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行车课程设计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6
城市轨道轨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特点和功能。
2. 学生能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学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参数,如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并进行初步的评估。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数据,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知识,增强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交通事业发展的关注,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绿色出行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及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作用2.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参数- 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车辆类型、性能及其运行原理- 信号系统及其作用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的设计要点- 简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实例分析4.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影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经济、环境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与优化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和安排。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授课教案《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授课教案《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授课教案《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授课教案《铁路客运安全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高职二年级课程代码:学时分配:80赋予学分:先导课程:后续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该课程运用系统的思想,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知识,涵盖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组织运输生产任务。
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着眼于培养技能型人才。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深入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知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各项措施。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一)政治思想基本要求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方法(二)基本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知识(三)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1. 专业知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理论方法和处置方案2. 专业能力(技能)要求熟练处置各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3.专业素质要求科学组织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任务四、教学内容与安排(一)教学内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概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城市轨道交通危险源识别、管理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处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施工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
(二)教学安排五、教学设备和设施教学多媒体六、教学师资配备要求七、课程资源八、教学实施多媒体授课九、课程考核方案考试“”课程实操考核表十、教材的选择与编写《铁路客运安全概论》课程简介《铁路客运安全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高职二年级课程代码:学时分配:80赋予学分:先导课程:后续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该课程运用系统的思想,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知识,涵盖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组织运输生产任务。
城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3. 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规划。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评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探究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等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工与协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通过课堂讲解、实地考察等方式,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任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城市发展,为未来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与现状2. 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 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相互关系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原则-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方法与步骤4.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估方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概述第二周: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第三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上)第四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下)第五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如下: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知识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信号系统第四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与管理三、教学方法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城轨行车组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行车组织原则和相关规定;2.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线路运行图、车站作业标准等基本知识;3.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处理程序。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图,并进行简单的运行图绘制;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城轨行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初步判断和应急处理;3. 能够运用信号系统知识,解释城轨列车的运行控制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激发为我国城轨交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2. 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理论课程,结合实际操作,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组织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城轨行车组织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本原则:介绍城轨交通行车组织的法律法规、基本原则及运行要求,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信号系统与运行图:讲解城轨信号系统的类型、原理及运行图的编制方法,分析不同运行图的特点,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车站作业标准:阐述车站作业流程、岗位职责及作业规范,分析车站作业对行车组织的影响,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运行安全保障:探讨城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程序,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运行图绘制、信号系统模拟操作等实践活动,巩固理论知识,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本原则第二周:信号系统与运行图第三周:车站作业标准第四周:运行安全保障第五周:实践操作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和进度控制。
