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简明版)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简明版)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简明版)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简明版)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简明版)

本锻炼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得病人、根据不同得病情,需要酌情改变整个康复计划、比如对于肩关节复发脱位得病人如果进行关节镜下手术,那么在手术后4-6周内上肢不宜进行上述锻炼。因此,针对每个病人具体得锻炼方法应听从主治医生及理疗师得指导。

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时,每天应尽可能做5-6次、每次持续5-10分钟、进行锻炼前可对手术侧肩关节进行充分得热敷以利于改善关节活动度。锻炼后肩关节进行冷敷,以利于消肿。病人一般在手术后3-4天后即可出院,出院后一般需要在术后3周、6周、3个月、6个月时回我院复查4次。以后每到术后整年时复查一次、复查得目得就是让医生检查您得肩关节康复情况,就是否存在问题,指导您进行下一步得康复治疗。我院肩关节手术后复查时间就是每周三下午1:30开始。复查前需挂肩关节复查号。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锻炼(一般在术后前三个月内进行)

1被动前屈上举

患者应平卧于床上,伸直患侧上臂,健侧手扶患肢肘部、在患肢不用力得情况下,由健侧手用力使患肢尽可能上举达最大角度,并在该角度维持1分钟。

2 被动外旋

患者平卧床上、患侧肘关节屈曲90°并紧贴在体侧。健侧手用一根木棒顶住患侧手掌、在维持患侧肘关节紧贴体侧得同时,尽力向外推患侧手,达到最大限度时同样维持1分钟。

关节牵拉练习(一般在术后三个月后进行)

1.上举牵拉练习

病人面对墙站立。患肢抬高,患侧手扶在墙上。使身体尽量贴近墙面,手尽力伸向上方。在达到最大程度时维持1分钟。

2.外旋牵拉练习找一处比病人上身宽度略宽得门框,将两臂抬平,肘关节屈曲,双侧前臂扶在门框上,使身体尽量向前倾,达最大程度时保持1分钟。

肩关节镜清理松解术后康复计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肩关节松解清理术后 肩关节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肩关节疾病得到广泛应用。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肩关节松解清理术后的围手术期康复,对手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的提高,降 低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早期康复训练,通过活动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和关节,能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减轻临近关节的骨端静脉充血,减低骨内压,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有利于缓解疼痛和肿胀。另外,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既能有效地防止肌肉萎缩,也可抑制痛觉信号的上传而缓解术后疼痛。有效的康复锻炼可以增强上肢肌力,增加关节的稳定性,避免、减轻或延缓关节退变,提高肩关节镜手术的远期疗效。 注意事项: *关节镜手术是微创手术,术后可能有发热、疼痛等不适。成功的手术固然重要,但仅占50%,另外50%是要靠患者的康复锻炼。但良好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及时正确的康复功能练习,故术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克服恐惧、惰性等不良情绪,尽早进行功能练习。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良好的肌力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以及肩关节良好功能的保证,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适当地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下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6 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注:康复训练可能会加重上肢的肿胀,如肿胀明显加重则可适当减量。 术后第1-7天康复训练计划

肩关节盂唇修补术后康复计划

肩关节盂唇修补术后康 复计划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肩关节盂唇修补术后康复计划 (根据盂唇损伤的程度,可顺延练习时间以调整进度) (在使用本计划指导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医生许可后再予执行) ※注意事项: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健侧上肢、腰腹、下肢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多次练习。如活动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克服疼痛及恐惧等,坚持完成练习。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20-3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胀、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附录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正文

