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及措施分析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危岩治理措施危岩崩塌是单个或群体岩块在重力及其它外力作用下突然从陡峻岩石山坡上分离,并以自由落体、滑移、弹跳、滚动或其它的某种组合方式顺坡向下猛烈运动,最后散集于坡脚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现象。
当其发生在交通线、旅游场地、工业或民用建筑设施附近时,常会带来交通中断、建筑物毁坏和人身伤亡等重大危害。
由于其变形破坏是十分复杂的动力过程,发生突然且一次发生的规模及可能带来的综合损失不及典型的滑坡,从而使人们对这种灾害现象的研究,防治技术开发均不够重视。
危岩主要发生在裂隙发育的山体表层,该处坡面角较陡、基岩裸露、物质组成主要为硬质岩,岩石硬度一般为Ⅳ-Ⅵ级,如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等。
危岩体由若干组结构面切割而成,即层面、节理及裂隙面。
其形成受构造边坡卸荷回弹等影响,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溶蚀性裂隙发育,形成了危岩体的趋形。
在重力及外营力长期作用下,危岩体沿潜滑面向下的分力大于结构面抗滑阻力时,产生崩滑。
危岩崩塌是一种全球性的山地地质灾害,具有突发、快速、强致灾等特性。
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为山区,是世界上受到危岩崩塌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种主要的山地灾害,危岩崩塌严重威胁着我国山区居民生命财产、城镇建设、矿山及交通运输安全。
根据失稳类型将危岩分为坠落式危岩、滑塌式危岩和倾倒式危岩。
清除、灌浆封闭、锚固、支撑、充填、栅栏及拦石墙、排水、挂网等等是治理危岩主要方法。
危岩的治理措施危岩治理常用的措施有以下几种:(一)危岩锚固锚固使用锚杆或锚索连接、固定危岩与母体的方法,目的在于限制主控结构面的扩展,理论上是由锚杆的抗剪强度提供锚固力。
通过锚固,锚杆的实际受荷可平衡危岩重力、地震力等下滑力。
1、锚杆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简称锚喷结构或锚喷支护,即喷射混凝土与锚杆相结合的一种支护结构,也称喷锚支护。
2、锚杆:是指钻凿岩孔,然后在岩孔中灌入水泥沙浆并插入一根钢筋,当砂浆凝结硬化后钢筋便锚固在围岩中,借助于这种锚固在围岩中钢筋能有效地控制围岩或浅部岩体变形,防止其滑动和坍塌,这种插入岩孔,锚固在围岩中从而使围岩或上部岩体起到支护作用的钢筋称为“锚杆”。
地质灾害防治范文精选3篇XX:1007-0745(20XX)12-0012-010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发生或人为引起的地质作用给RM生命财产或GJ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迅猛进展,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与规模日益增大,已成为影响社会环境安全和经济建设效益的重长问题,受到GJ 的很大重视。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的与任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地质环境安全,促进社会经济进展;其总的任务是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制止地质灾害进展,减少地质灾害损失。
2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有两个含义,一是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原因,二是受灾对象与致灾,本文系在“湖北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班”上的讲演稿.地质作用的遭遇原因。
灾害大小主要决定于受灾对象(人、物、设施)的数量和价值。
致灾地质作用的成因分析,须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变形地质体的自身稳定条件(内因、质因),二是引起地质体变形破坏的动力因素(外因、诱因)。
破坏动力有天然与人为两者的重要区分。
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的原因也有主动与被动两种不同情况。
主动遭遇是指先有致灾作用的危险,后有人、物、设施进驻,可称为物趋灾型;被动遭遇是指先有人、物、设施存在,后有致灾作用发生,可称为灾趋物型。
受灾对象处于致灾作用的危险区内(不论主动或被动),就有了遭灾的危险,但最终是否成灾和成灾的大小,还要看临灾前是否充分利用了躲避(撤离)的机会。
3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途径地质灾害防治的正确逻辑思路应该是逆其形成之道而行之,也就是杜绝、减少其形成与进展的条件。
针对上述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途径可归结为:1.预防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与进展。
如果致灾作用的形成主要是其自身稳定条件太差所致,那么主要防治途径就是设法补强其自身稳定性;若主要是外加的动力破坏所引起,那么主要防治途径就是制止或减缓这种破坏作用。
2.预防和减少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的遭遇机会,一方面要尽可能幸免或减少在可能影响人、物、设施的安全的地方,搞容易引起致灾作用发生的工程活动;另一方面幸免或减少在有致灾作用危险的地方,增加进驻人、物、设施。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范文1.引言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一类,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地质灾害的防治变得尤为重要。
而测量技术则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和支撑。
本文将以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为话题,结合国内外学术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减灾和抢险救援等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加强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改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进展。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综合性的防治规划、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有待提升、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健全等。
3.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地质灾害测量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测定和监测,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可以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类。
静态测量主要是通过测量几何信息来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和演化过程;而动态测量则是通过连续监测地质灾害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包括卫星遥感、地形测量和地下测量等。
4.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在防治中的应用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灾害数据,帮助科学家研究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演化过程,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可以监测地质灾害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灾害隐患,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再次,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可以评估灾害后果,为灾害的抢险救援提供指导。
