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型学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语言类型学一,语言学流派大体上分成两类:形式学派和功能学派。
这两派都是为了寻找语言的本质。
但是语言类型学并不关心语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关心),这一流派以研究方法和研究观念而区别于传统的两大阵营。
当然,在语言类型学中,也有的学者偏形式,也有的学者片功能,用刘老师的话说就是:这里没有分界,只有程度。
现在比较热门的方向是词类类型学。
二,形式语法跟语言类型学基本是正好相对的(这和那台湾老师的说法一样)。
形式语言学是从一种语言出发,向纵深挖掘,找出人类语言的深层结构,这是演绎式的。
类型学是从很多种语言中找出共同点来,从而探索到人类语言的共同形式,这是归纳式的。
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认定每一种语言都是深层结构的分支,从一种逆流向上总能找到源头。
后者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深层结构的一个表现,通过大范围整理语料,可以消除不同之处,找到原初的语言形式。
三,形式学派是test,即告诉人们什么是“不可说”,未作规定的便合法(这就和法理上的原则是一样的)功能学派是text,即重视篇章、语用这些东西,“这世上没有语法,只有语法化”。
类型学派是attest,探讨某几种语言的共性和变异限度,看语言中是否有某种结构。
四,双宾语结构可以作为非常好的测试样本,各种语言中的双宾语有很大不同,不但表现了语法规则,还代表了语用、篇章知识在语法化过程中的痕迹。
我们要考察的是:这一意义是怎么表达的?近宾语和远宾语的结构是怎样的?是否被介词隔开了?语言类型学语言类型学有广狭松严不同的种种含义,但都离不开一个“跨”字,即它必须有一种跨语言(及跨方言、跨时代)的研究视角,才能称为类型学研究。
而严格意义上的类型学,是具有自己研究范式的“语言共性与语言类型研究”。
从当代语言学的学术构成看,语言类型学既是语言学的一种分支,也是语言学的一种学派。
说它是分支,因为它和其他研究领域构成了某种分工:承担了跨语言比较和在比较中总结人类语言共性的任务,从而与注重语言结构内部深入研究的工作形成学科上的一种互补合作。
摘要: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关于语言类型学的讲座,深受启发。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深入思考和心得体会。
正文:一、讲座概述本次讲座由知名语言学家主讲,主题为“语言类型学”。
讲座从语言类型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主要类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语言类型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心得体会1. 语言类型学的定义与重要性讲座中,主讲人首先阐述了语言类型学的定义,即对语言结构、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分类研究。
语言类型学对于我们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揭示语言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语言类型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 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讲座介绍了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对比研究、历史研究、田野调查等。
这些方法为我们研究不同语言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实地调查和对比分析,才能真正了解语言类型学的内涵。
3. 主要语言类型及特点讲座中,主讲人详细介绍了主要语言类型,如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词根语等。
通过对这些语言类型的分析,我了解到不同语言在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孤立语的特点是缺乏词尾变化,词序固定;屈折语则具有丰富的词尾变化,表达语法关系;黏着语则通过词缀表达语法关系。
这些知识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
4. 语言类型学与跨文化交流讲座最后,主讲人强调了语言类型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不同语言类型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率。
三、总结通过本次讲座,我对语言类型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语言类型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研究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为促进跨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语言类型学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为我国语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语言类型学的特点
1.跨学科性:语言类型学涉及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个学科,并与语言地理学、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2. 时空性:语言类型学主要研究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类型,了解语言发展和演化的规律。
3. 归纳性:语言类型学通过对语言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一般性的语言类型和分类方法。
4. 体系性:语言类型学通过建立语言类型分类体系,将各种语言类型有机地组织起来,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框架。
5. 实证性:语言类型学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对大量语言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比较,进行语言类型分类和归纳。
总之,语言类型学是一门具备跨学科性、时空性、归纳性、体系性和实证性等特点的语言学学科,它对于理解语言多样性和语言现象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1 -。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与SOV之争引言语言类型学是研究各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区别的学科。
其中一项核心问题是探究语言结构中的语序类型。