一·早期——保护期(0-6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缝合的 组织尚愈合。故肩关节局部以静力练习(保持某一姿势不动,使肌肉达到疲劳的练习方法),相关肌肉以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至疲劳为止。 早期应注意三角巾悬吊保护,不应负重及过分用力。否则将影响组织愈合及功能恢复。 (一)0-3周三角巾舒适体位悬吊保护(约1-2周,视疼痛、肌力情况而定) (1)手术当天 1.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手指、腕关节。 2.卧床时于手术一侧手臂下垫枕头,使手臂保持稍前屈位,以减轻疼痛。(2)术后1天 1.“张手握拳”练习——用力、缓慢、尽可能大张开手掌,保持2秒,用力握拳保持2秒,反复进行,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3)术后3天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简明版)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简明版) 本锻炼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病人。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酌情改变整个康复计划。比如对于肩关节复发脱位的病人如果进行关节镜下手术,那么在手术后4-6周内上肢不宜进行上述锻炼。因此,针对每个病人具体的锻炼方法应听从主治医生及理疗师的指导。 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时,每天应尽可能做5-6次。每次持续5-10分钟。进行锻炼前可对手术侧肩关节进行充分的热敷以利于改善关节活动度。锻炼后肩关节进行冷敷,以利于消肿。病人一般在手术后3-4天后即可出院,出院后一般需要在术后3周、6周、3个月、6个月时回我院复查4次。以后每到术后整年时复查一次。复查的目的是让医生检查您的肩关节康复情况,是否存在问题,指导您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我院肩关节手术后复查时间是每周三下午1:30开始。复查前需挂肩关节复查号。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锻炼(一般在术后前三个月内进行) 1 被动前屈上举 患者应平卧于床上,伸直患侧上臂,健侧手扶患肢肘部。在患肢不用力的情况下,由健侧手用力使患肢尽可能上举达最大角度,并在该角度维持1分钟。

2 被动外旋 患者平卧床上。患侧肘关节屈曲90°并紧贴在体侧。健侧手用一根木棒顶住患侧手掌。在维持患侧肘关节紧贴体侧的同时,尽力向外推患侧手,达到最大限度时同样维持1分钟。

关节牵拉练习(一般在术后三个月后进行) 1.上举牵拉练习 病人面对墙站立。患肢抬高,患侧手扶在墙上。使身体尽量贴近墙面,手尽力伸向上方。在达到最大程度时维持1分钟。

2.外旋牵拉练习找一处比病人上身宽度略宽的门框,将两臂抬平,肘关节屈曲,双侧前臂扶在门框上,使身体尽量向前倾,达最大程度时保持1分钟。

肩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指南

肩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指南 肩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关节活动度较大,功能也及其重要,因此,肩关节的活动度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高低,所以,肩关节周围的骨折后康复训练不可小视!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的康复训练: 第1阶段(术后1周内):①手术结束后,用绷带将患肢悬吊固定,使肩关节内收、内旋并轻微向前屈曲,肘关节呈屈曲位,于上臂处垫一软枕,保持肩部屈曲10°~20°。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②麻醉消退后,指导患者用力握拳,持续6秒钟,然后用力伸5指,持续6秒钟,及腕屈伸各4~5下。并协助患者行患肢前屈上举、外旋(屈肘90°)被动锻炼1次,每个动作持续20秒。③次日起,指导患者用力张手握拳,连续20下,每天3~4次。健手托扶下行患肢前屈、外旋锻炼,每天3次。 第2阶段(术后1~2周):除用力张手握拳,再增加以下练习。①“钟摆样”运动。患者两足开立如肩宽,向前弯腰90°,肩部放松,上臂自然下垂,患肢在三角巾内做肩前后、左右摆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每次15~20下,每天2~3次。②肘屈伸和前臂内外旋的主动练习,每次15~20下,每天3次。③腕与指的抗阻练习各5~6下,渐增至20下,每天3次。 第3阶段(术后3周起):①在医护人员指导和协助下进行肩内收和内旋活动:以患侧手横过面部触摸对侧耳朵以至后颈,患侧手由背后举起

一长约50cm的体操棒或木棒,健手向上拉棒,维持几秒种。以上动作各做20下,每天3次。②前屈锻炼:站立位,以健侧托起患侧前臂高举过头顶,维持10秒钟,每次10下。以双手10指相交,向上举过头顶,维持10秒钟,每次10下。以上动作每天3次。③内外旋锻炼:患侧手放在背后,在健侧帮助下触摸后背乃至对侧肩胛骨,每次10下。每天3次。④外展、外旋训练:双手10指相交抱头,做肩外展、外旋动作,每次5下,每天3次。 第4阶段(术后6周起):主要包括主动运动和抗阻力练习,利用滑轮进行患肢与健肢的对抗运动;用弹力带做患肢抗阻力练习;继续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患肢爬墙、用木棒在地上画圈、患侧手横过面部触摸对侧耳朵及肩部等,两臂做划船或游泳动作。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坚持练习,可以使我们的肩关节的活动度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肩关节镜术后康复计划手册

