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_基于珠三角经济圈的实证研究_任英华
- 格式:pdf
- 大小:707.79 KB
- 文档页数:6
金融集聚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机制研究作者:朱广印王思敏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22年第04期摘要:當前结构转型背景下,金融集聚能够为各大产业的绿色改造与技术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门槛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机制,并以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金融集聚以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渠道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空间机制。
结果表明:(1)全国绿色经济效率呈N形波动趋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
(2)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先升后降的U形关系,前期金融集聚不利于本地及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后期则发挥出正向促进作用。
(3)金融集聚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中介机制对当地绿色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部分中介作用更大。
关键词:绿色经济效率;空间杜宾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中介效应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22)04-0063-10DOI:10.19647/ki.37-1462/f.2022.04.010一、引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各地区经济发展伴随工业化的推进,不同程度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经济增长的短板,如何提升资源环境约束下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兼顾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缓解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的压力,提高经济效率势在必行。
金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金融要素和资源在空间形态上的快速集中与协调组合更是金融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够优化资金配置,引导区域资源流向绿色产业,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因而,深入探究金融集聚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内在机制特征,以其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来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对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国外学者关于金融集聚问题的研究较早,Christopoulos和Tsionas(2004)[1]认为金融集聚在短期内可以实现产出增长,但长期伴随经济成熟存在阈值效应。
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空间计量分析
任英华;游万海;徐玲
【期刊名称】《人文地理》
【年(卷),期】2011(26)1
【摘要】在纳入空间效应前提下,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我国28个省域相关数据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在省域之间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技术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在空间维度上并不显著;交易费用与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知识溢出、规模经济、政府行为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
【总页数】6页(P82-87)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空间面板计量
【作者】任英华;游万海;徐玲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9
【相关文献】
1.我国服务业省级集聚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横截面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J], 夏伦;
2.高端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空间计量分析 [J], 吴远仁;沈利生;李淑燕
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外溢效应r——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
分析 [J], 王晶晶
4.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研究 [J], 李志平;白庆华
5.我国服务业省级集聚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横截面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J], 夏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融集聚论文:金融集聚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区域金融中心【中文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和平崛起的复兴之路上阔步前行,金融集聚水平总体上在提高,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金融业的主要集聚地区。
然而从空间差异的角度看,我国的二元金融越来越明显,区域金融的不平衡集聚状态对宏观调控提出新的要求。
西北经济区金融集聚程度也是稳步提高,但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很大。
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高速工具的日益进步或许表明我们的经济系统正向一个最终“零距离”时代迈进。
金融分散可使金融企业的商务成本大大降低,但现代金融企业越来越多地集中于某一城市和区域,这说明金融集聚还与很多基础性条件和原因有关,需要将产业集聚和金融集聚联系起来,从新的角度来阐释金融集聚的动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文将理论分析、归纳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从金融集聚开始研究,吸收了空间经济学、金融地理学、区域金融学、产业集聚理论对金融集聚研究的理论成果,并联系实际,对金融集聚的内涵、金融集聚的形成动因、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效应、金融集聚发展演变、金融中心形成的自然集聚与政府主导进行系统研究,形成对金融集聚研究的初步理论框架。
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西北经济区中五省、自治区金融集聚程度做了实证性的研究和探讨。
最后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西北主要城市金融集聚力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提出建设西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合理建议。
【英文摘要】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 is on the road to recovery stride forward, general level of financial concentration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and Bohai Rim region is a major gathering of financial sector areas.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differences, China’s dual financial is so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the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financial imbalances in the macro-control status of new demands.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concentration in Northwest Economic Region increased steadily, but with a large gap betwee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high-speed tools demonstrate more advanced economic system that we have may go forward a final “zero distance”era. Financial dispersed financial enterprises can greatly reduce the cost of business, but more and more modern financial enterprises concentrated in certain cities and regions, indicating that the financial basis with many agglomeration conditions and factors and the need to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clustering link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o explain the motivation of financial concentration in order to find ideas to solve the problem.This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combination of inductive and empirical research, a study from the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by absorbing the financial geography, industry cluster theory, regional finance, spatial economics, financial Clusters theoretical results, with practice in concentration of financial meaning, the formation of agglomeration of financial motivation,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effects on the real economy, the evolution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and financial center, a natural gather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a systematic government-led research, the formation of agglomeration of the preliminary theory of the financial framework.