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与答案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11
教师资格证考试案例分析题例题:李老师是一位美术教师,他常常说:“美术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画画,还应该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
”有一次,在和学生聊天时,李老师听说学生家里都有不少的闲置的废旧衣物,弃之可惜,留之占地。
于是,李老师组织了“变旧为新”创意大赛,号召大家收集家里无用的旧衣物,将其进行改造。
这一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参与,有的学生将旧衣服改成符合时尚潮流又具有独特魅力的新衣服;有的学生将旧衣物裁剪成布条、布块,制作成灯笼、小布娃等布艺饰品……….学生们给旧衣物赋予了新的功能和价值,制作出缤纷多彩的作品。
在教学中,李老师经常用绘图技术进行视觉教学、听音乐作品、古诗词意境配画等。
他还带学生去郊外写生。
每年市里举办美术展览,他都带学生去参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
李老师的美术课成了学生追捧的热门课,他个人也被评为学校最受学生喜爱的“十大明星老师”之一。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践行了科学的素质教育观。
第一,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是指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材料中李老师在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变废为宝等各项课余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和其它领域的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教育。
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材料中李老师在教学中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同时开展“变废为新”等个性化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
第三,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本质是让学生在愉快自主学习中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十(含答案)阅读下面案例,完成后面问题。
有一天,拼音妈妈有一项“扛声调”的任务要分配给大家去完成。
拼音宝宝们知道了,都赶来向妈妈要任务。
单韵母六兄弟最积极,妈妈想把任务交给他们,但又不放心,就问:“单韵母六兄弟,你们能扛好声调吗?”单韵母六兄弟的大哥a拍着胸脯说:“妈妈,你放心,我是大哥,只要有我a在,就不用再找别人啦!”大哥a的话音刚落,二哥o和老三e也不甘示弱,一个接一个要扛声调。
可是老四i和老五u碰在一起了,谁排在后面,谁就扛着声调。
”老四i和老五u听了都说好。
只剩下六弟ü了,他也大声说:“要是哥哥们都不在,就找我ü,我也能扛得动!”从此,单韵母六兄弟就认认真真地做声调,每个都做得特别认真。
试评价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纯拼音的教学是抽象、枯燥的,但在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设计得巧妙得当,就能引起学生对拼音的兴趣,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在单韵母上标声调是拼音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直接影响后面的复韵母的标调。
而在单韵母中,“i”和“u”的标调规则是最容易混淆的。
在教学中,一味强调,重复练习效果不佳。
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形象直观的特点,教师开发了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记住“i”和“u”是两兄弟。
在故事中,拼音妈妈问明了原因后说:“以后咱们规定一下:老四“i”和老五“u”碰在一起了,谁排在后边,谁就扛着声调。
”这样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记住“i”和“u”的标调规则。
教师不仅可以根据拼音编故事,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拼音图片,发挥聪明才智自由创编故事。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同时,由自己创编的故事会让学生印象更深刻,更能巩固拼音的学习。
拼音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一些小故事,使教学变得富有趣味,课堂气氛变得活泼快乐,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积极,在故事中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
案列分析的思路:首先指出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实质,其次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第三提出解决的办法。
案例分析题以下汇总1.小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
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的班的学生发生冲突。
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制定了队规。
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
试用德育原则分析以上案例。
【答案要点】(1)该案例中班主任遵循了德育原则中的疏导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德,疏导思想。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人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因此做好德育工作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
③以表扬奖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对他们表现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要及时肯定。
多加赞许,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2.小李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
小李对同事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氛围,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
上周公开课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
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1)你是否在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分析。
(2)案例中的老师在专业成长中碰到了一些问题,请为他提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案要点】(1)我不赞成小李的教学观。
小李出发点是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却忽略了两点:一是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上好一堂课仅注重气氛热烈是不够的。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八(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案例,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
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
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
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
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参考答案】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教学中十分常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容易被禁锢。
其实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想象和感悟,已经引起了丰富的想象和美感,只是联想与言语间像隔了一层窗户纸。
该教师运用示范说,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使学生的言语被激活了。
该教师对教材的空白处作这样的处理体现了他对教材独到的体验。
其实,每一位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都应倾其所能进行二度创作,即怎样以此为例,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优秀文化的热爱,挖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三(含答案)
评析以下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案例】指向“写什么”的课堂提问。
师:课文中最大的“书”是指什么?快读课文,并从文中找一找。
(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很快,小手举起来了。
生:岩石就是书呀!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那么“书”上的字是什么?
生:你看,这是雨点留下的痕迹,叫雨痕。
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还有些透明闪光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师:那么“书”上的画又是什么?