5.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的问题与对策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在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综合性的防灾规划和监测系统,导致防治工作的片面性和相互协调性不足。
其次,地质灾害测量技术相对滞后,无法精确测量和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情况。
再次,缺乏全球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无法及时获取国外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
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是指在岩土工程中,由于地质原因导致的各种灾害。
这些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地面塌陷、地下水涌流等。
对于岩土工程来说,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导致工程的破坏,给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研究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措施十分重要。
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1.地质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的前期,地质勘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地质构造、岩土性质等的详细调查,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
采用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如地震勘探、地质雷达等,可以提高勘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抗滑和防渗技术:滑坡是岩土工程中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采用抗滑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滑坡的发生。
常见的抗滑技术包括:增加岩土体的抗滑稳定性,如加固坡面、设置锚固等;利用抗滑结构,如桩墙、挡土墙等;控制地下水位,减小坡面的含水量,从而降低滑坡的风险。
3.防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由于蓄积的瓦斯或火药等可燃气体的存在,可能导致爆炸事故。
防爆技术是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防爆技术包括:控制可燃气体的生成和积聚,如通风、排气等;选择适当的爆破方式和工具,以降低爆炸的风险;合理使用防爆设备和防护措施,如防爆灯、防静电装置等。
4.防治地下水灾害技术:地下水涌流会导致岩土工程中的坍塌和涌水等问题。
采用防治地下水灾害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灾的发生。
常见的防治地下水灾害技术包括: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如设置排水系统、注浆、减水等;加固和加密岩土体,提高其抗渗性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以降低渗水的风险。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通过加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可以提高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控制水平。
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测体系,加强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
2.加强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和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监管和防控,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对策分析1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岩土工程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还需要结合岩土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分析。
地质灾害的防治作为环境保护中的关键内容,具有灾害种类多、突发性强、分布分散广的基本特征。
文章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对策分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标签: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对策分析1、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1.1崩塌这种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比较陡的坡体当中,因为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的根部出现空虚或者局部出现滑动移位,从而导致这些岩土体失去稳定性突然从母体当中向下开始翻滚或者倾倒,同时在坡脚的地方堆积。
引起这种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包括开采矿产、边坡开挖、振动强烈等。
1.2 泥石流泥石流一般都是因为受到暴雨、暴雪和积雪融化导致的特殊洪流,这样的特殊洪流出现之后会带有非常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因此这样具备高浓度固体和液体混合的颗粒流一般都出现在沟谷或者山坡地带。
岩土工程当中因为开挖不合理、各种废渣、乱石随意丢弃以及各种乱砍滥伐造成,泥石流这样的岩土地质灾害出现之后给人们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与此同时还严重破坏了山区的房屋、交通系统。
1.3 地表变形因为岩土地质灾害的出现,不仅带来了多种灾害,还导致地表出现各种不良现象,比如地表塌陷、沉降、裂缝。
这些灾害的出现,危害更大,因为地表坍塌、沉降、裂缝程度的不一样,所以给人们带来假象,可以说存在非常多的隐形灾害。
那么人们无法估量灾害出现的破坏情况,一旦在这样的地表结构当中进行建筑,肯定会造成工程坍塌,有时候无法挽回。
同时拆除建筑也会带来问题。
1.4 滑坡灾害滑坡是岩土受到斜坡重力、冲刷和地震的作用情况中,跟着斜坡走向出现下移情况。
普遍来说,斜坡岩土都是非常稳定的,一旦没有受到极大的作用力,不可能轻易出现滑坡情况。
造成出现滑坡灾害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如下:地震、地表积水冲刷和侵蚀、河流水体给坡脚进行的持续冲刷;大规模开挖坡脚、水土流失、开发过度等情况。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精选5篇)第一篇: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为此,本文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所谓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
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
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
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
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浅谈地质灾害预防治理6篇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建议浅谈地质灾害预防治理摘要:道路地质灾害的预防需要前期设计的全面,以及道路建成以后对维护工作的用心,地质灾害虽说是地质原因引起的,但人为的因素是可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减少灾害产生时的损失的,这就需要建设部门和管理部门充分考虑地质特征,制定道路地质灾害发生的预案。
