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 湖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5
一、门户网站:1、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ttp://159.226.80.1/chinese/chinese.html2、中国微生物资源信息共享/sdinfo3、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4、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6、中国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微生物节点/7、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中心微生物学部分/cbic.shtml8、微生物学科特色门户中心/9、All the Virology on the WWW /~dmsander/garryfavweb.html二、研究机构:10、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11、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12、微生物研究站(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Research)/pylorus/index.asp13、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14、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F/03/default.asp15、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浙江天科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16、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newsamplebk/17、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18、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19、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0、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index002.htm21、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docc/008.htm22、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microbe.asp23、清华大学微生物实验室/24、台湾东吴微生物学系.tw/25、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site%5Fyjs/cpjs.htm26、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server. ... uctInfo&of=view27、南阳微生物研究所/chanpin.htm三、菌种保藏机构:28、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29、中国典型培养保藏中心/30、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database/search.htm31、渗流所微生物菌种库/weishengwu/index2.htm3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四、数据库:33、中国微生物资源数据库/34、真菌物种数据库/species/speciesnew.htm35、全球生物物种数据库/36、检验医学网上资源库/edu/resource/graphic/index.asp37、中国经济真菌多媒体数据库http://159.226.80.1/ecofungi/fungimenu.shtml38、中国微生物菌种目录http://159.226.80.1/database/catalogsc.html39、细菌名称数据库/bacteria/bacteria.htm40、真菌新种数据库/newsp/index.html41、微生物物种编目数据库/species/speciesnew.htm42、西藏大型经济真菌/xzzj/fungi_xz.htm43、革兰氏阴性杆菌编码鉴定数据库http://159.226.80.1/database/gnb/gnb.shtml44、法国细菌名称数据库/srs71bin/cgi ... BSN_Bacterial_Names45、国际微生物菌种数据网络MSDN http://159.226.80.1/msdn.shtml46、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srs71bin/cgi-bin/wgetz?-page+top47、国际计算机用微生物性状编码系统http://159.226.80.1/RKC.html48、Virus Database Online .au/viruses/welcome.html49、E.coli database collection – ECDC .au/viruses/welcome.html50、Molecular Microbiology Jump Station /pages/micro.html51、WHO/TDR MALARIA DATABASE .au/MalDB-www/who.html52、HPV Sequence Database /五、学会:53、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54、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委员会/55、中国微生物学会/index.php56、湖南省微生物学会/hsm/57、Society for General Microbiology /58、Microbiology @ Leicester /六、科普及教程:59、微生物的世界.tw/colony/60、中国科普博览——微生物馆/gb/lives/microbe/microbe_basic/61、微生物界/weishengwu/62、微生物大世界/jiaomu1.htm63、星光网——临床医学常见真菌图谱/partner/njczw/jltp/zj/zj.htm64、中教育新网——微生物学教程/Special/Subject/CZSW/SWTS/WSWXJC/6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micro/66、武汉大学微生物学专题教学网站http://202.114.65.51/fzjx/wsw/main.htm67、华南师范大学微生物教学网站/life/teac ... icro/info_index.asp6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教学网站/courseware/wsw/yldh.htm69、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http://202.113.49.22/home.files/microbiology/xijunxue/index.htm70、微生物资源在线/71、中华基因网——微生物检验产品/ad/millipore/007.htm72、兽医微生物学/jiaowuchu/jingpinkecheng/weishwu/七、学术期刊:73、Microbiology /74、The Microbiology Network /75、Microbi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links /76、Microbiology Jobs and Information /dir/life_sciences/microbiology/77、EPA Microbiology /nerlcwww/78、Microbiology of Yahoo /science/biology/microbiology/79、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80、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full-text) /81、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full-text) /8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full-text) /83、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full-text) /84、Microbiology(full-text) /85、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full-text) /八、检验及仪器:86、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biotestlab/87、微生物生化仪器(南京庚辰科学仪器公司)/web/fxyq/flyq/weishengwu.htm88、检验医学网/list.aspx?cid=1889、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hangwei/90、上海恒奇仪器仪表有限公司/wswjc.htm91、化工仪器网—微生物自动分析仪/products/n ... lei=C&xiaolei=I九、专业论坛:92、labcn检验医学论坛——微生物论坛/bbs6/list.asp?boardid=18十、微生物应用:93、合肥恒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index.htm94、保定市冀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qyml/produser15954.html95、北京九隆升微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cpjs.htm96、广东环凯微生科技有限公司/showroom/97、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index.html98、重庆绿环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product.htm99、上海通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ro2.asp?ID=5100、杭州优活微生物开发有限公司/shf.asp101、苏州市永安微生物控制材料厂/product.html102、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微生物检测试剂/microbe_antibody_elisa.htm103、广东合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4、中国微生物肥料联盟/105、全禾菌业/106、仪征诚信微生物制品厂/pro ... xwsw&thelevel=3。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抗酸染色法实验报告篇一:抗酸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目录1简介2抗酸染色的原理3抗酸染色一般步骤?1)初染?2)脱色?3)复染4抗酸染色的染液配制简介编辑抗酸染色法acid-faststainingmethod1882年由埃利希(F.ehrlich)首创并经F.齐尔(Ziehl)改进而创造出的细菌染色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对结核菌的齐尔-尼尔森(Ziehl-neelsen)染色法和齐尔-加贝特(Ziehl-gabbet)染色法。
用石炭酸复红染色后,用盐酸乙醇分色,再用美蓝进行对比染色,即不再脱色而呈现石炭酸复红的红色。
抗酸染色的原理编辑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
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
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抗酸染色一般步骤编辑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2)脱色3%盐酸酒精脱色30秒~1分钟;用水冲洗。
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用油镜观察。
抗酸染色的染液配制编辑1、石炭酸复红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溶液10mL5%石炭酸90mL2、3%盐酸酒精浓盐酸3mL95%酒精97mL3、吕氏美兰液美兰酒精饱和液30mL氢氧化钾(1:10000)100mL篇二:实验二十四抗酸染色-jpkchnadlcn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授课专业:医学检验学时:2学时实验十七结核杆菌检验(m.TuberculosisTest)一、实验目的⒈掌握结核杆菌的菌落特征,镜下形态、染色特性⒉掌握抗酸染色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报告二、实验器材与试剂⒈菌种:bcg⒉试剂:抗酸染液⒊其他:三脚架、铁片、木夹子等三、实验内容㈠微生物学诊断⒈标本采取根据病灶器官取材,包括痰,尿,脑脊液,粪便等。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课程负责人:黄祥元2010年2月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参考学时:90学分: 3可就业岗位:农产品检验、食品检验、农产品深加工与贮藏、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工业发酵等。
可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中、高级)、食品检验工(中、高级)。
适用对象: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三年制高职)。
一、课程定位1、课程地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农产品、食品检验类专业及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类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
是以食品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微生物学的知识和实验技术对农产品、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与检测的一门实践行很强的学科,适合农产品、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方向职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微生物检验与理化检验、感官检验是农产品、食品检验类课程体系的三大检验方法(技能)课程,也是农产品、食品检验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的主要内容。
2、课程任务课程以培养农产品检测专业学生微生物检验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农产品、食品行业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农产品检验、食品检验、农产品深加工与贮藏、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工业发酵等)的任职要求,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为依据,将传统的《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卫生与检验》等学科型课程,按照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进行课程重构,强化微生物检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对学生完成农产品、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考试或从事相关工作起主要支撑作用,同时也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必需、够用”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后续课程:农产品营养成分检测、仪器分析、综合实训、顶岗(跟岗)实习。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以就业为导向,微生物检验技能为载体,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
