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431.00 KB
- 文档页数:3
第 1 页说明一、技术标准:(一)管节孔径:Φ1.0m,Φ1.50m。
(二)管顶填土高度:0.5~10.0m。
(三)涵洞斜度Ф(指与路中心线的法线的夹角):0°、5°、10°、15°、20°、25°、30°、35°、40°、45°。
(四)洞口型式:八字式。
(五)地基容许承载力:0.15MPa。
(六)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二、设计标准与规范:1、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3、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三、主要材料:钢筋:螺旋形主钢筋为甲级冷拔低碳钢丝、直径为Фb5mm,抗拉设计强度为Rg=520MPa,纵向钢筋为Ⅰ级钢筋(3号钢)直径Ф6mm。
混凝土:管节C30;端墙墙身20号;端墙基础15号;管基10号。
浆砌片石:洞口翼墙墙身、翼墙基础、洞口河床铺砌及隔水墙7.5号。
三、施工要求:(一)预制管节建议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的工艺,工厂集中预制Ф1.0圆管一般仅用于互通匝道、联络线和被交叉道路上;Ф1.5圆管一般用于主线上,圆管涵的设置应按2.0米标准管节执行,0.5米标准管节仅作为调整管节使用。
(二)当Ф1.0涵顶填土高度大于6米或Ф1.5涵顶填土高度大于4米时,螺旋钢筋采用双肢平行并绕。
(三)若地质土质较差,其地基允许承载力小于0.15MPa时,应采取换土措施,其换土深度由计算确定。
对于膨胀土地段,管底砂砾垫层改为砂垫层,厚度为1.0米。
(四)涵洞长每4~6m设沉降缝一道。
(五)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管节的合理配置以及洞口端墙的准确位置。
根据设计图的计算长度L,斜交管涵首先配置两端各一斜管节(两节合计长度为Lj+0.5m)和若干个2m正管节,余下不足 2.0m部分以0.5m正管节调整,故实际涵长L=(Li+0.5)+2n1+0.5n2+E(式中:n1、n2分别为2.0m、0.5m正管节节数,E为沉降缝宽度和考虑误差的预加长度3~5cm),L与L之差上下两端平均分配。
圆管涵设计说明范文圆管涵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桥梁结构,用于解决河道、溪涧、道路等水流交汇处的涵洞需求。
圆管涵有着简单、经济、施工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领域。
本文将对圆管涵的设计进行说明,包括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参数、结构设计等方面。
一、设计基本原理圆管涵的设计基本原理是在交汇处设置一段圆形截面的管道,通过控制管道的直径和长度,使水流通过管道,达到解决水流交汇处的涵洞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水流量、水流速度、土质条件、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确保圆管涵能够承受预期的水流冲击和地下水位压力,并且不会对周围环境和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二、设计参数在进行圆管涵设计时,需要确定以下参数:1.内径:圆管涵的内径主要根据预计的水流量和水流速度来确定,通常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得出。
2.厚度:圆管涵的厚度应根据土质条件和地下水位压力等因素来确定,并确保其能够承受预期的水流冲击力。
3.长度:圆管涵的长度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通常需要考虑水流过涵洞时的水力压力等因素,并确保涵洞内的水流速度和水压都处于合理范围内。
三、结构设计圆管涵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涵洞底部设置、连接方式、加固措施等方面:1.涵洞底部设置:涵洞底部应进行适当处理以确保水流顺畅通过,并避免堆积淤塞。
常用的处理方式包括设置挡板、提升涵洞底部、改善涵洞底部坡度等。
2.连接方式:对于较长的圆管涵,需要设置适当的连接方式,以确保涵洞整体的连续性。
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搭接连接、螺栓连接等。
3.加固措施:对于需要加固的圆管涵,可以采取增加加固环、钢筋混凝土增强等措施,提高涵洞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四、验算与施工在完成圆管涵的设计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验算,确保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常用的验算包括水流冲击力验算、土压力计算、地下水位压力计算等。
