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报业的发展与展望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解决报业困境的建议报业的困境与前景》摘要:有人曾说,报业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暴利产业”,有人把中国报业比喻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蛋糕”,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第五媒体”也即将出世,即我们所说的“3G手机”,新兴媒体的网络广告、户外广告、广播广告、楼宇广告(如分众传媒在不少楼宇设置的屏幕广告)、电梯广告、直投广告都在瓜分、蚕食着报纸的广告份额有人曾说,报业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暴利产业”,有人把中国报业比喻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蛋糕”。
这话是可以用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来佐证的。
近20年来,中国报业都是高歌猛进,一路飘红,报业广告收入平均增速高达30%以上,与GDP的增长速度相伴而行。
不少省级党报、一些有影响的都市报都成为当地的税利大户。
报刊业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900余种报纸加上9500种期刊,年销售额达300多亿人民币。
目前,我国出版日报约1000种,日报占报纸总量的比例由1990年的20%上升到目前的50%左右。
据世界报业协会统计,我国出版的日报数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日报出版量的14.5%,日报出版规模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日报出版大国。
我国是日报出版大国,但并非日报出版强国。
全国报业广告经营额不及美国一个报业集团,美国一个报业集团年广告收入480亿人民币,2004年全国所有媒体的广告经营额600多亿人民币,可见,我国的报业还属“幼稚产业”,个体规模和经济总量还很小。
“暴利行业”遭遇寒冷报业的“盛唐”不仅引起就业者的关注,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更引起了办报者自己的关注:紧紧抓住大好时机,在扩大报纸规模上各有高招……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进入2005年春天,高歌猛进20年的中国报业却遇到寒冷,从春天开始,全国各大报社的广告营业额普遍大幅度下滑,平均跌幅达15%以上。
2005年上半年全国广告投放总量同比增长20%,但报纸广告同比仅增长7.08%,等于负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
摘要: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河南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中原人民对于财经资讯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财经新闻越发被媒体所重视。
作为河南都市报大佬的《大河报》、《河南商报》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办出自身特色的财经新闻,成为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都市报农业财经品牌财经新闻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决策最新事实和情况的报道。
它具体指涉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象征性资产,如货币、股票、期货等,有关这些领域的动态、政策、现象,以及关于社会物质再生产所牵涉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的活动,甚至是经营管理领域,均是其报道的对象。
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认为:当前财经类报纸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具有行政报纸性质的财经类、经济类报纸,另一类是代表国家、行政背景的具有权威性的经济报,第三类是像生活服务类的报纸。
②他们依据不同的受众人群采取不同的风格。
下面,笔者就河南郑州市场两大生活类都市报《大河报》和《河南商报》为例,探讨它们在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环境下,如何做大财经报道。
环境分析:“中原经济区”为财经新闻带来“活力”自卢展工主政河南以来,河南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经济环境,随着最大电子厂台企富士康落户郑州,中部地区第一个综合保税区、国家区域性(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开盘、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随后河南招商引资又高潮迭起。
2013年1月,郑州又获批成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大项目、大投资、大政策让河南出现了“郑州速度”。
而如今,“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正如火如荼地有序进行,河南也将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并将更深层次的与财经资讯进行接触。
大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政策,如购房政策、家用电器的财政补贴政策等,小到日常的投资、理财、证券,甚至于日常生活的“菜篮子”、购物消费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经营分析作者:温立军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年第02期一、引言河南省是中部人口大省,近年经济发展迅速,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使河南省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契机,其出版传媒产业也有了长足的起步。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是河南传媒业中引人注目的巨头,它自成立始,就与整个河南省的传媒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对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及其所属产业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经验总结及启示分析。
