肝肾不足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来温肝肾,如菟丝子、枸杞子、丹参、川芎等。
这些中药可以煮汤或泡茶饮用,具有温肝肾、活血化瘀的作用。
4.顺畅气血运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常伴有血液循环不畅,气血运行受阻的情况。
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来顺畅气血运行,如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
可以煮汤或泡茶饮用,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推荐一些辅助治疗方法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刺激穴位以达到益气血、温肝肾、活血化瘀的效果。
2.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经络按摩来调理气血,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可以选择正确的按摩手法,按摩腿部、足底、手臂等部位。
3.运动疗法: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可以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中医诊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案主要包括调养脾胃、益气血、温肝肾、顺畅气血运行等多方面综合治疗。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四周精神病变)中医诊疗计划(版)一.诊疗(一)疾病诊疗参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2)重要症状:四肢远端感到.活动障碍,表达为肢体麻痹.挛急痛苦悲哀,肌肉无力和萎缩等.(3)重要体征:震撼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掉,以及跟腱反射消掉.腱反射削弱或消掉等.(4)协助检讨:物理学检讨.神经电心理检讨的日常转变,QST 和 NCS 中最少两项日常.(5)消除了引发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它精神病变.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宣布的《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明白的糖尿病病史.(2)在诊疗糖尿病时或之后消失的精神病变.(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四周精神病变的表达相符.(4)有临床症状(痛苦悲哀.麻痹.感到日常等)者,下列 5项检讨(踝反射.针刺痛觉.震撼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 1 项日常;无临床症状者,5 项检讨中任 2 项日常,临床诊疗为糖尿病四周精神病变.(5)消除诊疗:需消除其它病因引发的精神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榨取.椎管狭小.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分解征.轻微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分辨药品特别是化疗药品引发的神经毒性感化以及肾功效不全引发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毁伤.如根据以上检讨仍不克不及确诊,须要进行分辨诊疗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讨.(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精神病变(DSPN)的临床诊疗重要根据临床症状痛苦悲哀.麻痹.感到日常等.临床诊疗有疑问者,能够做神经传导功效检讨.(7)诊疗分层:见下表(二)证候诊疗1.气虚血瘀证:肢体麻痹,若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天黑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伤风,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2.阴虚血瘀证:肢体麻痹,腿足挛急,酸胀痛苦悲哀,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火热痛苦悲哀,五心烦热,掉眠多梦,皮肤湿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3.寒凝血瘀证:肢体麻痹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天黑更甚;神疲倦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阴暗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细涩.4.痰瘀阻络证:肢体麻痹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乏,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涩.5.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痿废不必,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无力.6.湿热阻络证:肢体火热痛苦悲哀,或重着乏力,麻痹不仁,脘腹痞满,口腻不渴,心烦口苦,面色晦垢,大便黏滞,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治法:补气活血.化瘀通痹推举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枳壳.川牛膝等.或含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如川芎嗪打针液.黄芪打针液).针灸治疗:取穴:内关.气海.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手段:施捻转之平补平泻法,以有酸胀感为度.每日 1 次,14 日为 1 疗程.