在这个问题中,SVO(主-谓-宾)和SOV(主-宾-谓)是两种极为重要的语序类型。
汉语作为一种理想的研究对象,引起了很多语言学家对于SVO与SOV之间的争论。
本文将就这一争论展开讨论,并对这两种语序类型在汉语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SVO语序的特点及争议SVO语序是一种主流的语序类型,在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中都存在。
它的典型例子是英语句子的基本语序,如I eat an apple(我吃一个苹果)。
SVO语序的特点是主语位于谓语动词之前,宾语位于谓语动词之后。
SVO语序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习惯,容易理解和使用,因此十分普遍。
然而,在语言类型学中,SVO语序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SOV语序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语序类型。
SOV为主-宾-谓的语序,如日语中的句子Watashi wa ringo o tabemasu(我吃苹果)。
SOV语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也非常广泛。
对于SVO语序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其普遍性和原始性上。
一些学者认为SVO语序是最普遍的语序类型,这主要基于统计和比较语言的数据。
他们认为,SVO语序与人类语言的进化和习得有关,是最原始的语序类型。
然而,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语序类型不仅受语言内部的规律限制,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文化、历史和个体认知等。
因此,对于SVO语序的普遍性和原始性还存在争议。
汉语的SVO与SOV作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语言,汉语在SVO与SOV之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语是一种以SVO为主要语序的语言,但也有一些SOV的表现。
下面将对汉语中SVO与SOV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SVO在汉语中的表现在汉语中,SVO语序是最基本和常见的语序类型。
以下是几个示例:•我喜欢看电影。
•他是一个好学生。
•她正在吃饭。
可以看到,这些句子的主语位于谓语动词之前,宾语位于谓语动词之后,符合SVO语序的特点。
关于语言类型学语言类型学(linguistic typology)是研究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
其方法是比较这些语言,找出其相同和相异之处。
语言类型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区别学者们比较语言特征往往抱有不同的目的。
第1种是追溯历史渊源,其方法是比较各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最古老的基本词汇的语音和语义,发现这些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
第2种是建立人类语言类型体系,其方法是按某些特征把语言分类,如把汉语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的萨摩亚语都归入孤立型语言(虽然二者并无亲属关系)。
第3种是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或近乎普遍的现象,其方法是考察某一特征存在于多少种语言之中。
这样做,同样不问所研究的语言是否有亲属关系。
由于目的不同,第1种比较工作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事情,第2、第3种才是类型语言学家的事情。
在语言类型研究方面有较大贡献的是德国的W.F.洪堡特,美国的E.萨丕尔、R.雅柯布逊和J.H.格林伯格,英国的S.乌尔曼(1914~1976)等。
按特征对语言进行分类远在19世纪初期,德国语言学家F.von施列格尔(1772~1829)就把世界诸语言分为3大类型,即孤立型、粘着型和屈折型。
后来洪堡特又增加了编插语或称多式综合语。
孤立型语言包括汉语、越南语、萨摩亚语等等,其主要特征有两个:①实词通常不带语法标志,如汉语单词“信”不分单复数,可指一封信或几封信;②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表明,如"我写信”不能改为“我信写”或“信写我”。
粘着型包括蒙古语、曰语、芬兰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等等,其特征是一个词根(或词干)前面,尤其是后面有一串表示语法关系的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每个语法意义也只用一个词缀表示,词缀同词缀之间在语音上界限分明,不融合在一起。
如土耳其语odalarimdan〔从我的(一些)房间里〕是一个词,其中词根oda (房间)后面有后缀-lar(表示复数),-im(表示第一人称单数的领属关系,相当于汉语“我的”),-dan(表示离格)等。
语言种类的分类与特点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之一。
语言种类繁多,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特点,本文将探讨语言种类的分类与特点。
一、语言种类的分类语言种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1.语系语系是按照语言之间的共同特征和相似性进行分类的,是最基本的语言分类方式。
根据语系,可以将语言分为汉语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闪米特语系等。
2.语族语族是语系的下一级分类单位,通常是根据语言的共同特征和相似性进行分类的。
汉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等都是汉语语系下的语族。
3.语言类型学语言类型学是研究不同语言之间差异和特点的学科,主要关注语言的共时差异和演变规律。
根据语言类型学的观点,可以将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多式复合词语等类型。
二、不同语言的特点不同语言的特点和差异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语言特点:1.汉语的特点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如声调、单音节词、语法结构等。
汉语中词语的意义比较丰富,需要通过语境来理解。
此外,汉语的词汇量很大,而且变化比较复杂。
2.印欧语系的特点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之一,包括英语、西班牙语、俄语、印度语等众多语言。
印欧语系的语言通常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是词语的变化。
此外,印欧语系的词汇量也很大,而且有很多外来词。
3.阿尔泰语系的特点阿尔泰语系是亚洲东部的一种语言群体,包括蒙古语、突厥语、满语等。
