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方案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干肘线与肱骨髁肘线之间有30度—50度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所致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制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一诊断(中西医诊断相同)

(一)诊断标准:

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病史:有明显的外伤史,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常见于跌倒,肘关节在半伸位,或伸直位,手掌先触地,或者肘关节屈曲,后部着地,致伤

2症状和体征: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局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肱骨髁上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伸直型骨折肘部呈半屈曲伸位,移位明显时呈“靴状”畸形肘后三角正常

3辅助检查:肘关节的X线正侧位片可做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

型及移位情况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二)骨折分型与分期

〖中医分型〗

1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近段常刺破肱前肌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骨折时,肱骨下端除接受前后暴力外,还可伴有侧方暴力。

2屈曲型:较少见。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常为后下斜向前上方,与伸直型相反。很少发生血管、神经损伤。

〖中医分期〗

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

1早期:伤后1—2周内,可以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2中期:伤后3—4周左右,此时如需要复位,应该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3晚期:伤后4周以上,骨折断端有成熟的骨痂刑成,逐步塑性改造,已相当稳定,此时无法手法复位,调整,如有影响功能的严重的畸形,需要手术治疗。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传统手法整复,瓦形纸壳及小夹板固定法

适应症:

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肱骨髁上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指证,患者同意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

除外一下情况:

1并发神经血管损伤

2局部肿胀严重者

3患处有严重的皮肤疾病者

4合并其他无法去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手法整复方法

1无移位的清枝骨折,裂纹骨折或者有轻度前后成角移位,无侧方移位的骨折,不必整复,可用直角夹板加肘“8”字绷带固定

新鲜的肱骨髁上骨折有移位者多,要求必须完善地复位,使畸形完全纠正。局部情况允许者,复位应立即进行。局麻或臂丛阻滞麻醉。患者坐位(或仰卧位),上助手握患侧上臂,下助手握患侧前臂及手腕,肘半屈位,徐徐用力,顺势拔伸牵引。

术者先以两手相扣对挤法,纠正骨折之侧方移位,然后纠正前后移位。伸直型者,术者用两拇指按压远端向前,扳提近端向后。同时,下助手在牵引的基础上,徐徐将肘屈至70。左右,即可复位。屈曲型者,整复法与伸直型相反,即用两拇指按压远折端向后,余指扳近折端向前,术者用力整复的同时,下助手将患肘徐徐拉直180。,即可复位。

固定方法

伸直型固定法有多种,原则上是以保持肘屈大于90。位(90-110度左右),而又不影响前臂血运,限制骨折远端向后或向内、外侧移位。可用瓦形纸壳固定法、竹板鼎式固定法瓦形纸壳固定的优点:对局部的有效固定力较强,不易产生压迫症。固定材料价廉,取材方便,塑型容易。取瓦形硬纸壳4块(最好用胶布筒),剪成接近三角形状,先在肘部括以棉垫,再将4块纸壳两两对应相扣于上臂下端及前臂上端,纸壳尖端互相迭压;再以4条扎带扎缚。肘两侧用一斜拉带将上下端接近的两扎带拉紧,以加强纸壳对局部的有效固定力,并有维持肘屈直角位的作用。然后包以肘“∞”形绷带,前臂托板悬吊胸前。

屈曲型者,(40-60度位)在肘部括以长方形棉垫,将一与臂等长之木板(或石膏托)置于患肢背侧,肘前覆以瓦形硬纸壳,扎缚,固定时伸直位。2周后骨折端纤维连接,改为半屈位固定(防伸直固定过久,屈肘困难)。直至骨折愈合。

注意事项:

1夹板包扎后,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提别是桡动脉的搏动情况,手部有无疼痛及麻木感,皮肤颜色及温度有无变化,如有上述情况发现时,应立刻调整夹板的松紧度

2肿胀严重者可抬高患肢,或短期用铁丝外展架托起患肢,有利于肿胀的消退

3注意骨折折断有无向外成角移位(肘内翻),或骨折远端内旋,若有发现应及时纠正

小夹板固定时间3—4周,待骨折临床愈合,即可拆除夹板

(二)肱骨髁上骨折合并严重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应采用西医手术治疗。

三药物治疗

1外治:早,中期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疼的本院自制苦酒膏制剂,晚期采用本院协定方骨科洗药熏洗局部,组成:海桐皮15g,透骨草15g,艾叶15g,红花15g,川椒15g,灵仙15g,防风15g 等以舒筋通络,有严重的张力性水泡和使用伤膏后过敏者禁用

2内服:根据骨折三期辩证施治

(1)骨折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疼治疗

可选用活血止疼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6g,当归5g,赤芍10g,防风10g,生地黄10g,乳香5g,甘草10g

(2)骨折中晚期:接骨续筋,壮筋骨治疗

选用接骨续筋汤加减

红花10g,当归10g,乳香5g,续断10g,骨碎补15g,锻自然铜10g,熟地黄15g,黄芪15g,甘草10g

四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肱肱骨髁上骨折一经整复与小夹板固定后,即可进行功能锻炼。

早期做易筋功,即在肘、肩关节不活动情况下,作上臂、前臂肌肉舒张、收缩活动。此外,加作活动手指的“抓空增力”、“五指起落”;腕关节的“上翘下钩”、“左右摆掌”、“旋肘拗腕”;肩关节的“屈肘旋肩”及耸肩等。在7——10天内不做肘关节的伸屈活动。

中期(2周后)做上述各练功术式,但须逐步加大运动量。此外,再加做肘关节的伸屈活动和前臂的旋转活动,和“拧拳反掌”,“小云手”等。如为上臂超肘小夹板固定,可截除前后侧夹板的肘关节以下部分,便于练功。须注意,屈曲型骨折肘关节不能做过度屈曲活动,伸直型骨折不能做肘关节过度伸展活动,防止骨折端承受不利的活动力。

后期骨折临床愈合后,拆除夹板,除做上述各练功术式外,加做沿患肢纵轴轻轻叩击的“壮骨功”。再加做“肩肘屈伸”、“轮转辘轳”、“双手托天”、“弯肱拔刀”、“体后拉肩”、“大云手”及“反转手(弓步插掌)”等练功术式。三期功能锻炼均须循序渐进,不可强力为之,以免“惊动损处”,活动时以骨折处不产生疼痛为度。

五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一)缺血性肌挛缩:由于骨折端刺激、挫伤、固定过紧致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