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教学设计课题
- 格式:doc
- 大小:315.78 KB
- 文档页数:21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第一课《大自然的礼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丰富资源,认识到大自然的珍贵。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礼物。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自然景观等。
2.教学视频: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礼物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大自然的礼物,讨论其特点、用途等。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大自然礼物是什么?(2)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大自然中的礼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第二课《有用的植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观察植物、关爱植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各种植物及其用途。
2.教学视频: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有什么用途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植物,讨论其用途。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2)教育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有用的植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三、第三课《动物的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
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
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
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预设20分钟)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册教案全册教案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知识点与技能培养•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导•课堂互动与拓展活动•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01教材内容与结构教材内容本册教科书主要包括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探究活动。
教材结构教材按照“单元-课题-活动”的结构编排,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包含若干个相关课题和探究活动。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包括生命现象、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归纳等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表达等综合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每周安排一定数量的科学课程,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课时分配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和重要性进行合理分配,确保重点内容得到充分的教学时间。
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调整课时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02探究式教学法情境导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问题引导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归纳等探究活动。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分享探究成果,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给每个小组分配明确的探究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01020304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小组共识。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分组合作合作交流明确任务展示评价合作学习法直观演示法实物展示通过展示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成对科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科学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研究物体的性质,如形状、硬度、轻重等。
2. 第二章《我们认识的力》:探讨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相互性。
3. 第三章《我们了解的物体运动》:分析运动的种类、运动与力的关系等。
4. 第四章《我们了解的生命》:探究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体的性质,了解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运动的种类,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认识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力的相互性、运动与力的关系、生物的特征。
2.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性质,实践力的作用效果,探究运动的规律,认识生物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物体、力的小车、生物模型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各种物体,注意它们的形状、硬度、轻重等性质。
2. 例题讲解:介绍力的概念,用教具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如力可以使物体形状改变,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等。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记录实验结果。
4. 教学内容拓展:介绍运动的种类,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并用教具演示运动与力的关系。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生物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性质:形状、硬度、轻重等。
2. 力的概念:使物体形状改变,使物体运动等。
3. 运动的种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4. 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5. 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生物的特征。
2. 作业答案:生物的特征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认识皮肤、骨骼、肌肉等。
学习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2. 奇妙的动物世界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及分类。
学习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3. 植物的力量认识不同植物的形态、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探究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4. 玩转科学学习简单科学原理,如浮力、重力、摩擦力等。
进行科学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培养保护身体的好习惯。
2. 让学生认识不同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结构和动植物特点,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保护身体、关爱自然、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结构模型、动物和植物标本、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彩泥、实验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1)我和我的身体a. 讲解人体结构,让学生观察模型,认识各个部位。
b. 互动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2)奇妙的动物世界a. 展示不同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特点。
b. 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植物的力量a. 介绍不同植物的形态、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b. 探讨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4)玩转科学a. 讲解科学原理,进行实验演示。
b.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3.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新课内容,突出重点。
2. 设计要求: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自己的身体结构图,标注各个部位。
(2)写一篇关于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或植物的观察日记。
(3)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学习保护身体的方法,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神奇的生物认识各种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学习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生命的奇妙。
3. 美丽的自然学习天气、季节、地理等自然现象。
探索自然规律,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到各个器官的作用,学会保护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认识各种生物的特点,了解生命的奇妙。
3. 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生长发育过程。
天气、季节、地理等自然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学会保护身体。
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探索自然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器官模型。
生物标本、图片。
天气、季节、地理现象的图片。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我们身体有哪些器官”引入新课。
出示生物标本,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身体。
讲解生物的分类和生长发育过程。
介绍天气、季节、地理等自然现象。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天气、季节变化,记录自然现象。
4. 例题讲解:身体器官的作用。
生物的分类。
5. 随堂练习:画一画身体器官。
判断生物的分类。
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身体器官的作用2. 生物的分类和生长发育3. 自然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身体器官,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列举身边的生物,分类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示例)身体器官作用:心脏负责血液循环,眼睛负责看东西。
