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20
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动物》中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意义,掌握计算过程中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卡片、小动物玩具等。
学具:练习本、笔、小动物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动物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有几只?”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动物。
2. 自主探究(10分钟)分发小动物卡片给学生,让学生两两组合,进行加法计算。
如:小猫+小狗=?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3.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比赛。
教师出示题目,如:3+5=?学生抢答,答对的小组得分。
评选出得分最高的小组。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PPT讲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如:4+5=?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得出答案。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1. 2+3=?2. 6+4=?3.7+5=?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内容:4 +5 = 93 + 6 = 92 + 7 = 9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进位加法练习题。
2.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在练习本上签字。
最新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文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围绕“认识数字4”这一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二章节“有趣的数字”中的2.2节“认识数字4”,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字4的形态、意义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4的读写方法和运用。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运用数字4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4的读写与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字4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教学挂图、计数器。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数字4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4的名称。
2. 新课内容(15分钟)(1)教师讲解数字4的读写方法,并在黑板上示范。
(2)通过教学挂图,展示数字4在生活中的应用,如4个苹果、4个气球等。
(3)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字4的实践操作,加深对数字4的理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小明的气球有4个,小华的气球比小明多2个,小华有多少个气球?”(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明确题意。
(2)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强调数字4的运用。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解题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数量是4个?”六、板书设计1. 数字4的读写方法。
2. 数字4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例题及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练习本上的数字4相关练习题。
答案:见课后练习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数字4,并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步骤和方法6. 板书设计的内容和结构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认识数字4的教学内容需要精心设计,确保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数字”,具体内容包括:数字的认识、数序的理解、数字的排列以及数字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0到10的数字认识,了解数字的顺序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字的排列规律,简单计算方法。
重点:数字的认识,数序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PPT、数字骰子。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扮演数字角色,进行趣味游戏,引导学生感知数字的存在。
2. 数字认识(10分钟)介绍0到10的数字,通过PPT展示,让学生观察和认识数字。
3. 数序理解(10分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让学生跟读,加深对数序的理解。
4. 数字排列(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并进行随堂练习。
5. 简单计算(10分钟)利用数字骰子,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数字0到10的书写和认识。
2. 数序的排列。
3. 数字排列规律。
4. 简单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第1、2、3题。
答案:课后练习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数字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字,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提高数学素养。
本教案注重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数字排列规律的教学3. 简单计算方法的教学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数字角色扮演、趣味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一年级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5篇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中得到快乐,加强我校数学文化建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年级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出示趣味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有( )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三、指名讲解四、评价1、同学互评2、老师点评五、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一年级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二、出示趣味题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
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格?( )二、分析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第三章《快乐数学》。
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数字4、5、6,学会数数,比较大小,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4、5、6的认识,能正确数数,比较大小。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4、5、6的认识,数数的技巧,比较大小的方法。
难点:简单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苹果图片等。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4、5、6,让学生通过数数,找出数字卡片中的规律。
2.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数字4、5、6的认识,学会数数,比较大小。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图片进行解答,讲解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小组合作:教师出示趣味数学题目,如“小动物排队,每只小动物间隔1个位置,如果排头是小猫,请问小狗排在第5个位置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请用彩笔画出数字4、5、6,并写出一道加减法算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数字4、5、6的认识,数数技巧,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画出数字4、5、6。
2. 写出一道加减法算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4、5、6的认识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数数,比较大小。
