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从概念上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含两个方面:半殖民地性和半封建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含义是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和不完全的封建社会。
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压迫,丧失部分主权。
在政治上表现为主权不能完全独立,部分地丧失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内河航运主权、外交主权等;经济上表现为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部分地丧失贸易主权、关税主权等;文化上表现为殖民半殖民文化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以宗教侵略为先导,创办教会学校,培养为其服务的各种人才等。
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呈现出来的是半殖民地特征。
这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主权部分丧失。
其次,明确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属性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后期出现新民主主义成分,但封建剥削制度仍占主导地位。
半封建特征在政治上表现为地主阶级已不能完全掌握政权。
近代前半期是资产阶级要求参与并垄断政治权利,并为之进行斗争。
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以及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
近代后半期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及其依附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他们要求建立代表本阶级属性的政权,以排除封建地主阶级。
如国民大革命,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等。
这些斗争无一例外都在逐步剥夺地主阶级的统治权。
在经济上表现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发展和壮大,以及中共民主政权里通过土地革命或改革而出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它们都在冲击或废除封建经济成分。
文化上,前期表现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出现、发展,如戊戌变法前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新文化运动等;后期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它们都在冲击、否定着封建文化。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摘要: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受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关键字:性质封建资本共产党毛泽东了解近代历史,认清近代社会性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述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首先,关于对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理解。
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怎样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
而教材中却不把国内矛盾表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经济结构来看:在自然经济之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后期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
从阶级关系来看则出现了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复杂化了。
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之外又出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及民族资产阶级与大地主、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只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矛盾中的一部分。
因而,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来表述,就无法涵盖近代中国社会的国内矛盾。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非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可以这样说: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对外宣战、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才有国共两党的二次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基本是范围,具体答题时视情况缩减)(1)社会性质的改变P12 第二段和第四段以及第七段(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P14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句以及第五段的第一句P15第一段的部分和第二段的部分(3)主要矛盾P16倒数第8行到本页最后以及P17页第一二段3你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①鸦片战争后, 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中国领土主权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
③甲午战争的爆发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 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 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 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天津条约》又开放了 10个口岸, 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 而不需要重新课税,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 开放天津; 《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
《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 勒索白银 2亿两, 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 150多万平方公里。
《辛丑条约》规定, 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 12 处“留兵驻守” ,勒索到 4.5亿两白银, 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 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 “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3社会的特点①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国家, 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司法于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与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
其中,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的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这时,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战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近代史重点整理上编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2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3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 .反抗外来侵略: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5 .太平天国运动⑴代表人物:洪秀全⑵两大纲领: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⑶历史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近代,只是一个时间范畴,并不是社会发展史上的历史科学名词。
在世界史中,从欧美国家来说,近代时期是指一个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标志着西欧各国近代史开端的,是这些国家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
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近代史的开端。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法国近代史的开端等等。
但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这样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延续了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在1840年进入近代的时候,不是由于中国社会历史内部自然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不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到了要求取代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而是由于外来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才把中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近代社会。
所以,对中国来说,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是中国社会开始步出中世纪,开始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近代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历史形态,即在封建社会崩溃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一十年,所不同的只是以1919年为界,分为新、旧民主革命时期,所以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应到1949年止,1840年到1919年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期。
1.性质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几乎成为共识。
“半殖民地”这一概念首先是列宁提出来的,1915年《社会主义与战争》,首次提出中国为半殖民地国家;1916年以后又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进一步阐述: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不仅有殖民地占有国、有殖民地,还有各种附属国,其中包括“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财政和外交方面的附属关系的罗网包围着”的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等。
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
