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绩效考核体系中成本分摊问题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1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一直备受关注。
绩效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绩效指标不合理、绩效考核流程不透明、绩效奖励机制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可以优化绩效指标体系,确保指标科学合理;加强绩效考核流程监督,增加透明度和公正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奖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性。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展望未来,随着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绩效管理将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管理、问题分析、对策探讨、绩效指标、绩效考核、绩效奖励、优化、监督、科学合理、总结分析、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绩效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发展和稳定。
在现实运行中,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银行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银行绩效管理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绩效指标不合理、绩效考核流程不透明、绩效奖励机制不完善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银行绩效管理工作的低效性和封闭性,难以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和监督功能。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对商业银行绩效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的探讨,可以为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营效益和客户满意度。
通过研究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可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绩效指标体系可以更好地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帮助银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业务效率。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是评价银行业绩和员工个人绩效的重要工具,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改善。
一、存在的问题1. 单一指标评价不全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往往只以业绩单一指标为评价标准,比如利润、存款、贷款等。
这种单一指标评价方法无法全面反映银行的综合绩效,忽略了商业银行业务的综合性、多元性和复杂性。
2. 产生“指标变通”现象因为单一指标评价方法的存在,导致了部分商业银行机构和员工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通过人为操纵数据或业务来实现绩效目标,这就形成了“指标变通”现象。
一些银行的员工为了达到业绩指标,可能会忽视风险,进行高风险业务,以图一时的业绩突出。
3. 行业内外比较缺乏科学依据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常常会进行横向比较,但由于缺乏科学依据,比如业务特点、地域差异、市场环境等因素的考虑,导致了不公平的情况。
某些区域性银行受到大型银行的业绩考核标准,可能导致不公平的评价。
4. 绩效考核固化不灵活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往往比较固化,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时效性。
一旦制定了绩效指标,就很难进行调整或者改变,导致了绩效考核脱离了业务实际和市场需求。
二、对策建议1. 完善绩效指标,多元化考核绩效考核应该完善指标体系,不仅要考量业绩,还需要综合考虑风险控制、客户满意度、员工能力提升等方面。
绩效考核指标应该更加贴近银行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使之综合反映银行的整体绩效情况。
2. 加强内部控制,防止“指标变通”加强对绩效考核的内部控制,加大对员工绩效数据的监督力度,对于出现数据造假或者违规操作的情况,要进行严肃处理。
要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深化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避免为了一时的业绩表现而冒险操作。
3. 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科学公平评价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应该进行科学化分析,对业绩指标进行多维评价,考虑因素包括行业特点、地域差异、市场环境等。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之而来的是银行成本的不断上升,这给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已成为银行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问题出发,分析造成成本上升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银行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商业银行成本管理问题分析1. 人工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一直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成本之一。
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银行的人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特别是在大城市,银行不得不面对高昂的人员薪酬和福利开支,这直接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2. 技术投入成本增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技术投入。
这也导致了银行的技术投入成本的大幅增加。
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和新型金融工具的应用上,银行需要不断地投入大量的资金,这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压力。
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以贷款利差为主要盈利方式。
随着市场利率不断波动,银行的资金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尤其是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银行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成本,这直接影响了银行的盈利。
4. 压力测试和监管要求增加成本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提高金融市场的风险抵御能力,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监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银行需要进行更多的压力测试和资本监管,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满足监管要求,这也直接增加了银行的管理成本。