治法:滋阴活血.柔筋缓急推举方药:芍药甘草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生白芍.炙甘草.干地黄.当归.川芎.川木瓜.怀牛膝.炒枳壳等.或含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如生脉打针剂).针灸治疗:取穴: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曲池.合谷;手段:施捻转之平补平泻法,以有酸胀感为度.每日 1 次.14 日为 1 疗程.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推举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赤芍.桂枝.细辛.通草.干姜.制乳喷鼻.制没药.制川乌(先煎).甘草等.针灸治疗:取穴:外关.曲池.肾穴.命门.腰阳关.环跳 .阳陵泉. 绝骨.照海.足临泣;手段:施捻转平补平泻,以有酸胀感为度,出针后加灸.每日 1 次,14 次疗程.治法:化痰活血.宣痹通络推举方药:指迷茯苓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减.茯苓.姜半夏.枳壳.生薏仁.当归.丹参.制乳喷鼻.制没药.苍术.川芎.陈皮.生甘草等.或含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如血塞通软胶囊.丹参打针剂).针灸治疗:取穴:合谷.曲池.脾俞.足三里.三焦俞.三阴交.丰隆.解溪.太冲;手段:施捻转平补平泻,以有酸胀感为度,出针后加灸.每日 1 次,14 次为 1 个疗程.治法:滋补肝肾.填髓充肉推举方药:壮骨丸加减.龟板.黄柏.知母.熟地黄.ft萸肉.白芍.锁阳.牛膝.当归.炒枳壳等.针灸治疗:取穴: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承ft.扶兔;手段:中档刺激,用补法,以有酸胀感为度,出针后加灸,每日 1次,14 日为 1 疗程.6. 湿热阻络证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推举方药:四妙散加减.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苦参.黄连.黄芩.桃仁.萆薢.泽泻等.针灸治疗:湿热阻络证取穴大椎.阴陵泉.曲池.内庭.合谷.三阴交.太溪.养老等.手段:施捻转平补平泻,以有酸胀感为度,出针后加灸.每日 1 次,14 次为 1 个疗程.(艾灸取穴太溪.三阴交.足三里.合谷.曲池.涌泉.承ft.委中.太冲.行间等,用于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二)其它中医特点疗法1.熏洗(蒸)法顺应症:实用于各类证型,对寒凝血瘀证尤为适宜.禁忌症:过敏体质.皮肤有破损者.不良反响:烫伤.肢体肿胀.水疱.皮肤瘙痒.头晕不适,甚或晕厥.应对方法:①掌握水温.熏洗时光;②停滞运用;③烫伤或水疱者可参考外科惯例解决;④皮肤瘙痒者可抗过敏治疗;⑤对于晕厥者,可采用针刺人中.合谷.十宣等穴位,促使苏醒.熏洗药方:外洗方加减.砭骨草.桂枝.川椒.艾叶.木瓜.苏木.红花.赤芍.白芷.川芎.川乌.草乌.生麻黄.白芥子等. 共为细末,每日 1~2 次,每次 100g,用 1200 毫升温开水消融后浸洗患处,温度40℃,浸泡 20~30 分钟,14 日为 1 疗程.可选用腿浴治疗器和足疗仪.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等.2.耳针:取穴:肝.脾.肾.臀.坐骨神经.膝.神门.交感.每次选 2 穴~3 穴.手段:中强刺激,留针 15 ~30 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1 日 1 次,14 次为 1 疗程.3.电针:取穴:髀关透伏兔.风市透中渎,风市透伏兔,阳陵泉.手段:用 26 号长针从髀关斜向伏兔穴,进针 3~4 寸;从风市斜向中渎穴,进针 3~4 寸;从风市斜向伏兔穴进针 3~4 寸,阳陵泉直刺;并接上脉冲电流,选用疏密波,电流温度以患者能忍耐为止,通电15~20 分钟,每日 1 次,14 次为 1 个疗程.根据病情须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下列装备:多功效艾灸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段针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及经络导平治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实用于各类证型.根据各个证型,能够选用不合功效的中药,水煎浓缩,取药液行中频离子导入治疗.顺应症:实用于各类证型.上肢麻痛:拿肩井肌.揉捏臂臑.手三里.合谷部肌筋,点肩髃.曲池等穴,搓揉肩肌来回数遍.每次按摩时光 20~30 分钟,每日1~2 次,14 次为 1 疗程.(穴位和手段离开描写)下肢麻痛:拿阴廉.承ft.昆仑肌筋,揉捏伏兔.承扶.殷门部肌筋,点腰阳关.环跳.足三里.委中.承ft.解溪.三阴交.涌泉等穴,搓揉腓肠肌数十遍,手劲刚柔相济,以深透为度.每次按摩时光 20~30 分钟,每日 1~2 次,14 次为 1 疗程.禁忌症:归并轻微骨科疾病等不适宜按摩者.(三)西药治疗根据《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规范运用神经修复.抗氧化应激.改良微轮回.改良代谢杂乱等药品,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使血糖掌握在正常或靠近正常.(四)护理调摄要点1.心理护理:关心劝导病人,使病人对本身的病情有一种精确的熟悉,解除不须要的恐怖.烦躁和消极泄气情感,建立克服疾病的信念,主动合营治疗,掌握血糖,削减此病的产生及成长.可采用耳穴埋豆法.足底按压法改良心理症状.2.亲密不雅察病情:不雅察有无双足痛苦悲哀及感到日常,夜间与否加重及有无肌肉无力和萎缩;四肢远端有无呈手套.袜套样感到,同时做好体检,看有无腱反射减低或消掉,若有以上症状,实时陈说大夫,赐与对症治疗,避免疾病成长.①足部检讨:每天不雅察双足 1~2 次,留心足部皮肤色彩.温度转变;检讨趾间.趾甲.足底皮肤有无水肿.鸡眼.红肿.甲沟炎.溃疡.坏逝世等;评定足部感到减退.麻痹.刺痛的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削弱.皮肤与否湿润等.可选用震撼觉检讨仪.②增进足部血液轮回:冬天留心保暖,避免运用热水袋保暖,谨防烫伤皮肤而引发沾染;经常按摩足部;每天进行适度活动,如漫步.起坐等,以增进血液轮回.可选用频谱仪.③选择适宜的鞋袜,足部受伤患者应选轻盈柔嫩.大小适中的鞋;袜子以弹性好,透气及散热性好的棉毛质地为佳.