肩关节镜术后康复计划手册 ●在医生指导下训练 ●若锻炼过程中疼痛加剧,需终止锻炼并到门诊复查 ●患者采用本手册上的哪种康复形式需个体化指导 ●应遵守训练医师指导的运动类型及运动量 ●本手册的运动以右肩为例 1.垂肩旋转运动 向前弯腰90°,胳膊放松,使放松的胳膊向顺时 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2.耸肩运动 反复耸肩运动。 3.扩胸运动 站立位,手掌向前做扩胸运动。

肩关节被动前屈90°,用健侧手抓住患侧肘关节并向 背侧压,感到松弛即终止,之后胳膊放松。 5.固定滑轮被动上举肩关节 屈肘90°拉绳,健侧手向下拉绳,患侧胳膊放松,随线 被动上举,维持10秒。 仰卧位双臂伸直成肩宽,抓住棒放在大腿上,然后缓慢 上举肩关节到额头前,患侧为被动活动,维持10秒后慢 慢还原。 仰卧位双侧肘关节着地并作为支持点,抓住棒左右摆动, 每次摆动需维持10秒,之后向反向摆动。患侧为被动活 动。

仰卧位屈肘90°与肩等宽抓住棒放在胸 前,维持屈肘90°上举肩关节到额头,患 侧为被动活动。 9.持棒伸肘位肩关节被动内外旋 仰卧位双臂伸直与肩等宽抓棒,抓住棒 左右摆动。患侧为被动活动。 10.持棒伸肘位被动上举肩关节 仰卧位如图示抓住棒,健侧手向后推,使患侧被动上举。

向上提拉,辅助患侧肩关节内旋。 仰卧位,将棒尾顶在患侧掌心,用健侧手向下压, 使患侧肩关节被动外旋,维持10秒。 手掌向下抓住拉力器,手臂伸直前屈外展45°位上举 肩关节。

掌心向上抓住拉力器,手臂伸直前屈外展45°位上举 肩关节。 沉肩坠肘,掌心向前抓住拉力器,向前上方上举肩关 节。 16.持拉力器向健侧拉伸肩关节 沉肩坠肘,掌心向前抓住拉力器,向健侧斜上方拉伸。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杭州骨科在线2010-04-06 12:30:50 作者:季成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肩袖又叫旋转袖(rotator cuff),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这些肌腱的运动导致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肌腱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肩袖损伤,是引起肩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资料表明,在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40%存在肩袖损伤,而60岁以上人群中,几乎100%存在肩袖损伤。 1.肩袖损伤的病因: 肩袖损伤最主要的最主要原因是由肩峰撞击引起,其次是分别是肩袖的退变、钙化、外伤及其他原因。 2.肩袖损伤的主要症状: 早期主要表现为疼痛和力弱,特别是上臂外旋、内旋、外展位外旋,前屈位内旋的肌力下降,其肌力下降程度与肩袖损伤程度成正比。肩袖损伤后由于患肢因疼痛减少活动,肩关节周围组织因炎症粘连继而产生冻结肩。 3.为什么要手术修复肩袖: 生物力学的研究表明,完整的肩袖是保证肩关节的良好功能及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所必须的。其中岗下肌和小园肌是提供肩关节外旋的唯一肌肉,而肩袖也保证了肱骨头位于肩胛盂的中心,可以避免由于盂肱关节的不稳而产生的肩关节退变性疾病。因此手术修补受损的肩袖是有必要的。 4.如何选择手术: 肩袖损伤的修补一般有开放修补,关节镜加小切口修补,全关节镜下修补。 毫无疑问,全关节镜下修补具有可以获得更好的手术视野,可以从前后外侧等各个方向良好的观察病变区域。同时,全关节镜下手术具有良好保护三角肌并避免术中对三角肌进行的分离,可以使腱-肌肉单元得到充分的松解,可以同时进行肩峰下减压以及发现及评估盂肱关节内部可能合并存在的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肩袖的深层撕裂以及肩胛下肌的损伤等优势。 5.术后效果: 一般来说肩袖损伤修补术后都具有良好的缓解疼痛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年龄越轻,损伤时间越短的患者,肩袖修补术后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则越好。即使是巨大肩袖损伤无法进行修补的患者,在行肩袖部分修补术后(包括修补肩胛下肌和冈下肌)也能达到缓解疼痛和稳定肩关节的目的。Burkhart等报道在对14例患者行部分修补术后,13例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图1:关节镜下观肩袖(冈上肌腱止点)损伤

