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5
河道景观设计方案河道景观设计方案1. 引言河道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对于河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设计,以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景观。
河道景观设计不仅仅局限于美化景观,更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防洪排涝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河道景观设计方案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要素,以及案例分析。
2. 河道景观设计方案的基本原则2.1 生态原则河道景观设计方案应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设计师应充分考虑河道的自然生态特征,保护并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例如,在设计中应增加湿地带、湖泊和植被覆盖,以改善水质,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
2.2 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河道景观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性。
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等技术手段,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在设计中应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采取合适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减少排污和排水量。
2.3 社区参与原则河道景观设计方案应积极引入社区居民参与,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和需求。
通过社区参与,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提高居民对于河道的关注度和保护意识。
2.4 历史文化保护原则河道景观设计方案应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设计师应根据河道所处的历史背景,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提升景观的文化内涵。
3. 河道景观设计方案的关键要素3.1 水质治理和生态修复河道水质治理和生态修复是河道景观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采用生物和物理修复技术,改善河道水质,净化河水,还原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
3.2 河道和滨水带规划河道和滨水带规划是河道景观设计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要考虑河道的宽度、水深和水位控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河道路线和滨水带布局,以实现河道的多功能利用,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和生态廊道。
3.3 绿化和植被设计绿化和植被设计是打造河道景观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植被布局和种植,增加河道的景观效果,提供防尘、调节气温等功能。
3.4 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是河道景观设计方案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乡村河道景观设计乡村河道景观设计是指在乡村地区对河道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增强其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乡村河道景观设计的内容和要点。
一、背景和意义1. 乡村河道的重要性:乡村河道是农村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对于农田灌溉、饮用水供应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环境问题:随着农业发展和人类活动增加,许多乡村河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3. 政策支持: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开展乡村河道景观设计工作,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
二、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促进植物生长、鱼类繁衍等生物多样性。
2. 可持续性原则:设计应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措施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社区参与原则:设计过程中应鼓励居民参与,听取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充分考虑当地文化和传统。
三、设计要点1. 河道修复:对于已经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河道,需要进行修复工作,包括清理水体、恢复河床、植被种植等。
2. 河岸景观设计:通过设置步道、观景台、休息区等设施,提供给居民和游客一个欣赏河流美景的场所。
3. 水体处理:通过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方法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水质。
4. 植被配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并合理配置沿岸植被,增强生态功能。
5. 防洪措施:根据当地洪水情况设置相应的防洪设施,确保乡村河道在洪水时不会造成灾害。
6. 文化元素融入:将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如传统建筑、民俗活动等,增强景观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四、案例分析1. 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案例:以某农村地区的一条严重污染的河道为例,通过清理水体、植被种植等措施,使河道恢复了自然生态系统,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2. 河岸景观设计案例:在某个乡村地区的河岸上设置了步道、休息区等设施,并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河流美景。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区域调研和规划,了解河道的自然环境和相关文化背景。
通过对区域特征和需求的分析,确定设计的目标和定位。
其次,进行河道景观的规划布局,包括景点选择、路径规划和景观元素的设置等。
最后,进行具体的景观设计和施工。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保护: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保护和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布局,打造出具有生态功能的景观,为河道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保护。
同时,要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河流生态系统,保持河道的自然特色。
