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04.00 KB
- 文档页数:9
生物必修三选择题高二(13)班杨铭1、下图表示反射弧中一个神经元的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经过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2、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内分泌调节3、如果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分完整,则:()A.针刺左手不会发生缩手反射 B.针刺右手会发生缩手反射C.针刺左手不会感觉疼痛 D.针刺右手会感觉疼痛4、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
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手部感受器;④脊髓;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⑥脑A.③①⑥②④⑤ B.③①⑥④②⑤ C.③①④⑥②⑤ D.③⑥④①②⑤5、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退化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
下列关于分析失败的原因中,最可能的是:()A.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C.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6、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8、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10、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第一章单元过关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窒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4.下列关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C.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时,引起组织液浓度下降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5.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纤维素B.尿素C.激素D.维生素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10.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三100道精选判断题(含答案和解析)2018.101.种群在地域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阳光和温度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3.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为了种群数量一定增加4.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国家,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该地区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5.一片牧场有8户牧民,其中6户养了棉羊,2户养了山羊,这些羊共构成2个种群6.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并适应环境,其实质是调节植物基因组的表达7.婴儿在哺乳期不易患病是因为在乳汁里有免疫球蛋白,且不会被胃蛋白酶消化8.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9.人和动物激素调节,其实质是对基因组表达进行调节10.手被针扎一下感到疼痛,由于大脑皮层参与了反射,故该反射为条件反射11.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腺的细胞会合成激素。
12.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13.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1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15.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16.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17.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18.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效应B细胞)等。
19.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20.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能作为抗原。
21.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3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道B.细胞内液和血浆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2.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3.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 pH 值D.渗透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 .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 .毛细淋巴管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CO 2、O 2B .H 2O 、Na +C .C 6H 12O 6、尿素D .血红蛋白、氧化酶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8.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9.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10. 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 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11.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由⑥⑦⑧构成的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B.释放④的过程需要②提供能量,所以属于主动运输过程C.结构③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⑤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13.张磊同学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未吃早餐,下列有关他上午第四节课时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糖原合成量增加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C.胰岛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4.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15.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16.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不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17.产生抗体的细胞()A.吞噬细胞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18.(2013·潍坊高二检测)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19.扦插时,保留有芽和有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20.如图分别代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燕麦胚芽鞘,其中琼脂切块是经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A 选项中有一胚芽鞘尖端套锡纸小帽),胚芽鞘表现出生长方向相同的一组是()21.如图是一个正在生长的幼苗,将其水平放置,其中哪个点不能表现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效应()A.a B.b C.c D.d22.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A点的浓度促进芽生长②B点的浓度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③C点的浓度抑制芽生长④D点的浓度抑制芽生长A.②④B.③④C.①②D.②③2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24.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B.吲哚乙酸C.吲哚丁酸D.2,4-D25.下列可以成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26.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A.有效避免竞争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2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08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为7.17‰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2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29.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生物群落 B.种群 C.食物网D.以上都不对30.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d点增长率最大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3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32、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普通食物链的顺序是( )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B.自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异养生物33.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显现。
高中生物必修三100道判断题(含答案和解析)高中生物必修三100道精选判断题(含答案和解析)2018.101.种群在地域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阳光和温度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3.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为了种群数量一定增加4.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国家,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该地区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5.一片牧场有8户牧民,其中6户养了棉羊,2户养了山羊,这些羊共构成2个种群6.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并适应环境,其实质是调节植物基因组的表达23.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24.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25.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26.开展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开展发育有增进作用,属于植物开展的增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27.不管是植物激素照旧植物激素,对开展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8.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岁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29.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植物颠末一次捕获,被再次重捕的几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30.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