2020年肩关节脱位术后的功能锻炼(课件)

2020年肩关节脱位术后的功能锻炼 (课件) 肩关节脱位术后的功能锻炼 一、早期(复位或手术后1周)目标是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防止 肩关节周围肌肉畏缩。运动治疗应在无痛或微痛前提下进行,动作宜稍慢,有控制.三角巾保护固定下: 1 伸指、握拳练习:用力张开手掌保持2秒,然后以最大的力量握拳,保持2秒,放松后重复,每小时练5~10分钟。 2 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患肢上臂背侧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可在健侧肢体协助保护下进行,每组30次,每天3~4组。 3 耸肩练习:耸肩至可耐受的最大力量,保持2秒,放松后重复,每组30次,每天3~4组。 4腕关节的主动屈伸练习:尽量大范围活动腕关节,每组30次,每天3~4组。 5术后3天左右:根据情况开始肩关节“摆动练习”。体前屈(弯腰)至上身与地面平行,在三角巾和健侧手的保护下摆动手臂。首先是前后方向的,待适应基本无痛后增加左右侧向的,最后增加绕环(画圈)动作,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但不超过90°,每个方向每组20~30次,每天1~2组,练习后即刻冰敷15~20分钟。......感谢聆听6术后第2~3周∶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逐渐加大负荷和被动 活动的角度。

二、中期目标是关节活动度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恢复关节周围肌肉力量。 1术后第4~6周 2 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其中练习时完全无痛以及没有疲劳感的练习可以不再进行。 3肱二头肌等长肌力练习,可在健侧肢体协助保护下进行,每组30次,每天3~4组。 1。1术后第7周至3个月 1 肩关节主动力量练习 ①前平举:手臂在体前抬起至无痛角度(不得耸肩),于最高位置保持2分钟,休息5秒,连续5次为1组,每天2~3组.从屈肘开始,力量增强后伸肘进行。 ②侧平举:手臂在体侧抬起至无痛角度(不得耸肩),于最高位保持2分钟,休息5秒,连续5次为1组,每天2~3组。从屈肘开始,力量增强后伸肘进行。 ③肩后伸练习:臂在体侧向后抬起至无痛角度(不得耸肩),于最高位置保持一定时间或完成动作为一次。从屈肘开始,力量增强后伸肘进行。 ④抗阻外旋:站或坐位,上身保持正直,手臂贴紧体侧,屈肘90°,手握一弹性皮筋的一端,皮筋的另一端固定于某处(可用健侧手握住固定),向外侧用力牵拉皮筋至最大角度并保持一定时间。此练习主要加强肩关节外旋肌肌力,锻炼肩袖肌肉群,提高肩关节和肩胛骨的控制能力及稳定性。......感谢聆听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周楠I梁旭2张西静2徐秀丽彳 工作单位: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外二科611130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组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10例。对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康复指导,同时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强调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并使患者做好术后坚持功能锻炼的思想准备。结论:对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有利于肩关节早日恢复良好状态,重返社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肩关节置换;康复;护理 肩关节是人体关节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关节的活动度大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和骨质疏松的提前,外伤所致的肱骨近端骨折愈来愈多。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它适应于肱骨近端Neer分型3-4型骨折,难以闭合和手术复位恢复功能的肱骨头粉粹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肱骨头肿瘤等。通过术前、术后积极的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矫正关节畸形,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我科2009年一2011年对10例施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针对

性地制订术前及术后的康复训练计划,并有效的予以实施,术后3周出院,经过6个月的随防,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9岁(54-68 岁),平均住院15天,其中肱骨头近端粉碎性骨折7例,肱骨头 缺血性坏死3例。均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均基本达到生活自理和不负重工作,正常的肩胛肱骨节偉, 抬高大于100°;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均显示肩关节假体位置、立线良好,假体无任何松动、脱位迹象。 2康复护理目标 对患者畸形的矫正和设法促使机体自然功能的恢复。 解除肩部疼痛、无力,保持关节稳定。 关节功能及活动性好,即伸曲、外展、旋转、抬高,能够达到日常生活自理。 预防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 3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功能康复程序 术前康复护理 3. 1.1心理康复指导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前,应鼓励患者参加术前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要点及常用方法。方法对16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进行各方面康复护理指导,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根据Neer评分系统评分,优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术后对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给予个性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有利于肩关节的功能康复。 【关键词】人工肩关节置换康复护理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能在三维空间进行功能活动。术后针对性、分阶段性的康复护理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必不可少。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38~71岁,平均49岁;左肩4例,右肩1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 1.2方法 均在全麻或高位臂丛加颈丛麻醉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对此组患者实施各方面康复护理指导后,通过随访的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中肩关节ROM的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统计。 2结果