阿尔泰语系的语言通常具有丰富的黏着语词,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是黏着变化。
此外,阿尔泰语系的词汇也有一些特点,如复数形式比较简单。
4.孤立语的特点孤立语是一种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类型,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是词语的组合和语义关系。
孤立语的特点是单音节词比较多,而且词序比较重要。
例如日语就是一种典型的孤立语。
总之,不同语言种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特点,这些差异和特点也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表现之一。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语言类型学是一种研究不同语言间共性和差异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关注语言的形态、句法、词汇等特征。
本文旨在从语言类型学视域下,对比分析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以期揭示两种语言在构词方面的异同。
二、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概述(一)蒙古语的构词法蒙古语的构词法以词根附加法为主,通过在词根上添加前缀、后缀或词干内部变化来形成新词。
此外,蒙古语还采用复合法、转化法等构词方式。
在形态上,蒙古语具有丰富的词缀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语言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
(二)英语的构词法英语的构词法以派生法为主,通过添加前缀、后缀或词根的组合来形成新词。
此外,英语还采用转化法、截短法等构词方式。
英语的词汇构成较为灵活,具有较高的形态变化能力。
三、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的对比分析(一)词根与词缀的差异蒙古语和英语在构词法上均使用词根和词缀。
然而,两种语言的词根和词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蒙古语的词根较为稳定,主要通过添加词缀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而英语的词根和词缀关系更为灵活,可以通过重新组合来形成新词。
(二)构词法的类型与特点蒙古语以词根附加法为主,通过添加前缀、后缀或词干内部变化来构成新词。
这种构词法使得蒙古语的词汇具有较为明显的形态变化和语法功能。
相比之下,英语的构词法更为灵活多样,派生法、转化法、截短法等多种构词方式并存。
这使得英语的词汇构成更为丰富,表达更为灵活。
(三)构词法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影响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
蒙古语的构词法体现了其游牧文化的特点,如通过添加词缀来表达复杂的语法意义。
而英语的构词法则体现了其海洋文化的特点,如通过重新组合来形成新词,表达新的概念和事物。
四、结论通过对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在构词方面存在显著的异同。
在语言类型学视域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异同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蒙古语的构词法以词根附加法为主,具有较为明显的形态变化和语法功能;而英语的构词法则更为灵活多样,具有较高的形态变化能力。
语言类型学心得体会怎么写语言类型学是关于语言分类和语言联系的一门学科。
在学习语言类型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语言类型学教会了我如何将不同的语言分类和比较。
通过学习语言类型学,我了解到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语言,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词汇和音系。
通过研究语言类型学,我能够将这些语言按照它们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类,并且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这种分类和比较的能力对于我深入了解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语言类型学教会了我如何分析语言的结构和特点。
通过学习语言类型学,我学会了分析语言的音韵、形态、句法和语义等方面的结构和特点。
我能够通过这些分析找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揭示出不同语言背后的规律和系统。
这种能力对于我学习和掌握语言有着重要的帮助,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第三,语言类型学教会了我如何研究语言的历史和演变。
通过学习语言类型学,我了解到语言是随着时间演变的,这种演变包括音变、词汇变化、语法变化等方面。
我学会了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语言,分析语言的演变规律和历史变化。
这种能力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变化和发展,揭示出语言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除了以上几点,学习语言类型学还给我带来了其他的收获。
通过学习语言类型学,我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类型学需要我们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和关联,并且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这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我在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学习语言类型学还让我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我们能够了解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以及社会习俗。
通过学习语言类型学,我深刻地意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是如此的紧密相连。
语言类型学的知识让我更加敬重和欣赏不同的语言和文化。
总之,学习语言类型学是一次十分有收获的经历。