但在加减法运算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数学题目,如“小动物找家”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24年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字6和7,掌握6和7的数数、写法和加减法运算;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6和7的认知,能熟练地进行数数、写法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6和7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数字6和7的认知、数数、写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PPT、实物(如水果、玩具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水果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水果?它们各有多少个?”2. 认识数字6和7(10分钟)(1)引导学生数一数水果的数量,引出数字6和7。
(2)教学生认识数字6和7的写法,并进行示范。
3. 数字6和7的加减法运算(10分钟)(1)通过水果数量变化,引导学生学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讲解运算规律,进行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① 6+2= ② 73= ③ 4+3= ④ 62=⑤ 5+4= ⑥ 7+0= ⑦ 3+4= ⑧ 6+1=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与合作(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数字6和7的认知、数数、写法。
2. 数字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3. 例题及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
(2)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数字6和7表示的事物,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①8 ②4 ③7 ④4 ⑤9 ⑥7 ⑦7 ⑧7(2)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优质教案文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认识数字4》和第四章《比较大小》。
具体内容包括数字4读写、认识和理解,以及通过比较物体大小,掌握大小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4读写,理解4含义。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大小关系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字4理解和运用,比较物体大小方法。
2. 教学重点:数字4读写,掌握大小比较基本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大小不同水果模型、PPT课件。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大小比较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PPT展示一组大小不同水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大小。
2. 例题讲解:(1)讲解数字4读写,让学生反复读写,加深印象。
(2)通过比较水果模型大小,引导学生理解大小概念,学习比较大小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数字卡片组成数字4,巩固对数字4认识。
(2)分组进行大小比较练习,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收获。
(2)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大小不同物体?”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数字4读写2. 大小比较方法3. 课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数字4读写。
(2)比较下列物体大小,用“>”或“<”表示。
答案:(1)四(2)①苹果>橘子;②铅笔<尺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4读写掌握较好,但在大小比较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大小不同物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将所学知识拓展到课堂之外。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关注1. 数字4理解和运用2. 比较物体大小方法这两个细节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文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认识数字4》和第四章《比较和排序》。
详细内容包括数字4的读写、认识和理解,以及通过比较和排序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读写数字4,理解数字4的含义,掌握通过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思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4的理解和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数字4的读写,通过比较和排序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挂图、故事书。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书《四个好朋友》引入数字4,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字4的存在。
2. 教学数字4(10分钟)(1)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4。
(2)教师示范书写数字4,学生跟随书写。
(3)通过磁性白板游戏,让学生找出隐藏的数字4。
3. 比较和排序(10分钟)(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四组物品的数量。
(2)教师讲解比较和排序的方法,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数字4和比较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字4的寻找游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数字4的读写和含义。
2. 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3. 例题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练习册第3页和第4页的题目。
答案:见练习册答案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数字4的理解和运用,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字4,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趣味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字的认识:1-102.加减法的基本概念3.图形的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个神秘的数学宝盒,引导学生猜测里面有什么。
2.学生猜测后,老师打开宝盒,展示里面的数学道具:数字卡片、加减法卡片、图形卡片等。
步骤二:数字的认识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1-10的数字。
2.学生跟读数字,老师讲解每个数字的特点。
3.游戏环节: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找到对应的数字。
步骤三:加减法的基本概念1.老师通过道具演示加减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
2.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加减法运算。
3.游戏环节:老师出示加减法卡片,学生快速计算并说出答案。
步骤四:图形的认识1.老师出示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学生跟读图形名称,老师讲解每个图形的特点。
3.游戏环节:老师出示图形卡片,学生快速找到对应的图形。
步骤五:团队协作环节1.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需要完成一个数学任务。
2.任务一:用数字卡片组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序列。
3.任务二:用加减法卡片完成一个数学故事。
4.任务三:用图形卡片拼出一个有趣的图形图案。
1.老师邀请各组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
2.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问答、游戏环节和团队协作环节,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学习兴趣:观察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评价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趣味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团队协作环节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趣味数学(PDF版)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趣味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第3章“数的认识”和第4章“数的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0~10的数字认识,理解数字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2. 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0~10的数字认识,能够正确读写数字。