…O …O … 试卷代号:3怀化医专 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检验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1.包涵体2.垂直传播3.干扰现象4.Dane 颗粒5.汹涌发酵现象…O…O…1、病毒的基本结构由和组成,部分病毒的外面还有一层。
2、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有、、;气性坏疽是由等细菌感染所致。
3、HIV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感染细胞,结果造成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而导致免疫缺陷.4、在革兰染色中绿脓杆菌为菌,肺炎链球菌为菌霍乱弧菌为菌,鼠疫杆菌为菌,军团杆菌为菌.5、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和抵抗力较强;对其常用染色,结果染成红色.6、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和,后者主要指经传播和传播.7、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呈 ,可以通过,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1、粪便中的志贺菌受其他细菌酸性产物的影响,可以数小时内死亡,故采到的粪便标本应尽快送检.( )2、串珠试验与炭疽芽孢杆菌有关。
( )3、流感病毒的NA 和HA 易发生变异,当其变异的幅度小时,是量变,可导致流感中小规模的流行,此称为抗原性转变.( )4、感染HBV 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是HBsAg 、前S1、前S2抗原,症状出现前就可以被检出。
( )5、一种病毒诱生的干扰素,对多种病毒有作用。
1.列举沙眼衣原体的种类以及所致疾病。
2.病毒的分离培养有哪些方法,为何与细菌的培养方法不同?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敢五项共使用了哪些方法?请说出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sAg的原理?(8分)2.从粪便中可以分离到哪些致病菌?可引起何种疾病(举例说明,7分)?1、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A.肺炎球菌B.肺炎杆菌 C。
流感杆菌 D.肺炎支原体2、培养钩体最适温度为A.18~20℃ B。
20~25℃ C。
28~30℃ D. 37℃3、柯索夫氏培养基常用于A.钩体培养 B。
奋森氏螺旋体培养 C。
梅毒螺旋体培养 D.以上均可4、病毒核酸类型是A。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31025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总学时:136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68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面向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单位:基础教学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知识,各论部分主要介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染色特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点、抗原性和分类,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要求与方法、检验鉴定程序、具体的鉴定方法及鉴定要点和报告方式。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巩固和加强对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理论、知识方面1.明确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学习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认识医学微生物分类的意义及各类医学微生物的主要特性。
2.掌握医学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机理、理化因素及生物因素对医学微生物的影响。
3.熟悉病原微生物的主要传播途径、致病性及免疫性。
学会对各类病原性微生物感染的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
4.明确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防治和药物治疗原则。
5.掌握常见的微生物所致疾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指标6.了解对各类病原微生物的防治原则。
(二)能力、技能方面1.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
2.正确阐述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主要传播途径及引起疾病的类型。
3.掌握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方法。
4.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验操作相结合,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的医学微生物学诊断方法的机理,熟练各种基本实验的操作。
5.能运用学到的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知识,对各类临床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学的鉴定,及时地发出规范、准确的鉴定报告。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篇微生物学检验基础绪论(1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微生物与微生物学(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3)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150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一、课程的性质《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门课程,在医学检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国家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的五大内容之一。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检验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设置的依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医学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测等相关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是以微生物检验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的。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临床医院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内容的确定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主要依据:①以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体现真实微生物检验的工作流程,注重教学内容衔接性。