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产业简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2000年7月28日,以党报为龙头,以都市报为主体,以专业报刊为补充,以网络和移动媒体为新发展方向,集团现拥有十报两刊一网络,形成了一个有较强影响力、辐射力和较广覆盖面的传媒体系。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文化产业有十四家报类媒体:(见表1)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也积极进行外围产业扩张,其非文化产业有:(见表2)表2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发展多种产业来优化整合内部资源,使文化产业与非文化产业之间籍此进行良好有效的互助合作,从而不断增强其总体实力。
三、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经营分析1、《河南日报》的党报优势《河南日报》是河南日报集团的核心,也是集团生存的根本。
《河南日报》作为河南省委的机关报,在对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宣传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今天的《河南日报》面临着都市报的强大以及新兴网络媒体的崛起,但是由于其党报背景,加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革,因此一直牢牢占据着中原报业领导者的地位。
权威,高端是《河南日报》的核心竞争力,《河南日报》是党在河南的喉舌,其高人一筹的新闻报道使其具备高端的影响力,这也是它优于其他报纸的“亮点”。
由于其特殊地位,《河南日报》的从业人员相对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水准,在对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时,能准确把握事件脉搏,使它的报道能作为他报的权威。
从内容上看,《河南日报》自改版后,一直强调剔除无用信息,将体现中央,省委意志的重大稿件和一般性的工作稿,以及关注民生的报道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这使得其报道布局合理,具备权威性。
河南媒体发展现状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省份,拥有庞大的媒体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媒体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下,河南媒体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态势。
首先,在媒体形态方面,河南媒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纸质媒体仍然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报纸、杂志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舆论导向和信息发布的角色。
与此同时,新媒体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各大媒体机构纷纷开设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通过多平台多渠道的方式传递信息、吸引观众。
而且,各类网络视频平台也在河南媒体市场崛起,优质的网络视频制片方和平台得到了信任和认可。
可以说,河南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为媒体市场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传媒内容方面,河南的传媒内容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各类报道尤其是时政新闻准确、客观,深度追踪报道、独家报道的频率也有所增加。
媒体对热点事件进行深度解析和评论,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参考意见,更好的满足了公众对深入了解事件的需求。
同时,文化领域的报道也得到了加强,对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加大,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丰富了文化产品的供给。
这些新闻报道和文化节目丰富和提升了河南省的媒体内容质量,增强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
再次,在媒体市场方面,河南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传媒机构和媒体人物。
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河南分社等传统媒体机构在河南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了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河南的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机构也在争相发展。
如郑州广播电视台、河南广播电视台等,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新闻频道和节目,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传播内容。
同时,媒体产业链也在逐步完善,与媒体相关的衍生产品和服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最后,在媒体技术方面,河南媒体的技术水平也明显提升。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河南日报(农村版)运营情况:中原农村第一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日报(农村版)》是全国第一家面向农村发行的省级党报,是《河南日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前身为创刊于1963年1月15日的《河南农民报》。
2005年1月1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贯彻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按照分众化的市场规律,将《河南日报》分为城市版和农村版,创办了全新的《河南日报(农村版)》。
《河南日报(农村版)》创刊后,原有的《河南日报》作为城市版,在县以上发行,退出农村市场;《河南日报(农村版)》面向全省农村发行,订阅对象为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中小学师生、农村专业户、各级涉农机构等。
《河南日报(农村版)》的办报定位是:为城乡读者提供政策法律、时事、健康、文化、娱乐、科技等全方位服务。
读者对象不仅包括农民、农村学校师生、农村知识分子,也包括各级领导机关、各级涉农部门、县乡各职能部门、农业科研院校以及所有与农村有联系的城里人。
目前,《河南日报(农村版)》每周6期,对开32版。
一版为要闻版,二版为综合新闻版。
要闻版在突出党报的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同时,注重“三农”特色,贴近性明显。
专版设置以服务型和指导性相统一,设有卫生健康、法治生活、乡情民声、教育与成才、种植天地等,涵盖了“三农”和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河南日报(农村版)》以其权威性、可读性和贴近性,成为大多数农村干部、群众订阅报刊的首选。