行车调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行车调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时刻表、车站作业计划的基本构成和编制方法;3.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特点及安全运行的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行车调度工作;2. 能够分析列车运行图、运行时刻表,并进行合理的调整;3. 能够运用行车调度软件进行模拟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职业素养;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与调度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行车调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欲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车调度基本概念与原则- 列车运行图、运行时刻表、车站作业计划的基本概念;- 行车调度的基本任务和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特点。
2. 列车运行图与运行时刻表的编制- 运行图的分类、构成要素及编制方法;- 运行时刻表的编制原理及调整方法;- 列车运行图的优化与评价。
3. 行车调度工作流程与方法- 行车调度指挥体系及工作流程;- 列车运行控制与调整方法;- 紧急情况下的行车调度应对措施。
4. 车站作业计划与调度- 车站作业计划的基本构成及编制方法;- 车站作业计划的实施与调度;- 车站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
5. 行车调度模拟操作- 行车调度软件的使用方法;- 模拟实际列车运行,进行调度操作;- 分析模拟操作结果,提高调度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行车调度基本概念与原则;第二周:列车运行图与运行时刻表的编制;第三周:行车调度工作流程与方法;第四周:车站作业计划与调度;第五周:行车调度模拟操作与实践。
城市轨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认知和理解。
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3.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
4.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和运营管理。
5.能够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
1.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
2.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以及它们的运行原理和运营管理。
3.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如高速、大运量、准时等。
4.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5.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城市轨道交通案例,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和运营管理。
4.实验法:学生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城市轨道交通教材,提供全面的城市轨道交通知识。
城市轨道线路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轨道线路特点及其适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原则,包括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
3. 学生能够解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的关键参数,如线路长度、曲线半径、坡度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案例,评价其设计的合理性。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条模拟城市的轨道线路,展示其技术性和实用性。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或工具,制作轨道线路图,并进行简单的线路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兴趣,增强对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团队协作,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城市轨道线路设计,认识到科学规划对城市交通效率提升的重要性,形成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介绍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轨道交通概述2.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原则:讲解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基本设计原则。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3. 轨道交通线路关键参数:阐述线路长度、曲线半径、坡度等关键参数的选取与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轨道交通线路关键参数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轨道交通线路案例分析5. 小组合作设计与实践:学生分组设计模拟城市的轨道线路,并进行成果展示。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与实践6. 轨道线路图绘制与分析:教授绘图软件或工具的使用,指导学生制作轨道线路图并进行分析。
- 教材章节:第六章 轨道交通线路图绘制与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大纲进行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2142使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类别:B类课程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90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学习领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学习领域。
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为后续课程《顶岗实习》做支撑。
主要培养学生准确、熟练办理车站(车辆段)行车作业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的职业素质;具备车站值班站长、值班员职业岗位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1.根据学习领域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目标依托地铁车站值班站长、值班员职业岗位职业标准,以车站值班站长、值班员职业岗位技能构建课程内容,针对值班站长、车站值班员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2.基于行车各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确定学习情境进行职业岗位(群)调研,分析确定各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把各岗位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以车站行车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各个学习任务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步教学法来完成。
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
考核学生能力,综合评价学生。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教师指导、行车技术作业视频资料,制定学习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过程。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正确操作LOW工作站、信号旗等设备,正确填写行车日志,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地铁作业标准完成接发列车及其它行车工作任务。
城轨行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资料1、设计线路情况(1)该线路贯穿市区,设站13个,目前为单线运营。