通过学习语言类型学,我获得了将不同的语言分类和比较的能力,学会了分析语言的结构和特点,研究语言的历史和演变,并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类型学1.语言类型学的发展较早的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主要是分类学意义上的,她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形态类型学,当时的语言学家施列格尔(Friedrich von Schlegel)根据语言在形态方面的特征,把语言分为附加语(affixal)和屈折语( inflectional)两种类型。
后来施列格尔的兄弟奥古斯特?施列格尔(August von Schlegel)又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了第三种类型:“无结构”语(nostructure),典型的如现代汉语[2?39]。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W ilhelm von Humboldt, 1836)又在以上学者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种类型:多式综合语( incor-porating language)。
如北美的一些语言,把动词和它的宾语整合成一个词汇形式。
多式综合语的词根上可以黏附多个语素用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一个动词词根上面可以黏附表示“时”、“体”、“态”、“式”、“人称”、“数”等各种语法意义的语素,可以构成一个结构很复杂的“词”。
同样,名词的词形也有类似的语素组合形式,具有“数”、“格”等语法功能的语素与名词词根整合为一个词汇形式。
实际上,奥古斯特?施列格尔的三种类型“无结构”(no structure)、“附加”(affixal)、“屈折”( inflec-tional)即相当于奥古斯特?施莱希尔的孤立语( iso-lating,例如汉语、越南语等),黏着语(agglutinative,例如蒙古语、日语、芬兰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和屈折语( inflectiona,l例如德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
萨丕尔(Edward Sapir)根据构成词的语素的多寡将语言分为“分析语”(analytic) ,一个语素对应于一个词;“综合语”(syntheti c),少量的语素构成一个词;“多式综合语”(polysynthetic),数量上较多的语素、一些特定词根一起共同构成一个词。
语言类型学一、概念的界定:1。
人们将在认识和交流中所出现的那些语言现象称为语言类型学。
2。
人们把自己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所有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形式各异的语言或方言。
3。
这种语言类型学不但包括研究人类的共同语,也包括许多语言结构的细微差别,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语言间在音系、词汇、语法等方面那些非同寻常的相似性和区别性。
4。
语言类型学所研究的对象虽然包括语言变体或语言流派(还可包括人们对语言的共同解释)但语言类型学与所谓的“具体语言学”不同,或者说与语文学或与社会语言学或与语言比较学或与音位学不同,前者的基本思想是尽量把各种社会现象区分为语言学上的类型;二、语言类型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阶段,出现于15世纪到17世纪初的希腊和罗马(古典)语言学时期。
这是语言类型学第一阶段,还是在实践中语言类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方法学派已具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并发展于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达到了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语言类型学,首先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对具有相同语音形式的具体人工方言等加以区分(这种区分一般很细微)。
其次,语言类型学已形成了一种正式的理论体系,建立了各语言的人工标注表。
第三个特点是不仅区分语言的内部差别,而且它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人工方言,而是扩大到整个社会范围,包括各种语言结构间的微小差别。
各种依存关系。
因此,为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奠定了基础。
18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是语言类型学产生和奠基阶段。
这一形态是在多数学者对语言结构的附属结构(这种附属结构并不反映现实交际的功能,而是出于研究目的,将其整理成体系)所做的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有一点必须说明,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往往以一种狭隘的假设作为它的基础。
只有在建立在本体论和方法论辩证统一基础上的语言研究,才能体现语言的社会性和内在性。
第三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末“语言是所有人类交际能力的雷同”一语言观的提出后,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一下就变成了语言学与人类学的并置碰撞,具有两种不同认识。
语言类型学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一、本文概述《语言类型学: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语言类型学这一语言学分支的当代地位与重要性。
语言类型学,作为一门跨语言的比较研究,关注人类语言的共性与差异,并试图揭示这些共性与差异背后的普遍规律。
在当代语言学中,语言类型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语言类型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接着,将回顾语言类型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语言分类研究到现代的跨语言比较,展示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的演进。
然后,本文将重点分析语言类型学在当代语言学中的地位,包括其与其他语言学分支的关联与区别,以及它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展望语言类型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全球化、语言多样性保护等领域中的潜在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让读者对语言类型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它在当代语言学中的重要地位,并激发更多学者对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兴趣,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语言类型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语言类型学,作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结构普遍性和变异性,探寻人类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其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对语言进行跨文化的比较和分析,从而揭示出语言现象的普遍规律和特殊现象。