②以微生物检验技术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
引入临床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
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素质培养的职业性。
③课程内容可适当拓展,删减一些已经过时的陈旧的知识内容,将微量化、快速化检测技术及半自动化、自动化仪器使用和新技术纳入《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内容中。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
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授课专业:医学检验
学时:4学时
实验十三沙门菌属和变形杆菌属检验
( Salmonella test and Proteus test)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模拟临床标本,模拟临床情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掌握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的生物学特性、检验程序及鉴定方法。
二、实验设计及安排
㈠模拟标本:血液(正常血液中分别加入3种沙门菌和大肠杆菌,并编成1、2、3、4号。
㈡实验分组:2人为一组,每组鉴定一种标本,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
㈢实验教学过程:
第一天
1.布置任务(检验程序设计、增菌培养、看书、查找相关沙门菌检验、血培养的资料)
2.发标本
3.教师需提供的材料:增菌液
第二天:增菌结果观察,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
1.教师需提供的实验材料:
培养基:SS,EMB
试剂: 0.5%美蓝水溶液,2%伊红水溶液,20%乳糖水溶液等
其他:无菌平板, 1ml无菌吸管,5ml无菌吸管,吸头若干,革兰染液,玻片,显微镜,镜油,擦镜纸,电吹风等
2.教师提示:细菌生长的现象;取菌操作需严格无菌。
第三天:分离培养结果观察、涂片染色镜检、初步生化反应。
1.教师需提供的材料
培养基: KIA,MIU,半固体,蛋白胨水,葡萄糖蛋白胨水,枸盐酸盐琼脂斜面培养基,硝酸盐等
试剂:20%尿素水溶液,0.4%酚红水溶液,1%溴麝香草酚兰酒精溶液,20%葡萄糖水溶液等
其他:无菌中号试管,无菌小号试管,1ml无菌吸管,5ml无菌吸管,吸头若干,斜面板,革兰染液,玻片,显微镜,镜油,擦镜纸,电吹风等
2.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能分析选择培养基上出现不同的菌落;染色结果不正确。
3.教师提示:SS、EMB的结果分析结合这两种培养基的原理来解释
第四天:生化反应结果观察,最终鉴定
1.教师需提供的材料
靛基质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40%KOH肌酸溶液)
沙门菌属诊断血清
2.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各项生化反应的结果判断;进行血清学诊断的方法及步骤;根据片面的实验结果做最终结论。
3.教师提示:生化反应结果要结合培养基的成分、原理进行分析、判断;细菌的最终鉴定要综合形态染色、菌落性状、生化反应和血清凝集的各项实验结果。
三、实验报告:
1.写出检验程序;
2.详细描述实验结果并分析;
3. 结果报告;注意列出各种细菌的鉴定依据。
四、实验小结:
㈠实验准备
1.标本1:伤寒沙门菌+大肠杆菌
标本2: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大肠杆菌
标本3: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大肠杆菌
标本4:变形杆菌+大肠杆菌
2.培养基:
SS,EMB,KIA,MIU,半固体,蛋白胨水,葡萄糖蛋白胨水,枸盐酸
盐琼脂斜面培养基,硝酸盐等
3.试剂:
20%尿素水溶液,0.4%酚红水溶液,1%溴麝香草酚兰酒精溶液,0.5%
美蓝水溶液,2%伊红水溶液,20%乳糖水溶液,20%葡萄糖水溶液等靛基质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40%KOH肌酸溶液)
沙门菌属诊断血清:
4.其他
无菌平板,无菌中号试管,无菌小号试管,1ml无菌吸管,5ml无菌吸管
吸头若干,斜面板
革兰染液,玻片,显微镜,镜油,擦镜纸,电吹风等
㈡以学生自己实验为主,从程序设计到结果报告,独立完成。
老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出一些提示和建议。
实验过程中,教师最好是不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应启发学生对结果的分析和思考。
(三)通过对两类细菌的同时检验,教师应指出沙门菌和变形杆菌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两属细菌的主要特性。
五、实验结果
㈠菌落观察:
⒈SS平板:
圆形,凸起,边缘整齐,光滑,湿润半透明的无色小菌落
⒉EMB:
圆形,凸起,边缘整齐,光滑,湿润半透明的无色中等大小的菌落
㈡生化反应:
KIA
斜面底层产气硫化氢伤寒杆菌 K A +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K A + +(+/-)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K A + +(++)
变形杆菌 K A - +/-
鸟AA脱羧酶赖AA脱羧酶 C M VP 伤寒杆菌 - + - +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 + - + -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 + + + - 变形杆菌 - - + + -
MIU
M I U
伤寒 / 副甲/副乙 + - -
变形杆菌 + + +
附: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1.原理:
某些细菌具有特异性脱羧酶,能作用于氨基酸的羧基部位生成碱性的胺类和CO2,使培养基中的溴甲酚紫指示剂变紫色(酸黄碱紫).加石蜡油是为了造成一个厌氧环境,因为只有在厌氧环境下生成的胺才稳定.
2.应用: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如沙门菌属中除伤寒和鸡沙门菌外,其余沙门菌属的赖/鸟氨酸脱羧酶均为阳性。
赖氨酸脱羧酶阳性对照株:产气杆菌
精氨酸脱羧酶阴性对照株:产气杆菌
㈢形态观察:
GS:革兰阴性细长直杆菌,多呈单个分散存在
㈣血清学实验:
先用A-F多价血清检查,如凝集,则分别用下述H因子血清检查第一相抗原。
A群: a B群: b
D群:d
注意:如实验时,待检菌与多价血清补凝集,因考虑是否有Vi抗原阻碍凝集的可能,可在玻璃试管内用生理盐水将细菌制成浓悬液,放入沸水中15-30分钟,冷却后再次做凝集试验。
因Vi抗原能阻断O凝集,而煮沸处理能破坏菌体表面Vi抗原,仅出现单相H抗原时,需用位相分离的方法诱导出另一相抗原后再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