二、对策建议1. 优化人力结构,提高效率对于人力成本的问题,银行可以通过优化人力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来降低成本。
可以通过员工培训、绩效考核激励、岗位调整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工作效率,从而降低银行的人工成本。
2. 加强技术投入,提升服务质量银行可以通过加强技术投入,提升服务质量,从而降低成本。
银行可以通过引入更加智能化的金融系统,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成本。
提升服务质量,增加客户粘性,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银行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储蓄、贷款、支付、清算等重要职能,其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而银行成本核算是银行内部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成本核算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银行的管理决策和效益,因此有必要对其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银行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本分类和分摊不准确。
银行经营活动涉及多个业务板块,如储蓄业务、贷款业务、投资业务等,不同业务板块的成本特点和产生方式差异较大。
在成本核算中,往往采用的是统一的成本分类和分摊方式,导致不同业务板块的成本无法准确地反映出来,影响了业务的核算和决策。
二是成本计算方法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银行采用的是“费用分摊法”进行成本核算,即按照各业务板块的实际业务量或收入规模进行成本分摊。
这种计算方法忽视了成本与业务之间的内在关系,没有充分考虑到成本的驱动因素和变动特点,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难以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
三是成本核算信息不及时和准确。
银行业务复杂多样,成本核算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收集、整理和处理工作。
在现有的核算体系中,银行的信息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采集不全面、核算流程不完善等,导致成本核算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足,给银行的管理和决策带来了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对策来解决:二是改进成本计算方法,实现成本与业务的内在关联。
在成本核算中,应该采用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如“活动基础成本法”、“因果关系成本法”等,将成本与业务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成本的驱动因素和变动特点,建立起成本核算模型,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是优化信息系统,提高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银行应该加大投入,建设先进的信息系统,加强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整理,完善成本核算的流程和机制,确保成本核算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浅析商业银行成本分摊管理和运用作者:段洁莹来源:《财经界·中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利率市场化下,银行盈利水平受到较大冲击,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约束费用开支成为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成本分摊是提升费用管理,以及提升绩效考核、定价管理水平的基础工具,本文从成本分摊在商业银行的运用现状着手,探索作业成本法在成本分摊中的运用,以提升成本分摊结果的合理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成本分摊作业成本商业银行的成本特性与制造业存在较大差异,其绝大部分费用开支无法归属为业务的直接费用,因此成本分摊的运用在商业银行较为普遍。
一个精心设计的成本分摊能够提供多维度的成本分析数据,使商业银行掌握哪些产品、客户、条线、机构的费用较高,是银行提升费用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
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摊结果也能为绩效考核、产品和客户的定价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
一、成本分摊在商业银行的运用现状商业银行在运用成本分摊时,一般会基于费用基本属性分为业务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并将间接费用选取一定的分摊路径和成本动因分摊至业务上。
目前商业银行对成本分摊的运用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一)费用分类不合理费用是否能够合理分类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受制于费用核算的精细化程度。
目前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对费用开支的相关信息不够关注,仅记录必要的科目、机构和简短的摘要,摘要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格式,导致直接费用无法准确归集。
部分已经初步建立成本分摊系统的银行,在财务系统中设立了费用信息相关字段,但多数也仅能区分出产品、客户经理等维度的直接费用。
(二)成本动因选择不合理目前,商业银行常用的成本动因有人员数量、账户余额、账户数等,上述数据容易取得,但并不是对所有费用开支都合理。
还有银行将账户基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后的边际贡献作为人事费用、销售费用的成本动因,这即没有体现“谁受益、谁承担”的费用管理原则,边际贡献与费用开支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彭曙明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09期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效应下,人力资源管理概念逐渐在商业银行运作中得以深化普及。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板块,在有效利用的前提下能够助力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社会金融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现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对应完善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乃至金融环境的良性发展带来理论支持。
一、引言商业银行是金融行业的重要主体之一,运行过程中,人员的调度效果、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最终的经济效益,需要以科学且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加以激励、约束。
二、简述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指标制定缺乏规划性,员工参与程度不强绩效考核体系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当中虽已呈常态化,但大多仅为照搬框架,在具体指标的设置上难以发挥情况对应功能,且缺乏规划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考核效能的流失。