坚持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全面细致的开展地质勘察,反复认真的进行方案比选,并不断吸收总结成熟经验,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管理理念和方式上进行科学创新。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灾害预防地质浅谈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建议摘要:阐述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概念、呈现的主要特征以及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与治理方面的宝贵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原因;防治引言岩土工程是指在各种建筑建设事业的过程中,怎么样去开挖岩土和加固岩土的工程。
而由于自然或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涉及到岩土工程施工与建设的地质灾害,我们又把它称之为岩土地质灾害。
如我们常见的地震、泥石流等等。
有数字显示,该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已经超出10亿元,成为制约着中国岩土工程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它形成的根本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提高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水平,从而减少损失。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分类、危害和形成原因1.1按引发的原因进行分类岩土工程方面的地质灾害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地质灾害;第二类,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地质灾害。
这二者之中,第一类地质灾害通常不会因为社会的因素而产生改变,属于不可转移性的自然灾害;而第二类,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着密切关系,随着人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频率会逐渐增多,对人类造成的损失也会逐渐加大。
目前常见的这类地质灾害除了滑坡、泥石流以外还有崩塌、地面的变形等等,通常这些灾害的产生是相互关联的,一种灾害的发生通常会成为另一种灾害产生的原因,因此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防治措施【摘要】: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防治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措施Abstract ]: This pape will to carry on the brief analysis 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 techniques; measures中图分类号: [TU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迎来了建设的高潮,道路桥梁、土木建筑、港口码头、水利水电等等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各种工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给我国本来就比较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比如泥石流、滑坡等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且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不断深入,地质灾害的频率呈现逐年增加、强度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应引起广大技术人员的注意。
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防治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第一,崩塌。
其是从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崩塌的诱因:①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②融雪、降雨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关于地质灾害的论文浅谈现阶段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摘要:据目前我国各地频发地质灾害,本文以实例简述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关键词: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山体崩塌监测预警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目前更是地质灾害多发时段。
下文将以具体实例来浅谈目前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舟曲泥石流形成原因由于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加上民用木材和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平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又遇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此次泥石流的发生。
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
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1)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
(2)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3)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
(4)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2010年7月19日零时10分左右,重庆市城口县庙坝场镇至县城方向一处山体滑坡,将流经庙坝境内的罗江河阻断,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坝体长100余米,坝高18米左右,坝宽50余米,整个坝体约10万立方米,形成近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库容1500~2000万立方米,严重威胁堰塞湖上游3000余人和下游8000余人(其中城口县境内4000余人和四川万源境内4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及防治措施的相关探讨摘要:通过对“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60kt/a铅冶炼厂技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建设和规划项目工程分析,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查明建设场地用地范围地质灾害分布情况,采取以工程地质测绘、地质调查为主,结合收集资料,访问等进行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为建设项目提出防治措施,提出防治措施的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工程地质1地质环境条件1.1地形地貌评估区所在区域处于蒙自断陷盆地东南部外围的山区,位于南盘江与红河水系分水岭西侧斜坡,总体属构造溶蚀侵蚀低中山地貌。