生物分类:猫属于哺乳动物,蝴蝶属于昆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生物分类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需要加强练习。
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是否细致,如何提高观察能力。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周围的物体》:1.1物体有什么特征,1.2物体的分类,1.3物体的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分类和运动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的分类。
2. 教学重点:物体的特征,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物体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放大镜,直尺,画图工具,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新课导入:讲解物体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给物体分类。
3. 例题讲解:讲解物体分类的方法,举例说明。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给物体进行分类。
5. 知识拓展:介绍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实验演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周围的物体2. 板书内容:物体的特征物体的分类物体的运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中的物体,描述它们的特征,并给它们分类。
(2)举例说明物体是如何运动的。
2. 答案:(1)物体特征描述及分类见学生作业。
(2)物体运动示例:书本从桌子上掉落,汽车在马路上行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物体特征、分类和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及答案。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运动规律的讲解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抛物线运动、直线运动等,通过动画、实验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体运动的特点。
(2)物体的分类:物体的分类应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如形状、颜色、材质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第1节:认识身体第2节:身体的信号2. 第2章:身边的物质第1节:固体、液体和气体第2节:物体的溶解第3节:混合与分离3. 第3章:力和运动第1节:力与运动第2节:简单机械4. 第4章:地球和宇宙第1节:地球的形状第2节:太阳和月亮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学会使用简单机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结构与功能、物质性质、力和运动关系。
2. 教学重点:身体保健、物质观察、简单机械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穿插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章节名称,突出重点。
2. 插图:绘制相关插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1章:画一幅自己的身体结构图,标注主要器官。
第2章:观察生活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描述它们的特点。
第3章:制作一个简单的杠杆,并说明其原理。
第4章:画出地球和太阳、月亮的关系图。
2. 答案:提供详细的解答过程和答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结合教材内容,布置拓展性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材章节,涵盖详细知识点,同时注意与实践相结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健康的生活习惯2. 玩具里的科学简单机械原理力与运动的关系3. 奇妙的自然现象天气的变化水的循环4. 动物和植物动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人体结构和功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初步认识简单机械原理,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认识天气的变化和水的循环,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4. 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分类,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天气变化和水的循环的理解2. 教学重点:健康的生活习惯力与运动的关系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分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简单机械模型(如滑轮、杠杆等)天气变化和水的循环演示器材动物和植物标本或图片2. 学具:绘画材料(如彩色笔、画纸等)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际操作,引出简单机械原理。
通过观察天气变化和水的循环现象,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实例,解释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通过演示和讲解,解释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
通过实际观察和讲解,解释天气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人体结构图,并描述其功能。
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观察其运动规律。
让学生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并分析其原因。
六、板书设计1. 人体结构图和功能列表2. 简单机械原理示意图3. 天气变化和水的循环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动物或植物,并描述其特征和分类。
设计一个简单机械装置,并解释其原理。
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规律。
2. 答案:动物或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描述正确。
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和原理解释清晰。
天气变化观察记录准确,规律分析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辅导和鼓励。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第1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定位是让学生对地球家园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整个单元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关的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分析】学生本就生活在地球家园上,对于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他们是非常熟悉的。
因此在聚焦问题之后,让学生“画一画。
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另外,作为低年级学生,他们也很喜欢形象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的是在交流“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时能对自己所知道的地球家园中的“成员”进行有意识的分类。
学生在绘图时添加的具体物体有可能是天然的,也有可能是人造的,有可能是有生命的,也有可能是没有生命的,教师在学生交流分享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2.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来说缺一不可。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一些物体。
2.能参与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讨论,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地球是地球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知道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大白纸(大白纸上提前画好圆圈,代表地球)、彩笔。
教师准备:比较典型的在地球家园上能够看到的景观图片或视频、班级记录表、课后观察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PPT出示一幅地球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展示的这幅图中有什么?2.我们这个单元要研究的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提高自我认知。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体特性的能力,增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3. 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4. 使学生了解天气与季节的变化,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爱护地球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特性、植物的生长变化、天气现象。
2. 教学重点:人体结构、物体特性的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天气与季节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情景引入、问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结合教材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直观的教具,讲解新课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体现课程主题。
2. 提纲:列出教学内容的要点,标明重点、难点。
3. 图表:用图示、表格等形式,直观展示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人体结构图,并标注各部位名称。
(2)观察身边的物体,描述其特性,并记录下来。
(3)种一颗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并作画记录。
(4)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规律。
答案:(1)人体结构图及标注见附件。
(2)物体特性描述见附件。
(3)种子生长记录画见附件。
(4)天气变化记录分析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观察、天气调查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章节如下:1. 第一章:身边的科学1.1 水的奥秘1.2 空气在哪里1.3 声音的传播2.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2.1 植物的结构2.2 植物的生长条件2.3 植物的光合作用3. 第三章:动物的奥秘3.1 动物的分类3.2 动物的身体结构3.3 动物的适应性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4.1 地球的形状4.2 地球上的气候4.3 宇宙的奥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关爱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的形状、宇宙的奥秘。
2. 教学重点:水的奥秘、空气的作用、声音的传播、植物的结构与生长、动物的身体结构与适应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情景1:观察水的变化实践情景2:感受空气的存在实践情景3:声音传播游戏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知识点。