2.非建筑景观元素:在河道景观设计中,可以使用非建筑景观元素来增添美感和观赏价值。
例如,设置喷泉、音乐喷泉、雕塑、雕刻等艺术品,让河道成为一个艺术品展示的平台。
同时,可以通过设置花坛、草坪、游乐设施等来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
3.沿河道路径的设计: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合理规划河道两侧的行人和自行车道。
路径的设计应该有足够的宽度,同时要考虑到通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路径两侧可以种植花草树木,营造自然的氛围,并设置亭子、凉亭等设施供游客休息。
4.河道边的设施: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设置一些设施供游客使用,如亭子、凉亭、休息桌椅等。
这些设施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舒适、美观、实用。
同时,还要设置一些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方便游客使用。
5.夜间景观设计: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夜晚的景观效果。
可以利用灯光来照亮河道,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彩灯、水景灯等照明设备,增加夜间河道的观赏性。
总之,河道景观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具有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的空间。
在设计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非建筑景观元素、沿河路径的设计、河道边的设施和夜间景观设计等方面,为游客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观赏和休闲环境。
同时,还要保护和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江西省贵溪市沿河东路延伸段地块滨江绿地景观设计方案设计以建设优美的滨江风景带为目的,对沿江进行最大规模的综合开发改造,将信江建成独具特色、景观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景观带、文化带,构筑与贵溪的经济、文化相适应的“亲水、通透、开朗、宜人”的滨河绿地景观。
滨江绿地范围西起贵溪电厂东侧,东至新建3号桥,全长约2.1公里,用地规模约173963平方米。
景观策略策略之一:绿色之道、低碳生活保留原生态基础上,通过整合,引入多元化生态元素手法,还城市一丝清凉,一片绿色,为居民提供一个可以尽情呼吸的场所。
策略之二:联动共享、内聚外显以城市生态核心的共享为基础,通过滨江绿色廊道建立各功能组团之间的联系,实现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互通与联动。
策略之三:文化名片、城区新韵铜文化主题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情节,通过对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三种文化题材浓缩与提炼,使之反映到具体的景观场景及景观元素中,使景观具有情感、富有想象空间。
设计理念很多人想要的只是离自己更近、更新、更亲的感觉,讲究的是随意、舒心、舒展、青草芳菲般的自然感受,这正是滨江绿地景观设计的初衷和理念。
设计目标通过统一规划、整体实施,塑造一个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交通功能、休闲功能、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生态景观走廊。
指导思想在满足城市防洪的前提下,尽量不去改变现有江岸状态的同时增强信江的可亲水性,提高江面——堤岸——沿河路的视线联系。
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滨河亲水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城市文化的延续。
具体设计:滨江绿地以铜文化为脉络将地块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自西向东谱就了铜文化的演变史,整个滨江不仅仅是一个视觉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感情线索。
结合文化内涵与地块因素将沿江分为:生态滨水区、文化主题区、时尚休闲区、景观过渡区生态滨水区:新建三号桥段到冶金大道段原有水塘较多,以体现植物生态群落之美,湿地生态环境为主题。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一、河道形态设计1. 河道应保持自然形态,避免过度改造和截弯取直。
2. 河道断面应合理设计,满足行洪、排涝和生态需求。
3. 河道深度和宽度应适中,以营造适宜的亲水空间。
二、河岸绿化景观1. 河岸应种植适宜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花卉等,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
2. 植物配置应考虑季相变化,营造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3. 河岸绿化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三、河岸步行道1. 河岸应设置连续、安全的步行道,方便市民休闲和健身。
2. 步行道宽度和材质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行人安全。
3. 步行道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供舒适的步行体验。
四、亲水设施1. 亲水设施包括码头、步桥、亲水平台等,应安全、实用、美观。
2. 亲水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市民的需求,提供舒适的亲水空间。
3. 亲水设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五、灯光照明1. 河道景观应设置合理的灯光照明系统,确保夜间安全和景观效果。
2. 灯光照明系统应节能环保,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
3. 灯光照明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营造宜人的夜景效果。
六、标识系统1. 河道景观应设置清晰的标识系统,包括指示牌、警示牌等,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引。
2. 标识系统应统一设计风格,确保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标识内容应准确、简洁,方便市民理解和使用。
七、景观小品1. 河道景观可设置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如雕塑、文化墙等。
2. 景观小品的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3. 景观小品应体现文化特色,反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八、生态保护1. 河道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2. 河道治理过程中应保护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河道景观设计应考虑雨洪管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河道景观设计理念河道景观设计是指对河道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和设计,以提升河道的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河道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以创造更美丽、可持续的河道景观。