跨文化比较:语言类型学强调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以揭示语言现象的普遍性和变异性。
这种比较不仅限于同一语系或同一地理区域的语言,还包括了全球范围内不同语系和文化的语言。
结构主义视角:语言类型学倾向于从语言的结构出发,分析语言的音系、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它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和关系,而非语言的外部功能或社会文化背景。
共性追求:语言类型学致力于寻找人类语言的共性,即不同语言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这种共性可能是由人类认知的普遍结构或语言演变的共同规律所决定的。
描述性与解释性:语言类型学不仅关注对语言现象的客观描述,还强调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和理论构建。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语言类型学是研究不同语言间共性和差异的学科,其研究方法涉及对各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层面的深入分析。
本文旨在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出发,对比研究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探讨两种语言在构词方面的异同,以期为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资料。
二、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概述1. 蒙古语的构词法蒙古语属于蒙古语族,其构词法以词根附加法为主,通过在词根上附加不同的后缀或前缀来构成新词。
此外,蒙古语还通过词干之间的组合、音变等方式构成新词。
2. 英语的构词法英语构词法则更为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派生法、转化法、合成法等。
派生法主要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来构成新词;转化法则是在不改变词形的情况下,改变词类用法;合成法则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词组合在一起构成新词。
三、蒙古语与英语构词法的对比分析1. 词根与后缀的差异蒙古语主要通过词根附加后缀来构成新词,而后缀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
相比之下,英语虽然也使用后缀构成新词,但后缀的种类相对较少。
此外,蒙古语的后缀往往与词的语法功能密切相关,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有固定的后缀。
而英语的后缀则更多地用于改变词的词性或意义。
2. 派生法与附加法的异同派生法是英语构词的重要手段,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来构成新词。
而蒙古语的构词法则更多地采用附加法,即通过在词根上附加后缀或前缀来构成新词。
尽管两种语言都采用类似的方法来扩展词汇,但具体操作上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的前后缀往往具有特定的语义含义,而蒙古语的附加法则更多地关注词的语法功能。
3. 合成法的运用合成法在英语中广泛应用,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词组合在一起构成新词。
而在蒙古语中,虽然也有类似的词汇组合现象,但并不像英语那样普遍。
这反映出两种语言在词汇构成方面的不同倾向。
四、结论通过对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在构词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根与后缀的运用、派生法与附加法的使用以及合成法的运用等方面。
语言类型学与语言比较探析语言类型学就是要通过语言之间的比较,从复杂的、无限的、纷繁的语言现象中归纳出少量的、有限的、简单的类型,下面是一篇关于语言类型学与语言比较研究的,欢迎前来阅读查看。
一、语言类型学与语言比较什么是语言类型学?Beard Comrie指出:“语言类型学是根据那些并非由于共同的亲属来源或区域性接触而共享的结构特征来给语言分类。
”伍铁平先生指出:“语言类型学研究同一语系或不同语系的语言和方言的共同特征,并据此对这些语言进行类型上的分类。
”由此,我们认为,语言类型学研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发生学的角度对有亲缘关系的语言进行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比较分析,考察其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共性与差异,如对汉语与藏、彝、哈尼、景颇、苗、瑶、壮、侗、布依、瑶等语言的比较研究;二是从类型学的角度对没有亲缘关系的语言进行结构、形态、功能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由于认知的相似性或因语言接触而产生的相似特点,如对汉语与英、日、俄、维吾尔、蒙古、朝鲜、佤、布朗、阿眉斯等语言的比较研究。
“语言对比又称语言比较,通常是指通过对不同语言的对比或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任何事物的特征都是相对而言的,必须通过与别的事物的比较才能显示出来。
孤立地看一个事物,难以说准这个事物的特点到底是什么,也不可能揭示其本质特征。
对语言的认识也是如此。
1766年英国语言学家琼斯(William Jones)通过语言比较,发现了梵语与拉丁语、希腊语之间存在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认为它们同出一源,从而认识到亲属语言关系的存在,开创了语言比较研究的先河。
没有语言比较,人们对语言的认识还只能停留在一个个孤立的语言上,只能是片面的、表面的。
正因为如此,语言比较才受到语言学家们的高度重视,语言学中才有了比较语言学这一新的分支。
语言类型学就是要通过语言(包括亲属语言和非亲属语言)之间的比较,从复杂的、无限的、纷繁的语言现象中归纳出少量的、有限的、简单的类型,从而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普遍性,包括语言结构、语言演变、语言认知、语言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语言类型学分类范本1.分析语,孤立语(易和孤立语言混淆,建议少用),词根语2.综合语,屈折语(不称曲折语)3.黏着语(不称胶着语)4.抱合语(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复综语多式综合语等等①越南语、苗语、华语是典型的分析语文法的词根语类型②拉丁语、梵语、俄语是典型的综合语文法的屈折语类型③蒙古语、韩语、日语是典型的综合语文法的黏着语类型④因纽特语(爱斯基摩)是典型的综合语文法的抱合语类型分析语>>又称孤立语(注意,“孤立语言”并不等同于“孤立语”,前者指的是与任何其它的语言不存在亲属关系的语言。
