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
- 格式:ppt
- 大小:50.02 MB
- 文档页数:10
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1.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鞘膜积液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多发生在新生儿或婴幼儿身上。
鞘膜积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鞘膜过度分泌或吸收障碍所致,导致积液在鞘膜囊内聚积,形成囊性肿块。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注射消炎药物或进行手术排液,但存在复发率高、创伤大、疼痛明显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儿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率。
1.2 治疗需求小儿鞘膜积液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通常表现为腹部肿块、疼痛、腹胀等症状。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手术通常是最有效的方式。
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着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疤痕明显等问题,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较大的身心负担。
1.3 手术原理手术原理是指通过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腔内定位到鞘状突,将鞘状突高位结扎,从而达到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准确判断鞘状突位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通过单孔腹腔镜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手术场景,进行精准操作,减少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单孔腹腔镜技术还可以减少患儿手术后的疼痛感和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为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带来更加便利和安全的选择。
通过结扎鞘状突的方式,可以有效阻止鞘膜积液的产生和发展,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成为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重要方法之一。
2. 正文2.1 手术方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手术方法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麻醉及准备:患儿接受全麻后取坐位或仰卧位,暴露手术部位,消毒铺巾,遵循无菌原则。
2. 切口和设备固定:在脐部偏下方0.5cm处作1cm横切口,以刀背开创单孔局部腹腔镜通道,并用无张力体外尼龙线固定,防止膨出。
3. 进针及掌术:通过腹腔镜探头引导下,将鞘状突高位结扎的特制输尿管导管进入疝囊内,同时拉直带针部为空切口对皮肤下方进行游离,置入局部塑料袋。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在腹股沟区域发现一小块突出的包块,疼痛或不适感,以及咳嗽、哭泣等时包块会增大。
斜疝是由于腹腔内的脏器(例如肠道)穿过腹壁的薄弱区域而突出所致。
目前,传统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方法,但传统手术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局限性。
为了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被引入临床实践。
该方法通过腹腔镜技术,只通过一个小孔进入腹腔进行手术,能够明显减少创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疝囊高位结扎,能够更为精准地修复腹壁的薄弱区域,减少疝囊再次脱出的可能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通过分析临床试验结果,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以不断完善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有效性,评估该手术技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通过对比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局限性,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疝病治疗中的优势和价值,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同时,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应用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操作指南和临床决策依据,促进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与结果分析,将为临床小儿外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高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3 研究意义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手术疾病,传统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康复慢等局限性。
研究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新型手术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儿的生活质量。
小儿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护理发布时间:2022-11-22T07:55:08.88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0期作者:严晶[导读] 目的:探讨小儿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护理方法严晶贵州省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护理方法。
方法:择取52例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小儿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患儿,时间区间2021年02月至2022年02月。
遵从随机抽样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每组对象例数均等。
传统组26例运用传统护理,研究组26例运用综合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从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组护理后的数据好于传统组(P<0.05)。
从家长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组护理后的数据高于传统组(P<0.05)。
结论:在对本文研究术后患儿进行护理时,运用综合护理能够加快患儿术后恢复,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小儿;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综合护理小儿腹股沟斜疝多因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所致,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站立或负重时出现,平卧休息时消失。
如未及时发现进行治疗,严重者可发生嵌顿,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1-2]。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常用治疗术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在术后配合合适的护理方式有助于患儿快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长。
本文对小儿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时间区间:2021.02-2022.02。
对象来源:我院收治的小儿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患儿。
对象例数:52例。
分组方法:随机抽样分组法。
组别:传统组、研究组,每组例数相同,各有26例。
传统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1岁到6岁,平均为(3.52±1.04)岁。
研究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1岁到6岁,平均为(3.47±1.06)岁。
经脐单孔腹腔镜高位疝囊结扎术患儿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高位疝囊结扎术患儿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30例经脐单孔腹腔镜高位疝囊结扎术患儿,均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静脉通道护理、切口护理和健康宣教等,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30例患儿均在单孔腹腔镜下完成了高位疝囊结扎术,无中转手术。