例题1:水的三态变化例题2:空气的用途例题3:声音的传播原理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练习1:植物的结构填空题练习2:动物分类选择题练习3:地球与宇宙连线题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话题1:植物的生长条件话题2:动物的身体结构话题3: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按照教学内容,列出重点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题1:水的三态变化课题2:空气的作用课题3:植物的生长条件课题4:动物的身体结构课题5: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身体。
2. 呼吸与血液循环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
3. 声音与听觉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形成。
4. 光与视觉探究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以及视觉的形成。
5. 动物与自然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6. 植物与自然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分类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2. 使学生掌握呼吸、血液循环、声音、光等基本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原理。
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2. 教学重点:身体结构与功能。
动物、植物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呼吸系统模型、心脏模型。
声音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器材。
动物、植物标本。
2. 学具:学生用人体结构图、呼吸系统图、心脏结构图。
声音、光学实验器材。
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人体模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
以呼吸、听觉、视觉等现象为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 例题讲解:呼吸系统:讲解呼吸的过程,演示呼吸系统模型。
光学:讲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进行光学实验。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人体结构图、呼吸系统图、心脏结构图。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结构、功能、保护身体。
2. 呼吸与血液循环:呼吸过程、呼吸系统、血液循环。
3. 声音与听觉:声音产生、传播、听觉形成。
4. 光与视觉: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视觉形成。
5. 动物与自然:动物习性、生存环境、关爱动物。
6. 植物与自然:植物生长、分类、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人体结构图、呼吸系统图、心脏结构图。
解释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 答案:人体结构图、呼吸系统图、心脏结构图答案见教材。
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答案见教材。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篇一2023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教科版科学配套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案〕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教科版学校:班级:任课老师:全册2023-2023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
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那么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展,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二、学情分析^p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绘才能有了明显的开展,但学生仍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才能仍然比拟弱,因此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老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拟差,且常与兴趣亲密相关。
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拟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的1.“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的〔1〕科学概念目的描绘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绘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识别方向。
描绘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描绘月相的变化现象。
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骨骼、肌肉、呼吸系统等。
2. 第2章《身边的材料》: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金属、塑料、纸张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3. 第3章《水和空气》:探索水和空气的重要性和特点,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 第4章《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作用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教材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作用和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水和空气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模型、实物、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和难点。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解释科学原理。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醒目、简洁。
2. 内容:条理清晰,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人体的四大系统及其功能。
(2)简述金属、塑料、纸张的性质和用途。
(3)谈谈水和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4)解释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实践活动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本教案旨在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实践情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的奥秘神奇的眼睛声音的世界呼吸与血液循环2. 奇妙的动物世界多彩的动物动物的运动动物的家园动物的保护3. 植物园的秘密绿色植物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繁殖植物的保护4. 我和天气做朋友天气的变化降水与湿度风和云气象与生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让学生认识动物的特点、运动方式、生存环境,增强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的意识。
3.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提高对植物保护的重视。
4. 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培养关注天气、防灾减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动物分类及运动方式的认识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天气现象的观察与分析2. 教学重点:身体各器官的作用动物的生活习性与保护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模型:人体器官、动物、植物实物:动植物标本、天气仪器图片:身体结构、动物、植物、天气现象2. 学具:彩笔、画纸观察记录表天气预报册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体结构、动物、植物、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身体各器官的作用、动物分类及运动方式、植物生长过程、天气现象。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身体的奥秘奇妙的动物世界植物园的秘密我和天气做朋友2. 板书内容:身体器官的作用、动物分类、植物生长过程、天气现象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体器官,绘制一幅身体结构图。
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写成观察报告。
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拍摄照片或制作成手抄报。
收集一周的天气预报,分析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身体结构图、观察报告、手抄报、天气预报分析。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最全】一、教学内容1. 《我们周围的物体》: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物体的性质和分类。
2. 《力和运动》:了解简单机械;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关系。
3. 《地球和宇宙》:认识地球的基本特征;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
4. 《植物的生长》: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思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物体性质的分类、简单机械的应用、地球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示例演示。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课题名称。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呈现逻辑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2)简述力和运动的关系,举例说明。
(3)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 答案:(1)固体:如石头、木头;液体:如水、牛奶;气体:如空气、氧气。
特点: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压缩;液体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可流动;气体无固定形状和体积,易压缩。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如: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3)见教材插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024年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精彩教案全册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和功能。
2. 第2章《身边的材料》: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及其特点。
