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三课时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2
《草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难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草原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圈点批注法:边读边圈点批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搜集有关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播放草原的风光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的美丽。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美丽的草原,你们有什么感受?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精读课文,感受草原风光美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
小组交流:这些语句写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汇报展示,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碧绿、美丽。
背诵第一自然段。
4、精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美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写法,迁移运用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小组交流,教师总结: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处风景。
6、课堂小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草原-老舍》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草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主题;2. 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 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风格,了解老舍的写作特点;4. 探讨小说中的社会寓意和现实意义。
导学内容:一、《草原》简介1. 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和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2. 作品背景:《草原》是老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汉族青年与蒙古族姑娘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二、角色介绍1. 主要人物:- 王春梅:汉族青年,勤劳善良,对爱情忠诚。
- 贝勒格图:蒙古族姑娘,勇敢坚强,心地善良。
2. 辅助人物:王春梅的父母、贝勒格图的家人等。
三、情节分析1. 王春梅和贝勒格图的爱情:两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相爱,面临重重困难和阻碍。
2. 社会背景描写:小说中反映了当时汉族和蒙古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现实,展现了民族融合和和平共处的理想。
四、文学手法和风格分析1. 描写细腻:老舍善于描写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2. 对比鲜明:通过汉族和蒙古族之间的对比,突出文化碰撞和融合的主题;3. 语言生动:老舍的语言流畅自然,情节曲折变化,引人入胜。
五、社会寓意和现实意义1. 尊重多元文化:小说中倡导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推崇民族融合和共生;2. 探讨爱情与婚姻:小说通过王春梅和贝勒格图的爱情,反映了爱情和婚姻在不同文化下的困境和挑战。
导学提问:1. 你如何理解《草原》中的爱情主题?2. 你认为汉族和蒙古族之间的文化对比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 你对老舍的文学写作风格有何看法?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对老舍的代表作品《草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解了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文学手法和社会寓意。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阅读和讨论中深化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并思考其中蕴含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课时导语:《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上普通人的艰辛生存现状。
草原导学案草原导学案草原导学案篇一:《草原》导学案1、《草原》导学案设计说明设计者:徐晓明指导者:焦忠宇教学说明: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精读课文《草原》。
这是一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草原》通过作家老舍亲自去陈巴尔虎旗所看到的美景,所经历的蒙古兄弟姐妹的热情接待的描写,表现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草原独特的景色之美;其次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从远迎、相见、款待、话别、感受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的赞美,对蒙汉情深的讴歌。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7人,四名男生、三名女生,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学生们很多没见过真正的大草原,通过本课的学习,一定可以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对象: 五年级二班教学方法:自主预习、合作交流教学模式:控制自学教学模式教学时间:2014 年3 月3日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模块】一、【课外自主预习提纲】1、《草原》课外自主预习导学案学生姓名:班级:小组:时间:基本问题:1、第一遍读文,圈画生字、词语。
【学习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读词语,利用工具书,或查阅相关参考资料,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温馨提示:记录在预习本上。
】3、第二遍读文,在书上圈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自主发现问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一、说教材《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
作者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的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学习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同时激发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着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认知目标:掌握14个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如"勾勒"和"渲染".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2、技能目标:揣摩、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丛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1、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2、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四、说教法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只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深层次的体味美的意境。
2、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能将这段文章满含深情地读出来吗?三、课外延伸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2】篇〗一、说教材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柔美”等词语。
2.品味优美语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文中的表达方式。
3.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优美语句,体会文中的表达方法。
2.难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草原》。
同学们,你们有去过草原吗?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一片绿色,生机勃勃,温暖)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难理解和难认的字词。
明确:柔美、渲染、勾勒。
强调书写。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草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明确:美。
提问:草原的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明确:风光美,人情美。
(三)深入研读(1)感受草原风光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文中优美语句。
(2)欣赏优美的句子,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
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你为什么觉得美?教师将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
明确:(第 1 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草原上的美景,一片绿色,也有羊群在绿毯上悠闲、舒服地散步。
(第 2 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明确:将草原上的背景比作是中国画,可以想象它多么美啊!(第 3 组)“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明确:这里作者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草原人们盛装迎接客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补充课题:的早晨)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看!(播放光盘)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三、初读课文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
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
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谁来读好它。
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3.让我们眺望远处。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
谁来读。
为什么这样读?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
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草原的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想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出示目标1、板书课题,生齐读2、出示教学目标识记本课生字新词,当堂默写熟读课文,读通、读准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生齐读目标二、初读课题,扫除生字(第一次先学后教)师:目标明确了,我们先来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字及时举手纠错。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板书:“墨、勒、腐、蹈、既、舒”。
)2、齐读易错字巩固三、学习“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师:接下来,我们赛读生字,比比谁最先把会认字读准,记牢。
生自己读同桌读(给同桌读一下,让同桌检查一下你是否真会了)指名读四、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次先学后教)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看准课文读得流利。
自由读,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指名读,师生共同补充介绍草原风光,使学生对草原有初步印象。
五、学习“会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师:课文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了,那接下来进行最后一场比赛,比谁的“会写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草原》导学案
同学们,明天我们将要一起随老舍先生到我国北部的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一下天高云淡、牛羊成群的草原风光,去游览前看看我们需要从《草原》这篇课文掌握哪些知识?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自主预习展示
一、课前预习:
1、我会工整认真地书写本课的词语:
2、我对作者的了解:
3、收集有关于蒙古草原的资料。
(地理位置、范围、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
4、通过对资料的搜集,谈谈你对草原的的印象。
5、课文都通过哪些描写把蒙古草原的印象现在读者面前?
