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鼻喉科手术麻醉常规总结 详细
- 格式:docx
- 大小:20.39 KB
- 文档页数:11
耳鼻喉常见手术麻醉(一)耳部手术麻醉多数耳部手术虽不涉及呼吸道,但术中头部被无菌巾覆盖,麻醉者远离头部,应重视气道及呼吸管理。
时间短暂、简单的耳部手术多在局部麻醉下完成。
涉及前庭的某些手术,由于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患者术中可出现失平衡感,应防止发生意外。
中耳及内耳手术包括电子耳窝植入术,时间长,应在全身麻醉下施行。
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时,避免用N2O,N2O进入中耳,可引起中耳压力升高。
在咽鼓管不通的患者,吸入N2O会使鼓膜穿孔和出血。
儿童接受较长时间的手术时,应监测体温。
中耳、乳突和内耳手术病例术中要求行面神经诱发电位监测,避免发生医源性面神经损伤。
面神经诱发电位监测的患者,需应用短效肌松药如米库氯铵,维持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在一定水平。
肌肉松弛药的用量应控制在测定时T4/T1 > 20%。
一般情况下耳科手术出血量不多,但出血使显微手术野不清,可取头高位10°~15°,以利静脉回流。
术者常局部使用肾上腺素,注意其全身作用。
应用抗恶心呕吐药防治术后发生恶心呕吐。
(二)鼻腔及鼻窦手术的麻醉多数鼻腔及鼻窦手术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开展,鼻腔手术范围扩大。
全身麻醉下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术中出血,保持术野清晰。
七氟烷或异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有降压作用,可控性好。
除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外,应在下咽部填塞纱布。
为减少术野渗血,可取头高位10°~15°。
术中常用肾上腺素棉片止血,应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术毕鼻腔填塞止血,应在完全吸尽残血,清醒后拔管,确保经口呼吸通畅。
鼻腔及鼻窦手术后,在术后2天将充塞的纱条自鼻腔及鼻窦中取出。
患者常疼痛难忍,可在镇静镇痛条件下进行鼻腔术后的换药。
(三)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麻醉患者多为儿童,挤切法速度快,但疼痛刺激强,患者难免恐惧。
使用氯胺酮1~2mg/kg静脉注射可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
全身麻醉应选用气管插管。
选用钢丝加固气管导管,不易扭曲打折,且便于固定,注意开口器放置不当可压迫导管。
眼、耳鼻喉科手术麻醉常规一、耳鼻喉科手术麻醉的一般原则1. 保持呼吸道通畅(1)在耳鼻喉科手术时,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共同使用病人的呼吸道,给气道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2)部分病人术前已经存在上呼吸道梗阻,主要原因有水肿、感染、肿瘤阻塞、血肿、创伤和咽喉部解剖畸形;术前对病人的气道情况进行细致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困难气道的准备。
(3)病人在术中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有出血、水肿、外科操作的干扰、病人头部位置的改变以及气管导管扭曲、成角等;(4)病人在术后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有喉痉挛、喉头水肿、出血或异物,若全麻后苏醒不佳或有残余肌松作用,则更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梗阻;2. 安放恰当的体位(1)耳鼻喉科手术时将病人头部抬高15~20 常能减少术中的出血量;(2)预计手术冗长时,应注意保温和保护病人身体的主要受压迫部位,如枕部、肘部、骶部和足跟等;(3)咽喉部手术后应预防分泌物和血液侵入呼吸道,因此病人常取头低侧卧位,头部转向一侧,颈部过伸,上方的手置于颏下。
3. 术中监护(1)常规的监护应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SpO2;(2)必要时监护呼吸和气道通畅度,常用EtCO2、胸壁听诊器;(3)耳鼻喉科的大手术可按需进行直接动脉内测压、中心静脉压监测、测定体温和尿量。
4. 术后拔除气管导管(1)上呼吸道手术后拔管的指征是病人完全清醒,自主呼吸良好,各种气道保护性反射已经恢复。
如果存在咽喉部活动性出血、水肿等病理情况时,应暂缓拔管;(2)对于暂时不能拔除气管导管的病人可以保留导管,并进行机械通气,以保持良好的气道湿化。
有指征的病人也可以做气管切开。
二、耳部手术1.需要全身麻醉的耳部手术有鼓膜、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听骨成形术、迷路切开、听神经瘤和面神经手术等。
一般手术时间冗长,操作精细,常需要在显微镜下完成。
因此术中应避免病人突然活动,给手术操作增加困难。
2.部分外科医生需要在术中了解病人的面神经是否受损伤,因此术中应减少肌松药的用量,保留病人面神经对神经刺激的部分肌颤搐反应。
第十九章眼、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第一节眼科手术的麻醉一、特点和对麻醉的要求眼科手术范围虽然比较局限,但手术操作精细,眼眶区血管神经分布丰富,眼球又是一个感觉十分灵敏的器官,所以眼科手术的麻醉不仅要求保持病人充分安静合作,镇痛完全,眼轮匝肌和眼外肌松弛,眼球固定在正中位不动,以利于手术操作,以及术后恢复平顺,而且更要注重维护眼内压稳定和防止眼球手术操作时引起的眼心反射。