术后4~6 h均可恢复正常饮食,切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出现皮下血肿、切口感染、阴囊血肿等并发症。
患儿次日均可出院,无复发病例,复查脐部无明显瘢痕,患儿家长满意。
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患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快捷安全、简单,患儿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患儿;护理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是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传统的手术方式为患儿下腹部切口,高位疝囊结扎术[1]。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外科的广泛应用,其中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因手术简单、快捷、患儿创伤小、恢复快和美容效果好等特点,受到了患儿的家长的好评。
本科2016年1~4月在单孔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30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3岁;单侧腹股沟斜疝25例,双侧腹股沟斜疝5例。
1. 2 护理方法1. 2. 1 术前护理1. 2. 1. 1 心理护理手术前需禁食水4 h,为避免患儿术前因饥饿哭闹,本科开展了鼓励同病种患儿家长间的沟通,介绍科室环境;同时又给患儿赠送小红花活动和儿童阅览室等,来转移患儿注意力,减少哭闹,解除家长的忧虑和紧张情绪,也提升了满意度。
1. 2. 1. 2 术前准备术前严格禁食水4 h,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型、凝血四项、B超等,做好标本的采集并及时送检。
同时做好术区备皮,用0.9%的生理盐水或石蜡油棉签清洁脐孔,清洁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以免造成皮肤破损,影响手术。
1. 2. 1. 3 建立静脉通道术前建立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避免对患儿的多次穿刺。
间,减少再住院次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费用。
同时,可以推广到家庭护理、喂养,延长生存时间,值得在其他病种住院患者中推广应用。
可以在其他内科、外科疾病的营养治疗方法中推广,提高营养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治疗可以延续到出院以后家庭肠内营养管理。
营养不良是个社会问题,不仅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偏高,社区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也很高,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重视营养治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营养治疗不是辅助治疗,它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一样是一种最基础的治疗。
呼吁社会重视营养治疗,还营养治疗为一线治疗[6,7]。
建议进一步规范营养治疗,把营养诊断和营养治疗纳入医院的收费项目,按照分级诊断、阶梯治疗的方法执行,使营养治疗在患者的预防、康复、治疗中真正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1]蒋朱明.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19.[2]Pesce⁃Hammond K ,Wessel J.Nutrition assessment and decisionmaking∥Merrit R.The ASPEN n utrition s upport p ractice Man⁃ual [M ].Silver Spring ,MD :ASPEN ,2005:3⁃26.[3]石汉平,李薇,齐玉梅,等.营养筛查与评估[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53.[4]石汉平.肿瘤营养疗法[J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8):1141⁃1145.[5]Guigoz Y ,Vellas BJ ,Garry PJ.Mini n utritional a ssessment :apractical assessment tool for grading thenutritional state of elder⁃lypatients [J ].Facts Res Gerontonol ,1994,4(2):15⁃59.[6]石汉平,赵青川,王昆华,等.营养不良的三级诊断[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5,2(2):31⁃36.[7]石汉平.营养治疗的疗效评价[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7,4(4):364.(收稿日期:2017⁃12⁃19)DOI :10.11655/zgywylc2018.05.040作者单位:037000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经脐单手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杨军腹股沟斜疝是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因腹膜鞘状突不完全闭合致使腹腔内容物进入所致,该病自愈率极低,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以及成长发育[1,2]。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它通常指的是婴幼儿期间出现的急性腹股沟区隆起,是由于腹腔内容物穿过腹腔壁的解剖薄弱区域导致的疝。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动复位、腹股沟疝环扎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等,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复发率高、创伤大和恢复周期长等问题。
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则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微创手术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详细分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一、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技术特点单孔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相比,它通过一个较小的切口即可完成手术,减小了外科创伤和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则是在单孔腹腔镜手术基础上,通过定位准确、操作熟练的技术,将腹腔镜置入患者腹腔内,找到疝囊,并进行高位结扎术。
相对于传统的腹股沟疝环扎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备受临床医生的青睐。
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目前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和常用的微创手术技术。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对于该手术的有效性的分析:1. 临床效果显著:多项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术后效果稳定,大大降低了术后复发的几率。
2. 术后恢复快速:相比传统的手动复位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等治疗方法,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恢复更迅速。
患儿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可以更快地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3. 并发症少: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伤口小、愈合快,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无论是从临床疗效、术后恢复还是并发症减少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改良微小单孔腹腔镜下细针带线行小儿疝高位结扎的临床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微小单孔腹腔镜下细针带线高位结扎治疗小儿疝的疗效。
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后,在脐下穿刺建立气腹,置入5mm微型腹腔镜,探查患侧疝环位置和大小,并观察对侧有无隐性疝,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切开2mm 切口,尖端带线穿刺针由此在腹膜外绕内环口行半荷包潜行穿刺,并在腹腔内留一线圈后退针;同一方法做另一个半荷包潜行穿刺,用第二根线将第一根线的线圈拉出体外,使之在内环口形成一个完整的荷包,缩紧,皮下打结。
若有对侧疝则按相同方法处理。
结果本组16例病例均顺利完成,2例嵌顿疝在麻醉后镜下探查1例为肠管,另1例为网膜,在手法复位协助下均顺利还纳,镜下观察5min 血运良好。
第1~3例手术时间单侧疝32~68min,平均52min;双侧疝80min。
第4~8例手术时间单侧疝25~45min,平均34min;双侧疝40min。
第9~16例手术时间单侧疝15~30min,平均20min;双侧疝35min。
麻醉清醒后可进食,患儿能耐受疼痛。
