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详细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8
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方面的解答1. 奥尔夫音乐教育简介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以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 (Carl Orff) 命名的音乐教育方法。
这一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应用,并且在许多学校和音乐教育机构中被广泛采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通过体验、表演和创造来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致力于整合儿童的音乐、语言和运动。
它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全面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音乐创造力,提高儿童的音乐表演和合作能力。
2. 基本理念和教学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认为每个儿童都是音乐的天才,每个人都具备表演和创造音乐的天赋。
因此,教学方法注重发掘和培养儿童的音乐潜能,并通过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如歌唱、打击乐、舞蹈、剧场等,提供全面的音乐体验。
奥尔夫音乐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2.1 歌唱歌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础,通过让儿童学唱各种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歌唱不仅可以让儿童感受音乐的美妙,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曲调和歌词,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2 打击乐打击乐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教授儿童演奏各种打击乐器,如鼓、木鱼、铃鼓等,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打击乐让儿童可以用简单的节奏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是培养儿童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2.3 舞蹈和动作舞蹈和动作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让儿童运用身体来表达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舞蹈和动作不仅可以让儿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协调能力和空间感。
2.4 剧场剧场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剧场表演,儿童可以体验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剧场活动还可以促进儿童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和作用:3.1 开发儿童的音乐潜能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激发儿童的音乐潜能,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基础知识1.奥尔夫简介奥尔夫教学法是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2.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①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整体。
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如小鸟的呢喃,和风的呼吸,汽车的抱怨,然后试着用自己的嗓音模拟,用自己的肢体去表现,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发声的物品去表达,并用戏剧的形式来综合,最后还可能用画笔来将这发生在他生活周围的经由他自己的想象而产生的这些故事视觉化……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还培养了一种“团队”的意识,它需要孩子们互相配合协作,学会领导与被领导。
譬如上面所说的那个指挥奏乐的游戏,它不仅让孩子体验音乐,同时也训练了他们合作、服从的意识。
②即兴创造性。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在奥尔夫的课堂里,每个人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
老师会经常地问: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办法。
你可以拍手来表现节奏,也可以跺脚,可以拍肩膀,甚至拍小肚子拍屁股。
即兴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去让孩子用自己全身心去表现自己,表现音乐,与用语言一样得早!想象一下,有着这样的创造体验的孩子对他(她)的一生有着多么深刻的意义。
③参与性奥尔夫不同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很明显的一点是参与性。
在它的课堂里,没有旁观者,人人都在老师的带动下通过说、唱、动、奏。
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又称奥尔夫教育,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
它不仅教授儿童音乐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表演能力,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综合性音乐教育方法。
一、基本原理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儿童的音乐教育与他们的语言、运动和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相结合。
通过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方式,使儿童在音乐活动中全面发展,培养其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感官体验,教学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节奏感、合唱和乐器演奏等方面。
同时,奥尔夫教育还融入了故事、游戏和舞蹈等元素,以创造积极、生动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流程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通过口说唱、体验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基本感知能力。
然后,逐步进行节奏训练、合唱和乐器演奏等活动,培养儿童的音乐表现力和协作能力。
四、教材与教具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的教材和教具十分丰富多样。
奥尔夫教育使用的乐谱和歌曲既有传统的民歌和古典音乐,也有创作性的作品。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具,如打击乐器、编钟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概念和技能。
五、教育意义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它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音乐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交交往能力。
此外,奥尔夫教育还开拓了学生的艺术眼界,培养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六、教学案例以下是一个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学案例:主题:春天的音符学习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1. 活动一:合唱《春天的乐章》教师为学生带来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春天的乐章》,鼓励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合唱。
通过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2. 活动二:舞蹈《婆婆摇乌纱,翁翁翁翁啊》教师教授学生一支欢快的春天舞蹈。