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由于对绩效指标制定重视度不足,未考虑银行未来发展方向及员工个人发展,仅表现为上级指标的硬性摊派,缺乏人文性,难以激发员工参与积极性。
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存在随意性严重的问题,导致具体工作项目与绩效考核指标脱节,不利于考核结果的客观评定。
(二)考核方向倾向结果性,过程考核价值缺失绩效考核体系的效能发挥程度更多取决于动态化过程考核成效,以便于保持全局观察眼光,找出人力管理中存在的疏漏之处。
但当前商业银行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更多将重点倾斜于结果考核方向,即仅以财务性、业绩性指标作为衡量依据,缺乏服务管理指标、内控指标及培训开发指标等长期战略性过程考核指标,导致最终取得的考核结果过于片面,不利于银行由根本上规避潜在经营风险。
(三)沟通反馈机制不健全,系统误区修补困难绩效考核的目的之一在于与员工建立正向沟通关系,及时了解人员动态,进而达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
浅析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评价体系不合理、员工激励不足、组织结构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员工培训与激励机制、优化组织结构以提高效率、加强风险管控与内部控制等。
这些对策旨在提升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本文总结出改善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商业银行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对策建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保障金融稳定,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管理、问题、对策建议、评价体系、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组织结构、效率、风险管控、内部控制、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绩效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行经营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绩效评价体系不科学合理、员工培训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组织结构不够优化、风险管控与内部控制不到位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商业银行绩效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水平,推动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对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旨在从多个角度对商业银行绩效管理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
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剖析和对策建议的提出,旨在为商业银行改善绩效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的发展和稳健经营。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的利润率不断受到压缩,成本控制成为银行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成本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问题出发,结合当前金融市场环境,分析银行成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成本管理问题分析1. 效率低下由于商业银行规模大、机构多、业务广,使得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很多银行在服务业务、行政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员工效率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致使成本大幅增加。
2. 技术更新成本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银行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提高运营效率。
但是技术更新所需的成本也相应增加,这成为银行成本管理的一个难题。
3. 费用结构不合理目前很多商业银行财务成本主要是由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支出组成,且非利息支出占比较大。
虽然银行非利息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广告宣传费、折旧摊销等,但是由于银行经营规模越来越大,非利息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使得费用结构不合理。
4. 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繁杂,分工明确,层级复杂,这使得信息传递不畅,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部分银行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例如过度投资、过度保障等,导致成本浪费。
1. 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加强内部沟通,减少信息传递成本,促进决策的敏捷。
银行还应该注重节约成本,合理控制各项费用,提高经营效益。
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可以减少大量劳动力成本。
商业银行应该优化费用结构,合理分配各项费用,减少冗余支出,提高利息和手续费收入的比重。
可以通过合并经营机构,降低人员重复性支出,达到降成本的目的。
4. 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充分了解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业务风险的发生,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彭建周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24期摘要:近些年,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互联网金融的介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和机遇,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满足经营发展的基本要求。
文章通过对某地区商业银行的调研表明,当前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还存在绩效组织架构不完善、信息系统支持不足、缺乏有效的成本分摊和内部转移定价机制、分支机构财务报表数据与内部考核数据严重脱节、绩效考核指标数量过多、政策变动频繁、过度关注规模、考核指标设置与战略目标契合度较低等问题。