(2)线路示意图A b c d e f g h i j k Ba终点站中间站A站衔接车辆段,B站衔接停车场。
(3)站间距? 为本人学号尾数。
2、线路客流资料(1)线路站间OD表M线早高峰站间OD表注:???部分为自己学号后三位。
(2)运营时间段及分时客流占高峰小时客流的比例3、设计相关参数及取值(1)车站超高峰系数(2)站台分布不均衡系数(3)最大断面客流满载率线路最大客流断面所在区间的满载率在高峰小时为1.1,其它运营时间为0.9。
(4)列车停站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由三部分组成:①开门时间开门时间是指列车进站停稳,到列车车门和屏蔽门打开的时间。
②乘客上下车时间乘客上下车速度参照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经验,按每上下乘客0.6s/人计算。
由于在超高峰时段旅客较多,会造成每个站台旅客的不均衡,需要在以求得的上下车时间的基础上乘以超高峰小时系数和旅客分布不均衡系数。
③关门时间关门时间是指从最后一名乘客走进车厢,到车门、站台屏蔽门全部关闭所需时间。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车门的动作时间一般为4s,但考虑到二次关门的可能性,所以关门时间采用6s。
另外考虑到各门上下乘客不均匀延误时间需要3s以及关门后确认启动时间2s,开关门所需时间为15s。
停站时间取值按计算值取5s的整数倍,不足25s的,取25s。
停站时间不能大于45s。
在换乘站和折返站,停站时间按不小于30s设计。
(5)M线列车运行速度上下行运行速度均取55km/h。
(6)起停车附加时分站间距大于1.5km时起停附加时间取30s,站间距小于1.5km时取25s。
4、折返站布置M线终点折返站均为站后折返线布置,中间站中c、f、i三站设有站前折返设备。
折返站列车停留时间标准取180s。
其他相关作业时间标准参考上课资料。
5、车辆相关数据M线采用地铁B型车,相关技术指标如下:6、车次编制规定车次采用7位数,前两位表示目的地,01表示下行,02表示上行;中间三位表示列车服务序号,首次从始发站出来往下行方向发车,用单数表示,往上行方向则用双数表示;最后两位表示该列车服务的单程数,往下行方向用单数表示,往上行方向用双数表示。
城轨交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城轨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营管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城轨交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1.掌握城轨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理解城轨交通的运行原理和管理模式;3.了解城轨交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4.能够分析城轨交通线路规划和设计;5.能够分析城轨交通车辆和设备的选型;6.能够分析城轨交通运营管理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城轨交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轨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营管理知识。
1.城轨交通的基本概念:城轨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城轨交通的运行原理:城轨交通的运行模式、信号系统、列车控制;3.城轨交通的管理模式:城轨交通的结构、运营管理、维护管理;4.城轨交通的发展趋势:国内外城轨交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城轨交通的技术创新。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轨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管理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城轨交通的运行原理和管理模式;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城轨交通的设备和运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城轨交通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城轨交通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城轨交通的相关知识;4.实验设备:配置城轨交通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1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结构设计技术课程,设计的知识面广。
在学习过程中,要熟练的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还须综合考虑材料、施工、经济、构造细节等各方面的因素,通过课程的设计环节,锻炼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计算、使用规范手册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3 掌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步骤;4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作风。
二、设计步骤1 熟悉设计任务书,根据老师给的题目,清楚自己应该设计的内容2 进行远期客流量计算(包括远期进站设计客流量、远期出站客流量、远期设计客流量);3 进行站台有效长度计算4 进行楼(扶)梯设计计算(运送能力是否满足总的设计客流量?)5 进行站台宽度计算6 按防灾要求检算站台层事故人员疏散的时间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三、编写计算书计算书主要内容:1 目录2 任务书3 指导书4设计计算书5 小节、体会6 成绩评定表四、设计目的和要求1 整个设计应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或请他人代做2 设计计算书除应含设计所必要的过程、设计方法和必要的分析、结论外,还应文理通顺,自己工整;3 设计过程中注意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查阅资料文献、规范手册,锻炼自己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严格纪律。
五、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学习态度和出勤情况,按进度完成任务情况,计算书质量情况,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2014-06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课程设计评定表项目说明:1、每位同学必须上交的材料有:任务书、计算书、指导书、成绩评定表不能缺少任一文件,否则不及格。
2、总评成绩有学习态度(20%)、计算书质量(80%)综合确定。
3、学习态度主要根据课程设计期间考勤记录集答疑情况给出评价。
4、计算书以内容是否全面,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计算过程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可信作为评定的标准。
城轨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原理,掌握城轨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构成和编制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城轨列车的运行规律、运行间隔和运行时间等关键参数,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情况下城轨列车的运行调整策略,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绘制简单的城轨列车运行图。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实际运行数据,优化城轨列车运行图,提高运行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处理城轨列车运行的相关数据,为运行图的编制和调整提供依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城轨列车运行图,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意识到城轨列车运行图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城市轨道交通有一定的了解,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城轨交通的基本情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城轨列车运行图基本知识:讲解城轨列车运行图的构成、运行规律、运行间隔和运行时间等关键参数。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轨列车运行图基础知识3. 城轨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教授运行图的绘制方法,包括运行线、运行时间、运行间隔等方面的编制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城轨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4. 城轨列车运行调整策略:分析不同情况下城轨列车的运行调整方法,如晚点、故障等情况的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李慧玲课程设计1.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行车组织是保证轨道交通系统正常运营的关键环节,而李慧玲课程设计将着重讨论如何有效地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2. 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意义城市轨道交通是大量人口出行的主要选择,行车组织的良好运行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交通效率以及安全性。