正常眼内压约16±5mmHg,保持眼内压接近正常水平,可维持适当的眼屈光。
眼内压慢性升高将干扰眼内血供和角膜代谢,可引起角膜混浊和视网膜血流减少;慢性眼内压降低将增高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
手术中的眼内压升高,不仅进一步减少眼内血供,且有发生眼内容物脱出的危险,甚至引起失明。
手术后的眼内压持续升高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房水形成与排出之间的正常平衡遭受干扰时,可影响眼内压。
正常时房水经前房角、小梁网,再经Schlemm管,排入巩膜外静脉系统,然后流至海绵窦或颈内、外静脉系统。
房水排出受阻是引起眼内压升高的主要原因。
某些药物的扩瞳作用,可导致前房角变窄而影响房水排出。
咳嗽、屏气、激动或使劲用力均促使静脉压升高,可影响房水排出。
眼球受压(如面罩压迫),眶内肿瘤或眼外肌收缩等均可引起眼内压升高。
眼心反射由强烈牵拉眼肌(尤其是眼内直肌),或扭转、压迫眼球所引起,易见于眼肌手术、眼球摘除术和视网膜剥离修复手术过程中。
这是一种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动过缓、过早搏动、二联律、交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如果存在下列因素;如手术前病人焦虑不安、全麻过浅、缺氧、高CO2血症以及应用拟胆碱药等使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则容易持续或反复出现眼心反射。
二、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一)麻醉前访视与准备眼疾病人因视力障碍或已失明,术前常紧张多虑,术中不易安静合作,这样将影响手术疗效。
为取得病人合作,应作好术前访视工作,适当解释,消除顾虑,取得信任。
耳鼻喉科手术麻醉常规手术范围:扁桃体摘除术;腺样体切除术;鼓膜切开置管术;食管异物;人工耳蜗植入麻醉方法:小儿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扁桃体摘除术,腺样体切除术选用加强型气管导管。
术前用药:长托宁0.01-0.02mg/kg,氯胺酮1mg/kg(小儿哭闹,气管食管异物除外) 入室时静注麻醉诱导: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2~0.5ug/kg或芬太尼5ug/kg顺苯阿曲库胺0.2 mg/kg或罗库溴胺0.6-0.9 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合用瑞芬太尼静脉维持合并七氟醚吸入维持术中监测:常规监测ECG,HR,SPO2,BP,P ET CO2。
术中液体管理:1术前禁食量及术中生理维持量,计算遵循4-2-1原则,一般10ml/kg/h。
2不显性液体丢失2~3ml/kg3补充术中失血量及尿液丢失辅助用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常规用止呕药:格拉司琼0.05mg/kg或者合用地塞米松0.2 mg/kg,苏灵1u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扁桃体摘除术,腺样体切除术毕前10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6ug/kg)术后镇痛:凯纷1mg/kg(术毕前30min)术后拔管: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术前术后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呼吸道梗阻症状,建议完全清醒后拔管。
其他耳鼻喉手术建议三岁以上儿童深麻醉拔管,避免拔管后呛咳屏气。
特别注意:1. 扁桃体摘除术后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可能性高,尤其在三岁以下或者原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患儿,多发生在拔管后30分钟内,应密切观察。
2.扁桃体切除患儿应关注术后疼痛,避免哭闹厉害引起继发性出血及加重术后缺氧状态。
3.气管异物取出术拔管后注意喉头水肿。
一、前言眼科手术作为我国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麻醉科在眼科手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眼科麻醉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眼科麻醉工作提供参考。
二、眼科麻醉工作总结1. 术前准备(1)充分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确保麻醉安全。
(2)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如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或复合麻醉。
(3)术前访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2. 麻醉实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手术环境安全。
(2)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病情,合理调整麻醉深度,确保患者术中舒适、平稳。
(4)密切关注眼内压变化,防止眼心反射等并发症发生。
3. 术后处理(1)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2)针对患者术后疼痛,给予合理镇痛处理。