6、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迂回:
拘束:
翠色欲流:
6、我在课前预习时,还有如下问题:
?
?
碰碰直播间
快到小组里,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吧!
1、在小组内抽查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一起读读课文
2、说一说你搜集到的资料
3、交流“自主预习”中的第
4、
5、6题,汇总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草原的导学案草原,广袤无垠的大地,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长着茂盛的草原植被,栖息着各种野生动物,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
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草原,探索其中的奥秘和美丽。
一、草原的分类1. 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内陆草原和边缘草原两大类别。
内陆草原位于水域内陆,气候干燥,植被丰富,生长着大片的禾草和野花,是牧民们放牧的重要场所。
边缘草原分布在陆地与水域之间的交界地带,植被种类较为多样,有利于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2. 按气候条件可划分为温带草原和寒带草原两种类型。
温带草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植物的生长,是许多动物迁徙的重要通道。
寒带草原则气候寒冷,植被矮小,适应力强,生长周期短,是北极地区独特的景观。
二、草原的生态作用1. 保持土壤水分和结构,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草原植被根系发达,能很好地固定土壤,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 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促进水循环,维护大气平衡。
草原是地球的肺脏,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一环。
3. 提供粮食和牲畜饲料,维持食物链平衡,促进生态多样性。
草原植被是人类和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各种昆虫和小型生物的栖息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三、草原的保护与利用1. 制定草原资源保护规划,加强管理与监测,减少人为破坏。
要根据草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加强巡护和监测,防止滥伐滥伐,保护生物多样性。
2. 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要注重发挥草原的经济价值,积极推动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3.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资源调查和信息共享,提高草原管理水平。
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动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对草原资源的认知,推动资源共享,实现行业合作,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对草原的深入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珍惜和保护这片美丽的大地,共同营造一个绿色、美丽的生态环境。
《草原》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木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背诵第一段。
3、学习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草原》课件四、课吋安排:3课吋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导学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屮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
下面请看录像。
(单击题目后的录像)。
岀示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二、依按自学1、指名读选段并简单谈收获。
2、处理生字词。
字音:既,迂。
字形:既、舒、蹈词义:渲染、勾勒、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迂回多音字:蒙:meng meng meng(蒙骗)(蒙胧)(蒙古)易错字。
既、舒、蹈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按访问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5、交流与课文有关的资料6、质疑:文章为什么要描写草原美景?三、合作探学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听完朗读后思考。
(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來,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四、检测促学:1、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击文中表达的感情。
2、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乂……”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 “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3、比字组词五、教师小结:同学的字词掌握较好,也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
这篇文章是名篇佳作,需要我们仔细地品读领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一体的记叙性散文,作者用极精炼、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内蒙古草原的奇丽景色,热情歌颂了蒙汉同胞间的深情厚谊。
全文激荡着美的旋律。
闪烁着民族团结的光彩。
在本篇中,作者善于抓住草原环境的特点和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人们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牧民生活风俗画,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词精炼,行文流畅,作家想象丰富,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文章充满了诗意。
教学设想1、朗读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再创造。
语文课上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将文中之情准确生动地再现出来。
对于《草原》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悟出文中之理,才能感受其用语的精妙,积累它的语言。
为此,在教学描写草原自然风光的段落时,可让学生找出最喜欢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说说读了这些句子后的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找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并结合一定的意境,通过评读、想象等方式促使学生把学生把这些句子读好,充分体会草原风光的美。
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
2、《草原》这篇课文中介绍了蒙族人发是怎样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