根据验算结果,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并编制涵洞施工图纸。
在施工中,需要注意涵洞的基坑开挖、管道安装、边坡稳定等方面的施工要求,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和验收。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及倒虹吸管设计说明一、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 01-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二、技术指标1.涵洞类别及主要尺寸:2.车辆荷载:公路-I 级。
三、主要材料四、设计要点1. 计算假定,由于本通用图圆管涵采用有基础形式,基础形式固定支承,中心角127o 。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基本资料》固定支承,中心角120o 圆管涵内力计算系数为0.231,且忽略管壁环向压力N 及径向剪力Q,仅考虑管壁上的 弯距M 。
(1)管节自重荷载q 1=γ1t(2)填土产生的均布垂直压力q 2=γ2h(3)填土产生的均布水平压力q 3=γ2Htg 2(45 o -φ/2)(4)车辆荷载产生的均布垂直压力q 4=∑G/ab(5)车辆荷载产生的均布水平压力q 5=(∑G/ab)×tg 2(45 o -φ/2) 式中:γ1-管节的材料容重(KN/m 3),γ2-土的容重(KN/m 3),γ2=21 KN/m 3H-管节上的填土高度(m)t-管壁厚度(m)φ-土的内摩擦角(度)r-管壁内外径的平均半径(m)∑G-车轮或履带荷载轴重(KN)a,b-车轮或履带荷载压力分布长度(m)圆管涵内力计算公式2.管节内力按刚性管节受弯构件计算,不考虑法向力和剪力的影响,且按不同填土高度的受力情况配筋。
3.斜管节未另行作结构验算,适当配置构造钢筋。
4. 正管节分段长度分为:1.5m及2.0m两种,可根据需要组合成0.5m为基数的各种涵洞长度。
5.斜管节中轴线长度:孔径0.75、1.00、1.25米为1.50米,孔径1.50、2.00米为2.0米。
单孔钢筋混凝土圆管涵(二)引言概述:单孔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是一种用于道路交通、排水和供水系统的常见结构形式。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验收和维护管理等方面介绍单孔钢筋混凝土圆管涵,以便读者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正文:一、设计原则1. 管径选择:根据涵洞所需排水量和交通条件,合理选择合适的管径。
2. 非均布载荷计算: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动载荷和静载荷,确保涵洞稳定和安全。
3. 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合适的地基处理措施,提高涵洞的承载能力。
4. 设计防水层:在涵洞内壁以及圆管顶部设置防水层,有效防止地下水进入涵洞。
5. 稳定性分析:进行地基稳定性分析,确保涵洞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形变和倾斜。
二、材料选择1. 混凝土:选择强度合适、耐久性良好的混凝土材料,确保涵洞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2. 钢筋:选择直径适当、强度高的钢筋,加固涵洞的结构,提高其抗弯能力。
3. 防水材料:选择质量可靠的防水材料,确保涵洞内部不受地下水侵蚀。
4. 隔水层材料:选择耐腐蚀、防渗透性好的隔水层材料,确保涵洞周围地面不受地下水浸泡。
5. 填充材料: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填充材料,填补涵洞周围的空隙,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三、施工工艺1. 基坑开挖:按设计要求开挖基坑,确保涵洞与地基之间有足够的空间。
2. 地基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对地基进行加固、排水等处理。
3. 拼装圆管:按照设计要求将预制的圆管拼装成一整体,并进行固定。
4. 浇筑混凝土:在圆管周围和涵洞内部浇筑混凝土,同时进行振捣和密实。
5. 防水层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在涵洞内壁和圆管顶部施工防水层,确保涵洞的防水效果。
四、质量验收1. 材料验收:对混凝土、钢筋、防水材料等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 结构验收:对拼装圆管、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水层施工进行验收,确保涵洞的结构安全可靠。
3. 土质验收:对地基处理后的土质进行验收,确保地基稳定性和排水效果。
4. 检查孔壁:检查涵洞内壁的平整度和光滑度,确保涵洞全长的外观质量。