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1mm。
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窥察计数。
如果该同学窥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则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4×10个。
高中生物必修3测试题一、选择题1.人体中唯一不参与代谢的器官是:A. 肺B. 心脏C. 大脑D. 肾脏答案:B. 心脏2.哺乳动物的乳汁中含有哪种有益菌?A. 酸奶菌B. 牛奶菌C. 乳酸菌D. 骨酸菌答案:C. 乳酸菌3.心脏中的主要血管是:A. 动脉B. 静脉C. 脉管D. 细血管答案:A. 动脉4.下面哪个是人体内主要的免疫器官?A. 脾脏B. 肝脏C. 胃D. 肺答案:A. 脾脏5.植物通过什么结构进行气体交换?A. 叶子B. 根系C. 茎D. 花答案:A. 叶子二、判断题1.蚯蚓动物属于节肢动物。
答案:错误2.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
答案:正确3.手术剪断受伤的动脉可有效止血。
答案:错误4.血液中的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
答案:正确5.光合作用只发生在植物的叶片中。
答案:错误三、填空题1.哪个器官是人体最大的脏器?肝脏2.氧气是通过哪种器官进入人体的?肺3.植物的主要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片的__叶绿体__ 中。
4.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是__红细胞__。
5.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是__二氧化碳__。
四、简答题1.请解释细胞有机体和细胞器的关系。
答: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机体是指一个完整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各种结构和功能区域,如线粒体、核糖体等。
细胞有机体是由细胞器组成的,每个细胞器在细胞内有特定的功能,通过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使细胞能够完成各种生物学活动,继而维持生物体的正常运作。
2.请简要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答: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由心房、心室和心瓣组成。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养分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通过心脏的四个心瓣进行调控,分为心跳的收缩期和舒张期。
心脏收缩时,血液会从心房流入心室,然后通过动脉输送到全身;心脏舒张时,心房和心室会充满血液,准备下一次收缩。
高中生物必修3测试题[1]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生物生存的特点是()。
– A. 生物的新陈代谢顺利进行– B.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响应– C.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 生物能感知自己的存在2.下列不属于生物基因突变的类型是()。
– A. 插入突变– B. 缺失突变– C. 替换突变– D. 封闭突变3.下列不属于生物遗传信息储存的主要方法是()。
– A. 交合– B. 同化– C. 变异– D. 复制4.自动生成生命特性的物质是()。
– A. DNA– B. RNA– C. 蛋白质– D. 糖类5.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 B. 有性生殖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C. 生物可发展出新的特性,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D. 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基因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二、填空题6.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存储在()中。
7.DNA分子由两股螺旋形的链以氢键相互连接,其中A和()之间有两对氢键。
8.生物的新陈代谢靠()完成。
9.遗传信息的复制过程称为()。
10.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
三、简答题11.请简要描述细胞的结构,并说明细胞膜的作用。
12.什么是基因突变?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13.解释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并选择一种动植物进行比较。
四、应用题14.某植物具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花色,红花为显性性状。
如果红花与白花的杂交后,结果为红花、白花各半,请解释这个结果。
15.请结合图示,说明一种基因突变是如何导致生物特征的改变的。
附加题: 高级拓展16.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说明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生物的进化。
参考答案:1. D2. D3. A4. C5. D6.DNA7.T8.新陈代谢9.复制10.自然选择1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主要由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物,起到隔离细胞内外环境、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维持细胞稳态的作用。
第3章达标检测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体外DNA重组技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B.在细胞水平上设计和施工,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C.打破物种界限,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D.抗虫烟草的培育种植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答案】B【解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类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A正确;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设计和施工的,B错误;基因工程可在不同生物间进行,故可打破物种界限,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C正确;抗虫烟草的培育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D正确。
2.(2023·新疆名校期末)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描述,正确的是() A.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能识别双链DNA和R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B.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使氢键断裂C.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只能从原核生物中提取D.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将DNA切割成黏性末端或者平末端【答案】D【解析】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只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不能识别RNA 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A错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使磷酸二酯键断裂而不是使氢键断裂,B错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主要来自原核生物,少数来自真核生物,C错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将DNA切割成黏性末端或者平末端两种末端类型,D正确。
3.某线性DNA分子含有3 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
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在该DNA 分子中,a 酶与b 酶的识别序列分别有3个和2个B .a 酶与b 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能相互连接C .a 酶与b 酶切断的化学键分别为磷酸二酯键和氢键D .用这两种酶和DNA 连接酶对该DNA 分子进行反复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序列会明显增多【答案】D【解析】分析表格,a 酶可以把原有的线性DNA 切成三段,说明DNA 分子上有两个切口,即a 酶的识别序列有2个,b 酶把大小是1600的DNA 分子切成大小分别为800和800两个片段,把大小是1100的DNA 分子切成大小分别为800和300两个片段,且a 酶和b 酶的识别位点不同,说明b 酶的识别序列有2个。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卷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适答案)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葡萄糖等,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稳态包括其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C.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尿量减少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于内环境,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2.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循环、泌尿系统B.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C.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血浆D.激素、氨基酸、胰蛋白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3.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a时,l就转移到b里,使b兴奋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就由a传递给了b4.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
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
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地传递方向是①②右肌肉③④左肌肉B.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①③,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②④C.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局部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D.给③一强刺激,只有左肌肉能产生收缩反应5.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外的a、c两点,c 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