文章从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和模式入手,深入分析某地区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现状,查找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绩效考核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完善组织构架、设计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提升会计核算水平等建议来保障绩效考核的有效落实,综合运用经济增加值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和平衡计分卡等现代财务管理手段,分条线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财务视角和管理视角多维度综合评价,从而实现绩效考核的预测功能、战略传导与管理功能、行为导向功能、价值创造功能。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考核;问题;对策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互联网金融的介入,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构建既能满足顾客要求、又能满足股东和员工要求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分析讨论目前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商业银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促进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的意义和模式(一)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的意义绩效考核管理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指挥棒,对于企业发展方向具有引领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商业银行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
商业银行风险绩效考核体系中成本分摊问题探讨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7—27 08:55:00 ] 作者:未知编辑:studa20商业银行风险绩效考核体系架构主要由资金转移定价、成本分摊、预期损失和资本分摊组成。
成本分摊是商业银行建立风险绩效考核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商业银行如要准确地考核风险绩效,就应该对产品、客户以及机构的盈利性进行分析,就必须考虑成本分摊问题.实施成本分摊有利于衡量产品、客户和业务线的盈利性;有利于进行持续的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产品定价;有利于建立更为准确的绩效考核体系。
但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成本分摊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成本中心类型的划分不科学;成本中心支持业务部门和其他成本中心的费用没有恰当反映;从业务向产品分摊时没有找到准确的分摊因子;没有将成本分摊到支行层面,难以对网点进行盈利性分析,难以体现不同分支行、网点的运营效率差异。
国际领先银行主要采用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但纵观国内的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在网点层面基本没有实现标准化,且缺乏实施作业成本法所必需的大量基础数据。
笔者认为,国内商业银行的成本分摊尚处于从无到有的转变过程之中,商业银行在考虑成本分摊问题时,应简化具体操作过程,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成本分摊的模式主要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成本分摊思路的选择,二是成本中心的界定,三是合适分摊方法的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成本分摊需要与银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同步,银行接受怎样的战略定位决定组织变革的方向,从而决定相应的成本分摊模式。
下面将就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讨论。
一、成本分摊思路的选择成本分摊是指将特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各项成本,向产品进行分摊,以充分反映产品应承担的成本信息。
银行成本主要是期间费用,银行成本的分摊主要是费用的分摊。
各项费用依据其与业务的相关性,可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销售或业务活动的费用支出;间接成本是指那些没有直接用于产品销售或业务活动,但间接支持产品或业务活动正常运转的成本。
银行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之一,扮演着储蓄、支付、贷款、信用中介等多种角色。
银行的运营成本是银行业务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对于银行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在银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银行的经营和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银行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成本分摊不准确银行业务复杂多样,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每个部门和岗位在业务流程中所承担的成本也各不相同。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成本分摊的方法不准确,导致不同部门和岗位所承担的成本并未真实反映出来,造成了成本核算的失真。
某些部门可能因为运营困难而需申请额外经费,而其他部门则需将部分成本转嫁给其他项目或部门,从而影响了银行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 数据收集和分析困难银行业务繁忙,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收集和分析各个部门和岗位的相关信息,以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由于银行内部的信息系统不完善,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存在困难,导致成本核算的结果不可靠。
由于部门和岗位之间信息共享不畅,很难获取到全面的信息数据,造成了成本核算的不完整。
3. 成本计量方法不合理成本计量是成本核算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成本计量方法不合理的情况。
部分银行以费用共同体为基础进行成本计量,没有精确衡量各项费用对不同业务的贡献度,造成费用计量的失真。
部分银行纳入了非业务相关的成本进行计算,使得成本核算结果偏离实际情况。
二、对策探析1. 建立科学的成本分摊机制为解决银行成本核算中的成本分摊不准确问题,银行应建立科学的成本分摊机制。
银行需要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在业务流程中所承担的成本,并建立相应的成本计算模型。
银行应加强对成本分摊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部门和岗位按照成本分摊机制进行操作,真实反映各部门和岗位的成本情况。
银行应定期对成本分摊机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合理性和准确性。
浅谈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孟晶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建设和应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在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合规管理、战略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日益成熟及新型金融市场业务的兴起,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系统的考核体系,以支撑新业务的发展,因此绩效管理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探讨了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绩效考核一、引言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通过绩效管理来激励和约束各利润(成本)中心及员工个人,有效改善商业银行的运营状况,实现经营目标。