(3)做好术后护理,指导患者康复。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1)部分患者对麻醉存在恐惧心理,术前焦虑情绪较重。
(2)个别手术难度较大,麻醉风险较高。
(3)术后疼痛管理仍需加强。
2. 改进措施(1)加强术前访视,做好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2)针对高风险手术,制定详细麻醉方案,提高麻醉安全性。
(3)优化术后镇痛方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四、展望眼科麻醉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麻醉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麻醉服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关注以下方面:1. 加强眼科麻醉队伍建设,提高麻醉医师业务水平。
2. 探索新型麻醉技术,提高麻醉效果。
3. 关注眼科麻醉相关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4. 加强与眼科医生、护士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总之,眼科麻醉工作在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将以此次总结为契机,不断改进工作,为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麻醉科对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管理技巧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耳鼻喉科手术越来越常见。
这些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同时也需要进行麻醉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舒适度。
麻醉科在耳鼻喉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麻醉科对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管理技巧。
一、术前麻醉评估术前麻醉评估是麻醉科对耳鼻喉科手术的第一步,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史,能够为手术制定合理的麻醉计划。
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本病情、相关手术的类型和范围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情况,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手术和麻醉。
二、术中麻醉管理1. 麻醉药物的选择在耳鼻喉科手术中,麻醉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
具体选择哪种药物取决于手术的类型和程度,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一般情况下,全身麻醉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手术,而局部麻醉适用于较小范围的手术。
2. 监测指标的监测术中的麻醉管理需要对患者的监测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安全范围。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麻醉医生可以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 并发症的处理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麻醉医生需要具备处理这些并发症的能力,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手术的持续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三、术后麻醉管理术后麻醉管理是耳鼻喉科手术中同样重要的一环。
术后麻醉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促进患者的康复。
具体管理措施包括:1. 术后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患者面临的一大问题,合理的疼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针对不同的手术类型和程度,可以采用不同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
2. 呼吸管理部分耳鼻喉科手术可能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麻醉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必要时进行辅助通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法及内容
[⿇醉⽅法和注意事项]
1.⼤部分⼿术可在表⿇或局⿇下完成;全⿇适⽤于⼩⼉、咽喉部或较复杂的⼿术。
2.表⿇与局⿇时,应注意局⿇药的中毒反应和过敏反应。
3.⿐咽部及⿐窦⼤⼿术应⾏⽓管内插管;出⾎多的⼿术如⽆禁忌可实⾏控制性降压。
4.喉切除术宜先⾏⽓管造⼝术,从造⼝置⼊带套囊的⽓管导管,充起套囊,再给予全⿇。