分水岭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在评估区北部转为北西-南东展布。
地势总体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向蒙自盆地方向倾斜,评估区所在位置处于南盘江与红河水系分水岭近顶部的山脊缓坡地带,总体属构造溶蚀侵蚀低中山地貌,岩溶较发育,分布有石芽、漏斗、落水洞等多种岩溶形态。
1.2地层岩性评估区附近区域广泛发育沉积岩系,分布、出露的地层包括中寒武统(∈2,灰岩、白云质灰岩、页岩)、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灰岩夹白云岩、硅质岩夹泥灰岩)、上泥盆统(d3,灰岩、白云岩)、下第三系(e,粘土岩、砂质泥岩、细砂岩、泥岩、砾岩),地表多不均匀分布第四系坡残积(qdl+el)红粘土、含砾粉质粘土。
评估区出露的基岩地层岩性单一,均为古生界泥盆系上统(d3)隐晶灰岩;在斜坡、缓坡地带或漏斗底部,不均匀分布第四系坡残积(qdl+el)红粘土,厚度0.3-5m,漏斗底部坡残积层相对较厚;局部低洼地带被附近采石场用作弃土场,堆填厚度3-10m的碎石土和含块石、碎石、角砾粘性土。
1.3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评估区出露的岩土体,主要为堆填土、粘性土双层土体()和较硬质中厚-巨厚层状中等岩溶化碳酸盐岩岩组()。
岩组灰岩是拟建工程的主要地基岩层,岩组中的红粘土是部分地段的地基土层。
岩组灰岩层厚大、质纯,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可以满足拟建工程对地基强度的要求,但是该地层岩溶发育;岩组中的红粘土,对拟建工程地基稳定和边坡稳定有不良影响。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发布时间:2021-06-28T11:37:30.06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5期作者:张斗[导读] 陕西地矿第六地质队有限公司张斗陕西地矿第六地质队有限公司摘要:我国国土面积比较大,地形环境复杂多样,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岩土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岩土工程施工期间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容易受到多种地质灾害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控制和应对,那么必将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文章尝试对岩土工程常见地质灾害类型以及防治技术、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借此更好地提高工程质量,优化现有工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1 岩土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1.1 崩塌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该地质灾害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主要是因为山体下部出现空虚导致无法承受住上部山体的压力,从而发生崩塌地质灾害。
崩塌这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因素。
因为人们对山体进行过度开采,在山体的底部过度挖掘,然后随便堆砌,就会导致山体底部的承受能力变弱,从而造成崩塌现象。
岩土工程中出现崩塌现象将会造成工程整体施工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情况。
1.2 山体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就是因为山体斜坡上的岩土体因为受到外力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土质松软,难以承受住山体的压力,导致岩石和土体持续从山坡上滑下。
当出现山体滑坡时,会有大量的岩石和土体滑下,导致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而且当出现山体滑坡时,发生的速度非常快,并且很突然。
造成山体滑坡的因素可能是地震、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大面积持续降雨等。
为了降低山体滑坡的影响,需要做好相关的防御工作。
1.3 泥石流如果山坡原本稳定的泥沙发生松动现象,再遇上强降雨或者大面积的冰雪融化,山坡上松动的泥沙则会随着水一同流下,从而形成泥石流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及措施分析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各种资源的不断开发,这也就为我国原本就很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地质灾害的出现不仅影响自然生态环境,更有可能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所以本文就将针对岩土工程以及地质灾害的具体概念进行简要阐述,且提出了在未来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防治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问题,从而为我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事故的减少做出努力。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措施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概念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实际上均属于地质环境工程学的研究范畴。
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对岩土本身进行开挖与加固。
而地质灾害则存在人为或者自然两种可能,无论是哪一种作用,最终都会出现有害于地质的现象。
所以一般而言地质灾害的出现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等,而这些灾害大多数都与人为因素有关。
对岩土的不合理开挖以及对岩土工程的保护欠佳都很容易导致地质遭到重创,进而接踵而至的就是各类自然灾害。
只有本着预防的原则,并且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现象进行及时地预防和根治,才能尽可能减少我国每年面临的自然灾害现象。
2影响岩土工程建设中常见地质灾害我国自然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而地质灾害还影响着道路、航运、通信、堤坝等工程设施的正常运作,对旅游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生态破坏。
2.1 泥石流泥石流是普遍的自然地质灾害,危害力也是极其强大的。
泥石流是一种携带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主要出现在过度砍伐对植被大量破坏的地区,使泥土缺乏固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诱因是:不合理的弃石、弃土,不合理的乱挖、乱伐、乱垦。
2.2 滑坡针对我国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来看,其分类与表现首先则体现在滑坡上。
所谓滑坡。
就是沿着斜坡的土体或者岩体,因为受到了河流的冲刷以及地下水活动或者是地质变化,如地震的影响,使得其本身会沿着相对较软的面滑落,而这也会导致整体顺着坡度的方向向下自然滑动,这个过程也就称之为滑坡。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摘要:我国地大物博,地质条件复杂,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频发,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为了能有效保护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出合理防控地质灾害问题的建议。
本文首先阐述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其次提出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应用引言:地质灾害对人们生活、社会生产等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加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十分有必要。