术后平均48h可出院,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形成,无阴囊水肿。
随访3~18个月,无复发,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改良微小单孔腹腔镜高位结扎治疗小儿疝不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安全、简单、创伤轻微。
【关键词】单孔微型腹腔镜小儿疝腹股沟疝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微创腔镜治疗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我们医院自从搬迁新医院后引进一批先进设备,其中包括有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治疗设备,我们学习、借鉴国内外腹腔镜手术方法,改良了手术操作并改进了部分手术器械,运用自行设计的穿刺针带线法,用单孔微型腹腔镜高位结扎治疗小儿疝,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6例疝患儿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12岁,平均6岁,其中右侧12例,左侧4例,双侧1例。
嵌顿性疝2例(嵌顿时间<6h),复发性疝2例,术前诊断单侧斜疝中有2例存在对侧隐性疝。
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5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的经验及价值。
方法:收治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患者250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3例各因滑疝及疝内容物粘连中转常规手术,余病例均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平均单侧手术时间20分钟,术中出血<2ml,术后平均住院1.5天。
随访4~12个月复发2例。
结论: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技术成熟,效果安全可靠,恢复后不易发现手术痕迹,美容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小儿腹股沟疝一般发生率1%~4%[1]。
目前,手术治疗是根治小儿腹股沟疝的唯一方法。
近年来,单孔腹腔镜技术已被广大外科医生接受并不断推广,成为国内外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受到患儿家属的充分肯定。
传统手术方法复发率一般2%~4%,腹腔镜下手术复发率<1%,明显低于传统手术[2]。
资料与方法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患者250例,男232例,女18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34岁,单侧203例,双侧47例,3例因滑疝及疝内容物粘连中转常规手术,复发2例。
主要器械及物品准备:wolf、olympus腹腔镜系统,直径5mm 30°小儿腹腔镜,5mm trocar 1把,自制带线穿刺针(针尖稍钝,针芯前端带钩,可钩着牵引7号丝线)。
手术方法:静脉全身麻醉或气管插管麻醉,取头低足高位并向健侧倾斜20°为宜,弧形切开脐上缘皱褶处皮肤5mm,用手捏着提起脐部皮肤,穿刺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8~12mmhg,用trocar穿刺后置入5mm微型腹腔镜,首先探查患侧疝环大小及有无粘连,同时并探查健侧有无隐性疝,若有可同时处理。
在腹腔镜指导下,寻找内环口合适环口高位结扎点,切开约2mm小口,用穿刺针刺入此切口至环口腹膜外,沿外侧或内侧环口边缘,在腹膜外疏松结缔组织层潜行,分离至疝环1/2时,穿刺针刺破腹膜层,抽出针芯,自穿刺针孔穿入腹内7号慕丝线1根,进入腹内3~4cm后,边推丝线边退出穿刺针,然后在同一穿刺口刺入,自内环口边缘另一侧腹膜外潜行,穿刺针分离至丝线旁时,自第1次腹膜穿刺孔进入腹腔,穿刺针芯钩着腹腔内线头,收紧针芯后退出穿刺针引丝线出皮肤,丝线中部环形绕疝颈部1周,收紧缝线打结,可见疝环闭合良好,牢固打剪线后轻提皮肤,使线结进入组织间。
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流程1. 介绍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
本手术采用腹腔镜技术,通过在患者腹部开几个小孔,将镜头和手术器械插入到腹腔内进行操作,有效地修复疝囊并预防复发。
2. 术前准备在进行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疝囊的位置和大小。
患者需要进行全血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常规检查,并根据术前指南进行术前准备。
3. 麻醉手术当天,患者会被送到手术室,麻醉师会进行麻醉准备工作。
一般采用全麻,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
4. 手术操作医生会在患者腹部进行小切口,并插入腹腔镜。
医生会定位疝囊并将其放回腹腔,然后进行疝口修补并进行高位结扎术。
这个过程需要医生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以确保手术效果。
5.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送到恢复室进行监护,并在需要时给予镇痛和抗生素等药物。
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总结: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常见的腹腔镜手术,适用于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
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和术后的有效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患者在术后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并定期复查,以确保手术效果。
个人观点:作为一个文章写手,写这篇关于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文章让我对这个手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手术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对医生技术的要求使我对医学领域的专业性有了新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也能对这一手术有更清晰的认识,并能够重视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
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
这种疾病一般是由于腹股沟区域的肌肉或组织发生损伤或松弛,导致腹内器官的一部分向腹壁轻微突出,形成了腹股沟疝。
腹股沟斜疝在患者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疼痛、肿块和不适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流程和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应用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疝气病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疝气病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疝气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通常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突出物,易受外力影响而加重。
腹股沟斜疝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小儿正常生活和运动,还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扭转性腹股沟斜疝。
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需要及时有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这种背景下,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技术应运而生,为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这种技术的出现,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带来了希望,也让医生在手术中更加精准和高效。
本文将重点观察该技术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经验积累。
1.2 腹腔镜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小儿疝气治疗的主流方式之一。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腹腔镜手术通过腹壁小孔进入腹腔进行操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手术部位,精准地完成手术操作。
在小儿疝气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修复腹股沟斜疝等疝气病,术后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率低,患儿术后疼痛轻微,不会留下明显的手术疤痕。
由于腹腔镜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优势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采用这种先进的手术方式。
患儿及家长也更愿意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疝气,以期望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