圆管涵说明说明一、设计规范(一)《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二)《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2005);(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四)《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二、技术标准(一)设计荷载:公路-Ⅱ级;(二)环境类别:Ⅰ类;(三)孔径:0.75 m、1.0m、1.25m、1.50m;(四)管顶填土高度:0.5m~12.0m;(五)斜度:0°~45°。
三、主要材料(一)管身混凝土:C30(二)管身钢筋:R235、HRB335;(三)端墙、河床铺砌、八字翼墙及基础、隔水墙:M7.5浆砌片石,刚性基础、帽石:C30砼;(四)锥形护坡:M7.5浆砌片石;(五)片石标号≥MU30。
四、设计要点(一)本图按无压力式和半压力式管涵设计,出水口按自由堰流;(二)设计计算:a.本通用图采用极限应力法对截面进行了应力和裂缝计算;b.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即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半无限弹性体理论核算;c.管节配筋按纯弯板断面分析,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并根据管径大小分别配用不同等级的钢筋,管节配筋由裂缝控制设计;d.土重:按土柱重理论计算,内摩擦角φ=35°,土容重:18kN/m3。
(三)构造e.管节分标准管节和调整长度的辅助管节,标准管节长2m,辅助管节长0.5m;f.洞口型式分一字式、八字式、井闸式和井字洞口,八字式洞口水流条件较好,造价亦较低,宜采用八字式,当采用一字式洞口时,为保证端墙稳定及改善排水,应采用锥形护坡;g.基础构造:柔性基础的端部上层采用浆砌片石或片石混凝土,下层采用砂垫层铺设,中部均采用砂垫层铺设;刚性基础采用C20砼;五、施工要点(一)管节在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塞,下半圈应从里向外填塞;(二)管节预制、运输、存放时,应注意轻放,堆放的底面应平整,必要时铺设5~10cm的砂垫层,使受力均匀,以免管节开裂;(三)洞顶填土厚0.5m~1.0m时,管顶路基及管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应用含灰量9%的石灰土每20cm一层,分层夯实,达到90%的压实度,或用天然级配砂石料保持最佳含水量每20cm一层,分层夯实,压实度达到96%;(四)涵洞应设上拱度,其数值视基底土的种类按下表确定。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φ100cm)计算一. 设计资料设计荷载:公路Ⅰ级填土高度:H=1.5m:土容重:γ1=18KN/m3;土的内摩擦角φ=35°,管节内径D内=1.0m,外径D外=1.2m,管壁厚度为0.1m,每节1m长,采用30号混凝土,γ2=25KN/m3,混凝土强度为C15,管节下设10号混凝土0.2m。
二.外力计算1.恒载计算填土垂直压力q上=Hγ1=1.5×18=27KN/m2管节自重垂直压力 q管=γ2t=25×0.1=2.5 KN/m22.活载计算采用车辆荷载,公路Ⅰ级荷载标准,填料厚度等于或者大于0.5m不计汽车冲击力。
一个后轮单边荷载横向分布宽度=0.6/2+1.5×tan30°=1.166m故后轮垂直荷载横向分布宽度互相重叠,荷载横向分布宽度a 应两辆车后轮外边至外边计算。
即a=(0.6/2+1.5×tan30°)×2+(1.3+2×1.8)=7.23m同理,纵向后轮垂直荷载长度分布互相重叠,荷载纵向分布宽度b 应按照两辆车轮(后轴)外边至外边计算,即b=(0.2/2+1.5×tan30°)×2+1.4=3.33mq 汽=33.323.7140)(22⨯⨯⨯=23.26KN/m 2 三.弯矩计算和内力组合忽略管壁环向压力及径向剪力N和V,仅考虑管壁上的弯矩见上图。
1.恒载弯矩填土产生的弯矩为M1=M2=0.137q上R2(1-λ)=0.137×27×(1+1.2)/2×(1-λ)(其中λ=tan2(45°-φ/2)=0.271) =0.137×27×1.1×(1-0.271)=2.97KN·m管壁自重产生的弯矩为M管=0.369γtR2=0.369×25×0.1×1.12=1.12KN·m2.活载弯矩车辆荷载产生的弯矩为M汽=0.137q汽R2(1-λ)=0.137×23.26×1.12×0.729=2.81KN ·m3.内力组合γ0M d =0.9×(1.2M 恒+1.4M 汽)=0.9×1.2×(2.97+1.12)+1.4×2.81=8KN ·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组合、短期组合: M S =M 恒+0.7M 汽=4.09+0.7×2.81=6.06 KN ·m长期组合: M L =M 恒+0.4M 汽=4.09+0.4×2.81=5.12KN ·m四.截面强度设计管节处预留接缝宽度为1cm,故实际预制管节长99cm,承受1m 内的荷载,考虑任一位置都可承受正负弯矩,布置双层钢筋φ10@100mm,由《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按单筋截面算χ=bf A f cd s sd =9.65.7811195)(⨯⨯=24.6mm h 0=100-25=75mmξb h 0=75×0.62=46.5>χ=24.6mm而f cd b χ(h 0-χ/2)=6.9×103×0.99×0.0246×( 0.075-0.0246/2)=10.5KN ·m >8 KN ·m 满足截面强度要求。