2. 培养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字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中涉及到的问题解决。
2. 教学重点:数字0~10的读写和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数量相同的两组物品。
2. 例题讲解: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0~10的数字,讲解数字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然后,出示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讲解运算规则。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计算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数字0~10的认识0:没有数量1:一个2:两个10:十个2. 加减法运算规则加法:把两个数合在一起减法:从第一个数中减去第二个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出数字0~10的读写方法。
2. 答案:数字0~10的读写方法:0读作“零”,1读作“一”,2读作“二”,,10读作“十”。
加减法题目答案:1+2=3,32=1,4+5=9,65=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2024年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四章《认识图形》,详细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简单分类和图形的组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进行分类和组合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分类和组合。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例题讲解(15分钟)(1)通过展示实物的形式,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指定的图形。
(2)进行图形分类游戏,将相同类型的图形放在一起。
4. 图形的组合(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简单的图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用图形卡片进行组合。
(1)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提出一个思考题,如:“你还能用这些图形组合出什么有趣的东西?”六、板书设计1. 认识图形2. 内容:(1)平面图形的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2)图形的分类与组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练习本上画出四个不同类型的图形。
(2)用图形卡片组合出一个小动物或物品。
2. 答案:(1)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2)答案不唯一,如:小猫、小鱼、房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图形,鼓励他们用所学知识去观察、思考。
2024年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认识数字4和5,理解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4和5的书写,理解其含义,并能准确进行数数。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理解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4和5的书写,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数字4和5的认识,简单数数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PPT、磁性小白板。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小白板,展示4个苹果和5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数字4和5的书写方法,引导学生模仿书写。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检查书写是否规范。
4. 理解数量关系(10分钟)利用磁性小白板,展示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数量关系。
5. 简单数数活动(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数数游戏,巩固数字4和5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数字4和5的书写示例2. 数量关系示例3. 数数活动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数字4和5,各写一行。
(2)观察家里的物品,选择一个数量为4或5的物品,画在纸上,并标明数字。
2. 答案:(1)见学生书写成果。
(2)见学生绘画成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数字4和5的认识,理解了数量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字4和5,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2)组织家长参与,让学生在家中进行数数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数字4和5的书写,理解数量关系。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相互说后汇报。
2、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相识(“想想做做”第2题)。
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
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相互说给同桌听,指名沟通。
3、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沟通,最终指名全班沟通。
第5题可让学生先看图说,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说。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提问:小挚友们,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课题:认位置)谈话:课后,请小挚友们用你们那擅长发觉的眼睛到生活中去细致视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并且说一说,好吗?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及练习七1、2、3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实力,视察实力,推断实力,语言表达实力。
4、我们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途的物品一类一类来摆放的,分成了“玩具类”“学习用品类”“服装类”。
这就是:分类。
三、展思:1、再来看看调皮的、房间,看来调皮像你们大多数人一样还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
今日老师把调皮房间的一些物品带到了课堂上,来看看这是什么?应当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例如:这个是铅笔,学习用的,所以放在学习用品类。
2、看看这是什么?应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袜子、玩具熊……)师:现在调皮房间的其余物品都在你们手上了,拿到物品的同学请你想一想,你要把它贴在哪一类?为什么贴在这一类?打算好了来站队,把这些物品在黑板上分类贴好。
5、我们来看看调皮的房间中每一类都有哪些物品?(生读)6、经过你们的整理,看看调皮的房间变成什么样了?7、调皮要用铅笔该去哪一类找?玩具小汽车呢?8、调皮的妈妈又买来了故事书,放在哪一类?为什么?9、冬天来了,妈妈给调皮买了一条围巾,应当放在哪一类?为什么?10、现在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四、促思:1、今日学习了分类,帮调皮整理了房间,你收获大吗?敢不敢接受挑战?2、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今日的阳光之旅吧!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驾驭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故事教案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数学故事1. 课题名称《趣味数学故事:数字的奇妙冒险》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数字1到10,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难点:通过故事情节理解数字的应用。
解决策略:通过互动提问和故事中的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4.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数字的奇妙冒险》数学故事书。
教具和设备:数字卡片、白板或投影仪。
技术整合:使用多媒体软件展示故事内容。
5. 教学过程具体教学方法与活动:阅读数学故事《数字的奇妙冒险》。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数学概念。
使用数字卡片进行互动游戏。
学生互动环节:提问学生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白板上或数字卡片上展示他们的答案。
