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213.16 KB
- 文档页数:52
产业组织理论综述内容提要:本文针对产业组织理论做了简要的综述。
首先,从研究方法和理论演化两方面描述了产业组织理论的概况;其次,研究并分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如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等)的观点和主张;最后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产业组织理论演化主要流派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概述产业组织理论(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运用微观经济理论分析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因此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理论的创立是以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张伯伦和琼〃罗宾逊各自发表的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为标志。
它的出现是与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
以完全竟争的市场作为分析前提的新古典学派认为,市场能使厂商的产量维持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因而可实现社会资源及社会福利的最优配臵。
然而,自上世纪20年代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行业转变为垄断行业。
垄断的出现阻碍了资源配臵的优化过程, 降低了社会福利。
为了解释传统理论与现实经济问题的冲突,张伯论和罗宾逊分别于1933年提出垄断竞争理论,试图解释由于市场结构变动导致厂商行为发生变异,并由此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如价格上升、产出不足、消费者剩余减少以及创新动机不足等。
这种分析框架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演进过程中已经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具有经验主义性质的哈佛传统理论。
第二次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有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学派、奥地利学派等,进一步探究了企业垄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等方面的问题,完成了对传统理论的修正和填充。
目前,信息化时代的模块化生产使得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无法解释现实的经济现象,而新的经济现象的出现又促使产业组织理论的不断演进。
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市场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市场中的竞争机制和市场失灵问题,并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不同企业的数量、规模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垄断市场是市场结构中最极端的一种情况,指的是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他企业很难进入市场。
在垄断市场中,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价格和产量来获得超额利润。
然而,垄断企业的行为也容易导致市场效率低下和消费者福利减少的问题。
因此,政府在面对垄断市场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保护消费者利益。
相对于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市场结构中的另一种常见情况。
寡头垄断市场指的是市场中只有几个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他企业很难进入市场。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寡头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寡头企业通过价格战、产品差异化和市场划分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和获得超额利润。
然而,寡头垄断市场也容易导致市场效率低下和消费者福利减少的问题。
政府在面对寡头垄断市场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以维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除了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也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完全竞争市场指的是市场中有很多小企业,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很小,企业之间不存在垄断或寡头现象。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的利润很低,市场价格接近边际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资源配置效率高和消费者福利最大化。
然而,完全竞争市场也容易导致企业生存困难和市场过度竞争的问题。
政府在面对完全竞争市场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以维护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
I n d u s t r i a l E c o n o m i c s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组织理论(1)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1、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2、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3、产业组织理论发展1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产业组织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的。
2需要指出的是,产业组织考察的是同一产业的企业,即处于同一商品市场的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
这里所指的商品同一性,主要指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主要性能、必须基本相同,商品之间具有高度的替代关系。
由此可见,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通常是指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的狭义的产业或市场。
3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
竞争机制被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能给出最优解决的组织形式,它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自由竞争的力量来自于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4Adam Smith亚当·斯密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由于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人、财、物等资源会自动地从资源分配过多、价格下跌的产业向资源分配不足、价格上涨的产业转移,同时又不断地从经济不善、效率低下的生产者向效率更高的生产者转移。
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达到资源在产业间和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5因此长时间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
政府作用及政策的制定,应着眼于如何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以保证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
只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在他们看来,没有比竞争机制再优越的市场组织形式了。
6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尽管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论述,但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
第一章导论一、概念1、产业经济学:就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及产业政策等得新兴学科。
2、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得经济活动得集合或系统。
3、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获得新得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她产品得“不合比例增长”得作用,有效地带动其她产业发展得产业或产业群。
4、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得战略地位,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她产业朝某一战略目标发展得产业或产业群。
5、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得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支撑作用得产业或产业群。
5、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得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得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得方法。
二、简答1、产业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产业经济学得研究对象,一方面,包括各个具体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得关系,通常涉及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另一方面,又包括具体产业之间得相互关系。