5.短时的声带息⾁、⼩结或其他赘⽣物的切除时,可选⽤异丙酚(propofol)或依托咪酯(etomidate)等短效静脉⿇醉药,并复合⼩剂量的芬太尼与短效肌松药⾏⽓管内插管全⿇。
⽓管导管不宜过粗以免妨碍⼿术,成⼈⼀般⽤I.D.5.0-
6.0mm号带套囊的导管,作常规控制通⽓;也可⽤不带套囊的导管和⾼频喷射通⽓。
喉镜的刺激常引起强烈的⼼⾎管反应,应予以控制。
6.⽓管异物取出术可在充分表⾯⿇醉加强化或静脉⿇醉下进⾏。
插⼊⽓管镜后,于⽓管镜侧⼝给氧或⽤⾼频喷射呼吸器通⽓。
眼科麻醉总结汇报范文眼科手术中的麻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和不适,并且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
本文将对眼科麻醉进行总结汇报,包括麻醉类型、麻醉药物和麻醉风险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眼科麻醉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麻两大类型。
全身麻醉是指通过药物使患者进入昏迷状态,以达到手术无痛苦和不自主运动的目的。
而局麻则是通过麻醉药物直接局部注射或静脉滴注,使患者在手术区域达到无痛苦和不自主运动的效果。
眼科手术中常用的局麻方法有局部浸润麻醉、局部表面麻醉和基底神经丛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浸润的方式,适用于一些小型手术。
局部表面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滴在手术区域的表面,适用于一些表浅手术。
基底神经丛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眼眶内的基底神经丛处,适用于一些较大的眼部手术。
眼科麻醉中常用的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丙泊酚和芬太尼等。
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是局部麻醉药物,可以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产生麻醉效果。
丙泊酚和芬太尼是全身麻醉药物,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麻醉效果。
这些药物在眼科手术中的麻醉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眼科麻醉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全身麻醉可能会导致术后意识混乱、呕吐、恶心等不适症状,并且有一定的心血管和呼吸抑制的风险。
局麻也可能会导致局部麻醉药物毒性、局部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在选择麻醉方法和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的需要来综合考虑,并在专业麻醉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综上所述,眼科麻醉在眼科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和不适感,提供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
局麻和全身麻醉是眼科麻醉的常见类型,常用的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丙泊酚和芬太尼等。
然而,眼科麻醉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在专业麻醉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必须注意的是,本文仅仅是对眼科麻醉的一种总结范文,并不能代表真实场景,实际操作需以专业医师意见为准。
五官科手术的麻醉一、眼科手术的麻醉(一)基本要求1、手术精细,要求患者绝对安静,无痛。
2、被动眼球运动不能受限,故要求眼外肌收缩力消失或减弱。
3、不增加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正常值为16±5mmHg,1mmHg=0.133kPa):(1)内眼手术(特别是需大幅度切开眼球壁的手术)应使IOP下降,目的是为了避免眼内容自创口脱出。
(2)术者可于术前用药物及机械法降低眼内压。
(3)麻醉中不用能使眼内压升高的药物,如氯胺酮、琥珀胆碱。
术后拔管不使病人呛咳,减少患者事业心呕吐反应。
(4)瞳孔:麻醉用药基本上皆使瞳孔缩小,特别是以巴比妥类和吗啡类药物为然。
对必须使瞳孔散大的手术,如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及术中要充分观察眼底的视网膜手术需充分散瞳后,再给予麻醉。
5、特殊体位:某些手术或眼科医师要求术毕患者处于俯卧位,对于在全麻下手术者应注意麻醉深度和麻醉后护理。
(二)麻醉方法1、局部麻醉:成人眼科手术大多皆能在局麻下完成。
局麻包括表面麻醉、结膜下浸润、球周浸润、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以及球后阻滞。
球后阻滞为将局麻药注入眼球后方肌肉圆锥内,阻断鼻睫神经、动眼神经和睫状神经节,达到止痛、眼球限动和降低眼压作用。
局部麻醉皆由术者完成。
2、神经安定镇痛术:对于时间较长刺激较大,患者即使在充分的局麻下亦不易耐受,如辅以神经安定镇痛(neuroleptic analgesia,NLA),可取得良好效果。
(1)术前禁食,排空膀胱。
(2)给药前应观察瞳孔大小,术者认为散瞳满意后(需散瞳的手术)再给药。
(3)神经安定镇痛合剂为芬太尼和氟哌啶,于手术开始前静注,应保持病人安静,有合作能力,又易被唤桓的状态。
(4)用面罩吸氧,流量为4L/min,注意呼吸频率和幅度。