课堂管理:采用小组讨论和全班互动相结合的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适当的反馈。
时间分配:阅读故事:20分钟提问与互动:15分钟数字游戏:15分钟6. 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视觉学习者:使用色彩鲜艳的数字卡片和多媒体展示。
针对听觉学习者:重复阅读故事,强调关键数学概念。
针对动觉学习者:通过实际操作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7. 板书设计```数字的奇妙冒险1到10的顺序大小关系```8. 学习评估方法形成性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表现。
总结性评估:通过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数字卡片游戏来评估。
9. 跨学科元素融入语文:通过阅读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艺术:使用色彩和形状进行数字卡片的制作。
10. 扩展资源和延伸活动建议观看与数学相关的动画片。
制作数字故事书。
11. 课后反思评估标准:学生的参与度、对数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
12. 教案讨论示例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阅读《数字的奇妙冒险》,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数字1到10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精选6篇)一年级趣味篇1一、指导思想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之中。
二、活动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实施措施1、认真备课,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数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2、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多种形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活动一:数字小儿歌(1课时)活动二:数字连线(1课时)活动三:几与第几(1课时)活动四:认识图形(2课时)活动五:巧移小棒(1课时)活动六:按规律填数(2课时)活动七:按规律填图(1课时)活动八:趣谈间隔(2课时)活动九:移多补少(2课时)活动十:单数和双数(1课时)活动十一:活动总结,表彰优秀(1课时)五、附具体活动内容活动:数字小儿歌1、数字小儿歌《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只青蛙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小朋友,你还能接着数再数下去吗?2、数字小儿歌《数字歌》:我说一,一一一,一张纸来一只笔,学习数学做练习,都要用到纸和笔。
我说二,二二二,身上长着多少二,左右右边数一数,眼睛、手脚和耳朵。
我说三,三三三,鲜红领巾胸前戴,三个角,三条边,我们人人都喜爱。
我说四,四四四,眼前一张长桌子,四个角,四条边,用它读书和写字。
我说五,五五五,五角星,亮晶晶,国旗上有五颗星,我是那颗小星星。
我说六,六六六,六一节啊真快乐,唱歌跳舞做游戏,祖国花朵真幸福。
最新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精品教案文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数字4》内容。
具体包括数字4写法、数数、识数以及运用数字4进行简单数学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4写法和读法。
2. 培养学生通过数数、识数,提高对数字4认知。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4进行简单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字4写法、运用数字4进行简单运算。
2. 教学重点:掌握数字4读写,培养数感和运算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PPT、磁性白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给学生展示一个数字4形状气球,引导他们观察并说出这个数字。
接着,让学生在教室内找到与数字4相关事物,如4个窗户、4个桌子等。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数字4写法,让学生跟随我一起书写。
然后,学习数字4读法,并进行数数、识数练习。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在数字卡片中找到数字4,并将其读出来。
(2)数一数,有多少个数字4?(3)用数字4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学生跟随我一起解答例题,加深对数字4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在练习本上写出数字4。
(2)找出教室内4个物品,并与同桌分享。
(3)用数字4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我对学生练习进行点评,强调数字4写法、读法以及运算方法。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问题,给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数字4写法2. 数字4读法3. 数数、识数练习4. 运用数字4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练习本上写出10个数字4。
(2)找出家里4个物品,并写出它们名字。
4 + 1 =4 1 =2 + 2 =3 + 1 =2. 答案:(1)略(2)略(3)5、3、4、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数字4读写和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字4写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数学来源于生活,尤其小学数学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所学数学知识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作为数学老师,要注意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8页百数图教学目标:1. 通过在方格纸中填数,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对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坐标思想。
3.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以及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发现百数图中的诸多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建构百数图,感知规律。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神奇的方格纸,在这张方格纸上隐藏着许多有趣的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好吗?(一)引入方格纸1.出示空白的方格纸(课件)请你仔细观察,这张方格纸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格子呀?2.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有100个小格子呀?监控:(1) 一行有10个,有这样的10行(2)一列有10个,有这样的10列。
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一行有10个,那我们就可以10个10个接着数,( 20,30)10个十就是100。
一列有多少个呀?那咱们就十个十个的数一数,(10,20,30)10个十是100。
小结:看来,不管横着数还是竖着数我们都是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100。
这样就能很快数出来有100个格子啦。
其实,在这100个格子里还住着我们的数字朋友呢。
(二)解构百数图,发现规律1.出示图1(1)现在方格纸中来了几队数朋友?(2)谁来读一读?(3)每队数中都缺了一些数,让我们一起把它填完整,好吗?监控:你是怎么想到要填这些数的?2.出示图2过渡:刚才同学们用你们发现的规律填出了4队中缺少的数。
2024年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下册《趣味数学》第五章“图形的认识”,详细内容包括:基础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图形的边和角,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图形的特点和美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并说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名称,了解它们的边和角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图形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正方形和长方形模型。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卡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由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a. 三角形:三边、三个角,按边分类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b.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c.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强调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利用卡纸、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认识2. 内容:a. 三角形:三边、三个角b.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c.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教材第5.1节内容,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b. 第5.2节课后练习题第1、2、3题。