学生们手拉手,跟着音乐的节奏起舞,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舞蹈才艺。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着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
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使我们在音乐教育改革之初,就迅速与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接轨,起点高、发展迅速,对促进我过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1、听力训练。
2、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3、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
4、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5、创造性能力培养。
6、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与成果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专心于音乐或戏剧,表演的进程,正确地担当自已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内向的宝宝开朗了;胆怯的宝宝勇敢了;孤僻的宝宝合群了;腼腆的宝宝大方了;当他们听到音乐时,那怕是在陌生人面前,也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而且是那样地合拍;当他们听完歌曲前奏时,会准确无误地唱起这首学过的儿歌,并且伴有即兴歌表演;当他们听到不同节奏的鼓点时,会合着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进行演奏,并且是那么的和谐; 当他们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时,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扭秧歌或跳迪斯科;他们能很顺利地融合到集体生活中,而且是班上学习进步最快的孩子;有些宝宝开始学习钢琴和电子琴等乐器,专业老师对他们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和接受能力表示惊奇;有些宝宝加入了各级幼儿艺术团,其音乐感受能力、情感表现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完成排演能力都比较突出。
奥尔夫音乐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是一种德国的儿童音乐教育方法,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于20世纪初开发。
这个教育方法旨在通过音乐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音乐感知、节奏感、表达能力、集体合作等方面。
奥尔夫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涉及音乐游戏、合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多个方面。
教师会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活动。
这个课程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通过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和表演能力。
在奥尔夫音乐课程中,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打拍子、鼓掌、踩脚步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脉动。
同时,教师会组织一些简单的合唱和舞蹈,让孩子们体验音乐与动作的结合,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此外,奥尔夫音乐课程也注重乐器的学习与演奏。
教师会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手鼓、木琴等,通过乐器的演奏和合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表演技巧和集体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奥尔夫音乐课程,孩子们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
这种音乐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满足孩子们对音乐的需求,还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因此,奥尔夫音乐课程受到了世界各地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喜爱和追捧。
总结起来,奥尔夫音乐课程是一种德国的儿童音乐教育方法,通过音乐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包括音乐游戏、合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多个方面,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能力和表演能力。
这个课程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通过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和集体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奥尔夫音乐课程,孩子们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同时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接上文)奥尔夫音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通过即兴演唱、创作歌曲等方式发掘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同时,教师会鼓励孩子们参与音乐游戏和合作演出,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奥尔夫理论部分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影响1、著名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柯达依(儿童自然发展法则)奥尔夫(原本性)2、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使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和影响最大的教育体系之一。
正在全世界五大洲广为应用。
他的《学校音乐教材》正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为许多国家广泛应用。
按照他的构思创作或改制的奥尔夫乐器也已风靡全世界。
他的教育思想及教材目前不仅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而且与多民族的音乐相结合产生出了更适合本民族和本地区使用的教材。
二、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1、生平原名(卡尔奥尔夫)西德慕尼黑人,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
(1895----1982)1920-------体操----音乐舞蹈学校1937《卡尔米拿布拉拿》2、一生中的音乐活动(1)幼儿时期的音乐启蒙活动(2)青少年时期的音乐戏剧活动(3)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时期(4)京特学校时期(5)“整体的艺术”观念形成时期(6)重返戏剧创作时期(7)奥尔夫音乐发展与国际化时期重点讲幼儿时期受音乐的影响1岁多时,便被各种音乐所吸引。
幼儿时期,他最喜欢坐在妈妈的脚边,听妈妈弹琴,并用玩具在地板上敲打。
不久,他被允许和妈妈一起在键盘上玩,坐在幼儿高脚椅上为妈妈“伴奏”。
玩得高兴时,他还要大叫几声。
2岁多,奥尔夫开始自己在琴上“玩”(Play),做“大声”和“小声”的合种声音游戏,并伴以歌唱或地歌游戏。
有一次,他突然想到可以用其他方法在键盘上发声,来代替较弱的手指。
他偷偷到厨房拿来一把敲肉槌,在琴上叮叮咚咚敲了起来,结果琴被锁上了,但是他却因祸得福,得到了一个小鼓。
他很快发现,只有鼓仍然很单调,于是发明了“鼓的故事”,用自己的“歌”和有节律的朗诵来叙述“鼓的故事”,边奏边说边唱。
后来,他又得到了其他“乐器”——尖声的活塞小喇叭、小钟琴。
小钟琴优美的声音在上面敲奏,像是天使在天空中飞舞。
只有他在向家里大人保证“不再用敲肉槌敲钢琴了”之后,他才被同意可以在钢琴上玩。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容 - 奥尔
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容是由语言、动作、乐器组成的。