说明圆管涵一、设计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二、技术指标(一)圆管涵孔径: 1.5m。
(二)管顶填土高度:不小于0.7m。
(三)洞口型式:锥坡式、八字墙。
(四)要求地基容许承载力最低值300Kpa,。
(五)汽车荷载:公路Ⅱ级。
三、主要材料管节:C30混凝土;螺旋形主钢筋为R235钢筋φ8 mm、φ10 mm、φ12mm;纵向钢筋为R235钢筋,直径为φ8mm;帽石、洞口端墙、端墙基础及管基均为C20混凝土;洞口河床铺砌,隔水墙为C20片石混凝土,锥形护坡为M7.5浆砌片石,M7.5水泥砂浆勾缝。
四、设计要点(一)管节设计1.各种管节分别采用一种规格(材料、尺寸及配筋均相同),以便于工厂集中预制,并适用于不同填土高度。
2.管节计算考虑管基参与受力,按管壁与管基共同作用计算管壁内力,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填土高度和车辆荷载分布情况来设计涵洞基础,以调整管壁内力。
3.管壁各断面的弯距计算公式,系将圆管对称分割成两个单阶变截面悬臂曲杆,作为基本结构进行推导,假定管壁厚与孔径之比为1/10,基础为两倍管壁厚度的环形局部加强断面,基础材料与管壁材料的弹性模量比取0.7,刚性管壁的轴向力对计算应力值影响很小,忽略不计。
4.圆管的外荷载:管顶填土竖向压力为土柱重;车辆荷载竖向压力通过填土按30°扩散角分布于管顶的假定水平面上。
当分布宽度小于计算孔径时,按局部均布荷载计算;基底竖向反力假定通过基础均布于组合断面中性轴的水平投影面,圆管侧压力强度按管顶水平面以上的土柱引起的水平均布荷载计算。
钢筋砼圆管涵1、目的指导钢筋混凝土圆涵的施工作业。
2、适用条件及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圆涵施工。
3、施工准备及测量放线3.1、测量放线及要求施工测量严格按照《公路测量技术规则》的有关规定进行,现场采用极坐标法放线,坐标法复核,两种方法进行放线复核时仪器操作必须换人进行。
要求按照设计图纸放出圆管涵基础纵横轴线、测出地面高程,控制开挖深度,并埋好护桩。
3.2、施工准备主线便道已修通,现场征地场地平整完毕;施工用水检测合格;施工用电能正常使用并自备发电机备用。
所有检测仪器、仪表、计量用具都在开工前经有关部门标定。
施工期间定期校正,以保证其应有的精度。
砼配合比经过试验已经确定,进场钢筋、水泥、砂石料符合质量要求标准。
施工前已对涵洞位臵、地形、地质情况及出入口标高进行复核。
机械设备及人员已经进场,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4、施工方案4.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开挖线外挖好排水沟,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方法。
基坑开挖严格按路基挖方边坡(1:1)放坡;为方便施工,涵洞基底开挖尺寸应比涵洞基础结构尺寸大100cm为宜(每边大50cm)。
开挖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基坑开挖后,如发现基底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上报确认,当开挖至离设计标高约30~50cm时,采用人工清理基底,直至清至设计标高。
当基坑有超挖时,超挖部分的回填料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雨季进行基坑开挖,应做好防排水工作,防止基坑长时间泡水,以至基底变软而影响承载力,当基坑有少量水时,可采用集水坑进行集水,潜水泵抽水,确保基底干燥。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并经人工清底整平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基础的施工。
4.2、基底换填DK77+404涵身基底位于褐色粉质黏土(可塑、软)上,基底开挖时必须开挖至褐色粉质黏土(可塑、硬)上、然后采用级配碎石换填(换填高度0.6~0.8m)至基底设计标高并夯实,要求换填后地基承载力大于等于150KPa,4.3、基础施工A、基础放样基底换填完毕,经监理工程师见证检测合格后,应重新放设涵洞的纵、横轴线,同时用全站仪、钢尺对基础平面尺寸进行准确的细部放样,并用水准仪按涵洞分节抄平,逐节钉设水平桩,控制基底和基顶标高。
单孔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1、本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样(需破除原有路面与原有管涵或箱涵的全部破除)→基础开挖→基坑承载力检验→浇筑基础→浇筑管座→安装圆管→出入口浆砌→防水、防渗处理→涵管回填