为了避免混淆,下文会采用“分析语”来称呼后者)或词根语,这类语言的特点在于其一般不是通过词形变化(即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
特征:1、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词本身显示与别的词的关系。
2、既无内部屈折也无外部屈折,靠语序和虚词。
3、一种语法手段可表多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可用多种语法手段表示。
4、没有词尾语素。
由来:汉语的发展过程是由综合语发展到分析语。
我们试用构词方法来看,古汉语大都是单字词(除了少数联绵词外),例如,查查从“马”字部的汉字,可发现各类“青马”、“黄马”、“白马”……等等不同类属的马,古时都是用具综合语特色的单字词表达:骠:黄毛白点马骢:青白马骓:青白杂色马骐:青黑格子纹马骥:好马骏:好马骕:一种良马駃:另一种骏马。
语言特点具综合语特色的古汉语单字词占版面的空间的确是少很多,但如果要全记得并纯熟应用这些单字词,难度会比学习具分析语特色的多字词高很多,而且汉字/词的数量也会无止境的增加下去,因此,这种方法渐渐发展到尽头。
今天,汉语改用分析语的方法,用有限的字构成无限的词,而放弃了为每个词造一个新的单字的做法。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汉字的数量没有大量的增加下去,新词均用既有的旧字构成,因此很多词均能顾名思义,懂汉语的人学习新词时不一定需要查词典,因此,中文词典的改版密度,也远远不及英文词典来得频密。
对比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是语言研究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都对语言有着独特的理解和研究方法。
语言学主要语言的性质、结构、功能和发展过程,而语言类型学则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本文将对比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内涵和价值。
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描写、解释和实验等,旨在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语言学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教学:通过研究语言习得和教学法,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语言政策和规划:研究语言使用和传承,为制定合理的语言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语言处理:结合计算机科学,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和方法,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语言类型学是研究不同语言之间共性和差异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为多种语言的语法、词汇、音系等系统。
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对比分析、历史比较和结构主义分析等。
它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接触和传播: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和传播,揭示语言的演变和扩散规律。
语言政策和规划:通过研究不同语言的共性和差异,为制定合理的语言政策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跨文化交际: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效果。
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在定义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语言学更注重对单一语言的深入研究和描写,而语言类型学则更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在研究方法上,语言学注重实验和解释,而语言类型学则注重对比分析和历史比较等。
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
语言学主要应用于外语教学、语言政策和规划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
而语言类型学则主要应用于语言的接触和传播、语言政策和规划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
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都是语言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各自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它们的应用价值广泛,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也体现在教育教学、跨文化交际等多个实际领域。
语言类型论一、引言语言类型论是研究世界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领域,它尝试理解和解释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包括:语言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有些语言的结构如此相似,而其他语言却截然不同?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使用和学习语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语言类型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学者开始尝试对世界语言进行分类。
最早的分类系统之一是由德国学者弗朗茨·葆朴提出的,他根据语言的语法结构将世界语言分为四种类型: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
然而,这个分类系统并不完美,因为它忽略了许多重要的语言特性,如词汇的结构和语音的规律。
三、基本概念在语言类型论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需要理解:1. 语言类型:这是对语言的一种概括性描述,它涵盖了语言的所有主要特性,如语法结构、词汇的构造方式、语音系统等。
2. 语言变化:这是语言随时间发展的过程,包括词汇的变化、语法的变化、语音的变化等。