2. 答案:见教材课后答案。
2024年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几何图形》,具体内容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分类及性质,以及简单图形的拼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了解它们的性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各种几何图形。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拼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难点:图形的性质及简单图形的拼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各类平面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并结合实物模型进行展示。
3. 实践操作:分发图形卡片,让学生进行图形分类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图形拼组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拼组出指定形状的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几何图形2. 内容:图形分类: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图形性质:边、角、面积图形拼组:方法、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画纸上画出至少4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并标注它们的名称和性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例题讲解,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针对性;3.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启发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质性。
一、实践操作环节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类型的图形卡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图形分类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NO:1 数一数教学目标: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趣味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二、操作感知,及时强化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2、数字卡片3、按方位数数4、开放性练习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NO:2 比一比教学目标: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一、情境导入(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二、主动探究1、活动之一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2、活动之二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3、活动之三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一样长4、活动之四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学生随意回答)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1、比较谁喝的多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完成书中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3、全班进行评价。
NO:3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设疑激情1、说学具: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A:分―――提示概念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4)活动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B:摸―――感知长方体a:感知长方体(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球:光光的,能滚动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①电脑出示图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讨论)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d:形成表象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1、数一数(电脑出示)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2、搭学具(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
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2)各小组汇报: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NO:4 分类(单一标准)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一、1、感知分类一、电脑出示:(商场外景——商场物品近景——-商场物品远景),让学生认真观察一、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一、通过看录象,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一、2、明确分类一、(1)电脑出示: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一、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一、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一、师: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一、(2)猜一猜一、继续观看电脑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一、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一、1、摆一摆一、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一、2、完成“做一做”一、(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一、(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一、(3)汇报交流一、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一、3、完成趣味数学书的第1-------3题一、(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一、(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一、(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一、4、补充练习一、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得又对又快又准备。
然后汇报说明。
NO:5 分类(不同的标准)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生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问:(1)小朋友们,在我们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都看见了有哪能些东西?(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学生齐读课题)问: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吗?师: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赛,看看哪能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能把东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齐、最美观。
二、新授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划分。
师:同学们,这么多东西要收拾,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分,好不好?请你们讨论一下我们6个小组如何分工才好?(每个组选择一种物品)师问:(1)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2)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安全的现象呢?(学生有序的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2、整理桌面的东西(不同的标准分类)师:(1)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吗?(学生操作,学习小组汇报)(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师: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