下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上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正电位B.兴奋传到b点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有关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6.某人遭遇船难后落水游到了荒芜人烟的岛屿上,下列对这期间他生理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由于缺少饮用淡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减弱B.若误饮海水,血浆中Na+浓度短时间内升高,可能会使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差变大C.饥饿状态下,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从而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长期饥饿,将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出现组织水肿7.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A. 细胞内液B. 血浆C. 组织液D. 淋巴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 血浆蛋白B. 胰岛素C. K+D. 呼吸酶3.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细胞质基质⑦组织液⑧细胞核中的液体⑨ 细胞内液⑩胃液A. ③④⑥⑦⑧⑨B. ③④⑤⑦⑨⑩C. ②③④⑤⑦⑨D. ①②③④⑤⑦4.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A. 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B. 氨基酸、肝糖原、二氧化碳、钠离子C. 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 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D.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6.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 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B.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 内环境中各项理化性质保持不变D.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8.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⑤中蛋白质含量高于②④B. ⑤中含有血红蛋白,抗体、激素、尿素等C. 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D.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9.人体内环境中的蛋白质不具有的功能是()A. 调节机体生命活动B. 作为氧运输的载体C. 抗击入侵的病原体D. 维持内环境渗透压10.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 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C. 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 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11.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 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D. 剧烈运动后,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12.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 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13.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14.下列疾病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引起的是()A. 淋巴管堵塞引起的组织水肿B. 血钙太低引起的抽搐C. 肾衰竭引起的尿毒症D. 血红蛋白减少引起的贫血15.下列有关内环境的理解,正确的有几项()①人体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②任何细胞都要生活在内环境中③内环境的本质是一种盐溶液④人体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和淋巴⑥组织液中的水一定来自外界环境⑦内环境的各种组分恒定不变()A. 一项B. 两项C. 四项D. 全部正确16.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 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②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 Ⅲ表示泌尿系统的肾脏;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D.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17.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多B. ②红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不会引起③pH发生大幅度变化C. 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3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 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其pH会维持相对恒定18.下图是健康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高中生物(必修3)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50分)1、下列对反射弧的第三个环节叙述中,准确的是A.反射弧的第三个环节是中枢神经系统B.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第三个环节一定在脊髓C.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第三个环节一定在大脑皮层D.反射弧中第三环节被损伤,人能产生感觉,但不能完全反射又难以分解和排出,该药物在如图所示食物网中__________种生物体内浓度可能最高A.bB.eC.gD.e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人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4、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5、英国生物学家斯塔林在巴甫洛夫实验基础上,大胆革新,他把一条狗的十二指肠粘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结果这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
这不可能是反射活动,很可能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体液—神经调节6、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A.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B.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C.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D.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7、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范围广④作用时间短⑤作用部位准确⑥作用时间比较长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③④8、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其加快生根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使其加速转变为黄色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获得无籽果实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9、下列过程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效应B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对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10、右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生物必修三历年高考试题一.选择题。
(每空2分,共68分)1.(2006上海生物-8)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A.血液B.体液C.组织液 D.细胞内液C2.(2006广东生物-2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和葡萄糖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③葡萄糖、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2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A3.(2005广东生物-12)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主要从肺排出C.、以重汲取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4.(2001年上海生物-17)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5.(2005年全国理综Ⅱ-1)糖尿病患者简洁出现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D6.(2000年上海生物-8)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C.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削减C7.(2001年上海生物-15)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A8.(2005年全国理综Ⅱ-4)当人处于燥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兴奋D9.(2002年上海生物-25)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耗氧量削减,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削减,心律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上升B10.(2006广东生物-12)生物爱好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人教版)含答案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钙离子B 呼吸酶C 葡萄糖D 血浆蛋白2.血浆中的水来自:A 组织液、消化道B 组织液、淋巴C 组织液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4.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D、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5. 长时间运动引起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其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6.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它们依次属于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 B.神经调节、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神经调节、自身免疫、体液调节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8.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9.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0.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11.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都具有反馈调节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描述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中心法则,则d过程代表DNA的复制D.