3. 语言接触:当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在同一社区中使用时,它们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语言的变化和发展。
四、主要理论1. 葆朴的语言类型学:葆朴是最早尝试对世界语言进行分类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一个基于语法结构的分类系统。
2. 生成语言学:生成语言学是一种理论,它认为所有自然语言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通过一种称为“生成规则”的程序来生成。
3.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一种理论,它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
五、研究方法语言类型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历史比较和田野调查。
比较分析是对不同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系统的比较;历史比较是对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的研究和比较;田野调查是对某种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情况进行的观察和研究。
六、应用领域语言类型论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的其他领域,如语音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等。
此外,它也被用于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帮助开发能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计算机程序。
语言学家的语言类型学语言类型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以及语言内部的结构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语言类型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语言类型学的基本概念语言类型学是研究语言分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语言类型学家通过比较语言的音系、词汇、句法等要素,将语言分为不同的类型。
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无论是已知的语言还是濒危的语言,都可以成为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对象。
二、语言类型学的分类方法语言类型学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基于语法结构的分类方法、基于音系的分类方法和基于语义的分类方法等。
1. 基于语法结构的分类方法基于语法结构的分类方法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
它将语言分为屈折语、语素语和分析语等不同类型。
屈折语是指单词内部通过词缀变化表示语法意义的语言,如拉丁语和俄语;语素语是指通过词序和功能词表示语法意义的语言,如中文和英语;分析语是指通过词序和功能词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语言,如越南语和印尼语。
2. 基于音系的分类方法基于音系的分类方法是根据不同语言的音素和音节结构来进行分类的。
音素是语言中的最小音位单位,而音节是由音素组成的更大的音位单位。
基于音系的分类方法将语言分为辅音语言和元音语言两种类型。
辅音语言以辅音为主要特点,如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元音语言以元音为主要特点,如斯瓦希里语和泰语。
3. 基于语义的分类方法基于语义的分类方法是根据不同语言的词汇和语义结构来进行分类的。
语义是研究词义和词汇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词汇的意义和搭配。
基于语义的分类方法将语言分为形态语言和词序语言两种类型。
形态语言通过词缀变化来表示词义关系,如日语和芬兰语;词序语言则通过词序来表示词义关系,如英语和法语。
三、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内容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分类、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化等方面。
语言分类是语言类型学的基本任务,它通过比较语言的音系、词汇和句法等要素,将语言归类为不同类型。
语言类型学
一,语言学流派大体上分成两类:形式学派和功能学派。
这两派都是为了寻找语言的本质。
但是语言类型学并不关心语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关心),这一流派以研究方法和研究观念而区别于传统的两大阵营。
当然,在语言类型学中,也有的学者偏形式,也有的学者片功能,用刘老师的话说就是:这里没有分界,只有程度。
现在比较热门的方向是词类类型学。
二,形式语法跟语言类型学基本是正好相对的(这和那台湾老师的说法一样)。
形式语言学是从一种语言出发,向纵深挖掘,找出人类语言的深层结构,这是演绎式的。
类型学是从很多种语言中找出共同点来,从而探索到人类语言的共同形式,这是归纳式的。
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认定每一种语言都是深层结构的分支,从一种逆流向上总能找到源头。
后者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深层结构的一个表现,通过大范围整理语料,可以消除不同之处,找到原初的语言形式。
三,形式学派是test,即告诉人们什么是“不可说”,未作规定的便合法(这就和法理上的原则是一样的)
功能学派是text,即重视篇章、语用这些东西,“这世上没有语法,只有语法化”。
类型学派是attest,探讨某几种语言的共性和变异限度,看语言中是否有某种结构。
四,双宾语结构可以作为非常好的测试样本,各种语言中的双宾语有很大不同,不但表现了语法规则,还代表了语用、篇章知识在语法化过程中的痕迹。
我们要考察的是:这一意义是怎么表达的?近宾语和远宾语的结构是怎样的?是否被介词隔开了?
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有广狭松严不同的种种含义,但都离不开一个“跨”字,即它必须有一种跨语言(及跨方言、跨时代)的研究视角,才能称为类型学研究。
而严格意义上的类型学,是具有自己研究范式的“语言共性与语言类型研究”。
从当代语言学的学术构成看,语言类型学既是语言学的一种分支,也是语言学的一种学派。
说它是分支,因为它和其他研究领域构成了某种分工:承担了跨语言比较和在比较中总结人类语言共性的任务,从而与注重语言结构内部深入研究的工作形成学科上的一种互补合作。
说它是学派,是因为语言类型学有自己的语言学理念、特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区别于其他主要的语言学流派,例如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其根本的理念,就是不相信仅靠单一语言的深入发掘,就能洞悉人类语言的共性、本质或者说“普遍语法”,因此致力于通过跨语言的观察比较来获得对人类语言共性的认识。