按Neer评定系统评分,疼痛35分,功能3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25分,解剖复位10分。总评分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本组患者通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肩关节被动ROM达正常范围,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完成,术后24周,患者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处理。其中优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 3康复护理 3.1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工作包含着重要的心理因素,可起到治病或致病的作用。我们应当把心理康复作为功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功能康复。一般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都饱受疾病的折磨,经过长久的考虑,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有的急于求成,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有的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智能等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效果,手术后如何防止脱位及加强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作为谈话的内容。指导病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3.2理疗护理 运用物理的手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主要方法有光疗法、电疗法、水疗法等。 3.2.1光疗法应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病的方法统称为光疗法,例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指南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指南 一.什么是肩袖: 肩袖是肩关节内部由4块肌肉的肌腱组成的组织,包括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如同一个袖套般覆盖在肱骨上端,起到减压器和稳定器的作用(图1)。若肩袖损伤会导致肩部疼痛,运动障碍等不适。 图1.肩袖的组成。 二. 哪些情况易造成肩袖损伤: 1.肩部外伤:如车祸伤; 2.运动损伤:如棒球投掷运动员那样的投掷活动; 3.肩峰下撞击引起的慢性损伤。 三. 肩袖损伤的表现:

1.肩关节疼痛:为早期主要症状,呈间歇性,夜间为甚,不能卧向患侧。 2. 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肢不能外展、上举或外展、上举无力,严重者有肩部不稳感。 3. 肌肉萎缩:病史长者可出现冈上肌、冈下肌和三角肌萎缩,以冈上肌明显。肩前方与大结节之间的间隙压痛。活动时可闻及或触及磨沙音。 四. 肩袖损伤诊断明确多需手术治疗: 目前,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因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 五. 指南介绍: 鉴于许多已知的关节活动的益处,术后康复允许早期进行无痛范围的关节活动。术后限制早期关节活动很明显地为保护肌腱修复。例如,在术后 0 到 3 周,前屈范围(FF):0 到 120 度,内旋 / 外旋(IR/ER)范围:0 到 45 度。医生的处方是指导病人治疗的最重 要方法,改善病人术后状况的指南应当是依据患者符合某些条件制定,而不是依据时间的方案。 在整个术后康复过程中,找到合适的锻炼方法相当有挑战性。研究中观察了患者术后常进行的日常活动。Murphy et al 评估了患者 肩峰下减压术后一到四周中所进行的 26 种常见的术后锻炼。他们通过肌电图得出以下的活动锻炼使冈上肌的激活没有比静息状态更强,这些活动锻炼包括治疗师辅助下的和自主的外旋活动,治疗师辅助的

肩关节镜术后康复计划手册样本

肩关节镜术后康复筹划手册 ●在医生指引下训练 ●若锻炼过程中疼痛加剧,需终结锻炼并到门诊复查 ●患者采用本手册上哪种康复形式需个体化指引 ●应遵守训练医师指引运动类型及运动量 ●本手册运动以右肩为例 1.垂肩旋转运动 向前弯腰90°,胳膊放松,使放松胳膊向顺时针 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2.耸肩运动 重复耸肩运动。 3.扩胸运动 站立位,手掌向前做扩胸运动。

4.肩关节被动内收和拉伸 肩关节被动前屈90°,用健侧手抓住患侧肘关节并向背侧压,感到松弛即终结,之后胳膊放松。 5.固定滑轮被动上举肩关节 屈肘90°拉绳,健侧手向下拉绳,患侧胳膊放松,随线被动上举,维持10秒。 6.持棒伸肘位被动上举肩关节 仰卧位双臂伸直成肩宽,抓住棒放在大腿上,然后缓慢上举肩关节到额头前,患侧为被动活动,维持10秒后慢慢还原。 7.持棒屈肘位肩关节被动内外旋