通过绩效管理,商业银行可以及时发现经营管理和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跟踪绩效考核和计划实施效果,并适时调整和修正策略,保证发展战略的实现。
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而且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业绩的提升,从而推动员工个人和商业银行共同价值的实现。
二、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是经营管理者为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运用绩效激励手段促使各组织机构和员工达成目标,并对目标结果进行考核分析评价,以实现经营目标的管理过程。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经历近十几年的发展后,已经形成较为科学、系统和有效的管理体系,一般由考核办法制定、经营计划下达、政策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等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在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组织和员工的价值提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商业银行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催生动力。
由较为粗放的绩效管理到逐步精细化的绩效管理,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既重视结果导向又关注过程管理。
但是,在过程管理的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制度不够细化、执行存在偏差和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绩效管理的制度不够细化。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加剧,商业银行要求维持良好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实现财务目标和社会责任。
绩效管理是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银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银行绩效管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妥善处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1.指标设置不合理:当前商业银行通常采用传统指标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以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为核心,忽略其他重要的非财务指标,例如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
这种单一指标管理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全面的绩效状况。
2.绩效评估标准不透明:绩效评估标准不公开透明,员工不清楚面对的评估细则,评估标准不强调团队或个人的目标成就,缺乏反馈机制和奖励措施,导致绩效管理未达预期目标。
3.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银行员工的工作任务不明确,任务分配不均衡,甚至出现与个人能力不匹配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任务完成质量下降,员工士气低落,影响整体绩效管理的效果。
4.知识储备不足:银行绩效管理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开展绩效管理,忽视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银行员工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无法为银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影响银行的绩效水平。
二、对策探讨1.合理指标选择:商业银行应根据其特点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绩效管理指标,并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以更全面的方式评估绩效状况。
同时,应对不同层面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指标体系,按职责明确数据来源,并设置评估周期和目标考核值,促进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2.透明公正的评估标准:制定透明公正的评估标准,并向员工明确表达,建立完善的评估反馈机制,员工能及时了解其绩效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根据需要调整工作任务和目标,更具实际效果提供员工奖励和晋升机会。
3.合理工作任务分配:商业银行应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岗位职责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提高员工专业素养和执行力。
在任务分配前,应设计员工的培训计划,提供必要的培训方案,并不断提高员工的绩效管理能力,促进员工绩效水平的提高。
银行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着各种经营成本的核算问题。
银行成本核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分摊不合理、成本监控不及时、成本管理不规范等。
银行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成本计算不准确。
银行的业务种类繁多,涉及多种成本项目,如人工成本、资金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
由于银行业务复杂性的特点,成本计算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成本计算不准确。
银行员工经常会参与多项业务,难以准确判断是属于哪个业务的成本;而银行的资金成本也受到市场行情的波动影响,导致资金成本计算困难。
这些不准确的成本计算会影响到银行的决策和业绩评估。
成本分摊不合理是银行成本核算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银行成本分摊是将总成本按照一定的分摊规则划分到各个业务线或产品线上,以便进行业务成本管理。
由于银行的业务复杂性和变动性,成本的分摊规则难以制定得合理有效。
有时候一些业务线或产品线可能会承担过高的成本,导致利润率降低,而其他一些业务线或产品线可能会承担过低的成本,导致利润率过高。
这样的不合理成本分摊会导致银行在决策过程中对于业务线或产品线的效益判断不准确,进而影响到银行的利润和发展。
成本监控不及时是银行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之一。
银行经营成本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及时监控和调整。
银行成本核算往往面临信息获取不及时、计算周期过长等问题,导致成本监控滞后,无法及时反映实际情况。