可以说腹腔镜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已经成为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先进技术,为患儿的健康带来了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是一种新的手术技术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是一种新的手术技术,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法有着独特的优势。
经脐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临床效果比较分析作者:项海项秉该温江涛等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33期[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130例,所有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家属的意愿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组8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传统手术组50例,采用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大小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明显较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腹腔镜组术后用止痛药的患者比例、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家属对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疗效确切,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术式[中图分类号] R72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3-0044-03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疾病,在发病人群中男性具有较高比例,且单侧多见,与左侧比较,右侧具有明显较高的发病率[1]。
由于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较小的自愈率,所以对其治疗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为手术治疗。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传统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临床上使用腹腔镜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也得以广泛开展[2]。
笔者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3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130例,本次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疾病均符合腹股沟斜疝的诊断标准。
单孔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摘要】目的探讨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疝针腹腔镜下单孔法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3例,其中右侧79例,左侧14例,双侧8例。
术前诊断单侧斜疝中有3例存在对侧隐性疝,术中发现6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
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12min,双侧疝20min。
术后平均3d出院。
2例有阴囊积气、2例腹膜外小血肿,1例复发,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单孔法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内环口高位缝扎术安全可靠、创伤小、美观且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缝扎术腹股沟斜疝20011.8~2012.8,我院应用腹腔镜行疝内环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93例,效果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3例,男81例,女12例。
年龄1.5-12岁,平均 6.5 岁。
右侧79例, 左侧14例,双侧8例。
单侧斜疝中3例,术中发现6例对侧存在隐性疝。
入选病例标准:年龄<14岁,无心肺疾病;无呼吸道感染;无嵌顿病史。
1.2 手术方法本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平卧位,适当调整手术床,使内环口暴露良好。
常规消毒铺巾后,脐环内做5mm切口,气腹针穿刺建气腹,使腹内压维持在6~10mmHg,置入5mm螺纹trocar,30°腹腔镜,镜下探查患侧内环口,观察对侧内环口闭合情况。
在腹壁腹横纹水平,内环口上缘对应12点处作为穿刺点,用20ml注射器针头刺破局部皮肤作为穿刺标记,沿标记刺入无钩穿刺针到内环口上缘的腹膜外,在腹膜外间隙沿内环口内侧缘半周潜行,越过输精管(或圆韧带)精索后面针尖转向外侧,跨过精索(或圆韧带)血管到内环口下方中点,穿刺针刺破腹膜进入腹腔内,退出针芯,从鞘内导入一根7号丝线,退出针鞘,注意避免把线带出来。
从原穿刺点刺入另外一根穿刺针至内环口腹膜后,从外侧缘腹膜外间隙半周潜行至出线点进入腹腔,钩针确切钩住线尾,将针和线一并退出,解除气腹,挤出阴囊或大阴唇内积气,检查无误后收紧缝线打结并埋于皮下,重建气腹观察,如果内环闭合紧密,阴囊或大阴唇不受腹压影响再次出现积气隆起,证明结扎可靠,否则有日后复发的可能,要再次加强。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引言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
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常常需要进行开放手术,留下较大的切口,术后疤痕明显,同时容易出现并发症。
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则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治疗方法,能够减少术后疤痕,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本文旨在分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共计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为3岁至10岁。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全面的术前检查,包括超声波检查、CT检查等,明确了腹股沟斜疝的诊断。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接受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手术过程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并在术后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1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在30-50分钟之间,平均手术时间为40分钟;术中出血量在5-20ml之间,平均出血量为15ml;术后住院时间在1-3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天。
术后1年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有2例患者出现了少量淤血和水肿,但均在术后3个月内自行消失,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较小的创伤、较短的恢复时间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建议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这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仍需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加以验证。
希望本研究结果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体会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2017年2月在本院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和以往行开放手术治疗的6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
观察组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疼痛评分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腹股沟疝采取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式治疗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且并发症风险较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小兒腹股沟疝是儿科常见病,多数患儿在1岁内发病,部分患儿可自愈,但是较多患儿需手术治疗才可治愈。
疝囊高位结扎术为小儿腹股沟疝常用术式,主要分为开放式和腹腔镜下两类,近年来腹腔镜技术不断优化成熟,逐渐成为小儿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1]。