仰卧位双侧肘关节着地并作为支持点,抓住棒左右摆动,每次摆动需维持10秒,之后向反向摆动。患侧为被动活动。 8.持棒屈肘被动上举肩关节 仰卧位屈肘90°与肩等宽抓住棒放在胸 前,维持屈肘90°上举肩关节到额头,患 侧为被动活动。 9.持棒伸肘位肩关节被动内外旋 仰卧位双臂伸直与肩等宽抓棒,抓住棒 左右摆动。患侧为被动活动。 10.持棒伸肘位被动上举肩关节 仰卧位如图示抓住棒,健侧手向后推,使患侧 被动上举。

11.背后持棒被动内旋肩关节 站立位,手在背后抓棒,患侧胳膊在下方,用健侧手向上提拉,辅助患侧肩关节内旋。 12.持棒被动外旋肩关节 仰卧位,将棒尾顶在患侧掌心,用健侧手向下压, 使患侧肩关节被动外旋,维持10秒。 13.持拉力器前屈45°上举肩关节 手掌向下抓住拉力器,手臂伸直前屈外展45°位上举

肩关节镜术后康复指导,上海六院

肩关节镜术后康复计划手册 上海六院何耀华 ●在医生指导下训练 ●若锻炼过程中疼痛加剧,需终止锻炼并到门诊复查●患者采用本手册上的哪种康复形式需个体化指导●应遵守训练医师指导的运动类型及运动量 ●本手册的运动以右肩为例 1.垂肩旋转运动 向前弯腰90°,胳膊放松,使放松的胳膊向顺时 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2.耸肩运动 反复耸肩运动。 3.扩胸运动 站立位,手掌向前做扩胸运动。

肩关节被动前屈90°,用健侧手抓住患侧肘关节并向 背侧压,感到松弛即终止,之后胳膊放松。 5.固定滑轮被动上举肩关节 屈肘90°拉绳,健侧手向下拉绳,患侧胳膊放松,随线 被动上举,维持10秒。 仰卧位双臂伸直成肩宽,抓住棒放在大腿上,然后缓慢 上举肩关节到额头前,患侧为被动活动,维持10秒后慢 慢还原。 仰卧位双侧肘关节着地并作为支持点,抓住棒左右摆动, 每次摆动需维持10秒,之后向反向摆动。患侧为被动活 动。 8.持棒屈肘被动上举肩关节

仰卧位屈肘90°与肩等宽抓住棒放在胸前,维持屈肘90°上举肩关节到额头,患侧为被动活动。 9.持棒伸肘位肩关节被动内外旋 仰卧位双臂伸直与肩等宽抓棒,抓住棒 左右摆动。患侧为被动活动。 10.持棒伸肘位被动上举肩关节 仰卧位如图示抓住棒,健侧手向后推,使患侧 被动上举。 11.背后持棒被动内旋肩关节 站立位,手在背后抓棒,患侧胳膊在下方,用健侧手

向上提拉,辅助患侧肩关节内旋。 12.持棒被动外旋肩关节 仰卧位,将棒尾顶在患侧掌心,用健侧手向下压, 使患侧肩关节被动外旋,维持10秒。 13.持拉力器前屈45°上举肩关节 手掌向下抓住拉力器,手臂伸直前屈外展45°位上举肩关节。 14.持拉力器外展45°上举肩关节 掌心向上抓住拉力器,手臂伸直前屈外展45°位上举

关节镜术后康复锻炼

关节镜术后康复锻炼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膝关节清理及半月板成形术后康复锻炼 一、术后1周: 1.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 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 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行走和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进行少量行走和 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切忌忍痛强行屈伸膝关节,否则会引起滑膜在关节内挤压,加重滑膜充血水肿)。 二、术后第2-3周: 1.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 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一般要求术后3周膝关节屈伸度达90°,随着滑 膜炎症消退,训练时疼痛会减轻,时间为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3.行走活动锻炼: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少量行走活动。 三、术后第4周后: 1.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 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进一步加大屈膝活动度,一般要求术后6周膝关节屈膝度达120°,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腘绳肌紧张训练:将患肢足跟部垫高5cm,保持患肢伸直,双手尽力触摸脚尖,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4.负重半蹲训练:半蹲0-45°,先完全伸直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先双腿半蹲,逐渐改为患侧单腿半蹲,不要超过45°,否则可能加重损伤)。 5.坐位主动伸膝活动:坐在凳子上或床边,先悬垂小腿,再尽力伸直,伸至最大幅度时维持5-10秒后放下,每日2次,每次15分钟,能轻松完全伸直后,可在脚踝处挂重物练习,从1kg加至5kg。 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一、术后1-2周: 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 保护下。