以节奏为纽带,将音乐、舞蹈、话剧、美术等各领域联系起来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1、语言及音色造型语言是交流和表露情感的一种载体。
因此语言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
奥尔夫音乐主要是结合音乐在节奏方面的训练,如运用声音的大小和快慢、朗朗上口的童谣和儿歌,让孩子说或朗诵或歌唱,并加上身体动作、稳定的拍率,准确的节奏就在这里得到训练。
2、动作造型音乐和动作是人类表达的基本因素,好的音乐和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19社会行为、独立性、交流和合作意识。
因此尽可能的全县性的和大的动作活动,通过即兴的走、跑、跳、声势等去游戏、律动、舞蹈、戏剧表演·一
3、乐器演奏通过乐器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并对他进行能力训练,这必须以节奏为主,采用适合儿童的打击乐器进行,如沙锤、三角铁、双响筒、木鱼、串铃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针对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是结合儿童的身体活动和音乐教育,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下面本文将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定义、基本原则、教学流程、应用场景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定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针对幼儿或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它核心是结合儿童的身体活动和音乐教育,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则1.集体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集体教学,通过让孩子们在集体中互相学习和交流,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团体的力量。
2.循序渐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采用小步慢走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进行音乐课程的设计,让孩子们逐渐深入理解音乐。
3.情感体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情感体验,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身体上和内心上更好地体验音乐,让他们爱上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流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流程分为三个基本阶段:1.情感体验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游戏、体验和感受音乐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爱上音乐。
2.音乐素质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质,帮助他们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
3.音乐表演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表演和创造,让孩子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场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适用于各种音乐教育场景,包括幼儿园、学校、音乐学校等。
在幼儿园、学校等场所里教授音乐素养,能够增强孩子们的感性认识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享受音乐。
在音乐学校里教授音乐表演技巧,则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优缺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优点是能够使幼儿或儿童更好地理解音乐,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并提高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概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教育家、音乐家所创立。
卡尔·奥尔夫(Orff-Schulwerk)(1895年7月10日-1982年3月29日)是德国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指挥家,慕尼黑人。
奥尔夫一生与慕尼黑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他生于慕尼黑,就学于慕尼黑学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离校参军,1920年随卡明斯基(Heinrich Kaminski)深造又回到慕尼黑。
1924年与舞蹈家歌特(Gother)在慕尼黑创办冈特学校,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儿童音乐教育事业,这也使得他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并称为儿童音乐教育专家。
1982年3月29日,奥尔夫逝世于慕尼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所有人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形成的历史条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运动。
青年们手拿吉他,赤着双足,唱着民歌,跳着一种赤足“表现舞”。
这种歌与舞的新风格,新的结合,给了奥尔夫很大的启示。
他赞赏欧洲古典音乐,但他认为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另辟蹊径。
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军特合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探求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以进行综合的教育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又称奥尔夫综合音乐教育法,是20世纪初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所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方法。
这一方法通过综合运用音乐、舞蹈和语言等艺术形式,培养儿童的音乐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其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通过参与式的音乐活动,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和自我表达能力。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音乐、教育和心理学。
音乐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节奏、旋律和和声等音乐要素来培养儿童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育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音乐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重要依据,它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教学方法1. 增强乐感和节奏感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孩子从小培养乐感和节奏感,通过游戏性的方式帮助孩子感受音乐的欢乐和律动。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在课堂上跟着鼓点和节奏做手部动作,激发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2. 运用打击乐器打击乐器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孩子打击乐器,可以让他们学会掌控力度、节奏和音量等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3. 创造性表达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儿童的创造性表达,通过编排小剧场、创作歌曲和舞蹈等活动,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4. 运用童谣和儿歌童谣和儿歌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被广泛使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的童谣和儿歌,引导孩子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记忆能力。
