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彩虹的秘密》教案1
- 格式:docx
- 大小:10.37 KB
- 文档页数:4
14 彩虹的秘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2、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为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了解阳光与彩虹的关系,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
色散现
象。
三、教学难点组织学生通过对彩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
丰盛对
光的认识;在实验的研究上学会分析、推理和归纳,从而进一步培养科学素养。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准备任务驱动页图片;彩虹图片、制作彩虹的演示及分组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本课驱动页由一幅图构成。图中反映了在一个开阔的原野里,有一条美丽的彩虹挂在天边,四位主题人物奔跑着去看彩虹,他们对彩虹很感兴趣,正在讨论有关彩虹的话题,“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出现彩虹呢?”彩“虹太美了!”我“们也可以做彩虹吗?”这些问题不单是主题人物感兴趣,我们很多学生同样也在思考着这些问题,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通过任务的驱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二、活动一:再现彩虹
很多同学应该都见过彩虹,对彩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天空中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悬挂在天边,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然而,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彩虹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这个活动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做彩虹,了解彩虹是怎样得到的。这是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彩虹的活动,了解彩虹。
1、引申的问题: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光看起来好像没有颜色,我们通常叫太阳光为白光,但它实际上是由例外颜色的光组成的。我们看到的彩虹,实际上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或水珠),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白光是由彩虹中各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混合成的。
当白光穿过雨滴时,发生折射,改变了传播方向。各种颜色的光改变的方向大小例外,于是白光就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光。
2、导入:课本任务驱动页的图片。
3、提问: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出现彩虹呢?我们也可能做彩虹吗?
4、引导: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彩虹。
5、目的: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
6、导入:利用喷壶制造彩虹或出示该活动的图片。
7、提问:彩虹大家都见过,你知道它的出现与什么有关吗?
8、介绍: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在有阳光,空气中有较多小水滴的情况下,在合适的方向就能看到彩虹。
9、观察
要全面的了解彩虹,我们可以自己再现一条彩虹,找出它更多的特点。
10、讨论:再现彩虹要有什么条件?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人造彩虹”的三个必要条件:
(1)、背对xx 。
(2)、顺着xx 的方向看。
(3)、向空中喷充塞的水雾。
11、活动:做再现彩虹实验。
12、交流:学生介绍实验结果。小组交流后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13、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彩虹。
三、活动二:xx 是彩色的吗?
把装满清水的杯子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杯子后,就可以看到透过杯子射出来的光是彩色的,颜色排列的顺序也跟彩虹一样,也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如果我们用东西挡住阳光,刚才有颜色的光就不见了。我们再看看阳光的颜色是白色的,水和杯子都是透明的。当阳光透过透明的清水后,
我们把白色的太阳光(科学上称为复色光)通过透明的媒质以后变成有颜色的光(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上面做的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光的色散实验,这个实验胜利的关键是:要求杯子的杯口直径要比杯底的直径大。
1、引申的问题
白色的光能够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那么七种颜色的光又能否合成。
2、导入:出示一杯水和一张白纸。
3、问题:阳光穿过这杯水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4、演示:按照课本图提示进行。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阳光照着的窗台边上,在杯子下方的地面放一张白纸,让阳光透过杯子照在白纸上,调整杯子的位置,让学生看到彩虹现象。
5、出示:一盆水,一面镜子,一张白纸。
6、演示
将室外射进的阳光反射到纸板上,光线通过水后在纸板上形成了彩虹。
7、问题: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8、讨论:这个实验包括什么条件?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9、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10、汇报:学生汇报发现:挡住阳光就没有了彩虹,没有水也没有彩虹。
11、归纳:“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彩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阳光穿过水或水雾时会被分解为各种单色光,这时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彩虹。
12、拓展:你还能通过哪些方法验证你的结论。
13、媒体:播放《彩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