目前全国农村版的广告收入都处于下滑的局势,但是《河南日报(农村版)》的广告收入还仍持续攀升,如下图所示:自从2010 年10 月份,《河南日报(农村版)》在河南省委的要求下退出党报序列,仅保留该报纸的名称不变,不再由河南省委宣传部下达发行征订计划,而要走一条市场发行、市场化生存的路子,这对于在2011 年农村版如何进行市场运营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
尽管如此,《河南日报(农村版)》的发行收入还持续上升,特别2010 年的发行超过了预期目标。
中国报业转型的多元化转型案例分析作者:李尧来源:《财讯》2018年第09期报业集团经营收入持续下滑,报业集团整体面临转型压力,本文说明多元化经营是报业集团转型可选择的路径之一。
报业集团多元化转型2017年传统媒体继续面临巨大的经营挑战,报纸广告收入整体下滑将近40%,报业集团如何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获得新生,如何赢得市场的生存权,几乎所有的报业企业都将直面转型问题,并且正在寻找转型空间。
本文将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为例,说明中国报业转型的多元化之路。
多元化经营破解经营难题,报业已非主营业务的河南日报2017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结合自身实际,在报业衰退的现实环境下,坚持产业多元发展,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培育了投融资、广告、教育、酒店、房地产等规模较大、利润较为稳定的产业单元,多元产业收人占总收入比重已经超过65%,有效应对了报业收入持续大幅下滑对集团总体经营的影响。
而在2015年,这个数字是60%。
河南日报多元化之路步步为赢,收入持续增长。
积极发展投融资业务,构建金融投资平台。
2008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专业化的金融投资平台一大河投资公司2014年,一方面大河投资公司联合河南、上海、四川等地知名企业发起设立大河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大河景泰、上海豫深等4只基金,资金管理规模超过3亿元。
另一方面集团利用与中原证券良好战略合作关系,斥巨资购买中原证券在香港发行的股份,投资回报较为丰厚。
2015年,集团抓住焦作中旅银行增资扩股机遇,投资4亿元持有焦作中旅银行8%股份,为第三大股东,获利丰厚;2015年,集团参与发起设立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占10%股份,为第三大股东;2015年大河投资公司入股中原证券直投公司中鼎开源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成为第二大股东,仅2016年上半年收到分红款就达1000余万元,年化收益超过10%2016年,集团参与发起设立河南省农业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并参与筹建河南省法人寿险公司,集团金融投资布局进一步完善。
题被广泛关注,为满足不同于城市读者的农村群体需求,创办了《河南日报(农村版)》,成为我国唯一一份面向基层农村进行发行的党报。
在保持权威性的基础上强调可读性和贴近性,突出基层特色,其中“何难帮忙”专栏,曾通过报道解决了驻马店胡庙乡农民2000多万斤鲜桃的滞销问题,担负起媒体联深度融合,纸媒发展新媒体平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媒体融合发展并非简单地将纸质报纸电子化、开设微信公众号或开发手机客户端,它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将不同媒介的内容特色、传播手段、传播渠道、人才资源、营运优势进行整合,形成资源共享,再通过不同的平台传递给受众。
首先,集团建立大河网作为旗下所有纸媒的网络窗口,将子媒体每日焦点新闻筛选罗列,方便读者浏览查阅最新消息,并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信息需求设专栏专刊形成了河南新闻综合平台。
其次,集团旗下子媒体顺应“双微热”的趋势开通账号,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新媒体利用即时性的特点进行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布,传统纸媒则对碎片化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为读者构建完整事实。
再次,集团建设“中央厨房”,记者将采编后的信息发送至此,纸媒进行排版发行时,客户端、网站等其他媒体形式均可转载,通过互联网络形成实现新老媒体信息共享,提高新闻传播速度,扩大信息覆盖范围。
此外,2016年,集团主导的“金水河”客户端正式上线,以“移动互联网上的党报”为定位,精准化传播信息至目标受众,以优质内容增加用户黏性。
在此基础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建立多重传播渠道,发挥不同性质媒体优势逐步完成新老媒体间的互动与融合,形成集团全媒体业务的大框架。
对我国传统报业转型的启示跨界经营丰富盈利渠道。
不同于有些报业转型后抛弃报纸的做法,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是在延伸报纸产业链的号、客户端打造为信息聚合平台;另一方面,利用报纸纸质阅读感、版面安排等优势进行深度解读。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改变以传统报业为主,“两微一端”为辅的发展思路,以重视河南本土特色、精准定位受众、新老渠道并行发展的方式保证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将自己打造为地方性综合服务平台。
《河南日报》:如何提升关注度与表现力作者:王素玲来源:《传媒》 2014年第22期文/王素玲《河南日报》是中共河南省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6月1日,发行量居全国省报前茅。
《河南日报》作为综合性日报,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在新闻传媒行业当中具有优势地位。
截止到目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拥有13报3刊4网站以及1手机报等一系列经营实体,对河南传媒领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大潮的推进,《河南日报》需要强化大局观民生观,保证党政工作的开展与贯彻落实,提升关注度与表现力,坚持改革创新,保证市场占有率。
重视大局观强化民生观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省历年来一直将大局观和民生观放在首位。
《河南日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在重大发展与民生问题上,坚持科学引导发展方向,重视自身的职责以及使命感,强调在大局观和民生观方面起到引领作用,促进河南经济建设与发展。
重视大局观。
大局观是《河南日报》建设的核心内容,需要在国情、党情以及省情方面具有清醒的认识,掌控全局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重视大局观,就是将发展的眼光放长远,把握整体利益以及局部利益的关系,并明确在具体的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次要矛盾,保证国家利益以及地方利益的区分。