如果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d和e分别为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则d==e12.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13.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14.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B.蛙褪黑色素可使青蛙体色变亮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D.蛙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15.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16.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17.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必须将灭活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18.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9.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0.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21.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22.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23.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②可以进入A、C、D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24.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食物未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25.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A液成分与B液、C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D.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26.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A的树突→B的轴突B.B的轴突→A的轴突C.B的轴突→A的胞体D.A的轴突→B的树突27.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2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29.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A.呆小症和侏儒症B.侏儒症和糖尿病C.呆小症和糖尿病D.只有呆小症30.青蛙垂体提取液中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作用的器官是()A.甲状腺B.胰腺C.卵巢D.肾上腺31.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3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有关机体水分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摄水量增加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3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多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34.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病人的正常呼吸.这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体液—神经调节35.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都是由B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36.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37.如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中“X”代表的细胞名称是()A.B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38.如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A .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T 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 .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 物质,B 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 .T 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D .A 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39.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①血友病 ②色盲 ③糖尿病 ④尿毒症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0.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 .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 .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D .胰岛A 细胞和B 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41. (8分)下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 液为________,A 、B 、C 三者共同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2)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可以进入血液,如果胰腺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C 液 毛细血管 B 液A 液该物质分泌不足,能导致_______病的发生.42.(10分)人和小白鼠都是哺乳动物,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探究性实验,预测和分析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一、材料用具大小、体重一样,生长正常的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试剂、注射器、试管、试管夹、吸管、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等.二、方法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第一步: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第二步:将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第三步:给药1小时后,从两只小白鼠分别采取尿液,实验鼠尿液放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2号试管内.第四步: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三、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1.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2.结论:.43.(12分)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___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________中释放的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44.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A.溶酶体B.汗液C.口腔粘膜D.胃酸(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4)图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⑧和⑨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入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接种疫苗属于________免疫方法.参考答案:41. (1)组织液内环境(2)胰岛素糖尿42. 方法步骤:胰高血糖素溶液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C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1.1号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鼠尿液中含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说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2.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43、答案:(1)效应器神经中枢 (2)c、e(3)⑧线粒体能量(ATP) (4)突触小泡递质44、答案:(1)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2个) (2)A (3)非特异性(4)由图示可知,②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⑥,⑥能分泌物质⑧,⑧可与抗原作用,⑧是抗体,故⑥为浆细胞,②为B淋巴细胞;④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⑤,⑤类细胞能作用于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故④为记忆T细胞,⑨促进相关的免疫过程,故⑨为淋巴因子.(5)接种疫苗是给予免疫系统一定数量的无害抗原,即细菌或病毒表面的一部分.接种疫苗是为了引起人体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它们就将在若干年、数十年甚至终生保留免疫力,因此能够抵御以后的感染,并且应答更为迅速.(6)人工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病原体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2 / 8。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解析:组织液可以扩散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只能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而不能形成组织液。
答案:D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答案:C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某某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解析:人体代谢过程中的各种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浸润在组织液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的外部环境;毛细淋巴管壁内侧的细胞外液为淋巴,外侧的细胞外液为组织液;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中,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答案:D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抑制尿液的形成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解析:一次性过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降低,使其渗透压降低,从而使细胞吸水肿胀,功能受损。
治疗时可静脉滴注高浓度的生理盐水,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使其渗透压恢复正常。
答案:A5.右上图是人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被消耗掉了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解析:乳酸进入血浆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了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为弱酸,且能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排出,使血液中乳酸含量下降,pH基本不变。
