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柴科夫斯基对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的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柴可夫斯基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尽管柴科夫斯基结识了“强力集团”,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柴科夫斯基曾写道:“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柴科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父亲是一个冶金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他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富裕的贵族家庭中度过的。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在法院工作。22岁时柴科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后,在尼古拉·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柴科夫斯基身体脆弱,性格内向而且脆弱,感情丰富,与疯狂崇拜自己的女学生的婚姻破裂后,企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他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这期间开始和一个热爱音乐的梅克夫人通信。后来梅克夫人成为他的资助人,他后阶段的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当他们十四年的书信往来因为这位夫人宣布破产而终止时,柴科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后于莫斯科去世。他是服用砒霜自杀的,在那个时间的俄罗斯是不允许同性恋的,但沙皇很欣赏柴可夫斯基,便允许他自杀 死因将在他死后100年公布. 100年后沙皇秘档公布:柴可夫斯基死于砒霜自杀. 在音乐创作上,柴科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最爱听得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 对于瓦格纳音乐中的一些特性他却很反感,认为瓦格纳过于重视管弦乐队而忽略了声乐,柴科夫斯基主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于描写心理感情等内在方面。
[编辑本段]代表作品一览
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日浮想”(Winter Daydreams)(Op. 13, 1866) c小调第二交响曲“乌克兰”(Op. 17, 1872,于1879-90年修订,又称《小俄罗斯》(Little Russian)) D大调第三交响曲“波兰”(Op. 29, 1875) f小调第四交响曲(Op. 36, 1877-78) 曼弗雷德交响曲(Manfred Symphony, Op. 58, 1885) e小调第五交响曲(Op. 64, 1888) 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Pathetique)(Op. 74, 1893)——这部交响曲音乐具有忧郁的抒情性,可以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响曲,完成于他逝世前两个月,并完整的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的美学观。 降E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所谓第七交响乐一般叫降E大调交响乐,是柴可夫斯基其中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在1891年4月的美国之旅中,柴可夫斯基开始构思一部名为“生命”(Zhizn)的交响乐,并且记下了一些主题。后来他转向创作其他作品,而这部交响乐一直未构思完,可能他已经放弃了这部作品。但“生命”的一些主题被用来创作他的降E大调交响乐,有时又叫第七交响乐。) 芭蕾舞剧 《天鹅湖》(Swan Lake,Op. 20, 1875-76) 《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 Op. 66, 1888-89)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Nutcracker, Op. 71. 1891-92) 歌剧 司令官(Voyevoda, Op. 3, 1867-68)[又名《伏尔加河上的梦》(Dream on the Volga)] 婀婷(Undine, 1869, 已毁) 禁卫兵(Oprichnik, 1870-72)[又名《卫兵生活》(The Life of Guardsman)] 铁匠瓦古拉(Vakula the Smith, Op. 14, 1874)[1885年修订后称《女靴》(The Slippers)或《奥萨纳的任性》(Oxana's Caprice)] 叶甫盖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 Op. 24. 1877-78) 奥尔良少女(The Maid of Orleans, 1878-79, 于1882年修订) 马采巴(Marzappa, 1881-83) 瑟西女巫(The Sorceress, 1885-87) 黑桃皇后(Pique Dame, Queen of Spades, Op. 68, 1890) 意奥兰塔(Yolanta, Op. 69, 1891) 协奏曲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 23, 1874-75)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 35, 1878) 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 44, 1879-90, 1893年Ziloti加以修订) 降E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为他人编纂) 交响序曲 “暴风雨”交响序曲(The Storm, Op. 76, 1864)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Fantasia Overture on Romeo and Juliet, 1869, 于1870和1880年两次修订) 1812序曲(1812 Overture, Op. 49, 1880)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Fantasia Overture on Hamlet, Op, 67a, 1888) 器乐作品 忧伤小夜曲(小提琴, Serenade Melancolique, Op. 26, 1875) 洛克克主题变奏曲(大提琴,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 33, 1876) 奇想小品(大提琴, Pezze Capriccioso, Op.62, 1887) 管弦乐组曲 D大调第一管弦乐组曲(Op. 43, 1878-79) C大调第二管弦乐组曲(Op. 53, 1883) G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Op. 55, 1884) 第四组曲“莫扎特风格”(Mozartiana, Op. 61, 1887 ) 睡美人组曲(Sleepy Beauty, Op. 66a) 胡桃夹子组曲(Nutcracker, Op, 71a, 1892) 其他交响乐作品 “命运”交响诗(Fate, Op. 77, 1868) “暴风雨”交响幻想曲(The Tempest, Op. 18, 1873) 斯拉夫进行曲(Slavonic March, Op. 31, 1876) “雷米尼的法兰契斯卡”交响幻想曲(Francesca da Rimini, Op.32, 1876) 弦乐小夜曲(Serenade for Strings, Op. 48, 1880) 意大利随想曲(Italian Caprice, Op. 45, 1880) 音乐会幻想曲(Concert Fantasy, Op. 56, 1884) “司令官”交响叙事曲(Voyevoda, Op. 78, 1891) 室内乐作品 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一号(Op. 11, 1871, 其中包括著名的“如歌的行板”) 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号(Op. 22, 1874) 降e小调弦乐四重奏第三号(Op. 30, 1876) a小调钢琴三重奏“为纪念一位伟大艺术家而作”(Op. 50, 1881-82) “佛罗伦萨的回忆”弦乐六重奏(Sou887-90, 于1891-92年间修订)
人物介绍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Ilyi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被称为舞剧音乐大师。
[编辑本段]创作风格
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纯属俄罗斯风格,凄绝美艳,虽然难免与人以窠臼的感觉,但是却带著一抹悲伤的感情,就好像寡妇夜半的哀哀啼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