河道景观设计的理念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自然融合:河道景观设计应与自然环境无缝融合,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河道的环境要素,如植被、水体、岩石等,使其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在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濒临绝种或濒危物种保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2. 历史文化传承:河道作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之一,其景观设计应充分尊重和利用这些历史和文化元素。
通过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物、景观元素等,使其与河道景观相互呼应,增强河道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同时,河道景观设计还可以通过文化艺术品的展示和文化活动的举办等方式,将历史文化传承给更多的人。
3. 生态保护与恢复:河道景观设计应注重保护和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水质、水流、水生物等要素,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濒危物种等措施,提高河道的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在景观设计中,还可以引入生态滤水池、雨水花园等生态设施,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4. 公众参与:河道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鼓励公众参与设计过程。
可以通过举办公众意见征集会议、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公众对于河道景观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和需求,提供公共空间和设施,创造良好的居民休闲和互动场所。
5. 可持续发展:河道景观设计应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管理和保护,实现对河道景观的长期保持和更新。
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节水技术等可持续发展手段,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确保景观设计长期稳定和可持续使用。
以上是河道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通过融合自然、历史与文化、生态保护与恢复、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因素,可以创造出更为美丽、舒适和可持续的河道景观。
河道景观设计理念河道景观设计理念是以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通过创造具有美感、功能和环保性的景观形象,提升人们对河道的认知和体验。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调自然元素的融入。
自然是河道最原始的存在形式,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将自然元素作为设计的主旋律,如利用湖泊、瀑布、沼泽等水体景观,植被选择上注重沿岸的原生植物,以还原河道的自然风貌。
此外,可以利用人工造景手法,如人工流水、人工岛屿等,增加河道的景观特色。
其次,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
河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生态功能在城市发展中往往被忽视。
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水质与河底沉积物的污染,建立生态护岸和湿地景观,恢复并保护湿地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境。
同时,应注重河道的水源保护,合理利用雨水、废水和地下水等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再次,追求景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景观建筑是河道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在设计中,应突出景观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组合,采用与自然环境相似的材料和色彩,利用景观建筑的高度、形状和材料选择等手法,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出和谐、统一的外观形象。
最后,考虑河道的可持续发展。
河道景观设计应注重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河道生态环境。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河道的复杂性和敏感性,采取合理的设置和措施,减少土地使用和水资源的浪费,促使人们对河道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综上所述,河道景观设计理念应以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通过强调自然元素的融入、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追求景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考虑河道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具有美感、功能和环保性的河道景观形象,提升人们对河道的认知和体验。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一、项目解读1.1研究范围本次研究范围主要为:襄城河北岸(姑熟路——振兴路段)和部分襄城河南岸(东营北路东区块),规划滨河绿地控制面积13公顷。
现状环境状况为:1.原修坝取土致多处大小水塘沟。
2.地势较低洼形成较多地表径流及自然汇水。
3.淤积严重,并有部分拆迁遗留建筑垃圾。
4.树木杂乱无章,遍布垂柳、构树等杂木,利用价值不大。
1.2设计依据《当涂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当涂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5)》《当涂襄城河景观控制性规划》南京大学编制《公园设计规范》1.3上位规划襄城河绿地规划为城市带状公园绿地。
河岸两侧绿地绿线控制宽度为河堤坡脚50-100米,规划绿地控制面积(包括水面)共计125.5公顷。
规划提出,襄城河两岸的城市建设应依据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建设。
为使襄城河成为副城区的一条亮丽景观带,规划建议编制襄城河景观规划。
绿线外30米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宜在10米以下。
1.4区位分析1.4.1当涂县位置当涂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介于南京与芜湖之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与江苏江宁、高淳、漂水3县(区)接壤,与江苏边界线总长度为126.9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延边县。
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64.65万,辖10镇4乡。
1.4.2自然条件当涂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境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素称“江南鱼米之乡”。