(20套)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生物课时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课时作业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选项中, 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解析】细胞外液为体细胞直接生存环境, 相对于外界环境, 称为内环境, 主要成分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故A相当于B, 而C为内环境主要组成. 细胞内液不同于细胞外液, 和细胞外液构成体液, 故B正确.【答案】 B2.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解析】在内环境的各种组成成分中, 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 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 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 而血浆不能回流到淋巴. 因此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3.通常情况下,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 K+浓度较低, O2浓度较高, 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 K+浓度较高, O2浓度较低, 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 所以B项正确.【答案】 B4.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解析】人体的体液是指人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的统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故C项正确, A、B、D项错误.【答案】 C5.下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 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 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解析】图中①为细胞内液, ②为组织液, ③为淋巴, ④为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C项正确.【答案】 C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①处的液体会减少【解析】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A错误. 正常情况下, 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但不是恒定不变, B错误.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抗体, C正确.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血浆蛋白减少, 渗透压降低, ①处的液体会增加, D错误.【答案】 C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组成说法不正确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D.泪液、肠液、尿液等属于细胞外液【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A正确;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B正确;淋巴来源于组织液, 返回血浆, C正确;泪液、肠液、尿液等均位于外环境中, 不属于细胞外液, D错误.【答案】 D8.与肌肉注射相比, 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B.②③①①C.③①②③D.②①③②【解析】肌肉注射时, 将药物注射到组织液中, 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运输到组织细胞生活的组织液中, 故D正确.【答案】 D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通过淋巴循环回血浆C.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A 项错误;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能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回血浆, B项错误;体内的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所以体内的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项正确;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项错误.【答案】 C10.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 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解析】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⑤为CO2与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⑥可表述为: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C11.关于淋巴液的叙述, 错误的是()A.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高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解析】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A项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B项正确;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 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参与血液循环, C项正确;血浆在形成组织液时, 有些小分子蛋白质渗出, 这些蛋白质只能进入毛细淋巴管, 通过淋巴循环运回血浆, 保证血浆蛋白质含量不减少, 毛细淋巴管循环受阻时, 大量的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 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 使组织液的生成增多, 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会导致组织水肿, D项正确.【答案】 A1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B.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3中的液体C.从B液中可提取得到红细胞D.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解析】ABC分别为血浆、淋巴、组织液, 为细胞外液主要成分, 为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A错. 组织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 故3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 B正确. B为淋巴, 内含淋巴细胞, 红细胞存在于A血浆, C错. 1为毛细血管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 2为毛细淋巴壁细胞, 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 D错.【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内环境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2)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过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 ⑤为________.(4)用简明短语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________的参与.【解析】(1)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其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 (2)食物中的成分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 所以①表示消化吸收过程;内环境中的CO2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中通过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肺泡, 进而被排出体外, 所以②表示气体交换过程;内环境中的水、部分无机盐、含氮废物等通过泌尿系统和汗腺排出体外, 所以③表示泌尿与汗液分泌过程.(3)内环境中的④养料和氧气可以直接进入组织细胞, 而组织细胞中的⑤CO2等废物则可以直接排到内环境. (4)据图分析可知,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 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 还必须有循环系统的参与.【答案】(1)血浆组织液淋巴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气体交换泌尿与汗液分泌(3)养料和氧气CO2等废物(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5)循环系统14.(12分)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A________;C________.(2)写出下列液体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3)a、b、c、d中,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 其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解析】分析题图可知, A是消化系统, B是呼吸系统, C是泌尿系统, a是血浆, b是组织液, c是细胞内液, d是淋巴, 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氧气由血红蛋白来运输, 在组织细胞内利用, 氧气浓度最低的是细胞内液, 二氧化碳产生于细胞内, 故细胞内含量最高.【答案】(1)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2)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3)c c(4)温度酸碱度(pH)蛋白质和无机盐15.(16分)根据下图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1)水由消化道进入A, 即过程b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 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______的吸收.(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写字母). 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__形式进入消化道.(3)A中的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 还应有_____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进行的.(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不同之处在于: 前者________, 后者________.(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作用.(6)E和A相比, 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解析】(1)b过程主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分的吸收主要是以渗透方式进行的, 因为具备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细胞相当于半透膜, 膜两侧有浓度差, 渗透作用主要是针对溶剂分子, 故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脂肪成分的吸收. (2)内环境主要是A血浆、B组织液和D淋巴组成的. 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的. (3)血浆中的代谢废物排出除了图中标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外还有皮肤. 