这种情况下,银行难以及时发现成本波动的原因和趋势,从而无法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或者优化业务结构。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有以下对策:应优化成本计算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可以采用ABC(Activity Based Costing)方法等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将成本分配到具体的业务环节和产品上,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应合理制定成本分摊规则,保证成本分摊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可以考虑根据业务线或产品线的收入贡献度、风险程度等因素制定成本分摊规则,使成本分摊更加合理和科学。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商业银行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着过分依赖经济指标、考核指标不够全面以及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和提高考核科学性和客观性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在未来,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不断完善和优化绩效考核体系,以促进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问题、对策、优化、科学性、客观性、总结、展望未来、经济指标、全面、现状、反思。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则是评价其运营状况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效率和发展。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一些普遍现象,如过分依赖经济指标、考核指标不够全面、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可能导致一些偏向性和不公平性,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整体运营和发展。
在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并提高其科学性和客观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推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促进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可以说是比较复杂和多元化的。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在绩效考核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着较为单一和片面的情况。
一些银行过分关注经济指标,比如利润、存贷款增长等,而忽视了客户服务质量、风险控制等方面。
这导致银行员工更多地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
商业银行的考核指标不够全面和合理。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绩效管理方面都备受关注。
绩效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以提高绩效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最大化的管理活动。
现实中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人为干预、绩效评价不公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 人为干预在现实中,一些商业银行管理层会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人为干预,以达到某种目的。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原则,还会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严重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2. 绩效评价不公平在商业银行中,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如考核标准不明确、评价指标有偏差等,导致绩效评价不公平。
一些员工可能因为个人关系或其他因素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样会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受损,甚至可能引发员工流失问题。
3. 绩效指标不科学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往往使用的指标有限,往往只是以业绩表现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了员工的素质、能力和潜力等方面的考量。
这样一来,会使得绩效评价过于片面,无法真正反映员工的全面工作表现。
4. 绩效激励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的绩效激励机制往往缺乏有效性,一些员工可能因此而缺乏动力。
绩效激励也往往只是以物质奖励为主,忽视了员工精神动力的激励,这也导致了员工的离职率居高不下。
5. 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不匹配商业银行在绩效管理中往往忽视了与企业战略的匹配性,这样一来,员工的绩效评价往往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背离,无法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解决对策探讨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完善绩效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可以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明确员工的绩效评价范围和内容,以提高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2. 加强绩效管理监督商业银行管理层应当加强对绩效管理的监督,杜绝人为干预的行为。
建立健全的绩效管理评估机制,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以确保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绩效考核的重要性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绩效考核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员工管理和激励,使员工的工作得到有效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
在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中,绩效考核更是至关重要。
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其绩效考核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风险控制和服务水平。
通过绩效考核,银行能够监督和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银行业务的稳步发展和创新。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其既能够促进员工个人成长和发展,又能够保证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银行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
1.2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总体呈现出一些特点。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主要以业绩为核心,包括存款、贷款、利润等指标。
这种单一化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得员工往往过分注重短期经营业绩,而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绩效考核指标单一化也导致了员工之间的竞争过度激烈,缺乏合作与团队精神。