当涂自然景色秀丽,南朝大诗人谢眺称当涂为“山水都”,“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誉当涂为“江山之胜,天下奇处”。
境内有“姑孰八景”、“三塔两浮桥”等众多名胜古迹。
1.4.3区位分析当涂襄城河北岸和部分南岸景观带。
本次设计长度约1385米。
设计面积13公顷,北接襄城·东城、君盛桃园、双城汇三个住宅小区;南临襄城河,于南侧姑孰路与北侧振兴路之间,与金汇康郡小区相邻,为当涂县重要滨水景观廊道之一。
1.5基地外部背景解读1.5.1绿地系统:宁芜铁路、205国道从基地西侧南北向穿过,联系马鞍山市、芜湖市,姑孰路与振兴路挟基地东西两侧,亦为当涂县两条主要南北贯通的主要城市干道。
北太平河河道生态景观可研说明1、总体设计理念:●体现生态功能优先的原则。
北太平河综合整治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以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功能为主,滨河以植物绿化造景为主,通过和水景观的有机结合,达到绿化生态自然化原则,达到河道的景观性、亲水性。
●突出重点分期建设原则。
北太平河的开发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期建设,在宏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设计为采取弹性灵活的河道建设开发模式留有一定的余地。
2、总体规划目标以提高改善城市综合生态环境为目标,在保证整体水系综合运行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防洪排涝规划,通过对北太平河河系的综合治理与改造,挖掘与开发河道的生态、景观等方面的潜能,带动滨河带的娱乐、休闲、民俗文化、生活宜居等方面的优势,带动旧城改造与城市房地产开发,为xx市北部地区营造出一条亲切、和谐的自然河景和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城市生态廊道。
3、总体设计:以二环西路为界,东段“齐烟九点”山水文化区西段“水乡泽国”田园湿地区东段:城市、林地、水体的镶嵌模式:环境特征:在鱼塘和河道之间有1-2排堤防林,易受到面源性污染和外来污水污染;对策:增加河边湿地的岛状布局,提高沿河的种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构建稳定性生态系统。
增加林地沿河的休憩功能,适当提高沿河可达性、亲水性和主要节点的景观。
环境对策:敷设截污管,控制面源性污染,河道入水口和河道边坡进行水质保护;西段:鱼塘、农地、林地的镶嵌模式:环境特征:在鱼塘和河道之间有1-2排堤防林,易受到富营养化污染;对策:维持一定的鱼塘景观类型,适度增加林地和鱼塘的休憩功能;环境对策:控制鱼塘和林地的面源污染,在河道入水口和河道边坡进行水质保护;4、设计范围内的河道整治目标:●河道沿岸截污,污水不排入河道,保障水质;●河道拓宽、清淤,满足防洪排涝要求;●保护、恢复、重建生态河道,充分发挥河道生态廊道的自然生产力,实现净化和调节水体等的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物质的自然循环;●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发挥各个地块或滨水或临山或沿路的环境优势,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宜居滨水生活带。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河道的景观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城市中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历史和经济的体现。
因此,好的河道景观设计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优美、健康、安全的休闲空间。
本文将详细阐述河道景观设计的内容、目标和实现方法。
一、河道景观设计的内容1. 河道规划河道规划是河道景观设计的第一步。
规划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地形、水质、河堤管线、水文水资源、气象等。
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河道规划,以确保河道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
2. 河道景观设计河道景观设计需要考虑河道本身的特点,如河道的形状、流速、水质等,同时还需要考虑与周边景观环境的协调性。
河道的景观设计要求美观、实用、安全、便捷和环保,以达到优化的设计效果。
3. 河岸绿化河岸绿化是河道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增强河道的景观效果,还可以保护河道水质,促进生态平衡,同时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享受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4. 河道建筑设计河道建筑设计包括沿岸私人和公共建筑,如民居、商业用房、公共设施等。
建筑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河道景观的特点,尽量与周边环境协调,并且美观实用。
二、河道景观设计的目标1. 城市形象好的河道景观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强城市形象,提高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市场价值河道景观设计可以使城市更加具有市场价值,促使地产价格持续稳定和上涨。
3. 生态环境河道景观设计要求遵守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提高周边环境质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4. 社会效益河道景观设计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优美、健康、安全的休闲空间,同时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三、河道景观设计的实现方法1. 活化河道文化河道文化是河道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视的一部分。
活化河道文化包括创建符合河道文化特点的名录、记录河道的历史和文化、开展文化表演和艺术活动、设立文化展示和纪念设施等。
项目建设综述城市环境条件及人文背景分析建设用地自然条件及河流流域分析地域文化分析1、自然条件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广西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中心。
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适合植物生长,所谓“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奔放”,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
南宁历史悠久,各族人民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南宁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广西黄金旅游带的中心部分,壮丽的边关风采、浪漫的海滩风貌、迷人的异国情调,星罗棋布的灵山秀水,古朴悠远的古迹故址,山、水、人、情构成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
南宁绿地系统条件良好,青秀山、南湖等绿地空间楔入城市,形成“一江串三环,两轴连八楔,绿网点线面”的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35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38.78%和9.51平方米。