血浆和组织液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的. (4)过程e是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 它们是相互的. 而f是组织液到淋巴的渗透作用是单向的. (5)过程e表示的是扩散, 而d主要是重吸收. (6)E是终尿液与血浆相比主要是尿液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答案】(1)渗透脂肪成分(2)A、B、D消化液(3)皮肤毛细血管壁(4)相互渗透单向流动(5)扩散重吸收(6)大分子蛋白质课时作业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和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解析】内环境稳态通过自身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 A正确. 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各种化合物含量的调节以及体温、pH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故BC正确, D错.【答案】 D2.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基本不变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解析】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 维持pH 基本不变, A错误.【答案】 A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物质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如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 A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项正确;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项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正常机体自动调节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 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D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 而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A项正确、C项错误;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细胞代谢就会出现紊乱, 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 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 D项正确.【答案】 C5.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的绝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C.只有通过细致的生理协调过程, 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D.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糖原等各种物质【解析】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而不是内环境, A项错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状态, B项错误;糖原分布于肝脏细胞或肌肉细胞中, 内环境中不存在糖原, D项错误.【答案】 C6.下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只需要过程⑤的参与C.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D.②⑦⑧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故A错误;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故B错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C错误;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到组织液中;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浆中;免疫系统中的抗体, 主要存在于血浆和淋巴中, 故D正确.【答案】 D7.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HCO-3与HPO2-4等离子共同作用, 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 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 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的维持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故A 正确;人体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有利于机体维持稳态, 故B正确;细胞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故C错误;大量出汗后, 流失大量的水分, 因此通过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少, 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实例, 故D正确.【答案】 C8.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 A、B、C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诸多因素中, 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血管管壁破损, 导致血浆蛋白流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①正确;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②正确;③淋巴管阻塞,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无法进入毛细淋巴管, 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组织液增多, 故③正确;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④正确;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多, 会组织水肿, 故⑤正确;故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①②③④⑤.【答案】 D9.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 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组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C项正确, A、B、D三项均错误.【答案】 C10.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解析】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正确;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C错误;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正确.【答案】 C11.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寒冷时出现寒颤是机体对寒冷刺激的正常反应, 可提高产热量, A不符合题意;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而患病, B符合题意;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是机体正常免疫反应, C不符合题意;饮水不足时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能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降低渗透压, D不符合题意.【答案】 B1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 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 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有关, 故A错误;血浆中由于存在缓冲溶液, 才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如H2CO3/NaHCO3, 故B正确;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借助于钠钾泵维持, 故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故D正确.【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 据图回答:(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 a表示________, 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字母)________;c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2)以上b、c、d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称为________.(3)c液与b液相比, c液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4)日常生活中, 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 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__, 但机体能够通过体液调节和________调节,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解析】(1)分析题图, a为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 即图中的b;c为毛细血管中的液体, 表示血浆;d为毛细淋巴管中液体, 表示淋巴.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该环境称为内环境. (3)血浆与组织液相比,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 (4)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通过水平衡的调节, 可以使机体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中, 既有神经调节, 又有体液调节.【答案】(1)组织细胞[b]组织液血浆淋巴(2)内环境(细胞外液)(3)蛋白质(4)升高神经14.(13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四种体液, 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 请据图回答:(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B体液是________, 经过循环它由________汇入C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________、HPO2-4等离子有关.(4)如果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解析】(1)由图可知, A是组织液、B是淋巴, C是血浆, D是细胞内液, ABC共同构成内环境,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B是淋巴, 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B、C的成分相近,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4)②代表O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1)D细胞内液A组织液(2)淋巴左右锁骨下静脉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B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无机盐、蛋白质HCO-3(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5.(15分)血液中含有钙, 它与血液凝固有关, 如果设法除去血液中的钙, 可阻止血液凝固. (柠檬酸钠能去除血液中的钙.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1)探究的问题: 钙对血液的凝固是否有影响(2)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器具: 试管架, 试管2支, 标签2张, 新鲜动物血液, 柠檬酸钠溶液, 生理盐水等(4)实验步骤:①两支试管分别贴上甲、乙标签进行编号.