生: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
孩子们说着,教师引导他们读着,交流着,孩子们明白了最大的书就是指岩石,书上的字和画都是大自然创造的。
接着,教师请孩子们自己选择人物,或者当川川,或者当叔叔,两个人对读。
孩子们练习读后,教师又请男孩女孩分开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于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参考答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该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提问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以“提问”代替讲解,把复杂的科学知识融入于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学生能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学生学完课文,不管是哪个水平的学生只要略做思考,便能得出结论。
这种连续性提问,意在化难为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无形中又训练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案例分析)1.李某,男,大三学生,身体瘦小,皮肤偏黑,眼睛近视,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常处于全班最后一名,性格内向,参加活动不积极,人缘不是很好,同学们都认为他过分敏感,不好相处.有一次,因为跑步落在女生后面,引起同学们的哄笑。
从此,该生变得更加沉默和孤僻。
一天晚上外出未归,次日发现他在学校后山上上吊自杀身亡。
(1) 该生自杀的根本原因是。
A.其身体素质差B.其人缘不好C.体育成绩不好D.过分自卑引起的自我否定(2) 该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属于。
A.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B.学习能力问题C.恋爱问题D.性心理问题(3) 如果要避免该生自杀,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该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B.正确评价自我 ,接纳自我C.得到集体的关照D.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4) 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
A.比较法B.投射法C.反省法D.访谈法答案:(1) D (2) A (3) ABCD (4) ABC2.大二男生王某,经常会想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一个定理为什么这样理解,而不那样理解,明明知道那样理解是与事实不符合,也知道书上说的是对的,但老是想……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为此他感到非常苦恼。
(1) 该生出现的症状属于是。
A.强迫症B.焦虑症C.恐惧症D.疑病症(2) 该生出现的症状主要体现在。
A.情绪方面B.行为方面C.观念方面D.意向方面(3) 该生出现的症状隶属的范畴是。
A.人格障碍B.神经症C.性变态D.精神病(4) 对待该生出现的症状,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放松疗法B.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C.思维阻断法D.多参加集体活动答案:(1) A (2) C (3) B (4) ABCD3.王强《高等数学》考试不及格,辅导员老师问他为什么没考好,王强说:“老师出题太偏,我复习的都没考到”,又说:“学校学习条件太差,图书馆位子不够,寝室太吵,教室晚上十点就熄灯”。
辅导员问其他同学为什么王强数学没考好,同学说:“他经常上网玩游戏,上课也经常不来。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四(含答案)
读出课文的“对比”(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同上一册书”活动中,有教师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抓住课题重点词语对比
1.读读课题,说说你的发现。
2.找出课文中所有含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句子,读一读。
3.说说你发现的课题的秘密。
请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这篇课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比”,教师从课题重点词语对比开始,读出了课文的第一处对比,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从课题出发切入全文的阅读,并从课题引出“对比”,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读出了教学的切入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练习题及答案一、案例分析题1[辨析题]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正确。
解析: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关系密切,而且教育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2[辨析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答案】正确。
解析:这一理论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则。
3[辨析题]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错误。
解析:(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
(2)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环境的配合,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发挥主导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4[辨析题]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答案】正确。
解析: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5[简答题]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1)产生新的课程方案。
(2)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
(3)合目的性。
(4)合科学性。
(5)合发展性。
6[简答题]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参考答案】有效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
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
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3)科学地进行比较。
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
因此,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五(含答案)
阅读下列的教学案例,问答后面的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复习已经学过的拼音字母。
看着图上的拼音,你觉得它们像生活中的什么?