城市山清水秀,绿水映带,自然环境极其优美,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素有中国绿城之称,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
经济条件南宁区位条件优越。
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
同时是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规划理念加上市民的创造和热情,打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
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也成为南宁独特的地缘优势。
南宁人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增长迅速。
人文条件南宁古代属于百越之地。
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
元朝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
两千多明年的城市文史使南宁这座西南边城与中原文化得以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名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特色。
河道景观设计方案背景介绍:我们生活的城市中经常能见到各种各样的河道,它们如同一道细丝般穿过城市的街道和建筑群落,为城市带来一抹柔美的景观。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一些河道可能被忽视,被垃圾和污染所覆盖,河道景观被破坏。
因此,为了恢复和改善城市河道的景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细致而具有创意的河道景观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1. 恢复河道生态环境:通过设计方案,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加沿岸的植被和动物种群,提高水质,并增加河道的水生生态系统。
2. 提升景观美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景观的美感,通过艺术装饰和景观塑造,使河道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
同时,通过合理布置绿化带和景观设施,为市民提供一个优雅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3. 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方案中要兼顾实用性,通过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和交通路径,方便市民通行。
另外,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河道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设计内容:1. 绿化与景观布置我们将设计方案中注重增加绿化带和景观植物的种植。
通过在河道两岸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和花卉,提供一个生态友好且具有观赏价值的绿色景观。
在河道两岸种植花草树木的同时,合理设置休闲的座椅和垃圾桶等设施,方便市民休憩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2. 水生生态系统恢复为了恢复河道的水生生态系统,我们将建议对河道进行适度的修复和整治。
清理河道内垃圾,修复河岸坍塌和损毁的河道,同时增加水生植物,如睡莲、荷花等,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3. 创意景观设施除了注重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绿化,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创意景观设施的设计。
例如,在河道旁设置一座小型的喷泉,既能够提供散步的市民一丝清凉,又能够增加整个河道景观的美感。
此外,还可以在河道两岸设置艺术装置和雕塑,为整个景观增添一份艺术氛围。
4. 公共设施规划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考虑对河道两岸的公共设施进行合理规划。
例如,在河道两岸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便于市民进行健身活动,并将河道连接到城市的交通网络。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
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
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
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
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
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
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
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
驳岸以缓坡入水至水下60cm,宽度2m至3m,然后逐渐挖深,在面积较大的水域,要水底深度达到1.8m以上,才能以相对陡的坡度挖深。
缓坡可以减小径流的冲刷,对儿童也是一种安全措施。
在水深1.8m处以缓坡向水岸线连接。
在冲刷较大的地点可用卵石、块石、原木加藤本植物加以稳固。
浅谈河道空间内景观设计河道空间内景观设计是一项以人为本的设计任务,其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同时,让人们能够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满足。
因此,在河道空间内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因素。
一、生态环境的考虑河道空间内景观设计需要在遵循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规划与设计,要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河道景观内,树、花、藤等植物能够起到较好的装饰作用,同时也对吸收有害气体、美化环境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选取植物时,应充分考虑物种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证植物种类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及时代和气候变化,如山茶花、桃花、红叶石楠等都是比较适合滨水地带的树木。
需要注意的是,河道景观内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植物,因为它们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到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人文因素的考虑河道空间内的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文化和历史遗迹。
例如,引入一些具有浓郁文化气息或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文化景观、雕塑等,都可以丰富景观内的文化内涵;同时,河道沿岸还可以增加许多娱乐设施,如儿童游乐场、步行道、停车区、船码头等,增强河道景观的实用性,为市民提供各种方便性服务,让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空间。
让人们在这个空间中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和历史遗迹,是河道景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三、色彩的运用颜色是河道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景观设计中,色彩运用可以表现出河道的特色和魅力。