语言类型学家相信,对人类语言机制和规则的任何总结概括都必须得到跨语言的验证,而对任何具体语言的“特点”之研究也必须建立在跨语言比较得到的语言共性和类型分类的基础上(而不仅是基于一两种语言间的比较)。
类型学特有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语言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差异的不可逾越之极限也就是语言共性之所在。
其特有的研究方法,包括语种库(language sample)的建立及语种均衡性的追求、参项的选择、相关语言要素或语言特征间的四分表分析及其空格的发现、绝对共性和蕴涵性共性的建立、对跨语言的优势现象(prominence或priority)和标记性(markedness)的总结、将蕴涵性共性串成系列的等级序列的建立、基于大规模语种库统计的和谐性(harmony)的总结,对共性或倾向的解释,等等(参阅刘丹青2003)。
关于学派,有学者将语言类型学归为功能语言学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派,文献中也能看到“功能-类型倾向/方法”(functional-typological approach)这一类表述。
这的确反映了部分的现实:类型学家中的多数学者在语言哲学上倾向于功能主义而不是形式主义,而功能派学者中也有不少人乐于做类型学研究。
但这只表明类型学和功能语法的交叉,而并不体现两者的等同。
类型学的“区别性特征”是它在理念上对跨语言研究必要性、重要性的坚持和上面所述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特色,而不是功能主义的那些基本信念。
不少功能派学者主要从事单一语言的内部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并不重视跨语言研究,如一些话语分析的学者和认知语法的学者。
虽然部分(哪怕是大部分)类型学者像功能学派一样相信,语言共性的存在,不是因为天生得来的普遍语法,而是为了满足人类语言交际或认知等功能的需要(参看科姆里(Comrie)1981,沈家煊译1989:28),但也有一些类型学家,包括最专业的类型学家,却很乐意采纳形式语言学的观点。
例如,Hawkins在用处理机制(processing)解释语序共性的同时,就很强调句法的独立性,他不但乐意采纳X杠杆的理论来分析句法结构(Hawkins 1983:184),而且强调语序共性或倾向是为了便于处理纯句法结构而不是处理语义关系或语用功能(1994:409),这是明显有悖于功能学派的基本信念的,并且在成果的表达上也尽量地追求严格的形式化。
此外,也有不少形式派学者、包括像来自生成语法大本营麻省理工学院的Ken Hale这样的学者,非常热心于类型学的研究,愿意让生成语法的理论解释去接受更多人类语言的验证。
将语言分为结构定型(configurational languages)语言与非结构定型语言(non-configurational languages),被视为类型学中的一项重要分类,而这项类型划分正是由Hale等生成学派类型学家所作出的,而关于话题结构化语言、焦点结构化语言等类型划分,也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这些学者构成了类型学中一个分支“原则与参项”类型学派(Fukui1995),他们虽然从形式学派出发,但在相信跨语言验证的必要性和致力于从事跨语言比较方面跟其他类型学家是一致的,体现了类型学和形式学派的交叉。
形式学派的最新分支之一优选理论更是大量吸收了类型学的观念和成果(其对某个特征有无标记的判断就主要基于跨语言的分布情况)。
因此,将语言类型学简单地归入功能学派的分支,难以反映当代语言学学术分野的大势。
类型学作为一个学派还在于它有自己的一套成熟并不断发展的科学研究范式,并据此获得了相应的重要成果。
功能学者或形式学者从事的跨语言类型研究往往带有举例说明的性质,而不太讲究类型学特有的那套工作程序。
“职业”类型学家的成果特别是经典性成果,则遵循Greenberg(1963)所奠定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这些著述首先追求语种库的覆盖面和均衡代表性,一方面是逐步扩大语种库的数量,从Greenberg(1963)的30种语言,到Keenan & Comrie(1977)的50多种语言,到Hawkins(1983)的200多种语言,再到Dryer(1992、1999)的600多种语言和900多种语言,另一方面是通过改进统计程序来减少谱系、地域方面的不平衡(如Dryer1992)。
此外,这些成果在大型均衡语种库的基础上,或者寻求无例外的蕴涵性共性,如Greenberg(1963)和Hawkins(1983)关于语序的共性,或者寻求严格的等级序列,如Keenan & Comrie(1977)关于制约名词短语关系化的可及性等级序列(Accessibility Hierarchy),或者追求大规模的统计结果,如Dreyer(1992)通过625种语言的调查来确立各种句法结构与动宾结构是否和谐,或者追求全面覆盖的分类系统,如Grinevald(2000)关于类别词(classifier,包括汉语所谓“量
词”)的分类系统。
在这种范式下所获得的研究成果,能够在语言普遍性方面获得最大的说服力。
而功能
主义学者或形式主义学者所从事的类型学研究,尽管在理论追求和洞察力方面也许有其不俗的表现,但其
类型学的充分性(typological adequacy)[1]却无法与狭义的类型学成果相比,多多少少带有“客串”的性质。
凭着自身特有的范式,语言类型学业已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是一个与形式学派和功能学派
都有交叉、都能沟通的学派。
(刘丹青)
Definition:the classification of languages according to grammatical features rather than common ancestry or geographical contact; also called
language typology, typology of language
Linguistic typology is a sub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and classifies languages according to their structural features. Its aim is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common properties and the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t includes three subdisciplines: qualitative typology, which deals with the issue of comparing languages and within-language variance; quantitative typology, which deals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structural patterns in the world’s languages;
and theoretical typology, which explains these distribu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