2、基坑开挖前测量原地面高程,控制开挖深度,开挖尺寸比圆管涵基础宽处70cm 。
基坑开挖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至设计标高上20cm-30cm 是,改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正平后检验基坑平面尺寸、位置、标高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承载力试验合格后进行下一步工序,如基底承载力不足,需换填做硬化处理。
3、垫层施工:基坑检验合格进行垫层施工,分层回填沙砾并夯实压实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安装模板:基础模板安装,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模板支架,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检验合格进行下步工序。
5、浇筑基础:按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浇筑。
6、混凝土圆管的安装及浇筑混凝土管座:安装管节采用人工配合吊车安装,每节坡度均不得出现反坡,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管座。
管节连接处做防水、防渗处理,对平接管,接缝宽度应不大于10~20mm,禁止用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洞长度要求;接口表面应平整,并用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嵌塞密实,不得有间断、裂缝、空鼓和漏水等现象。
7、涵管回填施工。
涵洞设计说明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 GD62-2004。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F50-2000。
二、技术指标:采用标准图: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标准图《钢筋混凝土盖板涵》JT/GQB 003-2003。
公路桥涵标准图《钢筋混凝土圆管涵》JT/GQB 015-98。
三、主要材料:四、设计要点:(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盖板采用简支板计算图式进行设计。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计算和验算。
2、盖板的计算高度按d1计,为提高盖板强度在盖板跨中加厚为d2。
预制盖板宽度为99cm。
3、盖板底层设受力主筋,顶层设架立钢筋,各种钢筋沿板长和板宽方向均匀布置。
4、当涵洞为斜交时,涵身部分中板以正交预制板铺设,二端洞口部分以梯形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构成,梯形板支撑端短边长度99>Ld>50(cm),钢筋构造见相应图纸。
5、路面车辆活载对涵顶的压力按30°角进行分布;填土内磨擦角为35°,土容重18KN/m3。
6、涵台的计算按四铰框架模式进行。
7、涵洞支撑梁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8、涵洞过水流量按无压力式涵洞设计。
确定涵底坡度时,一般应小于水力计算表中设定流速下的最大坡度imax,同时应大于表中的临界坡度Ik。
当设计涵底坡度小于临界坡度时,泄水能力应予折减。
9、使用本设计时,可根据地基容许承载力适当选用分离式或整体式基础涵洞。
在涵底地基容许承载力较低的情况下,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符合设计要求。
10、涵洞洞口处的路基边坡应与涵洞所在路段路基边坡保持一致。
说明受业主委托,我公司对圆管涵工程进行勘测和设计。
一、技术标准:
1、管节孔径:Φ2.0m。
2、管顶填土高度:0.5~1.0m。
3、涵洞斜度(指与路中心线的法线的夹角):0°。
4、洞口型式:八字式。
5、地基容许承载力:0.3。
6、设计荷载:公路—级。
二、设计标准与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B01-2014)
2、《公路涵洞设计细则》( D65-04-2007)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D60-2004)
三、主要材料:
1、钢筋:螺旋形主钢筋为400、直径为Ф120;纵向钢筋为300,直径为Ф80。
2、水泥混凝土:管节C30,管基C20。
3、浆砌片石:端墙墙身、端墙基础、洞口翼墙墙身、翼墙基础、洞口河床铺砌及隔水
墙7.5号。
4、砂砾石:基础垫层。
四、施工要求:
1、预制管节建议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的工艺。
2、若地质土质较差,其地基允许承载力小于0.25时,应采取换填措施,其换填深度
由计算确定。
3、管基混凝土可分两次浇筑。
先浇筑管底以下部分,此时应注意预留管壁厚度及安