生:“i”像高尔夫球。
生:“y”像妈妈晾衣的撑杆。
生:“m”像麦当劳的标记。
生:“k”像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
……
试评价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低年级的学生,会观察自然景物,会根据生活实物和已有经验进行想象,还会通过同伴的讨论进行想象,他们对生活充满着想象。
拼音字母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单纯识记会有些困难,当把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实际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时,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就有利于学生识记拼音了。
案例中,学生将“i”比作高尔夫球,将“y”比作妈妈晾衣的撑杆,直观有趣。
拼音教学中,联系儿童丰富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与之前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当新旧知识发生联系时,学习就变得简单、有效、有趣。
教师资格证考试新课程案例类试题(含答案)案例分析题一、案例概述小明,男,12岁,某小学五年级学生。
父母离异,小明随父亲生活。
由于父亲工作繁忙,小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监管,导致他行为习惯差,学习积极性低,与同学关系紧张。
在学校,小明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与同学交头接耳。
尽管教师多次批评教育,小明仍屡教不改。
二、问题1. 请分析小明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2. 如果你是小明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你会如何针对小明的问题进行教育与干预?三、答案1. 小明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
由于父亲工作繁忙,缺乏对小明的关爱与监管,导致小明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关注与引导,从而影响了他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
(2)学校因素:小明所在学校的教学环境、教育资源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他的学习需求,导致他学习积极性低,注意力不集中。
(3)社会因素:小明可能受到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例如网络游戏、不良影视作品等,使得他容易沉迷于娱乐活动,忽视学习。
(4)个人因素:小明可能自身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等,导致他无法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
2. 针对小明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我会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育与干预:(1)与家长沟通,建立家校合作。
我会主动联系小明的父亲,了解小明在家庭中的情况,告知他在学校的表现,共同探讨解决小明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会建议家长多关心小明,尽量抽出时间陪伴他,给予他足够的关爱与关注。
(2)关注小明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我会针对小明的学习情况,为他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我会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他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会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资格证笔试案例分析题(附解答)1.请从教师角色分析该行为2.请从新课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角度来分析该行为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2)在看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深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研究资源;帮助(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协作3.请用现代的教学观的理论来分析该老师的行为“交课过人”答:(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来往、积极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4.请从现代学生观的角度来分析该老师行为答:1.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包括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我们应用育理念看待学生(1)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多宽容(3)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5.新课程改革倡导什么样的研究方式?答:新课改倡导的研究方式为自主研究、探究研究、协作研究,这些研究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开展为目标(1)自主研究自主研究关注研究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研究方式。
主动性是自主研究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研究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自主研究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可否学、学什么、若何学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研究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
(2)探究研究探究研究也称发现研究,研究过程除被动接受知识,还存有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
新课改要求的研究方式转变就是要学生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研究,把研究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研究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语文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完整版)语文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你正在教一个五年级的班级,他们正在学习《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你注意到一个名叫李华的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兴趣特别浓厚,他经常主动举手提问或者分享自己的想法。
但是,最近他似乎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上课不再积极参与,甚至开始拖欠作业。
请你根据这个情境,回答以下问题:1.描述李华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作为教师,你会如何帮助李华恢复对这门课程的兴趣?3.如果你认为李华需要额外的辅导,你会如何安排?请根据以上情境和问题,撰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不超过1500字。
语文老师做案例分析好的,我将扮演语文老师跟你对话。
在接下来的聊天过程中,我将代入这个角色跟你聊天。
如果你想退出角色扮演,可以直接让我退出,退出后我将停止扮演角色。
请讲一下你想聊的案例分析的内容吧。
语文老师师生互动案例以下是一个语文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案例: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自然的文章。
请你们在文中找出几个关键词,然后告诉我它们的意思和用法。
学生1:好的,老师。
文章中提到了“山川”这个词。
它的意思是“山和河流”,是自然风景的描述。
老师:很好,那你能告诉我“山川”在文章中的作用吗?学生1:我认为“山川”在文章中起到了描绘自然美景的作用,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伟大。
老师:对的,这就是“山川”的用法。
它是一个描绘自然景色的形容词,也可以用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请继续找下一个关键词。
学生2:我找到了“绿树成荫”这个词。
它的意思是“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一片绿色”。
老师:非常好,那“绿树成荫”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2:我觉得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是表现出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生命力。
同时,它也强调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和砍伐所造成的后果。
老师:确实,“绿树成荫”是一个很形象的词语,它表达了自然的生机和美丽,也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
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学习什么呢?学生3:老师,我想学习“瀑布”这个词。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科目案例分析题1、小王在大学学习期间品学兼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毕业后,任教于某市重点中学。
刚上班时,他总觉得自己的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教学方法先进,吃老本足够了,备不备课都无所谓。
前两学年还勉强适应教学要求,可是后来他发现给学生讲授知识时越来越吃力了,教学效果越来越差,于是整天苦闷彷徨,垂头丧气。