④保持足部干净,避免沾染,勤换鞋袜,每日用中性皂水或温水泡脚,水温不超出37℃,时光 20~30 分钟,洗净后用干净.柔嫩的毛巾轻轻擦干.⑤防止外伤:指点病人不要赤脚或穿拖鞋走路,以防扎伤;足部有疾患,应实时治疗.三.疗效评价(一)评价尺度1.证侯剖断尺度(参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临床痊愈:肢体麻.凉.疼.痿症状.体征消掉或根本消掉,证候积分削减≥90%.显效:肢体麻.凉.疼.痿症状.体征明显改良,证候积分削减≥70%.有用:肢体麻.凉.疼.痿症状.体征都有好转,证候积分削减≥30%.无效:肢体麻.凉.疼.痿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良,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削减缺少 30%.注:盘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2.症状剖断尺度(参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1)单项症状疗效评价尺度显效:治疗前患有的症状明显改良,积分削减≥70%.好转:治疗前患有的症状减轻,积分削减≥30%.无效:治疗前患有的症状未减轻或加重,积分≤30%.(2)中医证候疗效剖断尺度(参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按照尼莫地平法盘算:疗效指数(n)= [(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掉或根本消掉,积分削减≥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良,积分削减≥70%.有用:临床症状.体征都有好转,积分削减≥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良,甚或加重,积分削减缺少30%.(二)评价方法(一)临床症状积分表(表1)注:重要症状积分方法为轻:2 分,中:4 分,重:6 分;次要症状积分方法为轻:1 分,中:2 分,重:3 分.2.Toronto 临床评分(表 2)表 2:Toronto 临床评分体系症状分反射分感到实验分足部痛苦悲哀膝反射针刺觉发麻踝反射温度觉针刺感轻触觉无力震撼觉共济掉调地位觉上肢症状注:症状分:消失一项记 1 分,无为 0 分;反射分:每一侧反射消掉 2 分,减退 1 分,正常 0 分,最高分 4 分;感到实验分:每消失一次日常记 1 分,无日常 0 分;得分越高,神经功效受损越轻微.总分最高 19 分.密西根州糖尿病四周精神病评分(MDNS)疗效剖断尺度:(参考《精神病学临床评定量表》,王拥军主译制订,)密西根糖尿病四周精神病评分(MDNS)1.临床体魄检讨:感到:拇指的振动觉,10g 丝的触觉,拇指的针刺觉.肌力:手指睁开,拇指伸展,踝关节背屈.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股四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1.盘算方法:感到毁伤得分=阁下两侧感到检讨项目的分数之和肌力得分=阁下两侧肌力检讨项目的分数之和反射得分=阁下两侧反射检讨项目的分数之和体魄检讨得分=感到毁伤得分+肌力得分+反射得分2.临床体魄检讨部分:最低得分 0,最高得分 46,分数越高, 四周精神病越重.临床体魄检讨得分四周精神病0~6 无7~12 轻度13~29 中度30~46 重度MDNS>6 分为日常.精神病变体征总积分削减 6 分为显效,削减 3 分为有用.。
・综 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张 丽 天津武清中医院糖尿病科(天津301700) 摘 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中医认为该病发生于消渴日久,病属本虚标实,痰浊瘀血痹阻经络,四肢脉络失于濡养而致。
目前现代医学多以控制血糖、缓解临床症状为治疗目的。
临床治疗多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采用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原则总归补气养血,活血通络,兼以健脾、化痰、祛瘀等法。
治疗手段多元化,中药内服、中药足浴及足部按摩、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仪器的使用,配合西医改善血管功能、调整代谢紊乱、营养神经、手术治疗等方法取得一定疗效。
本文就近3年D PN的治疗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主题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 综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 pheral neuropathy, D 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现代医学治疗D PN主要是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取缓解临床症状的措施进行干预治疗,其中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本文就近3年D PN的治疗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中药治疗 1.1病因病机 秦玖刚[1]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当于中医学的“痹证・肢痹”范畴,其病因病机多属消渴病经久不愈耗伤肝肾之阴,阴血亏虚则血不荣经而挛急疼痛;阴虚内热煎熬阴津,则血运迟缓,血脉瘀阻、闭阻脉络而发肢痹之症。
王延宾等[2]认为D PN属消渴日久而成的“痹症”、“痿症”、“不仁”范畴,其病机为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虚运血乏力,阴虚则血行艰涩,而成久病入络、久虚血瘀的症候,病机特点以气虚为本,瘀血为标,血瘀而不能达于四肢,气虚肌肉筋脉失于荣养,不能濡养肌肉,肢体麻木不仁,疲乏无力,疼痛不适,冷热失调。
赵会玲等[3]认为久病消渴则正气亏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脉循行,渐至瘀血阻络,脉络经气不通则出现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不通则痛是发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