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l 目的
为确保提供给客户的检测结果的质量,验证和监控检测的有效性,及时发现检测结果的系统性偏差,测试系统不稳定和测量过程失控等危害检测结果质量的偏离,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检测结果的验证、监控方法的选择、计划制定和方法有效性评审以及采用统计等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的监控。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结合本检测中心承检项目的特点全面策划验证和监控工作,审核批准承检项目选择的验证和监控及记录方式及实施计划,负责组织讨验证和监控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审。批准检测中心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计划,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3.2 检测室负责人的职责
审核并汇总本部门检测项目验证和监控实施方案,提出实施计划,组织实施预定计划,参加验证和监控有效性评审。
3.3 监督员的职责
负责监督实施预定计划的执行,及时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4 办公室的职责
负责组织制定年度比对验证计划及实施。
3.5 检测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提出本检测项目验证、监控和记录方式,对已确定的验证、监控和记录方式认真按其实施并如实记录,及时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3.6 资料管理员的职责
负责收集各项目验证和监控实施计划和评审结果。
4 工作程序
4.1 技术负责人应结合宣贯质量方针和质量手册,加强有关检测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得长期坚持变成有关人员的自觉行动。
4.2 检测项目负责人应结合项目特点提出验证和监控方法和记录方式建议,经检测室负责人会同监督员审核后报技术负责人。
4.3 技术负责人在汇总各检测室上报的意见后。应召集有关人员统筹安排并制定本中心实施此项工作的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本中心拟开展验证和监控的项目、开始实施的日期、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提出的实施方案应包括:
4.3.1 项目选择的验证和监控方案,并论证其记录方式是否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是否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评审;
4.3.2 验证和监控方案的记录方式和记录表格;
4.3.3 验证和监控用核查标准或稳定性符合要求样品的选用;
4.3.4 评审验证和监控有效性的方法。
4.3.5 验证和监控的方法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4.3.
5.1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4.3.
5.2 参加检测中心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4.3.
5.3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4.3.
5.4 对有留样品进行再检测;
4.3.
5.5 分析一个样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4.4 各检测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向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反馈实施验证和监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通过验证和监控发现的问题,如通过验证和监控发现提供给客户的结果质量存在疑问时应立即向技术负责人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技术负责人应指导检测有关人员及调整力案和及时解决验证和监控中发现的检测结果质量的其他问题。
4.5 技术负责人应组织一个评审组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验证和监控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应包括:验证和监控方案的可操作性,记录方式是否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验证和监控结果能否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评审,验证和监控方案及记录方式能否证实结果质量符合要求和能否发现测量系统或结果质量存在的潜
在问题。
4.6 评审记录和结论应由技术负责人向管理者评审会议报告并交资料管理员归档。
4.7 监督员根据检测项目的技术特征,选择合适的监控方法,制定监控计划。经检测室负责人审核后实施。在监控过程中发现检测结果异常的,及时填写《检测结果异常情况记录表》,经检测室负责人审核报技术负责人批准。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8 办公室每年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检测中心间比对,选择的检测中心应是通过检测中心认可或计量认证的法定检测机构。比对验证计划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办公室组织相关检测室实施。
4.9 检测室负责人根据比对验证计划组织本部门的比对验证工作。
4.10 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全中心的监控方法、监控计划、监控结果以及比对验证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
5 相关文件
5.1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2 《数据转换及处理程序》
5.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达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检测结果异常情况记录表》
6.2 《实验室间中心比对、能力验证计划实施记录》