在开展岩石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应当要不断引入现代新型技术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及其危害性。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的策略。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1.1加固技术地基加固技术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中常见的防治技术,通过对地基的加固,能提高地质相关工程的稳定,并可有效预防灾害发生。
有地基的情况下,可以选夯实法、预压法这类提高地基层稳固性的加固技术,这类技术能够提升地基的稳定性。
一般地基不稳的情况下可应用加固技术,如,河边的建筑工程,由于其与水源很近,土地含水量大,会使地质出现松软,最终形成不利于建筑施工的软土地基,不但有丰富的含水量,其还具有高触变及高压缩性质,为此,在具体施工中,会耗费很多物力和人力去对土质进行整治,从而能够最大程度防止出现建筑物沉降情况。
此种情况可以选择柔性桩复合地基,加固方式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加固。
1.2抗滑桩施工技术一是,应根据坡地的具体实况对抗滑桩位置进行充分考虑,并把它布置在地质土层薄且推力小的地方。
抗滑桩在布置时,在实际施工中,主要采用单排模式,但当滑坡推力过大时,采用分段阻滑动模式。
同时,还需要抗滑桩长度,最多不得超过36m,应注意的是,如果抗滑桩的滑带深度超过25m,就必须考虑施工是否是标准的。
二是,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抗滑桩位置的准确性,如果抗滑桩发生位置偏差,将严重影响抗滑桩的稳定性,最终也会影响到防治效果。
探索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和预防措施论文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铁路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应运而生,由于高速铁路对线路平、纵断面要求极高等原因,隧道数量越来越多,隧道总延长在铁路线路总长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探索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和预防措施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探索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和预防措施全文如下:【摘要】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更多的能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提升,同时建筑工程的资源消耗也在不断提升,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地质灾害频发,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首先对地质灾害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提出几点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当前,地质灾害活动越来越频繁,建筑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提升了灾害发生几率。
若是地质灾害发生,便会对工程结构造成破坏,从而影响人们的安全,所以,在对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减少灾害发生几率。
1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就是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地质性的灾害,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就会对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还有环境等造成严重的破坏。
从当前情况看,滑坡以及泥石流还有地面沉降是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1]。
一般来说,人们对环境问题的不重视,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若是遇到地质灾害,那么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社会损失是很严重的。
我国的地理环境是很复杂的,地质结构具有多样性,各种因素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在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也在提升。
另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在灾害发生的时候没有比较好的处理能力,如果发生了地质灾害,经常会导致大范围内的破坏,造成极大的影响。
对于地质灾害来说,其主要表现包括了滑坡以及泥石流还有崩塌和地面沉降等。
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自然因素,地质环境变化造成地质灾害,这种因素是不能人为控制的。
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论文摘要工程地质灾害是指在工程建设或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的原因,导致对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营产生威胁的自然灾害。
工程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工程地质灾害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论文将重点探讨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分类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引言工程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工程建设或施工过程中的灾害事件。
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大和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类,然后探讨几种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2. 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运动、地形地貌、地震和地下水等因素。
地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例如断层运动和地壳的抬升和下沉。
这些运动会导致地质构造的变化,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地形地貌是指地表的起伏和变化,例如山地、丘陵、平原等。
不同地势的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地震是指地壳发生的震动,可以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的水资源,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工程地质灾害的分类根据工程地质灾害的不同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地质体坍塌、地面塌陷、滑坡、地震和地下水涌出等几种类型。
3.1 地质体坍塌地质体坍塌是指地下岩土或岩石体的坍塌现象。
这种灾害通常发生在地下洞室、矿井和隧道中,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威胁。
3.2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下水位下降或地表负荷增加导致地表下沉的现象。
这种灾害通常发生在开采过程中,对建筑物和交通设施产生严重破坏。