“半封建”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恩格斯《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分析德国1848年革命前的状况,是“半封建半官僚的君主专制的压迫”。
第一讲导言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近代,只是一个时间范畴,并不是社会发展史上的历史科学名词。
在世界史中,从欧美国家来说,近代时期是指一个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标志着西欧各国近代史开端的,是这些国家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
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近代史的开端。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法国近代史的开端等等。
但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这样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延续了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在1840年进入近代的时候,不是由于中国社会历史内部自然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不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到了要求取代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而是由于外来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才把中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近代社会。
所以,对中国来说,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是中国社会开始步出中世纪,开始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近代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历史形态,即在封建社会崩溃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一十年,所不同的只是以1919年为界,分为新、旧民主革命时期,所以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应到1949年止,1840年到1919年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期。
1.性质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几乎成为共识。
“半殖民地”这一概念首先是列宁提出来的,1915年《社会主义与战争》,首次提出中国为半殖民地国家;1916年以后又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进一步阐述: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不仅有殖民地占有国、有殖民地,还有各种附属国,其中包括“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财政和外交方面的附属关系的罗网包围着”的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等。
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
“半封建”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恩格斯《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分析德国1848年革命前的状况,是“半封建半官僚的君主专制的压迫”。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答: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近代文学的基本特点?答:一,文学的政治性和战斗性有所增强。
二,王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领域有所扩大。
三,文学呈现出以罕见的复杂状态与过度状态。
3.欣赏《己亥杂诗》其五.其一百二十五。
其五:“浩荡离愁。
更护花”。
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句笔锋突转,以落红华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蓄沉著。
其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分明,分三层: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语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才,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才,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人热情的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的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4.龚自珍是个成就和特点:(1)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社会批判,尖锐有力。
(2)追求理想,展望未来,慷慨激昂,热情洋溢,又不时流露杳茫孤独之感。
(3)敢于创新,尽文字之美,抒一家之言。
(4)艺术方法基本算是浪漫主义的,突破形式限制,不拘一格,瑰丽中显得古奥,犀利明快的同时往往又隐晦艰深。
5.龚自珍《咏史》的艺术特点:(1)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
诗从“金粉东南”写起,紧扣“咏史”之题;最后又借田横义不降汉的历史故事反讽士人不能坚持节操,仍回应标题。
半殖民地:即在政治上是指丧失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外国侵略者逐渐控制了中国内政外交;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即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在政治上是指地主阶级仍居于统治地位,但产生了新的阶级,并提出了对政权的要求;同时,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共同维持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在经济上是指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产生了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并冲击瓦解着旧的自然经济。
在思想文化上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但传统儒家伦理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论近代中国社会性摘要: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在此期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国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这是中国的一部屈辱史。
本文将从几次重要探索斗争的来分析分析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
关键词:社会性质,封建,革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度化了。
外过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纱、洋布等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使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了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一批官僚、买办、地主、商人投资兴办新式工业。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剧;八国联军清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1919年,10月10日晚,爆发武昌起义,革命之火以燎原之势燃变大江南北,一个月内,13个省以及上海和许多州县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与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
其中,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的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这时,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战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内容摘要: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
中华文明也历经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95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航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变。
关键字:中国近代基本国情鸦片战争中国封建势力资本-帝国主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社会阶层关系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航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是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变。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接着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谋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知名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社会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的入侵,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结束1、形成:(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东北沿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脱亚入欧”成为东方工业强国,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于1936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战争策源地。
2、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依然是徘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国家;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内战,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坚持“壤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给日本侵华可乘之机。
1、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世界政局动荡,德、意、日法西斯结盟,气焰嚣张;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国际联盟不能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二、日本侵华行径:1、抗日战争爆发之前:①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1894——1898年;《马关条约》②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小段铁路,诬称东北军所为,袭击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次日沈阳陷落;1932年,东北陷落,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2、抗日战争爆发: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北平西南宛平县;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被拒绝,随即进攻中国守军第29路军还击;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3、抗战爆发后:①八一三事变:1937年;上海;日军越过两军对峙线,中国守军还击;淞沪会战开始。
