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庄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家庄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解析

论文简要地分析了河南省魏家庄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矿化体、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等地质概况,以及区内矿(化)体的规模、产状、分布及矿石质量特征,通过对调查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寻找可能发现的矿产,研究进一步工作的重点及找矿方向。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0前言

魏家莊矿区位于西峡县二郎坪乡北西约15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6′00″—111°37′00″,北纬33°33′00″-33°34′04″。工作区地处伏牛山南麓、西峡县北部,属中低山地形。该区属季风型大陆性亚热带气候,农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红薯,经济作物有板栗、花生、油桐、香姑、木耳、山茱萸等。

1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区域构造变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金、铜等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条件极为有利。以朱阳关-夏馆断裂为界向北,区域地层从老到新为:下元古界秦岭群、下古生界二郎坪群、第四系。其中秦岭群和北部的二郎坪群均呈断层接触关系。

区域内构造发育,自北而南发育一系列规模巨大的NWW向韧性剪切带,这些区域性韧性剪切带控制了区内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点、异常的空间分布。其中以朱阳关-夏馆深大断裂最为重要。

岩浆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含有挥发分也可含少量固体物质、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高温黏稠的熔融体[1]。

区域内岩浆活动十分普遍,而且从早古生代到中新生代燕山期都很剧烈。岩石种类齐全,从超基性到酸性以至于碱性岩皆有分布,面积广泛。主要特点是在时间演化上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常和本区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从时代上由老到新,演化特点表现为岩性由基性到酸性,强度由强变弱。

2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2]。

2.1矿化带(矿体)形态与规模

2.1.1矿化带形态与规模

通过本次工作,在矿区发现两条含金矿化带K1、K2和含铁矿化带K3。

K1含金矿化带位于矿区西北部,走向290°-310°,倾向南西,倾角60°-80°,目前地表控制长度800多m,厚0.2-1.5m,平均厚度0.6m。沿走向地表矿化不均匀,金品位为0.1-33.9×10-6,局部贫化。通过了解当地民采情况,判断地表为氧化富集段,矿化带向深部变宽,矿石硫化物增多,金品位下降但铜铅锌含量增加。矿化带呈脉状分布,有分支复合现象,地表时隐时现。

K2为含金矿化带,相对K1规模较小,走向310°,产状220°∠65°,目前控制长度300m,宽0.1-0.5m,以硅化蚀变带为主。地表金品位为0.17-0.9×10-6,局部分支复合。

K3为含铁矿化带,局部见金矿化。近东西向赋存于矿区的韧性剪切带内,倾角较陡,一般55°-80°。地表控制长度500m(局部缺失),宽0.5-1.5m,以硅化、磁铁矿化蚀变带为主。地表全铁品位为5.95-18.43×10-2,地表采样含磁性铁含量最高11.73%,但铁、银含量变化大,分布也不均匀。

2.1.2矿体形态与规模

矿体是矿石在三维空间的堆积体,通常构成独立的地质体。它占用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形态、产状和规模。矿体是构成矿床的基本单位,是矿山中被开采和利用的对象[3]。

本区矿体规模较小,并且不连续,仅K1矿化带中可以圈出很小的矿体。矿体长约10余米,走向310°左右,最宽处0.5m,最高品位6.60×10-6,最低1.00×10-6,矿化不均匀,呈透镜体状。局部含铁量较高。

2.2矿石特征

矿石类型主要有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地表氧化程度较弱,氧化矿石多为黑褐色、红褐色的蜂窝状或土状氧化物和粘土,多见黄铁矿空洞。矿石结构有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压碎结构等。

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星点状、细脉状、团块状构造为主。矿物有用组分有金、银、铜、铅、锌。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含量85%左右,Fe2O3含量大约为3%。金矿石中共生、伴生有益组分银、铜、铅、锌,但品位变化较大,分布不均匀。黄铁矿为金的重要载体矿物,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于黄铁矿中。

2.3矿石物质成份和围岩蚀变

组成矿体矿石的矿物成份可分为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两类。原生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辉铜矿、磁铁矿等。次生金属矿物有褐铁

矿、孔雀石、铜兰、针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氧化物、含氧盐、及碳酸盐等,以石英、黑云母、绢云母较为常见。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以硅化、绢云母化最强,普遍见于矿脉中。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磁铁矿化、褐铁矿化,局部蚀变岩石中黄铁矿零星分布,氧化后呈蜂窝状;矿脉顶底板有少量绿泥石化和滑石化。

3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经工作后判定魏家庄矿区的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郎坪群大庙组和火神庙组交界的韧性剪切变质带中,矿体产状、形态和规模明显受北西西向次级断裂控制,形成构造蚀变岩-含金石英脉型金多金属矿床。

该区地质基础资料较少,根据已有资料推测成矿过程概括为: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时期地壳拉张,大量基性岩浆上升形成二郎坪群火神庙组细碧岩,其中金从地幔进入地壳。在后期的二郎坪群区域变质和挤压作用下,金元素活化并顺韧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断裂迁移和富集,最后在海西等构造旋回中随地壳抬升而遭受剥蚀和氧化至今。

4结论

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矿化体、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等地质概况,区内矿(化)体的规模、产状、分布及矿石质量特征。发现含金矿化蚀变带两条(K1、K2),含铁矿化带一条(K3),区内化探异常大多是由矿(化)体引起,为矿致异常。

参考文献

[1]卢良兆,许文良,岩石学,地质出版社,北京,2011.6.

[2]陈洪冶,李立志,李雪梅,矿床学,地质出版社,北京,2007.7.

[3]徐加辉,浅析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期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