目前的考核体系与员工发展路径也存在脱节,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战略发展并不始终保持一致。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
2. 正文2.1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问题一:过分注重短期经营业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过分注重短期经营业绩的现象,即只追求眼前的高盈利水平,忽视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现象导致了银行在追求短期利润的忽略了风险控制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长远利益。
问题二:绩效考核指标单一化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指标比较单一,主要以利润增长、业务量等为主要考核指标,忽略了员工服务品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考核。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对于其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指标体系不全面、科学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往往比较简单,重点关注利润、规模、市场份额等经济指标,忽略了其它方面的指标如员工满意度、反洗钱措施等非经济指标,导致绩效管理的不全面和科学。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重新审视和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营造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平衡,满足绩效考核对多样性、全面性、科学性的要求。
对策:应当运用绩效管理理论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使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指标从单一的财务性指标扩展到包含财务性和非财务性指标的多项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绩效管理实践,适当制定并运用适用的非财务指标。
二、KPI不合理,缺失绩效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在制定KPI(关键绩效指标)时,往往不考虑实际操作情况和操作流程,导致KPI不够合理,不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缺乏绩效评价体系,使得绩效管理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
对策:商业银行应该重视对KPI的制定流程,对员工的承诺、任务及奖励等进行详细规定。
制定KPI应该结合公司经营策略,市场竞争环境,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使其符合保持商业银行长期稳定经营的目标。
并且,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将绩效考核制度与员工激励机制相衔接,让员工感觉到受到认可,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三、绩效考核方法单一绩效考核方法主要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但在商业银行中,绩效考核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太过简单单一,没有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实际效果。
单一的评价方法往往只能对员工工作质量的一个侧面进行评价,这使其高度部分化,员工很容易就能钻漏洞,从而降低绩效管理的效果。
对策: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主要采用包括360度评价、目标管理法、个案法、PBC表格等多种年度绩效考核制度模式,各方法相互促进,通过综合打分可以全面、客观的评价员工绩效。
商业银行风险绩效考核体系中成本分摊问题探讨管理费用分摊,因为这些网点相当于外包网点,并不受总行管理部门的管理。
此外,网点除了人事部和信息科技部,也不应该接受其他支持中心的分摊,因为这些支持中心的实际服务对象是作为利润中心的业务条线。
五、结论当我们将成本分摊到了最低的产品账户层次,在做产品盈利性分析时,可以产生分层次的报告,管理者可以在报表上看到不同层次的产品盈利性:利息收入,实际核销后的净利息收入,扣除网点直接成本后的利润(营运利润 ),扣除总分行业务服务成本后的利润(营运利润 ),扣除总分行间接成本后的利润(营运利润 )。
这样管理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个层次成本和盈利之间的关系。
此外,银行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盈利性分析:由于我们已经将成本分摊到最底层的产品账户和客户,在进行产品、客户、渠道或业务线盈利性分析时,可以通过不同口径归集成本,计算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贡献,为决策提供支持依据。
我们可以据此计算产品账户盈利性,产品的盈利性、客户的盈利性、网点的盈利性、分行的盈利性以及全行的盈利性。
「参考文献」陈四清,《试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研究》,黄明喜,《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构建新的绩效考核商业银行风险绩效考核体系架构主要由资金转移定价、成本分摊、预期损失和资本分摊组成。
成本分摊是商业银行建立风险绩效考核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商业银行如要准确地考核风险绩效,就应该对产品、客户以及机构的盈利性进行分析,就必须考虑成本分摊问题。
实施成本分摊有利于衡量产品、客户和业务线的盈利性;有利于进行持续的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产品定价;有利于建立更为准确的绩效考核体系。
但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成本分摊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成本中心类型的划分不科学;成本中心支持业务部门和其他成本中心的费用没有恰当反映;从业务向产品分摊时没有找到准确的分摊因子;没有将成本分摊到支行层面,难以对网点进行盈利性分析,难以体现不同分支行、网点的运营效率差异。
国际领先银行主要采用作业成本法( , ),但纵观国内的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在网点层面基本没有实现标准化,且缺乏实施作业成本法所必需的大量基础数据。
笔者认为,国内商业银行的成本分摊尚处于从无到有的转变过程之中,商业银行在考虑成本分摊问题时,应简化具体操作过程,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成本分摊的模式主要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成本分摊思路的选择,二是成本中心的界定,三是合适分摊方法的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成本分摊需要与银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同步,银行接受怎样的战略定位决定组织变革的方向,从而决定相应的成本分摊模式。
下面将就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讨论。
一、成本分摊思路的选择成本分摊是指将特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各项成本,向产品进行分摊,以充分反映产品应承担的成本信息。
银行成本主要是期间费用,银行成本的分摊主要是费用的分摊。
各项费用依据其与业务的相关性,可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销售或业务活动的费用支出;间接成本是指那些没有直接用于产品销售或业务活动,但间接支持产品或业务活动正常运转的成本。
