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29 MB
- 文档页数:88
第三课第一框《做人以德为先》课后评析本课是德育教育的热点内容,也是时下媒体讨论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上好这节内容需要教师有较深的教学功底和一定的知识积累。
本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作了精心的准备,教学素材丰富。
采用中学生熟悉的德育情境和生活小事,让学生知道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注重的是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认识,帮助学生从内心里认识到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重在践行,重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做好学情分析,力求让道德理论生活化,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突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行动的可操作性。
安排教学内容时,能将教材的内容与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的一些道德方面的正反事件有机结合,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辨别和选择,指引学生行为。
生活化的、鲜活的素材既贴近时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学生在求知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能按照“三贴近”的新课程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有以下一些可取之处。
注重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机渗透德育内容,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力求延伸并深刻影响每个学生日常生活的道德感知力,学会有为有不为。
能选用对比性强的案例,甚至是职校生熟视无睹的实例,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道自己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认知程度,达到学以致用,明理导行的效果。
道德修养重在养成,本节课在教学构思中注重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引导,采用课堂叙述、集体讨论、课堂分享等形式加以实施,内容具体,指向明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驾驭课堂,实际教学效果良好。
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能紧扣教学大纲,坚持以生为本,结合社会与职校生的实际,加强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近距离地寓德于教,从点滴小事做起,有直接的教学效果。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课题:一、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理论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实践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适用于全体公民,是大家都应当熟知和遵守的,也是理解和遵守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因而是本课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首先要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然后要弄清楚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观,努力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上讲,社会公德既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行动准则,是公民个人道德水准和社会道德风气的标志;从实践上讲,社会公德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学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需要加以强化,因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首先需要理解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要弄清其具体要求,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树立公德意识,认同“遵守公德,人人有责”的观念;还要知行统一,自觉把社会公德放在首位,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3.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
第3课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第一框新时代呼唤高素质劳动者
教案
其他教学提示
(一)注意事项
本课时及其所在的教材第3课“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是第二单元“践行职业道德”的第一课,这部分内容政策理论性很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都比较大,需要老师对当前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成就有较深刻的把握。
教师需要对党和国家围绕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和指导精神进行充分学习,同时尽可能搜集丰富的视频资源、鲜活案例供课堂教学使用,这样才能做到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实施相关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年一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践行职业道德的更高要求,从而激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和力量的热情。
(二)参考书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3.《〈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4.《教师教学用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职业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第三课第一框《做人以德为先》课堂实录教学目标:认知:了解道德的含义、特点;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知道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观念:自觉弘扬家庭美德、培养建设和谐家庭的意识;认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遵守社会公德为荣,憎恶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运用: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在家庭生活中,自觉践行家庭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倡导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难点: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践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29~36;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用书P31—P43;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习指导;PPT课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和材料;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并搜集与道德内涵有关的资料,收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授课过程:教师:用PPT出示三个场景:场景1:清晨的校园大门口,值日的学生与上学、上班的同学、老师互相问好,开始一天的学习、工作……场景2: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为老人、妇女让座,“谢谢”、“不用谢”回荡在车厢……场景3:家庭里,儿孙们给老人过寿,吹灭生日蜡烛,唱生日歌……设问: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集体回答)会感觉到很温暖,生活很美好。
教师:对,生活和工作在这样的一个温馨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热情、有礼貌,相互体谅、相互关心,在家里,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子女孝顺,人人感受到了崇尚道德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便利。
教师: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
教师:(用PPT投影)“职校学生言行大讨论”,这些职校学生的言行“美”吗?美在何处?学生1:这些职校学生的言行是美的,这些美体现在学生的言行、穿着等方方面面,体现在经过学生辛勤劳动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教师:你愿意在这样的学校就读、生活吗?如果身处其中,你会怎样做?学生2:我愿意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通过我自身的参与,我也会成为遵守纪律、彬彬有礼、有道德、有修养的学生。
第三课第二框《有德幸福常伴》课后评析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道德对人生、事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倡导中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
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从选取平凡人物、平常事的案例入手,说明培养良好道德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贵在坚持,逐步深入主题。
通过两位同学表演“独生女娇娇的故事”,使如何获得幸福这一抽象性的知识易于被学生认知和理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使教学内容更具体,学生乐于接受。
通过对“幸福的源泉是什么?”的讨论,对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进行辩论,促进学生观点的碰撞和融合,提高学习效能。
通过行为指引,告诉学生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体现道德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在教学中,针对道德的社会作用这一学科知识与德育共有的内容,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时既将其作为知识来传授,又作为德育的内容来处理,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于教,效果明显。
教学中还突出学生的过程体验,本节课通过创设道德方面的实际情境,来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学生在亲自参与表演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提高了认识,加深理解良好的道德对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教学中还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行为的正确引导,把道德模范人物的做法逐渐内化为自身学习的榜样,力求引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有良好道德的人。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本节课还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肯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本节课教学目标能紧扣良好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作用这一教学目标,做到以生为本,切合学情实际,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道德的行为和习惯,与教学内容结合,达到对比、纠正、改变的结果。
在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处理上,教师采用案例探究、讲授、学生情境表演等教学方法较好地处理本课内容,针对学情来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补充教学材料,使课堂教学容量适度,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原则;教学资源选择精当,运用合理;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把较为抽象的问题简单化、生活化,使道德的观念深入到学生的心田中。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有德幸福常伴在职场中,职业道德和法律伦理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不仅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整个社会起到了维护秩序的作用。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中,讲述的是与职业道德息息相关的幸福感的持续存在。
本文将探讨职业道德与法律如何共同构建幸福职业生涯,并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说明。
1. 职业道德与幸福感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领域中遵循的一套准则和原则。
遵循职业道德的行为不仅在于遵守法律,更关注于道德标准。
诚实、正直、诚信、公平等价值观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从事职业活动时,人们应当始终坚持这些道德准则。
遵循职业道德的人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幸福感。
首先,职业道德鼓励诚实和正直的行为,这种行为能够帮助个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诚信与声誉是商业活动中的重要资产,一个有着良好商业道德的企业或个体往往更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与合作。
再者,职业道德还能够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工作和生活保持平衡,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感,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幸福感。
2. 法律与幸福感法律是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标准,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工具。
法律的存在有助于稳定社会,保护个体的权益,并提供一种公正的环境,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
遵守法律不仅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石。
法律的存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和可靠。
例如,人们在交通规则下遵循交通规则,这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此外,法律规定了劳动合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权益保护,这种保护使得个人能够在职场中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让每个人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遵守法律的行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权益和幸福感,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通过遵守法律,每个人都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工作与发展,这将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3.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共同作用职业道德和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体权益方面有着共同的作用。
职业道德对于个人的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而法律则对整个社会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