合理的行车组织还可以降低通行时间、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优化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因素3.1 信号控制系统信号控制系统是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核心,它通过调整信号灯的运行状态来实现道路交通的顺畅运行。
目前,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的应用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优化信号配时、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
3.2 进出站规划进出站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进出站规划能够减少站点拥堵、乘客候车时间和接驳换乘时间。
通过分析站点客流数据,制定合理的进出站策略,可以提高运输能力和乘客出行效率。
3.3 列车排班方案合理的列车排班方案是轨道交通运营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列车的发车间隔、运行速度和车站停车时间。
制定科学的列车排班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运能利用率。
3.4 运营调度与监控系统运营调度与监控系统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调度的关键工具。
通过对列车、信号、车辆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可以防止事故发生,提高行车安全性。
4.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技术应用4.1 人工智能在行车组织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驾驶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列车间的智能协同,提高行车效率和安全性。
4.2 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可以将传统的人工行车组织模式升级为智能化的系统。
通过引入智能监控设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等手段,可以实现行车组织的集中管理和精细化调度。
项目一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任务一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设备认知
任务二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机构认知
项目二列车运输计划及运行图任务一列车开行计划制定
任务二列车运行图编制
项目三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任务一行车调度指挥
任务二调度统计与分析
项目四车站及车辆段行车作业任务一车站行车作业
任务二车辆段行车作业
任务三乘务作业
项目五施工作业及工程车开行
任务一施工作业
任务二工程车开行
项目六非正常情况下行车组织任务一设备故障的行车组织
任务二突发事件的行车组织
任务三特殊情况下的行车组织。
城轨轨道交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运营管理及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辆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一个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趣,激发他们关注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 掌握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成- 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辆、信号系统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关键技术。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内容。
-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城轨车辆架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城轨车辆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功能,包括车体、转向架、制动系统、供电系统和信号系统等关键部分。
2. 学生能够掌握城轨车辆的运行原理,了解不同系统之间如何协调工作,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3. 学生能够了解城轨车辆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分析城轨车辆的实际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车辆故障进行初步诊断。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城轨车辆模型,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城轨车辆的相关资料,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城轨车辆架构,培养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城轨车辆的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技能,还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城轨车辆概述- 了解城轨车辆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 熟悉城轨车辆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2. 车体结构及功能- 学习车体的结构设计、材料及主要功能。
- 掌握车体与转向架的连接方式及其对运行性能的影响。
3. 转向架及制动系统- 研究转向架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要求。
- 学习制动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及制动效能。
4. 供电与信号系统- 掌握城轨车辆的供电方式、设备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 了解信号系统的功能、组成及其在城轨车辆运行中的作用。
5. 城轨车辆运行原理- 学习城轨车辆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及控制系统。
- 掌握各系统之间如何协调工作,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城轨行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资料
1、设计线路情况
(1)该线路贯穿市区,设站13个,目前为单线运营。
(2)线路示意图
A b c d e f g h i j k B
a
终点站中间站
A站衔接车辆段,B站衔接停车场。
(3)站间距
? 为本人学号尾数。
2、线路客流资料
(1)线路站间OD表
M线早高峰站间OD表
注:???部分为自己学号后三位。
(2)运营时间段及分时客流占高峰小时客流的比例
3、设计相关参数及取值
(1)车站超高峰系数
(2)站台分布不均衡系数
(3)最大断面客流满载率
线路最大客流断面所在区间的满载率在高峰小时为1.1,其它运营时间为0.9。
(4)列车停站时间
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由三部分组成:
①开门时间
开门时间是指列车进站停稳,到列车车门和屏蔽门打开的时间。
②乘客上下车时间
乘客上下车速度参照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经验,按每上下乘客0.6s/人计算。
由于在超高峰时段旅客较多,会造成每个站台旅客的不均衡,需要在以求得的上下车时间的基础上乘以超高峰小时系数和旅客分布不均衡系数。
③关门时间
关门时间是指从最后一名乘客走进车厢,到车门、站台屏蔽门全部关闭所需时间。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车门的动作时间一般为4s,但考虑到二次关门的可能性,所以关门时间采用6s。
另外考虑到各门上下乘客不均匀延误时间需要3s以及关门后确认启动时间2s,开关门所需时间为15s。
停站时间取值按计算值取5s的整数倍,不足25s的,取25s。
停站时间不能大于45s。
在换乘站和折返站,停站时间按不小于30s设计。
(5)M线列车运行速度
上下行运行速度均取55km/h。
(6)起停车附加时分
站间距大于1.5km时起停附加时间取30s,站间距小于1.5km时取25s。
4、折返站布置
M线终点折返站均为站后折返线布置,中间站中c、f、i三站设有站前折返设备。
折返站列车停留时间标准取180s。
其他相关作业时间标准参考上课资料。
5、车辆相关数据
M线采用地铁B型车,相关技术指标如下:
6、车次编制规定
车次采用7位数,前两位表示目的地,01表示下行,02表示上行;中间三位表示列车服务序号,首次从始发站出来往下行方向发车,用单数表示,往上行方向则用双数表示;最后两位表示该列车服务的单程数,往下行方向用单数表示,往上行方向用双数表示。
例如0100101,表示往下行方向发出的第一个列车的第一个单程;0200202,表示往上行方向发出的第一列车的第一个单程。
二. 设计要求
1 进行客流时空特征分析
2 选定列车开行方案
3 确定全日行车计划
4 制定列车运行图
5 制定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说明书内容
第1章绪论
概述设计主要内容和步骤方法
第2章客流分析
1 客流时间特征分析
2 客流空间特征分析
第3章列车开行方案设计
1 确定列车编组方案
2 确定列车交路方案
3 确定列车停站方案
第4章确定全日行车计划
第5章编制列车运行图
1 铺画列车运行图
2 计算列车运行图的指标
第6章总结
四.交付文件
1 设计说明书一本
2 M线列车运行图一张
五.参考文献
1、张国宝.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颜景林.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颜景林.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