全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全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不受解剖结构限制的全肩关节置换术(TSA)是致残性盂肱关节炎缓解疼痛及最大程度提高功能的选择方法。引起盂肱关节炎疾病包括: 骨关节炎,炎性关节病变,放射源性关节囊性病变,创伤性关节炎,骨坏死。反式肩关节置换适用于患有关节炎及不可重建性肩袖缺损患者。TSA 禁忌症包括:活动性感染,肩袖肌群或三角肌严重缺损及不能参与康复治疗患者。该手术方法优点即是术者可以在解剖学上恢复盂肱关节结构(如图.1)。 图.1全肩关节置换平片 影响全肩关节置换术后恢复因素很多,包括:骨与软组织质量,综合性康复项目,患者依从性,术前功能限制,疼痛程度。总体而言,疼痛缓解较功能改善易预测,由于肩臼及肱骨头关节面再造后疼痛缓解,而功能则与软组织活力或重建性能,以及术后护理照料关系密切。 手术:

TSA 术式取决于诊断,外科医生经验,置换物设计方式,患者软组织及骨质量及每位患者不同目标及需求。这些因素也在术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决定康复的进程,加速或减慢恢复期,也决定开始积极活动时间。 肌间沟局部阻滞剂或是全麻,是最常选择的麻醉方式。麻醉后,术者被动活动肩关节来确定软组织僵硬程度以及确定术中是否行特定手术,如肩胛下肌延长或肌肉转移。 胸三角肌切口可最大暴露肩关节。在胸三角肌间隔回拉软组织,发现头静脉。切开喙肩韧带暴露旋转肌间隙。发现肩胛下肌后,评估关节活动围来确定关节活动限制情况。术前及术中关节活动围是术后所获得的预测因素。肩关节经肩胛下肌切开暴露后,回拉软组织,离断肩关节。切除肱骨头及肱骨周围骨赘,测量肱骨干尺寸。暴露肩臼,植入特定的肩臼。最后确定肱骨头及肱骨干尺寸,安装实验性人工部件后,测试活动性及稳定性。安装正式人工部件后,延长修复肩胛下肌,闭合创口,固定肩关节。 康复: 来自纽约的Janet B. Cahill 报道了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案,并于2014 年3 月发表在Techniques in Shoulder & Elbow Surgery 上。理想状态下,外科医生应该与治疗师沟通术后患者锻炼项目的性质,进度,类型。TSA 术后,患者家中进行锻炼,适度控制疼痛,早期活动。第一阶段康复即是4 周保守期,包括控制软组织肿胀,吊臂,进行日常活动(表.1)表1.术后第一阶段(0-4周) 目标 控制水肿及疼痛 上举活动围到120度,外旋到30度 独立进行家庭锻炼 独立进行较轻日常生活活动 注意事项 避免超过日常活动围的不必要上举动作 避免超过医生指示的活动围 治疗措施 吊臂固定,较轻日常活动及治疗锻炼 Codman锻炼 被动活动 主动辅助关节活动 外旋 前屈[仰卧位,健侧辅助患侧(图.2)] 肩胸活动 强化肩胛骨锻炼 侧卧位主动活动→主动手法抗阻加强(图.3) 肩胛骨回缩(坐位) 肢体远端主动活动锻炼(肘腕手)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讲课稿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

肩袖损伤 一、什么是肩袖 肩袖是肩关节内部的一个由4块肌肉的肌腱组成的组织,如同一个袖套般覆盖在肱骨上端。对肩关节的各向活动有重要作用,其作用类似于建房子的吊架,肩袖损伤会导致上肢抬不起来。 二、哪些情况易发生肩袖损伤 肩部外伤(如车祸伤) 像棒球投掷运动员那样的投掷活动 肩峰下撞击引起的慢性损伤 三、肩袖损伤有哪些表现 肩部的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 上肢抬不起来,无力 肩关节活动范围变小 四、肩袖损伤诊断明确多需要手术治疗。目前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已经广泛开展,存在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五、肩袖损伤康复锻炼 1、术后0-2周