(5)术中必须监测ECG、动脉血压,最好能监测SpO2.(6)密切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此方法主要意外为呼吸抑制或呼吸道部分梗阻。
眼科麻醉总结汇报材料范文眼科麻醉总结汇报材料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某医院眼科麻醉科的一名医生,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汇报一下我们眼科麻醉工作的进展和成果。
眼科麻醉是眼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和焦虑情绪,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眼科麻醉科结合实际工作,加强了团队合作,提高了技术水平,取得了一些令人骄傲的成绩。
首先,我们重视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了团队整体的专业素质。
我们积极参加国内外麻醉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全面了解最新的眼科麻醉技术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此外,我们还与其他科室的眼科医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案。
其次,我们严格执行规范的麻醉操作流程,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手术前,我们对病人进行全面的麻醉评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史,以便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在手术中,我们使用最先进的监测设备,随时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得到及时处理。
在手术后,我们关注病人的恢复情况,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以避免并发症和不良后果。
最后,我们注重团队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我们定期组织团队会议,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我们还与手术室、护士站、患者服务部等其他科室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工作的协同。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的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眼科麻醉工作的研究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我们将加强团队协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手术体验。
我们也将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眼科麻醉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以上,我们眼科麻醉科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实力,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贡献我们的力量。
眼、耳鼻喉科手术麻醉常规一、耳鼻喉科手术麻醉的一般原则1. 保持呼吸道通畅(1)在耳鼻喉科手术时,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共同使用病人的呼吸道,给气道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2)部分病人术前已经存在上呼吸道梗阻,主要原因有水肿、感染、肿瘤阻塞、血肿、创伤和咽喉部解剖畸形;术前对病人的气道情况进行细致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困难气道的准备。
(3)病人在术中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有出血、水肿、外科操作的干扰、病人头部位置的改变以及气管导管扭曲、成角等;(4)病人在术后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有喉痉挛、喉头水肿、出血或异物,若全麻后苏醒不佳或有残余肌松作用,则更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梗阻;2. 安放恰当的体位(1)耳鼻喉科手术时将病人头部抬高15~20 常能减少术中的出血量;(2)预计手术冗长时,应注意保温和保护病人身体的主要受压迫部位,如枕部、肘部、骶部和足跟等;(3)咽喉部手术后应预防分泌物和血液侵入呼吸道,因此病人常取头低侧卧位,头部转向一侧,颈部过伸,上方的手置于颏下。
3. 术中监护(1)常规的监护应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SpO2;(2)必要时监护呼吸和气道通畅度,常用EtCO2、胸壁听诊器;(3)耳鼻喉科的大手术可按需进行直接动脉内测压、中心静脉压监测、测定体温和尿量。
4. 术后拔除气管导管(1)上呼吸道手术后拔管的指征是病人完全清醒,自主呼吸良好,各种气道保护性反射已经恢复。
如果存在咽喉部活动性出血、水肿等病理情况时,应暂缓拔管;(2)对于暂时不能拔除气管导管的病人可以保留导管,并进行机械通气,以保持良好的气道湿化。
有指征的病人也可以做气管切开。