3.3 滑坡滑坡是指山坡或边坡由于重力作用而发生的质体滑动现象。
这种灾害通常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地区,对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3.4 地震地震是指地壳发生的震动,可以导致地表和地下的破坏。
地震引发的灾害往往对工程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图书馆,这样既可以方便本校师生的查阅,又可以对非本校人士开放,使图书的社会化得到充分体现。
图书的社会化也有效的避免了图书资源的浪费,大大提高了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2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面临的挑战2.1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压缩了传统图书馆的生存空间近些年,伴随大数据社会的到来,产生了“互联网+”模式,致使传统图书馆读者数量逐渐减少,也就是一些读者由依靠传统图书馆获取知识到依靠电子图书馆获取有关知识。
这种变化,让一些传统图书馆面临严峻生存挑战。
特别是对于部分以获利为经营目标的传统图书馆而言,读者数量的锐减让其在书籍购买、书籍管控、书籍推广等方面都迎来诸多难题。
加之大数据时代已是必然趋势,在大数据背景下构成的电子图书馆,其智能化与便利性在满足各种层级的用户需要的过程中,还能够把不容易储存的纸质图书保存得更完整,让电子图书馆享有更丰富的图书资源,这对传统图书馆而言,是重大打击。
2.2大数据时代给图书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图书馆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对新型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传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采用的“人治”的管理方式,只要图书从业人员掌握图书整理、档案类型划分等基础技能就可以了。
然而电子图书馆的图书管控要求图书馆从业人员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在特殊状况下,还需要高能力、高素养的程序员对电子图书馆的图书加以类别划分、资源整合、检索词设定、图书馆程序运维等。
另外,电子图书馆的诞生也迫使传统图书馆从业人员积极改变思想,主动迎接大数据环境下的竞争,在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2.3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资源需要更加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筛选互联网的便利性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图书内容的传播。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互联网也不例外,其在为人们创造便捷的同时,也会由于参差不齐的资源充斥让用户面临陷阱的威胁。
譬如,错误的书籍材料或文献数据,不但会妨碍人们对知识的获取,还会让人们的观念产生变化,向不良的方向发展。
百家述评•302【参考文献】[1]夏为平.基于Arcgis栅格单元划分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J].江西煤炭科技,2020,(04):172-174,178.[2]王福瑞,李艳桃,徐鹏飞等.贵州龙里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治措施[J].现代矿业,2020,36(09):111-115.[3]王福瑞,李艳桃,徐鹏飞等.贵州龙里石板寨六组崩塌基本特征及防治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10):119-120.[作者简介:高鹏程、豆靖涛、董伟,河南省自然资源监测院、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文/高鹏程 豆靖涛 董伟基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其防治措施的分析摘要 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
而地质灾害防治的开展与落实,关系到灾害的损失,因此要高度重视。
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 地质灾害;企业;防治虽然近些年国家已采取措施进行规划治理,但一些地区依旧处于地质灾害的阴影中。
结合目前国家发展形势,相关部门有必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围绕地质灾害防治进行探究,为国家工业飞速发展保驾护航。
1 地质灾害类型1.1 山体滑坡通常情况下,山体滑坡主要是由于山体被破坏进而导致出现碎石滑落的状况出现。
此种自然灾害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外界环境以及土地开采工程所导致的。
比如,当山体受到强降水的影响时,会有大量石头因冲击力而出现滑落的现象,这便会导致矿山发生震动,再加上人们对土地植被的破坏,一些土壤都裸露在外界环境中,因此便会出现山体滑坡的现象。
1.2 泥石流通常情况下,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一些山沟地区,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会将表面的泥沙以及石块进行冲刷,进而会产生泥石流。
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人们肆意砍伐树木所产生的废料以及残渣不能及时完成排放,对整体环境的安全指数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二,人们任意开发荒地,使得土地的用途不能充分展现出来。
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孙晨辉[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筑事业的发展,岩土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对我国地质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由此引发的灾害现象直接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经常发生地质灾害,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保证建筑工程事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P69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519(2020)03-103-2作者简介:孙晨辉(1988—),男,天津市人,工程师,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研究岩土工程。
(邮箱)1246747897@1 前言岩土工程就是工程中的岩土开挖或加固等,通常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来减少灾害中的损失。
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使国家资源受到损失。
根据国家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相关条例规定,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等情况,其中人为导致地质灾害的情况占大多数,并且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积累还在不断增多。
我国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大,占了所有灾害种类的25%左右,给自然环境资源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积极推动我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行。