虽然有的同学以前通过电视也了解到一些蒙族人民的民族风情,但文所写的事情毕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所以学生就很难想象出这种场景,体会出蒙汉的情深。
在处理这一环节才时,可自制CAI 课件,向学生展示蒙族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使学生身临其境。
这样,“蒙汉情深何忍别”的含义,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悟”出来了。
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主动地发展,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可“画地为牢”。
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气氛,促使学生独立读书、思考、理解、品析,让学生圈点批画,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让每个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想己所想,说己所说,人人都有所得。
1、草原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用心去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增加了解西部的兴趣。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揣摩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点:1、学习重点是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学习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课时:建议两课时,也可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我能完成以下练习。
⑴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内家古(meng meng meng)同行的人(xing hang) 好客(hao hao )似的(shl si )(2)我能区分形近字并组词喧()拘()跤()蹄()崖() 渲()苟()狡()啼()涯() 2、我理解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还知道课文是按顺序叙述的,按这一顺序主要写了.个情景。
4、初读课文后,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挑战自我:1、画出文中写得美的句子,把体会批注在书上,准备与同学交流。
2、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合作探究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有了很多收获,同时也生成了很多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草原的美。
阅读提示:画出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书上,这里的批注不仅是对内容、思想方面的,还应该有对文章表达方法的认识,对于重点的优美的句段要背下来,你就会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三、拓展阅读八月末,我开车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一、活动设计:这学期我们让幼儿知道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了解了他们的特征,讲到蒙古人擅长骑马,蒙古族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蒙古舞蹈。
让幼儿通过音乐来感受其特点,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的告诉我们在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从孩子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出发,循循善诱,让幼儿通过自己耳朵听、身体动、手指画、嘴巴讲,来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的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音乐中获得快乐及发展。
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音乐。
二、活动目标:1、感受蒙古音乐的特点,了解其热烈、欢快的音乐性质。
2、能创造性的表现赛马的情景、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三、活动准备:《美丽的草原》《赛马》乐曲、PPT、录像、尾巴等四、活动过程:开始部分:导入: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手持尾巴随《美丽的草原》音乐入场,热身,感受音乐的柔美。
(热身后,把尾巴装入口袋。
)基本部分:(一)分段欣赏感受音乐。
提问:我们随着音乐来到了美丽的草原,看,那个人在干嘛呀?1、观察,初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提问:你们看看他在干嘛呀?.提问:你们知道赛马和骑马有什么不同?小结:骑马是一个人静静的骑马,赛马是很多人进行比赛。
提问:想不想看看赛马什么样子?2、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1)提问:看到了什么?听到的音乐旋律是什么样的?(热烈欢快的)听到热烈欢快的音乐,你想做什么?(想骑马)(2)请孩子们演示骑马动作。
并随音乐表演骑马,老师善于抓住孩子骑马动作一起模仿。
(3)出示骑马,让孩子观察人是拉缰绳骑马的。
讲解缰绳,随音乐做拉缰绳骑马动作。
提问:音乐快还是慢?(快)赛马比赛的什么?(马儿跑的速度)除了拉住缰绳让马跑得快,还有什么办法?(扬马鞭)(4)出示扬马鞭,孩子学习扬马鞭(尾巴)动作。
随音乐扬马鞭。
提问:扬了几次鞭?随音乐再次感受扬鞭次数。
五年级语文《草原》导学案 审核人: 主备人: 班级: 姓名: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参备人 课型 反馈课 课时 1 课题
《草原》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复习巩固本课的基础知识。
重点
难点
教 学 流 程 导 案
学 案 步 骤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 ū s è xi ōn ɡ j īn xu àn r ǎn t ǎn zi shu āiji āo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勾勒.(l è l é) 迂.回(y ú y ū) 吟.诵(y ín y é) 鄂.温克(é è) 三、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
1、驰、弛 奔( ) ( )名 松( ) ( )缓 2、拨、拔 ( )转 挑( ) ( )草 ( )牙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空气 ( )的天空 ( )的绿毯 ( )的小诗 ( )的微笑 ( )的乐趣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1、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 ) 2、用线条画出轮廓。
( ) 3、回旋,环绕。
( )
4、过分约束自己,态度不自然。
( )
六、缩写句子。
1、打柴的孩子吃力地背着满满一背篓柴火。
2、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3、轰隆轰隆的火车来来回回地运载着成千上万吨沙石。
七、走走停停加标点。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 )各地发展很不平衡( ),云南怒
江就是在开发与保护的两难中( )陷入了( )抱着金饭碗讨饭 吃( )的困境( )
自
主
学
习 明 分 确 配 目 任 标 务 (2分 钟) 自主 学习 (10分 钟) 同质 互学
(3分
钟)
异质
帮学
(5分
钟) 展示交流 展示 提升 (18分钟)
反馈拓 展 总结 评价 (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