二、耳部手术1.需要全身麻醉的耳部手术有鼓膜、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听骨成形术、迷路切开、听神经瘤和面神经手术等。
一般手术时间冗长,操作精细,常需要在显微镜下完成。
因此术中应避免病人突然活动,给手术操作增加困难。
2.部分外科医生需要在术中了解病人的面神经是否受损伤,因此术中应减少肌松药的用量,保留病人面神经对神经刺激的部分肌颤搐反应。
3.内耳手术后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因此常规联合使用多种镇吐药物。
4.为减少内耳手术的出血,改善显微手术的视野和操作条件,可施行控制性降压。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硝普钠和硝酸甘油,复合吸入全麻药、β受体阻断药、麻醉性镇痛药等。
如果将病人头部抬高15︒,同时手术区域用含有1:20万肾上腺素的局麻药浸润亦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
5.中耳手术中是否可以吸入N2O至今仍有争论。
由于吸入N2O可以增高内耳压力,而停用N2O后又可以造成内耳压力降低,影响外科手术的效果。
因此术中吸入N2O的浓度不应超过50%,并且应该在关闭中耳前15分钟停用N2O。
6. 内耳手术常用全麻方案(1)静吸复合全麻静注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胺后气管插管,全麻维持吸入地氟醚或七氟醚。
如术中无需监测面神经功能,可静注长效肌松药,反之,可静注中短效肌松药,保留病人面神经对神经刺激的肌颤搐反应。
(2)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可用芬太尼、异丙酚和罗库溴胺,插管后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注芬太尼和肌肉松弛药加深麻醉。
同时用局麻药作浸润麻醉。
(3)病人在术中均吸入纯氧或空气-氧气的混合气体,避免吸入N2O。
三、上呼吸道手术上呼吸道手术包括扁桃体摘除术、内窥镜检查(直接喉镜检查、显微喉镜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全喉切除术、气管切开术和激光手术等。
上呼吸道手术的主要特点1. 上呼吸道手术的基本要求(1)术中保持良好的氧合,避免二氧化碳潴留;(2)给外科手术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3)部分手术需要安静的手术视野,因此术中应保持下颌和声门松弛;(4)部分手术(如喉软化)既要观察声门活动,同时还要保持病人安静,无躁动;(5)消除气管内操作时的自主反射;(6)术后咽喉部保护性反射迅速恢复,且无喉痉挛发生。
2. 上呼吸道手术的常见问题(1)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可发生上呼吸道梗阻;(2)术中和术后呼吸道梗阻的主要原因是喉头水肿、血液侵入呼吸道或肿瘤组织脱落、播散等;(3)术中通气不足,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4)气道压力过高造成气压伤;(5)麻醉过浅,发生术中知晓、高血压等。
3. 呼吸道处理原则(1)静息时仍有严重的上呼吸道梗阻伴吸气喘鸣的病人,术前应积极进行氧疗,免用术前药,入手术室后在局麻下作气管切开;(2)病人有中度上呼吸道梗阻,预计全麻诱导后可能出现梗阻加重时,应免用术前药,入手术室后进行清醒气管插管,也可以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或吸入全麻诱导下气管插管;(3)病变轻微,无上呼吸道梗阻的病人可以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
扁桃体切除术和增殖体切除术扁桃体和增殖体淋巴腺增生常可引起上呼吸道梗阻,严重病人由于长期慢性缺氧,甚至发展成为肺源性心脏病。
扁桃体增大是成人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因之一。
儿童或青少年可经常发作化脓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周围脓肿。
1. 术前评估(1)多数病人为儿童或青少年,偶有成年病人;(2)了解病史,注意病人是否打鼾或发生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次数;(3)检查牙齿、口腔和上呼吸道情况。
判断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4)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5)若病人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应推迟手术,并作必要的术前准备;2. 麻醉处理(1)全麻诱导插管方法根据病人病情和年龄灵活掌握。
无上呼吸道梗阻的成人可以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管的方法;而小儿常采用O2-N2O-七氟醚诱导,静脉注射非去极化肌松药后气管插管;伴有上呼吸道梗阻的成人可以在表面麻醉下清醒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2)气管插管完成后,常用吸入全麻药维持麻醉,辅助小剂量芬太尼。
可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决定是否追加非去极化肌松药;(3)咽部用湿纱条填塞,防止术中血液或分泌物流入气管;(4)体位安放完毕后再次确定气管导管位置良好;(5)术中应注意病儿的出血量。
为了减少手术出血量,可以在全麻诱导后用含有1:20万肾上腺素的局麻药作局部浸润;(6)术毕应吸净咽喉部的积血和分泌物,拔除填塞的纱条,插胃管吸除胃内积血和胃液;(7)待病人完全清醒,咽喉反射恢复且无活动性出血后方能拔除气管导管。