2 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2.1 滑坡滑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斜坡受到长时间的雨水或者地表水的侵蚀,导致表面岩土结构发生涣散,或者在地震以及开挖作业的影响下,斜坡表面的岩土发生了变化,集中分散在岩土的软弱面,产生的一种集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现象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造成滑坡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暴雨冲刷、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冲刷、地震影响、工程作业中的挖掘工程以及森林减少导致的水土流失等等,工厂以及生活中的排水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滑坡现象,因此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及措施分析摘要:随着地球人数突破70亿,当今世界,保护环境,寻求最佳地利用环境已成为各国的重要目标。
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护地质环境,减轻地质灾害,树立减灾就是增产的思想,灾情就是国情的组成部分的思想。
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到人民生命时产安全,破坏各种工程设施和社会时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地质灾害危害出发,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实践经验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质性破坏越来越多。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广大,孕育地质灾害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变,自然变异强烈,不同地区人类工程活动的性质和强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所形成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强度及危害大小也差异甚大,已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
我国灾害种类多、灾情严重、分布面积广。
1 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
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的发生还导致破坏铁路、公路、航运、水库、堤坝和通信等工程设施,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
生态环境等。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
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1.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1.2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
(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
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1.3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
(1)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1.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
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70多个,明显成灾的有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将近3m。
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区)。
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三:一是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二是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三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1.5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人工诱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如下:
一是诱发速度快。
在自然地质演化及气候变化过程中,岩体由相对稳定至不稳定的变化,经历长时间过程。
而人工因素诱发下,就大大地缩短了自然演化时间,加速岩土体的岩性变化,而导致突
变灾难的发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是诱发灾害面广。
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特大灾害之外,一般其危害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人工因素诱发下,其危害性就具有更大的影响面。
例如由于生物资源——森林的破坏,工程的大规模开挖,影响的是区域性环境恶化,诱发区域性旱涝灾害,以至引发全球性荒漠化。
人类活动产生的升温效应,对气候及地质灾害诱发作用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
三是灾害损失巨大,除了地震之外,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仍会不断增加,目前估计地质灾害损失每年约500亿元,而受到威胁的就是这些数据的数倍至数百倍。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防治措施
2.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践
做好防治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标制定。
(1)根据致灾的成因确定主要防治途径;
(2)根据灾害的易发程度、防治目标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
2.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现行行业规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技术标准及资料分析,国内防
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有:排(截)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设计分别采用了对应的防治工程措施,见下表1所示。
表1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一览表
2. 3地质灾害工程实践
(l)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
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
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
①雨天避让措施。
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一作转移地点安排。
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
②搬迁避让措施。
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
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
3 结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的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已经确定,并将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点内容,相信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胡茂焱.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9
地质工程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