答:小王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应该及时改正。
因为他忽视了锐意创新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锐意创新是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勇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创造新经验;既广泛传承前人知识,又善于提炼与吸纳新内容,做到推陈出新。
锐意创新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是由教与学过程中的矛盾所决定的。
它要求当代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努力丰富自己的创造力,积极研究和探索前沿科学,博采兼纳相关知识。
小王一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寄希望于吃老本而不思进取的想法是应该摒弃的。
2、小张毕业后工作很努力,多次受到单位领导的表扬。
但就是有一个缺点,听不得别人的批评,因此经常因为几句善意的规劝和同事发生矛盾。
经过一段时间后,单位的同事对她敬而远之,再也不理会她了。
答:小张的做法是不对的。
因为她没有找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同其他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一样,都是在内部和外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实现的。
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高,既要依赖包括批评在内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又要依赖包括自我批评在内的自我道德审视和自我道德评价。
小张没有正确处理好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关系,她应该善于剖析自己,反省自己,虚心接受同事的批评,才能消除错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幼儿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目及解析1.(1)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
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
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2)据报载: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直打瞌睡,教师发现后并未板着面孔去训斥,而是从故事说开去。
他说,英国著名前首相丘吉尔,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就寝,并说:“我的觉有一半是在汽车上睡的。
”教师说:“我看,有的同学的觉有一半是在课堂上睡的。
”又说:“丘吉尔被人称为一只勇猛的狮子。
我看现在在课堂上睡觉的同学,今后也可能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
”这位教师幽默的语言使得大家包括那位打瞌睡的学生都笑了起来,教学在轻松的气氛下继续进行下去。
问题:请结合这两个事例,谈谈现阶段我国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生观。
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1)这两则案例都说明了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校长和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极为优秀而高尚的。
当校长得知麦克劳德杀死了他那只最心爱的小狗时,没有责备,没有训斥,更没有憎恶。
他让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以作为惩罚,既包含了教师的严格要求,也包含了教师的爱,同时,还蕴藏着教师的期望与信任。
教师没有批评睡觉的学生,而是用了幽默励志的小故事,让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说明他的内心深处是尊重学生的。
(2)这是两位精通教育的教育者,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
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学生各种发展的需要。
学生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力。
学生的发展受制于多种因素。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含答案)阅读下列案例,完成后面问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女”字。
首先,你认识这个字的笔画吗?生:认识。
师:横、撇、点、撇。
生:不对,不对……生:老师,应该是先写撇、点、撇,最后写横。
生:错,应该先写横。
师:一般汉字的笔顺遵循先左后右,从上到下的规律,这个字的笔顺应该是撇点、撇、横。
注意“撇点”是一笔写成的。
师:请你伸出右手食指,在自己的左手手背上跟着老师来一起写一写这个字。
(教师在黑板上写“女”,学生在手背上写“女”)师:要写好这个字可不容易,看看,哪一笔你觉得很关键?生:长横,这个横要写得长长的。
生:老师,我还发现撇点和撇的交叉点刚好在竖中线上。
师:你的这个发现非常有价值。
是呀,这个“女”字就好像是一个小女孩在跳芭蕾,这个长横就像她伸开的双臂,长长的,撇点和撇好像是她的两条腿,交叉时要特别优美。
师:偏旁表义,你用这个方法记住了。
生:“溪”右边的撇折撇折像弯弯曲曲的小溪。
师:你说得太好了!你通过联想小溪的形状记住了这个字。
我们顺着她的思路,小溪弯弯曲曲地流淌最后流入什么地方呀?生:大海!师:是啊,所以下面是一个“大”字。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小儿歌可以记住这个字:三点水,撇一撇,三条小鱼歇一歇,一弯又一弯,游进大海里。
(教师边说边用手指书空)师:你们为什么笑呀?生:“一弯又一弯”特别有意思。
师:这个“一弯又一弯”就是——生:撇折撇折点。
生:我觉得“游进大海里”特别有趣。
师:趴脚“大”告诉我们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生:撇捺要舒展。
师:对,撇捺写得舒展了,小鱼才能游进大海里。
请对该教师写字教学的行为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该教师结合汉字的构字规律,创编一些生动有趣的识记儿歌,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写字兴趣。
教学中,教师创编的儿歌朗朗上口,学生对“一弯又一弯,游进大海里”特别感兴趣,他们一边说一边跟着老师书空,一下子就记住了字形。
同时,儿歌中把写字时要注意的一些关键笔画都作了介绍,便于学生在写字时自我提醒。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管理案例分析与解答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而为了保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在我国设立了教师资格证考试。
该考试除了涵盖教育学理论知识外,还会通过案例分析来考察教育管理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教育管理领域中的案例,并提出相应解答,来帮助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学生更好地应对相关问题。
一、案例分析1.案例一:学校管理问题某小学在学校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学生纪律问题比较突出等。
请分析该案例,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解答:首先,要解决教师之间的合作问题,学校可以组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团队建设培训等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意识。
对于学生纪律问题,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校规校纪,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比如设置班级规章制度、制定行为规范等,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纪律性。
2.案例二:沟通问题某中学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但不愿意与老师沟通。
请分析该案例,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解答: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可能是因为存在沟通不畅或信任不足等问题。
在解决沟通问题方面,老师可以运用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尊重和理解等,以获得学生的信任。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个别辅导等方式,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3.案例三:家校关系问题某高中存在家校关系紧张的问题,导致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降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等。
请分析该案例,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解答:改善家校关系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及时将学校的信息、政策传达给家长,并主动回应家长的关切和问题。
此外,学校可以开设家长学校,提供一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六(含答案)
阅读下列案例,完成后面的问题。
有两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时,同时上《广告》这一主题,甲教师设计的作业是“给家乡的杨梅设计一则广告”。
乙教师设计的作业是“给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个宣传广告”。
在评课时,大家对这两道作业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把甲教师的作业改成:
1.你知道哪些家乡杨梅的广告?请介绍一个。
2.试一试,能不能把这个广告改得更好。
3.自己编一个广告。
把乙教师设计的作业改成:
1.归纳一下:我们学校有哪些特点?