放管节坐浆混凝土2~3,待管节安放就位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并应保证新旧
混凝土以及管基混凝土与管壁的有效结合(如埋置笋石、钢筋等)。
4、涵洞顶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的填土须对称夯实,密实度要求不
小于95%。
5、施工过程中,当洞顶覆土厚度小于0.5m时,严禁任何重型机械和车辆通过。
1 / 1。
钢筋砼圆管涵(1)施工准备在工程开工前及时组织施工人员进场,确定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安排临时设施。
组织材料检验进场,同时做好开工前的砼配合比试验工作。
(2)定位放线涵洞的定位放线采用坐标法,沿涵洞的中心线和路基中心线各放设三点以确保位置准确,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基槽开挖基槽开挖基本采用机械开挖,涵洞经过河塘时,要先打围堰、清淤排水进行软基础处理:当地质不同时分别按设计要求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等地基处理措施完成后,再进行开挖施工,开挖时预留20-30cm不挖,采用人工整修到位。
为防止泡槽,人工整修时在基底增设排水沟和集水坑,设置时按地下水的情况而定。
同时对基层承载力进行检验,如基底要求夯实的,还必须预留夯实的高度,当管顶填土超过2m时,按规范要求在基槽上预留足够的预拱度,以允许填土荷载造成的沉降。
(4)基础砂垫层按设计要求进行砂砾石垫层的施工,当基底处理完毕并报验合格后,采用人工铺筑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20cm,夯实机械采用蛙式打夯机,要求砂垫层密实均匀。
(5)基础砼施工砂垫层完工后,支立底板砼模板,浇筑底板砼,底板砼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完成沉降缝的预留工作。
(6)管节安装按设计标高在基础砼上做好砂浆找平层,并将涵位中心线放设在基础上,采用吊车进行管节安装。
涵管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向上游,各管节顺水流坡度成平顺直线,管节和基础结合紧密。
(7)管节接头按图纸施工,缝宽控制在10cm以内,采用沥青麻絮内外双侧嵌缝,水泥砂浆或沥青麻絮包裹。
接缝施工完毕后外包C25钢筋砼。
(8)抗肩、端墙及洞口抗肩在管节安装完毕后即可进行,首先清理抗肩与基础的结合面,按施工缝要求支立模板进行砼施工,施工时注意沉降缝与底板贯通。
端墙施工时要注意支撑稳定,使端墙成形顺畅,美观。
涵洞洞口的河床顺直,与上、下游排水支流连接圆顺、稳定。
(9)结构回填回填在构筑物达到一定强度并报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进行,采用分层两侧对称回填,分层厚度不大于15cm。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及倒虹吸管设计说明一、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 01-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二、技术指标1.涵洞类别及主要尺寸:2.车辆荷载:公路-I 级。
三、主要材料四、设计要点1. 计算假定,由于本通用图圆管涵采用有基础形式,基础形式固定支承,中心角127o 。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基本资料》固定支承,中心角120o 圆管涵内力计算系数为0.231,且忽略管壁环向压力N 及径向剪力Q,仅考虑管壁上的 弯距M 。
(1)管节自重荷载q 1=γ1t(2)填土产生的均布垂直压力q 2=γ2h(3)填土产生的均布水平压力q 3=γ2Htg 2(45 o -φ/2)(4)车辆荷载产生的均布垂直压力q 4=∑G/ab(5)车辆荷载产生的均布水平压力q 5=(∑G/ab)×tg 2(45 o -φ/2) 式中:γ1-管节的材料容重(KN/m 3),γ2-土的容重(KN/m 3),γ2=21 KN/m 3H-管节上的填土高度(m)t-管壁厚度(m)φ-土的内摩擦角(度)r-管壁内外径的平均半径(m)∑G-车轮或履带荷载轴重(KN)a,b-车轮或履带荷载压力分布长度(m)圆管涵内力计算公式2.管节内力按刚性管节受弯构件计算,不考虑法向力和剪力的影响,且按不同填土高度的受力情况配筋。
3.斜管节未另行作结构验算,适当配置构造钢筋。
4. 正管节分段长度分为:1.5m及2.0m两种,可根据需要组合成0.5m为基数的各种涵洞长度。
5.斜管节中轴线长度:孔径0.75、1.00、1.25米为1.50米,孔径1.50、2.00米为2.0米。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钢筋混凝土圆管涵一、引言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是一种常用于道路、铁路和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结构物,用于输送和排放液体和废水。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等各个方面。