②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始,淞沪会战后;凶残的法西斯暴行引起了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证据:文献资料——日本士兵日记、国际友人如魏特琳日记、当时的报纸;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了三次变化,指出有哪三次变化?并简要说明每次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第一次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清政府出买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中国战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二次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与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
其中,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更与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的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这时,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暴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纳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战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赋性变更:独立的中国逐步酿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酿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单逐步把持了中国的财务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一)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与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
其中, 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来说,当向中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的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
这时,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战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频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帝国主义势力与中国的封建势力、买办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剥削中国人民,镇压中国革命。
因此,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由于它与连名义上的独立也没有、而由殖民主义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纱、洋布等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使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从而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流人城市,成了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一批官僚、买办、地主、商人投资兴办新式工业。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然而,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它们利用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而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导地位。
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
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体现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两者是密切结合、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而且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区有所差别。
在某些时期,中国的某些地区甚至沦为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北洋政府是以外国帝国主义列强为靠山的。
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它不惜出卖国家利权,从而使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伸展。
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
蒋介石集团上台之后,即宣言“要联合各国共同对付第三国际”,公开站到了国际帝国主义阵线一边,不过,他们在口头上仍以反帝国主义自我标榜。
1928 年 6 月,南京政府发表“修改”不平等条约宣言,要求与外国列强“重订新约”。
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并非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一切特权,如外国在华的租界、租借地和驻兵、内河航行等特权。
按照国民党政府同一些国家订立的条约,中国对外国进口货物除原定的值百抽五以外,可增收 5 %— 30 %的附加税。
这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某些积极作用。
但中国并没有真正取得自定关税的权力,而且中国的海关也仍然由外国人控制,长时期内总税务司一直是由外国人担任的。
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在长时间里并未付诸实行。
直到抗日战争后期的 1943 年,中国政府才与英、美订立新约,废除了包括领事裁判权在内的英、美在华特权。
但是 1946 年 10 月签订的中美联合宪警议定书,却又规定在华美军肇事须由美宪警处理,中国警局仅有旁听权而已,从而在实际上把领事裁判权变相恢复了。
从根本上说,国民党统治的建立,并没有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而是为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进一步敞开了大门。
蒋介石集团之所以敢于发动反人民的战争,没有美国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接受美国援助的交换条件,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和协定,使美方在中国享有了种种特权,包括在中国土地上不受限制地倾销商品和投资设厂的特权;在实际上重新恢复的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等。
正是在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和上述条约或协定的保护下,美国资本迅速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生活中占据了支配的地位。
大量美国剩余物资如潮水般地涌人中国市场。
在中国的进口总值中, 1946 年从美国进口的商品 ( 除军火外,包括多种轻重工业产品 ) 已占 57 . 16 %,中国的出口总值中,向美国出口的商品 ( 主要是原料品如桐油、猪鬃、矿砂等 ) 也达 38 . 71 %。
美国战后对中国的投资超过了 1936 年前各国在华投资的总额,占当时各国在华投资总额的 80 %。
国民党政府的“国营”企业和官僚资本的私营企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垄断资本的影响和控制。
美国垄断资本和中国官僚资本的统制,把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推向了绝境。
(二) 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这个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封建剥削制度是以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
1927 年 5 月,中共五大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中国,大部分的土地 ( 约 66 % ) 为收租的大地主所占有,中国土地只有 34 %属于农民。
地主以及旧式富农将土地出租给农民,向他们收取苛重的地租,主要是实物地租。
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常常是三位一体的。
地主不仅发放高利贷,有的还兼营商业。
而商人、高利贷者也往往在获利后去购买土地,使自己成为地主。
这个三位一体的结合,压在农民的身上,把他们的血汗差不多榨干了。
政府当局在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封建剥削制度的同时,还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等直接对农民进行掠夺。
首先,是征收田赋。
田赋本身很重,而且还有名目繁多的附加税。
田赋名义上是向田主征收的,实际上田赋加重,地租也随之加重,这种负担归根到底还是落在农民头上。
其次,是征收盐税。
农民是盐的主要消费者,因而也是盐税的主要负担者。
再次,是征收各种杂税。
1929 年至 1933 年,全国农村共有 188 种不同名目的捐税。
1937 年,杂税名目达到 1756 种。
最后,是强迫农民服劳役(如修筑公路、碉堡等)和服兵役。
在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下,中国农村的经济日益陷入绝境。
由于农业生产水平的低下,农村无法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等条件,这就从根本上严重限制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占全国总人口 80 %以上的农民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
许多人不得不吃糠咽菜,遇到天灾人祸,乃至用泥土 (观音土、白泥、碎石粉 ) 和树皮、草根充饥,更有大批农民被迫卖儿鬻女,流落他乡,直至冻饿而死。
一些农村区域出现了“土地荒芜,路断行人,家有饿妇,野无壮丁”的惨象。
(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中国人民在受到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的同时,还受到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
中国的资产阶级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来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 ;另一部分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系较少并受它们压迫的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
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
这个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除国家垄断资本外,官僚的私人资本也属于官僚资本。
而掌握着官僚资本的阶级,就是官僚资产阶级,即中国的大资产阶级。
总之,官僚资本不是在正常的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的特权,主要在从事金融和商业投机的过程中,在充当外国帝国主义的买办的过程中,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发展起来的。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
正因为如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