3. 第3章《水和空气》:了解水与空气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4. 第4章《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作用和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科学探究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器官、材料、力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放大镜、尺子、气球、纸张、小车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植物的生长、演示简单的科学现象等,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3. 示范:进行实验示范,展示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4.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答、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应包括:章节、重要概念、关键词、实验步骤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物体,判断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列举三种水的用途,并说明原因。
(3)设计一个简单的力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1)如:铅笔是由木材和石墨制成的。
(2)如:洗澡、喝水、灌溉等。
(3)示例:用力推一辆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查漏补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科学小制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的把握与突破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操作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的把握与突破1. 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具和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科学概念。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了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动物与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3. 《空气和水》:探究空气和水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探究简单机械的原理,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5. 《地球和宇宙》:认识地球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宇宙中的星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空气、水等。
2.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程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关键概念和公式5.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收集关于空气和水的资料,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力的作用。
2. 答案:(1)动植物观察记录表。
(2)空气和水资料报告。
(3)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组织科学讲座,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3)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
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
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
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预设20分钟)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2分钟)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设计【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教学探究目标:●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土壤的图片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的角落。
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的观察过土壤。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动植物。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土壤随然在我们身边,但大多没有仔细观察过土壤的世界,调动学生观察土壤的兴趣)(二)观察土壤。
1.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观察,有针对性的做实验,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生1: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生2: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生3: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生4:在观察中要认真仔细,不漏掉每一个角落,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要伤害土壤里的小生物···(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土壤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去挖掘的欲望,并让学生能够再说的过程中,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的想法)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
2.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及时留下观察后的证据,做汇报时有据可依)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研讨活动。
1.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设计意图: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组之间发现的种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认真仔细有序全面的小组会发现的比一般小组多一些,可以形成组间竞争,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2.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和土壤的“关联”的认识,即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赖土壤而生存)(四)拓展。
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
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有效弥补了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壤下的动物生活情况。
不同地区可以考虑“蚂蚁工坊”这一材料替换,但观察蚯蚓从观察环境的真实性和观察成本来看都更为适宜。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2.教学难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
2.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预设8分)1.太阳从哪里升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预设22分)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
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
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
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组活动①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②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
③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带回学生讨论:(预设5分)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
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四、交流总结:(预设5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五、板书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太阳东升西落早晨:太阳在东中午:太阳在南傍晚:太阳在西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午《观察月相》教学设计【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学探究目标: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
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2.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2.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预设3分钟)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板书)3.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4.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二、观察、描述月相(预设10分钟)1.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
)2.你认为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怎样的?3.小组观察。
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
(板书: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
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
(板书: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注:在板书相对应位置贴典型月相图,便于学生观察掌握月相变化】三、观察记录月相(预设20分钟)1.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
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
(月相课件)2.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观察的月相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呢?(用铅笔画)3.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4.用什么办法能显示月亮的球形。
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每月初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5.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相就完成了。
6.学生动手制作月相。
7.小组展示。
8.班级评价。
四、研讨交流,课外延伸(预设7分钟)1.通过观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吗?2.在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是做科学研究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
看谁发现的多!实用文档板书设计:观察月相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设计【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会用语言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图片所表现出的天气特征正确地判断天气。
能运用恰当词语描述天气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各种天气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他人的看法,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有保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