②在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乙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取新鲜动物血液10 ml,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并轻轻振荡, 然后将试管静置于试管架上.④15分钟后, 可见甲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 乙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_.(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根据题意, 提出科学的假设: 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 (4)②设置对照实验, 控制空白对照组的条件,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观察现象: 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可阻止血液凝固, 乙试管中未加, 故甲试管中血液不凝固, 乙试管中血液凝固. (5)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 假设得以证明.【答案】(2)钙对血液的凝固有影响(4)②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④不凝固凝固(5)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60分)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 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 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甲不偏转, 乙只发生一次偏转B.甲只发生一次偏转, 乙不偏转C.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乙不偏转【解析】据图分析: 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 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 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 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 所以刺激A时, A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 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答案】 B2.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而不是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A项错误;以上可以说明神经递质实质上是一种化学信号, 但只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而不能使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故B项正确, C项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项错误.【答案】 B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 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解析】神经纤维受刺激时, 兴奋部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未兴奋部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 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项正确.【答案】 C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前膜B.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C.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即神经递质传递是单向的, A、D项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B项正确, C项错误.【答案】 B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 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 则能测到膜内外。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检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最基本的生物单位?- A. 细胞- B. 分子- C. 组织- D. 器官答案:A2.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I. 大多数细胞都可以看见。
- II. 相同类型的细胞在机体内结合成组织。
- III. 细胞形态相同意味着其生理功能相同。
- IV.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答案:II、IV3. 以下哪个是人体生物碱性环境的维持机制?- A. 平衡内外环境浓度差- B. 组织呼吸产生酸性物质- C. 尿液的排泄作用- D. 体内酸碱平衡系统的调节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1. 简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并指出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包括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细胞分裂四个阶段。
细胞分裂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细胞增殖:细胞分裂能够使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从而实现生物体细胞数量的增加。
- 组织修复和再生:细胞分裂能够代替老死细胞,修复受损组织并参与组织再生的过程。
- 遗传传递:细胞分裂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通过细胞分裂,基因和遗传信息能够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代细胞。
2. 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蓝藻、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如下:1. 光反应阶段:光能被捕获并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高能物质ATP、NADPH。
2. 暗反应阶段:使用光能产生的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如葡萄糖)。
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氧气释放: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地球上大气中存在的重要气体之一,为维持生物呼吸提供必需的氧气。
- 有机物生产:光合作用能够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供给生物体进行能量和物质代谢。
- 碳循环: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促进碳循环和碳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期末质量检测卷(一)说明:1.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
把Ⅰ卷各题答案用签字笔按序填写在答题..卡.上,把Ⅱ卷各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主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器官、系统的参与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2.下列不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活动是()A.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出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B.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C.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D.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与激素调节无关B.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的稳态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内环境的稳态影响酶的活性,酶的活性反过来又影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的调节4.下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C.③内的神经递质经④释放然后作用于⑥D.经④释放的递质将会引起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同时兴奋5.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激素调控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②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④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A.①B.②C.③D.①②6.一个健康人在短时间内喝下了大量的浓糖水,在一段时间后被验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试分析在这段时间内,此人不会出现下列哪种现象()A.血糖浓度升高B.糖元合成量减少C.口渴D.胰岛素分泌增加7.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8.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9.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B.T细胞C.浆细胞D.效应T细胞10.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抗体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11.如图,在燕麦胚芽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的生长情况将是()A.直立向上生长B.不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12.将4株长势相同,具有顶芽的健壮植株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其中哪一处理办法最有利于侧芽发育成枝条()A.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B.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块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C.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琼脂D.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含高浓度生长素的琼脂13.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B.棉花的保蕾保铃C.人工培育无子番茄D.促进香蕉的成熟14.要调查某生态系统中下列种群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标志重捕法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蒲公英B.一块农田中的玉米C.一个池塘中的鲫鱼D.一片森林中的黑松15.观察右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16.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群落是指该地域中的()A.所有的花鲢B.所有的浮游生物C.所有的生物D.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17.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第三章基因工程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1)第2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7)第3节基因工程的应用 (13)第4节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19)第三章达标检测 (25)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基础达标]题组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及诞生和发展1.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A.在细胞内直接将目的基因与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行重组,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大肠杆菌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答案】B【解析】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将DNA进行重组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A错误;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这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B正确;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这是诱变育种,与基因工程无关,C错误;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对生物进行定向改造,而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 上不符合基因工程的概念,D错误。