例如,丰富河道旁树木和植被的颜色可以为人们提供不同的感觉和氛围。
在冬季这个季节,少量的橙色或红色,往往可以增加微弱的温暖感,使冬季的景观氛围更为丰富。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颜色,了解它们的引导能力和意义,在设计中充分运用,增强河道景观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综上所述,河道空间内的景观设计是为了为人们创造完美的生态环境,同时满足人们对城市文化和历史遗迹的追求。
在设计中,我们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考虑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因素,运用多样的颜色和形式,为河道空间内创造出一座美丽的景观。
江西省贵溪市沿河东路延伸段地块
滨江绿地景观设计方案
设计以建设优美的滨江风景带为目的,对沿江进行最大规模的综合开发改造,将信江建成独具特色、景观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景观带、文化带,构筑与贵溪的经济、文化相适应的“亲水、通透、开朗、宜人”的滨河绿地景观。
滨江绿地范围西起贵溪电厂东侧,东至新建3号桥,全长约2.1公里,用地规模约173963平方米。
景观策略
策略之一:绿色之道、低碳生活
保留原生态基础上,通过整合,引入多元化生态元素手法,还城市一丝清凉,一片绿色,为居民提供一个可以尽情呼吸的场所。
策略之二:联动共享、内聚外显
以城市生态核心的共享为基础,通过滨江绿色廊道建立各功能组团之间的联系,实现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互通与联动。
策略之三:文化名片、城区新韵
铜文化主题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情节,通过对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三种文化题材浓缩与提炼,使之反映到具体的景观场景及景观元素中,使景观具有情感、富有想象空间。
设计理念
很多人想要的只是离自己更近、更新、更亲的感觉,讲究的是随
意、舒心、舒展、青草芳菲般的自然感受,这正是滨江绿地景观设计的初衷和理念。
设计目标
通过统一规划、整体实施,塑造一个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交通功能、休闲功能、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生态景观走廊。
指导思想
在满足城市防洪的前提下,尽量不去改变现有江岸状态的同时增强信江的可亲水性,提高江面——堤岸——沿河路的视线联系。
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滨河亲水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城市文化的延续。
具体设计:
滨江绿地以铜文化为脉络将地块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自西向东谱就了铜文化的演变史,整个滨江不仅仅是一个视觉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感情线索。
结合文化内涵与地块因素将沿江分为:生态滨水区、文化主题区、时尚休闲区、景观过渡区
生态滨水区:
新建三号桥段到冶金大道段原有水塘较多,以体现植物生态群落之美,湿地生态环境为主题。
通过花阶式的处理,增加文化墙、植物文化组合等来丰富自然景观。
沿江点缀大小不一的自然块石,使驳岸显得更自然生动。
亲水台、木栈道、船码头等以现代的元素来表现湿地水域风韵,同时提供戏水空间,使居民更好的接触体会大自然的美。
文化主题区:
冶金大道到规划二十五路段定位于文化主题区,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
借助地雕、文化景墙、仿铜景观雕塑等向人们展示铜文化的发展史以及当地的风俗民情文化,借以弘扬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以及让人们更加了解贵溪的本土文化。
设计有趣味草阶、船形种植池、铜文化景观雕塑、游船码头、趣味波浪形浅滩、文化广场等。
时尚休闲区:
发电厂到规划二十五路地段以反映休闲、娱乐为主表现的时尚休闲区。
在保留原有的山地、坡地基础上将我们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打造成时尚的休闲空间。
在其内设计儿童娱乐场、趣味滑草场、篮球场、迷你高尔夫球场以及挑空观景平台等。
借助与流线型的道路与铺地将游人引入滨河绿地,为居民提供聚会、休闲、健身的区域,让附近的居民方便进入并使用这片园区。
在风水地凤嘴顺应坡地创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观景平台坐落于滨水岸边,视野开阔,近可赏滨河景观,远可观城市美景。
景观过渡区
近电厂地段以及北部新建三号地段,其间用曲折流畅的园路与各个区块相连接,形成“点——线——点”的变幻空间。
景观过渡区以植物造景为主,以高大的乔木形成的密林,有效的遮挡发电厂高大的烟囱对沿江景观的影响,达到“闹中取静”的效果。
近新建三号桥段的景观过渡区泽主要考虑整个区域的景观可延
续性,将曲折的原路延伸出去,设计有景观木平台及生态小岛等。
并满足在桥上俯瞰下面沿江绿地的景观效果,这样就可以与西块景观过渡区形成相互呼应的效果,达到收景—放景—收景的效果。
道路规划
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交汇处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体现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
次要道路系统则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并沿路设置别有情趣的坐凳、雕塑、小品。
道路两旁合理设置显示当地风情浓郁的指示牌和路灯,在充分发挥其功用性的同时亦强化主题,为滨江绿地增色。
道路边的绿化种植及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具有韵律感和观赏性。
人行道、游步道两侧的绿化种植,要尽可能形成绿荫带,形成景观空间的有序展开,增强环境层次。
主园路宽度为3米,次园路宽度为2米,一般游步道为1.0-1.5米。
植物规划:
打破传统的以草皮代替绿化的不合理配置,采用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模式。
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则,提出“树单位”和“植物丰富度”概念,使园林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形成群落结构稳定、植物种类丰富的滨江绿地。
基本原则
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分类指导原则。
宜树则树、宜草则草,使
绿地在造景、绿化、美化等方面发挥最佳综合效益。
乔木为主,乔、灌、花、草、藤复层栽植原则。
合理密植,达到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
乡土树种为主原则。
利用好乡土树种、草种来体现地方特色。
植物多样性原则。
主要通过植物的丰富度来体现。
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名贵树种与经济树种合理搭配原则。
利于绿地稳定、节水、可持续发展原则。
根据绿地开放程度和人对绿地的影响来选择植物。
选择有较强适应能力,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或易于防治的树种。
尤其是要选择抗风能力强、分枝点高的树种,来达到通透的视觉作用。
竖向设计:
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填挖平衡。
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局部区域可进行微地形塑造,进行堆山置石、营造错落有致,地形起伏的园林空间,地形的改造有利于绿地的自然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