《河南日报》的建设需要严格按照党的十八大具体要求进行,保证大局观建设需要做到“五位一体”,其中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以小康建设为核心发展目标,加强河南地区小康建设的宣传,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河南日报》代表了河南省委机关对大局观的真实想法,为社会主义科学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河南经济发展以及党政建设。
强化民生观。
重视民生问题,是发展的基础,只有提升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体现出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价值。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民生问题包含的范围逐渐扩大,不论是在医疗、教育、纯收入还是在社会保障方面都得到一定改善。
针对河南省2009年面临的60年一遇的大旱灾,《河南日报》对此次抗旱救灾做到了及时报道,并传播了正能量。
河南日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O N G N A N CH U A N BO主题专栏——产业研究2《J{l《J年,刚成立不久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就开始向市场进军,探索跨行业经营之道:2006年4月26日,河南FJ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按照采编、经营分开的娶求,建立起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报报业集团产业发展透析王德胜(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l J l[: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目前已形成以日报为主的九-}IE"-r,]一网站的传媒体系,集团产业化发展成绩显著。
河南El报报业集团的快速发展,缘于集团确立了科学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改革编辑思维、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品牌、积极发展新媒体。
关键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产业发展中共十七大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报业必须更新观念,整合资源,在发展报业的基础上,拓宽经营渠道,积极发展多种产业,以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作为全国文化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令人瞩目。
2000年,刚成立不久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就开始向市场进军,探索跨行业经营之道。
2006年4月26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按照采编、经营分开的要求,建立起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96目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已拥有<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大河文摘报》、《大河健康报》、《河南商报》、《今日安报》、<今日消费>、《期货8报>、《漫画月刊>、<新闻爱好者》、大河网等媒体,形成了九报二刊一网站的传媒体系。
“互联网+”时代河南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作者:云斐来源:《今传媒》2022年第08期摘要:“互联网+”时代,数字新媒体蓬勃发展,传统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行业危机和发展困境,在此背景下,河南报业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探索,本文旨在以多元的盈利模式,探索出更适合地方传统报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河南报业;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8-0125-05一、“互联网+”时代河南报业生态环境的变迁(一)技术环境的变化“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化、传播方式互动性强的特征尤为突出。
在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传统报业“我播你听(看)”的单向传输逐渐转变为“众播众听”的双向传播。
首先,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业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角色被弱化,受众逐渐从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了信息生产者和接收者的双重角色;其次,传统报业的行业界限被打破,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输出等环节发生了变化,数字技术的高效整合加速了媒介融合的出现,这不仅颠覆了传统报业的信息生产流程,也更新了报业的新闻传播理念。
也就是说,互联网时代的报业只有坚持用户思维、坚持多元开放才能适应媒介变革。
(二)媒介政策和制度的变化“互联网+”时代,“融合”是描述媒介系统特征和发展趋势最为重要的关键词。
值得关注的是,媒介融合的外部性所带来的是媒介系统与社会政治经济系统关联和互动方式的深度变化,这一系列变化催生出新的政策和制度需求,推动着媒介政策和制度的创新与变革。
因此,国家出版总署报刊司进行了一系列数字报业的评估和部署工作,初步评估了数字报业的影响,并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化报业的方针,为我国传统报业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这些媒介政策和制度的变化不仅彰显出我国推进传统报业全媒体转型的决心,也意味着传统报业的“全媒体”转型已从理论探讨上升到了实践层面。
(三)媒介竞争变化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了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 0%。
2009年河南省报业发展概览一、2009年河南报业发展综述2009年受全球次贷危机的影响,河南报业发展运营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上半年的广告经营与多元发展都不等程度地有所迟滞,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好在到了下半年,整个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改观,报业经营与发展逐渐走出低谷。
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76亿元,广告收入为12.86亿元,全年实现利润总额为1.55亿元,比去年略有减少。
截止到2009年全省共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报纸79种(不含高校校报)。
其中,各级党委机关报19种;综合性都市报和晚报16种,专业和分众类报纸12种,企业报12种,教学辅导类报纸6种,文摘类报纸1种,广电报13种。