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诞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工具酶和载体的发现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C.遗传密码的破译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D.基因工程必须在同物种间进行【答案】D【解析】基因工程可在不同物种间进行,它可打破生殖隔离的界限,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题组二限制酶和DNA连接酶3.根据下图判断,下列有关工具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限制酶可以切断a处B.DNA聚合酶可以连接a处C.解旋酶可以使b处解开D.DNA连接酶可以连接c处【答案】D【解析】限制酶切割DNA分子时破坏的是DNA链中的磷酸二酯键,A正确;DNA聚合酶是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B正确;解旋酶能解开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即将b处的氢键断开,C正确;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相邻的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和脱氧核糖,如a处,形成磷酸二酯键,而图示的c处连接的是同一个脱氧核苷酸内的磷酸和脱氧核糖,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3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道B.细胞内液和血浆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2.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3.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 pH 值D.渗透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 .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 .毛细淋巴管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CO 2、O 2B .H 2O 、Na +C .C 6H 12O 6、尿素D .血红蛋白、氧化酶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8.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9.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10. 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 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11.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12.如图所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由⑥⑦⑧构成的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B.释放④的过程需要②提供能量,所以属于主动运输过程C.结构③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⑤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13.张磊同学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未吃早餐,下列有关他上午第四节课时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糖原合成量增加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C.胰岛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4.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15.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16.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不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17.产生抗体的细胞()A.吞噬细胞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18.(2013·潍坊高二检测)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19.扦插时,保留有芽和有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20.如图分别代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燕麦胚芽鞘,其中琼脂切块是经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A 选项中有一胚芽鞘尖端套锡纸小帽),胚芽鞘表现出生长方向相同的一组是()21.如图是一个正在生长的幼苗,将其水平放置,其中哪个点不能表现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效应()A.a B.b C.c D.d22.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A点的浓度促进芽生长②B点的浓度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③C点的浓度抑制芽生长④D点的浓度抑制芽生长A.②④B.③④C.①②D.②③2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24.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B.吲哚乙酸C.吲哚丁酸D.2,4-D25.下列可以成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26.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A.有效避免竞争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2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08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为7.17‰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2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29.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生物群落 B.种群 C.食物网D.以上都不对30.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d点增长率最大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3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32、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普通食物链的顺序是( )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B.自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异养生物33.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显现。
这种现象主要有那一因素有关()A.关照强度B.食物种类C.湿度D.温度34.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A. 种间竞争、种内斗争B. 共生、寄生C. 寄生D. 种内斗争35.下图表示寄生关系的能量流动模型的是( )36.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37.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38.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碳水化合物39.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40.以下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而环境的改变不能够影响生物群落B.早期群落以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等为特征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D.群落演替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人类不能够影响其顶级群落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41.(7分)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
请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图中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2)若刺激d点,a、b、c、d、e中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触,③中共有突触________个。
(4)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
42.(8分)下图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种腺体,分析回答:(1)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_______ ____,最终促使乙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_调节。
(2)当人体的血糖含量降低时,丙分泌的_______和丁分泌的_________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
(3)甲分泌的______ _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________作用。
(4)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图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5)综上所述,人的各项生命活动受_________________调节。
43.(6分)右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1)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对芽生长的效应、对根生长的效应。
(2)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3)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
44.(10分)下图是食物网简图。
分析并简要回答:(1)该食物网含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该食物网的主要成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