使用支具将肩关节保持在轻度外展位。术后第1天,开始肘、腕、手指关节的主动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肩关节被动活动,可进行钟摆样活动,不引起疼痛为宜。 2、术后2-6周 肩袖撕裂大于1cm的仍需使用支具保护。在不引起肩部疼痛的情况下,进行肩关节被动摆动和划圈练习。在尽量大的运动范围内,做被动前后、左右摆动和顺时针、逆时针划圈练习。术后4周,逐渐增大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在无痛范围内进行爬墙训练,每次15-20下,每日2次。术后2-4周,肘关节可以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术后2周,开始耸肩动作练习,(关节不活动)。术后6周,开始肩部肌肉主动运动锻炼,但应避免做向外展的力量练习。

3、术后6-12周 术后6周开始,增加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完成肩关节最大范围运动。用器械辅助锻炼,每次30-40下,每天2次。术后10周,继续在能耐受的范围内肩关节主动活动训练,12周或逐渐开始肩外展运动,使肩的活动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术后8周开始进行抗阻训练,屈肘做肩关节的内旋外旋抗阻训练。术后12周开始逐渐开始开链训练。肌力训练应高重复、低负荷和循序渐进。同时要进行姿势矫正教育和肌肉耐力训练。

关节镜术后康复锻炼

膝关节清理及半月板成形术后康复锻炼 一、术后1周: 1.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 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骨, 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行走和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进行少量行走 和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切忌忍痛强行屈伸膝关节,否则会引起滑膜在关节内挤压,加重滑膜充血水肿)。 二、术后第2-3周: 1.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 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一般要求术后3周膝关节屈伸度达90°,随着滑 膜炎症消退,训练时疼痛会减轻,时间为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3.行走活动锻炼: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少量行走活动。 三、术后第4周后: 1.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 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进一步加大屈膝活动度,一般要求术后6周膝关节屈膝度达120°,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腘绳肌紧张训练:将患肢足跟部垫高5cm,保持患肢伸直,双手尽力触摸脚尖,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4.负重半蹲训练:半蹲0-45°,先完全伸直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先双腿半蹲,逐渐改为患侧单腿半蹲,不要超过45°,否则可能加重损伤)。 5.坐位主动伸膝活动:坐在凳子上或床边,先悬垂小腿,再尽力伸直,伸至最大幅度时维持5-10秒后放下,每日2次,每次15分钟,能轻松完全伸直后,可在脚踝处挂重物练习,从1kg加至5kg。 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一、术后1-2周: 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 护下。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 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简明版)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简明版)本锻炼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病人。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酌情改变整个康复计划。比如对于肩关节复发脱位的病人如果进行关节镜下手术,那么在手术后4-6周内上肢不宜进行上述锻炼。因此,针对每个病人具体的锻炼方法应听从主治医生及理疗师的指导。 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时,每天应尽可能做5-6次。每次持续5-10分钟。进行锻炼前可对手术侧肩关节进行充分的热敷以利于改善关节活动度。锻炼后肩关节进行冷敷,以利于消肿。病人一般在手术后 3-4天后即可出院,出院后一般需要在术后3周、6周、3个月、6个月时回我院复查4次。以后每到术后整年时复查一次。复查的目的是让医生检查您的肩关节康复情况,是否存在问题,指导您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我院肩关节手术后复查时间是每周三下午1:30开始。复查前需挂肩关节复查号。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锻炼(一般在术后前三个月内进行) 1 被动前屈上举 患者应平卧于床上,伸直患侧上臂,健侧手扶患肢肘部。在患肢不用力的情况下,由健侧手用力使患肢尽可能上举达最大角度,并在该角度维持1分钟。

2 被动外旋 患者平卧床上。患侧肘关节屈曲90°并紧贴在体侧。健侧手用一根木棒顶住患侧手掌。在维持患侧肘关节紧贴体侧的同时,尽力向外推患侧手,达到最大限度时同样维持1分钟。

关节牵拉练习(一般在术后三个月后进行) 1.上举牵拉练习 病人面对墙站立。患肢抬高,患侧手扶在墙上。使身体尽量贴近墙面,手尽力伸向上方。在达到最大程度时维持1分钟。

2.外旋牵拉练习找一处比病人上身宽度略宽的门框,将两臂抬平,肘关节屈曲,双侧前臂扶在门框上,使身体尽量向前倾,达最大程度时保持1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