2.在这些特点中,哪一点或几点最突出?
3.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把这些特点介绍给别人。
试评价修改后的作业。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修改后的作业内容“一是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与学习目标相配合;二是作业相对于学生的经历与生活有意义,能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与探究”,符合“有意义”这一特征,也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作业特征。
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其典型特征是需要学生付出努力,需要动脑思考才能解决。
作业选材从以课本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移,从片段感很强的重复训练向应用性的主题作业转换,虚拟情境的假设问题将被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所取代。
这主要是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题目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乐意解决问题。
1.我就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
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没有母鸡呀?”全班立刻哄堂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老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班学生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里,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chicken(小鸡)”。
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
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
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能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里怪气。
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语义的作用吗?”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
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问题(1)试评析该老师的教学行为。
(2)谈谈应如何进行后进生的转化答案:(1)老师的行为是非常恰当而有效的。
首先,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其教育机智,能短时间内迅速有效的想出应对的方案,巧妙地化解了课堂突发情况,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其次,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的原则。
对于学生的恶作剧,老师并没有指责学生,而是抱着尊重宽容的态度,当然这也不意味着纵容,同时老师还明确指出了学生的错误,明确了课堂规则,给学生的行为改变指明了方向。
最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规律,老师利用课堂问题这一契机,阐述了语气的重要性。
既传授了知识,又能从思想上起到引导和提高的作用。
(2)首先,应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因为他们暂时的缺点和不足而对他们心存偏见。
其次,应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案例分析)1.李某 ,男 ,大三学生 ,身体瘦小 ,皮肤偏黑 ,眼睛近视 ,身体素质差 ,体育成绩常处于全班最后一名 , 性格内向 ,参加活动不积极 ,人缘不是很好 ,同学们都认为他过分敏感 ,不好相处 .有一次 ,因为跑步落在女生后面 ,引起同学们的哄笑。
从此 ,该生变得更加沉默和孤僻。
一天晚上外出未归 , 次日发现他在学校后山上上吊自杀身亡。
(1) 该生自杀的根本原因是。
A.其身体素质差B.其人缘不好C.体育成绩不好D.过分自卑引起的自我否定(2) 该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属于。
A.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B.学习能力问题C.恋爱问题D.性心理问题(3) 如果要避免该生自杀,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该生积极锻炼身体, 提高身体素质B.正确评价自我, 接纳自我C.得到集体的关照D.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4) 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
A.比较法B.投射法C.反省法D.访谈法答案:(1) D(2) A(3) ABCD(4) ABC2.大二男生王某, 经常会想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 比如 , 一个定理为什么这样理解,而不那样理解 , 明明知道那样理解是与事实不符合 , 也知道书上说的是对的 , 但老是想 ,,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 为此他感到非常苦恼。
(1) 该生出现的症状属于是。
A.强迫症B.焦虑症C.恐惧症D.疑病症(2) 该生出现的症状主要体现在。
A.情绪方面B.行为方面C.观念方面D.意向方面(3) 该生出现的症状隶属的范畴是。
A.人格障碍B.神经症C.性变态D.精神病(4) 对待该生出现的症状,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放松疗法B.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C.思维阻断法D.多参加集体活动答案:(1) A(2) C(3) B(4) ABCD3. 王强《高等数学》考试不及格,辅导员老师问他为什么没考好,王强说: “老师出题太偏,我复习的都没考到” ,又说:“学校学习条件太差,图书馆位子不够,寝室太吵,教室晚上十点就熄灯”。
[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周围的墙上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我认为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
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
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
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
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
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3: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
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4: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压抑、紧、忙碌。
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
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
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
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
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
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
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
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
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7: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
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应重视个别差异。
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