此外,还存在为了整个经营机构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类支出。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需要分摊的成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发生的成本。
即直接在责任中心之内发生的成本费用,如人事部的员工薪金福利。
二是共享成本。
通常是共用基础设施的费用,由受益部门共同分享,但成本中心往往不能控制使用价格,如大楼走廊、电梯。
三是转移成本。
是发生在某一个成本中心,但另一成本中心受益的成本项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内部购买 ,如财务部门要求信息科技部门为其开发的分析系统。
成本分摊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完全成本分摊,二是部分成本分摊。
完全分摊法的思路是根据全行不同类型责任中心提供内部服务的顺序和交易处理量,来分配所有的间接成本或日常管理费用到利润中心。
部分分摊法仅仅将各类直接成本分摊到产品等成本对象上,而不分摊间接费用。
部分分摊法也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预期成本分摊法:银行根据全年需达到的业务量在年初估算的预期单位成本,预期单位成本考虑直接费用、间接费用,费用分摊最终由预期单位成本和实际业务量共同决定,预期单位成本同实际单位成本的差异由发生费用的责任中心承担。
第二种方法是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中最著名的就属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一般是在分析操作标准、时间、动作以及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估计出的单位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往往是最有效率的,是理想化的单位成本。
最终费用分摊是由标准单位成本和实际业务量共同决定,实际成本同标准成本的差异由发生费用的责任中心承担。
虽然国外不少银行都采取部分成本分摊法,但这种方法要求大量的调研、考察和基础数据,从国内银行的现状出发,完全成本分摊法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银行成本中心的界定成本中心的界定需要从责任中心谈起。
责任中心是组织业绩衡量的最基本层次,主要包括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
利润中心是直接面对客户进行产品销售或服务,有销售指标并要对收入及最终的盈利负责任。
成本中心是那些没有销售任务,不直接面对客户进行销售或服务的部门,通常没有收入,但却起着对利润中心支持和服务的重要作用。
银行的成本中心根据功能可分为三类:一是管理费用中心。
银行的高管人员和职能部门支持整个银行的管理,很难直接与某个产品或客户挂钩,如行长室、监事会、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
二是支持中心。
支持中心不直接向银行外部客户交付产品和服务,主要支持其他中心的职能部门运作,如人事部、会计部。
三是业务服务中心。
是那些为产品或客户服务的部门,他们支持银行业务人员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但无盈利责任,如清算中心、产品开发部、总行风险管理部审贷中心、总行资产保全机构。
前两个中心发生的成本通常为间接成本,而业务服务中心往往针对具体产品,应视为产品的直接费用。
笔者认为,根据功能划分成本中心是比较科学的,可以使接受成本分摊的责任中心更好地理解成本分摊的缘由和方法。
为了能使成本中心的设置符合统一性、标准化,银行在设置成本中心时应该遵循以下六项原则:(一)成本中心的设置应从工作职能出发归集不同性质的费用;(二)成本中心的设置与部门的设置相互分离;(三)根据不同职责设置成本中心以更好地管理和评估业绩;(四)成本中心的设置应该建立在成本效益的基础上,以便准确分摊成本;(五)成本中心的设置要遵循系统化、规范化要求;(六)成本中心的设置要考虑费用规模、费用期限以及将来发展,应根据 二八原则 维护成本中心。
成本分摊是建立在有效成本管理的前提下,而有效的成本管理应该重视以下几点:重视组织的业务管理,而不仅仅是成本数据;提高成本分摊的透明度,让成本接收者更好地理解分摊到其身上的成本;促进客户、产品和业务单元成本可理解性。
三、合适分摊方法的选择成本中心向下分摊成本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第一种叫直接分摊法。
即将成本直接分向最底层,如产品、客户、客户经理。
这种方法不经过中间方,具有简单直接的优势,但难以处理管理 支持的成本分摊问题,一般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合理的分摊因子将这些费用直接分摊到产品上。
第二种叫顺序分摊法。
在银行中,各支持中心在为业务支持中心和分支行、网点提供服务的同时也相互提供服务。
顺序分摊法的好处是在各个支持中心之间相互提供服务时,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各支持中心的成本分摊情况。
顺序分摊法首先要确定一个分摊服务成本的序列。
一般将为其他支持中心提供服务最多的部门排在序列第一位,依次类推,把各支持中心按向其他支持中心提供服务的多寡在序列中排序,提供最少服务的支持中心将被排在序列的最后一位。
顺序分摊法的一个主要好处是每个接受服务的中间部门都会接受费用的分摊,分摊路径显得较为清晰合理。
第三种叫同时互分法。
在顺序分摊法里,每一个成本中心分摊完毕后,将关闭此成本中心,不再接收任何费用的分摊,而同时互分法则是每个成本中心接受其享受服务的部门分摊,然后再反复向其服务的成本中心分摊。
同时互分法最为复杂,通常需要特殊独立的系统来处理,虽然这种分摊方法会使结果最为精确,但由于其复杂性,使用该方法的银行少之又少。
笔者认为,按序分摊方法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比较可取的分摊方法。
笔者建议将费用分摊到最低的产品账户层面,首先将成本分摊到产品大类层面,由产品大类层面分摊到产品,再分摊到最低的产品账户。
四、商业银行成本分摊模式的选择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从现行的总、分行两级制度向业务条线(事业部)转型,应将不少分散的功能集中在总行管理。
成本分摊在不同的战略思维下会导致不同的模式。
个人金融网点是成本分摊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就此介绍不同战略思考下的两种处理方式。
(一)网点视为利润中心的成本分摊这是一种条线化的管理模式,通常不存在分行这一层次,网点是由个人金融条线直接负责的。
其他条线的人员如公司金融人员将直接向公司金融条线负责人汇报。
其他条线的人员分布在各网点,会占用个人金融网点的资源。
所以这些条线通常会向网点支付一个市场租赁价。
这样的架构下几乎所有的后台支持功能都会集中在总行。
管理费用仍然打包向全行分摊,一些支持中心仍然需要按序分摊来反映出他们支持其他成本中心的性质。
业务服务中心仍然向其对应的产品直接分摊。
典型的例子有美国银行和华盛顿联合银行。
因为许多功能(例如信贷审批、 管理、稽核、风险管理等等)都已经集中在总行管理,因此业务条线将会以业务经营为主,业务条线通常只设立简单的管理中心。
如果商业银行实施条线化的事业部制以后,分行层次仍然存在,那么总行各条线的管理费用将会根据其花费时间,首先向分行所对应的各条线进行分摊,然后分行再向网点(或网点中对应的相同条线中部门)进行分摊,若没有分行这一层次,则分摊完全变成条线内部之间的分摊。
业务线内的支持中心也会相对简单。
例如,业务条线内往往设有会计部,但会计部的人数较少,他们起的作用往往也只是协调和转述总行的指示。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个人金融条线,其他业务线的费用将直接向其产品分摊(管理费用向人分摊)。
(二)网点视为销售渠道的成本分摊银行如果将网点转变为一个销售渠道,网点里的员工完全是以销售产品为主。
各个业务线变成一个大的利润中心,为达到利润目标来负最终责任。
这种框架里,全行的成本中心仍分为三大类。
管理中心的费用照旧打包向全行分摊,支持中心仍可按序分摊。
分摊完总行的费用之后,要分摊各利润中心内的费用,通常都被认为直接的费用,向各利润中心内部的产品直接分摊。
也就是说,总行的成本中心、业务线内的成本中心将会放在一个层次上进行分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网点完全变成一个销售渠道,员工将销售所有产品。
网点的员工将不再属于任何条线。
这些员工相当于外包的营销队伍,员工与业务线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利益关系。
也就是说,网点、员工费用将不向产品分摊,而是通过网点与各条线之间进行产品定价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