拔管前再次作口腔和咽喉部吸引,病人取侧卧位,防止血液或分泌物流入呼吸道;(8)拔管后观察呼吸、血液、脉搏和外周皮肤的颜色,尤其应注意病人是否有术后出血。
3. 扁桃体术后出血(1)严重的出血可以引起低血容量甚至出血性休克,大量的血液被病人吞咽入胃引起“饱胃”,术后可能存在喉头水肿、上呼吸道梗阻,病人常有烦躁、呕血等症状;(2)立即建立通畅的静脉,扩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症状;(3)做好麻醉前准备,包括药物、插管工具、吸引器等;(4)病人入手术室后连接监护仪,吸氧。
麻醉诱导前吸净咽喉部血液和分泌物;(5)外科医生到场后方可开始麻醉诱导。
常用快速诱导插管,静脉注射丙泊酚(或氯胺酮、依托咪酯),病人入睡后由助手压迫环状软骨,注射琥珀胆碱后完成气管插管。
一般应准备一根比预计的导管小一号的气管导管,以防止插管困难。
如预计插管有困难,可采用清醒插管;(6)气管插管后可插入胃管,吸净胃内积血。
内窥镜检查的麻醉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有直接喉镜检查、显微喉镜手术和支气管镜检查等。
部分内窥镜检查的病人有上呼吸道病变可以造成上呼吸道梗阻,或原有吸烟史,伴有COPD等。
1. 术前评估(1)了解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根据X线摄片、CT和MRI检查),术前是否有上呼吸道梗阻的症状和体征;(2)评估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3)严重上呼吸道梗阻的病人术前应作动脉血气分析,必要时术前氧疗。
2. 麻醉处理(1)全麻诱导可以采用静脉全麻药,小剂量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及琥珀胆碱,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
全麻维持常吸入七氟醚或地氟醚,也可以采用全静脉麻醉,间断或连续静脉注射异丙酚,必要时追加小剂量琥珀胆碱;(2)直接喉镜检查或显微喉镜手术时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最常用的方法为气管内插管。
为了有利于外科手术的暴露,一般成人插入ID 5~6 cm的气管导管,术中手控呼吸;如果气管插管影响外科操作,可以改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但必须确保呼吸道通畅,无呼气困难,否则可以造成肺气压伤;(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如需要全身麻醉,应插入较粗的气管导管。
能够通过成人纤维支气管镜的导管内径最小为7.5 cm,而需要保持良好的通气状态,则气管导管内径应大于8 cm;(4)硬质气管镜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若需要全身麻醉,可以通过气管镜的侧臂手控呼吸,提供氧气和麻醉气体;(5)在内窥镜检查时,必须常规监测心电图、SpO2、无创血压,必要时监测PetCO2和胸壁听诊器;(6)内窥镜检查时常见的并发症有通气障碍造成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心律失常。
遇到术中难以维持通气或出现上呼吸道梗阻、心律失常时,应及时通知手术医生;(7)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预防术后喉头水肿;(8)术毕应吸净咽喉部血压和分泌物,待病人完全清醒、咽喉保护性反射恢复后方能拔除气管导管。
四、鼻腔和鼻窦手术1.鼻腔和鼻窦手术可以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
但选择全麻时必须实施气管插管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全麻的诱导和维持用药无特殊。
为了减少术中出血,一般常用含有1:20万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和表面麻醉。
注射含有肾上腺素的局麻药可引起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2.为了预防和减少血液流入胃内,一般用湿纱条填塞咽后壁。
因此在拔除气管导管前应取出填塞的纱条,吸净咽部的血液和分泌物,同时放置胃管将胃内的血液吸除,减少术后呕吐、误吸的机会。
3.鼻腔和鼻窦手术后拔管的指征是病人已经完全清醒,手术区域无活动性出血,咽喉部保护性反射恢复。
拔管前可将病人置于侧卧位,便于咽喉部血液和分泌物流出,减少拔管后误吸和喉痉挛的发生。
五、眼科手术的麻醉眼科手术的主要特点1. 老年病人和儿童多见。
老年病人常伴有多种内科疾病,常见的有缺血性心脏病、慢阻肺(COPD)、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等。
2. 控制眼内压正常眼内压应在10~25 mmHg。
(1)选择合适的全麻诱导用药。
全麻诱导选用丙泊酚、芬太尼和非去极化肌松药。
避免气管插管时血压增高、肢体活动。
麻醉维持应有足够的深度,避免浅麻醉。
术中避免使用增高眼内压的药物如氯胺酮、琥珀胆碱等;(2)术中取15~20 头高位。
做好呼吸管理,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术毕预防病人恶心、呕吐,可静脉注射镇吐药;(3)苏醒力求平稳,拔除气管导管宜早,以避免咳嗽、躁动。
拔管前可以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2 mg/kg;(4)术后继续使用降低眼内压的药物,如乙酰唑胺、甘露醇等。
3. 预防和处理眼心反射眼心反射由于牵拉眼外肌、压迫眼球或眼内操作而产生,常见于儿童斜视手术。
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