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Northwest Economic Zone in the five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concentration mak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Finally, we use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major cities in the Northwest to study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static game model, I proposed the building of the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in the Northwest and reasonable proposal.【关键词】金融集聚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区域金融中心【英文关键词】The financial cluster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目录】西北经济区金融集聚程度研究内容摘要3-4Abstract4导论7-11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7-8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8-10第三节本文研究框架10-11一、研究思路10二、研究方法10三、可能的创新点10四、不足之处10-11第一章金融集聚和区域金融中心的理论研究11-26第一节金融集聚概述11-18一、金融集聚概念界定、研究范围及西北经济区界定11-12二、金融集聚的形成的动因分析12-14三、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效应分析14-15四、金融集聚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15-16五、金融集聚区的形成路径16-18第二节区域金融中心研究概述18-22一、区域金融中心定义及城市金融竞争力介绍18二、区域金融中心研究的相关理论18-20三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20-21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21-22五、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2第三节金融集聚与区域金融中心的关系22-26一、金融集聚是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前提和基础22-24二、金融集聚过程与区域金融中心形成过程的一致性24-26第二章西北经济区金融集聚程度实证分析26-42第一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估方法的选取26-32一、区域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指标的建立26-29二、区域金融集聚程度评估方法的选取29-32第二节实证研究样本及数据处理32-34一、实证研究样本32二、数据处理32-34第三节西北经济区金融集聚程度分析34-42一、主成分分析34-40二、聚类分析40-42第三章西北经济区主要城市金融集聚力分析42-52第一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估方法的选取42-45一、城市金融集聚力评价指标的建立42-45二、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估方法的选取45第二节实证研究样本及数据处理45-46一、实证研究样本45二、数据处理45-46第三节西北主要城市金融集聚力分析46-52一、因子分析法46-50二、聚类分析法50-52第四章研究结论、政策建议52-57第一节研究结论52-53一、金融扶持政策支付矩阵52二、博弈分析52三、结论52-53第二节政策建议53-57一、西北经济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设想53二、西安成为西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路径53-54三、具体建议54-57参考文献57-59附表:相关统计数据59-69致谢69-70详细摘要70-78【索购全文找】1.3.9.9.3.8.8.4.81.3.8.1.1.3.7.2.1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
金融集聚度研究文献综述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但是从各种类型的金融集聚区形成发展的进程看,很难使用单一的理论对其形成的动因进行解释,金融集聚的形成通常是多种动因共同交织的产物,并在不同的发展历程中的推动力不同,金融集聚的结果是形成金融中心。
现在有关金融集聚的文献主要是以产业集聚为基础,对金融集聚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集聚的定义、动因、集聚的测度、集聚效率、集聚效应以及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等方面。
一、金融集聚的内涵有关金融集聚的概念最早是由kindleberger(1974)[1]提出,上世纪九十年代davis[1]发现,在部分大城市中,金融企业都倾向于集中在某一区域,他认为这种现象是金融产业的一种属性。
国内学者连建辉、孙焕民、钟惠波[2](2005)认为,金融企业集群是复合性金融产品生产与交易的中间网络组织。
黄解宇、杨再斌(2006)[3]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地研究了金融集聚问题。
认为金融集聚从动态过程角度来讲,是指金融服务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产生、发展,并成长为金融地域密集系统不断增加的过程。
从静态结果角度来讲,金融集聚则是指经过上述过程,达到一定规模和密集程度的金融工具、产品、机构等在一定地域空间有机组合的现象和状态。
二、金融集聚的生成动因金融产业集聚的生成动因包括金融产业集聚的生成的驱动因素及内在机理问题。
多数学者对金融集聚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外部性与信息腹地论运用信息外部性与信息腹地论解释金融集聚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和路径依赖理论的基础之上。
主要代表人物是david porteous(1995,1999)[1]。
金融集聚的形成是“向心力”和“离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krugman(1991a,1991b,1995)[4]将这些区位理论的主要思想发扬光大,将其纳入“新经济地理学”中。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度测量及其与京、沪的对比作者:白彩全姚旭悦何宜庆李敖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27期内容摘要:金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的融通,一个好的金融体系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中部城市崛起的大潮中,金融的集聚能带来多大的推动力是值得深究的。
本文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其区位熵、赫芬达尔-赫尔曼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三个指标来综合衡量这六个城市的金融集聚水平。
在此基础上,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金融集聚状况与北京和上海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发现:一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都存在金融产业集聚现象,但是这种集聚效应不是很明显,没有形成金融产业集聚规模效益;二是六省省会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在2008年以后出现下降趋势,这充分说明了金融危机对金融产业集聚造成的负面效应;三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效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六省省会城市要采取措施,加强金融集聚程度,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金融集聚区。
关键词:金融集聚区位熵赫芬达尔-赫尔曼指数空间基尼系数中部六省作为全世界普遍的经济现象,金融产业集聚现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金融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建设金融集聚区,发挥金融集聚效应已经显得非常有必要。
特别是将上海建设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规划出台后,人们对金融集聚效应的关注再次提高,对金融集聚效应的研究也成为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方向。
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近几年来,中部六省经济快速发展,个别省会城市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基础性条件。
这些城市不仅是各自区域内经济增长的龙头,而且金融设施逐渐齐全,金融市场日益活跃。
然而,这些城市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上还存在一些限制条件,比如金融集聚程度偏低和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
1 引言金融集聚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或城市,聚集了大量的金融机构、金融从业者以及相关服务供应商和配套设施。
其中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在这个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系统,已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普遍趋势。
金融集聚的形成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经济发展需要、政策因素、人才和资源集聚效应以及良性竞争效应等。
首先经济发展需要以足够的金融支持为基础,因此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也会相应增加;为促进本区域的金融经济发展,该地政府在金融领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进入该地区;随着一个地区的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逐渐增加,该地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进入,从而形成了一种集聚现象。
在同个地区,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程度不断深化,能够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优化,提升整个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进而吸引更多的机构和从业人员进入。