2、如何理解产业?(产业内涵就是什么?)(1)产业就是社会分工得产物,随社会分工而产生发展。
(2)产业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得必然结果。
(3)产业就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得企业经济活动得集合。
(4)产业就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得中间经济学。
(5)产业有多层含义,不仅包含生产、还包括服务、流通领域。
(6)产业内涵随社会生产力提高不断提升,外沿不断扩大。
3、评述三次产业分类法(就是什么+评价)三次产业分类法就是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得关系为标准将产业划分为三大类得方法。
第一产业:广义得农业——直接获取自然资源。
包括种植业、渔业、牧业、狩猎等;第二产业:广义得工业——对获取得自然资源进行加工与再加工。
包括制造业、采掘业、矿业、电力、供水等;第三产业:广义得服务业——从第一、二产业衍生出来得非物质生产部门。
包括运输、教育、通讯、国防等。
1、有些产业得归类尚存在争议。
(例如采掘业、矿业就是直接依赖于自然得;电力、供水归类于第三产业也可以)2、第三产业得内容过于繁杂,难以科学地总结她们得特点及规律,难以为指导生产提供建议。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当时,美国经济学家开始对市场竞争进行深入研究,以解释当时美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和企业之间的行为规律。
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范式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假设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结构。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常基于以下基本假设:1. 企业具有完全信息和理性预期:企业对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非常强,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做出最优决策。
2. 企业之间存在垄断和竞争的混合形式:市场上的企业既有竞争者,也有具有一定市场力量的垄断者。
3. 企业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效率低下和资源的浪费。
基于这些基本假设,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了企业的定价行为、市场进入与退出的决策、合并与收购、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等课题。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1.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产业组织理论关注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市场结构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竞争程度,进而影响市场绩效。
根据市场竞争程度的不同,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不同类型。
2. 入口壁垒与退出障碍: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了企业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的决策问题。
入口壁垒是指企业的进入难度,包括资本要求、技术壁垒、政府监管等。
退出障碍是指企业退出市场的困难程度,主要包括资产特殊性、合同约束等。
3. 市场竞争与定价行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和定价行为。
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引言产业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学科。
在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组织理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企业在各种市场结构下的竞争策略和市场绩效的变化。
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由贝尔曼、简森、刘易斯等学者提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组织理论逐渐得到完善。
20世纪70年代起,产业组织理论开始引入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对市场竞争和企业行为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假设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基于一些基本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市场竞争是基于理性的企业行为进行的,企业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 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成本结构是已知的,企业能够做出最优生产决策。
3. 企业的行为受到法律和制度环境的约束。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之间的关系。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所有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分布,而企业行为则是指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所采取的竞争策略和决策。
根据市场结构的不同,企业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在垄断市场中,企业通常会通过垄断定价来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则会通过价格战和非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只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从而获取利润。
市场绩效的评价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对市场绩效的研究,评价不同市场结构下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市场绩效可以通过市场的效率和市场的公平性来衡量。
市场效率是指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和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最大福利,而市场公平性是指市场中各方在交易中获得的收益是否公平合理。
产业组织理论的实证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通过对不同行业和市场进行观察和数据分析,研究者可以验证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假设,并对市场的结构和企业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产业经济学课件5一、产业组织理论简介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的理论体系,在产业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企业行为:产业组织理论从企业的行为和决策角度出发,探讨企业如何定价、生产和竞争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2.分析市场结构:产业组织理论关注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规模、均衡与不均衡等因素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并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
3.研究市场失灵: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市场上的垄断和寡头垄断等现象,并分析其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二、市场结构及其特征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企业数量、产品差异和进入难度等方面的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1.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存在大量买家和卖家,产品没有差异化,并且企业之间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的典型特征包括:价格接近边际成本、不存在利润空间和信息完全透明等。
2. 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卖家,市场上不存在直接的替代品,并且进入市场的壁垒很高的市场结构。
垄断市场的典型特征包括:卖方有较大的定价权、存在经济利润和市场份额大等。
3. 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存在少数几个大卖家,它们之间相互竞争,但市场上产品差异化明显,并且进入市场的壁垒较高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的典型特征包括:高度集中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定价权和产品差异化等。
4. 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卖家,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并且进入市场的壁垒较低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市场的典型特征包括:存在一定程度的定价权、产品差异化和广告宣传等。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实证研究产业组织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纯理论的构建,也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其对实际产业经济现象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实证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1.产业结构研究:通过对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比如对不同市场结构下产业的竞争程度和市场效率等进行探讨,以验证产业组织理论在解释产业结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