为进一步探明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本院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和以往行开放手术治疗的6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和常规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本院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和以往行开放手术治疗的6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
两组患儿均因腹股沟区或阴囊肿块就诊,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小儿腹股沟疝。
纳入标准:首发小儿腹股沟疝;符合手术指征;年龄≥1岁。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引言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男性患儿中较为常见。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但这些方法可能带来术后伤口愈合困难、疼痛明显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手术方法,其具有微创、伤口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小儿外科医生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就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特点单孔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一个小于1cm的脐部切口进行的微创手术。
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创伤,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在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特点是将疝囊固定在腹股沟环的上方,从而减少疝囊的下垂,预防疝囊再次脱垂。
此种手术方法不仅具有微创等优点,还能够有效降低腹股沟斜疝的复发率。
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目前,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已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手术中,医生通过脐部切口将腹腔镜插入腹腔,然后将疝囊固定在腹股沟环的上方,最后在切口处缝合。
整个手术过程在监视下完成,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三、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有效性分析通过分析相关临床文献和医疗数据,可以得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
1. 术后并发症率低传统开放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例如术后疼痛、感染、肠梗阻等。
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由于采用微创技术,创伤小,因而术后并发症率较低。
2. 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相比传统手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疼痛更轻,患儿术后不需要大量的镇痛药物,恢复更快。
3. 术后伤口愈合速度快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伤口较小,愈合速度快,疤痕更美观。
4. 术后复发率低通过临床观察数据,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复发率相比传统手术显著降低。
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12):1450-1454.[13]唐文红,孔宪刚,魏晓霞,等.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1,20(4):427-431.[14]赵王成,晏军.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预防性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5):740-742,745.[15]俞建国,杨日辉,李永军,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20,49(13):2179-2182.[16]张鹤晨,张静,蔚冬冬,等.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0,36(2):156-159.[17]王楠,郭炤煊.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镇痛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5):678-681.[18]彭俊,沈翔,黄勇,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Ramsay 评分及加速康复外科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5):2913-2916.[19]葛燕燕,施超,陶静,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经腹宫颈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注意网络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5):740-744.(收稿日期:2022-06-28) (本文编辑:何玉勤)*基金项目:景德镇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2SFZC034)①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通信作者:汪金镇小儿腹腔镜单孔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研究*汪金镇①【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腹腔镜单孔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8月- 2021年10月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收治10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为51例。
针式钳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22-12-01T01:08:30.7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2期作者:金文海梁鲁姚碧辉孙宇飞宋磊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探讨针式钳在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中的优势。
方法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针式钳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观察手术情况。
金文海梁鲁姚碧辉孙宇飞宋磊通讯作者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 014040【摘要】目的探讨针式钳在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中的优势。
方法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针式钳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观察手术情况。
结果72例均在全麻下完成针式钳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无一例发生出血、阴囊血肿、水肿、大阴唇血肿、医源性隐睾、睾丸萎缩等并发症。
术后发热3例,予对症治疗痊愈出院。
72例随访1年,均无疝复发。
结论应用针式钳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效果可靠,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式钳;单孔腹腔镜;儿童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极少数可能自愈。
目前对于6月龄以上的患儿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其主要的手术方法[2],可分为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
相比开放手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术后疼痛轻、腹壁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可以处理对侧疝,复发率极低等优势[3]。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及相关设备的日益发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逐渐由三孔技术发展至两孔,直至优化为目前成熟的单孔技术。
我科自2019年开展针式钳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包头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男性67例,女性5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4.9±2.1)岁;单侧疝53例(右侧32例,左侧21例),双侧疝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