金融业和经济发展是金融集聚的形成原因,同时金融集聚对金融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促进金融业的协同合作;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一些区域也出现了金融活动与金融资源的集聚现象。
中国的金融中心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大城市。
其中,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是全国最大的金融聚集地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金融机构和人才。
截至2019年底,上海境内金融机构总数已经超过1.2万家,金融从业人员超过39万人。
综上所述,金融集聚程度的评价分析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并没有一种明确的用于衡量一区域金融集聚程度的指标。
本文基于CIRTIC-TOPSIS模型选取13个指标建立了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及直辖市的金融集聚程度进行评价,最后基于2019年的数据,对我国新冠疫情前各区域的金融集聚程度进行评价分析。
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2.1 CRITIC-TOPSIS模型综合评价模型[1]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模型和客观赋权模型两类,相比主观赋权模型,客观赋权模型是从指标的统计性质出发,根据数据自身特点计算出指标权重,不需征求专家的意见,更具有科学性。
广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中国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对比*钟韵秦嫣然[摘要]城市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协同集聚为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本文选取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城市群2003年至2018年的服务业面板数据,运用EG协同指数方法测度对比两地的服务业协同集聚特征,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对研判我国城市群内服务业行业间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解读思路。
研究发现:(1)两大城市群当前已有部分服务行业呈现协同集聚的空间格局,但各自特征存在差异;(2)知识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间的协同集聚程度相对更为显著;(3)产业因素和科技水平对服务业协同集聚均存在促进作用,但产业关联度仅在长三角地区显著,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因素仅在珠三角地区显著;(4)由于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城市数量差异等原因,城市规模因素对协同集聚的影响虽然显著,但在两个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城市群服务业协同集聚长三角珠三角[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21)02-0005-11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追求高速增长和数量扩张,转向推进高质量发展、讲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发展阶段。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高质量发展对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已有研究显示,当产业发展到高级化阶段,单一产业的集聚将发展至产业协同集聚。
其依据在于:产业集聚是由知识溢出所产生的,那么,在知识交流的空间应该可以看到协同集聚,换而言之,当出现集聚效应时,协同集聚也将会出现(Helsely et al,2014)。
所谓协同集聚,是指在某一特定空间内不同产业在区域中高度集中的现象(Ellison et al,1997;Duranton et al,2005;陈建军*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等级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项目号41371174)和暨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19JNYH09)的阶段性成果。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总第2M期)金融研究金融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龚勤林,宋明蔚(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5)摘要:基于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人才三方面出发构建了金融集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集聚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且这种差异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趋同;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作用,且在不同地区间作用差异明显,金融集聚度越高的地区,其经 济效应越明显;通过对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内在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金融集聚能通过形成资本积累、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三条途径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其中,金融集聚的资本积累效应和科技创新效应作用明显,而产业升级效应相对较弱。
关键词:金融集聚;经济增长;资本积累效应;科技创新效应;产业升级效应中图分类号:F127;F83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4543(2021 )04 -006丨-14— '弓丨言金融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约束条件,其空间配置、发展、集聚尤其成为研 究热点。
其中,金融集聚作为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形态,已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11]。
金融集聚是推动城市群崛起的重要驱动力[2]。
目前,中国已确立了建设以上海、深圳等地为代 表的国家金融中心,以期通过金融集聚形成经济增长极,从而促进城市群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金融集聚正成为提升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3]。
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 略”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合理评价金融资源的集聚水平,如何正确理解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 系和作用机制,又应如何利用金融资源分布差异,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转型,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金融集聚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姬卿伟;李跃
【期刊名称】《区域金融研究》
【年(卷),期】2015(0)6
【摘要】基于金融功能和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运用C-D生产函数面板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层级明显,总量差异和结构差异在区域内和区域间都较大;金融集聚状态与经济水平不一致,银行集聚水平高于保险,东部和西部多地区资金流动风险较大;银行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影响最为显著,金融集聚弹性系数超过1.1,高于其它生产要素的贡献,但多数地区存在不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
【总页数】5页(P23-27)
【作者】姬卿伟;李跃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49
【相关文献】
1.金融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J], 于萍
2.科技金融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J], 高赞
3.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金融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的实
证分析 [J], 张桢
4.产业集聚: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J], 杨守云;赵鑫
5.科技金融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J], 高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三角”经济圈金融集聚效率评判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西三角”经济圈金融集聚效率评判“西三角”经济圈金融集聚效率评判近年来,中国经济进步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进步阶段,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迅猛。
金融发展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
盛韵雯
【期刊名称】《商展经济》
【年(卷),期】2024()6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验证珠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本文基于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在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金融资源深度互联互通;二是以珠江三角洲整体为视角,谋划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希望本文为理解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制定金融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盛韵雯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F207
【相关文献】
1.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
2.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
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研究
4.基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浙江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
5.数字金融对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评《高质量发展下的区域增长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