二、设计1. 地理和水文要素考虑- 地质条件分析- 水文特征分析- 地下水位调查2. 结构设计- 圆管涵的尺寸和几何形状- 材料选择- 计算和分析方法- 强度和稳定性分析3. 施工- 施工材料和设备- 施工过程控制- 质量控制4. 排水系统设计和集水区分析- 雨水排放需求-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 集水区分析和水动力计算5. 防渗设计- 圆管涵的渗透性分析- 防渗设计措施三、维护和检修1. 检测和评估- 圆管涵的定期检查- 破损评估和结构完整性检测 - 泄漏检测和修复2. 清洁和维护- 水位和泥沙控制- 维护计划和措施3. 结构加固和修复- 圆管涵的结构加固方法- 损坏修复和维修方法四、附件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1. 圆管涵设计图纸2. 施工方案和操作指南3. 检测记录和评估报告4. 维护记录和维修方案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钢筋混凝土: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钢筋组成的工程建筑材料。
2. 圆管涵:一种圆形横截面的管状结构,用于输送和排放液体和废水。
3. 施工材料和设备:用于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和设备,包括钢筋、混凝土、挖掘机等。
六、扩展内容1. 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 圆管涵设计图纸- 施工方案和操作指南- 检测记录和评估报告- 维护记录和维修方案2.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其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包括但不限于土地管理法、建筑法等,注释详见相应法律文献。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作业指导书1.0 编制目的明确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
2.0 编制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实施手册3.0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级公路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
4.0 施工主要流程5.0 施工方法及要求5.1 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技术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全面领会设计意图,项目部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检查设计图纸的坐标、标高以及工程数量,对照图纸与其组成部分是否矛盾或错误。
(2)场地准备施工前平整场地,修整临时施工便道和临时排水设施。
确定材料进场路线和堆放位置,组织材料及时进场检验。
确定弃渣堆放区域和机械停放位置。
(3)材料进场材料堆放整齐,现场布局合理,对各种原材料进行自检,并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检,检验结果合格,各种原材料均已挂牌标识。
,其检验状态并登记在账。
(4)机械准备机械进场后进行了设备调试、报验、落实责任人,分工明确,便于后续施工控制。
5.2 测量放样测量放样应选取经联测后符合要求的水准点和平面控制点为依据,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和高程。
涵洞基坑临时放样点应在场地平整后完成,并设置明显的标志,避免开挖和运输机械破坏。
根据测量放样的临时平面点,采用石灰粉等绘出基坑开挖的上口边线,基坑开挖交底中应明确开挖坡度,以便控制基坑开挖边线满足要求。
5.3 基坑开挖(1)按照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确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和临时防排水措施。
(2)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支撑加固或其他加固的开挖方法,在有地面水淹没的基坑,可修筑围堰、改河、改沟、筑坝等措施排开地面水后开挖,严禁带水作业。
(3)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的基坑,基底尺寸应按照基础轮廓确定。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及倒虹吸管设计说明
一、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
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二、技术指标