5. 整合其他艺术形式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舞蹈、绘画和剧场等活动与音乐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综合艺术创作中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能。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实施步骤1.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奥尔夫音乐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游戏和互动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幼儿奥尔夫音乐知识点总结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以培养儿童的整体音乐素质为目标,采用活泼生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唱、读、写、弹、舞等多种方式进行音乐训练,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音乐才能。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卡尔·奥尔夫(Carl Orff)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提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令人高兴是学习的基础”,他认为学习音乐应该是一种自由、开放、愉快的体验。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1.以学生为中心。
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2.以音乐活动为载体。
奥尔夫音乐教育通过歌唱、打击乐、民族舞蹈等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3.注重整体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仅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运动等多方面的发展。
4.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
奥尔夫音乐教育通过多样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律动。
包括打击乐、舞蹈等音乐律动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身体协调能力。
2.音乐歌唱。
通过歌唱活动,让学生学会唱歌、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声乐技巧。
3.音乐创作。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4.音乐鉴赏。
通过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5.音乐表演。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简介上海绿苗儿童教育测评咨询机构婴幼儿潜能开发研究所张汉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享誉世界五大洲的三大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中最适合儿童音乐潜能开发的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儿童音乐舞蹈教学采用宽敞的活动空间,让孩子在欢乐、自由的唱、跑、跳、舞中,接受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熏陶。
奥尔夫儿童音乐舞蹈教学,通过鼓励儿童参与各种自主的音乐游戏活动和即兴表演,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身心均衡发展、从而塑造健全人格、心智发达、有一定艺术素养的健康青少年。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特点:奥尔夫儿童音乐舞蹈教学体系采用奥尔夫乐器进行教学。
包括:人体乐器、无音程打击乐器、音条乐器、木质乐器、皮质乐器、摇滚乐器和各种自制乐器。
在乐器演奏方面,除了个人演奏外,强调即兴创作与合奏的表现。
从语言指导入手,配合简易的身体动作,如拍手、拍腿、踏叫、捻指等肢体语言及全身的感官,学习感受音乐,培养节奏能力,发展各种音乐的表现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以节奏学习为基础,培养判断各种乐器、日常生活及自然现象中各种声音的能力;通过律动、图画、戏剧等综合艺术形式,让孩子能听出乐曲的主题、发展、曲式、结构和情景,拓充音乐常识及艺术想象力,发展儿童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内容特点:语言:用唱儿歌、吟童谣、快板、说唱等的形式进行节奏练习,朗朗上口,发展儿童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
歌唱:用各种乐器自己为自己或他人独唱及同学齐唱伴奏,也可以边唱边奏边跳舞(或律动)。
游戏:使各种教学活动游戏化,让孩子在玩中愉悦地学习音乐、舞蹈和人际交往。
合奏:运用奥尔夫音条乐器和各种打击器进行合奏。
创作:让儿童运用词句、节奏、旋律、律动、故事配乐、舞蹈、小戏剧等形式进行自主创作。
律动:按照音乐的旋律,摆动身体去表现自我的各种感受。
舞蹈:学习各种民族舞和集体舞,丰富肢体语言,并从舞蹈中感知多元文化的绚丽。
戏剧表演: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让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演绎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奥尔夫的详细介绍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
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
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他的中文名:卡尔奥尔夫外文名:Carl Orff 国籍:德国出生地:德国慕尼黑出生日期:1895年7月10日逝世日期:1982年3月29日职业:作曲家,音乐家,教育家代表作品:《卡尔米娜·布拉纳》,《月亮》,《聪明的女人》1、军特学校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
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
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并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
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教材的源泉。
1930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的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
这本教材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们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由于其演奏和舞蹈的性质,使外行很容易学会。
接着,又陆续出版了许多其他的小册子,为奥尔夫乐器的练习编配了大量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奥尔夫的学生—也是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古丽特·凯特曼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2、作品“军特学校”的实验由于在国内外的旅行演出和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进行的教学法示范性演出受到许多教育家们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有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
1932年一部意味音乐教育革命的作品—《奥尔夫教材——为儿童的音乐,由儿童自己动手的音乐——民歌》已准备出版,但是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这个出版计划搁浅了。
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
1937年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的音乐剧《卡尔米娜·布拉纳》实现了他的突破,四十二岁的他此前已有许多探索性的作品问世,但他称这种突破为他的“全集”的开端。