2009年全省报纸总印数为21.6亿份,总印数为55.4亿张,基本保持去年水平。
就城市所拥有报纸种类和数量来看,全省报纸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层面。
首先是以省会城市郑州为中心区域的第一层面。
郑州现拥有报纸28种,占全省总数的35%。
形成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为龙头,多种都市报、专业报为依托的发展格局。
第二个发展层面是以省内中等城市党委机关报为主流的一城三报的报纸格局,即党报、晚报、广电报。
郑州、开封、洛阳、南阳、商丘、信仰、平顶山、驻马店、周口、许昌、新乡、鹤壁等12城市拥有晚报或晨报,与党委机关报形成“一社两报”的格局,其报业收入多在1000万至6000多万元之间,《洛阳日报》《商丘日报》分别成立了市一级的报业集团,《郑州日报》也正在筹备报业集团的成立。
这其中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和郑州日报社全年总收入都超越了两亿元。
第三个层面的报社是属下只有一份日报,年收入在几百万至千万元之间。
如《三门峡日报》、《安阳日报》《濮阳日报》《焦作日报》、《漯河日报》《济源日报》等。
2009年全省报业经营规模排名靠前的是:1、河南日报报业集团2、郑州日报社3、洛阳日报报业集团4、南阳日报社5、平顶山日报社从广告经营情况上看,全省报业广告经营额为11.86亿元,比去年略有下降。
河南省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河南省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引言:新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结合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媒体形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新媒体产业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河南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省份,不可避免地面对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媒体产业的背景、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探讨河南省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新媒体产业背景1.1 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新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传播信息、提供服务的一种媒体形态。
它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内容丰富、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1.2 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历程新媒体产业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互联网技术开始商业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我国传媒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河南省新媒体产业的背景河南省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媒体产业作为其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第二部分:河南省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2.1 河南省新媒体产业的优势河南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同时还是农业大省。
这些资源为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商机。
2.2 河南省新媒体产业的发展状况河南省新媒体产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相对于一些发达地区还有差距,但是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河南省新媒体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3 河南省新媒体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河南省新媒体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人才缺乏、技术能力不足、市场规模小等。
解决这些问题,是河南省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关键。
第三部分:河南省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3.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杂志河南工作总结河南工作总结。
2021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回顾这一年,河南省在各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经济发展方面,河南省持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GDP稳居全国前列。
在科技创新方面,河南省加大了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在环境保护方面,河南省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大气、水质量明显改善。
在教育医疗方面,河南省加大了对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得到了大幅提升。
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河南省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经济发展中,河南省还需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科技创新方面,河南省还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在环境保护方面,河南省还需要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污染防治。
在教育医疗方面,河南省还需要加大对基层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教育和医疗条件。