1.涵洞类别及主要尺寸:
涵洞类别跨径或管径(m) 涵顶填土
高度(m)
管节长度
(m)
斜度α(°) 备注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0.75、1.0、1.25、
1.50、
2.00
0.5~
20.0
1.49、1.99
0、15、30、
45 环境条
件:Ⅰ级
钢筋混凝土
倒虹吸管
1.0、1.25、1.50 ≥0.9 1.49、1.99 0
2.车辆荷载:公路-I级。
三、主要材料
部位主要材料
预制涵管C30砼
涵管座C20砼
涵管基础C20砼
帽石、缘石C20砼
翼墙墙身、基础C20砼
铺底、锥坡、隔水墙M7.5砂浆砌MU40片块石表列石料为最低强度等级
砂、石料的质量要求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条文办理四、设计要点
1. 计算假定,由于本通用图圆管涵采用有基础形式,基础形式固定支承,
中心角127o。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基本资料》固定支承,中心角120o圆管涵内力计算系数为0.231,且忽略管壁环向压力N及径向剪力Q,仅考虑管壁上的弯距M。
(1)管节自重荷载
q1=γ1t
(2)填土产生的均布垂直压力
q2=γ2h
(3)填土产生的均布水平压力
q3=γ2Htg2(45 o -φ/2)
(4)车辆荷载产生的均布垂直压力
q4=∑G/ab
(5)车辆荷载产生的均布水平压力
q5=(∑G/ab)×tg2(45 o -φ/2)
式中:γ1-管节的材料容重(KN/m3),
γ2-土的容重(KN/m3),γ2=21 KN/m3
H-管节上的填土高度(m)
t-管壁厚度(m)
φ-土的内摩擦角(度)
r-管壁内外径的平均半径(m)
∑G-车轮或履带荷载轴重(KN)
a,b-车轮或履带荷载压力分布长度(m)
圆管涵内力计算公式
2.管节内力按刚性管节受弯构件计算,不考虑法向力和剪力的影响,且按不
同填土高度的受力情况配筋。
3.斜管节未另行作结构验算,适当配置构造钢筋。
4. 正管节分段长度分为:1.5m及2.0m两种,可根据需要组合成0.5m为基数
的各种涵洞长度。
5.斜管节中轴线长度:孔径0.75、1.00、1.25米为1.50米,孔径1.50、
2.00米为2.0米。
6. 管节基础:
(1)C20砼基础厚度,应根据地基土壤类别、状态、地基容许承载力及受荷载后变形大小,涵位是否经常浸水以及洞顶填土高度、垫层材料种
类等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后选用。
(2)地基分类及相应的基础厚度值:
Ⅰ类:紧密的碎、卵石类土(卵石、砾石),完整的岩层,采用无基础形
式;
Ⅱ类:一般密实的碎、卵石类土,硬塑~坚硬粘土,中等密实的中砂、
粗砂、破碎岩层等,采用无基础形式;
Ⅲ类:中等密实的饱和粉砂、细砂土,软塑~硬塑粘土、亚粘土、较
密实的人工填土、风化岩层等,基础厚度取50cm;
Ⅳ类:松散的饱和粉砂、细砂土,流塑~软塑粘土、亚粘土、一般密
实的人工填土等,基础厚度取50cm。
(3)对于裂隙粘土地区,应根据涵位地基膨胀潜势大小,采用预湿换土、石灰(水泥)稳定等工程处治措施减弱和完全消除膨胀潜势后,基础厚
度取100cm。
(4)对于软基、中等以上膨胀土地基等变形较大的地段,应作特殊设计。
基础厚度可取100cm。
五、施工要求
1.预制管节建议采用悬辊法旋转成型工艺,工厂集中预制或向水泥制管厂
订制。
管节分段长度分别为:2.0m的正管节及1.5m的正管节及斜管节(按斜交角15°、30°、45°划分)两种, 正管节可根据需要组合成0.5m 为基数以适应各种涵洞长度,并应在端面标注型号,例如:正d150,斜d150,φ30°等字样。
斜管节也可在现场浇筑。
2.管节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85%以后,才能脱模、堆放和运输。
脱模
应在管壁上注明适用的填土高度。
3.施工设计和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及洞口端
墙的准确位置。
斜交管涵由两端各一斜管节和若干个正管节组成。
为避免放样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接近完成时浇筑。
4.软基上的涵洞沉降较大,施工时应按涵身中部预测最大沉降值按抛物线
设置予拱度。
5.涵洞顶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的填土须填卵石土对称夯
实,相对密度达到96%。
6.施工过程中,当洞顶覆土厚度小于0.5米时,涵顶及涵两侧填土在两倍孔
径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方法分层夯实; 当洞顶覆土厚度在0.5~1.0米时,涵顶可通过施工车辆,但压路机必须采用静压。
六、其它
圆管涵试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试验方法》GB/T 16752-1997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试验方法》GB11836-89三点试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