1935年至1942年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问世:《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相继问世。
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
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
1948年到1949年《安蒂戈尼》,这部作品综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器上采用4架钢琴、59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合,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一。
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
他在专业作曲上所采用的技法与他在音乐教育上一样,都是突出节奏性因素,以某种固定音型不断反复作音乐发展动力,在旋律中较少使用半音音阶和变化音,和声让位到更次要的位置,总之无论旋律、伴奏都以古朴、简洁为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
舞台布景、演员服装的象征性都是体现他原本性的“完整艺术”的理念。
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1973年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他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
3、主要成就1950年—1960年奥尔夫曾任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大师班教授和负责人,他的教学是以让学生发现自我为宗旨,这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仍贯穿他一生的教育思想。
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
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
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
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
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
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4、逝世1982年奥尔夫在慕尼黑他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
5、关于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 orff1895 — 1982 )所创建。
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
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
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
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
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
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
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
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
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
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教材也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
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
教师呢,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
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
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这是奥尔夫特别强调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然而,这和我国音乐教学的所谓“综合课”完全是两种概念。
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于是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注),是一组很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
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
音乐教师都会有这种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
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应该指出,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完全符合我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方针的,对改变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属性的落后面貌也是大有裨益的。
6、教学内容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
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使我们在音乐教育改革之初,就迅速与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接轨,起点高、发展迅速,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
教育的内容1、听力训练。
2、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3、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
4、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5、创造性能力培养。
6、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三、教学的方法与成果: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专心于音乐或戏剧,表演的进程,正确地担当自已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内向的宝宝开朗了;胆怯的宝宝勇敢了;孤僻的宝宝合群了;腼腆的宝宝大方了;当他们听到音乐时,那怕是在陌生人面前,也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而且是那样地合拍;当他们听完歌曲前奏时,会准确无误地唱起这首学过的儿歌,并且伴有即兴歌表演;当他们听到不同节奏的鼓点时,会合着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进行演奏,并且是那么的和谐;当他们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时,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扭秧歌或跳迪斯科;他们能很顺利地融合到集体生活中,而且是班上学习进步最快的孩子;有些宝宝开始学习钢琴和电子琴等乐器,专业老师对他们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和接受能力表示惊奇;有些宝宝加入了各级幼儿艺术团,其音乐感受能力、情感表现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完成排演能力都比较突出。
7教学体系和传统的音乐教育有很大不同,奥尔夫教学体系是世界四大幼儿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不仅让幼儿学习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而且对语言、模仿、创造等多方面有启智性的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活动式教学,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使幼儿快乐地学习音乐,热爱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幼儿创造性的培养,鼓励幼儿表达自己,进行创新。
8国内推广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六十年代未由苏恩也神父(比利时人)带入台湾,开始推广,1972年正式出版了以学校教育--儿重音乐>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