展望未来,河南省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河南省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河南省将继续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河南省将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事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教育和医疗条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之,河南省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将继续攻坚克难,努力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南报业的发展与展望作者:于为民来源:《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04期“十一五”期间,河南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发展成为导向正确、结构合理、品种丰富、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管理先进、经营规范、影响力强大的社会主义传统产业,整体规模、整体实力和整体效益进入全国各省市区前列,部分领域居于全国先进地位,若干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
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报业发展一个显著的特色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实现报业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壮大实力、拓宽领域,不断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和经营水平,进军文化产业,向文化集团、传媒集团迈进。
各省辖市党委机关报、专业报、校报相继完成从四开小报到大报的蜕变,普遍进行扩版彩印,创办专版、周末版或晚报,一大批新报纸应运而生,使报业资源配置更为合理,形成门类齐全、覆盖河南社会各层面、各个层次读者的媒体群,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一、河南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
早在唐代,就有“邸报”发行。
北宋时期,从手写媒介发展为印刷媒介,产生了具有中央政府公报性质的“进奏院状报”,“邸报”发行遍布全国。
宋代民间舆论传播活跃,民间出版物如“小报”等应运而生。
明清承袭宋制,朝报已成为正式官方报纸。
1920年年初,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及发起组在各地开始建立,纷纷创办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
中共报刊以《中州评论》为起点,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境内同时存在日伪占领区、国民党控制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三种政权,呈三足鼎立之势。
河南新闻事业也呈现出历史上最复杂的阶段,日伪、国民党、共产党三种意识形态的报纸同时存在,此消彼长,最终是正义战胜邪恶,人民新闻事业深入人心。
随着抗战的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进展,河南境内的《雪枫报》《鄂豫报》《豫西日报》《桐柏日报》等各根据地党委机关报纷纷创刊,人民新闻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中原日报》创刊;1948年4月9日,中共洛阳市委机关报《新洛阳报》创刊;1948年11月6日,中共开封市委机关报《开封日报》创刊;1949年6月1日,中共河南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创刊,标志着解放区的新闻事业由农村进入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中原日报》《河南日报》《平原日报》《新洛阳报》《南阳日报》等相继创刊和发展壮大,成为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宣传省委和各级党委工作方针、团结教育群众强大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成为各地干部群众学习掌握政策和学习工作的有力武器。
这一时期新创刊的还有报纸《河南大众》《豫南人民报》《南湾工地报》《人民铁路》《拖拉机报》和杂志《支部生活》。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充满激情、凯歌行进的年代,河南新闻事业经历了发展、调整阶段,得到快速发展,各县市兴起办报热,至1959年3月,全省拥有县级以上报纸132种,期发行220多万份,专业干部1.5万人,1960年后,国家经济发展遭受重大挫折,新闻事业经过调整后,县级报纸全部取消。
“文化大革命”中,全国报纸由1966年的343种减少到1976年的182种,最少的时候只有42种,新闻记者协会和各类业务活动被取消,新闻单位不少干部职工、编辑、记者受到批判审查,下放到农村或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新闻事业正常、有序的运行机制被破坏。
1978年改革之初,河南公开出版的报纸仅有《河南日报》《郑州工人报》《河南科技报》3种。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一大批报刊创办和恢复。
报纸由单一的机关报性质改变为以机关报为主体,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新闻、军事、社会生活等所有行业的多层次、多品种的多元化报纸结构。
《河南日报》及各地市复刊和新成立的党报、专业报、企业报,围绕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深化新闻报道,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满腔热情地宣传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成就,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谱写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1980年9月,中共十二大胜利召开,新闻业务全面改革,信息增加,报道形式多样化;舆论监督受到重视,批评报道初显威力,建立健全了新闻管理体制;河南新闻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在改革开放中繁荣发展的河南报业20世纪90年代,河南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河南日报》1993年1月1日扩为8版,设立了周末版,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995年8月1日,由河南日报创办的《大河文化报》正式创刊,1997年10月1日更名为《大河报》,在版面设置、人事管理、分配制度上实行一系列创新,以新闻时效性强、信息量大、选题论题宽、报道角度新、读者参与面广形成独特的报道风格,成为全国都市报中的奇葩。
河南日报还创办了《城市早报》,《河南农民报》改版扩版,开通了河南报业网。
至2012年年初,河南省共有报纸122种,其中党委机关报20种,都市报、晚报13种,专业行业报18种,企业报10种,广播电视报9种,学生辅导类报纸8种,高校校报44种,全省报纸发行量在40万份以上的有8种,其中《学生英语报》和《小学生学习报》在60万份以上,《大河报》在100万份以上,《中学生学习报》(初中版)、《中学生学习报》(高中版)的发行量在300万份以上。
