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332.50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

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授课时间45分钟

执教郑银华所属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5节的内容。从其形式上看,与七年级下册第1章学习的方程组有类似之处,它们都是表示同时要满足几个数量关系,所求的都是公共解集或公共解。本课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是进一步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下一节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本节课,既有概念教学又有解题教学,而概念教学,应该从生活、生产实例或学生熟悉的已有知识引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取共性,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对“数”与“形”两种角度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将帮助学生加深对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理解,这也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数学问题的生动体现。

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认知特点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但学生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会产生一定的困惑。而八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并向理性认知过渡,所以更需要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

法。

教学重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习活动

一、导入1、情景引入:

邵阳市体育局修建了一座全新的体育馆。

揭示课题:

学生通过看、思考然后

交流。

二、探索新知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学生理解、感受、练习

三、探索规律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组,并找到公共部分?

2、小组合作、展示规律。

4、小结,大屏幕展示:

同小取小,同大取大,大小小大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解找。

学生思考、交流、展示四、巩固

练习

1、求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思考、交流、展示

五、课堂小结1、学生交流

2、老师总结。学生思考、交流、展示

《给巴特勒的信》教学设计

题目给巴特勒的信授课时间45分钟

执教戴艳红所属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教学内容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本课内容是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要求和建议,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一篇文章。作者雨果在这封信中表明了自己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态度,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并对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予以谴责和痛斥。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并有了自己对于某些问题的独到见解。

2.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分析:

初三学生对于书信这种文体较为熟悉,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和阅读鉴赏能力,对于鸦片战争时期的这段屈辱的历史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于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可以通过自读领悟,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即可。

3.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

初三学生有思想,有主见,对于历史问题的探讨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态度。

2.能力目标:体会文中语言的丰富内涵及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

3.情感目标:从圆明园毁灭的屈辱中,唤醒学生强烈的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教学重点:学习以美衬丑的写法,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难点: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学习活动

一、欣赏导入

1、:播放《火烧圆明园》视频

烈火焚毁了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园林,当中国

人沉浸在圆明园被毁的惋惜与悲痛中时,侵

略者们竟在无耻的炫耀他们的胜利,巴特勒

上尉则给当时的法国大文豪雨果写了一封

信,他想利用雨果的声望,为这次远征中国

的所谓“胜利”捧场。这些侵略者们得胜后

的丑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大家一定想

知道,一位来自侵略国家的文明人会怎样评

价这一事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启雨果

的《给巴特勒的信》去倾听他的心声。

学生观看

学生观看

听老师对写作背景的介

沉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渲染氛围,设置悬念。

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了解信的主要内容。

(1)雨果写这封信的缘由及目的。

(2)对于英法联军此次远征中国之行,作

者与巴特勒的观点是否一致?

不一致。

巴特勒:体面的,出色的;

雨果:一次偷窃,两名窃贼;

明为赞誉实为贬斥

1、学生自读,感知全

2、学生讨论交流,教

师提示,点拨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从观察认知开始,经过实践操作,用“颗”表现意匠图中的直线、斜线等,让学生学会土家织锦意匠图特殊的造型元素的使用方法

三、品读领悟1 、听读雨果描绘圆明园的语句,欣赏圆明

园的美.

(1)作者是怎样描绘和赞美圆明园的美

的?

建筑特点:材料珍贵独特

(中西合璧)陈设不拘一格世界

装饰华丽典雅奇迹

艺术地位:东方艺术的最高典范

声望: 闻名世界

(2)体现了作者对圆明园怎样的感情?

学生观看圆明园的三维

动画,并听课文节选的

配乐朗读

学生朗读、鉴赏、领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