至2010年年底,全省报纸从业人数有12600人,其中采编人员5743人,经营人员3701人,行政人员1283人;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共有5951人,大专学历2836人。
期刊从业人数有2617人,其中采编人员1660人,行政人员296人,广告工作人员157人,发行工作人员211人。
在报纸数量大幅增长的基础上,报纸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改变了以往比较单一的结构,形成以党报为主体,包括各种行业报、晚报、都市报、企业报、高校报等涵盖各个门类、各个层次的报业结构。
公开发行的报刊中,市、地委党报有《郑州晚报》《开封日报》《洛阳日报》等17种。
就报纸区域代发布而言,全省报纸主要集中在郑州,拥有报纸种类共35种(不含高校校报),占全省报纸总数的44%,形成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为龙头,多种都市报、专业报为依托的竞争发展格局。
省辖市报纸结构比较均衡,多是以所在地党报为主体,包括晚报、晨报、广播电视报或企业报在内的“一社多报”“一城多报”格局。
其中郑州、开封、洛阳、鹤壁、商丘、南阳、信阳、平顶山、驻马店、周口、许昌、新乡几个省辖市党报都办有晨报或晚报。
有企业报12种,分布在9个城市的煤炭、石油、电信、钢铁、制造等行业。
专业和分类报纸15种,集中在省会郑州,读者对象比较专业和固定。
教辅类报纸8种,社址都在郑州。
广播电视报9种,分布在郑州、焦作、开封、洛阳、南阳、平顶山、三门峡、信阳8个市。
各级党报刊期均为日报,对开报纸;都市报、晚报基本为日报,一般是四开多版,有些都市报分为ABCD多叠;晚报、专业报或行业报刊期一般为周二、周三、周四刊,也有的行业报为日报。
进入新世纪后,行业报、专业报大都由四开改为对开版。
河南报业向集团化迈进。
报业集团是以报纸为核心,以报业和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营其他非报业经济实体的经济联合体。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2000年7月28日,是以中共河南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为旗帜和核心,组建起来的一个报刊种类齐全、宣传力量强大、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结构合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
2003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听取汇报,原则通过《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立足报纸主业,多元发展,共同进步。
从当初的一穷二白、“一报独立”的“小舢板”,成长为拥有“10报2刊3网站”的传媒“舰队”;从最初“铅与火”的“黑白世界”,迈入“光与电”的“彩色华章”,从一支笔、一个本当记者,到数字化办公,形成了以广告、发行、印刷、物贸、信息、房地产、彩扩等为支柱的多种产业,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省级党报前列,各项事业迅猛发展。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准确把握媒体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提出了“把握导向,跨越发展,做大做强,促进和谐”的十六字方针,明确了由“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文化集团跨越”的奋斗目标,制定了“3368”阶段性任务,即着力打造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3种媒体,加快构建报纸发行商务网、书报刊发行网、酒店管理服务网3个网络,培育壮大报业、新媒体、图书发行与物流配送、印刷、酒店旅游、房地产六大支柱产业,打造出8个年收入超亿元企业。
通过改革与发展,集团的整体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
2010年7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我国首个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在全国39家报业集团中,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利润总额位居全国第五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位居第九位,位居中部省份报业集团首位。
在集团总收入中,报刊经营收入比重由以前的超过90%降至50%左右,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走在了全国报业集团前列。
201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对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作出批示,称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改革发展,在全国党报中是走在前头的”。
2007年6月26日,商丘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开河南地市党报成立报业集团的先河。
近年来,商丘日报社紧紧抓住商丘市作为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的机遇,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精神,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不断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拓展报业产业链条,商丘报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009年12月6日,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旗下拥有《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商报》《洛阳手机报》和洛阳网5家新闻媒体和十几个多元化产业经营实体。
2008年12月,在第四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洛阳日报》荣获中国“十大地市报品牌”称号;2009年8月,《洛阳晚报》从1900多家报刊中脱颖而出,获得2008至2009年度“全国晚报最具成长价值报纸十强”称号。
2011年4月26日,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揭牌成立。
郑州日报报刊社、郑州晚报社、中原网报业网络中心同时成立,并成立了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拥有“3报1网1刊6公司”,即《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手机报》、中原网、《小樱桃》杂志、郑州晚报有限公司、中原报业传媒印务有限公司、郑州中原网络传媒有限公司、郑州中汇传媒有限公司、郑报置业有限公司、郑州党报多媒体信息港有限公司。
2002年5月30日,《郑州日报》恢复出版,《郑州晚报》全新改版,郑州日报社的集团化进程加速,成长为全省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进军网络媒体,扩大新闻宣传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